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3
1
作者 丁文惠 王晓阳 +3 位作者 张宝娓 田洪森 李建平 唐朝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2-324,共3页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氯沙坦组、依那普利组及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尿肽水平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氯沙坦组、依那普利组及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尿肽水平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结果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 5、14天脑钠尿肽较入院即刻进一步升高 (P <0 .0 5 ) ,而依那普利及氯沙坦组 5、14天血浆脑钠尿肽下降。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高于下壁 ,再灌注者脑钠尿肽低于非再灌注者。 5天及 14天时血浆脑钠尿肽与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及血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呈正相关。结果表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4天内血浆脑钠尿肽持续升高 ;脑钠尿肽升高水平可反映梗死面积及梗死膨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钠尿肽 病理
下载PDF
冠脉痉挛与急性心肌梗塞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朝中 江一清 +3 位作者 王文清 黄从春 毛树森 魏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12,共3页
将冠脉造影正常(NL组,N=22)和有明显狭窄病变(SL组,N=50)的2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NL组的年龄明显小于SL组(44.3±8.17/54.9±6.36,p<0.05),吸烟者明显大... 将冠脉造影正常(NL组,N=22)和有明显狭窄病变(SL组,N=50)的2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NL组的年龄明显小于SL组(44.3±8.17/54.9±6.36,p<0.05),吸烟者明显大于SL组(86%:60%,p<0.05),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SL组(4%:30%和9%:50%p<0.05),左室壁异常运动的发生率低于SL组(32%:58%,p<0.05)。提出冠脉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可能是冠脉持续痉挛的结果,这类心肌梗塞对心室重构的影响轻于有明显冠脉狭窄病变组,其易发生于年轻的大量吸烟者,因此戒烟有可能减少这类心肌梗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痉挛 心肌梗塞 吸烟 AMI
下载PDF
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糖代谢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姚央 陆菊明 +1 位作者 潘长玉 朱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5-137,共3页
追踪调查了22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分析该人群糖耐量异常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联系。224例中,符合NIDDM诊断者52例(23.2%),符合IGT诊断者54例(24.1%),计高血糖占47.3%。与同... 追踪调查了22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分析该人群糖耐量异常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联系。224例中,符合NIDDM诊断者52例(23.2%),符合IGT诊断者54例(24.1%),计高血糖占47.3%。与同期同社区3万普通人群成年糖尿病调查结果比较,分别是其50~59岁及≥60岁同年龄组NIDDM患病率的2.7及3.2倍,IGT患病率的3.4及3.7倍。显示了心肌梗塞与糖代谢异常二者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 心肌梗塞 糖代谢 相关因素 糖尿病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钱孝贤 郑振声 +4 位作者 吴伟康 陈燕铭 张书刚 高国全 陆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 +反搏组 (反搏组 ) 3组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用改良硝...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 +反搏组 (反搏组 ) 3组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心肌缺血前后血清NO含量、以及心肌组织的NO含量和NOS比活性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的NOS亚型即诱导型NOS(iNOS)和内皮型NOS(eNOS)的蛋白合成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构成型NOS(cNOS)信使核糖核酸 (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 :在冠状动脉结扎前和结扎后 6 0min ,3组犬血清NO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扎后 12 0min和 180min时 ,反搏组犬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缺血组 (P <0 0 5 )。正常组和反搏组犬心肌组织NO含量和NOS比活性均大于缺血组 (P <0 0 5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iNOS蛋白合成增多 ,而eNOS蛋白合成减少 ;体外反搏对iNOS有抑制作用 ,对eNOS有促进作用。此外心肌缺血时cNOS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 ,反搏可促进cNOSmRNA的表达。结论 :体外反搏促进NO的产生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一氧化氮 体外反搏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的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冯建芳 汪淑荣 +4 位作者 李平 赵一鸣 孙诠 师树古 陈明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4期45-47,共3页
采用兔抗人CystatinC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正常对照进行了测定。发现心梗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血清cystatin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均明显低于对照(P... 采用兔抗人CystatinC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正常对照进行了测定。发现心梗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血清cystatin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均明显低于对照(P<0.0l)。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因素的影响后,上述差别仍然显著(P=0.041)。提示血清cystatinC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参考指标。此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巯基蛋白酶 CYSTATIN C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元春 李玉光 +1 位作者 宋卉 盛小刚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3h、24~48h、大于48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病人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158例AMI病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6例,其中24h内发生心绞痛11例,24~48h内发生心绞痛6例,大于48h发生心绞痛29例... 目的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3h、24~48h、大于48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病人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158例AMI病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6例,其中24h内发生心绞痛11例,24~48h内发生心绞痛6例,大于48h发生心绞痛29例;非预适应组112例;两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结果心肌缺血预适应组比非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血浆CPK、LDH、AST峰值低(P<0.01)、住院期间发生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但大于48h发生心绞痛AMI的梗死面积、CPK、LDH、AST峰值、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48h以内发作的心绞痛对AMI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管活性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永志 陈炜 +4 位作者 常宝江 邢红云 游碧荣 李斌娟 蒋和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657-65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肽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 44例 AMI患者发病后即刻、第 1日、第 7日、第 14日和第 2 8日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神经肽 ...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肽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 44例 AMI患者发病后即刻、第 1日、第 7日、第 14日和第 2 8日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神经肽 Y(NPY)、神经降压素 (N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与另 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管活性肽水平作对照研究。结果 :在 AMI患者发病后即刻和第 1日的 TNFα、ET、NPY、CG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和 P<0 .0 0 1;而 NO、NT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 ;TNFα与 ET、NPY、CGRP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 NO、NT呈显著负相关。在 AMI发病后第 7日 ,TNFα、ET、NPY、CGRP水平逐渐下降 ,NO、NT水平逐渐升高 ,到第 2 8日上述变化仍未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血管活性肽对 AMI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 外周血管活性肽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缺血大鼠全身重要脏器自由基系统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董传仁 刘金保 +2 位作者 欧阳静萍 涂淑珍 杨海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97-599,共3页
本文以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梗塞为模型系统地观察了全身重要脏器及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大鼠全身重要脏器MDA含量增加,且缺血心... 本文以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梗塞为模型系统地观察了全身重要脏器及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大鼠全身重要脏器MDA含量增加,且缺血心肌SOD及GSH-Px活力增强。由此说明,心肌缺血大鼠全身重要脏器均存在着严重的自由基损伤效应,同时抗氧化酶活力亦随之代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梗塞 自由基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脂水平与发病年龄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艳芳 李丽 +2 位作者 赵桂景 陈燕 刘国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为探讨4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水平及其伴随疾病与发病年龄的关系。对418例AMI为分为4个年龄组,青年组(31-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79岁)和... 为探讨4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水平及其伴随疾病与发病年龄的关系。对418例AMI为分为4个年龄组,青年组(31-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老年组(80-91岁),分析对比各年龄组血脂水平、伴随疾病的差异性,4种血脂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青年组TG水平和TG增高检出率最高,其次为中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脂水平 发病年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与血尿酸浓度关系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丽 李南 +1 位作者 白树功 郭路芬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对314 例住院心肌梗塞(A 组) 及选出的对照组(B组)299 例非冠心病病例的冠心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层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探讨心肌梗塞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尿酸是AMI的独立相关因素;非... 对314 例住院心肌梗塞(A 组) 及选出的对照组(B组)299 例非冠心病病例的冠心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层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探讨心肌梗塞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尿酸是AMI的独立相关因素;非冠心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2 .4 % ,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5 .2 % ,是非冠心病患者的2 倍。A、B2 组中,高尿酸血症分别为79 、37 例,同时存在高甘油三脂血症分别为42 、17例,分别占高尿酸血症患者的53 % 、46 % 。高尿酸血症常同时伴有血脂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血清尿酸 病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β-内啡肽含量及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燕 张国元 +3 位作者 尤乃祯 刘世宝 王成海 林葆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2-443,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β-内啡肽含量及心功能变化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李晓燕,张国元,尤乃祯,刘世宝,王成海,林葆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2.22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β-内啡肽含量及心功能变化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李晓燕,张国元,尤乃祯,刘世宝,王成海,林葆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2.22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体内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Β-内啡肽 心脏功能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病毒性冠状动脉炎导致心肌梗塞的临床与实验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曙霞 包世宏 +3 位作者 梅尚文 章隆泉 姚季生 刘晶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16-21,共6页
为探索青年人心肌梗塞是否由于病毒所引起,作者借助于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的建立,发现Balb/c小鼠经腹腔接种柯萨奇B_(3m)亲心肌毒株1000~10000ID_(50)0.1ml后9~10d的心肌切片中除见心... 为探索青年人心肌梗塞是否由于病毒所引起,作者借助于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的建立,发现Balb/c小鼠经腹腔接种柯萨奇B_(3m)亲心肌毒株1000~10000ID_(50)0.1ml后9~10d的心肌切片中除见心肌细胞坏死,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外,41.66%的小鼠心脏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同时报道了11例病毒中抗体阳性的青年型心肌梗塞.其中8例作心肌活检发现除心肌细胞坏死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外,均有小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并讨论了病毒性冠状动脉炎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病毒性心肌炎 柯萨奇B_(3m)病毒 冠状动脉炎 心肌病理学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和外源性左族精氨酸减小家兔心肌梗塞范围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延峰 李玉龙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4-570,共7页
在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观察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缺血预处理(IP)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旨在阐明外源性L-arg对家兔IR心肌有无保护作用,并探讨L-arg-NO通路是否参... 在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观察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缺血预处理(IP)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旨在阐明外源性L-arg对家兔IR心肌有无保护作用,并探讨L-arg-NO通路是否参与IP的心肌保护效应。所得结果如下:(1)在单纯缺血(3min)-再灌注(180min)过程中,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呈进行性降低,心肌梗塞范围占左心室的33.9±2.4%。(2)静注L-arg(300mg/kg)后再进行IR时,心肌梗塞范围为20.1±2.2%,较单纯IR时明显减小(P<0.01),预先静注NO合成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得以取消上述L-arg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说明外源性L-arg对IR心肌的保护作用是通过L-arg-NO通路实现的。(3)IP时心肌梗塞范围为21.9±2.1%,较单纯IR组的显著缩小(P<0.01),表明IP对IR心肌有明显保护效应。L-NNA不能阻止IP的心肌保护作用,提示心脏内的L-arg-NO通路不参与IP的效应。(4)外源性L-arg得以加强IP的心肌保护效应。以上结果表明:外源性L-arg对IR心肌的保护是通过L-arg-NO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缺血预处理 左旋精氨酸
下载PDF
^(99)Tc^m-MIBI心肌门控断层显像评价左室重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清华 张承刚 +7 位作者 张中正 胡光 张水旺 王陆建 闫晓梅 刘建中 李思进 韩树杰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3,共2页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重构(LVRM)直接影响其临床过程和预后〔13〕。本研究应用系列核素心肌显像及定量分析软件对AMI后的LVRM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重构(LVRM)直接影响其临床过程和预后〔13〕。本研究应用系列核素心肌显像及定量分析软件对AMI后的LVRM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3964±883)岁,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99TCM-MIBI 左室重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炳勇 张善亮 +3 位作者 伍学强 张建军 张文武 马改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76-277,共2页
测定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IL6)生物活性。结果:AMI患者各时间点IL6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TNF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 测定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IL6)生物活性。结果:AMI患者各时间点IL6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TNF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AMI发病后24小时内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最初TNFα(3.08±1.84μg/L)较心功能Ⅰ级者(1.61±1.15μg/L)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TNFα和IL6均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作者认为可能是TNFα分泌增加而诱导免疫细胞网络系统活动性升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急性右室梗塞的血流动力学分型的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益民 胡大一 +1 位作者 祝善俊 崔吉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梗塞血流动力学分型标准,以利临床治疗。方法:依据基础右房压(RAP)、基础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快速扩容后RAP升高值将25例急性左室下壁、右室梗塞患者分为3型。Ⅰ型、Ⅱ型的区别在于右室梗塞面积...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梗塞血流动力学分型标准,以利临床治疗。方法:依据基础右房压(RAP)、基础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快速扩容后RAP升高值将25例急性左室下壁、右室梗塞患者分为3型。Ⅰ型、Ⅱ型的区别在于右室梗塞面积的加大,但均能承受快速扩容,并且疗效好;Ⅲ型左室梗塞面积增加,且Ⅲ型不能承受快速容量负荷,需强心、扩血管的综合治疗。结果:25例右室梗塞患者的PASP与RAP、心脏指数(C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显著相关,尤其与CKMB的正相关(r=0.74),差异极显著(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血流动力学分型
下载PDF
犬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的改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发宽 齐子荣 +5 位作者 王亚真 孙玲 刘成明 陆亚彬 史迎昌 汤宗荣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LFU)的变化,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偏振法测定了20只实验性AMI早期犬的心肌细胞LFU。结果表明,AMI早期心肌细胞LFU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其降低程度与心肌缺血时间长短和心肌细胞损...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LFU)的变化,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偏振法测定了20只实验性AMI早期犬的心肌细胞LFU。结果表明,AMI早期心肌细胞LFU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其降低程度与心肌缺血时间长短和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有关。LFU在冠状动脉(CA)结扎后1min时即出现降低,与心外膜电图S—T段弓背向上损伤性改变同时发生,而明显早于外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后者在CA结扎后240min出现变化。因此,LFU可作为AMI早期反映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及其程度的一种敏感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脂流动性 心肌梗塞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心肌梗塞后心脏局部和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雷立权 田斌 +1 位作者 高广道 黄英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14-317,共4页
实验动态观察了大鼠心肌梗塞(MI)后左、右心室及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Ⅱ)含量和血浆肾素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术后第3、15和42d,梗塞鼠左、右心室Ang Ⅰ、Ang 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鼠,而血浆肾素活性及Ang Ⅰ含量与假手... 实验动态观察了大鼠心肌梗塞(MI)后左、右心室及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Ⅱ)含量和血浆肾素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术后第3、15和42d,梗塞鼠左、右心室Ang Ⅰ、Ang 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鼠,而血浆肾素活性及Ang Ⅰ含量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第3d时血浆Ang Ⅱ水平虽有明显升高,但于15d已降到对照水平。提示MI后心脏局部RAS激活,心肌中Ang Ⅰ、Ⅱ的变化与循环RAS无依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I 肾素
下载PDF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 被引量:5
19
作者 江一清 刘朝中 +1 位作者 王文清 黄从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2,共4页
本文报告正常冠脉的急性心肌梗塞(AMI)6例。结合文献认为,冠脉痉挛可能是重要启动因素,精神和体力负荷可诱发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或导致缺氧高凝血小板聚集、冠脉内皮损伤,形成血栓而发生AMI。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痉挛 血栓形成
下载PDF
625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孝忠 彭整军 +4 位作者 肖莎 侯允天 娄振宇 高光华 赵玉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时间与触发因素。方法:将625例AMI患者的昼夜、周及年发病时间各分为4个、7个和4个时间段,计算各段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一致性χ2检验。结果:昼夜发病分布见早晨和晚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时间与触发因素。方法:将625例AMI患者的昼夜、周及年发病时间各分为4个、7个和4个时间段,计算各段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一致性χ2检验。结果:昼夜发病分布见早晨和晚间2个发病高峰,周发病有周一、周五和周六3个峰,年发病有1~3月和10~12月2个峰,P均<0.05。可能的触发因素为:①早晨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致动脉压升高、冠状动脉张力增大、粥样斑块易破裂和血小板沉积增多;②血液粘滞度加大,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导致相对高凝状态;③血清泼尼松浓度高于基础水平;④寒冷;⑤其他。结论:AMI发病时间并非偶然,其可能的触发因素亦有多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发病时间 心肌梗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