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7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林正燕 洪万东 +2 位作者 卢山珊 金小慧 陈小微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临床病例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直肠...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临床病例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经病理确诊腺瘤性息肉140例,其中非癌变109例(管状腺瘤71例、绒毛状腺瘤16例、锯齿状腺瘤22例),癌变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共18例,浸润性癌13例],非腺瘤性息肉60例;息肉部位在左半结直肠122例,占比61.00%,右半结肠78例,占比39.00%;息肉直径<2 cm共92例,占比46.00%,≥2 cm共108例,占比54.00%;癌变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息肉表面充血各指标构成比与非癌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年龄、结肠癌病史、病变部位、病变直径各指标构成比与非癌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结直肠癌息肉癌变作为自变量,将年龄、结肠癌病史等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结肠癌病史、病变部位在左半结直肠、病变直径≥2 cm为结直肠癌息肉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息肉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与病变部位、病变直径、年龄、结肠癌病史等密切相关,临床应明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有癌变风险的患者尽早行内镜下切除,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临床病理特征 癌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治疗EGVB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科 叶淑芳 +1 位作者 庄永卫 刘央央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137-213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GVB)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EGVB患者86例,实施EVL治疗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GVB)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EGVB患者86例,实施EVL治疗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EVL联合组织胶治疗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指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等临床疗效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围术期指标方面,观察组术中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比对照组81.4%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7 d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提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WBC较术前显著降低,血红蛋白、PLT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再出血率2.3%比对照组14.0%比较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6%对照组14.0%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联合组织胶治疗EGVB患者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可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降低再出血率,且疗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套扎术 组织胶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疗效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内镜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文 陆会飞 姚林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60-663,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上述因素风险预测效能,旨在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76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上述因素风险预测效能,旨在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76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迟发性出血组(16例)和非迟发型出血组(1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血小板计数水平、息肉单次切除数量多、最大息肉基底直径宽及腺瘤型息肉均是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均可用于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风险预测,且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可能与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水平、息肉单次切除数量、最大息肉基底直径及息肉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而将以上危险因素相结合能够更为准确预测使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 黏膜切除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不同内镜手术在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疗效对比
4
作者 朱春月 吴婵妮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54-857,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72例结肠粗蒂性息肉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8例)及ESD组(ESD治疗,34例)。观察临...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72例结肠粗蒂性息肉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8例)及ESD组(ESD治疗,34例)。观察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应激、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结果EMR组完全切除率低于ESD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ESD组,切除组织黏膜下层厚度、创面最大直径、术中出血量小于ESD组,差异明显(P<0.05);术后3 d,EMR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低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较EMR有更高清除率,但存在创伤大、术后应激明显、恢复时间长的局限性,两种术式安全性及近期复发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肠粗蒂性息肉 疗效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强 何杨燕 张鸿坤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667-1672,1680,共7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由于早期临床表现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轻,且发病率较低,属于极易误诊或漏诊的急腹症。尽管过去几十年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临床上仍极易误诊或漏诊,导致大范围的肠绞窄或肠坏死等不良后果。...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由于早期临床表现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轻,且发病率较低,属于极易误诊或漏诊的急腹症。尽管过去几十年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临床上仍极易误诊或漏诊,导致大范围的肠绞窄或肠坏死等不良后果。本文对目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缩短疾病的确诊时间及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诊断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腹腔镜探查诊治大网膜扭转坏死2例报告
6
作者 曹意 刘洪勇 +2 位作者 柴立新 李国梁 潘志坚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4-346,共3页
大网膜扭转(Torsion of greater omentum)是指部分或全部大网膜沿着网膜长轴发生扭转移位,导致网膜远端发生血运障碍,出现血管狭窄致水肿,直至完全闭塞而导致缺血及坏死,是临床上罕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率低,术前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急... 大网膜扭转(Torsion of greater omentum)是指部分或全部大网膜沿着网膜长轴发生扭转移位,导致网膜远端发生血运障碍,出现血管狭窄致水肿,直至完全闭塞而导致缺血及坏死,是临床上罕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率低,术前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或胆囊炎等。我院收治2例大网膜扭转患者,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最终经腹腔镜探查确诊并行腹腔镜下大网膜坏死切除术,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扭转 腹腔镜探查 急腹症
下载PDF
下腔静脉吸气扩张率在预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老年患者液体反应性的应用
7
作者 张惠 谢晨瑶 +1 位作者 王林刚 卓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948-950,共3页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测定计算下腔静脉吸气扩张率(distensibility index of inferior vena cava,dIVC)评估患者液体反应性(fluid responsiveness)。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本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测定计算下腔静脉吸气扩张率(distensibility index of inferior vena cava,dIVC)评估患者液体反应性(fluid responsiveness)。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本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FloTrac组50例为对照组。多普勒超声组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监测诱导前(T_(1))、诱导后(T_(2))、切皮时(T_(3))、手术20 min后(T_(4))、手术40 min后(T_(5))等时点的SVV值,并根据SVV值指导术中补液。观察组运用多普勒超声组测定计算dIVC(dIVC=(IVC max-IVC min)/IVC min),测定计算相应时间点的dIVC值,并根据dIVC值指导术中补液。同时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动脉血乳酸值、记录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MAP、HR和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计算下腔静脉吸气扩张率来评估患者液体反应性是一种无创、即时和价廉的方法,不仅与FloTrac/Vigileo评估效能类似,而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Trac/Vigileo系统 下腔静脉吸气扩张率 液体反应性 每搏量变异度
下载PDF
解剖变异中结肠动脉分支动脉瘤破裂1例
8
作者 华俊杰 詹义星 +3 位作者 邓斌 周羽飞 黄慧梅 方裕民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0期1991-1992,共2页
目的探讨中结肠动脉(middle colic artery,MCA)分支动脉瘤破裂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解剖变异中结肠动脉分支动脉瘤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患者因“腹痛腹泻4 d,晕厥10 min”就诊,经急诊腹部CTA检查,考虑中结肠动... 目的探讨中结肠动脉(middle colic artery,MCA)分支动脉瘤破裂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解剖变异中结肠动脉分支动脉瘤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患者因“腹痛腹泻4 d,晕厥10 min”就诊,经急诊腹部CTA检查,考虑中结肠动脉变异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予急诊手术及抗休克治疗治愈。结论中结肠动脉分支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腹腔内脏器动脉瘤。本病可隐匿起病,间歇性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中常以自发性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为首发症状就诊,发病急、病情凶险;须尽早识别,及时手术或者介入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结肠动脉分支动脉瘤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40
9
作者 许永乐 熊江 +2 位作者 郭伟 刘小平 刘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治疗方法及方法选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诊治的10例SMA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按是否发生肠缺血坏死和(或)SMA破裂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探讨各型夹层的治疗方法及...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治疗方法及方法选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诊治的10例SMA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按是否发生肠缺血坏死和(或)SMA破裂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探讨各型夹层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9例患者属单纯型,保守治疗后腹痛好转,其中5例患者未予抗凝治疗。1例属复杂型,保守治疗腹痛不缓解,采用开放手术行血管重建,术后腹痛缓解。结论随着CTA和DSA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孤立性SMA夹层得以确诊。多数SMA夹层患者,尤其是单纯型,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甚至不需要抗凝治疗;复杂型患者,往往需要包括开放手术在内的血管重建术才能取得好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孤立性 治疗
下载PDF
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术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10
作者 张传鑫 汪伟 许安琪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90-89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术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5例回肠造口还纳术患者,根据不同吻合技术将其纳入端侧吻合组(37例)与侧侧吻合组(38例),端侧吻合组术中采... 目的对比研究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术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5例回肠造口还纳术患者,根据不同吻合技术将其纳入端侧吻合组(37例)与侧侧吻合组(38例),端侧吻合组术中采取端侧吻合术,侧侧吻合组术中采取侧侧吻合术,对比2组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指标(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感染、肠梗阻)。结果侧侧吻合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端侧吻合组,出血量小于端侧吻合组,切口长度小于端侧吻合组,均P<0.05;侧侧吻合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以及下床活动、排气、住院的时间均少于端侧吻合组,P<0.05;2组术后1 d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高于术前(P<0.05),侧侧吻合组术后1 d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端侧吻合组(P<0.05);侧侧吻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端侧吻合组,P>0.05。结论侧侧吻合术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端侧吻合术,可改善术中指标,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吻合术 侧侧吻合术 回肠造口还纳术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二种术式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陈中宾 黄达栋 吴伟玮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观察并对比圈套器息肉冷切除术(CSP)与电切切除术(HSP)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共8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建立冷切除术组和电切切除术组,每组均41例。... 目的观察并对比圈套器息肉冷切除术(CSP)与电切切除术(HSP)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共8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建立冷切除术组和电切切除术组,每组均41例。冷切除术组予以CSP切除大肠息肉,电切切除术组予以HSP切除大肠息肉。观察并对比两组病灶情况、息肉完整切除率、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方案介入大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冷切除术组手术操作用时、止血夹使用例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电切切除术组(均P<0.05);冷切除术组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电切切除术组,术后迟发性出血和电凝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电切切除术组(均P<0.05)。结论圈套器息肉冷切除术治疗直径3~10 mm大肠息肉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操作用时,降低电凝综合征、迟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圈套器息肉冷切除术 圈套器息肉电切切除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评估CD回盲部炎症及预测黏膜愈合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成玮 马旦杰 +1 位作者 朱长玉 欧阳宣艺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析多模态超声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回盲部炎症活动评估及黏膜愈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诊断为CD且存在回盲部肠壁炎症活动40例患者作为前瞻性探究的观察组,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r... 目的探析多模态超声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回盲部炎症活动评估及黏膜愈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诊断为CD且存在回盲部肠壁炎症活动40例患者作为前瞻性探究的观察组,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分为活动期、缓解期。选择同期健康受试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多模态经腹肠道超声检查。对比活动期、缓解期患者肠壁血流分级、SD、SWV;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病变段肠壁厚度;采用Spearman分析CDAI与肠壁厚度、SD、SWV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多模态超声参数诊断CD活动期及预测CD内镜下黏膜愈合的效能。结果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肠壁血流分级(U=3.98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段肠壁厚度(t=253.26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活动期>缓解期>对照组;活动期SD(t=4.463)、SWV值(t=5.533)高于缓解期(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AI与肠壁厚度(r=0.434)、SD(r=0.526)、SWV(r=0.518)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多模态超声参数联合诊断CD活动期发生AUC(95%CI)为0.848(0.707~0.935),预测CD内镜下黏膜愈合的AUC(95%CI)为0.874(0.763~0.942)均高于单一超声参数定量诊断(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诊断CD疾病回盲部炎症活动性及预测黏膜愈合效能较高,可为其活动性评估及疗效预测提供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回盲部炎症 多模态超声 活动性 黏膜愈合
下载PDF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女性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郑鑫 龚文敬 +1 位作者 邱润丰 夏渤尧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女性直肠前突造成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直肠前突造成的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56例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单双数法)分为... 目的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女性直肠前突造成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直肠前突造成的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56例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观察组行STARR。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直肠动力功能[包括最大肛管静息压(MARP)、最大肛门括约肌收缩压(MASP)、直肠排便压、缩窄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MARP、MASP明显低于对照组,直肠排便压、缩窄持续时间明显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2.14%,P<0.05)。结论STARR治疗女性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直肠动力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 直肠前突 女性 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14
作者 汪波澜 王芬芬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73-676,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延迟性出血(DPPB)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EMR治疗的20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EMR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DPPB分为出血组(n=... 目的 探讨分析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延迟性出血(DPPB)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EMR治疗的20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EMR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DPPB分为出血组(n=10,例)和未出血组(n=19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MR术后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绘制并计算ROC曲线,评估对结直肠息肉EMR术后发生DPPB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息肉大小、息肉部位、息肉形态、息肉病理、术中出血、既往伴有高血压、PLT、PT和INR等指标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息肉大小≥10 mm、既往合并高血压和术中出血;而PLT为保护性因素(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项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高于各单项因素的息肉大小(0.802)、既往合并高血压(0.799)、术中出血(0.794)和PLT(0.834)。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息肉大小≥10 mm、既往合并高血压和术中出血;而PLT为保护性因素。多项指标的联合预测在术后DPPB的判断中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 结直肠息肉 黏膜切除术 延迟性出血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新华 杨军 +6 位作者 李志文 张志深 何家安 杨德华 张强 辛世杰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3例AMVT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FA浓度...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3例AMVT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FA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AMVT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3.5±8.8)μmol/L和(12.2±6.6)μmol/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cy水平与FA呈负相关(AMVT组:r=-0.42,P<0.01;对照组:r=-0.39,P<0.01)。MTHFR C677TTT基因型在AMVT组的分布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7.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结论血浆高Hcy水平和低FA是AMVT形成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AMVT形成的一个重要遗传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多态性 叶酸
下载PDF
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因素 被引量:15
16
作者 姚学清 欧阳植安 +3 位作者 林锋 卿三华 黄祥成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间的102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例,失访4例,失访率为3.9%...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间的102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例,失访4例,失访率为3.9%,现存活96例,10例术后复发和转移,复发率为10.2%,91例术后性生活无显著障碍,99例泌尿功能基本正常。结果表明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存在因素。结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减少患者术后泌尿和性功能方面的并发症,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17
作者 闾长安 姜新宇 +3 位作者 潘青华 万红艳 陶广宇 徐吉雄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总结肠系膜脂膜炎(MP)的CT表现及重要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P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5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8例进行全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2例单纯全腹部平扫。结果 5例以肠系膜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 目的总结肠系膜脂膜炎(MP)的CT表现及重要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P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5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8例进行全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2例单纯全腹部平扫。结果 5例以肠系膜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雾状肠系膜影。3例表现肠系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软组织密度的肿块影。2例表现为肠系膜区域以脂肪坏死而形成的囊性包块影。6例有假包膜形成。5例出现脂肪环征。结论 CT是临床诊断MP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资料,可与有类似CT征象的肠系膜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炎 腹膜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贾贵清 赵高平 +2 位作者 罗斌 李杭 王康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侧方淋巴结情况分为MRI阳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17例、MRI阴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23例。两组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侧方...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侧方淋巴结情况分为MRI阳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17例、MRI阴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23例。两组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根治术(Dixon),观察并记录两组清扫侧方淋巴结区域时间、清扫淋巴结数、侧方淋巴结转移数量、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数,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排尿障碍和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59.88 min,清扫侧方淋巴结267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5枚,淋巴结总转移率5.61%,7例患者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平均住院时间7.73天,术后分别有2例患者发生淋巴漏、3例患者发生排尿障碍。与MRI阳性组比较、MRI阴性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降低(P均<0.05),两组间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清扫侧方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后淋巴漏及排尿障碍发生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安全、便捷、可操作性强。MRI检查中侧方位淋巴结长径≥5 mm的直肠癌患者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 直肠癌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侧方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MSCTA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学变异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镜 王毅 +3 位作者 陈金华 邓以川 李然 石丹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采用MSCTA评价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变异。方法 收集1000例患者的MSCTA,进行VR、MIP和MPR,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源和走行。结果 1000例患者中,880例(88.00%)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MichelsⅠ... 目的采用MSCTA评价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变异。方法 收集1000例患者的MSCTA,进行VR、MIP和MPR,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源和走行。结果 1000例患者中,880例(88.00%)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MichelsⅠ型),120例(12.00%)存在不同类型的解剖变异,其中72例(7.20%)属于Mi-chelsⅡ~Ⅹ型;48例(4.80%)不属于Michels分型,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31例(3.10%),脾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0.50%),胃十二指肠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脾动脉各3例(0.30%)、肝左动脉1例(0.10%),腹腔干缺如2例(0.20%),胃左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脾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各1例(0.10%)。结论 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变异;MSCTA有助于了解变异情况,对腹部血管外科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解剖 变异
下载PDF
自膨式裸支架治疗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京军 张小明 +5 位作者 张学民 李伟 沈晨阳 李清乐 孙占国 何长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并行介入治疗的1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均为男性,年龄44~66岁,平均(53±8)岁,均表现为...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并行介入治疗的1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均为男性,年龄44~66岁,平均(53±8)岁,均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或脐周痛,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行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7例植入1枚,3例植入2枚),术中肠系膜上动脉真腔血流恢复,残余狭窄率小于15%,技术成功率为100%;8例腹痛在术后当天缓解,2例在术后2d缓解。术后随访7~71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率100%,患者未再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术后6、12、24个月腹部增强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瘤样扩张。结论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SISMAD是安全可行的,中长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介入治疗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