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首发表现的青少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1
作者 熊婷 陈峰 +3 位作者 叶瑶 钟龙青 徐忠金 吴崇军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表现不典型、缺乏明确的家族遗传史HS患者的认识。方法 回顾一例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首发表现的青少年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男,13岁3月,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首发表现,早期诊断不明确,后经基因检测...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表现不典型、缺乏明确的家族遗传史HS患者的认识。方法 回顾一例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首发表现的青少年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男,13岁3月,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首发表现,早期诊断不明确,后经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型。结论 部分HS表现不典型、缺乏明确的家族遗传史,在诊断不确定或疑似HS的情况下,需进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溶血 首发表现 青少年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及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邓媛 姜坤 陶善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CCU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诊断,评估疾病发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诊治的14例ICUS/CCUS患者,其中ICUS 7例、CCUS 7例,对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及病理、...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CCU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诊断,评估疾病发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诊治的14例ICUS/CCUS患者,其中ICUS 7例、CCUS 7例,对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及病理、染色体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DS FISH)、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7例ICUS患者超过1年随诊,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1例进展为CCUS;7例CCUS患者中2例进展为MDS伴原始细胞增多亚型-1,1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结论ICUS患者需定期随访,建议定期复查MDS基因突变检测,有进展为CCUS可能;合并有提示预后不良基因突变的CCUS患者需定期复查骨髓,及早干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未明 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 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干扰素α-2b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栓再发事件风险的影响
3
作者 洪艳 徐道云 +1 位作者 陈静雅 胡影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2b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栓再发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5月淮南市朝阳医院内科确诊的82例PV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 目的:研究干扰素α-2b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栓再发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5月淮南市朝阳医院内科确诊的82例PV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测定血液学指标,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200 g/L,则行静脉放血治疗,300 mL/次,1~2次/周,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注射液皮下注射,300万U/次,3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再次动脉或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PLT、RBC、WBC、Hb)、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IL-17、IL-21]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998,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学指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PTT、PT、TT升高,Fbg降低,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EPO升高,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再次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b用于PV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及凝血功能,提升疗效,拮抗炎症反应,降低PV患者血栓再发风险,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干扰素Α-2B 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BAFF调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Th17/Treg平衡的研究
4
作者 李巍 马西虎 +4 位作者 刘晓 费飞 秦兰 买尔吾甫·木合布力 白玉盛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体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GP-APS),并将150只无特定病原级别的成年雄性BALB/c小鼠(7~8周龄)...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体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GP-APS),并将150只无特定病原级别的成年雄性BALB/c小鼠(7~8周龄)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分别为对照组(空白对照)和ITP组(GP-APS诱导),ITP+rhBAFF组(ITP组联合静脉注射50μg/kg/50μL重组人BAFF蛋白),并在ITP+rhBAFF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联合Notch1的抑制剂(DAPT)或PI3K/Akt的抑制剂Polygalacin D(PGD),设立ITP+rhBAFF+DAPT组和ITP+rhBAFF+PGD组,除对照组和ITP组外,均为静脉注射给药,DAPT注射剂量100μg/kg;PGD注射剂量25μg/kg,静脉注射总体积均为50μL,每日1次。1周后取小鼠1mL外周血并分离血清和单个核细胞。用免疫荧光化学检测单个核细胞中BAFF和Notch1的定位。对外周血中的血小板进行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清BAFF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I3K、AKT、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Th17/Treg的比例变化。结果:ITP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BAFF与Notch1共定位在细胞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BAFF、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表达增加,血小板数目和Treg比例减少,Th17比例增加(P<0.05)。与ITP组比较,ITP+rhBAFF组BAFF、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表达增加,血小板数目和Treg比例减少,Th17比例增加(P<0.05)。与ITP+rhBAFF组比较,ITP+rhBAFF+DAPT组BAFF、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数目和Treg比例增加,Th17比例降低(P<0.05)。与ITP+rhBAFF组比较,ITP+rhBAFF+PGD组BAFF、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数目和Treg比例增加,Th17比例降低(P<0.05)。结论:BAFF通过激活Notch1/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体内Th17比例增加及Treg比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激活因子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小鼠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的平衡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全身性舞蹈症一例
5
作者 温家琦 郝喜娃 +3 位作者 庞江霞 梁芙茹 王宝军 姜长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9-1230,共2页
舞蹈症是一种多动性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累及单侧、双侧肢体或面部的快速、大幅度、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异常动作。由于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血管、代谢、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素,在诊断上具有一定挑战性。真性... 舞蹈症是一种多动性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累及单侧、双侧肢体或面部的快速、大幅度、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异常动作。由于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血管、代谢、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素,在诊断上具有一定挑战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舞蹈症的一种罕见病因[1]。我们报道1例PV继发的全身性舞蹈症患者,同时通过文献复习对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疾病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羟基脲治疗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莉莉 卢艳红 +1 位作者 张怡 高一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8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羟基脲治疗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75例老年真性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进...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羟基脲治疗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75例老年真性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将羟基脲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单用羟基脲治疗组,另将阿司匹林联合羟基脲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单用羟基脲治疗组总有效率(75.68%)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更高(χ^(2)=5.872,P=0.015)。治疗6个月后,2组Fib低于治疗前,TT及APTT长于治疗前,且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低/长于单用羟基脲治疗组(P<0.01);2组PLT、WBC、Hb及HCT低于治疗前,且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用羟基脲治疗组(P<0.01)。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羟基脲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6%vs.21.62%,χ^(2)=0.937,P=0.333)。结论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羟基脲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调节血常规指标,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阿司匹林 羟基脲 临床疗效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4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昼夜变化特征
7
作者 扎西曲珍 格桑罗布 +2 位作者 单增卓嘎 索娜央宗 达娃 《西藏医药》 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24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昼夜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藏族男性HAPC患者(51例)设为HAPC组,同时间选取健康男性50例设为对照组(HC),回顾全部患者24小时动态血氧饱和度检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24小时...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24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昼夜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藏族男性HAPC患者(51例)设为HAPC组,同时间选取健康男性50例设为对照组(HC),回顾全部患者24小时动态血氧饱和度检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24小时动态S_(a)O_(2)均小于90%,且HAPC组明显低于HC组(78.35%vs 84.85%),有显著差异(P<0.001);两组动态S_(a)O_(2)变化规律相似:(1).夜间S_(a)O_(2)显著低于白天,均于0:00~3:00最低(HAPC组73.33%~73.48%vs HC组82.8~82.86%),(2).白天S_(a)O_(2)均较平稳,夜间波动幅度大;HAPC组动态变化幅度明显较HC组大,于22:00~4:00下降明显(HAPC组降幅5.9%vs HC组3.9%)。结论 HAPC患者夜间S_(a)O_(2)变化呈“勺形”特征,夜间极低S_(a)O_(2)水平可能对HAPC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改善夜间缺氧状态可能是预防或改善HAPC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动脉血氧饱和度(S_(a)O_(2)) 高原
下载PDF
低氧通过HIF-1α介导Hepcidin mRNA的去甲基化修饰促进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白洁 黄河 +2 位作者 张莲 浩光东 万玛草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50-1255,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和Hepcidin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招募和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E组)和同一高海拔地区健康个体(HH组),以及出生于同一高海拔地区并在超过2年的时间段居住于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个体(LH组)外周血血红... 目的:探讨HIF-1α和Hepcidin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招募和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E组)和同一高海拔地区健康个体(HH组),以及出生于同一高海拔地区并在超过2年的时间段居住于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个体(LH组)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质量(Hbmass)、血容量和外周血O_(2)饱和度(SpO_(2))。ELISA法测定上述个体外周血清HIF-1α和Hepcidin的水平。体外低氧诱导HepG2细胞,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和Hypoxia组,测定细胞中HIF-1α和Hepcidin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6A含量分析、RNA免疫共沉淀法(RI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mRNA稳定性分析法深入探讨HIF-1α对Hepcidin mRNA的m6A去甲基化修饰的分子机制。结果:与LH组相比,HH组[Hb]、Hbmass水平和血容量升高,SpO_(2)降低;与HH组相比,HAE组[Hb]、Hbmass水平和血容量升高,SpO_(2)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Hypoxia组HIF-1α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升高,Hepcidin 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Hypoxia组HepG2细胞的m6A(%)水平降低(P<0.05)。mRNA稳定性分析HepG2细胞中Hepcidin mRNA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Hypoxia组Hepcid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共转染了Hepcidin 3'-UTR和shRNA NT组的HepG2细胞相比,共转染了Hepcidin 3'-UTR和HIF-1αshRNA组的HepG2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升高(P<0.05)。RIP结果显示,与IgG组相比,FTO Ab组Hepcidin 3'-UTR富集水平升高(P<0.05)。结论:低氧上调HIF-1α介导Hepcidin mRNA的去甲基化修饰参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缺氧诱导因子-1Α 铁调素 m6A RNA去甲基化修饰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颅脑CT表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汪静静 土尕 +2 位作者 索南曲措 果让布吉尼玛 尕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397-400,415,共5页
目的:利用CT检查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患者颅内动脉管径、密度的变化,以及二者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含量的相关性,增加对HAPC患者颅脑CT表现的认识、提高HAPC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 目的:利用CT检查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患者颅内动脉管径、密度的变化,以及二者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含量的相关性,增加对HAPC患者颅脑CT表现的认识、提高HAPC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HAPC患者及生活在同海拔高度的健康对照者各1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颅脑CT表现,分析颅内动脉管径大小、密度高低以及二者与Hb的相关性。结果:HAPC患者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及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管径、密度均大于健康对照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APC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大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PC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颅内动脉管径代偿性增粗,密度显著增加,二者表现与Hb呈正相关。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颅脑CT表现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 CT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发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马婕 崔森 +1 位作者 冀林华 熊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常驻高原居民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高原病。近年来,有许多针对高原地区人群遗传相关的研究。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相关基因...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常驻高原居民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高原病。近年来,有许多针对高原地区人群遗传相关的研究。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相关基因与HAPC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其水平变化对HAPC的病因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缺氧诱导因子1 促红细胞生成素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亮 崔建华 +2 位作者 马广全 曾东风 孔佩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28-2529,共2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血管治疗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证实雌激素可抑制红细胞增生,因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成年男性、少见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氧自由基
下载PDF
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评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菌群特征
12
作者 黄沛 黄河 +6 位作者 谢慎威 吴玉 钟志凤 董华平 周思敏 李鹏 谢佳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原健康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液细菌16 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进行检测,比较分析HAPC组和对照组血液菌群组成情况和差异。结果2组人员均为汉族男性,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高原移居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HAPC组中反映血液菌群α-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0.931±0.005)vs(0.907±0.008),P<0.05]、Goods Coverage指数[(0.998±0.001)vs(0.997±0.001),P<0.001]和Pielou指数[(0.597±0.011)vs(0.567±0.00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菌群相对丰度分析显示,HAPC组血液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0.046±0.004)vs(0.033±0.003),P<0.05]、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0.046±0.006)vs(0.021±0.003),P<0.01]、食酸菌属(Acidovorax)[(0.032±0.003)vs(0.019±0.002),P<0.05]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征性细菌LEfSe分析显示,HAPC组标志菌群是α-变形菌纲,对照组标志菌群是毛螺菌科。结论HAPC患者较高原健康人群的血液菌群在多样性、相对丰度及特征性菌类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这类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液菌群 移居者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红星 童春容 +4 位作者 蔡鹏 滕文 王赫 张英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42-745,共4页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包括47例PV和43例ET)外周血标本中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统计分析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0.209±0.192)较PV患者中(0.441±0.270)低(p=0.028)。在PV和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PV∶R=0.518,p<0.001;ET∶R=0.528,p=0.005)、红细胞压积(PV∶R=0.510,p<0.001;ET∶R=0.524,p=0.005)和白细胞计数(PV∶R=0.584,p=<0.001;ET∶R=0.471,p=0.013)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4,p=0.020);但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242)。结论:在PV患者和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计数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红星 童春荣 +6 位作者 蔡鹏 顾江英 林跃辉 张英 滕文 王赫 朱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31例ET标本和对照标本(急性白血病和正常人标本各40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在2种疾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位点特异性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PV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5%,在ET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和64.5%,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阳性的PV患者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436±0.261,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PV患者总数的40.54%。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216±0.207,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ET患者总数的10%。统计分析表明在PV和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和患者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342和0.154)。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和年龄无相关性(PV:r=0.161,P=0.342;ET:r=0.331,P=0.154)。结论PV患者较ET患者携带更多突变的等位基因,PV患者携带纯合突变的比例是ET患者的4倍。采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 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段丽敏 李建勇 +5 位作者 潘金兰 仇海荣 张苏江 吴亚芳 徐卫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PV中8三体和9三体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技术检测5... 为了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PV中8三体和9三体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技术检测50例初诊PV患者,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PV患者中的8三体和9三体,并以8名正常人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50例PV患者中CC检出3例核型异常,1例为8三体,1例为Y染色体缺失,1例为11号染色体倒位。FISH检测2例为8三体,1例与CC检测结果一致。CC未检出9三体,FISH检出1例9三体。结论:PV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偏低,其中8三体和9三体发生率略低于国外报道,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数量的大小有关;间期FISH技术对检测三体有重要价值,是CC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三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冶秀鹏 包慎 +7 位作者 郭莹 魏玉萍 智峰 李叶琼 宋丽君 牛玉婕 白洁 李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PV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晚期可以转化为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等骨髓增生异常的疾病。现报道3例PV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PV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晚期可以转化为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等骨髓增生异常的疾病。现报道3例PV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3岁,主因头晕、乏力3年余于2011年12月首次收住本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因学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遗传学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病理生理学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药物疗法 骨髓纤维化/病因学 骨硬化症/病因学 羟基脲/治疗应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文玲 杨如意 +1 位作者 曹昌霞 郭占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37-2039,2043,共4页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90例HAPC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分...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90例HAPC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治疗,检测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HAPC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ηb低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ηb高切)、血浆黏度(η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计数(RBC)水平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HAPC患者抗氧化指标大小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高于治疗前各组含量(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辅以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可以更有效降低HAPC患者血红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抗氧化能力,是辅助治疗HAPC潜在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活血汤 血液流变学 抗氧化 温针法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高原人群红细胞渗透脆性研究
18
作者 王爱萍 拉巴卓嘎 +5 位作者 李薇 王轩智 谭若兰 普芝 刘治娟 秦绪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61-765,共5页
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下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及贫血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化。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人群共174名,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分为4组:红细胞增多症组(n=42)、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组(n=48... 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下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及贫血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化。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人群共174名,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分为4组:红细胞增多症组(n=42)、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组(n=48)、贫血组(n=29)、健康对照组(n=55),并与同期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贫血患者及健康人群各67名作为平原对照组,采用经典的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方法,比较各组样本的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包括开始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STH)和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CTH),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原人群中,健康人群汉族CTH与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0.52)STH高于高原健康对照组(0.48)(P<0.001);高原和平原比较,高原贫血组(0.36)、高原健康对照组(0.36)CTH中位数明显高于平原贫血组(0.28)、平原对照组(0.28)(P<0.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原地区、女性红细胞增多症、贫血为STH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高原地区人群、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本研究为高原地区常见红细胞疾病及输血相关政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渗透脆性 高原 生理性红细胞增多
下载PDF
维生素B6对利奈唑胺相关性血细胞减少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龙翔 李洪霞 +4 位作者 肖永久 佘丹阳 管希周 赵铁梅 解立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3-736,共4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B6辅助治疗对利奈唑胺相关性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利奈唑胺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38例,根据是否应用维生素B6,分为利奈唑胺组和联合用药组,研究维生素B6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结果利奈唑胺组... 目的观察维生素B6辅助治疗对利奈唑胺相关性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利奈唑胺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38例,根据是否应用维生素B6,分为利奈唑胺组和联合用药组,研究维生素B6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结果利奈唑胺组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及血小板(Plt)与用药前比较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仅血小板计数有下降的趋势,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6在预防利奈唑胺相关性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以红细胞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维生素B6 利奈唑胺相关性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VEGF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洪斌 李素芝 +3 位作者 姚文新 江成剑 蔡志祥 龙仁玲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影响。方法:实验对象被分为8个组:汉族、藏族、男性、女性的HAPC和各自的健康对照组(HC)。ELISA法测定VEGF。结果:HAPC和HC的VEGF值分别是:74.665±6.295、64....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影响。方法:实验对象被分为8个组:汉族、藏族、男性、女性的HAPC和各自的健康对照组(HC)。ELISA法测定VEGF。结果:HAPC和HC的VEGF值分别是:74.665±6.295、64.628±5.826、68.146±4.536、59.201±6.467、65.273±2.225、58.995±4.523、60.351±6.207、54.629±4.761。VEGF值,HAPC高于HC,汉族高于藏族、男性高于女性(P<0.05或0.01),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在HC中,汉族男性与女性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高原缺氧诱导了VEGF分泌增多,VEGF在HAPC的肺动脉高压、低氧适应调节及并发症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移居者 世居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