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单层实验(monocyte monolayer assay,MMA)是否能够用于IgG抗-M相关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预测。方法选取8例含有IgG抗-M的孕妇并采集血浆标本,其中有胎儿水肿等严重临床症...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单层实验(monocyte monolayer assay,MMA)是否能够用于IgG抗-M相关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预测。方法选取8例含有IgG抗-M的孕妇并采集血浆标本,其中有胎儿水肿等严重临床症状及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各4例;8份血浆用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灭活,与M抗原阳性红细胞孵育致敏后,将致敏红细胞与单核细胞混合进行吞噬试验,同时设立阳性及阴性对照,并计算吞噬率;采用t检验对2组吞噬率进行比较。结果4例发生严重抗-M相关HDFN的孕妇的MMA吞噬率分别为15.37%、13.05%、9.17%和24.50%,均值为15.52%;检出IgG抗-M但未发生HDFN的孕妇,其MMA吞噬率分别为8.74%、11.07%、5.12%和6.23%,均值为7.79%,2组吞噬率无差异(P>0.05)。2组吞噬率分别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P<0.05)。结论IgG抗-M介导单核细胞吞噬的能力较低,提示抗-M导致胎儿水肿的机制可能并非红细胞被吞噬破坏而发生的溶血,因此体外单核细胞单层实验可能不适用于IgG抗-M相关HDFN的预测。对于检出IgG抗-M的孕妇,现仍需通过定期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来判断胎儿宫内贫血情况。展开更多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IgG分型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单核细胞体外吞噬致敏红细胞试验,以检测抗体相关的吞噬率;对患儿母亲、父亲及舅舅进行相关红细胞血型基因测序;利用稀释的母亲血浆和抗人球卡法,在献血者中进行大规模相合血液的筛选。结果产妇鉴定为Di(b-)稀有血型,产生了抗-Di b(效价512)并导致了严重的HDFN;抗-Di b亚型分型为IgG1和IgG2型,单核细胞体外吞噬效率为88.83%(74.7/84.09);产妇亲属中没有相合献血者,后续从5520名献血者中筛选到2例Di(b-)相合血液,患儿接收输血治疗后康复出院。后续在51334名献血者中筛查到17名Di(b-)献血者,该数据表明Di(b-)在广州地区献血者中的分布频率约为三千分之一(0.033%,17/51334)。结论综合利用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了抗-Di b所致的严重HDFN,建立了1种有效大规模筛查Di(b-)稀有血型的方法并找到相合血液,为建立Di(b-)稀有血型库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对1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目的对1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于行2000 mL A型血浆置换后转入本院,d 2检测正反定型相符;d 3检测反定B细胞凝集强度为±~1+,正反定型不符。经试管法、人源抗-B吸收放散试验确认存在B抗原,分子生物学鉴定为ABw03型。患者用A型血浆进行血浆置换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一过性下降,肌酐一过性轻度上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持续下降,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一过性下降后上升,提示存在轻微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亚型患者含弱A或B抗原,输注大量血浆可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严格按照ABO血型正反定型标准判断血型结果,对弱凝集采取额外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可以减少ABO亚型的漏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单层实验(monocyte monolayer assay,MMA)是否能够用于IgG抗-M相关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预测。方法选取8例含有IgG抗-M的孕妇并采集血浆标本,其中有胎儿水肿等严重临床症状及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各4例;8份血浆用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灭活,与M抗原阳性红细胞孵育致敏后,将致敏红细胞与单核细胞混合进行吞噬试验,同时设立阳性及阴性对照,并计算吞噬率;采用t检验对2组吞噬率进行比较。结果4例发生严重抗-M相关HDFN的孕妇的MMA吞噬率分别为15.37%、13.05%、9.17%和24.50%,均值为15.52%;检出IgG抗-M但未发生HDFN的孕妇,其MMA吞噬率分别为8.74%、11.07%、5.12%和6.23%,均值为7.79%,2组吞噬率无差异(P>0.05)。2组吞噬率分别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P<0.05)。结论IgG抗-M介导单核细胞吞噬的能力较低,提示抗-M导致胎儿水肿的机制可能并非红细胞被吞噬破坏而发生的溶血,因此体外单核细胞单层实验可能不适用于IgG抗-M相关HDFN的预测。对于检出IgG抗-M的孕妇,现仍需通过定期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来判断胎儿宫内贫血情况。
文摘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IgG分型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单核细胞体外吞噬致敏红细胞试验,以检测抗体相关的吞噬率;对患儿母亲、父亲及舅舅进行相关红细胞血型基因测序;利用稀释的母亲血浆和抗人球卡法,在献血者中进行大规模相合血液的筛选。结果产妇鉴定为Di(b-)稀有血型,产生了抗-Di b(效价512)并导致了严重的HDFN;抗-Di b亚型分型为IgG1和IgG2型,单核细胞体外吞噬效率为88.83%(74.7/84.09);产妇亲属中没有相合献血者,后续从5520名献血者中筛选到2例Di(b-)相合血液,患儿接收输血治疗后康复出院。后续在51334名献血者中筛查到17名Di(b-)献血者,该数据表明Di(b-)在广州地区献血者中的分布频率约为三千分之一(0.033%,17/51334)。结论综合利用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了抗-Di b所致的严重HDFN,建立了1种有效大规模筛查Di(b-)稀有血型的方法并找到相合血液,为建立Di(b-)稀有血型库奠定了基础。
文摘目的对1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于行2000 mL A型血浆置换后转入本院,d 2检测正反定型相符;d 3检测反定B细胞凝集强度为±~1+,正反定型不符。经试管法、人源抗-B吸收放散试验确认存在B抗原,分子生物学鉴定为ABw03型。患者用A型血浆进行血浆置换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一过性下降,肌酐一过性轻度上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持续下降,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一过性下降后上升,提示存在轻微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亚型患者含弱A或B抗原,输注大量血浆可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严格按照ABO血型正反定型标准判断血型结果,对弱凝集采取额外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可以减少ABO亚型的漏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