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2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王耀辉 赵苏苏 +3 位作者 王剑蓉 王晨曦 王景美 章宜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25-327,共3页
胸腺瘤是一种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伴有不同数量非肿瘤的未成熟T淋巴细胞。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 with lymphoid stroma,MTN)是罕见的胸腺肿瘤,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伴有显著的B淋巴... 胸腺瘤是一种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伴有不同数量非肿瘤的未成熟T淋巴细胞。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 with lymphoid stroma,MTN)是罕见的胸腺肿瘤,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伴有显著的B淋巴细胞浸润[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微结节型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纵隔未分化肉瘤1例报告
2
作者 李文君 黄维 陶红艳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618-1620,共3页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的软组织肉瘤,常发生在四肢、腹膜后和腹部,很少发生在纵隔,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对晚期UPS的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本文...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的软组织肉瘤,常发生在四肢、腹膜后和腹部,很少发生在纵隔,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对晚期UPS的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本文报道1例晚期纵隔软组织肉瘤,排除禁忌证后予以纵隔淋巴结切除术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随访时间6月,患者因疾病进展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手术切除治疗 联合化疗 疾病进展 恶性程度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禁忌证
下载PDF
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3
作者 宋伟 王恩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胸手术实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利用经胸腔镜微创...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胸手术实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利用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切口感染、轻微声嘶、饮水呛咳)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30.41±23.52)min、切口长度(3.45±1.14)cm、引流时间(2.26±0.43)d及住院时间(6.55±2.23)d均比对照组的(185.67±27.34)min、(14.53±2.85)cm、(4.52±0.65)d、(9.72±2.36)d短,术中出血量(114.56±13.21)ml比对照组的(159.71±27.35)ml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NF-α(50.32±5.26)pg/ml、CRP(7.82±0.76)mg/L、IL-1β(49.32±13.63)pg/ml、IL-6(49.32±22.75)pg/ml比对照组的(78.29±5.83)pg/ml、(10.26±1.11)mg/L、(65.43±17.45)pg/ml、(91.41±37.02)pg/ml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交往的能力评分(80.81±8.92)分、精神情况评分(81.46±7.92)分、心理情况评分(81.46±6.69)分比对照组的(72.16±8.65)、(73.73±7.01)、(70.67±6.85)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开展经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减少炎症情况的产生,促使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腔镜微创手术 原发性纵隔肿瘤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婴儿纵隔毛细血管瘤1例
4
作者 杨波 陈武羲 +2 位作者 周大治 汤庆 万登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0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儿女,11月龄。因“反复喉鸣、气促半年余,加重伴咳嗽3月余”入院。半年多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喉鸣、气促,伴发热、流涕、咳痰,于外院就诊。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淋巴瘤?纵隔囊肿?神经源性占位?其他?)并右肺上叶... 1临床资料患儿女,11月龄。因“反复喉鸣、气促半年余,加重伴咳嗽3月余”入院。半年多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喉鸣、气促,伴发热、流涕、咳痰,于外院就诊。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淋巴瘤?纵隔囊肿?神经源性占位?其他?)并右肺上叶肺不张。对症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转入安顺市人民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纵隔毛细血管瘤 超声造影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5
作者 马美丽 滕家俊 +3 位作者 高志强 施春雷 钟华 韩宝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5-1161,共7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病理明确的原发性纵隔YST 2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病理明确的原发性纵隔YST 2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学报告、病理学报告、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纯YST 22例,混合型YST 7例。男28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24.5±5.9)岁。初始临床表现为胸闷(34.5%)、胸痛(27.8%)、咳嗽(34.5%)、咳痰(34.5%),以及无特异性症状(24.1%)等。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增强显示29例病灶均位于前纵隔,最大径范围5.6~18.2 cm;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部分呈囊实性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肿瘤边界不清,常压迫和累及周边组织。29例初诊患者中,28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显著升高,另外1例未检测。29例患者中接受化学治疗(化疗)25例,手术治疗26例,放射治疗8例。确诊后直接手术者7例;经化疗后再手术治疗者19例,其中16例(84.2%)化疗后疗效评价为病灶缩小。手术后73.1%(19/26)的患者血清AFP有明显下降。化疗后56.0%(14/25)的患者血清AFP下降。结论·原发性纵隔YST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有一定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表现,血清AFP升高,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卵黄囊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胎蛋白 化学治疗
下载PDF
毛发红糠疹合并前纵隔神经鞘瘤一例
6
作者 齐妙 常佳玉 +2 位作者 王一民 李永喜 史同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少见的鳞屑性角化性皮肤病,其发病可能与肿瘤等因素相关。现报道一例曾误诊为银屑病的毛发红糠疹患者,后发展致红皮病,诊疗中发现前纵隔占位肿物、癌胚抗原指标升高,予口服阿维A及肿物切除等治疗后,皮疹消退。术后病理...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少见的鳞屑性角化性皮肤病,其发病可能与肿瘤等因素相关。现报道一例曾误诊为银屑病的毛发红糠疹患者,后发展致红皮病,诊疗中发现前纵隔占位肿物、癌胚抗原指标升高,予口服阿维A及肿物切除等治疗后,皮疹消退。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红糠疹 红皮病 前纵隔肿物 神经鞘瘤
下载PDF
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陈颖 李伟 +1 位作者 刘长增 段东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8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研究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8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A、B 2组,各34例,A组为经侧胸入路,B组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 目的研究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8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A、B 2组,各34例,A组为经侧胸入路,B组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围术期指标方面,2组手术时长、手术失血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长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长则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显著短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且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术后d2、d3的VAS评分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相关应激反应指标方面,2组患者术后Cor、PGE2、SP血清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但经侧胸入路组较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2组患者在肺部感染、肺漏气、心律失常、肺不张、胸腔积液及皮肤感觉异常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则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显著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结论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能明显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疼痛,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强度,并且能有效减少肺不张、胸腔积液及皮肤感觉异常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前纵隔肿瘤 经剑突下入路 围术期指标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淋巴上皮性涎腺炎样胸腺增生2例
8
作者 任佳琳 祝颖 +1 位作者 茅培青 王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60,共2页
例1男性,54岁,胸部不适就诊,胸部CT示前纵隔见多发轻度钙化结节状影,部分融合,边界模糊。后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例2男性,59岁,胸部不适就诊,胸部CT示前纵隔胸腺密度增高,增强后强化尚均匀。后行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
关键词 淋巴上皮病变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胸腺增生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9
作者 刘慧芳 汪力 +3 位作者 董璠 胡超群 陈德美 范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40-1845,共6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纵膈肿瘤切除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技术,观察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术...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纵膈肿瘤切除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技术,观察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建立学习曲线;比较手术前和术后24 h的疼痛介质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1个月的炎性因子水平,并通过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评价患儿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0.33)和(2.82±0.62)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9.83±6.39)和(71.55±8.19)mL,且观察组的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分别为(8.06±1.06)mg/L、(170.20±13.21)ng/L、(201.82±13.52)mg/L、(241.82±15.32)ng/L,其疼痛介质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0.00%,且观察组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胸腔镜 纵隔肿瘤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胸部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良恶性前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0
作者 梁丽丹 万璐 +1 位作者 刘颖 朱迪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93-1696,1700,共5页
目的 探讨胸部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良恶性前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前纵隔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82)和恶性组(n=45),全部患者均采取胸部CT增强扫描,其中24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RI检查。比... 目的 探讨胸部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良恶性前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前纵隔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82)和恶性组(n=45),全部患者均采取胸部CT增强扫描,其中24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RI检查。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中形态、包膜、边界、密度、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中形态、分布、肿瘤成分、边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增强扫描诊断恶性前纵隔肿瘤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MRI,特异度低于MRI。结论 胸部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恶性前纵隔肿瘤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且CT增强扫描的诊断效能更好,为进一步避免检查中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可考虑进行联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增强扫描 MRI 前纵隔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差异
11
作者 李春雷 方汉林 方德根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16-321,共6页
目的:探究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术对前纵隔肿瘤疗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前纵隔肿瘤患者100例,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剑突组(经剑突下入路,60例)、肋间组(经肋间... 目的:探究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术对前纵隔肿瘤疗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前纵隔肿瘤患者100例,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剑突组(经剑突下入路,60例)、肋间组(经肋间入路,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次数)、康复指标(引流管滞留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以及术后7、15、30、45d 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并发症(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剑突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4.67±3.21)mL,低于肋间组[(40.13±4.29)mL,P<0.05];术后引流量为(151.95±17.12)mL,低于肋间组[(306.50±30.52)mL,P<0.05];手术时间为(66.00±6.59)min,短于肋间组[(91.65±10.51)min,P<0.05];镇痛泵使用次数为(6.07±1.02)次,低于肋间组[(7.10±1.22)次,P<0.05]。剑突组患者的引流管滞留时间为(17.20±3.19)h,低于肋间组[(21.77±3.97)h,P<0.05];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为(1.85±0.92)d,低于肋间组[(3.10±0.90)d,P<0.05];住院时间为(6.10±1.32)d,低于肋间组[(8.75±1.66)d,P<0.05]。剑突组患者的术前VAS评分为(2.02±0.43)分,与肋间组[(2.00±0.45)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d为(4.57±1.44)分,显著低于肋间组[(5.83±1.48)分,P<0.05];术后2d为(3.00±1.01)分,显著低于肋间组[(4.38±1.39)分,P<0.05];术后3d为(2.40±0.62)分,显著低于肋间组[(3.42±0.81)分,P<0.05]。剑突组患者术后7d的KPS评分为(60.13±3.20)分,显著高于肋间组[(57.38±4.20)分,P<0.05];术后15d为(65.78±3.09)分,显著高于肋间组[(62.17±3.76)分,P<0.05];术后30d为(71.50±3.71)分,显著高于肋间组[(68.10±3.86)分,P<0.05];术后45d为(81.67±5.07)分,显著高于肋间组[(75.45±5.20)分,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3.33%少于肋间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术对前纵隔肿瘤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胸腔镜术 不同入路 疗效 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衍生NLR作为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反应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价值研究
12
作者 张蕾 钱震东 +1 位作者 吴征斌 王静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74-1481,共8页
目的探讨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作为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该院接受基于抗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联合治疗的92例进展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作为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该院接受基于抗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联合治疗的92例进展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前24 h内采集外周血,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计算dNLR。采用PD-1抑制剂或联合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患者,并通过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评估免疫治疗反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LR对进展期NSCLC诊断和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NLR与进展期NSCLC免疫治疗反应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低dNLR组和高dNLR组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结果进展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ORR、DCR分别为32.61%、65.22%,PFS、OS分别为17.0(8.5,25.5)、24.0(12.7,36.1)个月,DCR组dNLR低于非DCR组(P<0.001),ORR组dNLR低于非ORR组(P<0.001)。dNLR预测DCR或OR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95%CI 0.829~0.965)和0.874(95%CI 0.795~0.9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NLR≥2.28者免疫治疗无反应风险增加,进一步校正客观混杂因素后,这种独立关系仍然存在(P<0.05)。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高dNLR患者PFS、OS和DSS明显更短(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dNLR是进展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dNLR的进展期NSCLC患者更难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且预后更差。dNLR有希望作为进展期NSCLC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反应
下载PDF
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刘瑞鹏 田伟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诊治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和研究组(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应激反应指标、炎性指标、凝...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诊治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和研究组(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应激反应指标、炎性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纵隔肿瘤患者采取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有利于改善术后恢复,改善疼痛应激情况;还有利于降低炎性指标、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胸腔镜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不典型A型胸腺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14
作者 张波 朱伟 +4 位作者 许萍榕 康凯夫 丁向东 夏联山 梅广雄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3-274,共2页
患者,男,50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年,再发及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无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CT胸部平扫+三维重建提示前纵隔中下部占位性肿块影,大小约7.8 cm×6.1 cm×6.7 cm,边缘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后呈... 患者,男,50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年,再发及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无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CT胸部平扫+三维重建提示前纵隔中下部占位性肿块影,大小约7.8 cm×6.1 cm×6.7 cm,边缘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肿块紧邻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余未见明显异常。胸腔镜下将全部胸腺组织连同肿物完全切除送检病理科。本研究经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号:[2022科]院伦审第(120)号),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不典型A型胸腺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囊性胸腺瘤伴纯红再障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陈昊林 邹国稳 刘晓明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瘤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例合并顽固性贫血的囊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患者在完成经剑突... 目的探讨胸腺瘤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例合并顽固性贫血的囊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患者在完成经剑突下入路的胸腺扩大切除术后贫血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当一名患者同时被诊断为胸腺瘤和贫血时,应考虑胸腺瘤合并纯红再障的可能,在无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行手术根治性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胸腺扩大切除术
下载PDF
经剑突下入路与经侧胸入路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余银保 郭爽 张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前纵膈肿瘤切除术不同临床入路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和研究组(40例,经... 目的分析前纵膈肿瘤切除术不同临床入路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和研究组(40例,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引流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C原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5-HT、NPY、CRP、WB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膈神经波动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膈肿瘤切除术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保护膈神经,且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轻,术后恢复快,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膈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 经剑突下入路 经侧胸入路
下载PDF
胸骨拉钩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倪昌国 周翔辉 +4 位作者 肖桂华 刘文攀 张晓羽 陈飞云 王小敏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拉钩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无明显心脏大血管受侵,所有患者都在剑突下... 目的:探讨胸骨拉钩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无明显心脏大血管受侵,所有患者都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胸骨拉钩悬吊。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增加手术切口,无中转开胸,无术中大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4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胸骨拉钩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应用,在技术上操作易行,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拉钩 剑突下 单孔胸腔镜 纵隔肿瘤
下载PDF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王洪(综述) 伍治强(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514,共4页
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传统方法是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已转变为经肋间入路多孔或两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近年来,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U-VATS)在胸部疾病的诊疗中得到... 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传统方法是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已转变为经肋间入路多孔或两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近年来,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U-VATS)在胸部疾病的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相较于经肋间入路U-VATS,剑突下U-VATS(subxiphoid U-VATS,SU-VATS)能够完整地显示前纵隔间隙,更好地暴露并保护双侧膈神经,彻底切除前纵隔脂肪组织,尤其是两侧心膈角的脂肪组织,并能完整显露并切除左无名静脉上方组织,同时,可避免肋间神经损伤,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术后咳嗽及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肋间神经 膈神经 单孔胸腔镜 心膈角 脂肪组织
下载PDF
前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误诊原因分析
19
作者 盛佳敏 夏家栋 姚克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病例女,48岁,因“前胸部疼痛、全身乏力4天”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前胸部疼痛,疼痛较剧,NSR评分5分,活动后加重,伴全身乏力,晨轻幕重,休息后不可缓解,无发热,无胸闷气急等其他症状。查体未见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铁蛋白... 病例女,48岁,因“前胸部疼痛、全身乏力4天”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前胸部疼痛,疼痛较剧,NSR评分5分,活动后加重,伴全身乏力,晨轻幕重,休息后不可缓解,无发热,无胸闷气急等其他症状。查体未见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铁蛋白491.48ng/mL,CA12569.1U/mL,其他肿瘤标志物CA199、CEA、AFP等及生化检查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纵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膈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20
作者 季中华 郑中锋 +1 位作者 游锦智 王瑞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21-1824,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膈神经保护作用、术中指标和术后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55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经剑突入路接受... 目的:探讨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膈神经保护作用、术中指标和术后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55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经剑突入路接受膈神经保护的22例为研究组,采取胸腔镜传统侧进胸未接受膈神经保护的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和术后膈神经损伤情况。结果:5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研究组手术中膈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通气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纵隔肿瘤患者,采取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经剑突入路实行膈神经的保护效果较传统术式有显著的提升,具有降低术中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肿瘤 拉钩 人工气胸 电视胸腔镜 膈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