期刊文献+
共找到8,9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金百痛壮热方辨治急性热病临证心得
1
作者 曾祥珲 原嘉民 +2 位作者 颜芳 许家栋 杨志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93-1295,共3页
千金百痛壮热方为《千金要方》里的经方,是典型的酸寒法配伍法则,能对治火证兼表证、水证(湿证)、虚证。本方和大柴胡汤的功效有区别,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太阴合病,以湿热互结病机为主,具有和解少阳、清利湿热的功效。千金百痛壮... 千金百痛壮热方为《千金要方》里的经方,是典型的酸寒法配伍法则,能对治火证兼表证、水证(湿证)、虚证。本方和大柴胡汤的功效有区别,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太阴合病,以湿热互结病机为主,具有和解少阳、清利湿热的功效。千金百痛壮热方对急性热病有确切的疗效,值得挖掘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热病 百痛壮热方 《千金要方》 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湿热证
下载PDF
三表汤“首剂大量”随证施量策略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的运用
2
作者 姬航宇 王新苗 +1 位作者 安学东 连凤梅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通过分享仝小林院士应用三表汤为基础方治疗外感发热的一则病例,阐释其运用“首剂大量”随证施量策略治疗疾病的体会:此法多用于治疗急症或急重症,如外感急症早期,以求迅速起效;使用首剂大量必须重视“症靶”,作为及时调量的指征,中病即... 通过分享仝小林院士应用三表汤为基础方治疗外感发热的一则病例,阐释其运用“首剂大量”随证施量策略治疗疾病的体会:此法多用于治疗急症或急重症,如外感急症早期,以求迅速起效;使用首剂大量必须重视“症靶”,作为及时调量的指征,中病即减/止;可采用调整服药间隔时间和每服量灵活控制方药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证施量 用药策略 首剂大量 外感发热 验案
下载PDF
外感发热中医治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昊 张荣珍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313-1316,共4页
本文就现代医家对外感发热的认识、外感发热的中医内治法、外治法以及联合疗法的近年概况进行综述,旨在阐明近年来中医针对外感发热的认识及治疗进展,为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中医对外感发热的认识历史悠久,中... 本文就现代医家对外感发热的认识、外感发热的中医内治法、外治法以及联合疗法的近年概况进行综述,旨在阐明近年来中医针对外感发热的认识及治疗进展,为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中医对外感发热的认识历史悠久,中医内治法及外治法具有种类丰富、疗效可靠及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但目前缺乏统一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的认识,缺少不同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中医治法退热机制研究及安全性研究,且无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以上不足之处仍需中医界同行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中医内治法 中医外治法 综述
下载PDF
古代医家对疫病致病因素的类述
4
作者 陈谦峰 刘浩然 +1 位作者 吉瑞 蔡华珠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33-37,共5页
疫病在给人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纵观中医发展史,从《黄帝内经》的“百病生于气”“三年化疫”,到《伤寒杂病论》对寒疫的详实记载,再到《温疫论》的“杂气”致疫,各时代对疫病致病因素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几... 疫病在给人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纵观中医发展史,从《黄帝内经》的“百病生于气”“三年化疫”,到《伤寒杂病论》对寒疫的详实记载,再到《温疫论》的“杂气”致疫,各时代对疫病致病因素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几千年来,中医在疫病的防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成熟理论,留下的大量著作,是世界其他任何民族无法相比的。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古代医家对疫病致病因素的理解和认识,首先,阐述疫病的概念和特征,并引用了多个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来证明疫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其次,阐述古代医家关于疫病致病因素的六种观点:六气致疫、伏气致疫、杂气致疫、毒气致疫、虫邪致疫、温邪致疫。在六气致疫中,古代医家详细讨论了寒、火、燥、湿四种致病因素的作用机制。对于伏气致疫的观点,列举了几种不同的病邪伏藏在人体内的位置和发作条件,如伏寒藏于骨髓、肾,伏寒藏于肌肤等,以及热伏于经、血秽伏于命门、热毒伏于气血、胎毒伏于脾肺、疫气伏于膜原以及温毒遇温伏发等多种致病因素。并且,古代医家在阐述各种致疫因素的具体表现的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法。明确病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横向挖掘疫病致病因素能更好地传承中医疫病理论精华,以期启发现代传染病的防控。文章为了解古代医家对疫病致病因素的理解和分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理解和预防疫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疫病 致病因素 类述
下载PDF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感病诊治思想探讨
5
作者 周岁锋 缪英年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该文在气象医学和历史传承的视角下,探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外感病诊治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医学的影响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伤寒论》的发挥,发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外感病的用药具有明显的气象和时代特... 该文在气象医学和历史传承的视角下,探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外感病诊治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医学的影响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伤寒论》的发挥,发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外感病的用药具有明显的气象和时代特征,用药特点为药性偏温、寒温合用、益气解表、解表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外感病 诊治思想
下载PDF
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琦 田小刚 +4 位作者 黄继升 窦旭辉 王琦 吴佳 陈红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分析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 目的 分析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对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61/63),远高于对照组的80.96%(57/6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焦谷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确,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水平及氨基酸、磷脂代谢障碍等,使紊乱的代谢趋于正常,以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肠同调针刺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岭南卫生方》作者及成书问题新考
7
作者 余泱川 陆亚兴 +3 位作者 范家顺 陆瑶 王艺霏 徐琼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岭南卫生方》是现存最早论治岭南地区瘴病的医学专著,其在结构上由宋元之际李璆、张致远、汪棐、章杰等多位医家的论瘴之说及治瘴验方构成。通过书目调研及相关内容的引用情况,对通行本《岭南卫生方》成书过程中李、张二人的贡献提出... 《岭南卫生方》是现存最早论治岭南地区瘴病的医学专著,其在结构上由宋元之际李璆、张致远、汪棐、章杰等多位医家的论瘴之说及治瘴验方构成。通过书目调研及相关内容的引用情况,对通行本《岭南卫生方》成书过程中李、张二人的贡献提出新的认识;再利用史志、家谱中的新证据,对本书诸位作者生平中任官或谪居岭南的经历进行了详细考证,并由此明确了他们论瘴选方的缘起及创作历程,同时对部分篇目作者的存疑进行了辨析;最后基于上述考证成果对《岭南卫生方》的学术价值及医学史意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卫生方 瘴病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探讨
8
作者 宋莹莹 郭海 +1 位作者 杨进 魏凯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0-554,共5页
对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温病为阳邪致病,最易损伤脏腑津液。津液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为肺津,在胃为胃津,在肠为肠液,入脉而为营阴。气分证向营分证转变过程中,脏腑实质损害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而血管内津... 对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温病为阳邪致病,最易损伤脏腑津液。津液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为肺津,在胃为胃津,在肠为肠液,入脉而为营阴。气分证向营分证转变过程中,脏腑实质损害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而血管内津液的耗损则是加剧气营转变的重要原因。火毒鸱盛是促进气营传变的始动因素,津液耗伤是加重气营传变的病理基础,清热保津是防治温病气营传变的必然治法,具体包括甘寒生津、咸寒清热、甘苦合化等法,对内科杂病及急重症亦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气分证 营分证 气营转化 津液 清热保津
下载PDF
1034例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9
作者 聂赛美 彭平 +1 位作者 张辰浩 苏春燕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68-2472,2478,共6页
目的:明确2023年春季望京地区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感染科1034例甲型流感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炼甲型流感的中... 目的:明确2023年春季望京地区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感染科1034例甲型流感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炼甲型流感的中医证候要素;运用聚类方法总结甲型流感主要中医证型及分布规律。结果:1034例患者男539例,女495例,男女之比为1.09∶1;患者平均年龄(32.62±12.95)岁,14~44岁患者878例(84.91%),≥45岁患者156例(15.09%),2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排名前5位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头痛;舌象以舌质红、苔薄黄、苔薄白腻为主;脉象以脉浮数、脉数为主;14~44岁组发热程度高于≥4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通过因子分析明确病性涉及热、外风、湿、痰等病理因素,病位在卫表和肺,与脾和少阳有关;聚类分析提炼出3类证候分别为风热犯卫证(40.62%)、热毒袭肺证(35.98%)、表寒里热证(23.40%)。结论:2023年春季望京地区甲型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以风热犯卫为主,病性总体以实为主,病位在卫表和肺,本研究结论可为今后流感中医诊治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行性感冒 中医证候 证型分布 数据挖掘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回顾性分析 风热犯卫证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后常见症的中医阐释
10
作者 周胜元 张硕 +3 位作者 孙浩羽 付鲲 倪道艳 张童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7-48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中医上属于“疫病”,中国自古便有对疫病的记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后,疫邪性质以湿为主,基本病机为正气未复,余邪未尽,主要病位在肺脾,本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后常见症从生理到病理进行阐释,指导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中医上属于“疫病”,中国自古便有对疫病的记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后,疫邪性质以湿为主,基本病机为正气未复,余邪未尽,主要病位在肺脾,本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后常见症从生理到病理进行阐释,指导中医临床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疫病 核酸转阴 常见症 辨证
下载PDF
现代抗疫中的温疫学派透法理念与实践论要
11
作者 苏金峰 李富震 张福利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34-636,共3页
明清温疫学派透法治疫之精髓在于“通其郁闭,和其阴阳”,及时祛除阻滞气机之病理因素,郁闭内伏之疫邪方能顺利透达于外。文章回顾性考察近百年来波及范围广、中医介入多的四次抗疫历程,从中探究今人对于温疫学派透法理念的继承与发挥。... 明清温疫学派透法治疫之精髓在于“通其郁闭,和其阴阳”,及时祛除阻滞气机之病理因素,郁闭内伏之疫邪方能顺利透达于外。文章回顾性考察近百年来波及范围广、中医介入多的四次抗疫历程,从中探究今人对于温疫学派透法理念的继承与发挥。文章以透法治疫为主线贯穿上述中医抗疫历程,主要从宣透清解、复合透邪以解毒开闭、先期透邪、扶正透邪、全程通络与细化通络等五个方面进行挖掘阐述,对现代疫病防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学派 透法 疫病 通络 扶正
下载PDF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IL-1β、IL-6、TNF-α及GFAP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田辉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6,I0015,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 目的 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 SFI)、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 PWL)的变化,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GFAP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PWL值、SPI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干预后大鼠PWL值、SPI值显著改善(P<0.01)。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 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霍乱证治考析
13
作者 苏金峰 李富震 姜德友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67-1269,1274,共4页
霍乱以临床特征得名。历代医家出于“司外揣内”“审证求因”等中医思维习惯,对于表现为“挥霍缭乱”特点的病症,多归为“霍乱”范畴进行论述。文章考察历代中医相关文献,发现霍乱有真霍乱、类霍乱之分,病因病机有寒热之辨、干湿之别以... 霍乱以临床特征得名。历代医家出于“司外揣内”“审证求因”等中医思维习惯,对于表现为“挥霍缭乱”特点的病症,多归为“霍乱”范畴进行论述。文章考察历代中医相关文献,发现霍乱有真霍乱、类霍乱之分,病因病机有寒热之辨、干湿之别以及亡阴损阳之变,论治又有温中散寒燥湿、清热化湿解暑、回阳固脱、理气解郁诸法,不乏化瘀以助回阳、解毒理血辟秽等治疗创见,对于诊治现代临床常见的急性胃肠炎、功能性胃肠病、肠梗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肾功能衰竭以及应激性吐泻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者切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病名 病因病机 治疗
下载PDF
老龄肾阳虚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14
作者 管亚男 赵丹玉 +3 位作者 王玥 丛培玮 任路 王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老龄肾阳虚证患者血清特征性生物代谢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以期阐明老龄肾阳虚证的本质。方法 收集中医辨证符合老龄肾阳虚证患者15例及同年龄段健康者12例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老龄肾阳虚证患者血清特征性生物代谢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以期阐明老龄肾阳虚证的本质。方法 收集中医辨证符合老龄肾阳虚证患者15例及同年龄段健康者12例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检测两组血清样本中代谢物及代谢提取物,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技术对血清样品进行研究,找出不同代谢物,运用Metaboanalyst 5.0数据处理软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网络分析,聚焦关键代谢通路。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表明老龄肾阳虚证患者血清代谢物轨迹变化明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49种差异代谢物,涉及氮代谢、苯丙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代谢、D-谷氨酰胺代谢、丁酸代谢、泛酸酯和CoA合成、酪氨酸、色氨酸、精氨酸、氨基酰-tRNA等多种代谢途径。结论 与同年龄段健康者相比,老龄肾阳虚证患者体内存在着能量代谢、脂肪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活动减退的现象,从而呈现出一系列阳热不足的临床病理变化。该研究为揭示老龄肾阳虚本质及病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肾阳虚 代谢组学 UPLC-MS/MS
下载PDF
小柴胡汤治疗外感热病(邪郁少阳证) 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树凌 吴晖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热病(邪郁少阳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外感热病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炎性...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热病(邪郁少阳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外感热病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治疗外感热病(邪郁少阳证)的效果理想,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外感热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大黄防治疫病的理论及应用探微
16
作者 崔巍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大黄是常用的攻下驱邪药,驱逐停滞,效用以除血之滞、饮之积和食之积为主。疫病里热积滞用大黄通食滞,常见大黄类方有表里双解的宣白承气汤和防风通圣散;调畅气机的治疫大黄类方有升降散和大柴胡汤等。疫病血瘀证用大黄导血滞如桃核承气... 大黄是常用的攻下驱邪药,驱逐停滞,效用以除血之滞、饮之积和食之积为主。疫病里热积滞用大黄通食滞,常见大黄类方有表里双解的宣白承气汤和防风通圣散;调畅气机的治疫大黄类方有升降散和大柴胡汤等。疫病血瘀证用大黄导血滞如桃核承气汤,疫病津液代谢障碍用大黄除水滞如茵陈蒿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疫病 驱逐停滞 证候 大黄类方
下载PDF
黄元御运用浮萍治疗疫病理论及应用探微
17
作者 孙健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91-593,共3页
清代医家黄元御,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尤其擅长运用六经辨证诊治疫病。他在《玉楸药解》和《四圣悬枢》中详细阐述了浮萍的性味、功效及其在六经疫病中的应用,强调其在治疗疫病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疗疫病时,根据六经证候特点,黄元御以浮萍... 清代医家黄元御,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尤其擅长运用六经辨证诊治疫病。他在《玉楸药解》和《四圣悬枢》中详细阐述了浮萍的性味、功效及其在六经疫病中的应用,强调其在治疗疫病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疗疫病时,根据六经证候特点,黄元御以浮萍为君药,常与芍药、葛根、石膏、地黄等药物配伍。同时,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对药物剂量进行精细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黄元御运用浮萍治疗疫病的经验在当时医界具有较大影响,对后世的疫病防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当今疫情频发的背景下,深入研究黄元御的疫病防治思想和方法,对于提高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温疫 浮萍 疫病
下载PDF
杜雨茂教授辨治外感疫病学术经验采撷
18
作者 谭颖颖 孙理军 +2 位作者 陈丽名 吴彤 冷伟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10-13,共4页
杜雨茂教授乃闻名全国的伤寒学大家,熟读中医经典,勤学善思,理论造诣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其晚年以治疗肾病名震一方,但其在辨治外感疫病方面也多有心得。杜雨茂教授虽为伤寒学大家,但没有门户之见,临床用方常常博采众长,参己之见,故治病... 杜雨茂教授乃闻名全国的伤寒学大家,熟读中医经典,勤学善思,理论造诣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其晚年以治疗肾病名震一方,但其在辨治外感疫病方面也多有心得。杜雨茂教授虽为伤寒学大家,但没有门户之见,临床用方常常博采众长,参己之见,故治病常应手而愈。尤其在辨治外感疫病时,在表证阶段仍宗仲景法,外邪一旦入里化热,则常常寒温并用,重视体质,顾护正气和中焦脾胃,灵活进行辨证论治,达到“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的辨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雨茂教授 外感疫病 肺疫病 学术经验
下载PDF
基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临证探微
19
作者 谭雨晴 李军 +1 位作者 陈恒文 邵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叶天士著有“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言论,通阳利水祛湿热在湿热病乃至临床诸症均运用广泛。文章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一条文出发,阐述了其内涵有四:湿热难解,分消辨法;阴阳互资,相互为用;因势利导,升清降浊;通利周身,以和... 叶天士著有“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言论,通阳利水祛湿热在湿热病乃至临床诸症均运用广泛。文章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一条文出发,阐述了其内涵有四:湿热难解,分消辨法;阴阳互资,相互为用;因势利导,升清降浊;通利周身,以和为期。根据理解对其外延进行深入理解有四点:天人合一,阴阳气血转归;阳主阴从,转顺人体枢机;通阳行滞,气郁痰凝血瘀除;开门逐寇,给邪以出路。针对瘀邪痹阻采用清热利湿、提壶揭盖、益气利水、升清降浊、温阳化湿、理气行水之法以通阳利水,以为中医药因势利导、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 利小便 湿热
下载PDF
基于“三焦分消”理念分析三仁汤“异病同治”治疗溃疡性疾病的临证思路
20
作者 吴智鹏 张钰琴 +5 位作者 曾国圆 陈玮钰 张荣臻 王明刚 张日云 彭梦如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分消 三仁汤 异病同治 口腔溃疡 胃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