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涛 张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在非肝衰竭疾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临床上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合理选择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时机及模式,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在非肝衰竭疾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临床上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合理选择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时机及模式,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及不同模式的优化组合是人工肝临床应用的趋势。生物型人工肝有关种子细胞来源、生物反应器等关键技术不断完善,且部分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尽管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其疗效与安全性,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获得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肝功能衰竭 治疗学
下载PDF
我院近10年肝衰竭患者预后变化趋势分析
2
作者 徐曼曼 杨颜榕 +4 位作者 李珊珊 武羽 杨雪 段钟平 陈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74-877,共4页
目的分析近10年来我院住院的肝衰竭患者离院方式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趋势检验分析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患者的离院... 目的分析近10年来我院住院的肝衰竭患者离院方式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趋势检验分析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患者的离院方式逐年变化趋势。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收治8512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经过排除标准排除,有5789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女性占28.7%,平均年龄为(50.31±13.49)岁,平均住院日为19.46±15.19 d;ACLF患者2702例(47.3%),CLF患者2415例(42.0%),SALF患者492例(7.9%)和ALF患者180例(2.9%);在离院方式方面,57.6%总体患者医嘱离院,27.5%非医嘱离院,15.0%在院死亡;ALF患者在院病死率为52.2%,CLF为14.2%,ACLF为13.7%,SALF为11.4%;纵向分析显示,A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无显著变化趋势,住院病死率持续呈高水平状态,波动在31.2%~70.0%,趋势检验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变化;SALF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逐年升高,自55.6%升至70.8%,住院病死率逐年下降,自25.9%降至8.3%(P<0.001);AC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逐年升高,自47.9%升高至59.7%,经趋势检验显示差异显著(z=1.9677,P=0.049),而非医嘱离院率和在院病死率逐年下降(P<0.001);C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同样逐年升高,自55.8%升高至75.2%(P<0.05),而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9%降至9.3%(P<0.05)。结论我国肝衰竭患者预后较前改善,尤其是SALF、ACLF和CLF患者医嘱离院率较前显著升高,但ALF患者住院病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预后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3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4 位作者 郑嵘炅 张紫怡 杨丽 唐努尔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模型
下载PDF
肝缺血再灌注对幼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贾莉莉 喻文立 +1 位作者 张涛 吕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HIR)对幼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C57BL/6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右旋糖苷10组和右旋糖苷40组,每组8只。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均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共干...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HIR)对幼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C57BL/6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右旋糖苷10组和右旋糖苷40组,每组8只。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均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共干的方法建立HIR模型,于再灌注60 min后经下腔静脉注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40 kD的右旋糖苷,假手术组组仅行开关腹、游离血管等操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组织BBB通透性(以右旋糖苷通过率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BBB紧密连接蛋白相关指标闭合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相对表达量,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幼鼠脑组织右旋糖苷通过率、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且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通过率更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幼鼠脑组织Claudin、Occludin、β-Catenin、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IR会导致幼鼠BBB通透性增加、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幼鼠
下载PDF
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预后分析
5
作者 刘松涛 孟庆华 +3 位作者 刘梅 韩亚男 王金环 闾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LF/SAL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ALF/SALF成人患者,参照20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制定的标准诊断AKI,应用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 目的分析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LF/SAL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ALF/SALF成人患者,参照20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制定的标准诊断AKI,应用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在纳入的378例患者中,ALF 77例,SALF 301例;91例(24.1%)发生了AKI,其中ALF患者为42.9%,显著高于SALF患者的19.3%(P<0.05);在91例AKI患者中,肾前性氮质血症(PRA)4例(4.4%),肝肾综合征(HRS)54例(59.3%),急性肾小管坏死(ATN)22例(24.2%),其他类型11例(12.1%);未并发AKI的ALF患者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45.5%和47.7%,显著低于并发AKI的78.8%和90.9%(P<0.05),未并发AKI的SALF患者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23.0%和26.7%,显著低于并发AKI患者的69.0%和74.1%(P<0.05);经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诊断为ALF、发生AKI和INR高水平与患者28 d和90 d病死率独立相关。结论ALF患者发生AKI的比例显著高于SALF患者,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急性肾损伤 预后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实践细节
6
作者 陈军泽 张诚 +1 位作者 董昆 董淳强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33-339,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伴多器官衰竭,预后较差。肝移植在ACLF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治疗过程中仍有多种风险导致术后患者死亡。本文就ACLF的原发病治疗、病情评估、手术时机选择、桥接治疗、供肝选择、手术特点...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伴多器官衰竭,预后较差。肝移植在ACLF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治疗过程中仍有多种风险导致术后患者死亡。本文就ACLF的原发病治疗、病情评估、手术时机选择、桥接治疗、供肝选择、手术特点、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等临床实践进行探讨,为优化ACLF患者的肝移植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原发疾病 免疫抑制 预后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白蛋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叶翀 吴倩倩 +1 位作者 刘昌伟 刘婷婷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727-1732,共6页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白蛋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7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白蛋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7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n=53)和联合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治疗,n=54)。对两组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蛋白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肝衰竭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治疗前后差值为(204.07±22.8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差值为(151.45±30.16)U/L,总胆红素(TBIL)治疗前后差值为(212.10±26.6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89.23±24.70)U/L、(123.03±29.48)U/L、(196.59±2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7.41±2.26)g/L、(8.53±2.08)g/L、(55.24±10.72)mg/L,均高于对照组[(2.64±1.69)g/L、(4.56±1.75)g/L、(36.18±11.8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D-二聚体(D-D)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0.55±0.17)g/L、(24.89±3.92)%、(1.21±0.44)mg/L,均高于对照组[(0.34±0.20)g/L、(18.33±4.06)%、(1.02±0.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可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功能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
下载PDF
IL-18评价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性及短期预后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侯静涛 许娟 +2 位作者 闫涛涛 杨慧玲 樊研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987-991,99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评价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有效性及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HBV-ACLF患者15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人工肝治疗,根据患者90 d内...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评价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有效性及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HBV-ACLF患者15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人工肝治疗,根据患者90 d内结局分为死亡组(n=63)和生存组(n=88),另选择73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健康组)。检测患者入院时、治疗后及健康受试者血清IL-18水平,分析IL-18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HBV-ACLF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清IL-18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清IL-18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18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8水平是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患者入院时、治疗后血清IL-18水平诊断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90 d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739。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IL-18水平患者的生存率高于高IL-18水平患者(P<0.05)。结论血清IL-18可辅助评价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人工肝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有效性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人工肝多模式联合序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
9
作者 胡震霆 邱荣仙 +1 位作者 黄晓刚 郑烽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 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患者采用人工肝多模式联合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诊治的1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序贯联合组(47例)和常规组(65例)两组。常规... 目的 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患者采用人工肝多模式联合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诊治的1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序贯联合组(47例)和常规组(65例)两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模式治疗,行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根据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情况,选择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或血浆透析滤过。序贯联合组患者第1天予以血浆置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第2天予以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第3天予以血浆透析滤过;3 d后观察患者肝功能与凝血情况,以上述模式再进行3次人工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序贯联合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与肌酐水平为(6.2±2.0)×10^(9)/L、(61.1±14.7)μmol/L,均低于常规组[(7.9±2.4)×10^(9)/L、(74.6±21.3)μmol/L](P<0.05)。序贯联合组患者治疗好转率、治疗有效率及12周存活率分别为61.7%、66.0%、59.6%,均高于常规组的30.8%、13.8%、27.7%(P<0.05)。序贯联合组患者治疗后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为(91.3±8.1)ng/L、(30.6±7.4)ng/L、(78.4±7.2)ng/L,均低于常规组[(96.2±11.3)ng/L、(35.1±7.7)ng/L、(82.4±7.7)ng/L](P<0.05)。序贯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低于常规组的26.2%(P<0.05)。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患者采取人工肝多模式联合序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清除细胞因子,促使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慢加急性 人工肝 多模式序贯
下载PDF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谢芳 郑文凯 +2 位作者 李聪 李平 谭善忠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9期2338-2343,共6页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其死亡率高,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肝衰竭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其一直是肝脏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肝衰竭存在复杂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其中,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与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密...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其死亡率高,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肝衰竭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其一直是肝脏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肝衰竭存在复杂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其中,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与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而各种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对于研发新药、控制患者病情进展、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免疫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致大鼠急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11
作者 何玲玲 黄庭龙 谢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2期3786-3790,共5页
目的了解大鼠模型中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急性损伤的细胞因子变化,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空白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实验组)各6只。实验组每只大鼠用750 mg/kg对乙酰氨基酚腹腔注射,12 h后可造模成功,观察大鼠肝... 目的了解大鼠模型中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急性损伤的细胞因子变化,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空白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实验组)各6只。实验组每只大鼠用750 mg/kg对乙酰氨基酚腹腔注射,12 h后可造模成功,观察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肝组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CXC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肝脏损伤评分[(5.3±0.8)分]高于空白组(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大鼠肝脏组织AST、ALT水平[分别为(107.6±16.7)、(35.1±5.2)U/g]低于空白组[分别为(178.8±21.6)、(58.9±6.8)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大鼠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67.9±4.8)pg/mL]明显高于空白组[(4.8±0.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NF-α、CXCL-10表达水平[分别为(3.34±0.50)、(4.15±0.54)]均高于空白组[分别为(1.00±0.14)、(1.0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可造成大鼠药物性肝损伤,检测血清IL-6水平、肝组织中AST、ALT的表达及TNF-α、CXCL-10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重症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性肝损伤 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陈佳炜 蔡毅峰 +1 位作者 章志坚 翁冬锐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DPMAS+PE组(n=25)和PE组(n=25)。观察两组疗效、肝功能、血常规指标与凝血功能。结果DPMAS+PE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PE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AS+PE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谷丙转氨酶低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PMAS+PE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优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PMAS+PE可有效提高在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中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低剂量血浆置换 肝衰竭 高胆红素 疗效
下载PDF
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比较研究
13
作者 陈宁 马力 +2 位作者 张乾 安逸远 刘俊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目的 对比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8例,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给... 目的 对比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8例,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全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优异(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效果更理想(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佳(P<0.05);研究组临床指征(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 对于肝衰竭患者而言,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比,为其提供后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肝功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全量血浆置换术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DC-1、ZEB1表达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胡瑞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HBV-ACLF患者和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 目的分析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HBV-ACLF患者和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纳入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DC-1、ZEB1水平。对HBV-ACLF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分为生存组(76例)和死亡组(54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SDC-1、ZEB1水平;分析血清SDC-1、ZEB1、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HBV-ACLF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HB组、HBV-ACLF组患者血清SDC-1、ZE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BV-ACLF组高于CHB组(P<0.05)。死亡组HBV-ACLF患者白蛋白低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水平及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MELD评分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预测。MELD评分、SDC-1、ZEB1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SDC-1、ZEB1水平均与近期预后相关,且血清SDC-1、ZEB1与MELD评分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蛋白聚糖-1 乙型肝炎病毒 E盒结合锌指蛋白1 慢加急性肝衰竭 近期预后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进展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炉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HBV-Pre.ACLF)进展的预测指标及预测模型建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筛选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2例,以进展到ACLF为观察终点,分析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HBV-Pre.ACLF)进展的预测指标及预测模型建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筛选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2例,以进展到ACLF为观察终点,分析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出HBV-Pre.ACLF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基线水平时临床指标ALB、血钠及MELD、MELD-Na评分、是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为HBV-Pre.ACLF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出HBV-Pre.ACLF进展预测模型得Logit(P)=34.75-0.34*ALB-0.16*血钠-1.26*前列地尔治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为1,未联合治疗为0)。结论HBV-Pre.ACLF基线时ALB、血Na、FIB及MELD、MELD-Na评分系统对疾病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早期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HBV-Pre.ACLF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 预测指标 模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嵘炅 邓泽润 +1 位作者 韩丹 孙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miR-21-5p NC或miR-21-5p inhibitor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命名为(BMSCs+miR-21-5p NC)-Exos,(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将外泌体与BRL大鼠肝细胞共培养,观察抑制miR-21-5p表达后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外泌体中miR-21-5p和PIK3R1之间的靶向关系;TUNEL检测外泌体中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BRL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PI3KR1野生型载体与miR-21-5p mimics共转染293T细胞时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PI3KR1突变型载体共转染组,表明miR-21-5p可靶向结合PIK3R1;②TUNEL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BMSCs+miR-21-5p NC)-Exos组,(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处理后BRL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BMSCs+miR-21-5p NC)-Exos组相比,加入AKT抑制剂LY294002之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③结果提示:外泌体可能通过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BRL大鼠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21-5p 肝细胞 凋亡 PIK3R1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探讨
17
作者 张沛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13-0015,共3页
分析前列地尔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有效性。方法 整理病例资料并在其中筛选研究对象,资料采集来源为2020.01~2023.12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HBV-ACLF患者。将筛选出的60例符合研究需求的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方法... 分析前列地尔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有效性。方法 整理病例资料并在其中筛选研究对象,资料采集来源为2020.01~2023.12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HBV-ACLF患者。将筛选出的60例符合研究需求的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方法为信封法,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n=30,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胶囊+常规对症治疗)与观察组(n=30,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胶囊+常规对症治疗+前列地尔治疗)。开展统计学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治疗有效性的评估依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ALT、ALB、CHE更高(p<0.05),TBil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PT更低(p<0.05),FIB更高(p<0.05),INR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的应用可有效改善HBV-ACLF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情发展、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乙型肝炎相关 慢加急性肝衰竭 治疗有效性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晶 陈美玲 +3 位作者 张丽秀 颜鲁伟 白正强 贺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下载PDF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结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波 朱龙川 +2 位作者 甘达凯 张鑫垚 姚雪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2,359,共6页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护肝、退黄、降酶、抗病毒、预防出血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LPE+DP⁃MAS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90 d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E+DPMAS联合治疗ACLF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GSDMD介导的肝细胞焦亡在急性肝衰竭中的致病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关海梅 曾阳玲 +3 位作者 王恬雯 谢宝华 李国宝 毛德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0-706,共7页
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蛋白质,可以被肝细胞内的炎性因子激活。一旦被激活,GSDMD的N末端域(GSDMD-N)将形成孔道,导致细胞膜破裂和胞浆泄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细胞焦亡是GSDMD介导的最具特征的致炎性裂解细胞死亡... 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蛋白质,可以被肝细胞内的炎性因子激活。一旦被激活,GSDMD的N末端域(GSDMD-N)将形成孔道,导致细胞膜破裂和胞浆泄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细胞焦亡是GSDMD介导的最具特征的致炎性裂解细胞死亡模式。最近研究发现,GSDMD被激活可扩大炎症反应,诱导肝细胞焦亡,进而加快急性肝衰竭的进展。本文着重探讨了GSDMD介导的肝细胞焦亡在急性肝衰竭中的致病机制及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期为寻找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潜在干预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DMD 细胞焦亡 急性肝衰竭 潜在靶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