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柔红霉素耐药与PD-L1蛋白表达相关
1
作者 宋丽丽 管玉洁 +1 位作者 马平 李宁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33-839,共7页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柔红霉素(DNR)耐药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AML患儿骨髓样本作为研究组,以50名骨髓正常供体骨髓样本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柔红霉素(DNR)耐药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AML患儿骨髓样本作为研究组,以50名骨髓正常供体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培养人AML细胞系HL60、THP-1、U-937、Molm-13,Western blot检测PD-L1蛋白表达量。构建LV-PD-L1-shRNA、LV-PD-L1-WT-OE慢病毒载体,分析PD-L1对Molm-13细胞DNR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结果研究组PD-L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AML细胞系中PD-L1蛋白表达量高于健康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P<0.05),PD-L1表达与AML患儿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率、预后危险分层、两个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后疾病缓解情况有关(P<0.05)。PD-L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PD-L1低表达组(P<0.05)。与LV-PD-L1-WT-OE组比较,LV-PD-L1-shRNA组PD-L1 mRNA表达量降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LV-PD-L1-shRNA可提高Molm-13细胞对DNR的敏感性。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可能为PD-L1潜在的目标基因。结论PD-L1在儿童AML中高表达,与患儿化疗耐药有关,其可能通过调控G6PD引起DNR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 柔红霉素 耐药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下载PDF
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龚政 刘红 +2 位作者 刘慧文 金琰 周佳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究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中性粒细胞输注。结果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在进行中性粒细... 目的探究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中性粒细胞输注。结果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在进行中性粒细胞输注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相比输注前显著上升(P<0.005),44例患者脱离粒缺期,62例患者感染得到控制,有20例患者出现轻微发热现象,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性粒细胞输注对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感染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 感染 粒细胞输注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艳平 高文慧 +3 位作者 伍艳婷 杨俊 周毅 简晓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97-260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F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组,对3组的一般资...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F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组,对3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N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本组FN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86.15%,单因素分析显示,3组患者粒缺时间、体能状况评分(PS评分)、降钙素原(PCT)和给药时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粒缺时间<7 d、PS评分<2、PCT<0.5 ng/mL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结论FN的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PS评分和PCT高的患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纠正粒缺情况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缺伴发热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免疫炎性因子在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付阳 江虹 +3 位作者 李立新 陈捷 张君龙 王兰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6-1300,共5页
本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对四川大学华西... 本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确诊为恶性血液病伴发热的1253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97例,以血培养作为金标准分为菌血症组和非菌血症组,分析数据,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表明: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CRP、IL-6以及SAA水平较非菌血症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5),明显优于CRP(AUC=0.681,P<0.05)、IL-6(AUC=0.661,P<0.05)和SAA(AUC=0.6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CT的cut-off值为1.06 ng/ml时,灵敏度达95.8%,特异度达92.1%,Youden指数为0.879,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8%和85.0%,阴、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05和12.2,均明显优于CRP、IL-6和SAA。结论:在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中,血清PCT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免疫炎性因子CRP、IL-6、SAA。PCT可作为预测细菌感染的一个快速可靠的指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死亡风险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免疫炎性因子 血培养 菌血症 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敬雪明 李铃 +2 位作者 敬雨佳 李芸 梅小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探究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探究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2.7%,其次是肺和口腔,分别占20.4%、18.5%。急性白血病并发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最高,占67.0%,其次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白血病,分别占24.5%、14.7%。白细胞总数在0~0.5×109/L组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医院感染例次、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感染例次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发生感染时间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送检标本626份,分离病原体136株,分离率21.7%,其中革兰阴性菌71株(52.2%),革兰阳性菌35株(25.7%),真菌23株(16.9%)。患者的住院时间、接受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激素及免疫治疗、白细胞缺乏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子是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粒细胞缺乏症 交叉感染 化学药物治疗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艳 何琦 +8 位作者 黄晓军 江浩 杨申淼 路瑾 秦亚溱 师岩 党辉 邱镜滢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4-457,共4页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万鼎铭 边志磊 +5 位作者 刘延方 曹伟杰 张媛 李涛 何海燕 玄中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122例初诊AML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率(CR1)及2 a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总生存率(OS)的分析。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122例初诊AML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率(CR1)及2 a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总生存率(OS)的分析。对照组为21例非白血病患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供者。结果:对照组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为0.007(0.002,0.080);AML组为0.677(0.336,0.763),明显高于对照组(Z=2.620,P<0.001)。AML-M3患者WT1基因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CR1、2 a LFS和OS无差异。AML(非M3)患者WT1基因低表达组CR1为82.6%(38/46),高表达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6,P=0.002);两组的总生存曲线和无白血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0、4.698,P<0.05),高表达组2 a OS(36.0%)和LFS(33.3%)均低于低表达组(57.7%和53.7%)。结论: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是预测AML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WT1基因 预后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曲士强 艾小菲 +5 位作者 李承文 李庆华 徐泽锋 秦铁军 张悦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6-122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7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患者的PDGFRA/B和FGFR1基因重排进行检... 本研究旨在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7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患者的PDGFRA/B和FGFR1基因重排进行检测,并对44例患者的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79例患者中检出FIP1L1/PDGFRA(F/P)融合基因阳性19例,检出CHIC2缺失19例,检出PDGFRB基因重排4例,未检测到FGFR1基因重排患者。按照2008年WHO分类修订诊断后,有42%(20/48)的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和83%(5/6)的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患者更正诊断为伴PDGFRA/B重排的髓系肿瘤,17%(1/6)的CEL更正诊断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CEL-NOS)。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4例,1例为CEL-NOS,3例为伴PDGFRB重排的髓系肿瘤,所有21例伴PDGFRA重排的患者均未检测出4q12异常。伴PDGFRA/B重排的髓系肿瘤、HES和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组患者的克隆性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分别为33%(5/15)、40%(6/15)和36%(5/14),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既往诊断HES和CEL的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DGFRA/B基因重排,通过间期FISH和PCR方法可以提高伴PDGFRA/B重排的髓系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 PDGFRB基因 FGFR1基因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路 李剑 +1 位作者 周道斌 朱铁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1994至2014年收治的2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并通过Pub Med、Medline及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检索同期的英文和中文文献,筛选资... 目的描述和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1994至2014年收治的2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并通过Pub Med、Medline及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检索同期的英文和中文文献,筛选资料相对完整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男∶女=12∶3,中位年龄49.5岁(27~80岁)。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以下肢感染为最常见表现(66.7%)。即使早期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80%)。经卡方检验分析,死亡的患者有更高的下肢感染率(P〈0.01)和更高的感染性休克率(P=0.02)。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温和气单胞菌感染虽然罕见但致死率高,应给予充分的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气单胞菌 急性白血病 下肢感染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症18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戴为信 张建德 +5 位作者 詹志伟 徐宝真 靳红 姚央 邢维常 白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常规白细胞计数对预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意义及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粒缺)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粒缺乏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12周。且与抗甲状腺药物... 目的分析常规白细胞计数对预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意义及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粒缺)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粒缺乏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12周。且与抗甲状腺药物剂量有关。有些患者的粒缺发生是突然的,每1~2周白细胞和粒细胞计数也不能预测某些粒缺的发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维持剂量时,不需作常规白细胞检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对粒细胞恢复是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粒缺的恢复似乎无明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症 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甲亢药物诱发粒缺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海燕 孙桂华 +4 位作者 杨明功 刘树琴 王长江 章秋 汪延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88-389,共2页
目的 比较糖皮质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二者联合应用3种治疗方法对甲亢药物治疗诱发粒缺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比较病例的临床指标。 结果 3组病情轻重不同,各组治疗前后WB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 目的 比较糖皮质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二者联合应用3种治疗方法对甲亢药物治疗诱发粒缺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比较病例的临床指标。 结果 3组病情轻重不同,各组治疗前后WB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年龄、性别、甲亢病程、服药时间、入院前出现WBC下降或感染症状的时间、治疗后WBC值、WBC恢复时间和体温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重症病例应用GM-CSF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可能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抗甲状腺药 副作用 粒细胞缺乏 化学诱导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红梅 陆益龙 +3 位作者 余先球 罗鸣 巴荣 朱彦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探讨该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病期CML患者,采用生化法检测其血清LDH,HBDH,ALP,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加速期急...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探讨该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病期CML患者,采用生化法检测其血清LDH,HBDH,ALP,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加速期急变期患者LDH,HBDH,AL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及正常人,慢性期患者LDH,HBDH高于正常人,两组CML患者LDH和HBDH水平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LDH与HBDH呈正相关。结论:ALP,LDH,HBDH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对CML病情严重程度有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Α-羟丁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木村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吕海丽 王振霖 +4 位作者 张名霞 刘俊其 司晋源 张云云 张秋航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法、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者... 目的探讨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法、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者发病部位均位于皮下唾液腺周围;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及比例均增高,1例患者伴有肺损害,1例患者伴有湿疹,3例均未见蛋白尿。3例木村病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至10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可以作为头颈部木村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诊断与治疗 手术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RPMI822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泳泳 周淑娟 +3 位作者 葛杭萍 蔡芳芳 章瑜 俞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人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RPMI8226和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VPA处理12及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处理...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人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RPMI8226和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VPA处理12及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IL-6的浓度,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RPMI8226和U266细胞中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和STAT5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20及40μmol/L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12 h及24 h后,细胞存活率值显著下降,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24 h后,G1/G0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凋亡率与VPA的作用剂量相关。(3)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24 h后,上清IL-6浓度与VPA浓度呈负相关。(4)RPMI8226和U266细胞组在40μmol/L VPA处理后其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减低,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差异。(5)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组p-JAK2、JAK2、p-STAT5和STAT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1)VP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有体外抑制作用;(2)VPA对骨髓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6/JAK/STA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JAK STA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奎 许晓军 +7 位作者 黄贵年 郭子文 何慧清 林淑华 任志娟 黎伟超 邱大发 刘启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生存情况。方法 ATRA联合HHT治疗初治APL患者75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5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77.3%;17例患者...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生存情况。方法 ATRA联合HHT治疗初治APL患者75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5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77.3%;17例患者诱导失败,其中16例死于诱导治疗早期。在平均36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中,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死于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患者预期3年总生存率为71.5%,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1.0%,获得CR患者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8.9%。结论 ATRA联合HHT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长期生存率高,且价格经济,是APL治疗的合理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高三尖杉酯碱 临床结果
下载PDF
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缺乏1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洁 王南 +1 位作者 张四喜 赵玉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0,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身高178 cm,体质量55 kg,因发热25 d,于2016年3月26日入院。该患者于25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肝内强回声区(考虑炎性病变),诊断为肝脓肿,予以住院治疗,给予头孢哌酮/他唑... 1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身高178 cm,体质量55 kg,因发热25 d,于2016年3月26日入院。该患者于25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肝内强回声区(考虑炎性病变),诊断为肝脓肿,予以住院治疗,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22 d后症状有所减轻,3 d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不良反应 药品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冯 肖丁华 +1 位作者 莫东华 文飞球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咖啡酸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初次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0例AL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咖啡酸片;对照组单纯予以相同的造血生...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咖啡酸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初次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0例AL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咖啡酸片;对照组单纯予以相同的造血生长因子,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骨髓抑制期平均持续天数、感染率和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咖啡酸片对ALL患者初次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
下载PDF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 被引量:22
18
作者 程伏林 胡名柏 +2 位作者 林从尧 魏正专 张红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6期612-614,共3页
目的 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将 196例患者分成 4组 :( 0~ 0 .499)× 10 9/L、( 0 .5~ 0 .999)× 10 9/L、( 1.0~ ... 目的 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将 196例患者分成 4组 :( 0~ 0 .499)× 10 9/L、( 0 .5~ 0 .999)× 10 9/L、( 1.0~ 1.499)× 10 9/L组和( 1.5~ 1.999)× 10 9/L组 ,调查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患者均给予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治疗 ,计算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值时所需的G CSF总量和时间。将本组患者分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 ,计算 2组患者实际感染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6 4.7%、5 4.7%、2 3.3%和 2 8.8%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各组患者使用G CSF的量分别为 ( 1889.71± 15 5 0 .39) μg、( 10 37.74± 72 4.2 1) μg、( 82 4.42± 6 2 5 .0 8) μg和 ( 6 2 1.97±5 88.36 ) μg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恢复时间分别为 ( 6 .82± 4.0 7)天、( 5 .92± 4.0 7)天、( 5 .81± 3.6 1)天和 ( 6 .18± 4.31)天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实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36 .0 %和 43.8%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粒细胞缺乏症 院内感染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道银 许晓峰 +2 位作者 王学 俞靖龙 张力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相对数为10%-86%,均值为28.2%。查见恶性细胞24例,未查见恶性细胞16例。28例已确认远处转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疾病的恶化和愈后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肿瘤细胞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巍 秘营昌 +7 位作者 刘兵城 周春林 林冬 王慧君 刘旭萍 李庆华 卞寿庚 王建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7-524,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30例CBF AML患者总完全缓解率96.1%,其中1疗程总完全缓解率77.2%。中位生存期(OS)51.64(0.26~132.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未达1.18~96.62个月。3年OS率50%,5年OS率41%;3年RFS率59%,5年RFS率54%。年龄、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年龄≥45岁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在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OS、RFS对比分析显示:AML伴inv(16)/t(16;16)的OS较AML伴t(8,21)明显延长(P=0.046),但AML伴t(8,21)的RFS较AML伴inv(16)/t(16;16)明显延长(P=0.038)。结论年龄、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CBFAML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巩固治疗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Ara-C可以延长CBF AML患者的OS、RFS。AML伴inv(16)/t(16;16)患者较AML伴t(8,21)患者总体生存期长、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结合因子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