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ipheral blood RNA biomarkers can predict lesion severity in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1
作者 Zhenzhong Zheng Jialin Chen +5 位作者 Jinghong Xu Bin Jiang Lei Li Yawei Li Yuliang Dai Bing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6期1764-1775,共12页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is a common cause of spinal cord injury,with longer symptom duration and higher myelopathy severity indicating a worse prognosis.While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serological bi...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is a common cause of spinal cord injury,with longer symptom duration and higher myelopathy severity indicating a worse prognosis.While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serological biomarkers fo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such biomarkers for diagnosing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This study involved 30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51.3±7.3 years old,12 women and 18 men),seven healthy controls(25.7±1.7 years old,one woman and six men),and nin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51.9±8.6 years old,three women and six men).Analysis of blood samples from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clear differences in transcriptomic characteristics.Enrichment analysis identified 128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that were enriched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abilities.Using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analysis,we constructed a five-gene model(TBCD,TPM2,PNKD,EIF4G2,and AP5Z1)to diagnose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with an accuracy of 93.5%.One-gene models(TCAP and SDHA)identified mild and severe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with accuracies of 83.3%and 76.7%,respectively.Signatures of two immune cell types(memory B cells and memory-activated CD4^(+)T cells)predicted levels of lesions in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with 80%accuracy.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ipheral blood RNA biomarkers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lesion severity in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s candidate genes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mmune cell types neurological disabilities peripheral blood RNA profiles spinal cord injury
下载PDF
颈椎病动物模型及其内在分子机制
2
作者 钱嘉铭 王小乐 +2 位作者 方婷 周毛生 刘福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24-3631,共8页
背景:将临床疾病完全转化为动物模型存在许多问题,但理想的动物模型是进行颈椎病机制研究的前提,因此选择合适的颈椎病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的:详细分析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物种、性别、年龄、颈椎病模型类型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探讨如何选... 背景:将临床疾病完全转化为动物模型存在许多问题,但理想的动物模型是进行颈椎病机制研究的前提,因此选择合适的颈椎病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的:详细分析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物种、性别、年龄、颈椎病模型类型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应用于颈椎病实验研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CNKI等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cervical spondylosis,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unbalanced dynamic and static forces,joint injury,neck pain,animal model”,中文检索词为“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动静力失衡,关节损伤,颈痛,动物模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大鼠是最常用的动物,雄性大鼠似乎更受欢迎,推荐使用成年前后的动物。根据造模特点可以将颈椎病模型分为脊髓型、神经根型、颈型和其他型,不同造模方法各有优缺点。从已有动物模型的研究出发,总结了颈椎病的分子机制,治疗信号介导核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通路调节脊髓、神经根、椎间盘、肌肉等组织的炎症反应、凋亡、自噬等生物学过程,最终延缓颈椎病的进展。部分研究质量较差,与临床契合度不高,未来需要进一步将颈椎病动物模型标准化,制定相关指南,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为进一步开展人体临床试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动物模型 分子机制 脊髓 神经根 颈肌 椎间盘
下载PDF
基于MCU探讨防风汤加减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陈进城 林志刚 +11 位作者 陈水金 何坚 江一静 陈乐春 江煜 张幻真 蒋晶晶 饶婷 杨一涵 程静 黄红叶 杨珊莉 《中医康复》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基于颈椎多功能训练评估系统(MCU)探讨防风汤加减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 目的:基于颈椎多功能训练评估系统(MCU)探讨防风汤加减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口服防风汤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临床疗效及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和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VAS评分和N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和颈肌最大肌力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治疗组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及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方向的最大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风汤加减联合推拿可显著改善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颈椎活动功能,增强颈椎周围肌群的肌力,从而增强颈椎的稳定性,缓解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汤 推拿 颈型颈椎病 风寒湿痹 MCU VAS评分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下载PDF
新型全皮质骨螺纹螺钉在腰椎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4
作者 木再帕尔·买吐送 肖扬 +5 位作者 古丽米热·阿迪力 支格尔·勒哈勒别克 艾孜海尔·艾斯卡尔 王轶希 陈锐麟 帕尔哈提·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65-5772,共8页
背景:骨质疏松骨小梁结构不足以维持螺钉把持力,常导致脊柱内固定失败,现今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进行解决:①螺钉自身材质;②表面涂层的处理;③钉道固化策略;④螺钉形状。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的钉道已被证实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但目前... 背景:骨质疏松骨小梁结构不足以维持螺钉把持力,常导致脊柱内固定失败,现今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进行解决:①螺钉自身材质;②表面涂层的处理;③钉道固化策略;④螺钉形状。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的钉道已被证实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但目前急需研发与之配套的螺钉。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比较不同脊柱皮质骨螺纹螺钉在腰椎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根据3具成人湿性腰椎标本(2男1女)的CT数据构建L_(4)椎体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中使用全皮质骨螺纹螺钉(单螺纹螺钉),螺钉全长45 mm,直径为5.5 mm和4.5 mm,分别作为A、B组;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组(C组,直径6.0 mm、长度45 mm,双螺纹螺钉)和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螺钉组(D组,直径4.5 mm、长度45 mm,双螺纹螺钉)进行对比。通过测定轴向抗拔出力、螺钉稳定性(上、下、左、右载荷位移比)、螺钉抗旋出扭矩比较各组螺钉的固定强度。结果与结论:①轴向抗拔出力:A组>B组(P=0.003),且A、B组均>C组(P<0.001,P=0.003)和D组(均P<0.001);②螺钉稳定性:在螺钉上、下两个方向施加载荷时,4种螺钉载荷位移比值为A组>B组(P>0.05),且A、B组>C组(均P<0.001)和D组(均P<0.001);③螺钉抗旋出扭矩:A组>B组(P=0.008),且A、B组均>C组(P=0.008,P=0.131);④提示在腰椎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过程中,新型脊柱全皮质骨螺纹螺钉的力学性能与双螺纹螺钉在临床经典的椎弓根置钉轨迹及皮质骨轨迹中应用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且新型脊柱全皮质骨螺纹螺钉(D=5.5 mm、L=45 mm)可作为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钉道最佳的适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质骨螺纹螺钉 改良皮质骨轨迹 腰椎 轴向抗拔出力 螺钉稳定性 螺钉抗旋出扭矩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源性胸痛的近期疗效
5
作者 李丽梅 刘晓东 +4 位作者 刘婷婷 刘悦 徐幼苗 赵健鑫 张志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胸痛是疼痛门诊病人常见的就诊原因,但多数病人并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现,即大多数胸痛病人为非心源性胸痛[1,2]。非心源性胸痛可发生在各种胃肠道疾病(如食道、胃、胆胰)中,但也可由骨骼疾病引起[3]。因此,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非心源性胸... 胸痛是疼痛门诊病人常见的就诊原因,但多数病人并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现,即大多数胸痛病人为非心源性胸痛[1,2]。非心源性胸痛可发生在各种胃肠道疾病(如食道、胃、胆胰)中,但也可由骨骼疾病引起[3]。因此,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非心源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意识,特别是当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应高度怀疑颈源性胸痛,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4]。颈源性胸痛(cervicogenic chest pain)又称颈心综合征、假性心绞痛、颈源性心脏病,是与颈椎病相关的非典型性前胸部疼痛并伴有颈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但源于颈椎间盘退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胸痛 颈心综合征 颈椎间盘退变 颈源性胸痛 临床医师 就诊原因 颈部功能 胃肠道疾病
下载PDF
聚醚醚酮棒半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腰椎非融合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涛 俞兴 +7 位作者 关健斌 杨永栋 赵赫 杨济洲 曲弋 王逢贤 赵丁岩 赵子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棒半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非融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74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EEK棒组和钛棒组。其中PEEK棒组34例,... 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棒半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非融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74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EEK棒组和钛棒组。其中PEEK棒组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51~79(62.4±6.8)岁;L1-L3节段1例,L2-L4节段7例,L3-L5节段20例,L4-S1节段6例。钛棒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52~81(65.2±7.3)岁;L1-L3节段3例,L2-L4节段11例,L3-L5节段19例,L4-S1节段7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通过腰椎过伸过屈X线观察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22~34(26.8±5.6)个月。PEEK棒组手术时间(142.2±44.7)min和术中出血量(166.5±67.4)ml,低于钛棒组的(160.7±57.3)min和(212.8±85.4)ml(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EEK棒组和钛棒组患者腰痛VAS[(0.8±0.4)分vs(1.0±0.5)分]、腿痛VAS[(0.7±0.4)分vs(0.8±0.5)分]和ODI[(9.8±1.6)%vs(12.1±1.5)%],与术前[(5.8±1.1)分vs(6.0±1.1)分]、[(7.2±1.7)分vs(7.0±1.6)分]、[(68.5±8.9)%vs(66.3±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棒组和钛棒组术后12个月ODI[(15.5±2.1)%vs(18.4±2.4)%]及末次随访[(9.8±1.6)%vs(12.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整体活动度术后均有下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EEK棒组腰椎整体活动度与同时期钛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固定节段活动度均有下降,PEEK棒组固定节段活动度由术前(9.5±4.6)°降至末次随访时的(4.1±1.9)°,钛棒组固定节段活动度由术前(9.8±4.3)°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上位椎间活动度均有增加,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上位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周期内两组均无螺钉松动断裂。结论:PEEK棒半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用于腰椎非融合手术,可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近期临床疗效不劣于同期钛棒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选择,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聚醚醚酮棒 非融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7
作者 田杨 韩永正 +9 位作者 李娇 王明亚 曲音音 房景超 金辉 李民 王军 徐懋 王圣林 郭向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探讨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因颈椎病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SEH的患者作为SEH组... 目的:探讨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因颈椎病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SEH的患者作为SEH组,将术后未出现SEH的患者以4∶1的比例随机纳入非SEH组,匹配条件为相同术者、相同性别、相同手术年份和相似年龄(±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术前合并症、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术前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颈椎病分型、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颈部残障指数评分、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与术后苏醒期间平均动脉压、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术后发生SE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指标的准确性。结果:共有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EH组共17例,非SEH组68例。17例SEH患者均接受了血肿清除术,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并出院。椎体次全切除术(OR=7.247;95%CI:1.962~26.766;P=0.003)和术后苏醒期间最高平均动脉压增高(OR=1.056;95%CI:1.002~1.113;P=0.043)是导致SEH的危险因素,其AUC分别为0.713(95%CI:0.578~0.848)和0.665(95%CI:0.51~0.82)。SEH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3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术和术后苏醒期间最高平均动脉压增高是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出现术后SEH的危险因素,应在围术期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硬膜外血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温针灸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晨 李雯 匡怡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5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并予以温经通脉壮骨汤,观察组加用温针灸。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 目的:观察温针灸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并予以温经通脉壮骨汤,观察组加用温针灸。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3、PGE2、S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I低于对照组而PI、EDV、PSV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辅治CSR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温针灸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9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薛玉满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药与常规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腹摩组施以腹部摩法,扳法组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联合组给予腹部摩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mean,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值]。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腹摩组70.00%(21/30)与扳法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ESCV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NDI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m、Vs、Vd参数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RI、PI参数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安全性分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颈椎功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痰湿阻络证 腹部摩法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林叶发 周颖 +2 位作者 黄君 李青青 梁华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甘露醇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甘露醇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与椎动脉血流指标[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LVA-Vm)、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RVA-Vm)、左侧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LVA-RI)、右侧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VA-RI)]水平,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21.06±2.12)分高于对照组的(13.47±1.95)分(P<0.05)。两组治疗后LVA-Vm、RVA-Vm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LVA-RI、RVA-RI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LVA-Vm(31.20±3.32)cm/s、RVA-Vm(32.06±2.9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27.65±2.87)、(28.11±2.44)cm/s,LVA-RI(0.54±0.06)、RVA-RI(0.46±0.10)均低于对照组的(0.62±0.07)、(0.64±0.09)(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三大常规异常或肝肾功能异常情况,也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通窍活血汤 甘露醇 椎动脉血流
下载PDF
可塑性中药颈椎枕联合颈椎康复操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影响
12
作者 罗珊珊 袁园 辛凯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1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可塑性中药颈椎枕联合颈椎康复操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椎曲度异常的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15 min/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观察可塑性中药颈椎枕联合颈椎康复操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椎曲度异常的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15 min/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可塑性中药颈椎枕联合颈椎康复操治疗。可塑性中药颈椎枕选用具有芳香止痛、活血化瘀、散结通络、祛风除湿、补肾健骨作用的中草药(药物组成:羌活、桂枝、葛根、制乳香、制没药、姜黄、木瓜、鸡血藤、香附、透骨草、伸筋草、丹参、苏木、白芍、酒桑枝、川芎、威灵仙、白芷、炒苍术、防风、秦艽、良姜、菊花、艾叶、薄荷),配伍加工后装入长度50 cm、直径15 cm的圆柱形颈椎枕套中,将颈椎枕加热2~3 min后枕于颈部正下方,20 min/次,1次/d。颈椎康复操包括十点十分、双相抵抗、回头望月、肩颈回旋4组训练,每组做5 min,组间休息1 min,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判定疗效。对比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1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临床控制7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6.67%(26/3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颈椎生理曲度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塑性中药颈椎枕联合颈椎康复操可缓解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颈部疼痛,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青少年 气滞血瘀证 可塑性中药颈椎枕 颈椎康复操 颈椎生理曲度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及对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3
作者 高文静 高文涛 张君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明确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简单随机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组;对照组(n=30)行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治疗,观察组(n=30)行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以症状... 目的:明确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简单随机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组;对照组(n=30)行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治疗,观察组(n=30)行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以症状、体征、颈椎功能评分及颈椎活动度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活动度(屈伸、旋转)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颈椎功能,增加颈椎活动度,该联合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 针刺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Z”字形拨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加重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徐莺 卜天生 张数理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观察“Z”字形拨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加重期(气滞血瘀证)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拨针组和针刺组,分别给予“Z”字形拨针联合常规护理宣教和针刺联合常规护理宣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 目的观察“Z”字形拨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加重期(气滞血瘀证)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拨针组和针刺组,分别给予“Z”字形拨针联合常规护理宣教和针刺联合常规护理宣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头夹肌及头半棘肌E值的变化和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及功能评价均有明显改善,但拨针组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拨针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头夹肌及头半棘肌E值均下降,拨针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拨针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Z”字形拨针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加重期(气滞血瘀证)患者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降低相关肌肉的E值,且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发挥治疗作用,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拨针 气滞血瘀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丁晓燕 张晓贝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的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的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疗法(推拿配合揿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超声检查指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症状,调节椎动脉血流,提高临床疗效,且具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推拿 揿针疗法
下载PDF
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
16
作者 荀细辉 李玉兰 +2 位作者 王舒婷 莫少珍 杨清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21,I0003,共7页
目的:总结评价耳穴贴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护理疗效,以便为中医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集有关耳穴贴... 目的:总结评价耳穴贴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护理疗效,以便为中医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集有关耳穴贴压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参考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1391例患者。结果显示,耳穴贴压可以提高CSR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59,95%CI(2.41,5.33),Z=6.32,P<0.00001];降低CSR患者的疼痛[MD=–1.39,95%CI(–1.81,–0.98),Z=6.57,P<0.00001];提高CSR患者的颈椎功能[MD=5.12,95%CI(4.25,5.98),Z=11.58,P<0.00001];减轻CSR患者颈浅部肌肉疼痛[MD=–1.24,95%CI(–1.30,–1.18),Z=42.68,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耳穴贴压对CSR治疗有效,可降低颈椎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减轻颈浅部肌肉疼痛感,但由于本研究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未来仍需要高质量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颊针联合颈椎功能康复训练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刘奕君 陈远 +1 位作者 陆桥兰 王思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颊针联合颈椎功能康复训练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2月靖江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功能康复... 目的研究颊针联合颈椎功能康复训练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2月靖江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颈椎生理曲度和疼痛程度、颈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orden氏测量值为(7.36±1.52)mm,高于对照组的(5.28±1.14)mm,疼痛分级指数评分为(2.92±0.75)分,低于对照组的(4.78±1.1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及工作能力、症状、手功能、体征评分分别为(2.57±0.38)分、(7.24±1.36)分、(-0.78±0.15)分、(6.28±1.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1±0.29)分、(6.13±1.25)分、(-1.36±0.24)分、(5.19±1.3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联合颈椎功能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提升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颊针 颈椎功能康复训练 颈椎生理曲度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康复疗效分析
18
作者 孟臻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评价针刀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予以常规用药及推拿治疗,观察组结合针刀进行治疗,对比疗效... 目的:评价针刀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予以常规用药及推拿治疗,观察组结合针刀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颈椎障碍指数治疗后在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各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在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血清丙二醛及内皮素治疗后在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刀联合推拿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十分确切的疗效,对颈椎功能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可以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血清丙二醛及内皮素水平,综合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痛 针刀 推拿
下载PDF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国正 杜江 王晓琼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林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林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介质[白介素-6 (IL-6)、白三烯B4 (LTB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三烯C4 (LTC4)]水平、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分值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TB4、LTC4、IL-6、TNF-α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呈升高趋势,且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TB4、LTC4、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I分值均降低,SF-36分值均升高,且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NDI分值低于对照组,SF-36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CSR患者效果可靠,其可增加抗炎效果、调节椎动脉血流,从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好转,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 骨伤手法 桂枝新加汤 炎症 疼痛 颈椎功能
下载PDF
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颖 陈朝晖 +2 位作者 林永艳 张文娣 李冬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者颈部疼痛部位压痛阈值,关节角度尺测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采集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计算颈椎前屈、后伸、侧屈的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功能改善程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颈椎活动度增加,颈部肌肉CCR下降,NDI降低(P<0.05);治疗组疼痛、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肌肉CCR、ND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可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颈部肌肉协调性,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其疗效优于牵引疗法结合运动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筋正骨 颈型颈椎病 运动锻炼 牵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