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卫气根于肾”理论探析骨质疏松症防治
1
作者 王亮 秦金然 +4 位作者 王礼宁 齐保玉 马勇 魏戌 章轶立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卫气根于肾”出自《灵枢·营卫生会》,揭示了卫气与肾的相关性。本文在梳理“卫气根于肾”中医理论内涵及现代科学实质基础上,结合骨免疫学概念,总结分析骨免疫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提出了免疫在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调节... “卫气根于肾”出自《灵枢·营卫生会》,揭示了卫气与肾的相关性。本文在梳理“卫气根于肾”中医理论内涵及现代科学实质基础上,结合骨免疫学概念,总结分析骨免疫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提出了免疫在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调节作用,尝试厘清卫气与肾、肾与骨、骨代谢与骨免疫的作用关系,探索“卫气根于肾”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卫气 骨免疫 免疫疏松
下载PDF
骨痿Ⅰ号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疗效及对骨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严一峰 丁惠宇 +1 位作者 钱冬晨 朱保华(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骨痿Ⅰ号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肾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OP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 目的观察骨痿Ⅰ号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肾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OP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骨痿Ⅰ号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1、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L_(1~4)骨密度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β型胶原C端肽(β-CTX)、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监测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3个月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1、3个月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主症、次症、舌脉评分及总分均下降(P<0.01,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主症、次症、舌脉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1~4骨密度升高(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1~4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TRACP-5b、β-CTX、IL-6、TNF-α水平降低,血清BGP、IL-10水平升高(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痿Ⅰ号方可有效改善POP肾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痿Ⅰ号方 骨代谢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47
3
作者 王冰 段义萍 +4 位作者 张友常 王启明 黄兆民 樊振勇 卓尚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 :调查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特征。方法 :对 1 0 0 9位不同职业、年龄和性别者进行问卷表和X线照片调查。结果 :颈椎病患者中 ,干部、技术员、财会人员分别为 78.83% ,74 .2 1 %和 5 8.70 % ;工作紧张、长期伏案者占 5 9.75 % ;喜高... 目的 :调查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特征。方法 :对 1 0 0 9位不同职业、年龄和性别者进行问卷表和X线照片调查。结果 :颈椎病患者中 ,干部、技术员、财会人员分别为 78.83% ,74 .2 1 %和 5 8.70 % ;工作紧张、长期伏案者占 5 9.75 % ;喜高中枕者占 80 .0 3%。X线照片病变部位C5~ 640 .79% ,C4~ 52 6 .2 9% ,C6~ 71 8.2 0 % ;椎体前后缘骨刺 6 5 .75 % ,椎间隙变窄 36 .87% ,椎间孔变窄 2 9.1 9% ,生理曲度异常 31 .0 3%。结论 :通过对颈椎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可以提高对颈椎病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流行病学研究 X线照片 调查 椎体 预防和治疗 椎间孔 人群
下载PDF
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军 孙树椿 +2 位作者 于栋 张淳 武震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7期413-415,共3页
目的:验证交感神经因素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调控机制。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在造模当日及造模后4周,分别检测每组的SPNs放电次数及N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胸髓侧角的SPNs放电次... 目的:验证交感神经因素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调控机制。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在造模当日及造模后4周,分别检测每组的SPNs放电次数及N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胸髓侧角的SPNs放电次数57.45±7.89,56.60±7.44;对照组胸髓侧角的SPNs放电次数10.08±2.26,10.00±2.24。两组比较,P<0.001。模型组血浆中NA含量(5.48±0.46)pmol/ml,(5.36±0.43)pmol/ml;对照组血浆中NA含量(3.31±0.43)pmol/ml,(3.30±0.32)pmol/ml。两组比较,P<0.001。结论:交感神经因素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对椎动脉的供血不足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因素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供血不足 动物 实验 交感神经 调控作用 递质 神经因素 对照组 ML
下载PDF
葛根汤和桂枝汤调节椎间盘组织Fas、bcl-2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梅 王拥军 +4 位作者 施杞 周重建 杨阳 侯宝兴 莫文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比较检测风寒湿痹证型颈椎病动物模型中颈椎间盘Fas、bcl 2蛋白的表达 ;检测葛根汤、桂枝汤对风寒湿型颈椎病家兔颈椎间盘组织中Fas、bcl 2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 :8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 2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风寒湿刺激组... 目的 :比较检测风寒湿痹证型颈椎病动物模型中颈椎间盘Fas、bcl 2蛋白的表达 ;检测葛根汤、桂枝汤对风寒湿型颈椎病家兔颈椎间盘组织中Fas、bcl 2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 :8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 2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风寒湿刺激组、葛根汤治疗组、桂枝汤治疗组。风寒湿刺激组温度 6℃ ,湿度 95 % ,风力 6级 ,每日连续刺激 4h ,间断重复刺激 12 8h ;葛根汤、桂枝汤治疗组在风寒湿刺激组造模基础上服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椎间盘石蜡切片中Fas、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风寒湿刺激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 ,Fas表达均上调 (P <0 0 1) ,葛根汤降低Fas表达 ,与风寒湿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风寒湿刺激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 ,bcl 2表达均下降 (P <0 0 5~ 0 0 1) ,葛根汤上调bcl 2表达 ,但与风寒湿刺激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桂枝汤对bcl 2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结论 :风寒湿刺激组同正常组对照比较 ,Fas表达均上调 ,bcl 2表达均下降 ,葛根汤降低Fas表达 ,上调bcl 2表达 ,发挥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桂枝汤调节上述细胞因子的作用低于葛根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桂枝汤 椎间盘组织 FAS BCL-2 实验 风寒湿型 颈椎病
下载PDF
两种坐位旋转手法腰椎应力及位移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吴山 张美超 +3 位作者 李义凯 田强 郭汝松 钟侨霖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坐位旋转手法的作用机制及其合理性、安全性。方法使用螺旋CT,以1mm的间隔,对1具男性青年新鲜尸体的腰椎标本沿轴向进行断层扫描,以jpg格式将其断面图像输入计算机。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nics建立腰椎三维计算机模型。根据手... 目的探讨两种坐位旋转手法的作用机制及其合理性、安全性。方法使用螺旋CT,以1mm的间隔,对1具男性青年新鲜尸体的腰椎标本沿轴向进行断层扫描,以jpg格式将其断面图像输入计算机。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nics建立腰椎三维计算机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两种坐位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力学参数带入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9.0软件进行计算。结果(1)椎间盘:两种手法椎间盘的应力都主要集中于纤维环,尤其是外层纤维环,髓核应力相对较小。两者的最大位移分布基本一致,都位于椎间盘的左侧。椎间盘后部位移也都以左侧明显。(2)椎体及后部结构:直腰旋转手法主要应力分布于小关节,腰椎定点旋转手法主要应力分布于椎体峡部、椎弓根侧隐窝及上位椎体小关节面的下端。两者的最大位移分布不同,直腰旋转手法最大位移位于L4棘突,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最大位移位于L4椎体上缘左侧及L4左侧上关节突;且腰椎定点旋转手法的椎间孔位移更显著。结论手法造成了椎间盘、关节突的位移,有利于解除神经根的粘连。两种手法比较,脊柱定点旋转手法更具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旋转手法 椎间盘 有限元 应力
下载PDF
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1
7
作者 王翔 刘顺怡 +5 位作者 石瑛 张明才 陈元川 张继伟 詹红生 陈东煜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上海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230例患者,分针刀组和针灸组。针刀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43-70岁,平均...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上海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230例患者,分针刀组和针灸组。针刀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43-70岁,平均(51.4±1.7)岁,病程0.25-12年,平均(1.2±0.3)年,治疗前WOMAC总评分43.75±11.35,针刀松解术治疗1次;针灸组115例,男40例,女75例,年龄41-78岁,平均(52.4±2.0)岁,病程0.25-15年,平均(1.1±0.3)年,治疗前WOMAC总评分41.51±13.07,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每日治疗1-2次,共治疗2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WOMAC总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采用通用的WOMAC评分问卷调查方式来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结果采用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25),针刀组总体疗效优于针灸组。两组治疗前后WOMAC各项评分,针刀组:疼痛5.98±2.27及2.80±1.57,行走痛7.19±1.41及3.34±1.34,久坐站立痛5.54±1.91及2.31±1.40,僵硬6.57±1.40及3.11±1.44,上下楼梯7.24±1.12及3.70±1.22,下蹲屈膝5.44±1.81及2.45±1.63,日常活动5.79±1.44及2.76±1.32;针灸组:疼痛6.07±2.00及4.09±1.46,行走痛6.50±1.75及3.20±1.64,久坐站立痛5.23±2.88及3.65±1.84,僵硬6.06±1.38及2.97±1.01,上下楼梯6.74±1.16及3.41±0.62,下蹲屈膝5.79±1.97及3.65±1.62,日常活动5.12±1.93及3.30±0.00。两组组间比较,在疼痛、久坐站立痛、下蹲屈膝及日常活动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行走痛、僵硬及上下楼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比较,在疼痛、久坐站立痛、下蹲屈膝及日常活动改善方面,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结论:针刀及针灸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均有效;针刀松解术对于缓解整体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的疗效优于针灸,但对于僵硬和行走痛方面,针刀与针灸疗效相差不大,两者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针灸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脊髓损伤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艳萍 谢明 +2 位作者 封卫兵 周小萍 周丽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电针夹脊穴 脊髓损伤 辅助治疗 疗效观察 神经源性
下载PDF
补肾方药骨疏康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崔少千 李书琴 +5 位作者 刚丕寰 裴著果 刘英敏 蒋淑媛 王海义 曲陆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 :研究补肾方药骨疏康冲剂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用维甲酸致Wistar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分别给与骨疏康、钙 (Ca)、骨疏康 +Ca治疗 ,保留一组模型不给药为对照 ;同时取相同数量正常大鼠为正常组。检测各组骨矿物质密度 (B... 目的 :研究补肾方药骨疏康冲剂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用维甲酸致Wistar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分别给与骨疏康、钙 (Ca)、骨疏康 +Ca治疗 ,保留一组模型不给药为对照 ;同时取相同数量正常大鼠为正常组。检测各组骨矿物质密度 (BMD)、骨生物力学性能、骨生化代谢指标。临床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 30例 ,服骨疏康并用钙剂 6个月为观察组 ,单用钙剂组 30例为对照组 ,检测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骨疏康 +Ca组大鼠BMD增加 ;生物力学最大载荷、刚性系数、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达到正常水平 ,优于单钙组。单用骨疏康组大鼠骨吸收指标尿钙 /肌酐 (Ca/Cr)、尿羟脯氨酸 /肌酐 (Hop/Cr)、血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TRAP)下降 ;骨形成指标血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素 (BGP)上升。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服用骨疏康和钙剂血TRAP下降 ;血中雌激素(E2 )、睾酮 (T)上升。结论 :骨疏康通过增加血中E2 、T水平 ,降低骨吸收 ,增加骨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补肾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骨生化 骨疏康
下载PDF
手法治疗颈椎病意外事件分析与预防策略思考 被引量:43
10
作者 王辉昊 詹红生 +2 位作者 张明才 陈博 郭凯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9期730-736,共7页
目的:回顾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事件的病例,分析手法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方法:检索1979年至2011年3月期间中文期刊数据库关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的临床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统计意外事件资料,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目的:回顾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事件的病例,分析手法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方法:检索1979年至2011年3月期间中文期刊数据库关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的临床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统计意外事件资料,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共40篇文献,150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意外事件共156例(如果1例患者同时存在骨折和脱位,则计为2例意外事件),最常见的是晕厥占28.85%(45例);颈髓轻度损伤或压迫占21.79%(34例);神经根损伤占15.38%(24例);无效或症状加重占7.05%(11例);颈椎骨折占7.05%(11例);脱位或半脱位占3.85%(6例);软组织损伤1.92%(3例);严重意外事件包括瘫痪、死亡和脑血管意外病例占14.70%(22例),其中54.55%(12例)存在其他原发疾病。意外损伤手法类型包括:旋转复位法占42.00%(63例);强刺激按揉穴位引起的占28.00%(42例)。最终结局:66.67%(100例)恢复或基本恢复,14.00%(21例)好转或改善;2.67%(4例)恶化或加重;3.33%(5例)死亡。结论:医师使用手法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和明确诊断,并对治疗术式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排除禁忌和潜在风险、规范评价标准和准入资格,提高安全认识与风险评估、加强手法意外事件的监测,可将意外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手法 骨科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49
11
作者 王雷 王遵来 +1 位作者 盛坤 王爱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椎动脉型 颈椎病 手法治疗 针刺治疗 药物治疗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优值牵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被引量:42
12
作者 鲍铁周 宋永伟 郭艳幸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牵引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别及颈曲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颈型颈椎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8~29岁54例,30~49岁19例,50~65岁7例;病程0~3个月56例,3~12个月13... 目的:探讨不同的牵引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别及颈曲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颈型颈椎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8~29岁54例,30~49岁19例,50~65岁7例;病程0~3个月56例,3~12个月13例,12个月以上11例;X线片示生理曲度变浅77例,颈椎增生24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29岁21例,30~49岁7例,50~65岁2例;病程0~3个月21例,3~12个月5例,12个月以上4例;X线片示生理曲度变浅29例,颈椎增生9例。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77.5%,对照组治愈率46.7%;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94.4%,对照组治愈率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优值牵引法采用动态位牵引,符合颈段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牵引法 生物力学特性 生理曲度 颈椎增生 治疗组 对照组 治愈率 临床疗效 牵引方法 临床选择 X线片示 X线片示 牵引治疗 疗效比较 颈段脊柱 65岁 显著性 年龄 病程 疗程
下载PDF
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手法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7 位作者 陈东煜 黄仕荣 陈博 王翔 王辉昊 张开勇 郭凯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1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A中椎动脉走行及管径情况,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26~72岁,平均(52.51±11.29)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1±12.21)岁。比较两组受试者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性,并结合X线、MRI、MRA资料对观察组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的因素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的发生率达81.13%(43/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以局部迂曲狭窄最为常见,累计占47.18%(25/53);局部迂曲狭窄因素以椎间关节错缝为主,占43.41%(23/53)。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容易发生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而MRA可有效诊断椎动脉的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颈椎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手法 骨科
下载PDF
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林志苇 黎健 +2 位作者 高丽萍 张夏玲 庄垂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乐力组和埋线乐力组进行临床治疗6个月,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腰24、左髋部骨密度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乐力组和埋线乐力组进行临床治疗6个月,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腰24、左髋部骨密度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分层采用t(x±s)检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结果①疼痛评分:埋线组和埋线乐力组治疗后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乐力组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埋线组与埋线乐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乐力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②骨密度:埋线组和埋线乐力组治疗后腰、髋部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髋Nect、Ward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乐力组治疗后腰、髋部升降不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埋线组和埋线乐力组分别与乐力组比较,髋Nect、G.T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和埋线乐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和骨密度减少均有明显疗效。口服乐力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和骨密度减少均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原发性 针灸疗法 埋线 穴位/肾俞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疼痛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冯敏山 高景华 +3 位作者 朱立国 马子龙 高春雨 丁洪磊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诊断水平。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NCS)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8.4±12.3)岁,男36例,女84例)]的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进行... 目的: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诊断水平。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NCS)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8.4±12.3)岁,男36例,女84例)]的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寰枕关节间角、寰枢关节间角、C2/C3间角及下颈椎失稳情况及分布节段,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并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前屈位X线片中,两组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枕关节间角的后伸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侧位X线片中,两组的寰枢关节间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关节间角的前屈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C3间角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下颈椎失稳情况及节段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CS组的临床表现中,头晕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颈部屈伸活动诱发头晕最常见,头晕多伴有头痛症状,压痛部位多集中在上颈段。结论:X线片征象及临床表现均提示VCS多伴随上颈段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临床上,诊断VCS时应重视对功能位X线片枕颈部前屈活动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放射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针刀松解法对骨性关节炎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清国 嵇波 +4 位作者 覃蔚岚 符永鋆 秦谊 曾贵刚 任晓暄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06-30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实验性骨关节炎(OA)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MMP-3、MMP-13)的影响,探讨其防治OA的机制。方法:正常新西兰兔7只为正常组,另27只造模成功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n=7)、针刀组(n=10)和电针...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实验性骨关节炎(OA)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MMP-3、MMP-13)的影响,探讨其防治OA的机制。方法:正常新西兰兔7只为正常组,另27只造模成功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n=7)、针刀组(n=10)和电针组(n=10),用关节制动方法复制出OA模型。针刀组于关节周围找到条索状物并定点,以纵行疏通法为主兼以横行剥离法行针刀松解术,每周1次,共治疗3次;电针组取“阴陵泉”“阳陵泉”“梁丘”穴,电针频率2~100Hz,强度2mA,每次电针10min,每周治疗3次,共3周。参照Lequesne膝关节临床评估级别中的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MMP-3、MMP-13含量。结果:造模后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针刀组和电针组经治疗后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P〈0.05)。模型组MMP-3、MMP-13水平明显升高,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MMP-3、MMP-13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治疗OA兔,能够使外周血清MMP-3和MMP-13水平下降,从而有可能使软骨退行性变的部分因素得到控制,使关节软骨变性减轻,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针刀松解法 电针 膝关节活动范围
下载PDF
刺络放血为主治疗荨麻疹296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沈中秋 宋梦玉 +1 位作者 张淑杰 丁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9-849,共1页
关键词 顽固性荨麻疹 拔罐治疗 刺络放血 临床常见 祖国医学 反复发作 效果满意 皮肤病
下载PDF
二仙汤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叶丙霖 李盛华 +3 位作者 李淑玲 王想福 孙凤歧 文玉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 观察二仙汤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予肌内注射依降钙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二仙汤,2 组均用药12 周.观察2 组患者... 目的 观察二仙汤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予肌内注射依降钙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二仙汤,2 组均用药12 周.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2~L4 及胫骨的骨密度,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2 组治疗后VAS 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 组治疗后L2~L4 骨密度总体呈升高趋势,治疗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二仙汤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升高骨密度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二仙汤 依降钙素 绝经期妇女
下载PDF
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秋君 李华南 +3 位作者 张玮 赵娜 海兴华 王金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06-2009,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量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检验证明组间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ESCV积分均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腹部推拿组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VAS及NDI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且腹部推拿组下降明显,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腹部推拿组愈显率27.5%,有效率97.5%,传统推拿组愈显率7.5%,有效率67.5%。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量试验,并进行后期随访,以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传统推拿 痰浊阻络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针刀联合端提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忠良 苏国宏 +2 位作者 郑保主 左玉柱 魏福良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 :比较针刀联合旋提手法与单纯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 :比较针刀联合旋提手法与单纯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单纯采用旋提手法,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41例,采用针刀联合旋提手法治疗,1周1次,针刀治疗后观察30 min,如患者无特殊不适则开始进行手法治疗,手法同对照组,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单纯手法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增加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疏通经络,可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疗法 颈椎病 手法 骨科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