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2,685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Vane序列结合膈肌导航技术在肝脏TIWI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1
作者 穆晶 袁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肝脏T1WI快速成像屏气检查3D mDixon序列与应用膈肌导航技术在自由呼吸下采集的3D Vane序列的图像质量,探讨膈肌导航技术结合3D Vane序列自由呼吸下扫描肝脏T1WI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10月期间的70名肝...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肝脏T1WI快速成像屏气检查3D mDixon序列与应用膈肌导航技术在自由呼吸下采集的3D Vane序列的图像质量,探讨膈肌导航技术结合3D Vane序列自由呼吸下扫描肝脏T1WI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10月期间的70名肝脏MR扫描患者,根据患者屏气情况分成A组(≥18s)、B组(<18秒),两组均采用常规3D m Dixon序列进行屏气扫描与膈肌导航技术结合3D Vane序列自由呼吸扫描。由2名具有多年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的肝脏边缘锐利度、肝脏血管清晰度、脂肪抑制效果及图像伪影四个方面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在肝门水平层面选取肝脏右叶、竖脊肌及背景区域划定感兴趣区(RDI),测量两组图像肝脏及竖脊肌的信号强度(signal,SI)及图像背景噪声值(standard deviation,SD),并且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检验对两组肝脏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两组图像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A组的3D Vane序列与3D mDixon序列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B组3D Vane序列的SNR为35.84±9.10,高于3D mDixon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B组3D Vane序列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3D mDixon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膈肌导航技术结合3D Vane序列可用于腹部T1WI中扫描。对于屏气欠佳或无法屏气配合的患者可在自由呼吸下扫描,获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导航技术 3D VANE 自由呼吸 肝脏T1WI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引发摄食抑制和内脏不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瑞 郭思齐 张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6-1210,共5页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先前的研究表明,GDF15与表达在大脑最后区和孤束核的受体结合,激活下游多个与摄食相关的脑区,抑制摄食,降低体质量,展现出治疗肥胖的潜力。但GD...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先前的研究表明,GDF15与表达在大脑最后区和孤束核的受体结合,激活下游多个与摄食相关的脑区,抑制摄食,降低体质量,展现出治疗肥胖的潜力。但GDF15也引起恶心、呕吐等内脏不适症状,可能限制其进一步应用。该文将探讨GDF15抑制摄食,引发内脏不适的神经通路以及阻断其内脏不适效应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内脏不适 摄食 条件性味觉厌恶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兰琪 黎丽群 +5 位作者 胡鑫 梁凤萍 何旗 刘杰 黄锦华 刘礼剑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619-623,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胃肠激素、内脏高敏感性、遗传、脑肠轴调节异常、十二指肠屏障受损与微炎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胃肠激素、内脏高敏感性、遗传、脑肠轴调节异常、十二指肠屏障受损与微炎症等与FD发病密切相关。本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不适和经济负担。因此,探索和研发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新疗法迫在眉睫。研究发现脑肠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FD的现状、中医辨证论治基础方面检索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综述了FD及脑肠肽的关系,以明确脑肠肽在FD病理生理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中医调控脑肠肽水平干预FD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FD的治疗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肠肽 脑肠互动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吡嘧司特钾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空腹/餐后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4
作者 马宜明 胡旺 +6 位作者 张峰 张文 赵胜龙 曹阳 谢晶 周焕 黄顺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5-1081,共7页
目的比较单次空腹与餐后条件下吡嘧司特钾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评价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双交叉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空腹组与餐后组各入组26名与30名受试者,每... 目的比较单次空腹与餐后条件下吡嘧司特钾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评价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双交叉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空腹组与餐后组各入组26名与30名受试者,每周期在空腹状态或餐后状态下服用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10 mg,在给药周期前后按设计的时间点采集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血浆中的吡嘧司特钾浓度,用Phoenix TM WinNonlin(8.3)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两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空腹单次口服给药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 1/2分别为(4.44±0.91)h和(4.49±0.93)h,t max中位数分别为(1.96±1.29)h和(2.18±1.25)h,C max分别为(867.12±205.56)μg·L^(-1)和(863.35±172.03)μg·L^(-1),AUC 0-t分别为(5513.23±1463.67)h·μg·L^(-1)和(5661.32±1628.65)h·μg·L^(-1),AUC 0-∞分别为(5699.81±1477.68)h·μg·L^(-1)和(5849.44±1644.75)h·μg·L^(-1);受试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 max、AUC 0-t、AUC 0-∞的90%置信区间的统计结果分别为92.49%~107.53%、94.71%~100.67%和95.28%~100.27%,均在80.00%~125.00%范围内,空腹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安全性良好;餐后单次口服给药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 1/2分别为(4.46±0.78)h和(4.51±0.84)h,t max中位数分别为(3.08±1.36)h和(3.28±1.28)h,C max分别为(683.83±111.87)μg·L^(-1)和(689.77±110.24)μg·L^(-1),AUC 0-t分别为(5695.99±1566.05)h·μg·L^(-1)和(5773.60±1551.04)h·μg·L^(-1),AUC 0-∞分别为(5914.06±1551.86)h·μg·L^(-1)和(5967.30±1552.89)h·μg·L^(-1);C max、AUC 0-t、AUC 0-∞的90%置信区间统计结果分别为93.56%~104.69%、96.43%~100.83%和97.29%~101.14%,均在80.00%~125.00%范围内,餐后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安全性良好。结论在空腹与餐后的单次口服给药条件下,两种吡嘧司特钾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嘧司特钾片 健康受试者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袁网 王香妮 +5 位作者 刘进仁 王曦迎 鹿佳佳 何芷柔 许玉琳 石兴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5,共8页
目的探索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产生的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PAM)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未来利用PAM促进创伤愈合和抑制肿瘤血... 目的探索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产生的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PAM)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未来利用PAM促进创伤愈合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HUVECs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LTP处理不同时间(0、15、30、45、60、75 s)后的PAM培养液进行分组干预。采用MTT法和细胞周期法测定PAM对HUVECs活力的影响,通过血管生成实验检测PAM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构建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的表达以评估血管生成情况。结果LTP处理获得的PAM对HUVECs血管生成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与对照组(0 s)相比,低剂量(15 s和30 s)处理时,HUVEC细胞活力增加,而高剂量(45 s、60 s和75 s)处理时,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PAM-15 s和PAM-30 s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PAM-45 s、PAM-60 s、PAM-75 s组处于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M-15 s和PAM-30 s组HUVEC血管生成能力增强,而PAM-45 s、PAM-60 s、PAM-75 s组的细胞血管生成能力降低,血管节点、交叉点、网眼数和血管分支数都明显降低(P<0.05)。此外,HUVECs内ROS水平随着LTP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AM处理黑色素瘤小鼠后,对照组肿瘤组织中CD31棕黄色阳性信号大面积分布,各PAM处理组肿瘤组织中CD31棕黄色颗粒分布减少。结论短时间LTP处理的PAM促进了HUVEC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而长时间LTP处理的PAM则抑制细胞活力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硫化氢与结直肠癌
6
作者 陈坚 张会禄 +1 位作者 潘亦达 刘杰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12-15,21,共5页
机体内的硫化氢是一种微量气体信号分子,在肠道中由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衡和体内硫化氢水平增高现象。本文概要介绍机体内硫化氢的产生途径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并讨论了未来... 机体内的硫化氢是一种微量气体信号分子,在肠道中由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衡和体内硫化氢水平增高现象。本文概要介绍机体内硫化氢的产生途径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并讨论了未来呼出气中硫化氢水平用于结直肠癌筛查与预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硫化氢 肠道菌群 胱硫醚Β-合酶
下载PDF
DCE-MRI联合DWI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3cm)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大军 游焜 蔡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直径≤3cm)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0例FLLs患者,均接受DCE-MRI和DWI检查,以穿刺或手术等病理结果为标准...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直径≤3cm)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0例FLLs患者,均接受DCE-MRI和DWI检查,以穿刺或手术等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分布情况、在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DCE-MRI联合DWI扫描对FLLs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50例FLLs患者中13例为肝血管瘤,21例为原发性肝癌,16例为肝脏转移瘤。不同b值下,不同病理类型间ADC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血管瘤组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脏转移瘤组(P<0.05)。DCE-MRI结果显示,肝血管瘤组曲线以Ⅲ型为主(占比76.92%),原发性肝癌组曲线以Ⅰ型为主(占比66.67%),肝脏转移瘤组曲线以Ⅱ型为主(占比75.00%);三组曲线类型分布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血管瘤组与其他两组间曲线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检查结果显示,DCE-MRI联合DWI扫描对良性、恶性病灶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是92.31%(12/13)、97.30%(36/37);其次是DCE-MRI扫描,分别是69.23%(9/13)、75.68%(28/37);最低是DWI扫描,分别是61.54%(8/13)、54.05%(20/37)。不同检查方法定性诊断FLLs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DCE-MRI联合DWI扫描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DWI及DCE-MRI单独扫描(P<0.05)。结论在FLLs(直径≤3cm)定性诊断中应用DCE-MRI联合DWI扫描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利于明确其良恶性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精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定性诊断 表观弥散系数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下载PDF
基于QCT探究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8
作者 赵敏 党计锋 +4 位作者 王国华 杨雅晴 郝天琦 黄小铭 曲雪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53-156,共4页
目的基于Q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对腰椎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肝脏脂肪含量以及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 目的基于Q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对腰椎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肝脏脂肪含量以及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行中上腹部扫描的住院中老年患者233例,年龄41-80岁,其中男性119人,女性114人;对以上纳入研究人群的年龄、体重、身高、SUA等项目数据进行收集及整理,并计算出对应的体质指数(BMI);采用GE 256排Revolution CT扫描仪,并应用QCT测量软件测量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VFA。结果腰椎BMD与SUA呈正相关,与肝脏脂肪含量、年龄、VFA呈负相关,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脂肪含量与年龄、BMI、VFA、SUA呈正相关,P<0.05,其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意义;SUA与VFA、BMI呈正相关,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脂肪含量及年龄是影响腰椎BMD的危险性因素,SUA可能是影响骨代谢的保护性因素。随着SUA水平的升高,肝脏脂肪含量也随之增加,可能SUA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肝脏脂肪含量 血尿酸 腹内脂肪面积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与肝脏疾病
9
作者 张会禄 潘亦达 陈坚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3-6,11,共5页
正常状态下,人体与肠道微生物群互利共生。肠道微生物群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而肝脏作为肠道的比邻器官,无论是在解剖学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肠道密切相关。罹患肝病时,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且该变化还会进一步促进肝病进展... 正常状态下,人体与肠道微生物群互利共生。肠道微生物群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而肝脏作为肠道的比邻器官,无论是在解剖学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肠道密切相关。罹患肝病时,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且该变化还会进一步促进肝病进展。本文介绍不同肝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肝病进展的影响,以帮助同人深入认识肠道菌群变化与肝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而共同探索基于肠道微生态的肝病预防和治疗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药物性肝损伤 自身免疫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生酮饮食用于心脏疾病的研究综述
10
作者 苏晓明 钱玉良 严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39-143,148,共6页
生酮饮食作为新型饮食辅助治疗心脏疾病的研究方向之一,具有改善危险因素、抑制心室重构、保护心脏等优势。本综述归纳整理生酮饮食对心脏疾病及处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状态作用的研究成果,从多角度阐述心脏相关作用机制,分析其在减少心血... 生酮饮食作为新型饮食辅助治疗心脏疾病的研究方向之一,具有改善危险因素、抑制心室重构、保护心脏等优势。本综述归纳整理生酮饮食对心脏疾病及处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状态作用的研究成果,从多角度阐述心脏相关作用机制,分析其在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治疗心脏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总结了生酮饮食的不良反应与禁忌证,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心脏疾病 膳食治疗 机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History of chronic gastritis:How our perceptions have changed 被引量:2
11
作者 Dmitry Bordin Maria Livz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13期1851-1858,共8页
Currently,the diagnostic strategy for chronic gastritis(CG)is aimed not just at fixing the presence of gastric mucosal inflammation,but also at gastric cancer(GC)risk stratification in a particular patient.Modern clas... Currently,the diagnostic strategy for chronic gastritis(CG)is aimed not just at fixing the presence of gastric mucosal inflammation,but also at gastric cancer(GC)risk stratification in a particular patient.Modern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he stage of gastritis determines the need,activities and frequency of dynamic monitoring of a patient.However,this attitude to the patient suffering from CG was far from always.The present publication is a literature review describing the key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CG research,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first observations of inflammation of the gastric mucosa,assessment of gastritis as a predominantly functional disease,to the advent of endoscopy of the upper digestive tract and diagnostic gastric biopsy,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rog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hanges to atrophy,intestinal metaplasia,dysplasia and 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gastritis Intestinal metaplasia DYSPLASIA Gastric cancer Helicobacter pylori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影响
12
作者 钟雪晴 王可洋 +2 位作者 徐阳 孙逸洁 李国熊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 评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影响。方法 以在医院通过C14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的患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其中既往感染新冠病毒的新冠感染表现、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收集... 目的 评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影响。方法 以在医院通过C14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的患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其中既往感染新冠病毒的新冠感染表现、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收集患者Hp感染情况及基本社会人口学资料。结果 共调查502例既往新冠感染者,其中189例Hp阳性,313例Hp阴性。Hp阳性者的腹痛发生率(12.2%)、腹胀发生率(10.1%)、腹泻发生率(34.9%),均明显高于Hp阴性者(5.1%、3.5%、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8%的Hp阴性者新冠核酸/抗原在一周内转阴,6.3%的Hp阳性者新冠核酸/抗原在一周内转阴,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和阴性者感染新冠病毒后3天内症状明显改善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5,P=0.180)。结论 与Hp阴性者相比,Hp阳性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腹痛、腹泻、腹胀的发生率更高;Hp的存在显著影响新冠抗原或核酸转阴时间,但不影响症状缓解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幽门螺杆菌 消化系统症状
下载PDF
人工唾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甄亚斐 彭显 +3 位作者 应斌武 张平 周学东 廖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1,共9页
唾液是一种微酸性口腔液,主要由水构成,含有少量无机离子和丰富的蛋白质,这些成分使其具有特殊的流变学和生物学性质,赋予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口腔及全身健康起重要作用。唾液减少或成分改变会导致口干症,易引发一系列口腔健康失... 唾液是一种微酸性口腔液,主要由水构成,含有少量无机离子和丰富的蛋白质,这些成分使其具有特殊的流变学和生物学性质,赋予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口腔及全身健康起重要作用。唾液减少或成分改变会导致口干症,易引发一系列口腔健康失衡,如口腔灼热,味觉改变,言语、咀嚼和吞咽困难,还会增加患龋病和牙周病等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口干症的患病率约为20%,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0%。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口干及其并发症已引发不可忽视的健康负担。人工唾液是开发用于模仿天然唾液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的口腔护理产品,是对症治疗口干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有效的人工唾液,对维护老年人口腔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和市场前景。开发人工唾液首先要全面认识天然唾液的特性。本文系统介绍了天然唾液的成分及生物学功能,并详细描述了人工唾液的流变学行为、摩擦学性质、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性能等内容,以期为新型人工唾液的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人工唾液 流变学行为 摩擦学性质 生物学特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失眠症状与神经质人格及焦虑症状和心理资本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文凯 衡春妮 +3 位作者 谭云龙 杜娟 冯硕 方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失眠症状与神经质人格的关系,以及焦虑症状和心理资本在二者关系之间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方舱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687名,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神经质分量表(E...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失眠症状与神经质人格的关系,以及焦虑症状和心理资本在二者关系之间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方舱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687名,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神经质分量表(EPQ-RSC-N)、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资本量表(PCQ)进行测量。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运用PROCESS程序进行有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失眠症状患病率49.93%,男患者的AIS得分低于女患者(P<0.01)。SAS得分在神经质人格得分和AIS得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0.03,占总效应18.29%;随着PCQ得分水平的提升,SAS得分对AIS得分的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趋势(β=-0.01,t=-4.41,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焦虑症状在失眠症状与神经质人格的正相关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可以调节失眠症状和焦虑症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失眠 神经质 焦虑 心理资本
下载PDF
GSDMB调控肠上皮细胞命运的分子机制初探
15
作者 杨军 邓争瑞 +3 位作者 李懿 吴森 郭坤 龚文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418,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Gasdermin B(GSDMB)调控肠上皮细胞命运的分子机制。方法过表达人GSDMB质粒到两种人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和HT-29细胞)和人结肠类器官中,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电转效率,并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 目的初步探讨Gasdermin B(GSDMB)调控肠上皮细胞命运的分子机制。方法过表达人GSDMB质粒到两种人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和HT-29细胞)和人结肠类器官中,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电转效率,并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以分析GSDMB过表达对细胞功能的影响。转录组测序分析GSDMB的下游效应分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重构两种肠上皮细胞系GSDMB蛋白过表达,过表达GSDMB蛋白的人肠上皮细胞吸光度值(A)[NCM460细胞:(1.17±0.01);HT-29细胞:(0.96±0.0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NCM460细胞:(1.67±0.12);HT-29细胞:(1.24±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5.46,P<0.05);GSDMB过表达组细胞凋亡数目[NCM460细胞:(12.03±1.55);HT-29细胞:(29.30±4.48)]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NCM460细胞:(4.96±1.74);HT-29细胞:(6.95±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6.97,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SDMB过表达组细胞G0/G1期比例[NCM460细胞:(47.98±5.28)%;HT-29细胞:(38.04±3.4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NCM460细胞:(59.54±3.90)%;HT-29细胞:(63.8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1.53,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双特异性磷酸酶4和6(DUSP4和DUSP6)基因在肠上皮细胞表达GSDMB蛋白后显著上调,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肠上皮细胞转染GSDMB后DUSP4(2.45±0.15)和DUSP6(4.34±0.22)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6±0.05和1.0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8、26.52,P<0.05)。使用DUSP抑制剂BCI处理重构GSDMB表达的NCM460细胞,发现BCI处理组p-ERK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1.14±0.17)vs.(0.5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P=0.002),且BCI处理组细胞A值(1.84±0.07)和G0/G1期比例(59.83±2.17)%高于未处理组[(1.52±0.10)和(52.10±2.23)%],BCI处理组细胞凋亡数目(7.60±0.56)明显少于未处理组(12.5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4.31、7.52,P<0.05)。过表达GSDMB后的人结肠类器官TUNEL染色提示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多,DUSP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85±0.09)显著高于对照组(0.21±0.04),同时伴随p-ERK水平的下降[(0.83±0.18)vs.(0.1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01;t=6.56,P<0.001)。结论GSDMB可能通过调节DUSP6介导的ERK信号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影响肠上皮细胞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细胞 Gasdermin B(GSDMB)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胆汁酸在肠黏膜屏障及相关肠道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晴晴 刘胜兵 +3 位作者 王明月 刘钰 钱奕岑 潘巍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4,共7页
肠黏膜屏障(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是肠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可阻止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内环境,维持肠道稳态。胆汁酸(bile acids)是在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随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转化为次级胆汁酸,与胆汁酸受体以... 肠黏膜屏障(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是肠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可阻止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内环境,维持肠道稳态。胆汁酸(bile acids)是在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随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转化为次级胆汁酸,与胆汁酸受体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在维持肠黏膜屏障的稳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胆汁酸与胆汁酸代谢在肠黏膜屏障结构中的作用,以及胆汁酸与肠道疾病的关系,旨在对未来预防和治疗肠屏障功能障碍及相关肠道疾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 胆汁酸 胆汁酸受体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消除了肠细胞中的膳食脂质处理过程
17
作者 赵林(编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13,共1页
消化的膳食脂肪被肠细胞吸收,并在内质网中组装成前乳糜微粒,随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中成熟,之后再分泌到循环系统中。线粒体在膳食脂质处理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员报道,肠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会抑制乳糜微粒的产生和膳食脂质向外... 消化的膳食脂肪被肠细胞吸收,并在内质网中组装成前乳糜微粒,随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中成熟,之后再分泌到循环系统中。线粒体在膳食脂质处理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员报道,肠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会抑制乳糜微粒的产生和膳食脂质向外周器官的运输。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消融线粒体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DARS2、呼吸链亚单位SDHA3或装配因子COX10的小鼠,其近端小肠的肠细胞中出现了大脂滴(LDs)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乳糜微粒 膳食脂质 肠细胞 膳食脂肪 COX1 肠上皮细胞 呼吸链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运动与血清胃肠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3
18
作者 高羽 张连阳 +4 位作者 刘宝华 童卫东 张安平 陈金萍 徐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4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非随机分为经腹腔镜和开腹两组,各21例,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 io im-munoassay,R IA)测定术前12 ...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4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非随机分为经腹腔镜和开腹两组,各21例,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 io im-munoassay,R IA)测定术前12 h和术后24、48、72 h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开腹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较腹腔镜手术组明显延迟(P<0.05)。开腹组术后24、48 h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较术前12 h及腔镜组同时相相比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开腹手术明显快,术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变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 胃肠动力 胃动素 胃泌素 术后
下载PDF
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6的mRNA表达及NF-IL6活化研究 被引量:47
19
作者 张青 徐剑铖 +3 位作者 毛宝龄 钱桂生 陈正堂 李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毒素 (L PS)致伤大鼠肺组织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介素 6 (IL 6 )〕的 m RNA表达以及核转录因子 NF IL 6活化情况 ,探讨这两种致炎因子在肺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 目的 :研究内毒素 (L PS)致伤大鼠肺组织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介素 6 (IL 6 )〕的 m RNA表达以及核转录因子 NF IL 6活化情况 ,探讨这两种致炎因子在肺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凝胶阻滞电泳迁移率变动检测技术 (EMSA) ,检测不同剂量 L PS致伤大鼠肺组织 TNFα、IL 6的 m RNA表达和 NF IL 6活性。结果 :随着L PS剂量增加 ,TNFα、IL 6 m RNA表达增强 ;表达峰值时间 :TNFα为 1小时、IL 6为 4小时。低剂量L PS对 NF IL6有弱的激活作用 ,6 mg/ kg以上较大剂量 L PS可明显诱导 NF IL6活化 ;NF IL6活化高峰在 TNFα m RNA峰值同时或其后出现。结论 :内毒素致肺损伤中 ,TNFα是早期表达的致炎细胞因子 ,而IL 6对炎症进一步发展起一定作用。 NF IL6对损伤早期的 TNFα转录并不起主要作用 ,但对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核转录因子NF-IL6
下载PDF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与危重病 被引量:39
20
作者 韩红 王厚力 +1 位作者 于学忠 郭树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综合胃肠功能近几年的发展,阐明胃肠功能障碍在危重病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 胃肠功能 障碍/衰竭 危重病 相互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