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提取大黄灵仙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作用靶点,结合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胆石症相关靶点,借助...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提取大黄灵仙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作用靶点,结合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胆石症相关靶点,借助R语言筛选大黄灵仙胶囊与胆石症的交集靶点,借助Perl语言映射出交集靶点对应的有效活性成分,构建药物治疗疾病的“有效活性成分-靶点”数据库,利用Cytoscape软件对数据库绘制可视化图并筛选出核心有效成分;借助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160个大黄灵仙胶囊有效活性成分,116个对应作用靶点,其中与胆石症的共同靶点28个。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核心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异鼠李素等,治疗的主要核心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主要通过细胞增殖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调控等生物作用在细胞核浆、内吞体膜、胞外间隙等细胞位置,发挥类固醇结合、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参与调控癌变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胆石症的效用。结论:网络药理学构建了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多活性成分、多基因靶点、多治疗通路相互作用的特点,筛选出大黄灵仙胶囊作用于胆石症的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索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皮导管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3日—2021年1月30日资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34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n=66)和经皮导管引流组(n=68)。高危被定...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皮导管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3日—2021年1月30日资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34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n=66)和经皮导管引流组(n=68)。高危被定义为急性生理评估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为7分或更高。主要终点是1年内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包括1个月内感染和心肺并发症,1年内需要再次干预(必须与急性胆囊炎相关的手术、放射或内镜检查),或复发1年内胆道疾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①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因伴胆管炎需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1例患者因低钠血症接受保守治疗,2例在出院数周后接受选择性胆囊切除术,11例(17.2%)患者腹腔镜手术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68例接受经皮导管引流,其中65例(95.6%)手术成功,其余3例患者放射科医师未能将经皮管放入胆囊腔,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直到症状消失,1例患者因胆囊穿孔和造影剂外渗导致严重腹痛而需要紧急胆囊切除术。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皮导管引流组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3.0%vs.8.8%,P=0.270):分配给胆囊切除术的66例患者中有8例(12.1%)和分配到经皮导管引流组68例患者中有44例(64.7%)出现主要并发症(风险比0.2,95%置信区间0.1~0.4;P<0.001)。经皮导管引流组有45例患者(66.2%)需要再次介入治疗,而胆囊切除组有8例患者(12.1%)需要再次介入治疗(P<0.001)。经皮导管引流组胆道疾病复发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52.9%vs.4.5%,P<0.001)。中位住院时间长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 d vs.5 d,P<0.001)。结论与经皮导管引流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胆道疾病的复发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有助于后期患者身体恢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提取大黄灵仙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作用靶点,结合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胆石症相关靶点,借助R语言筛选大黄灵仙胶囊与胆石症的交集靶点,借助Perl语言映射出交集靶点对应的有效活性成分,构建药物治疗疾病的“有效活性成分-靶点”数据库,利用Cytoscape软件对数据库绘制可视化图并筛选出核心有效成分;借助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160个大黄灵仙胶囊有效活性成分,116个对应作用靶点,其中与胆石症的共同靶点28个。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核心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异鼠李素等,治疗的主要核心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主要通过细胞增殖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调控等生物作用在细胞核浆、内吞体膜、胞外间隙等细胞位置,发挥类固醇结合、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参与调控癌变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胆石症的效用。结论:网络药理学构建了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多活性成分、多基因靶点、多治疗通路相互作用的特点,筛选出大黄灵仙胶囊作用于胆石症的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索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皮导管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3日—2021年1月30日资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34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n=66)和经皮导管引流组(n=68)。高危被定义为急性生理评估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为7分或更高。主要终点是1年内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包括1个月内感染和心肺并发症,1年内需要再次干预(必须与急性胆囊炎相关的手术、放射或内镜检查),或复发1年内胆道疾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①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因伴胆管炎需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1例患者因低钠血症接受保守治疗,2例在出院数周后接受选择性胆囊切除术,11例(17.2%)患者腹腔镜手术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68例接受经皮导管引流,其中65例(95.6%)手术成功,其余3例患者放射科医师未能将经皮管放入胆囊腔,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直到症状消失,1例患者因胆囊穿孔和造影剂外渗导致严重腹痛而需要紧急胆囊切除术。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皮导管引流组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3.0%vs.8.8%,P=0.270):分配给胆囊切除术的66例患者中有8例(12.1%)和分配到经皮导管引流组68例患者中有44例(64.7%)出现主要并发症(风险比0.2,95%置信区间0.1~0.4;P<0.001)。经皮导管引流组有45例患者(66.2%)需要再次介入治疗,而胆囊切除组有8例患者(12.1%)需要再次介入治疗(P<0.001)。经皮导管引流组胆道疾病复发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52.9%vs.4.5%,P<0.001)。中位住院时间长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 d vs.5 d,P<0.001)。结论与经皮导管引流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胆道疾病的复发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有助于后期患者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