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9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脊髓电刺激系统在小尾寒羊植入的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1
作者 章沿锋 蔡世宏 +3 位作者 柳成江 李云泽 彭志友 冯智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8-577,共10页
目的:验证国产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系统的可操作性、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雄性小尾寒羊9只,其中3只为短期植入组(S组)即SCS电极植入2周;另6只为长期植入组(L组)即SCS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植入长达26周。... 目的:验证国产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系统的可操作性、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雄性小尾寒羊9只,其中3只为短期植入组(S组)即SCS电极植入2周;另6只为长期植入组(L组)即SCS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植入长达26周。观察术前(T_(0))、术后1周(T_(1))、2周(T_(2))、4周(T_(3))、8周(T_(4))、12周(T_(5))、20周(T_(6))、26周(T_(7))实验羊的行为学改变、实验室检查、设备电阻抗值、高频低频刺激情况、电极移位等,S组和L组分别于术后2周和26周取SCS周围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性检查。结果:S组和L组植入SCS后运动正常。与术前相比,S组与L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术前相比,L组实验羊血糖水平在术后2、4、8、12周均明显降低(P<0.05)。术中及术后阻抗值正常,电极未见移位。刺激节段脊髓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坏死、水肿、缺血、炎症等病理改变。结论:国产植入式SCS系统可操作性良好,长期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符合临床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生物安全性 组织相容性 小尾寒羊
下载PDF
不同体质指数女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周志安 边树伟 +5 位作者 李洋 李明 高庆玲 张晓红 董晔 孟爱霞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69-67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体质指数(BMI)女性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生活质量的差异及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更精准的治疗和管理FMS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FMS女性患者120例,根据BMI分A、B两组,其中A组BMI≤24(n=66)、B组... 目的:探究不同体质指数(BMI)女性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生活质量的差异及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更精准的治疗和管理FMS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FMS女性患者120例,根据BMI分A、B两组,其中A组BMI≤24(n=66)、B组BMI>24(n=54)。比较两组FMS患者生存质量、疼痛、疲劳、焦虑抑郁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FMS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危险因素与SF-36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心理健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VAS、FSS及HAD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VAS、FSS及HAD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呈负相关(P<0.05),FSS评分与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负相关(P<0.05),HADS与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FSS及HADS评分是影响FMS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BMI女性FMS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高BMI会降低FMS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FMS患者疼痛、疲劳、焦虑和抑郁程度,且BMI、FSS及HADS评分是影响FMS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体质指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慢性疼痛中内质网应激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彩霞 于尚辰 张咸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6-690,共5页
慢性疼痛作为公共卫生难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脊髓神经元兴奋、胶质细胞激活及受体活化等。药物治疗虽能缓解疼痛,但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慢性疼痛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影响疼痛感受器敏感性、调控伤害信号传... 慢性疼痛作为公共卫生难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脊髓神经元兴奋、胶质细胞激活及受体活化等。药物治疗虽能缓解疼痛,但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慢性疼痛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影响疼痛感受器敏感性、调控伤害信号传递、触发炎症反应及神经可塑性改变,加剧疼痛并促进其发展。本文综述了内质网蛋白激酶样内切割酶(PK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内质网应激调节因子1α (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 IRE1α)和激活转录因子6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 ATF6)等通路在内质网应激与慢性疼痛中的具体机制,旨在为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撑,并探讨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蛋白激酶样内切割酶 内质网应激调节因子1α 激活转录因子6 未折叠蛋白反应
下载PDF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恐动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4
作者 沈伟晔 徐宁 +3 位作者 曾明 钟剑平 黄烨 舒晓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434-143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MP)患者恐动的影响因素,依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CMP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n=319)和验证组(n... 目的探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MP)患者恐动的影响因素,依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CMP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n=319)和验证组(n=100)。调查影响CMP患者发生恐动的影响因素,依据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模型组319例CMP患者中恐动患者113例,占比41.69%;非恐动患者186例,占比58.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数量(2种及以上)、疼痛部位数量(3个及以上)、疼痛干扰(重度)、TSK~11量表得分、心理弹性得分、疼痛程度得分、疼痛灾难化得分和一般自我效能得分为CMP恐动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CMP患者恐动发生的一致性指数为0.853,95%CI:0.819~0.946;校准曲线显示,CMP患者恐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恐动的效能较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71,95%CI:0.903~0.939,敏感度为91.75%,特异度为87.43%,约登指数为0.796。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恐动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结论年龄、合并症数量、疼痛部位数量、疼痛干扰、心理弹性、疼痛程度、疼痛灾难化和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是CMP恐动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CMP患者恐动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恐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疼痛科(学)的前沿、热点和思考
5
作者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疼痛是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疼痛的探索与研究。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或与此类似的经历[1]。新定义扩展了疼痛概念的意义,... 疼痛是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疼痛的探索与研究。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或与此类似的经历[1]。新定义扩展了疼痛概念的意义,强调了疼痛的社会属性,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极大拓宽了研究范畴。疼痛-疼痛医学-疼痛科(学)的演化与发展历程,彰显了医学和人文的重大进步。尽管与传统学科相比疼痛科还是年轻的,但是发展成果令人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医学 组织损伤 疼痛科 研究范畴 传统学科 国际疼痛学会 情感体验 社会属性
下载PDF
自发性疼痛的神经机制--前边缘皮层存在特异性编码自发性疼痛的神经元群体
6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9-749,共1页
自发性疼痛是慢性疼痛病人的重要主诉,但其机制不甚清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发现,持续性的自发疼痛和内侧前额叶的活动相关。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内侧前额叶神经元群体如何编码和调控自发性疼痛行为。主... 自发性疼痛是慢性疼痛病人的重要主诉,但其机制不甚清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发现,持续性的自发疼痛和内侧前额叶的活动相关。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内侧前额叶神经元群体如何编码和调控自发性疼痛行为。主要结果:(1)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出现自发性疼痛行为,表现为舔舐足底和抬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疼痛 模型大鼠 慢性疼痛 内侧前额叶 神经机制 特异性 持续性 治疗手段
下载PDF
边缘下皮质(IL)的动态改变以及IL对前边缘皮质(PL)的调控参与大鼠慢性炎症痛
7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58,共1页
慢性疼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参与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L)是mPFC的一个核心亚区,介导慢性疼痛。边缘下皮质(IL)是mPFC的另一个亚区,也能够调控伤害性反应。神经... 慢性疼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参与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L)是mPFC的一个核心亚区,介导慢性疼痛。边缘下皮质(IL)是mPFC的另一个亚区,也能够调控伤害性反应。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IL深层的兴奋性锥体神经元通过支配PL深层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作用到PL局部的锥体神经元上,调控PL的功能。IL、PL以及IL-PL环路如何参与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晰。研究者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的大鼠慢性炎症痛模型,结合体电生理记录和化学遗传学等方法,深入解析IL、PL及其环路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神经元 完全弗氏佐剂 慢性疼痛 神经解剖学 锥体神经元 大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腹侧海马CA1区HCN2通道功能下调参与慢性炎症痛
8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1,共1页
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在疼痛感知和疼痛慢性化中起关键作用。近期对人类和啮齿类的研究表明,腹侧海马CA1 (ventral hippocampal CA1,vCA1)的功能失调,包括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以及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度降低,参与调控疼痛慢性化。然... 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在疼痛感知和疼痛慢性化中起关键作用。近期对人类和啮齿类的研究表明,腹侧海马CA1 (ventral hippocampal CA1,vCA1)的功能失调,包括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以及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度降低,参与调控疼痛慢性化。然而,vCA1调控疼痛的分子机制不清。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HCN),尤其是HCN1和HCN2亚型,在CA1区锥体神经元表达丰富,具有稳定膜电位等作用。该研究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小鼠模型,探讨vCA1区HCN通道是否参与调节慢性炎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神经元兴奋性 腹侧海马 慢性化 完全弗氏佐剂 边缘系统 CA1区 功能失调
下载PDF
基于神经调控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介绍
9
作者 吴文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7,14,共8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慢性疼痛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依赖药物治疗面临依赖性和毒副作用的困境。基于神经调控的非药物干预治疗为改善此情况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阐明慢性疼痛的现状及药物治疗的局限,指出拓展神经调控治疗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慢性疼痛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依赖药物治疗面临依赖性和毒副作用的困境。基于神经调控的非药物干预治疗为改善此情况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阐明慢性疼痛的现状及药物治疗的局限,指出拓展神经调控治疗的必要性。然后详细讨论神经调控治疗机制、主要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同时,文章介绍了治疗效果评估的关键指标,并分析目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最后,文章归纳相关治疗手段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系统梳理基于神经调控的慢性疼痛治疗策略,为改善慢性疼痛患者预后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老龄化 神经调控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双闭环管理系统结合关键指标在疼痛管理中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雨萍 张达颖 +4 位作者 王志剑 万露 宁玉梅 刘韦辰 魏建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1-555,共5页
近年来,随着疼痛学科的发展,疼痛管理已成为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医疗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1])。调查发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医院仍存在护士疼痛评估不规范、医师处置延迟、疑难疼痛病人会诊流程复杂等多种问题^([2... 近年来,随着疼痛学科的发展,疼痛管理已成为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医疗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1])。调查发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医院仍存在护士疼痛评估不规范、医师处置延迟、疑难疼痛病人会诊流程复杂等多种问题^([2]),导致疼痛管理效果尚不理想^([3]),分析原因可能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支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信息化系统 医疗水平 疼痛病人 关键指标 构建及应用 护士
下载PDF
维生素D在慢性疼痛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济玮 尤浩军 雷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慢性疼痛全球患病率超过30%,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其产生及维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给病人带来了极大困扰。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现也被认为是一种多效性神经类固醇。研究表明维生素... 慢性疼痛全球患病率超过30%,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其产生及维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给病人带来了极大困扰。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现也被认为是一种多效性神经类固醇。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疼痛,但目前维生素D对于慢性疼痛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将就维生素D调控慢性疼痛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疼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维生素D 胆钙化醇 麦角钙化醇
下载PDF
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思杏 纪运 马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3-567,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伤害性感受器敏化、传入神经元异常的异位兴奋性、脊髓后角促伤害感受的易化等有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手段,可以有效缓...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伤害性感受器敏化、传入神经元异常的异位兴奋性、脊髓后角促伤害感受的易化等有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本文就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不同模式的临床应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重复经颅磁刺激 θ节律爆发式磁刺激
下载PDF
5-HT受体在瘙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屹 徐森 +2 位作者 吴彬 刘通 周国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6-452,共7页
由组胺介导的经典瘙痒信号通路以及非组胺介导的其他瘙痒信号通路对于瘙痒的产生和感知具有重要作用。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又称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可以引起明显的瘙痒行为。大量研究揭示了5-HT及... 由组胺介导的经典瘙痒信号通路以及非组胺介导的其他瘙痒信号通路对于瘙痒的产生和感知具有重要作用。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又称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可以引起明显的瘙痒行为。大量研究揭示了5-HT及其多种受体在急性和慢性瘙痒发生中的重要性,然而介导5-HT能瘙痒的信号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5-HT及其受体家族在瘙痒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机制进行简要梳理总结,为瘙痒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或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5-羟色胺受体 瘙痒 致痒原
下载PDF
慢性疼痛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清 任燕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慢性疼痛是由神经损伤和持续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且临床上治疗效果欠佳而备受关注。表观遗传学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多种修饰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机制在神经... 慢性疼痛是由神经损伤和持续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且临床上治疗效果欠佳而备受关注。表观遗传学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多种修饰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机制在神经受损后通过离子通道、受体和神经递质等多种途径引起疼痛,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阶段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近年来慢性疼痛领域表观遗传学最新研究成果,为深入阐明其机制和制定有效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后成说 遗传 DNA甲基化 RNA 未翻译 组蛋白密码
下载PDF
弧刃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马迎存 李彩霞 +4 位作者 王武洋 张中义 杨彬 王学昌 司马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9-543,共5页
枕大神经痛是发生在后枕部及枕下区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针刺样阵发性发作,疼痛沿枕大神经分布可放射至额部,占枕神经痛的90%,约2/3病例表现为单侧症状[1],枕大神经受到压迫是其发病的常见原因[2]。对于保守药物治疗不佳的病人,常... 枕大神经痛是发生在后枕部及枕下区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针刺样阵发性发作,疼痛沿枕大神经分布可放射至额部,占枕神经痛的90%,约2/3病例表现为单侧症状[1],枕大神经受到压迫是其发病的常见原因[2]。对于保守药物治疗不佳的病人,常采用枕外隆凸水平或超声引导C2水平枕大神经阻滞(greater occipital nerve block,GONB),但由于神经卡压并没有得到解除,往往容易复发[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大神经痛 针刺样 后枕部 神经病理性疼痛 枕神经痛 枕外隆凸 神经卡压 超声引导
下载PDF
靶向肌肉神经重建可预防和逆转神经离断后大鼠的疼痛行为
16
作者 胡军(译) 郑拥军(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靶向肌肉神经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技术是一种预防或减轻残肢痛的干预措施。与早期TMR相比,伤后较长时间TMR的效果较差。由于在TMR中控制断端神经疼痛缓解的机制尚不清楚,所以该研究使用了一个临床前模型作为机制研... 靶向肌肉神经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技术是一种预防或减轻残肢痛的干预措施。与早期TMR相比,伤后较长时间TMR的效果较差。由于在TMR中控制断端神经疼痛缓解的机制尚不清楚,所以该研究使用了一个临床前模型作为机制研究的平台。在保留性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之后,大鼠接受TMR、单纯神经瘤切除术或损伤部位的假手术。干预措施在SNI后立即或延迟(3或12周)进行。疼痛行为通过对机械刺激(针、vonFrey和动态刷)和冷热刺激(丙酮和辐射热)的敏感性来衡量。SNI对所有机械刺激和寒冷产生超敏反应,并且在假手术后持续存在。SNI时行TMR可阻止大鼠疼痛行为的发生,3周后行TMR可使大鼠疼痛行为恢复至基础水平。相比之下,SNI术后3周行神经瘤切除术较TMR对痛觉过敏的改善更明显,但在术后12周时无明显效果。此模型中,在伤后3周内进行TMR可以减轻神经切断引起的疼痛表型,伤后12周延迟TMR未能缓解疼痛行为。该研究重现了截肢手术的临床经验,证明该模型用于研究TMR镇痛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手术 肌肉神经 机械刺激 超敏反应 冷热刺激 辐射热 TMR 痛觉过敏
下载PDF
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MPS的效果
17
作者 陆瑞华 和滢 +4 位作者 黄荣 范海鸥 韦振权 朱丽丽 宁飞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患者应用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5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胸背部MPS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1例。对照... 目的:探讨胸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患者应用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5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胸背部MPS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治疗组实施三氧自体血治疗+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治疗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0 d后,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治疗组IL-6、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在胸背部M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血压、心率及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三氧自体血 颈交感神经阻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慢性疼痛病人多学科诊疗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8
作者 王东 盖祺 +2 位作者 郭雪娇 胡兵伟 冯智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3-840,共8页
目的:为了解慢性疼痛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医疗服务中病人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慢性疼痛病人MDT的满意度。方法:检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MDT信息中心平台由疼痛科医师发起或参... 目的:为了解慢性疼痛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医疗服务中病人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慢性疼痛病人MDT的满意度。方法:检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MDT信息中心平台由疼痛科医师发起或参与的MDT,收集MDT病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疼痛情况及其对MDT的满意度,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DT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疼痛MDT总体满意率为89.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疗效、服务态度、MDT前疼痛改善期望值和MDT总体评价,与病人满意度相关,利用多学科联合会诊优化疼痛管理方法,将很大程度上提高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结论:慢性疼痛MDT模式能够为病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可积极开展,以期进一步完善慢性疼痛管理,提升我国疼痛科整体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疼痛 慢性 病人满意度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慢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彩霞 黄媛馨 王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进,慢性疼痛愈发普遍存在。由于致痛因素的复杂性和疼痛发病机制的不明确性,治疗后仍存在无法完全缓解和远期疗效欠佳的问题,这给慢性疼痛病人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失控感,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能力退缩。研... 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进,慢性疼痛愈发普遍存在。由于致痛因素的复杂性和疼痛发病机制的不明确性,治疗后仍存在无法完全缓解和远期疗效欠佳的问题,这给慢性疼痛病人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失控感,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能力退缩。研究发现,运动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发作、增强痛觉下行抑制作用以及改善不良情绪来发挥镇痛作用。因此,运动作为一种低成本、低风险、长短期疗效结合的疗法对慢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近年来运动疗法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和运动镇痛的机制,以期为慢性疼痛病人提供运动康复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慢性疼痛 运动诱发痛觉减退
下载PDF
神经脉冲射频在慢性疼痛领域应用现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
作者 盖祺 李云泽 +1 位作者 郭楠楠 冯智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4-550,共7页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若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为慢性疼痛^([2,3])。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表明美国成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在20.5%^([4])。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脉冲射频 组织损伤 可视化分析 调查数据 应用现状 成年人 情感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