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泽 史雨晨 +4 位作者 何松原 王韶屏 李世英 程姝娟 柳景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房室同步率,探讨术后程控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房室同步率,探讨术后程控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程控和优化,记录房室同步率、电学参数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共入选68例植入Micra AV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平均年龄(68.2±9.7)岁,其中男47例(69.1%)。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 AV,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阈值、感知、阻抗参数稳定;术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房室同步率分别为(75.2%比83.8%比9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ra AV作为心房机械感知,需要个性化来调整相关参数。术后随访程控和优化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Micra AV后的房室同步起搏和舒适度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程控 优化 房室同步率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丽 王侠 +1 位作者 韩淑洁 罗盛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7期3100-3103,共4页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的8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病...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的8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统计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情况、PCI术手术效果、心功能、心肌灌注分级、起搏器电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再灌注损伤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介入治疗后全部病人均符合冠状动脉再通标准。80例均成功置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起搏成功率为100%。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阈值、阻抗、QT间期均小于治疗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感知、PR间期、QRS间期均大于治疗前(P<0.05);心肌组织灌注(TIMI)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TIMI分级Ⅱ级以上的比例82.50%。80例中16例发生再灌注损伤,但无因再灌注损伤发生死亡者。随访6个月18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可改善AMI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心功能、心肌灌注分级、起搏器电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冠状动脉再通率高、起搏成功率高,但可能发生再灌注损伤与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无导线起搏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Ⅰ导联R/(R+S)对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鉴别价值
3
作者 秦奋 赵雨薇 +4 位作者 赵江涛 朱揆 王攀基 宋盼 陶海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索鉴别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患者65例。比较左室流出道起源组(LVOT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源组(RVOT组)室性... 目的:探索鉴别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患者65例。比较左室流出道起源组(LVOT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源组(RVOT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振幅及相关指标的差异,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所选取指标鉴别OT-VA起源部位的效能。结果:LVOT组11例,RVOT组54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指标为Ⅰ导联R波/(R+S)波振幅比[R/(R+S)],其鉴别OT-VA起源部位的AUC(95%CI)为0.949(0.894~1.000),截断值为0.50。Ⅰ导联R/(R+S)<0.50诊断胸前V3导联移行LVOT起源OT-V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09、0.944和0.938。结论:Ⅰ导联R/(R+S)<0.50可准确鉴别LVOT起源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导联 室性心律失常 胸前导联移行 左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与经静脉置入单腔起搏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范剑峰 方译 +4 位作者 刘建清 温灿 熊鹏辉 郑春华 彭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37,共3页
目的 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LP)与单腔经静脉起搏器(TV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因心动过缓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置入起搏器患者91例,置入Micra LP的患者23例作为LP组,以及同时期置入TVP的患... 目的 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LP)与单腔经静脉起搏器(TV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因心动过缓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置入起搏器患者91例,置入Micra LP的患者23例作为LP组,以及同时期置入TVP的患者68例作为T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脏功能、术中和术后各项起搏参数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P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短于TVP组[(46.57±5.39)min vs(52.37±6.91)min,P<0.01;(8.75±3.01)min vs(9.45±2.10)min,P<0.01]。LP组EF值改善显著优于T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2组起搏器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VP组术后4例患者出现囊袋血肿,与L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a LP置入手术操作微创,手术成功率高、时间较短,安全性高,起搏参数稳定,显著减少导线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并发症 Micra无导线起搏器 经静脉单腔起搏器
下载PDF
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高功率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
5
作者 张雪莲 安佰富 +5 位作者 崔文章 张广成 邹艳惠 刘宗武 白玫 王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采用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低功率长时程(LPL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HPS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损伤指数(LSI)控制... 目的探讨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采用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低功率长时程(LPL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HPS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损伤指数(LSI)控制每个消融点终点,前壁和底部LSI 4.5~5.5,后壁和顶部LSI 4.0~4.5,观察两组双侧肺静脉电位一次性单圈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年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均能达到手术即刻成功,研究组肺静脉电隔离(PVI)一次性单圈隔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透视X射线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复发的比例较高,研究组空白期内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HPSD房颤消融模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X线曝光时间,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高功率短时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的潜在机制
6
作者 宋瑞瑞 刘芳 +3 位作者 陈军 史晓静 孙松涛 高红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854-1861,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TCMSP、BATMAN-TCM、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中搜索参蛭通心胶囊及房颤相关靶点,并得出两者的交集基因。运用STIN...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TCMSP、BATMAN-TCM、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中搜索参蛭通心胶囊及房颤相关靶点,并得出两者的交集基因。运用ST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借助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参蛭通心胶囊治疗房颤的关键活性成份为槲皮素、丹参酮ⅡA、β-谷甾醇、山萘酚等。KEGG富集到的通路主要为TNF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参蛭通心胶囊中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IL6、CASP3、IKBKB、PTGS2、NFKBIA具有较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参蛭通心胶囊以quercetin为代表的活性成分,通过VEGFA、IL6、TP53、CASP3、PPARG、PTGS2等多个靶点,调控以TNF signaling pathway为主的多个通路,达到治疗房颤的效果,为后续进一步探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蛭通心胶囊 心房颤动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老年女性心房高频事件与雌激素水平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鑫 李燕玲 +4 位作者 张展 刘铎 昂文成林龙珠 闫恒瑜 谢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1,共3页
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rate events,AHRE)被定义为心房频率超过175次/min,持续时间超过5 min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HRE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逐渐成为一项新的公共卫生负担[1]。先前的研究证实了AHRE的发作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 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rate events,AHRE)被定义为心房频率超过175次/min,持续时间超过5 min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HRE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逐渐成为一项新的公共卫生负担[1]。先前的研究证实了AHRE的发作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风险在老年女性中显著增加,并且预后较差[2]。老年女性激素变化最重要的是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下降。其中,17β-雌二醇是最有效和最普遍的雌激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窦性 雌激素类 雌二醇 危险因素 女性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电图指标及心率震荡的影响
8
作者 许国磊 孙雪松 +1 位作者 吴欣芳 吴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探讨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电图指标和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收的160例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 目的探讨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电图指标和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收的160例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中西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升陷汤加味治疗,均连续用药8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心电图指标、心率震荡参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中西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中西组的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分别为(6.61±0.83)分、(112.61±13.83)次/h,显著低于对照组[(10.05±1.32)分、(151.05±17.32)次/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R间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QRS波时限、QTc间期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中西组的PR间期为(0.132±0.014)ms,显著短于对照组[(0.141±0.016)ms],QRS波时限、QTc间期分别为(0.093±0.013)、(0.496±0.052)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0.082±0.011)、(0.433±0.04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T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中西组的T0水平为(0.09±0.02)%,显著低于对照组[(0.21±0.05)%],TS水平为(5.72±0.83)ms/RR,显著高于对照组[(4.45±0.66)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早搏次数,调节心功能,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升陷汤加味 酒石酸美托洛尔 心电图指标 心率震荡
下载PDF
Lorenz散点图在分析窦房结四区反应中的应用
9
作者 申继红 景永明 +1 位作者 王晶晶 李世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4期2684-2688,共5页
分析1例房性期前收缩引起的天然窦房结四区反应的动态心电图,结合典型心电图片段及梯形图,分析总结窦房结四区反应在Lorenz散点图中的分区和特点。A、B、C、D点集分别对应窦房结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的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反应,在房性... 分析1例房性期前收缩引起的天然窦房结四区反应的动态心电图,结合典型心电图片段及梯形图,分析总结窦房结四区反应在Lorenz散点图中的分区和特点。A、B、C、D点集分别对应窦房结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的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反应,在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前点集(NN.N)远端自上而下,垂直于x轴纵向分布。A′、B′、D′点集在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后点集(N.NN)远端自右向左,垂直于y轴横向分布。两组点集关于45°线基本对称,C点集是其交叉部分。集中分布于短长周期区的A、B、D′3个点集易于观察,可作为分析动态心电图,判断有无窦房结四区反应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期前收缩 LORENZ散点图 窦房结 四区反应
下载PDF
从宗气功能失调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辨治
10
作者 孙非非 王智先 +1 位作者 袁宏伟 刘岩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377-1381,共5页
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宗气学说形成背景、发展源流及主要内涵,解析宗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并结合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中医病机特点,认为“宗气失调、治节不出”为PAF主要病机,“心下空豁,脉律不齐”为PAF具体表现,脉象节... 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宗气学说形成背景、发展源流及主要内涵,解析宗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并结合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中医病机特点,认为“宗气失调、治节不出”为PAF主要病机,“心下空豁,脉律不齐”为PAF具体表现,脉象节律至数变化是PAF临床辨证治的重要参考,宗气亏虚、宗气郁滞、宗气下陷是其常见证型。治疗当以“调补宗气”为根本,通补兼施,包含调和营卫、安神定悸,开郁息风、化瘀通络,培元顾本、升阳举陷等法,并佐以养心、滋阴、温阳之品,气血并治,心神同调,则枢机得利、脏气得平、血脉得利、脏腑得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宗气 宗气功能失调 调补宗气
下载PDF
肾胺酶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玉兵 帅壮 +3 位作者 李宗宇 邹璐蔚 张敏 吕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肾胺酶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房颤与否将208例患者分为房颤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按照房颤类型将房颤组分为持续性房颤组(n=68)与阵发性房颤组(n=36)。收集各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静脉血,测定血... 目的:探讨肾胺酶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房颤与否将208例患者分为房颤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按照房颤类型将房颤组分为持续性房颤组(n=68)与阵发性房颤组(n=36)。收集各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静脉血,测定血浆肾胺酶、总儿茶酚胺浓度,比较两组肾胺酶及儿茶酚胺浓度的差异,分析其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肾胺酶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肾胺酶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之间及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之间总儿茶酚胺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组左房内径组大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胺酶浓度与儿茶酚胺浓度负相关(r=-0.167,P<0.05)、与左房内径负相关(r=-0.212,P<0.05),但肾胺酶浓度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之间无相关性(P>0.05);总儿茶酚胺浓度与心率(r=0.176,P<0.05)、左房内径正相关(r=0.188,P<0.05),但总儿茶酚胺与收缩压、舒张压之间无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胺酶是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肾胺酶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并改善心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肾胺酶 总儿茶酚胺 相关性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左心功能和新发房颤风险的影响
12
作者 马鸣飞 刘燕 +2 位作者 李小燕 马杉杉 高彦彬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38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38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0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和观察组(48例,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新发房颤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出现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n=27例)和无房颤组(n=1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后,控制具体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达格列净与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风险的独立关联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发房颤发生率(25.56%)高于观察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与无房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力衰竭病程、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舒张压(DP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年龄、BMI、心力衰竭病程、SBP、DPB及HbA1c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达格列净可显著负向影响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改善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并能降低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糖尿病 心力衰竭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左室Summit区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例
13
作者 张兰芳 杨弋颍 +2 位作者 韩思梁 吴艳民 王占启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96-496,505,共2页
左室Summit区的解剖位置特殊,此处来源室早的射频消融风险较大,且消融导管常难以到达理想靶点,故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流出道室早消融的难点。本文详述1例左室Summit区室早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过程,并对左室Summit区的解剖位置、该区室早的... 左室Summit区的解剖位置特殊,此处来源室早的射频消融风险较大,且消融导管常难以到达理想靶点,故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流出道室早消融的难点。本文详述1例左室Summit区室早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过程,并对左室Summit区的解剖位置、该区室早的心电图特点,消融策略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早 消融导管 射频消融 解剖位置 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左室
下载PDF
运动后心率恢复与心源性猝死风险的相关性:一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
14
作者 王晨阳 徐鹏 +3 位作者 郭治荣 王冬颖 李俊峡 曹雪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分析运动后心率恢复(HRR)与心源性猝死(SCD)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截至2024年1月2日的文献检索。队列研究关注于HRR和SCD间的风险关系,通过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分析运动后心率恢复(HRR)与心源性猝死(SCD)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截至2024年1月2日的文献检索。队列研究关注于HRR和SCD间的风险关系,通过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结果纳入6项研究。固定效应模型(I^(2)=41.8%,P=0.112)的汇总结果显示:与心率恢复慢相比,心率恢复快人群发生SCD风险更低(HR=0.74,95%CI:0.64~0.86,P<0.001)。大多数亚组分析中都观察到了持续结果。排除一项研究并不影响总体结果[HR(95%CI):0.66(0.55,0.79)~0.76(0.65,0.88)]。Egger检验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P=0.059)。结论心率恢复较慢会增加普通人群发生SCD的风险。因此,HRR可能是临床实践中预防SCD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运动后心率恢复 荟萃分析 风险相关性
下载PDF
破格救心汤加减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生物标志物和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15
作者 刘红臻 朱粮 周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评价破格救心汤加减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生物标志物和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88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抗心衰治疗,并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胺碘酮胶囊... 目的评价破格救心汤加减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生物标志物和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88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抗心衰治疗,并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胺碘酮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校正TP-Te间期(TP-Tec)每5分钟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校正QT间期(QTc)和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记录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治疗前后阳气亏虚血瘀证评分;比较心功能疗效和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疗效和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EF、SV升高,LVESD降低(P<0.05),均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NT-proBNP、GAL-3、GDF-15和sST2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阳气亏虚血瘀证总积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QTc、TP-Tec减少,SDNN、SDANN和Pnn50%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加减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抑制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阳气亏虚血瘀证 破格救心汤 心室重构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房颤共病”中西医结合机制探讨
16
作者 褚瑜光 胡元会 +1 位作者 陆峰 袁晨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813-1817,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共病是最常见的“共病”状态之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房颤后导致病理生理学机制紧密联系、临床危害相互诱导加重,成为公认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共病是最常见的“共病”状态之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房颤后导致病理生理学机制紧密联系、临床危害相互诱导加重,成为公认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两种心血管共病(Comorbidity)--包括介入治疗、指南指导性药物治疗(GDMT)和运动康复的现代医学诊疗模式难以进一步降低病死率,为此将冠心病合并房颤、心衰合并房颤命名为“难治性心血管共病”。“阳化气,阴成形”是心肌病理生理学的功能层面与细胞分子间关系耦合及转化的重要中医理论机制。其中“阳化气”不足是房颤共病的病理基础和外在功能学表现,而“阴成形”太过是房颤共病的病理条件及内在细胞学改变,从而形成“阳微阴弦”的综合病机理论。现代医学是以专科专病为主流诊疗模式,而不同专病诊疗标准不一而致共病的诊疗方案无法制定统一,疗效也差强人意。因此,笔者以“异病同机”的中医理论研究探讨房颤共病的病理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房颤共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共病” 异病同机 阳化气 阴成形
下载PDF
214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王一然 阿荣 +1 位作者 张迎军 阿拉腾宝力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9岁组(60例)、70~80岁组(82例)、> 80岁组(72例)。对比3组患者首发症状、起搏器植入病因、起搏器类型及随访电极参数。结果 所有入选者首发症状以黑蒙、晕厥为主(33.64%)。不同年龄组首发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乏力比例高于男性(P <0.05)。植入起搏器的病因依次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79例(36.92%)、房室传导阻滞(AVB)78例(36.44%)、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合并长间歇34例(15.89%)、双结病变23例(10.75%)。60~69岁组、70~80岁组病窦的占比均高于>80岁组(P <0.05),而>80岁组房颤合并长间歇占比高于其他两组(P <0.05)。老年女性病窦的占比高于男性,而男性Ⅱ度Ⅱ型AVB的占比高于女性(P <0.05)。起搏器植入类型以双腔为主体(185例,86.45%),>80岁组单腔起搏器植入数量高于70~80岁组(P <0.05);术后7、90 d各组患者电极阈值和阻抗较术中均下降(P <0.05),术后7 d与术后9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相同时间点各个电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短期随访,不同年龄的老年患者右心室中低位间隔固定电极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老年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显影的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及抗凝结局
18
作者 郑楠 刘冰 +3 位作者 闫洪伟 李凤鹏 于恺 张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2-27,56,共7页
目的 构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或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分析LAT/SEC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目的 构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或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分析LAT/SEC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随机森林模型预测LAT/SE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与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86例NVAF患者中,38例(9.8%)发生LAT/SEC。影响LAT/SEC发生的7个最重要的变量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射血分数、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左心房内径、未抗凝治疗和脑卒中史。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0.93(95%CI:0.88~0.99),CHADS2评分的AUC为0.73(95%CI:0.63~0.83),CHA2DS2-VASc评分的AUC为0.72(95%CI:0.62~0.83),随机森林模型的AUC高于CHADS2(Z=3.42,P<0.001)和CHA2DS2-VASc(Z=3.05,P<0.001)评分。随机森林模型预测LAT/SEC的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89.8%。38例LAT/SEC患者中,55.3%(21/38)患者经抗凝治疗后复查经食管超声心电图,66.7%(14/21)患者LAT/SEC溶解。17例直接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中,4例LAT和8例SEC溶解;4例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1例LAT和1例SEC溶解。结论 随机森林模型可用于预测NVAF患者LAT/SEC,其诊断效能优于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三分之二的LAT/SEC患者抗凝治疗后LAT/SEC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血栓 自发显影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合并晕厥的机制探讨
19
作者 陈颖 周嘉蕊 +1 位作者 韩江莉 张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690-694,共5页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ovale,PFO)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结构异常。晕厥是其常见的的临床症状之一。但PFO合并晕厥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探讨PFO合并晕厥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上PFO合并晕厥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晕厥 机制
下载PDF
不同心房颤动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韩文兵 胡元会 贾秋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非缺血性卒中组,分析不同类型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房颤合并卒中患者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比例大于阵发性房颤(P<0.05),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糖尿病比例高于无卒中组,CHA2DS2-VASc评分高于无卒中组[(5.92±1.41)分比(3.97±1.2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3.795,95%CI 1.011~14.241,P<0.05)、糖尿病(OR=2.121,95%CI 1.272~3.536,P<0.05)是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女性(P<0.05)、合并高血压(P=0.012)比例高于无卒中组,年龄[(79.34±6.62)岁比(74.5±9.70)岁]、左心房内径(LAD)[(49.28±4.29)mm比(42.13±3.96)mm]、CHA2DS2-VASc评分[(3.97±1.38)分比(3.61±1.37)分]高于无卒中组(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比例低于无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2,95%CI 1.025~1.100,P<0.05)、女性(OR=2.917,95%CI 1.681~5.060,P<0.05)、LAD(OR=1.165,95%CI 1.105~1.230,P<0.05)是持续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抗凝治疗(OR=0.332,95%CI 0.194~0.566,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糖尿病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年龄、女性、LAD、抗凝情况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因此,对于阵发性房颤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或积极进行节律控制、抗凝治疗,以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冠心病 糖尿病 年龄 女性 左心房内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