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MAIT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
1
作者 姜涛 李双杰 +1 位作者 唐莲 欧阳文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0例,健康对照(HC)组20例,收集患儿外周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AIT细胞(CD3^(+)CD161^(+)TCRVα7.2^(+)细胞)及其不同亚型(CD4^(+)CD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0例,健康对照(HC)组20例,收集患儿外周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AIT细胞(CD3^(+)CD161^(+)TCRVα7.2^(+)细胞)及其不同亚型(CD4^(+)CD8^(-)MAIT细胞、CD4^(-)CD8^(-)MAIT细胞、CD4^(-)CD8^(+)MAIT细胞和CD4^(+)CD8^(+)MAIT细胞)比例,表达PD-1、CD69、穿孔素、CD107α、CXCR3、CXCR6和CCR6的MAIT细胞比例,计量资料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相比,CHB组患儿外周血MAIT细胞及其不同亚型比例无变化(P>0.05),外周血表达PD-1、CD69、CD107α、CXCR3、CXCR6、CCR6和穿孔素的MAIT细胞比例均有升高(P<0.05)。表达CD69、PD-1、CD107α、穿孔素、CXCR6、CCR6和CXCR3的MAIT细胞比例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HBV-DNA荧光定量间无相关性(P>0.5)。结论外周血MAIT细胞的不同免疫功能在儿童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 儿童
下载PDF
百日咳病原新认识及其抗感染策略
2
作者 华春珍 王传清 +1 位作者 杨章女 黄丽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0-484,508,共6页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历史悠久,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百日咳再现已成为引起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包括我国在内。2022年起至今,我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数上升迅猛。当前百日咳鲍特菌流行株的主...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历史悠久,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百日咳再现已成为引起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包括我国在内。2022年起至今,我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数上升迅猛。当前百日咳鲍特菌流行株的主要抗原(百日咳毒素)的基因型已发生改变,相应抗原与疫苗株不同而产生免疫逃逸,是当前百日咳再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百日咳鲍特菌目前普遍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是临床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不再推荐其作为百日咳抗感染治疗的首选用药。2月龄以上无磺胺禁忌症的患儿,百日咳卡他期和痉咳期推荐复方磺胺甲噁唑口服作为首选抗感染方案;对2月龄以下或症状危重的患儿,推荐哌拉西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治疗。改良或研发与流行株抗原一致的新一代百日咳疫苗将是提升易感人群免疫保护力、控制本病流行的长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再现 免疫逃逸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疫苗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关系研究
3
作者 吴希国 刘秀珍 +1 位作者 李明红 刘磊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 目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n=95)、重型组(n=40),对比两组血清25-(OH)D、Th1/Th2细胞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IL-6]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血清25-(OH)D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重型组更低,血清IL-2、TNF-α、IL-6水平比较,重型组更高(P<0.05);血清25-(OH)D与IL-2/TNF-α/IL-6水平负相关(r=-0.344、-0.344、-0.424,P均<0.05);重型组血清25-(OH)D、体液免疫IgG水平及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比例低于普通型组,手足口病病史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比例高于普通型组(P<0.05);血清25-(OH)D为患儿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P<0.05),手足口病史、CRP升高为患儿病情进展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与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IL-2、TNF-α、IL-6水平均呈负相关,且血清25-(OH)D是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应重视对患儿血清25-(OH)D水平的动态追踪并合理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新型 手足口病 辅助性T细胞 25-羟基维生素D 病情进展 相关性
下载PDF
非HIV相关儿童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9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李洪伟 王艳红 +5 位作者 吴上志 陈晓雯 胡英杰 黄展航 卢成瑜 陈德晖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探讨非HIV相关儿童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9例HIV阴性TM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病原检测、组织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非HIV相关儿童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9例HIV阴性TM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病原检测、组织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等。结果9例非HIV相关TM感染患儿以男性为主,中位年龄为40(3~16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浅表淋巴结大,皮疹、肝脾肿大、腹痛或腹泻少见。大部分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血沉升高,伴有血红蛋白降低。8例TM患儿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有不同程度降低。胸部CT显示肺部弥漫性或实质性病变。痰/血培养TM阳性8例。6例经支气管镜肺组织病理活检(1例同时行淋巴结活检),其中2例肺组织病理为肉芽组织形成,1例淋巴结及肺组织细胞质内可见圆形或腊肠状伴有横隔的孢子样物质,其余3例肺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组织。8例患儿行基因全外显子测序,5例检出明确致病基因。9例患儿初始均采用伏立康唑治疗,4例预后良好,2例改用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3例因病情进展死亡。结论非HIV相关TM患儿起病隐匿,病程长,需注意原发病的追踪。血、肺泡灌洗液培养有助于尽早诊断TM感染,尽早进行抗真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下载PDF
儿童EB病毒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分析
5
作者 李丽英 李海燕 高帅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EB病毒感染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患儿不同感染形式将研究组分为单纯EB病毒感染组与IM组;又依据患儿的年龄差异将研究组分为<3...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EB病毒感染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患儿不同感染形式将研究组分为单纯EB病毒感染组与IM组;又依据患儿的年龄差异将研究组分为<3岁组和≥3岁组;另选择到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参考组。比较研究组和参考组免疫状态变化。结果淋巴细胞亚群状态方面,结果显示单纯EB病毒感染组CD4^(+)及CD56^(+)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CD19^(+)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CD8^(+)高于参考组(P>0.05);另外,IM组CD8^(+)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CD4^(+)、CD56^(+)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CD4^(+)、CD8^(+)、CD19^(+)显著低于参考组和单纯EB病毒感染组(P<0.05)。通过分析,<3岁组患儿的CD3^(+)及CD4^(+)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CD19^(+)高于参考组和≥3岁组(P<0.05),而CD8^(+)、CD56^(+)与参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CD3^(+)、CD4^(+)、CD8^(+)显著高于参考组和<3岁组(P<0.05),CD56^(+)更低(P<0.05),CD4^(+)/CD8^(+)低于其余两组;CD19^(+)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3岁组(P<0.05)。结论年龄小同时为单纯EB感染感染的患儿与年龄大且为IM的患儿比较,后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人类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细胞亚群 变化分析
下载PDF
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
作者 唐文娟 邵珍珍 +2 位作者 季涧琳 陆群峰 陈嘉玲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 构建儿科医务人员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PPRR(预防、准备、反应、恢复)风险管理模型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构建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函询法、层... 目的 构建儿科医务人员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PPRR(预防、准备、反应、恢复)风险管理模型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构建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和各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获得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37个,并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4.44%,专家判断系数(Ca)均为0.922,熟悉程度(Cs)均为0.811,权威系数(Cr)均为0.866 5。结论 基于PPRR风险管理模型构建的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后续仍需在实践中继续优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儿科 应急能力 评价指标 专家函询
下载PDF
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韩洁 叶泽慧 杨洋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儿意外吸入油性稀释液体后出现咳嗽、气促进行性加重,...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儿意外吸入油性稀释液体后出现咳嗽、气促进行性加重,血氧饱和度降低,血炎症指标增高,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见双肺多发性病变,确诊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后及时予以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并首次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支气管镜注入治疗,同时予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抗感染、糖皮质激素雾化等治疗。治疗后,患儿咳嗽、气促、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短期内明显好转。结论: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早期应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临床疗效好,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TLR9 mRNA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
8
作者 张双红 胡清华 +3 位作者 李璟 康春枝 吴蔚 罗丽娟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HCMV感染患儿外周血中TLR9 mRNA的表达。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HCMV感染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给予更昔洛韦治疗23例为治疗前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27例为治疗后组;同期未感染HCMV健康儿童38例为正常... 目的 探讨HCMV感染患儿外周血中TLR9 mRNA的表达。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HCMV感染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给予更昔洛韦治疗23例为治疗前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27例为治疗后组;同期未感染HCMV健康儿童38例为正常组。采用RT-PCR检测TLR9 mRNA表达,以2^(-△△Ct)方法对mRNA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对比分析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 HCMV感染组和正常组外周血中TLR9 mRNA表达量平均值分别为1.986±0.306和3.001±0.54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4,P=0.088)。HCMV感染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外周血中TLR9 mRNA表达量平均值分别为1.778±0.312和2.163±0.5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4,P=0.536)。结论 TLR9 mRNA在HCMV感染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降低,但其表达水平与不同治疗时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巨细胞病毒 TLR9 mRNA 外周血
下载PDF
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分析
9
作者 王瑶 李峰 +1 位作者 王海燕 倪红兵 《交通医学》 2024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DM)流行特征及肠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手足口病患儿600例,在服用抗病毒药物前无菌采集咽、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进行肠道病毒...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DM)流行特征及肠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手足口病患儿600例,在服用抗病毒药物前无菌采集咽、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进行分型鉴定。结果:6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中417例肠道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9.50%。阳性病例中男童262例(62.83%),女童155例(37.17%),男童占比高于女童(P<0.05)。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 virusA16,CVA16)阳性306例,阳性率51.00%,CVA6阳性96例,阳性率16.00%,CVA10阳性8例,阳性率1.33%,其他肠道病毒7例,阳性率1.17%。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7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中1~2岁患儿72例(17.27%),~3岁91例(21.82%),~4岁107例(25.66%),~5岁89例(21.34%),~6岁58例(13.91%),不同年龄段患儿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4岁发病率最高。600例患儿中咽拭子检出382例(63.70%)病毒核酸阳性,肛拭子检测出415例(69.17%),肛拭子检测阳性率高于咽拭子(P<0.05)。结论: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其中以CVA16型最多见,3~4岁患儿是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 儿童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10
作者 王春莲 詹玉磊 +4 位作者 张景 兰小丰 李苗 杨业勤 时小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及布拉氏...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及布拉氏酵母菌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持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治疗3 d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治疗3 d后的肠黏膜损伤指标、肠道菌群、免疫功能,以及研究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止泻时间、热退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菌落数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粪肠球菌菌落数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外周血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肠道黏膜损伤,安全性较高,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感染性肠炎 小儿 重组人干扰素 Α-1B 布拉氏酵母菌散
下载PDF
儿童HBV感染:ALT水平正常患儿的抗病毒治疗
11
作者 傅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0-874,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儿童HBV感染者。儿童感染HBV后更容易慢性化,成年后发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高。传统观点认为儿童HBV感染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无需考虑抗病毒治疗,仅对免疫活动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儿童HBV感染者。儿童感染HBV后更容易慢性化,成年后发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高。传统观点认为儿童HBV感染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无需考虑抗病毒治疗,仅对免疫活动期和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儿童CHB启动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多的儿童CHB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特别是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应答率高,低龄儿童是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但对于ALT水平正常,特别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感染的患儿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针对儿童HBV感染的特点及ALT水平正常患儿抗病毒治疗必要性,特别是关于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治疗学 儿童
下载PDF
NLR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王少华 周信英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NLR(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指中性粒细胞数量与淋巴细胞数量的比值,它的变化代表的是机体内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平衡关系。NLR水平可以作为儿童感染相关性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如儿童脓毒血症、呼吸系统感... NLR(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指中性粒细胞数量与淋巴细胞数量的比值,它的变化代表的是机体内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平衡关系。NLR水平可以作为儿童感染相关性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如儿童脓毒血症、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热性惊厥、手足口病等,同时也是儿童风湿性疾病,如IgA血管炎、川崎病等疾病脏器损伤的预测指标。不仅如此,NLR还与儿童肿瘤、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疾病相关。阐述了NLR与儿童相关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 儿童疾病 儿童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阿比多尔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黄东辉 谭金石 李柱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2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阿比多尔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1月在东莞市桥头医院儿科就诊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阿比多尔联合开喉剑喷雾剂及对... 目的:探讨阿比多尔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1月在东莞市桥头医院儿科就诊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阿比多尔联合开喉剑喷雾剂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比多尔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口腔溃疡及皮肤疱疹消退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抗体、肠道病毒71型(EV71)抗体阳性率和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降钙素原(PCT),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口腔溃疡及皮肤疱疹消退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xA16抗体、EV71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RP、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0%vs 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比多尔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阿比多尔 开喉剑喷雾剂 柯萨奇病毒A16型抗体 肠道病毒71型抗体
下载PDF
苏合香丸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高慧 刘泉华 黄茜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苏合香丸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苏合香丸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联合苏合香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脊液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脑脊液的相关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脑脊液蛋白定量、总细胞数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合香丸治疗病毒性脑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改善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合香丸 病毒性脑炎 临床疗效 脑脊液 不良反应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在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15
作者 宋雅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3期1992-1994,共3页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在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潜伏期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观察组(重症病例)和对照组(普通病例)各39...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在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潜伏期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观察组(重症病例)和对照组(普通病例)各39例。两组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CD3^(+)、CD4^(+)水平更低于对照组,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结果显示: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IL-1、IL-6、TNF-α、CD3^(+)、CD4^(+)、CD4^(+)/CD8^(+)均存在病情评估价值(P<0.05,AUC>0.5)。结论不同病情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存在差异,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临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感染EV71 手足口病患儿 病情评估
下载PDF
甲泼尼龙治疗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王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7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腺病毒感染反复高热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和常规对症治疗组,各49例。常规对症治疗组给予常规对...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腺病毒感染反复高热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和常规对症治疗组,各49例。常规对症治疗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甲泼尼龙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不良反应及再入院率。结果甲泼尼龙治疗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常规对症治疗组(81.63%)(χ^(2)=5.018,P=0.025)。甲泼尼龙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对症治疗组短(P<0.01)。治疗后7 d,2组WBC、SF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甲泼尼龙治疗组低于常规对症治疗组(P<0.01);2组CD3^(+)及CD4^(+)/CD8^(+)高于治疗前,且甲泼尼龙治疗组较常规对症治疗组高(P<0.05或P<0.01)。甲泼尼龙治疗组与常规对症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大(6.12%vs.2.04%,χ^(2)=1.043,P=0.307)。随访1个月,甲泼尼龙治疗组再入院率为2.04%(1/49),低于常规对症治疗组的14.29%(7/49)(χ^(2)=4.900,P=0.027)。结论甲泼尼龙治疗儿童腺病毒感染可缩短病程,缓解患儿症状,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患儿近期再入院率,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儿童 感染性疾病 甲泼尼龙 治疗效果
下载PDF
2017年陕西省某偏远地区儿童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研究
17
作者 李鹂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2017年陕西省某偏远地区儿童(0~12岁)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陕西省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区、长安区、邑区等偏远地区由区疾病预防中心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血清学流行病。调查对象的抽样采用... 目的分析2017年陕西省某偏远地区儿童(0~12岁)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陕西省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区、长安区、邑区等偏远地区由区疾病预防中心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血清学流行病。调查对象的抽样采用随机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陕西省5个区0~12岁儿童,共计获得1800例。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检测血样中抗体水平。结果不同年龄组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χ^(2)=21.93;P均<0.0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7;F=78.96;P均<0.05)。男童和女童间,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T水平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χ^(2)=0.70;t=0.42;P均>0.05)。不同地区之间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0;χ^(2)=10.04;P均<0.05),其中长安区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地区之间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9.17;F=81.12;P均<0.05)。不同免疫次数之间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4;χ^(2)=109.20;P均<0.05),其中3~4次免疫儿童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免疫次数之间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6.78;F=77.82;P均<0.05)。结论陕西省偏远地区儿童脊髓灰质炎中2种类型抗体阳性率以及抗体GMT水平较高,可能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普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儿童 广泛中和抗体
下载PDF
流行性感冒患儿并发流感相关性脑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18
作者 刘敏 李喜亮 +2 位作者 祁雪红 刘贵会 谭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7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流行性感冒患儿并发流感相关性脑炎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98例重症流行性感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并发流感相关性脑炎分为脑炎组(n=78)和非脑炎组(n... 目的:分析流行性感冒患儿并发流感相关性脑炎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98例重症流行性感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并发流感相关性脑炎分为脑炎组(n=78)和非脑炎组(n=220)。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行性感冒患儿并发流感相关性脑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脑炎组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烦躁及抽搐、步态不稳、头痛、嗜睡发生率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占比均高于非脑炎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高热、精神差等临床表现,LDH升高是流行性感冒患儿并发流感相关性脑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持续高热、精神差等临床表现,LDH升高可能增加流行性感冒患儿并发流感相关性脑炎的风险。临床护理中应关注具有高危因素的流行性感冒患儿,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及目标策略护理等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相关性脑炎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9
作者 王立立 高姝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5-0088,共4页
研究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在病情确诊前均开展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 研究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在病情确诊前均开展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 88例患者金标准检测,阳性、阴性者分别63例、25例。血常规检查检出阳性58例,确诊阳性50例;全血C反应蛋白检出阳性57例,确诊阳性51例;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检出阳性63例,确诊阳性62例;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相比,单一检测均低于联合检测,P<0.05;针对确诊的63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轻度及中度、重度感染者WBC、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即重度感染者明显高于中度与轻度,而中度高于轻度,P<0.05。结论 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即可提升诊断符合率,而且还能对疾病进行鉴别,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价值
下载PDF
广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接受重症监护及出现死亡的危险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蓝淇元 居昱 +10 位作者 潘沛江 郑志刚 卢振伟 冯军坛 彭远军 廖艳研 王海龙 周丽娟 梁浩 陈敏玫 叶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在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下,进入重症监护室(ICU)及死亡的风险,为重症HFMD患儿接受重症监护与不同临床转归的危险体征识别提供参考。方法:在2014-2018年间,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广西各县(市、区)重症住院的H...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在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下,进入重症监护室(ICU)及死亡的风险,为重症HFMD患儿接受重症监护与不同临床转归的危险体征识别提供参考。方法:在2014-2018年间,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广西各县(市、区)重症住院的HFMD确诊患儿进行了连续的个案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双录入;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重症HFMD患儿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其死亡或被收入ICU的风险(比值比,OR),明确哪些临床症状体征导致患儿更可能进入ICU及更容易死亡。结果:2014—2018年共调查广西各县(市、区)重症HFMD病例1 50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78∶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85岁(0~11岁)。与未出现这些症状的患儿相比,共济失调、谵妄、口唇紫绀、面色苍灰、嗜睡、无力麻痹、肢体抖动、易惊是患儿进入ICU的危险症状体征(OR分别为4.924、4.515、2.781、2.750、2.311、2.162、2.139、1.361)。血性泡沫痰、呼吸浅促、面色苍灰、口唇紫绀、呕吐是预示死亡风险增加的危险症状(OR分别为19.045、5.438、3.175、3.031、2.621)。结论:重症HFMD患儿如出现共济失调、谵妄、口唇紫绀等症状,其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危重症的概率更高,并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如出现血性泡沫痰、呼吸浅促、面色苍灰、口唇紫绀、呕吐等症状时,应重点关注病情是否恶化而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室 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