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6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P睡眠调控技术联合耳穴磁疗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敏 张敏依 +2 位作者 孙莉 王聪 范海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69-674,共6页
目的观察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TIP)睡眠调控技术联合耳穴磁疗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乳腺癌手术的心肾不交证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TIP)睡眠调控技术联合耳穴磁疗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乳腺癌手术的心肾不交证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耳穴磁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TIP睡眠调控技术,每天1次,从术前1 d开始治疗至术后3 d。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3 d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以及15项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各因子评分,SAS、SD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SAS、SD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3 d QoR-15评分升高(P<0.05);与术前1 d比较,研究组术后1 d、3 d QoR-15评分降低(P<0.05);与术后1 d比较,研究组术后3 d QoR-15评分升高(P<0.05)。结论TIP睡眠调控技术联合耳穴磁疗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障碍,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失眠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 耳穴磁疗 睡眠质量 恢复质量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刮痧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50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缪海燕 吴冬梅 +2 位作者 魏萍 卢敏敏 章文静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4期60-61,67,共3页
目的 探讨运用穴位按摩联合刮痧疗法对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 目的 探讨运用穴位按摩联合刮痧疗法对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产褥期妇女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产后第2天热敷双侧乳房3~5 min后,从乳根向乳头方向先用手掌根按摩乳房,再用五指抓梳乳房,然后用拇指指腹揉按屋翳、膺窗、乳根、神封、膻中、食窦、期门穴各1 min,接着用牛角刮痧板在乳房上从乳房外周向乳头方向进行刮痧20次,每天1次,持续2 d。比较2组疗效及干预前后2组产妇泌乳量、乳房充盈度分级、乳汁淤积程度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干预第1天和第2天2组产妇泌乳量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乳房充盈度分级、乳汁淤积程度分级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刮痧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可增加泌乳量,改善乳房充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减缓乳房胀痛,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缺乳 肝郁气滞证 穴位按摩 刮痧疗法
下载PDF
基于“因虚、积冷、结气”理论探讨乳腺增生病病机特点
3
作者 张婷婷 卢红蓉 +1 位作者 张建伟 王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144-1146,共3页
本文以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从“因虚、积冷、结气”三个维度,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机特点。论文通过分析“因虚、积冷、结气”的病机特点、内在关系以及与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性后认为:妇人病之“因虚”多因肝脾... 本文以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从“因虚、积冷、结气”三个维度,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机特点。论文通过分析“因虚、积冷、结气”的病机特点、内在关系以及与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性后认为:妇人病之“因虚”多因肝脾肾亏虚、冲任失养,“积冷”多见于寒凝血郁(瘀)痰滞,“结气”乃情志不遂,疏泄失常;虚、积冷、结气三者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并可互为因果;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多以情志失和、寒凝血郁气结、冲任失养为病机特点,其与“虚、积冷、结气”同理;临床辨证应以虚实为切入点,虚则首责冲任,实以气滞痰凝血瘀(寒)为先,并以此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冷 结气 乳腺增生 《金匮要略》 病机
下载PDF
王乐亭透刺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理论探微
4
作者 薛立文 李彬 王桂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王乐亭六寸金针“曲池透臂臑”的特色针法采用本经浅刺横透法。其穴位的选取依据同名经穴“同气相通”理论,以一针透刺穴性相近四穴,增强通调气血、理气止痛之效;根据脏腑别通理论,肝与大肠相通,“曲池透臂臑”通过别通肝脏,达到标本兼... 王乐亭六寸金针“曲池透臂臑”的特色针法采用本经浅刺横透法。其穴位的选取依据同名经穴“同气相通”理论,以一针透刺穴性相近四穴,增强通调气血、理气止痛之效;根据脏腑别通理论,肝与大肠相通,“曲池透臂臑”通过别通肝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根据藏象学说理论,针刺大肠经腧穴,通过布散津液而起到化痰散结消瘀之效。本文主要探究王乐亭透刺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理论依据,得出金针质软温润的特性、透刺一针四穴等特点是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疗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乐亭 金针 乳腺增生症 透刺针法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
5
作者 卢仙球 孙健岚 +3 位作者 戴灵琳 周睿 王樟连 陈利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117-122,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病(MGH)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中重度MG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金丸口服,观察组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对折旋转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随访3个月...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病(MGH)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中重度MG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金丸口服,观察组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对折旋转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随访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大小、情绪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6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点乳房疼痛评分在时间因素、时点交互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2组乳房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期的乳房疼痛评分均低于同一时间段的对照组(P<0.05)。2组不同时间点乳房肿块大小在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点交互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2组乳房肿块大小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期乳房肿块均小于同一时间段的对照组(P<0.05)。2组不同时间点HAMA评分、HAMD评分在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点交互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2组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期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同一时间段的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中重度MGH疗效较好,可减轻乳房疼痛程度,缩小肿块大小,改善患者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中重度 穴位埋线 小金丸 乳房肿块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已上市治疗产后缺乳中成药的核心处方多维度分析
6
作者 李兰兰 曹婧 +4 位作者 虎亚光 张睿 代伟 杨涛 谭建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已上市治疗产后缺乳中成药组方规律、核心处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中治疗产后缺乳的中成药,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利用网络模块划分法挖掘核心处方,从成分-靶点-生物通路... 目的分析已上市治疗产后缺乳中成药组方规律、核心处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中治疗产后缺乳的中成药,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利用网络模块划分法挖掘核心处方,从成分-靶点-生物通路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共收集到23种中成药处方,含69味中药,涉及8种剂型、2种药品类别。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当归、王不留行,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王不留行-当归。核心处方组成为王不留行、川芎、当归、白芍及甘草,均可调节催乳素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结论关联规则与网络模块划分相结合能够多维度分析治疗产后缺乳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缺乳 中成药 核心处方 网络模块划分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及石建华老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经验
7
作者 赵琳 石建华 宋殿荣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8期2296-2298,共3页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症状随情绪波动、月经周期而呈周期性变化,发病人群以育龄期妇女为主,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为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因素为更明确地对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症状随情绪波动、月经周期而呈周期性变化,发病人群以育龄期妇女为主,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为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因素为更明确地对乳腺增生症进行治疗,临床应对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增加常见症状的重视程度,以此对乳腺增生症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疾病造成的危害。石建华教授出身医学世家,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乳腺增生症治疗中有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发病机制 石建华老中医
下载PDF
胡曼青主任寒温并施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
8
作者 刘红梅 胡曼青 侯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其病灶难消难溃难敛,病程长。胡曼青主任认为浆细胞乳腺炎病机以阳虚为本,局部热毒为标,治疗上应寒温并施,温阳以顾其阳虚痰凝之本,清热以祛局部瘀毒,通过辨其疾病寒热轻重以权衡制方,灵活配合温...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其病灶难消难溃难敛,病程长。胡曼青主任认为浆细胞乳腺炎病机以阳虚为本,局部热毒为标,治疗上应寒温并施,温阳以顾其阳虚痰凝之本,清热以祛局部瘀毒,通过辨其疾病寒热轻重以权衡制方,灵活配合温阳散结及清热化痰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性乳痈 浆细胞性乳腺炎 寒热并施 胡曼青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
9
作者 李梅 马宏博 +1 位作者 李昕 李梦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49-55,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文献中中药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用药规律和组方配伍特点。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维普为收录起始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文献中中药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用药规律和组方配伍特点。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维普为收录起始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肿块期GLM的文献,严格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肿块期GLM规范化方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药的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复方47首,涉及中药111味,累计药物使用频次5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柴胡、皂角刺、白芥子、蒲公英、熟地黄等,常用的中药功效类别为理气药、化痰药,四气多为寒、温,五味多为苦、辛,归经前3位分别为肝经、脾经、胃经。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潜在配伍组合共16组,为白芥子、麻黄、熟地黄、炮姜、肉桂、香附的加减组合。聚类分析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结论:中药治疗肿块期GLM多采用温阳散结、理气化痰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肿块期 中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医芳香疗法溯源及治疗乳房疾病
10
作者 盛佳钰 江科 董梦婷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中医芳香疗法是独具特色的传统自然疗法,在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发展进程中,该疗法伴随着古今成方及疗法的演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芳香疗法主要通过具有挥发性香味的中药之气作用于人体,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挥发性气体通过... 中医芳香疗法是独具特色的传统自然疗法,在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发展进程中,该疗法伴随着古今成方及疗法的演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芳香疗法主要通过具有挥发性香味的中药之气作用于人体,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挥发性气体通过呼吸、皮肤等入腠理,经经络直达脏腑,起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扶补正气、抵御外邪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芳香疗法被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治疗,芳香醒神功效可调节精神情志,改善乳腺癌焦虑、抑郁情绪;芳香醒脾功效可改善脾胃功能,抑制乳腺癌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辛香走窜功效可促进气血流通,适合乳腺增生类疾病的治疗。深入理解芳香类中药,并从芳香类中药角度出发,拓展思路,能够为中医药治疗乳腺疾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疗法 中医药 乳房疾病 历史溯源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黄志华 邵超 毛少勇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86-88,共3页
目的:对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消结安胶囊口服治疗,试验组33例行射频消融联... 目的:对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消结安胶囊口服治疗,试验组33例行射频消融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T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D3^(+)、CD4^(+)T细胞比例均高于治疗前,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CD3^(+)、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7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0.00%,对照组复发率为12.50%,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结节患者行射频消融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调节免疫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射频消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蒲公英对乳腺疾病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文可 程旭锋 +2 位作者 李志鲲 王蓓蓓 孟冰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乳腺疾病是我国常见的危害女性心理及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蒲公英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疗效确切,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蒲公英对乳腺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可通过含蒲公... 乳腺疾病是我国常见的危害女性心理及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蒲公英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疗效确切,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蒲公英对乳腺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可通过含蒲公英的复方治疗乳腺增生病;其主要有效成分可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和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AMPs)信号通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过中药复方合理配伍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以抑制增殖、促进凋亡、抗侵袭转移、调节自噬、影响雌激素、提高免疫力、抑制相关代谢途径等抗乳腺癌。总结梳理的关于蒲公英作用于乳腺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可为进一步研究蒲公英在乳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乳腺增生病 哺乳期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温灸配合“清消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研究
13
作者 郑懿 史有阳 +7 位作者 郑金洲 宋晓耘 陈力新 杨剑锋 高阳 刘舒月 刘胜 周细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温灸法配合顾氏外科“清消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90例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每组各45例,实验组使用温灸配合“清消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清消法”治疗,疗程14 d,随访1个月,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温灸法配合顾氏外科“清消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90例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每组各45例,实验组使用温灸配合“清消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清消法”治疗,疗程14 d,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中医局部证候评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差异情况。结果在14 d及30 d的观察节点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创面面积较入组前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0 d时,实验组创面面积为(18.16±4.66)mm^(2),优于对照组(20.91±4.7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30 d时两组患者同时点比较,实验组患者中医局部证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局部阴阳证候更倾向于保持在阳证的证候,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6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4 d及30 d时间节点,两组TNF-α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已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该疗法的耐受度好。结论使用温灸法配合顾氏外科“清消法”能缩短患乳创面愈合时间,且该疗法安全、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温灸法 顾氏外科“清消法” 煨脓长肉
下载PDF
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郑昳 钱丽旗 +2 位作者 黄雪 陈晓娜 于洋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847-852,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乳腺增生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均连续治...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乳腺增生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乳腺包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其他伴随症状)、乳腺超声指标、血清性激素[孕酮(P)、泌乳素(PRL)、雌二醇(E_(2))]水平、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疾病复发率,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乳腺超声指标、PRL、E_(2)水平均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P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同期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疼痛等不适症状,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乳腺超声指标,降低疾病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补肾疏肝散结汤 性激素 乳腺超声指标 肝郁肾虚证 复发率
下载PDF
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单臂、前瞻性临床研究
15
作者 谢晓晨 张董晓 +1 位作者 陈雯 黄巧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共纳入43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给予清热解毒汤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体温、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体表面积、乳汁通畅情况、乳头皲裂情况和中...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共纳入43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给予清热解毒汤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体温、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体表面积、乳汁通畅情况、乳头皲裂情况和中医全身症状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治疗前后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体温、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体表面积、乳汁通畅情况、乳头皲裂情况、中医全身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例哺乳儿出现腹泻,嘱患者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汤 哺乳期 乳腺炎
下载PDF
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研究
16
作者 倪小凤 周欢 +1 位作者 周文文 蔡玉娟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中药组、排乳组、联合组各46例。中药组给予通乳消痈方治疗,排乳组给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联合组给予通乳...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中药组、排乳组、联合组各46例。中药组给予通乳消痈方治疗,排乳组给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联合组给予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3组各治疗5 d。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水平;比较3组临床疗效、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中药组82.61%、排乳组86.96%(P<0.05);联合组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中药组、排乳组缩短(P<0.05),中药组、排乳组总有效率、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低于中药组、排乳组(P<0.05);中药组、排乳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通乳消痈方 中医手法排乳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刘丽芳教授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乳头雷诺病经验
17
作者 刘清 凌洁 +4 位作者 王娟 苏靖群 丁笑 曹海琳 刘丽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7-260,共4页
阐述刘丽芳教授在临床上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哺乳期乳头雷诺病的经验。刘丽芳教授认为乳头雷诺病可归属为中医学的“乳头痹证”等范畴,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为其基本病机。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用药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 阐述刘丽芳教授在临床上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哺乳期乳头雷诺病的经验。刘丽芳教授认为乳头雷诺病可归属为中医学的“乳头痹证”等范畴,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为其基本病机。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用药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进行临证加减,临床疗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雷诺病 温阳益气 活血通络 刘丽芳
下载PDF
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练玲玲 谢秋红 施剑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73-275,共3页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健康均有重要作用,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均建议母乳喂养[1]。数据统计全球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3%[2],而我国2019年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只有29.2%[3],哺乳期乳腺炎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早期主...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健康均有重要作用,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均建议母乳喂养[1]。数据统计全球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3%[2],而我国2019年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只有29.2%[3],哺乳期乳腺炎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乳房肿痛、乳汁排出不良、恶寒发热、头痛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发展成乳房脓肿,并形成溃疡,就会中断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母乳喂养率 中药外敷 恶寒发热 哺乳期乳腺炎 乳房肿痛 母乳喂养 病情进展 数据统计
下载PDF
逍遥散加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9例
19
作者 章玉丹 刘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547-549,共3页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易罹患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局部红斑、疼痛、肿胀,有时伴有发热和疲乏等全身不适,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发生率在6.2%~9.2%[1]。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导致母乳喂养停止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易罹患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局部红斑、疼痛、肿胀,有时伴有发热和疲乏等全身不适,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发生率在6.2%~9.2%[1]。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导致母乳喂养停止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甚至可演变为乳腺脓肿,影响孕妇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健康成长[2]。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是排乳不畅,乳汁郁积在乳腺管内,引起致病菌感染所致,排乳不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因抗感染药物治疗对乳汁排空并无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抗感染药物 双侧乳房 母乳喂养 乳腺管 乳腺脓肿 致病菌感染 现代医学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肖 刘勇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0期2442-2446,共5页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该病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是乳腺良性疾病治疗的难点。其西医治疗方式较为单一且激进,包括抑制性激素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较差,不良反应多,且易反复。中医对于该病也有深入研究,其...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该病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是乳腺良性疾病治疗的难点。其西医治疗方式较为单一且激进,包括抑制性激素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较差,不良反应多,且易反复。中医对于该病也有深入研究,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法(中药外敷贴膏、灸法治疗、刺血疗法等),与内服药物或手术治疗相比,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等优势,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未来中医外治法的研究将向着规范化、简便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癖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