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椎管内脊索瘤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黄燕涛 冷媛媛 +3 位作者 巫恒平 赵志强 舒适 缪卓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87-188,共2页
脊索瘤为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及颅底枕骨斜坡区域骨组织内^([1-5]),原发于椎管内而无骨质破坏的脊索瘤极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就我院诊治的一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索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脊索瘤为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及颅底枕骨斜坡区域骨组织内^([1-5]),原发于椎管内而无骨质破坏的脊索瘤极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就我院诊治的一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索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39岁,右下肢乏力3天伴行走困难并右下肢拖坠感入院检查;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右下肢肌力3级,感觉血供正常,腱反射(-);左下肢肌力正常,左膝反射(++)、踝反射(++)。双下肢动脉及静脉超声提示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脊索瘤 影像学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术治疗的骶尾部畸胎瘤患儿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徐科 路景绍 +3 位作者 常栋喆 刘如意 周良 侯广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81-382,共2页
目的 分析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术治疗的骶尾部畸胎瘤患儿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术治疗的60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根据患儿临床结局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单... 目的 分析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术治疗的骶尾部畸胎瘤患儿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术治疗的60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根据患儿临床结局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6个月,60例患儿中有9例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术治疗的骶尾部畸胎瘤患儿预后情况不受其性别及血AFP值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其诊断年龄、临床分型、肿瘤性状、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的影响(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临床分型、肿瘤性状、病理类型是影响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术治疗的骶尾部畸胎瘤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结论 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术治疗的骶尾部畸胎瘤患儿预后情况受其诊断年龄、临床分型、肿瘤性状、病理类型等因素影响,临床需对上述影响因素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畸胎瘤 腹腔镜辅助切除术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手术及放疗后复发的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李哲 王玮 +6 位作者 周建娟 廖鑫 刘耿 洪嘉宝 钟全发 张士更 杨晓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3-4,9,共3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一例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因腹痛就诊,行CT及MRI检查提示腰腹部间充质肉瘤后行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及荧光原位杂... 目的分析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一例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因腹痛就诊,行CT及MRI检查提示腰腹部间充质肉瘤后行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为去分化脂肪肉瘤,后随访发现复发并再次手术,之后随访再次发现复发,患者遂接受放疗,随访发现病灶无增大及转移。结论去分化脂肪肉瘤罕见,易复发,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MRI、CT、病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初发和复发首选手术治疗,反复复发放疗也可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化脂肪肉瘤 腹膜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ICD-10编码探究
4
作者 严惠莲 廖定轲 +2 位作者 王洁容 王永杰 赵雁梨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ICD-10编码现状及问题,以期提高交界性肿瘤编码的准确率以及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入组率。方法从病案信息系统调取2018-2022年主要诊断编码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首次住院病案,获得病案共263份... 目的分析我院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ICD-10编码现状及问题,以期提高交界性肿瘤编码的准确率以及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入组率。方法从病案信息系统调取2018-2022年主要诊断编码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首次住院病案,获得病案共263份,对疾病编码进行逐一核查。结果263份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病案中,形态码编码正确153份,形态码编码正确率为58.17%;无转移的病案共91份,形态码编码正确82份,正确率为90.11%;有转移的病案共172份,形态码编码正确71份,正确率为41.28%。结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形态学编码正确率偏低,对DIP的入组造成一定影响。编码人员应加强IDC-10编码和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编码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病案形态学编码的正确率和DIP的入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ICD-10编码 按病种分值付费
下载PDF
儿童腰骶部脂肪母细胞瘤病1例
5
作者 陈延玲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39-240,243,共3页
脂肪母细胞瘤病是一种由不成熟脂肪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良性肿瘤,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常累及四肢的浅表软组织,头颈部、腹膜后及纵隔等处亦可见,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儿童腰骶部脂肪母细胞瘤病临床较为少见,国内报道甚少,现报告1例... 脂肪母细胞瘤病是一种由不成熟脂肪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良性肿瘤,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常累及四肢的浅表软组织,头颈部、腹膜后及纵隔等处亦可见,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儿童腰骶部脂肪母细胞瘤病临床较为少见,国内报道甚少,现报告1例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儿童腰骶部脂肪母细胞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母细胞瘤病 腰骶部 儿童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中医护理技术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丹 何桂娟 王翠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期75-79,共5页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多种中医护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知网、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临床常用7种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拔罐...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多种中医护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知网、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临床常用7种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拔罐、艾灸、中药热熨敷、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14种治疗措施,1483例患者。根据网状Meta分析和累计排序概率图下面积结果显示,艾灸+中药熏蒸组治疗LDH优于其他治疗措施;综合治疗措施优于单一治疗措施。结论应用艾灸+中药熏蒸组中医护理技术治疗LDH,效果最佳,且联合应用优于单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中的价值
7
作者 张旭艳 张翼 张卫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9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骶骨肿瘤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一组(n=45)和联合组(n=45),单一组选取影像学资料的肿瘤边界实施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使用混合现实技...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骶骨肿瘤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一组(n=45)和联合组(n=45),单一组选取影像学资料的肿瘤边界实施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实施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对比2组围术期变化、疼痛变化、排便相关指标、排便控制及感觉功能变化。结果联合组排便掌控能力优良率[88.89%(40/45)]高于单一组[66.67%(30/45)](P<0.05);联合组排便感觉功能优良率[93.33%(42/45)]高于单一组[73.33%(33/45)](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更短,且切口更小,术中失血量更少(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尿管移除时长、自主排便时长更短,且残留尿量更少(P<0.05)。手术3 d后,联合组疼痛指数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可以加强排便控制和排便感觉,改善围术期情况和排便相关指标,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混合现实技术 排便掌控能力 疼痛变化
下载PDF
骶前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孙莹月 管仲安 李冬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9期748-751,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1983年MazurClark首次提出此概念,将其定义为起源、生物学行为均不明的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由未成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Cajal(ICC)细胞所形成[1-4]。有部分学者...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1983年MazurClark首次提出此概念,将其定义为起源、生物学行为均不明的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由未成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Cajal(ICC)细胞所形成[1-4]。有部分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基因KIT或PDGFRA的突变有关,也有少数GIST存在BRAF、RAS家族基因和NF1基因的突变[5-11]。其可发生于胃肠道各个部位,以胃和小肠最为多见,也可见于结直肠、盲肠及食管[12]。极少部分可发生于腹膜、肠系膜及胰腺等[13],称为“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其平均发病年龄在55~60岁,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14]。本文描述了1例骶前EGIST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外间质瘤 骶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养老机构远程医养结合体系的构建及成效评价
9
作者 顾叶春 郑祥 +4 位作者 叶程程 吴一凡 邱梦莹 徐雅茜 黄佳佳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构建远程医养结合体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10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远程医养结合体系服务,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案分别接受医养服务。3个月...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构建远程医养结合体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10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远程医养结合体系服务,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案分别接受医养服务。3个月后,分别评价两组的就诊次数、漏服药物例数、血压、血糖水平、焦虑、抑郁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就诊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药物漏服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压、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医疗服务、心理慰藉、科普宣传及日常照护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文化娱乐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医养结合体系能够为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减少就诊次数、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与心理慰藉及更好的科普宣传等,同时也能促进日常照护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慢性疾病 医养结合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廉海平 李志锦 +5 位作者 何百祥 刘小芳 鲍刚 王伟 廉民学 李传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2例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治疗组在显微镜操作下行肿瘤切...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2例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治疗组在显微镜操作下行肿瘤切除术,肿瘤部位均位于L1以下。其中124例行术中电生理监测(监测组),监测方法为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和肌电图(EMG)联合,88例未行术中电生理监测(未监测组),两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对两组患者预后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组的改善率及全切除率高于未监测组(P〈0.05),联合应用CSEP、DSEP和EMG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5.9%,DSEP较CSEP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联合应用CSEP+DSEP+EMG对于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神经根的保护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腰骶部 椎管内肿瘤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 肌电图 JOA评分
下载PDF
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淼 彭谦 +2 位作者 王晓燕 孟悛非 李子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0-42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小儿骶前肿瘤有不同于成人骶前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而CT和MRI检查对于术前了解肿瘤的位置、内部成分、周围侵犯等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分析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儿骶前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 背景与目的:小儿骶前肿瘤有不同于成人骶前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而CT和MRI检查对于术前了解肿瘤的位置、内部成分、周围侵犯等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分析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儿骶前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骶前肿瘤中,囊性占位病变6例,病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病灶有多个囊腔;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病变。实性占位病变5例,肿块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囊实混杂或实性成分内明显坏死囊变13例,其中7例为囊实性畸胎瘤,内可有条状钙化、软组织及脂肪密度,病理4例为良性肿瘤、3例为恶性肿瘤;5例为内胚窦瘤,呈蜂窝样强化;1例为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内部可见大片状坏死,肿瘤部分伸入椎管,骶骨受侵犯。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者共5例,其中畸胎瘤3例,横纹肌肉瘤及内胚窦瘤各1例。侵犯骶骨者畸胎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结论: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小儿骶前间隙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其中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前肿瘤 畸胎瘤 内胚层窦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 小儿 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巨大骶前囊肿1例
12
作者 张雨昂 董刚 +4 位作者 吴洁 孙嘉敏 张姗姗 彭梦凡 岳文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1-211,共1页
女性患儿,36天,近3日不排便、尿少;出生1天时发现腹部约5 cm×5 cm包块,伴呕吐,MRI提示骶前囊肿及双肾积水;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腹膨隆,下腹部触及约8 cm×7 cm包块,质韧,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 女性患儿,36天,近3日不排便、尿少;出生1天时发现腹部约5 cm×5 cm包块,伴呕吐,MRI提示骶前囊肿及双肾积水;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腹膨隆,下腹部触及约8 cm×7 cm包块,质韧,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骶前81 mm×71 mm×106 mm囊性肿物,边界清,增强后包膜轻度强化(图1A);双侧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受压;诊断:骶前囊性占位,双侧肾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囊肿 穿刺术 引流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女性骶前畸胎瘤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萍萍 冷金花 郎景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8-699,I0001,共3页
关键词 骶前畸胎瘤 女性患者 临床分析 成熟囊性畸胎瘤 住院患者 儿童时期 病理检查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腰椎椎管内肿瘤全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太行 宗少晖 +4 位作者 李兵 张冉 李书振 杨渊 杨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9-951,共3页
目的:经全椎板入路手术对脊柱骨性结构破坏大,影响其稳定性。文中探讨不同节段的椎板切除对腰椎椎管内肿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目的:经全椎板入路手术对脊柱骨性结构破坏大,影响其稳定性。文中探讨不同节段的椎板切除对腰椎椎管内肿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广西区骨伤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等6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3例腰椎椎管内肿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且术中无内固定器械的使用。近期临床疗效采用JOA括约肌评分,远期临床疗效采用ASIA分级评估。比较术前和最后1次随访病例腰椎的稳定性。结果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OA括约肌评分从(1.12±0.65)分提升到(1.97±0.71)分。远期临床疗效观察,ASIA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14例,Ⅳ级53例,Ⅴ级66例。随访12~30个月,无失访病例。末次随访1个节段的全椎板切除45例,有2例病例出现脊柱失稳;2个节段的全椎板切除57例,有9例失稳;3个节段的全椎板切除27例,有5例失稳;4个节段的全椎板切除14例,有2例失稳。比较脊柱术后稳定性和推板切除节段数,1个阶段的推板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明显高于多节段的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2个节段椎板切除与≥3个节段椎板切除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3个节段椎板切除与≥4个节段椎板切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单一节段的腰椎椎管内肿瘤全椎板切除术后稳定性良好,≥2个节段的椎管内肿瘤单纯行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术后脊柱失稳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内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骶尾部卵黄囊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立波 邵汇琳 +4 位作者 宋欣 陈薇 马亚琪 林海丽 刘爱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骶尾部卵黄囊瘤(Y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骶尾部卵黄囊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为女童,1例为男童,发病年龄16个月~44个月。以臀部或骶尾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骶尾部卵黄囊瘤(Y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骶尾部卵黄囊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为女童,1例为男童,发病年龄16个月~44个月。以臀部或骶尾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到典型的内胚窦结构以及腺样、乳头状和疏松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9例AFP(+),其中5例呈灶状(+),4例胞质呈弥漫性强(+);2例PLAP灶状(+);8例CK呈强(+),1例(-);9例CD30、HCG、EMA、CD15和CD117均(-)。5例确诊后及时进行化疗,3例未化疗者短期内复发死亡,1例失访。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多见于女婴,恶性度高,化疗敏感,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 卵黄囊瘤 生殖细胞肿瘤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志涛 李昭铸 +4 位作者 姜大朋 于有 郭俊斌 崔清波 韩福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骶尾部内胚窦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12例骶尾部内胚窦瘤患儿。该组病例术前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骶尾部肿瘤,经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均升高,采用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肿瘤,所有患儿均采用BEP(... 目的探讨骶尾部内胚窦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12例骶尾部内胚窦瘤患儿。该组病例术前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骶尾部肿瘤,经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均升高,采用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肿瘤,所有患儿均采用BEP(顺铂十足叶乙甙+博来霉素)方案化疗。结果该组病例术前经B超或CT检查发现骶尾部肿瘤,经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均升高,采用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肿瘤,病理证实为内胚窦瘤。患儿均采用BEP(顺铂+足叶乙甙+博来霉素)方案化疗。随访6年,生存9例,死亡3例,复发5例。结论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改善内胚窦瘤疗效,AFP检测及B超联合应用对小儿内胚窦瘤诊断及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并辅以联合化疗可提高患儿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胚层窦瘤 骶尾部肿瘤 化疗
下载PDF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登辉 肖雅玲 +2 位作者 李勇 黎明 黄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骶尾部畸胎瘤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时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肿瘤大小、肿瘤性状、血清AFP值、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骶尾部畸胎瘤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时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肿瘤大小、肿瘤性状、血清AFP值、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多因素Logistic发现影响小儿骶尾部畸胎瘤预后的危险因素为:病理类型(OR=17. 902,95%CI:7. 652~24. 362)、诊断年龄(OR=8. 601,95%CI:4. 321~13. 350)、临床分型(OR=7. 161,95%CI:3. 215~11. 856)、肿瘤性状(OR=5. 493,95%CI:1. 420~9. 325)。结论诊断年龄、临床分型、肿瘤性状及病理类型是影响小儿骶尾部畸胎瘤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骶尾部畸胎瘤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原发骶尾部肿瘤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贾新建 张筱骅 叶国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6-597,共2页
关键词 骶前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治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练英 郭俊斌 +2 位作者 张志波 李正 黄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术前后检测血清AFP对判断畸胎瘤的良恶性是否有意义。方法自1988年12月~2004年1月共诊治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25例,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病理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年龄0~... 目的总结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术前后检测血清AFP对判断畸胎瘤的良恶性是否有意义。方法自1988年12月~2004年1月共诊治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25例,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病理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年龄0~10d者16例,11~20d者5例,21~30d者4例。其中6例尿潴留,1例大便潴留伴发低位肠梗阻。囊性8例,实性4例,混合性13例,多数呈哑铃型。11例X线平片见骶尾部有边界较清楚肿物,偶见条状或斑块状钙化。9例术前MRI检查,可见低信号或混杂信号,个别者有钙化影。9例三维彩超见骶尾部及盆腔内囊实混合性肿物。术前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15例,其中AFP≥400Iu/ml13例,2例<400Iu/ml。出院复查AFP<400Iu/ml10例,AFP≥400Iu/ml5例。出院后1~4个月复查AFP正常。全部病例出院。病理:成熟型畸胎瘤18例,未成熟型畸胎瘤6例,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1例。结论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混合型居多,早期以尿便障碍就诊。经骶尾部切口可完整切除肿瘤,无副损伤,预后良好。术前后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畸胎瘤随访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诊断 畸胎瘤/治疗 骶尾部
下载PDF
原发性骶前肿瘤26例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陆军 雷春 +3 位作者 余继海 朱志强 王成 滕安宝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1993年4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2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B超、CT等相关检查。手术方法有:经骶尾部切除12例,经腹切除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1993年4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2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B超、CT等相关检查。手术方法有:经骶尾部切除12例,经腹切除8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切除6例。其中合并切除直肠2例,肿瘤完整切除20例,部分切除5例,未切除1例。并发症有出血3例、直肠损伤2例、术后骶前感染2例、脓肿形成1例。结论对于原发性骶前肿瘤均应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是切除肿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畸胎瘤 肿瘤 多原发性 肿瘤治疗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