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2年华东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耐药性监测
1
作者 王东江 吴文娟 +39 位作者 郭建 张旻 林慧萍 万菲菲 马晓波 李玥婷 李佳 贾慧琼 曾令兵 鹿秀海 金炎 蔡金凤 李伟 白志敏 吴永琴 丁卉 廖忠先 李根 张慧 孟红委 邓嫦姿 陈峰 蒋娜 秦洁 董郭平 张静华 奚卫 张灏旻 汤荣 李丽 王苏珍 潘芬 高晶 江露 房华 李志兰 袁轶群 汪国庆 王院霞 王立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2-409,共8页
目的监测中国华东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质谱或分子的方法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的菌株进行复核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10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依据2022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 目的监测中国华东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质谱或分子的方法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的菌株进行复核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10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依据2022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27 M44s-Ed3和M57s-Ed4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判读。结果共收集念珠菌3026株,无菌部位分离菌株占65.33%,主要标本类型为血液38.86%和胸腹水10.21%。白念珠菌占比(44.51%)最高、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19.46%、热带念珠菌13.98%、光滑念珠菌10.34%和其他念珠菌0.79%。对测试的10种抗真菌药物:白念珠菌较为敏感,敏感率最低为93.62%,2.97%的菌株对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SDD为2.61%,耐药率为9.42%,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90%;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SDD为92.01%,耐药率为7.99%,泊沙康唑、伏立康唑非野生型菌株(NWT)分别为32.27%、48.24%,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90%;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分别为29.55%、26.24%,对泊沙康唑、伊曲康唑NWT分别为76.60%、21.99%,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率为2.36%。结论华东地区念珠菌的分离率和菌种分布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对氟康唑有一定的耐药性,热带念珠菌对三唑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非敏感率较高。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均出现了对棘白菌素类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耐药性监测 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 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抗白念珠菌新型化合物及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郁熙 杨静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近年来,真菌感染肆虐全球,每年感染约数十亿人,其中死亡人数近150万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白念珠菌是真菌感染中最主要的的病原体之一,它引起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率高达40%~50%,但是由于抗真菌药物的种类有限,并且耐药现象越... 近年来,真菌感染肆虐全球,每年感染约数十亿人,其中死亡人数近150万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白念珠菌是真菌感染中最主要的的病原体之一,它引起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率高达40%~50%,但是由于抗真菌药物的种类有限,并且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白念珠菌的临床治疗尤为棘手。因此寻找新型抗真菌化合物,根据抗真菌的独特的分子靶标开发靶向药物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近几年一些具有较大潜力的新型抗白念珠菌化合物以及一些新型抗真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药 线粒体 生物膜 药物靶点
下载PDF
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因子差异表达研究
3
作者 瞿玉洁 李婷婷 +4 位作者 李茂媛 胡方芳 金婷婷 杨斌 罗振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及微卫星分型方法,对临床真菌感染患者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进行鉴定,检测各菌株产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及生物膜形成的能...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及微卫星分型方法,对临床真菌感染患者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进行鉴定,检测各菌株产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及生物膜形成的能力,比较各菌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BCR1、EFG1、HWP1及天冬氨酸蛋白酶毒力基因SAPP1、SAPP2、SAPP3表达的差异。结果共收集8株临床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经基因鉴定均为基因Ⅰ型。微卫星分型结果显示,8株临床菌株分为4个微卫星型别,G1、G2、G3菌株为不同型别,分别分离自甲患者的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血;J1、J2、J3、J4、J5菌株为同一型别,分离自乙患者不同时期血标本。8株临床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能力均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 22019,其中G1、G3和J5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J1、J2、J3、J4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中等,G2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弱。8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酶体外表达水平均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 22019,G3、G1、G2菌株分别为低表达、中表达、高表达,酶体外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1、J5菌株为中表达,J2、J3、J4菌株为高表达,中表达菌株与高表达菌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患者分离的各菌株生物膜形成基因BCR1、EFG1、HWP1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甲患者G1菌株EFG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G2菌株(P<0.05),乙患者分离的菌株BCR1、EFG1、HWP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乙患者分离的各菌株天冬氨酸蛋白基因SAPP1、SAPP2、SAPP3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G1菌株的SAPP1和SAPP2表达水平高于G2、G3(均P<0.05),乙患者SAPP1、SAPP2、SAPP3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和天冬氨酸蛋白酶产生能力均高于标准菌株,分离自不同标本的菌株毒力因子表达具有差异性,不同时期分离的菌株毒力因子表达差异不明显。患者可能存在同一时期多部位感染不同MT型别近平滑念珠菌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念珠菌 毒力因子 生物膜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并发肺部耳念珠菌感染1例报道
4
作者 时宇 李少增 +5 位作者 卢晶 张康 何丽婧 宋娜娜 吴禹政 熊瑜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15-720,共6页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2.5~5.0μm的卵圆形芽殖酵母。在念珠菌属中,目前已知能引起人类感染的只有约10%,抗真菌药物的普遍使用导致除白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感染在临床病例中的检出越来越多;耳念珠菌在近年来尤为瞩目,原因在于...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2.5~5.0μm的卵圆形芽殖酵母。在念珠菌属中,目前已知能引起人类感染的只有约10%,抗真菌药物的普遍使用导致除白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感染在临床病例中的检出越来越多;耳念珠菌在近年来尤为瞩目,原因在于其多重耐药性和强大的环境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念珠菌 肺部感染 糖尿病足 截肢术
下载PDF
白念珠菌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赵景文 王雅楠 +2 位作者 徐明 薛永婷 高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97-300,共4页
菌群失调通过诱导肠上皮DNA损伤、慢性炎症反应、免疫异常及产生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发挥致癌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白念珠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容易感染免疫功能有缺陷的宿主,包括癌症患者。白... 菌群失调通过诱导肠上皮DNA损伤、慢性炎症反应、免疫异常及产生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发挥致癌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白念珠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容易感染免疫功能有缺陷的宿主,包括癌症患者。白念珠菌可能通过破坏肠道黏膜上皮,引发慢性炎症,诱导致癌物的产生,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并且白念珠菌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前景。该文主要阐述白念珠菌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并总结可能的机制,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念珠菌 分子机制 真菌标志物
下载PDF
延安地区白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封小川 郑莹莹 +1 位作者 元航 张欠欠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分析延安地区白念珠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和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分离出白念珠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药物敏... 目的分析延安地区白念珠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和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分离出白念珠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白念珠菌占念珠菌的73.48%,60岁以上患者占62.38%;临床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608例,58.34%),其次尿液标本(106例,10.17%);患者主要来自呼吸内科(370例,35.51%),其次ICU病房(200例,19.19%)和儿科(132例,12.67%);导致分离出白念珠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60岁、广谱抗生素使用、侵入性操作等;临床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最高(11.71%)。结论白念珠菌是延安地区念珠菌属的主要分离菌株,以呼吸内科和老年患者为主,并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表现较为严重。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对于临床用药策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光滑念珠菌毒力因子Epa黏附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鲁灵 刘锦燕 +2 位作者 赵珺涛 黄思佳 项明洁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光滑念珠菌为一种常见的念珠菌病病原体,其感染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相较于其他非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凭借其较强的适应性黏附能力和生物膜生成能力,其引发的感染往往呈现出更高的致病性。其中,位于菌株细胞壁表面的上皮黏附素(epithe... 光滑念珠菌为一种常见的念珠菌病病原体,其感染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相较于其他非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凭借其较强的适应性黏附能力和生物膜生成能力,其引发的感染往往呈现出更高的致病性。其中,位于菌株细胞壁表面的上皮黏附素(epithelial adhesin,Epa)家族发挥了关键作用,其能够介导菌株与宿主细胞及非生物表面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影响菌株的毒力表现。该文从光滑念珠菌毒力因子Epa黏附素的结构、其在菌株致病中的作用以及EPA基因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对光滑念珠菌Epa黏附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毒力 Epa黏附素 EPA基因
下载PDF
比较3种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度
8
作者 柳熠鑫 张志清 时东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比较3种肉汤稀释药敏检测方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度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念珠菌84株,采取经典微量肉汤稀释法、ATB FUNGUS 3方法和Yeast One真菌药敏板方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度。结果84... 目的比较3种肉汤稀释药敏检测方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度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念珠菌84株,采取经典微量肉汤稀释法、ATB FUNGUS 3方法和Yeast One真菌药敏板方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度。结果84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26株,热带念珠菌34株,光滑念珠菌22株以及近平滑念珠菌2株。以经典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ATB FUNGUS 3方法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100.0%;基本一致性为95.2%,分类一致性为92.9%;假耐药率为7.1%,假敏感率为0。Yeast One方法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4.4%;基本一致性和分类一致性均为97.6%,假敏感率和假耐药率均为0。结论Yeast One真菌药敏板方法检测氟康唑对念珠菌活性优于ATB FUNGUS 3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属 氟康唑 微量肉汤稀释法
下载PDF
肠道黏膜、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群在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慧婷 李家生 +3 位作者 徐志昌 秦定梅 张祎 王睿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1-637,共7页
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是指肠道内定植的白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易位,突破肠道,造成组织感染,甚至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肠道黏膜作为念珠菌第一接触位点,是抵抗白念珠菌定植或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常通过物理屏障和激活宿主免疫抑制感... 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是指肠道内定植的白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易位,突破肠道,造成组织感染,甚至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肠道黏膜作为念珠菌第一接触位点,是抵抗白念珠菌定植或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常通过物理屏障和激活宿主免疫抑制感染。作为另一种防御机制,肠道内微生物群则通过调节pH,分泌抗菌肽和竞争黏附点共同抵抗白念珠菌侵袭感染。本综述总结肠道黏膜、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群这三个关键因素在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为肠道定植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病的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 肠道黏膜 肠道免疫 肠道微生物群 白假丝酵母菌
下载PDF
医用材料改良与念珠菌生物膜防治进展
10
作者 赵逸滢 范欣 肖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念珠菌可以在各类医用材料上定植并形成生物膜,并引发植入式医疗器械相关的念珠菌感染。生物膜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和抗菌药物有强抵抗力,因此导致临床治疗不佳,相关感染的死亡率高。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受医用材料自身性质和宿主植入... 念珠菌可以在各类医用材料上定植并形成生物膜,并引发植入式医疗器械相关的念珠菌感染。生物膜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和抗菌药物有强抵抗力,因此导致临床治疗不佳,相关感染的死亡率高。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受医用材料自身性质和宿主植入环境影响。通过医用材料的改进,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活性分子处理,以及高分子等新材料的改进与应用,可提升医用材料的抗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性能,从而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生物膜 侵袭性真菌感染 医用材料
下载PDF
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其抗真菌耐药性
11
作者 陈婷 李璇 +1 位作者 黄孝天 张陆兵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30-135,139,共7页
白念珠菌的生物膜是相对于其悬浮生长状态而言的一种独特的生长形式,是其产生毒力或致病的关键因子,生物膜形态的白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表现出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感染性... 白念珠菌的生物膜是相对于其悬浮生长状态而言的一种独特的生长形式,是其产生毒力或致病的关键因子,生物膜形态的白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表现出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新抗真菌药物的开发。文章综述了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4个关键阶段,即黏附、增殖、成熟、扩散以及其耐药性形成的代表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生物膜 形成过程 抗真菌药
下载PDF
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病原学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徐菲 陈祝俊 +4 位作者 喻靓 张菁 卢仁泉 郭林 庄亦晖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888-894,共7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病原学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所有念珠菌血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疾病谱、临...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病原学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所有念珠菌血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疾病谱、临床分离株微生物学数据和相关实验室指标检验结果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念珠菌血症肿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判断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共纳入67例念珠菌血症肿瘤患者,以胰腺癌(25.4%)、结直肠癌(16.4%)、食管癌(16.4%)患者为主;死亡26例(38.8%)。共分离出念珠菌68株,以白念珠菌(44.1%)、近平滑念珠菌(20.6%)、光滑念珠菌(11.8%)为主;98.4%的念珠菌为两性霉素B野生型,90.9%为伊曲康唑野生型。原发肿瘤远隔转移、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血液透析、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合并细菌血流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真菌感染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原发肿瘤远隔转移(P=0.003)和机械通气(P=0.019)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3例患者送检(1,3)-β-D-葡聚糖(BDG),阳性率为48.8%。死亡组和生存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预测念珠菌血症肿瘤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高于其他指标;DD预测念珠菌血症肿瘤患者死亡的敏感性(88.0%)高于其他指标;PCT预测念珠菌血症肿瘤患者死亡的特异性(77.3%)高于其他指标。结论念珠菌血症肿瘤患者预后差,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且主要为两性霉素B野生型菌株。原发肿瘤远隔转移和机械通气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BDG和血培养联合送检有助于早期诊断;CRP、PCT、PLT计数、Fib、DD、FDP水平可一定程度预测患者预后;PCT和DD可用于预测患者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肿瘤 凝血功能障碍 (1 3)-β-D-葡聚糖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耳念珠菌基因组学研究综述
13
作者 孙怀远 冯佳佳 +2 位作者 孔维华 江坤 林丽开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6-1462,共7页
耳念珠菌是一种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的真菌。目前基因组学研究显示,在基因组大小和演化方面,耳念珠菌与其他耐药酵母菌种有相似之处。耳念珠菌在不同地理群之间存在基因组大小差异和结构变异,可能与其表型和耐药性差异有关。耳念珠菌对多... 耳念珠菌是一种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的真菌。目前基因组学研究显示,在基因组大小和演化方面,耳念珠菌与其他耐药酵母菌种有相似之处。耳念珠菌在不同地理群之间存在基因组大小差异和结构变异,可能与其表型和耐药性差异有关。耳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包括三唑类、两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呈现耐药性。基因组学分析耳念珠菌耐药性可能与膜转运蛋白、麦角固醇途径突变等因素有关,并且在演化过程中,其耐药性可以进一步变化。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耳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为制定耳念珠菌的防控策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念珠菌 基因组学 耐药性
下载PDF
3种中药纳米乳剂对耳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抗菌效果
14
作者 陈春屹 余曦晨 +3 位作者 王迪 廖万清 罗罡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69-1275,共7页
目的比较3种中药纳米乳剂对耳念珠菌感染小鼠深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取茶树精油(TTO)、艾纳香油(BBO)、余甘子、白芨、白茯苓、白芷及柠檬酸,采用高压均质法及超声波法制备中药纳米乳剂(简称纳米剂)1(TTO、BBO及水相全部药物组成)、纳米... 目的比较3种中药纳米乳剂对耳念珠菌感染小鼠深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取茶树精油(TTO)、艾纳香油(BBO)、余甘子、白芨、白茯苓、白芷及柠檬酸,采用高压均质法及超声波法制备中药纳米乳剂(简称纳米剂)1(TTO、BBO及水相全部药物组成)、纳米剂2(油相仅有TTO、水相由全部药物组成)及纳米剂3(无油相、水相正常载药);取耳念珠菌CBS12766单克隆菌落制备耳念珠菌菌悬液,采用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检测3种中药纳米乳剂对耳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40只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5×10^(10) CFU/L菌悬液制作深部感染模型后均分为阳性对照组、异常行为1组、异常行为2组及异常行为3组,3种中药纳米乳化剂分别按照20μg/g剂量每天1次腹腔注射3 d,观察各组小鼠21 d内异常行为的发生情况;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纳米剂1组、纳米剂2组、纳米剂3组尾静脉注射5×10^(10) CFU/L菌悬液造模,3种中药纳米乳化剂分别按照20μg/g剂量每天1次腹腔注射3 d,取肝、肾、心脏及脾脏匀浆检测载菌量、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β水平。结果3种中药纳米乳剂对耳念珠菌的MIC与MBC均具有体外抑菌作用;小鼠异常行为曲线表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3种中药纳米乳剂能够缓解小鼠病理状态(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纳米乳剂1~3组小鼠靶器官载菌量均降低(P<0.05);与纳米剂2、3组相比,纳米剂1组杀菌效果更好(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小鼠靶器官促炎因子IL-6、IL-1β表达均下降(P<0.05);与纳米剂2、3组对比,纳米剂1促炎因子释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3种中药纳米乳剂对耳念珠菌深部感染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纳米剂1效果比2、3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属 感染 耳念珠菌 中药纳米乳剂 微量稀释法 促炎因子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白念珠菌线粒体呼吸途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叶梓 王瑞娜 +3 位作者 刘佳存 吕权真 刘昱 阎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3-66,71,共5页
白念珠菌是侵袭性念珠菌病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在对白念珠菌感染治疗过程中,许多临床分离菌对有限的抗真菌药物逐渐耐药,亟需发现和确定新的抗真菌靶点进而研发新药。线粒体是白念珠菌重要的细胞器,与众多生命活动有关,特别是线粒体呼吸... 白念珠菌是侵袭性念珠菌病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在对白念珠菌感染治疗过程中,许多临床分离菌对有限的抗真菌药物逐渐耐药,亟需发现和确定新的抗真菌靶点进而研发新药。线粒体是白念珠菌重要的细胞器,与众多生命活动有关,特别是线粒体呼吸途径关系到白念珠菌的能量供应。白念珠菌线粒体中存在3条呼吸途径,分别是经典呼吸链、交替氧化酶途径和平行电子传递链,其中交替氧化酶途径是其特有的,有望成为抗真菌药物新靶点。本文就白念珠菌3条呼吸途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白念珠菌 线粒体 交替氧化酶途径
下载PDF
黄芩成分及其中药复方制剂抗白念珠菌感染的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牛春雨 冯文莉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97-500,共4页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导致念珠菌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白念珠菌感染及常用治疗药物的耐药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黄芩提取物、其一些单体成分及其复方在实验以及临床中被证明有良好的抗白念珠菌活性,但机制十分复...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导致念珠菌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白念珠菌感染及常用治疗药物的耐药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黄芩提取物、其一些单体成分及其复方在实验以及临床中被证明有良好的抗白念珠菌活性,但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抑制黏附和侵袭、影响生物膜形成、诱导细胞凋亡、破坏钙稳态、破坏糖酵解、抑制外排泵、抗炎提高免疫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黄芩 黄芩素 黄芩苷
下载PDF
分离自女性宫颈分泌物的光滑念珠菌体外药敏分析
17
作者 李文双 刘杰 +9 位作者 易水桃 杨美焕 陈太方 袁冬菊 徐俐文 石占昆 陈玉林 涂云贵 肖滇疆 宁艳洁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5期332-333,共2页
目的了解女性宫颈分泌物培养的光滑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安宁市医共体2018年至2019年送检的宫颈分泌物,培养光滑念珠菌123例,采用ATB FUNGUS 3酵母样真菌药物敏感试剂条检测4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23例样... 目的了解女性宫颈分泌物培养的光滑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安宁市医共体2018年至2019年送检的宫颈分泌物,培养光滑念珠菌123例,采用ATB FUNGUS 3酵母样真菌药物敏感试剂条检测4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23例样本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自女性宫颈分泌物的光滑念珠菌,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均100%敏感,MIC值分别为<0.5μg/mL和<4μg/mL;对于伊曲康唑,有7株耐药菌株(5.7%),40株中介菌株(32.5%);发现对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交叉耐药菌株1株(0.8%)。结论安宁地区女性宫颈分泌物培养的光滑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且发现交叉耐药菌株,感染及带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药敏 宫颈分泌物
下载PDF
环境/定植耳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18
作者 朱娟娟 范琼 +5 位作者 张珺琳 马亚林 于敏娜 胡志军 潘恺 陈继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5-1350,共6页
目的分离、鉴定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及患者体表定植的耳念珠菌,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存在耳念珠菌感染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内96处环境和14例患者体表采样及培养,培养产物经质谱、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并经全基因... 目的分离、鉴定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及患者体表定植的耳念珠菌,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存在耳念珠菌感染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内96处环境和14例患者体表采样及培养,培养产物经质谱、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并经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确认菌种。检测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判断其药物敏感性。结果质谱鉴定出16株耳念珠菌,其中,环境检出8株,患者体表定植8株,Vitek 2 Compact系统仅鉴定出其中的5株。16株环境/定植分离株经测序证实为耳念珠菌,与耳念珠菌南亚分支(Ⅰ)的基因组具有高度相似性。16株耳念珠菌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均对两性霉素和氟康唑耐药,均对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敏感,对伊曲康唑敏感或中介。结论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可引起环境污染和其他患者体表定植,建立针对环境/定植耳念珠菌的有效监测方法有助于开展感染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念珠菌 质谱 基因组测序 最低抑菌浓度 定植 环境
下载PDF
环境及遗传调控机制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过程调控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波 杨静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可定植于口腔、泌尿生殖道以及健康人的皮肤表面,在大多人群中,白念珠菌是正常微生物菌群中的一部分[1]。由于微生物菌群变化、免疫功能障碍和皮肤屏障破坏,白念珠菌可能会从共生转变...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可定植于口腔、泌尿生殖道以及健康人的皮肤表面,在大多人群中,白念珠菌是正常微生物菌群中的一部分[1]。由于微生物菌群变化、免疫功能障碍和皮肤屏障破坏,白念珠菌可能会从共生转变为致病性[2],这种转变导致白念珠菌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引起浅部感染(如皮肤感染),以及甚至危及生命的深部真菌感染[3]。在临床环境中,40%的念珠菌血症是由白念珠菌引起的,是严重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菌丝 形态转换 调控机制 环境信号
下载PDF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葡聚糖的影响及白念珠菌耐药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琴琴 马鸣 +4 位作者 花荣 吕盈 史般若 吴翘楚 魏昕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索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壁葡聚糖的影响及白念珠菌的耐药相关性。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构建白念珠菌耐药株,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株模型。本实验分为对照组、法尼醇处理组和耐药株组。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 目的探索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壁葡聚糖的影响及白念珠菌的耐药相关性。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构建白念珠菌耐药株,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株模型。本实验分为对照组、法尼醇处理组和耐药株组。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生物膜细胞壁,通过qPCR比较分析各组葡聚糖相关基因PIR1、PHR2、BGL2和GSC1的表达。结果本实验白念珠菌耐药株模型构建成功。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法尼醇处理后各时相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壁出现形态改变。24 h生物膜中,对照组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壁的厚度为(220.10±2.25)nm;法尼醇处理组白念珠菌细胞壁电子颗粒减少,细胞壁厚度变薄为(145.90±4.05)nm;而耐药株组白念珠菌细胞壁电子颗粒增多,细胞壁厚度增加到(299.47±3.33)nm。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法尼醇处理组PIR1和PHR2表达上调(P<0.05),GSC1表达下调(P<0.05);耐药株组PHR2表达下调(P<0.05),GSC1表达上调(P<0.01)。结论法尼醇可能通过调控葡聚糖相关基因PHR2、PIR1和GSC1影响白念珠菌细胞壁的形态和结构,而细胞壁的形态和结构与白念珠菌耐药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生物膜 法尼醇 葡聚糖相关基因 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