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双下肢差异统计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雅琴 谢睿 +3 位作者 李论 马娜 周游 康晓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测量并分析儿童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UDDH)健侧与患侧影像学下肢差异的特点,包括下肢长度差异(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以及股... 目的测量并分析儿童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UDDH)健侧与患侧影像学下肢差异的特点,包括下肢长度差异(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以及股骨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NSA)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UDDH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UDDH根据Tonnis分型,分为Ⅰ、Ⅱ、Ⅲ、Ⅳ型。摄站立位骨盆股骨全长X线、骨盆股骨CT,测量以下参数:股骨长度(Femoral length,FL)、大转子股骨长度(Greater trochanter femoral length,GTFL)、小转子股骨长度(Lesser trochanter femoral length,LTFL)、干骺端股骨长度(Metaphysis femoral length,MFL)、大小转子间距离(Intertrochanteric distance,ITD)、FNA、NSA。比较健侧患侧上述参数,并计算各参数健患侧差值;分别统计上述参数健侧较患侧长以及患侧较健侧长的例数;比较各影像学参数健患侧差值在不同Tonnis分型、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患侧FNA、NSA、MFL、LTFL均大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FL、GTFL和ITD大于患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A、NSA、LTFL、MFL患侧大(长)构成比大于健侧大(长)构成比;FL、GTFL和ITD健侧长构成比大于患侧长构成比。根据不同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统计,Mod1中NSA、MFL患健侧差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P<0.05),在Mod2、Mod3中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d4、5、6中FL患健侧差值均随脱位程度增加而减少,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程度越高,患侧FL越小于健侧。患健侧NSA差值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患侧NSA随着年龄增大逐渐趋近于健侧,甚至会小于健侧。无论脱位程度如何,患侧MFL均大于健侧MFL;脱位程度越大,患侧FL越小于健侧FL。结论患侧FL较健侧短,但相差值很小,没有实际临床意义;而患侧MFL明显大于健侧,说明术前UDDH患者确实存在LLD;患侧FNA、NSA较健侧显著增大,但增加的数值较小,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患健侧FNA差值不随年龄增大而减少,患侧与健侧NSA的差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下肢长度差异 股骨颈前倾角
下载PDF
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海冰 李明 +4 位作者 瞿向阳 曹豫江 周海 翁刘其 郑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男76例,女40例;左侧40例,右侧66例,双侧10例;年龄1.5~6.5岁,平均3.4岁;按Tonnis股骨头脱位程度:Ⅱ度6例,Ⅲ度72例,Ⅳ度38例,双侧脱位患儿首次手术后3~6个月行对侧手术。结果:术后随访2~4.6年,平均3.2年,临床随访结果按照Mckay功能评定标准,优75.40%,良19.84%,可3.97%,差0.79%,优良率95.24%,术后X线按照severin评分标准,优73.81%,良21.43%,可3.17%,差1.59%,优良率95.24%,术后有1例再脱位,1例半脱位,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技巧,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SALTER骨盆截骨术 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
下载PDF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跃 计汉华 吕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8-30,共3页
为了探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对1985年~1995年手术治疗的106例(128侧)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了随访,发现有7例再脱位。根据X线片上髋臼指数、头滴骶比值、股骨头上移程度,对再脱位原因进行分析... 为了探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对1985年~1995年手术治疗的106例(128侧)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了随访,发现有7例再脱位。根据X线片上髋臼指数、头滴骶比值、股骨头上移程度,对再脱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再脱位与多因素作用有关,主要是手术后髋臼指数回升,髋臼内软组织残留,股骨颈前倾角过大和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压力过大。提示防止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应针对造成再脱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髋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再脱位
下载PDF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Meyers-Mckeever-Zaricnyj 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7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颖智 于海驰 +10 位作者 李秋菊 王金成 刘晓宁 董晓明 绳越 关文启 史景平 董双 高美玲 赵云婷 杨大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2-696,I0007,共6页
目的:观察Endobutton结合缝线治疗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探讨Ⅳ型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7例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操... 目的:观察Endobutton结合缝线治疗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探讨Ⅳ型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7例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经关节镜探查清理后,梳理出3块主骨折块:前交叉韧带连接骨块(ACLCF)、外侧半月板前角连接骨块(ALMCF)和后内侧软骨连续骨块(PMCCF),采用由后到前、由深到浅的顺序进行预复位,首先固定PMCCF,再固定ALMCF和ACLCF,避免骨隧道外口处骨桥切割继发移位。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患者术前平均Lysholm评分小于末次随访评分(P<0.05)。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好,无运动障碍,无感染。结论: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髁间嵴骨折术中复位顺序至关重要,Endobutton结合缝线能够实现骨折块的完美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Meyers-Mckeever-Zaricnyi Ⅳ型骨折 胫骨髁间嵴骨折 复位
下载PDF
经口咽入路寰枢椎手术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8
5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2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徐国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总结预防经口咽入路手术后感染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 5 0例经口咽入路寰枢椎手术治疗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预防术后感染的具体措施和经验。结果 :本组 5 0例经口咽入路手术后无 1例感染发生。结论 :只要措施得力 。
关键词 经口咽入路 感染 寰枢椎脱位 预防
下载PDF
综合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88例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滨 陈艺新 +7 位作者 彭少英 陈克洲 张汇林 王兰 贾湘谦 栾波 肖杰 何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从 1 985年 1月~ 1 995年 1月采用综合术式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88例 (96髋 )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患儿年龄分 3组 ,结合其病理选择手术方法 ,包括切开复位、骨盆截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或同时股骨短缩。平均纠...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从 1 985年 1月~ 1 995年 1月采用综合术式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88例 (96髋 )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患儿年龄分 3组 ,结合其病理选择手术方法 ,包括切开复位、骨盆截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或同时股骨短缩。平均纠正前倾角 45°,切除股骨 1 .5cm。 2 .5~ 3 .5岁行Salter术 2 2髋、Salter+股骨截骨 7髋 ;3 .5~ 5岁行Salter+股骨截骨 1 9髋、Chiari+股骨截骨 1 6髋、髋臼造盖 +股骨截骨 9髋 ;5岁以上行髋臼造盖 +Chiari+股骨截骨 2 3髋。结果 :获随访 65例 70髋 ,平均随访 6 .5年 (4~ 1 4年 )。按Mckay临床评定标准 ,优良者 61髋占 87% ;可 3髋占 4 .3 % ;差 6髋占 8.6 %。差中有 3髋因半脱位再手术。 3髋有头坏死占 4 .3 %。结论 :根据患儿及其病理选择综合术式纠正头臼异常改变 ,恢复髋关节功能 ,减少复发 ,为一项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综合性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不同年龄股骨颈前倾角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季晓风 姚发轶 +1 位作者 陈伟 孙丹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 :了解小儿发育性髋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变化规律。方法 :手术过程中对 2~ 16岁髋脱位患者 12 9例共 15 1髋股骨颈前倾角进行实际测量。结果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股骨颈前倾角 2岁时(43± 13)°,随着年龄的增长 ,前倾... 目的 :了解小儿发育性髋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变化规律。方法 :手术过程中对 2~ 16岁髋脱位患者 12 9例共 15 1髋股骨颈前倾角进行实际测量。结果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股骨颈前倾角 2岁时(43± 13)°,随着年龄的增长 ,前倾角逐渐增大 ,10岁达 (6 3± 15 )°,以后不再增加。结论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股骨颈前倾角随发育增大 ,一般不超过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颈前倾角 儿童 年龄
下载PDF
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自立 赵浩宁 +3 位作者 陈军 金卫东 丁惠强 乔永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57,共1页
目的 :观察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 :5 2例、6 1髋、1.5岁~ 7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Salter手术与改良贝氏石膏进行治疗 .改良Salter手术完全基于经典Salter手术的原理 ,... 目的 :观察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 :5 2例、6 1髋、1.5岁~ 7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Salter手术与改良贝氏石膏进行治疗 .改良Salter手术完全基于经典Salter手术的原理 ,故手术适应证亦相同 .结果 :4 2例、5 1髋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1~ 11(平均 7)a,年龄平均 11岁 .按吉士俊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价标准评定 ,总评分为 2 6 .75分 ,属优秀 ;按此标准评定 ,5 1髋中优 36髋 (2 8 3分 )、良 12髋 (2 2 7分 )、可 2髋(2 0分 )、差 1髋 (13分 ) ,优良髋数为 94 1%.结论 :改良Salter手术与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使许多技术环节更加稳妥可靠 ,保证了截骨、植骨、矫正角度的维持 ,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因而收到了明显的优良效果 ,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可靠的方法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alter手术 改良贝氏石膏 治疗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股骨缩短术在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的应用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好源 曾维权 +1 位作者 李雅丹 梅芳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21-422,共2页
以常规行股骨缩短(FS)作为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22例24髋。按改良Trevor综合积分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7.50%,临床检查无明显肢长失衡。通过动物实验证实,FS可明显降低髋周软组织张力(... 以常规行股骨缩短(FS)作为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22例24髋。按改良Trevor综合积分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7.50%,临床检查无明显肢长失衡。通过动物实验证实,FS可明显降低髋周软组织张力(P<0.01)及复位后头臼间接触压(P<0.01),为FS在大龄CDH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 股骨缩短术
下载PDF
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庆 黄国志 梁东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59-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和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的概述,进而对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与展望。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1/2010)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1/2010),按纳入和排除标准... 目的:通过对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和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的概述,进而对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与展望。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1/2010)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1/2010),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从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特点及优势出发,总结近年来中药外治法应用于骨折的各种治疗措施,探讨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发展趋势。结果: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药物不经门、肝系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迅速通过毛孔、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廉便效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但药物剂型陈旧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外治法 骨折
下载PDF
一次性联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128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光华 杨俊涛 +1 位作者 谭文甫 黄洪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 :总结和探讨采用一次性联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Hip ,DDH)的经验。方法 :1992~ 2 0 0 0年 12 8例 15 5髋手术中包括行内收肌、髂腰肌切断 ,髋关节切开复位 ,股骨旋转短缩截骨及髋臼pemberton成... 目的 :总结和探讨采用一次性联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Hip ,DDH)的经验。方法 :1992~ 2 0 0 0年 12 8例 15 5髋手术中包括行内收肌、髂腰肌切断 ,髋关节切开复位 ,股骨旋转短缩截骨及髋臼pemberton成形术 4步一次完成的联合手术[1] 。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 3~ 6周。结果 :术后随访 1~ 8年 ,平均 3.2年 ,优良率 91%。结论 :作者认为术前长时间住院牵引有利也有弊 ,联合手术可弥补牵引的不足甚至取代牵引 ,具有适应证宽、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手术 治疗 发育性髋脱位 术前牵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B超与X线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志斌 孙材江 +1 位作者 李胜利 黎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162-166,共5页
报道8例患儿13个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B超与X线诊断结果,髋关节B超其声像特点为:股骨头的直径(H)小.股骨头在髋臼内的覆盖率(HCR)变小,大转子到髋臼底部的垂直距离(TAD)变长。髋臼角(α角)变大。与传统的X线比较,B超... 报道8例患儿13个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B超与X线诊断结果,髋关节B超其声像特点为:股骨头的直径(H)小.股骨头在髋臼内的覆盖率(HCR)变小,大转子到髋臼底部的垂直距离(TAD)变长。髋臼角(α角)变大。与传统的X线比较,B超检查CDH具有结果准确(与X线检查成正相关,P<0.005),且无创,没有射线损伤,显像清晰,能多平面、多层次地显示髋部结构,在婴幼儿CDH的诊断中具有X线不能替代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髋关节脱位 超声波诊断 X诊断 B超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瑞江 马承宣 +1 位作者 顾章平 卢强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 18例 18个髋 ,再手术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 1年 3月。其中 15个髋需要进行髋臼手术 ,12个髋需要股骨短缩及旋转截骨。结果 :临...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 18例 18个髋 ,再手术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 1年 3月。其中 15个髋需要进行髋臼手术 ,12个髋需要股骨短缩及旋转截骨。结果 :临床结果 8个髋为优 ,5个髋为良 ,5个髋为可。X线片结果 8个髋为优 ,4个髋为良 ,6个髋为可。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最佳手术时机在 1年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术后 治疗时机 截骨 临床结果 最佳手术时机
下载PDF
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楠竹 郭氧 尤元璋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8期582-584,共3页
目的观察骨块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术中的疗效和生物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选取48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男8例,女40例;年龄1.5~3.5岁,平均2.5岁。其中4例为双侧脱... 目的观察骨块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术中的疗效和生物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选取48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男8例,女40例;年龄1.5~3.5岁,平均2.5岁。其中4例为双侧脱位。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术,32髋salter氏骨盆截骨术,20髋Dega氏骨盆截骨术。截骨处用骨块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填充,根据需要将复合骨骨块剪裁后嵌入,用2~3枚克氏针固定,伤口常规缝合,外用支具固定。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局部炎性反应、排斥反应、全身毒性、截骨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全部一期愈合。局部无炎性反应,无排斥反应和全身毒性反应。术后全部获随访5~28个月,1.5~2个月可见新骨长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截骨植骨区,下肢在术后3个月可完全负重,患肢在术后5个月可完成日常活动。结论骨块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术的植骨及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复合材料 骨盆截骨 髋关节发育不良
下载PDF
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继发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瑞江 李浩宇 +4 位作者 陈义藩 卢强 顾章平 吴战坡 马承宣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继发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松手抱及骑小三轮车活动的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早期头坏死24例32髋。头坏死修复后选择Staheli髋臼延伸术7髋、Salter骨盆截骨术3髋、Pemberton髋臼成形...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继发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松手抱及骑小三轮车活动的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早期头坏死24例32髋。头坏死修复后选择Staheli髋臼延伸术7髋、Salter骨盆截骨术3髋、Pemberton髋臼成形术1髋。结果:32个髋中11个半脱位的髋获得中心性复位。11个手术的髋关节中,临床效果优者7髋、良者4髋;X线片示优者4髋、良者5髋、中者2髋。10个未复位的髋关节仍在继续观察中。结论:松手抱及骑小三轮车活动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早期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治疗时机应选在头坏死修复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胜武 李悦 +3 位作者 滕红林 叶澄宇 朱雄白 倪向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12例DDH患者根据Crowe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2例。全部采用Biomet全髋假体置换。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假体除2例骨水泥固定,...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12例DDH患者根据Crowe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2例。全部采用Biomet全髋假体置换。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假体除2例骨水泥固定,其余为生物型固定。3例髋臼重建利用自体股骨头于髋臼前外方植骨造盖,9例于真臼水平将髋臼内移;3例股骨重建于转子下截骨短缩并纠正前倾;Ⅲ、Ⅳ型DDH行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结果 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及早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肢体延长最多4.8cm,平均2.8cm。随访6个月-2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0.7分提高到84.5分,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或假体松动。结论 对有症状的DDH或强烈要求改善步态的年轻患者,全髋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置换术
下载PDF
国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侧别差异原因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丹舟 赵宝林 徐淑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7-327,共1页
国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侧别差异原因初探孙丹舟赵宝林徐淑艳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性别发病率差异是明显女性多于男性,这已被骨科和小儿外科同道所熟知,但其原因尚无满意的解释。该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不但有性别差异,也有侧别差异。笔者多... 国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侧别差异原因初探孙丹舟赵宝林徐淑艳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性别发病率差异是明显女性多于男性,这已被骨科和小儿外科同道所熟知,但其原因尚无满意的解释。该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不但有性别差异,也有侧别差异。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左侧发病多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髋关节脱位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下载PDF
三联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德立 黎立 +2 位作者 李刚 李文英 谢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三联术 临床研究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臼盂唇内翻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殿中 张洪 +2 位作者 张伟佳 温博 罗金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7期598-601,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报告青少年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臼盂唇内翻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248例青少年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髋关节半脱位患者行骨盆X线、髋关节核磁造影检查,发现12髋存在典型关节内盘...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报告青少年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臼盂唇内翻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248例青少年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髋关节半脱位患者行骨盆X线、髋关节核磁造影检查,发现12髋存在典型关节内盘状软骨样结构,均为女性,年龄9~36岁,平均17.8岁,左侧5髋,右侧7髋;并通过髋关节切开清理,得到大体标本及病理证实。结果青少年及成人髋臼盂唇内翻的X线片特点是髋臼负重区短小,部分软骨下骨模糊、欠规则;直接核磁造影片上内翻盂唇呈线条样低信号衬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其病理结构为纤维软骨。青少年及成人髋臼盂唇内翻多见于女性、较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半脱位,较早出现髋关节疼痛。绝大部分患髋4字试验阳性,部分患侧髋关节前内侧撞击试验或后外侧撞击试验阳性。其预后及临床意义值得探讨。结论典型青少年及成人髋臼盂唇内翻有明显的X线片和髋关节核磁特征,其临床特征、预后及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盂唇内翻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重度先髋脱位全髋置换术中肢体延长长度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丛锐军 符培亮 +5 位作者 刘伟 祝云利 李晓华 赵辉 付奇伟 吴海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907-911,930,共6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重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时下肢可以延长的安全范围。方法基础研究部分:20只狗建立后肢延长后神经、血管损伤模型,通过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血...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重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时下肢可以延长的安全范围。方法基础研究部分:20只狗建立后肢延长后神经、血管损伤模型,通过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方法,了解其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与牵拉的关系。临床研究部分:29例(32髋)重度DDH患者,26髋行单纯THA手术,6髋行THA、粗隆下截骨术。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肌电图、血管超声等方法检查神经血管损伤,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动物实验:延长长度超过肢体原有长度6%时,神经电生理有所表现,未发生血管损伤。临床试验:29例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32.98±8.51)分,术后随访6周,28例患者(脱漏1例)Harris评分为(91.26±3.57)分,肢体延长长度(3.3±1.15)cm,最长延长5.9 cm。有5例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6例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减慢,4例延长超过下肢长度6%的患者均出现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肌电图未见自发电位,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肢体麻木,复诊时症状消失;血管损伤均未发生。结论 THA手术治疗重度DDH时,肢体延长不超过下肢长度的6%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肢体延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