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9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伟 程丰 +1 位作者 朱俊雷 王锁刚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6-50,68,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数据,其中包括前列腺癌组织501例,正常组织52... 目的基于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数据,其中包括前列腺癌组织501例,正常组织52例。运用R软件提取前列腺癌患者中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差异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基因,对预后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同时探讨预后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甘氨酸裂解系统蛋白H(GCSH)与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同时发现其与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树突细胞、CD8^(+)T细胞、浆细胞也显著相关(P<0.05)。结论GCSH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铜调节的细胞死亡 肿瘤微环境 甘氨酸裂解系统蛋白H 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 标志物
下载PDF
附睾多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2
作者 陈小均 刘豫月 +3 位作者 孔涛 王成李 刘昭文 张志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附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国内外仅报道数例,并且都是单发的肿瘤。报告1例附睾多发性IMT病例,患者自行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1年,肿物进行性增大。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内多发实性结节,行右侧阴囊... 附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国内外仅报道数例,并且都是单发的肿瘤。报告1例附睾多发性IMT病例,患者自行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1年,肿物进行性增大。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内多发实性结节,行右侧阴囊探查术+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侧附睾多发类圆形质韧肿物,术后肿物病理证实为IMT,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物复发。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认为附睾IMT与发生在附睾的其他肿物临床症状类似,术前一般难以诊断,该肿瘤会进行性增大,有低度恶性潜能,故建议手术切除肿物,术后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一般不会复发,但需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附睾 生殖器肿瘤 男(雄)性 超声检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睾丸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表现
3
作者 刘江勇 王骋 +3 位作者 牟俊 刘新峰 曾宪春 王荣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特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表现。结果:44例均为单发,23例右侧,21例左侧;精原细胞瘤22例,卵黄囊瘤7例,胚胎性癌4例,混合性生...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特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表现。结果:44例均为单发,23例右侧,21例左侧;精原细胞瘤22例,卵黄囊瘤7例,胚胎性癌4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1例。CT表现为大小不等实性肿块,肿块密度不均,内见不同程度囊变坏死,未见明确钙化及脂肪成分;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并具有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及远处转移等恶性肿瘤征象。增强扫描示7例卵黄囊瘤实性成分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余肿块实性成分呈不同程度强化,囊性坏死区无强化。结论:睾丸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尤其是血清甲胎蛋白,有助于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生殖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3例睾丸旁腺瘤样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4
作者 宋新浩 张涛 陈争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总结睾丸旁腺瘤样瘤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3例患者34处经病理确诊的睾丸旁腺瘤样瘤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的34处睾丸旁腺瘤样瘤... 目的总结睾丸旁腺瘤样瘤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3例患者34处经病理确诊的睾丸旁腺瘤样瘤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的34处睾丸旁腺瘤样瘤病灶中,位于附睾30处(29例)、睾丸网3处、白膜1处,左右侧各17处。31例患者超声检查术前明确诊断仅1例,描述性诊断17例,漏诊1例,误诊12例。33例患者中28例行局部肿物切除术,2例行睾丸去势术,3例行睾丸附睾切除术。33例患者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1例患者术后5 a发现术侧附睾管扩张。结论附睾尾部腺瘤样瘤超声多表现为高回声肿块,其余部位则回声不一,附睾头部腺瘤样瘤多位于睾丸与附睾头之间,结合体格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明确诊断。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典型睾丸旁腺瘤样瘤超声图像患者,可考虑定期复查保守治疗或生育后再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腺瘤样瘤 睾丸旁 附睾
下载PDF
睾丸高位切除联合放疗治疗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32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献光 于素娟 +1 位作者 于金明 黎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 睾丸高位切除 放疗治疗 2003年8月 1997年 淋巴引流区 恶性肿瘤 睾丸肿瘤 预防照射 切除术后 照射野
下载PDF
1例睾丸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6
作者 梁佳毅 马迎春 +1 位作者 马建武 杨艳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02-703,706,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例睾丸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收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所有睾丸浆液性囊腺癌的文献报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男性,74岁,左侧睾丸出现肿物10余年,镜下肿瘤组织从排列方... 目的探讨睾丸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例睾丸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收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所有睾丸浆液性囊腺癌的文献报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男性,74岁,左侧睾丸出现肿物10余年,镜下肿瘤组织从排列方式到细胞核形态,均类似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囊腺癌,肿瘤细胞表达WT-1、Pax-8、CA125等,p53呈野生型表达。结论睾丸浆液性囊腺癌是一种罕见发生的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类似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浆液性囊腺癌 临床病理 文献复习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分析
7
作者 何养妙 冯健一 +3 位作者 朱慧敏 国晓雯 李新强 陈争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TMGCT)的多模态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4例TMGC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资料,包括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 目的探讨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TMGCT)的多模态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4例TMGC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资料,包括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结果44例患者年龄(24.65±9.59)岁,肿瘤最大径(50.77±23.31)mm;灰阶超声显示,34例(77.27%)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7例(15.91%)为实行不均质低回声,1例(2.27%)为实性均匀低回声,1例(2.27%)实性不均质高回声,1例(2.27%)实性不均质中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12例(27.27%)为Ⅰ级血流信号,20例(45.46%)为Ⅱ级血流信号,12例(27.27%)为Ⅲ级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3例患者总体表现均为“快进快退”;弹性成像显示,2例病灶压力应变式弹性评分分别为3分、4分。结论多模态超声诊断TMGCT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但总体较为复杂,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临床资料,可明显提高TMGCT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多模态超声成像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李宗阳 张志磊 +3 位作者 祝涛 吴玉书 郭志凡 臧运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3519-3525,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23年10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睾丸根治术的TGCT患者的...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23年10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睾丸根治术的TGC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NLR的最佳截断值,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低NLR组间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CS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包括21例(63.6%)精原细胞瘤和12例(36.4%)非精原细胞瘤。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高NLR预示着更差的CSS(P<0.001)和PFS(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高NLR(HR=18.225,95%CI:1.806~183.859,P=0.014)是C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高NLR(HR=11.371,95%CI:1.751~73.847,P=0.011)也是P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高值是影响TGCT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NLR越高患者的CSS和PFS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癌症特异性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睾丸外伤后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9
作者 郭志凡 李宗阳 +3 位作者 祝涛 邵长富 孙振富 臧运江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532-533,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右侧睾丸外伤后疼痛7年余,突发加重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7年前撞伤右侧睾丸后出现睾丸疼痛,阵发性钝痛,可放射至腰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不伴发热等不适,给予止痛、抗炎、抬高阴囊等对症治疗...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右侧睾丸外伤后疼痛7年余,突发加重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7年前撞伤右侧睾丸后出现睾丸疼痛,阵发性钝痛,可放射至腰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不伴发热等不适,给予止痛、抗炎、抬高阴囊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定期门诊复查无异常。于1月前自述突发睾丸疼痛加重,伴睾丸逐渐肿大变硬,行阴囊彩超:右侧睾丸大小约4.3 cm×2.5 cm×2.2 cm,左侧睾丸大小约3.7 cm×1.6 cm×2.4 cm,右侧睾丸探及2.6 cm×2.0 cm低回声,边界清,规则,CDFl未探及肿物内血流信号(图1A),提示:右侧睾丸内实性团块。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2/78 mmHg(1 mmHg≈0.133 kPa)。专科情况:右侧睾丸质地变硬。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外伤 睾丸表皮样囊肿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非精原细胞瘤预后模型列线图
10
作者 杨啸宇 奉友刚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 探讨影响非精原细胞肿瘤患者疾病特异生存率(DS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其1年、3年、5年的DSS。方法 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获取2010年至2018年的非精原细胞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7∶3比例随机... 目的 探讨影响非精原细胞肿瘤患者疾病特异生存率(DS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其1年、3年、5年的DSS。方法 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获取2010年至2018年的非精原细胞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7∶3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列线图得分风险分层生存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纳入3 747例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其中训练集2 622例,验证集1 12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确诊年龄35~44岁、大于44岁、未婚、肿瘤最大直径>7 cm、未手术、肿瘤、淋巴结和转移(TNM)分期Ⅲ期是影响D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未放疗是影响DSS的独立预后保护因素。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5(训练集)和0.880(验证集),训练集及验证集1年、3年、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8。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生存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识别了影响非精原细胞肿瘤患者DS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建立了准确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精原细胞瘤 预后 SEER数据库 列线图
下载PDF
睾丸间质细胞瘤伴乳腺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董坤 周新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126-128,130,共4页
目的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LCT)是一种罕见的睾丸肿瘤,临床表现各异,尤其在以乳腺增生为首诊的患者中容易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回顾1例LCT伴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LCT伴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关键词 睾丸间质细胞瘤 男性乳腺增生
下载PDF
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
12
作者 柯君丽 陈卫东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MSCT特征。方法分析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密度、强化方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显示、腹内有无... 目的探讨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MSCT特征。方法分析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密度、强化方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显示、腹内有无肿大淋巴结、同侧精索是否存在。结果2例发生于右中下腹,呈单发肿块,其中囊实性1例,实性1例,发生于盆腔呈实性肿块伴腹内淋巴结转移1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呈不均匀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并见分隔样强化;转移淋巴结呈轻度均匀强化,可见血管“漂浮征”。肿块均由腹主动脉发出的小分支供血,静脉回流至下腔静脉或同侧肾静脉。同侧精索未见2例,存在1例。结论腹内肿块伴增粗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实性成分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分隔样强化、同侧精索未见,结合隐睾病史、血清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史,有助于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精原细胞瘤 腹内型 MSCT
下载PDF
β2-微球蛋白、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秦玉强 卢保德 +2 位作者 宋日练 简定西 韦高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0-203,209,共5页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确诊的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31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β2-MG、AAPR的表达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β2-MG、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β2-MG在病例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PR在病例组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β2-MG、AAPR表达水平与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年龄、BMI、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M分期、隐睾病史及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ROC曲线显示β2-MG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9,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61.29%;AAPR的AUC为0.788,敏感度为89.74%,特异度为64.52%;β2-MG联合AAPR的AUC为0.824,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67.74%。结论β2-MG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升高,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β2-MG、AAPR对睾丸精原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 睾丸精原细胞瘤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14
作者 彭乔木 范诗秋 +2 位作者 田晶晶 向涛 李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1-0004,共4页
解析本院收治的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数据探讨该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睾丸原发性DLBCL的准确诊断,通过案例、术后随访和总结文献资料推荐该病的治疗方... 解析本院收治的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数据探讨该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睾丸原发性DLBCL的准确诊断,通过案例、术后随访和总结文献资料推荐该病的治疗方式。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肿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确诊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为睾丸原发性DLBCL;患者临床分级比较低,行肿瘤侧睾丸根治切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基于文献表明DLBCL是一种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病例极少。结论 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容易误诊,需采用多元手段才能准确诊断;治疗一般行睾丸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Robotic-assisted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stage II testicular cancer
15
作者 George McClintock Ahmed S.Goolam +6 位作者 Don Perera Ryan Downey Scott Leslie Peter Grimison Henry Woo Peter Ferguson Nariman Ahmadi 《Asian Journal of Urology》 CSCD 202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erioperative as well as early oncolog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ic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treatment of testicular cancer.Methods: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erioperative as well as early oncolog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ic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treatment of testicular cancer.Methods: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ic assisted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metastatic testicular cancer between May 2018 and July 2021 at our institution.Data were collected on patient and tumour characteristics,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rameters,and functional and oncological outcomes.Descriptive statistics are presented.Results:Nineteen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18(94.7%)completed the procedure robotically and one was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78.9%of patients had stage≥IIB and 12(63.2%)patients had undergone prior chemotherapy.The median operative time was 300(interquartile range[IQR]240-315)min.Median blood loss was 100(IQR 50-175)mL.Median length of stay was 2(range 1-11)days.All robotically completed patients commenced diet and passed flatus on Day 1 and were discharged by Day 3.The median lymph node yield was 40.5(IQR 38-51)nodes.All patients undergoing nerve-sparing procedures recovered antegrade ejaculatory function.One patient had a Clavien-Dindo III complication(chylous ascites requiring drainage).At a median follow-up of 22.3(IQR 16.3-24.9)months,one patient developed retroperitoneal recurrence,which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second-line chemotherapy;no other patients have had recurrences.Conclusion:Robotic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a safe and feasible alternative to open surgery in appropriately selected patients,offering low morbidity.Early oncological outcomes are promising.Larger cohorts and longer follow-ups are required to validate our institution's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Robotic surgery Testicular cancer Retroperitoneal node dissection
下载PDF
原发性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1例
16
作者 杜江 吴涛 梁国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7-428,共2页
恶性间皮瘤主要起源于间皮细胞,好发于胸、腹膜等部位,极少发生于睾丸鞘膜。据统计,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the tunica vaginalis testis,MMTVT)的发病率占比不到间皮瘤总发病率的1%[1]。该病罕见,缺乏特异性临... 恶性间皮瘤主要起源于间皮细胞,好发于胸、腹膜等部位,极少发生于睾丸鞘膜。据统计,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the tunica vaginalis testis,MMTVT)的发病率占比不到间皮瘤总发病率的1%[1]。该病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术前易误诊,故临床医生应对该病保持关注。近期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现将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腹盆腔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17
作者 田川 聂川 何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 目的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包膜特点、有无肿大淋巴结等。结果8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1岁。7例患者以自觉腹部包块伴腹痛就诊,1例以腹胀、腰背疼痛、双腿无力就诊。8例患者中,4例是隐睾原发肿瘤,1例为正常睾丸精原细胞瘤伴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3例为隐睾精原细胞瘤切除术后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形成。8例病灶在CT/MRI上呈分叶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平扫8例病灶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7例包膜均完整,4例有淋巴结转移。结论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年,易发生复发转移,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CT MR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春芳 刘冲 +3 位作者 石群立 马捷 马恒辉 周航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6-341,340-341,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13例原发性睾丸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睾丸MGCT占我院同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24.1%(13/54),患者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13例原发性睾丸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睾丸MGCT占我院同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24.1%(13/54),患者年龄2~53岁,平均28.3岁。全部病例均发生于单侧睾丸,左侧6例,右侧7例,左右侧比为0.86:1。睾丸MGCT病理形态多样,肿瘤成分包括胚胎性癌(11例,84.6%)、精原细胞瘤(8例,61.5%)、畸胎瘤(6例,46.2%)、绒毛膜癌及卵黄囊瘤(均为4例,23.1%)。其中9例(69.2%)包含2种不同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3例(30.8%)包含3种不同的肿瘤成分,1例(7.7%)包含5种不同的肿瘤成分。结论:睾丸MGCT非常少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不同的肿瘤成分其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不同,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非常必要,免疫组化标记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20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镜 周立强 +4 位作者 冯奉仪 王奇璐 王金万 储大同 孙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8-399,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睾丸淋巴瘤的预后,提出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患者。按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9例,ⅡE期2例,Ⅲ~Ⅳ期9例。结果:全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0.0%和25.0%,ⅠE、ⅡE期5年、10年生存率为54.5%、45.5%,Ⅲ、Ⅳ期5年... 目的:分析原发睾丸淋巴瘤的预后,提出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患者。按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9例,ⅡE期2例,Ⅲ~Ⅳ期9例。结果:全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0.0%和25.0%,ⅠE、ⅡE期5年、10年生存率为54.5%、45.5%,Ⅲ、Ⅳ期5年、10年生存率为0。结论:经综合治疗,睾丸淋巴瘤的预后明显改善。建议对早期睾丸淋巴瘤行术后正规、足量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睾丸淋巴瘤 临床分析 化疗 症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5例报告)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文增 崔振宇 +4 位作者 张伟 周洪月 王全胜 张彦桥 师晓强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例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肿瘤切除术10例,患侧附睾切除23例,患侧睾丸附睾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例,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加二期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附...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例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肿瘤切除术10例,患侧附睾切除23例,患侧睾丸附睾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例,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加二期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附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33例,其中腺瘤样瘤21例,平滑肌瘤7例,纤维瘤4例,乳头状囊腺瘤1例;恶性肿瘤2例,附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附睾腺癌1例。35例术后随访10个月至6年,未见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附睾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对于高度怀疑附睾肿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探查,良性者可行肿瘤或附睾切除,恶性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