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1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永泰 朱龙 寇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TN患者,选择PMC比MVD临床疗效更确切,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少,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铮铮 张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经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组(P<0.05)。微血管组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长显著长于球囊组(P<0.05)。术后,微血管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可取得较佳疗效,但后者较前者的预后效果更佳,而前者较后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更小,在临床选择中需考虑患者的耐受度与适应证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 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化瘀通络针刺法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气滞血瘀证)疗效观察
3
作者 汪燕 李健 赵鹏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针刺法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卡马西平片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化瘀通络针刺法治疗。两组均观察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指标...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针刺法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卡马西平片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化瘀通络针刺法治疗。两组均观察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与气滞血瘀证评分、血清神经递质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连续用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治疗1周与2周后,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1周与2周后,两组气滞血瘀证评分显著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连续用药2周后,两组血清P物质水平明显减少、β-内啡肽水平显著增加,同时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连续用药2周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化瘀通络针刺法对PTN(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明显,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中医证候,可调节疼痛相关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化瘀通络针刺法 针刺 气滞血瘀证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麻春英 克力斯坦·夏依扎提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81-84,共4页
目的调查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的发生现状,为临床预防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资料调查表、疼痛灾... 目的调查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的发生现状,为临床预防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资料调查表、疼痛灾难化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调查。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灾难化得分为(26.68±8.67)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得分为(4.65±1.47)分;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得分呈正相关(r=0.537,P<0.001);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可独立解释TN患者术后疼痛变异的14.7%。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更容易发生疼痛灾难化,并对真实疼痛状况产生影响,应提高对疼痛灾难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疼痛灾难化 疼痛程度 护理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复发临床分析
5
作者 樊宝华 吴祎炜 张文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20-06—2023-0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T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MC组(110例)和RFT组(110... 目的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20-06—2023-0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T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MC组(110例)和RFT组(110例),比较2组疗效、疼痛情况[数字疼痛评分(NRS)]、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PMC组NRS评分低于RFT组(t=6.717、4.184,P<0.05)。术后3 d,PMC组血清TNF-α、IL-1β、IL-6低于RFT组(t=5.876、5.932、6.289,P<0.05)。术后24 h,PMC组血清NE、Cor低于RFT组(t=4.962、7.224,P<0.05)。PMC组咬肌无力发生率高于RFT组(χ^(2)=7.952,P<0.05)。2组面部麻木、口面部疱疹、角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C和RFT均为TN的有效治疗方法,PMC在改善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术 射频热凝术 术后疼痛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复发
下载PDF
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天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6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医院的82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实施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医院的82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实施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氧化应激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术后14 d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63%)低于对照组(34.15%)(P<0.05);两组术后3 d的β-内啡肽(β-E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髓过氧化物(MPO)水平高于术前,P物质(SP)、血管活化肠多肽(VI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术前,且研究组β-EP、AOPP、MPO水平高于对照组,SP、VIP、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PTN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手术远期效果佳,术视视野清晰,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临床疗效 疼痛介质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英华 闵飞祥 +4 位作者 余桂 冷景兴 杨宇 钟凤英 向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4-281,共8页
目的:比较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 目的:比较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19例PTN病人,其中接受MVD手术66例(MVD组),接受PBC手术53例(PBC组),并进行了至少2年的随访。每例病人在术前接受3.0 Tesla磁共振成像,以获得三维飞行时间序列(3D-TOF)。之后按照MRI的检查结果,通过3DSlicer软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人进行三维重建,并按照压迫程度分为I、II、III型,将其与性别、年龄、侧别、发病区域、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发病时长一起纳入MVD和PBC的术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通过ROC曲线验证风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对PTN病人进行亚组分析,根据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曲线评估预后结果。结果:MVD组的立即缓解率为92.4%,复发率为11.5%,3年内总体缓解率为81.8%;PBC组的立即缓解率为96.2%,复发率为21.6%,3年内总体缓解率为75.5%;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发现MVD和PBC在术后立即缓解率、复发率、3年内总体缓解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VD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提示:血管压迫程度与MVD的预后明显相关;PBC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管压迫程度与PBC的预后无关。基于血管压迫程度对PTN病人进行亚组分析,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对于I型(无明确血管压迫)PTN病人来说,MVD和PBC的预后无明显差异,对于II+III型(有明确血管压迫)PTN病人来说,MVD的预后优于PBC。结论:血管压迫程度对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所取得的手术效果有影响,对于I型PTN病人而言,PBC与MVD的术后无明显差异;对于II+III型PTN病人而言,MVD的预后明显优于PBC,对于不同病人的手术方式选择,血管压迫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典型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程度 手术效果
下载PDF
首次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后再行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鸿昊 蒋宗滨 +3 位作者 吕旌 赵鹏 岳侃 何睿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有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各种方法的疗效不同,对于首选治疗方案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首次接受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介入... 目的:三叉神经痛有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各种方法的疗效不同,对于首选治疗方案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首次接受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介入治疗和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T)治疗后疼痛复发再接受PBC在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03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接受PBC治疗的患者49例(PBC组),RT术后疼痛复发接受PBC治疗的患者54例(RT+PBC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术中卵圆孔形态、卵圆孔面积、球囊容积、压迫时长,术后第1天(T1)、第7天(T2)、第14天(T3)、1个月(T4)、3个月(T5)、1年(T6)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疼痛复发情况等的差异,并分析术后复发情况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组间一般资料、术前疼痛评分、卵圆孔形态、卵圆孔面积、T1~T3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T+PBC组比较,PBC组球囊充盈容积较小,T4~T6的疼痛评分较低,疼痛复发例数较少(均P<0.05),疼痛复发情况与T2~T6的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r=0.306、0.482、0.831、0.876、0.887,均P<0.01)。结论:PTN患者首次介入治疗建议选择PBC,在治疗效果和疼痛复发情况等方面均优于RT治疗后疼痛复发再选择PBC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压迫术 射频热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效果 疼痛复发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林雄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0)。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明 王毅 +2 位作者 吕波 毛宏亮 程宏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了解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责任血管走行并模拟手术;术中显微镜下不能充分暴露或操作困难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55例术中确认存在责任血管,其中12例在神经内镜下确认;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5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的责任血管与术中发现一致;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为阴性,包括术中证实为静脉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42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明显减轻13例,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4例、口周疱疹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47个月,BNI疼痛分级Ⅰ~Ⅱ级53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有效率为94.6%。结论应用MVD治疗PTN时,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有助于术前明确责任血管及其走行,可模拟手术以优化手术规划,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查与牵拉。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视野盲区,有助于暴露责任血管,减少责任血管遗漏,并可辅助确认及调整棉片的位置,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TOF-MRA 3D-FIEST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神经内镜
下载PDF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与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泓箭 何力兵 +1 位作者 张川 杨汉丰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50-25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和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互...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和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互联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2011-01-01/2023-10-31日。比较PBC与PRT治疗TN的疗效和并发症等指标。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8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8篇,病例对照研究10篇,纳入TN患者共3013例,均为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受累。PRT术后治愈率(OR=0.74,95%CI:0.53~1.02,P=0.07)、有效率(OR=0.94,95%CI:0.72~1.22,P=0.62)及复发率(OR=0.68,95%CI:0.40~1.15,P=0.15)与P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的两个常见并发症——面部触觉减退发生率和咬肌无力发生率,PRT低于PBC(OR=2.84,95%CI:1.32~6.09,P<0.01;OR=2.86,95%CI:1.55~5.25,P<0.01)。结论PRT在TN的疗效方面拥有优势,且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临床上治疗TN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经皮射频热凝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HMGB1在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莲 吴贝贝 +1 位作者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目的构造大鼠三叉神经痛(TN)模型探索三叉神经节(TG)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及HMGB1对疼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构造大鼠TN模型,分为手术组(CCI组)和空白组(Sham组),机械痛阈检测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 目的构造大鼠三叉神经痛(TN)模型探索三叉神经节(TG)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及HMGB1对疼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构造大鼠TN模型,分为手术组(CCI组)和空白组(Sham组),机械痛阈检测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ham组及CCI组大鼠术侧TG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表达量;连续两周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 HMGB1抑制剂甘草酸(GL),以生理盐水(NS)作为对照,分为CCI组、CCI+NS组、CCI+GL组;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CI组、CCI+NS组、CCI+GL组大鼠术侧TG中HMGB1,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大鼠术侧机械阈值持续降低(P<0.05),TN模型构造成功,大鼠眶下神经受到慢性压迫性损伤,术侧TG中的HMGB1、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腹腔注射GL后,术侧TG中的HMGB1、TLR4、NF-κB降低(P<0.05)。结论HMGB1与TN有关,HMGB1可能通过TLR4/NF-κB通路调控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HMGB1 甘草酸 眶下神经缩窄术 TLR4 NF-ΚB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江江 刘志红 刘宝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其中常规显微镜组(A组)36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B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其中常规显微镜组(A组)36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B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责任血管发现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B组责任血管发现率(95.2%)明显高于A组责任血管发现率(80.6%)、治愈率(97.6%)高于A组(8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B组(14.3%)比A组(30.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助于避免责任血管遗漏,提高责任血管发现率和手术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显微镜
下载PDF
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病理特征
14
作者 王颖 刘瑞洁 +1 位作者 杨治权 杨转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4,共7页
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 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16例CPA肿瘤继发T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分析肿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95.7%(111/116)为良性肿瘤,3.4%(4/116)为恶性肿瘤,0.9%(1/116)为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以胆脂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多见。46.6%(54/116)的患者表现为单纯TN,53.4%(62/116)出现其他伴随症状,这取决于不同类型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等因素。本组病例手术全切率在90%以上,41.4%(48/116)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同期行微血管减压,其中神经鞘瘤占比最高。手术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3.9%,神经鞘瘤的有效率高于胆脂瘤、脑膜瘤(均P<0.05);胆脂瘤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脑膜瘤、神经鞘瘤(均P<0.05)。结论:CPA肿瘤是继发性TN的主要病因,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虽少但容易被漏诊,早期诊治对预后影响很大。不同类型肿瘤在临床症状、手术方式、疗效等方面有所不同,手术策略需兼顾肿瘤切除程度及神经功能保护,必要时行微血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在卿 许贵刚 +3 位作者 刘洋 郭艳丽 程刚 赵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治疗方法 半月节 疗效观察 神经系统 病因不明 常见病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三例临床误诊分析
16
作者 庞金磊 孙海燕 +2 位作者 郭向飞 霍岩松 何明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0期1-5,共5页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3例三叉神经痛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女性患者右侧面部间断性剧烈疼痛半年,初步诊断为牙髓炎,多次接受牙科治...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3例三叉神经痛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女性患者右侧面部间断性剧烈疼痛半年,初步诊断为牙髓炎,多次接受牙科治疗但均无效,后经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其疼痛呈电击样,并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三叉神经痛。1例男性患者因左侧面部疼痛伴头痛2个月就诊,初步诊断为偏头痛,接受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抑郁药治疗无效后经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1例女性患者因左侧面部反复发作的电击样疼痛就诊,初步诊断为面肌痉挛,随后接受肉毒素局部注射等相关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后经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误诊时间分别为6、2、3个月。确诊后均予卡马西平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三叉神经痛初期误诊率较高,需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加强病史采集,必要时行相关的影像学等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误诊 牙髓炎 偏头痛 面肌痉挛 疼痛 诊断 卡马西平
下载PDF
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宇 杨庆红 +4 位作者 梅敦成 郑婧 李永光 杨小龙 王云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FT组(n=75):行单纯射频热凝术;RFT+A组(n=75):同RFT组方法行射频热凝后注射阿霉素3毫克。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复发率及副...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FT组(n=75):行单纯射频热凝术;RFT+A组(n=75):同RFT组方法行射频热凝后注射阿霉素3毫克。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复发率及副反应。结果:两种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RFT+A组副反应多于RFT组,RFT+A组远期复发率低于RFT组。结论: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效果优于单纯射频热凝术。阿霉素可暂时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 阿霉素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神经血管压迫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系探讨
18
作者 倪洋 张昉 +1 位作者 张勇 林劲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8-673,共6页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共48例患者平均动脉压为56.89~120.44 mm Hg,平均为(94.32±11.34)mm Hg;42例(87.50%)病灶位于单侧、6例(12.50%)病灶位于双侧,计54例次神经血管压迫模型。根据是否引发三叉神经痛分为患侧组(40例次)和健侧组(14例次),患侧组神经血管压迫面积(Z=-2.823,P=0.005)和神经血管压力(Z=-0.365,P=0.006)均大于健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血管压力大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危险因素(OR=1.001,95%CI:1.0003~1.0022;P=0.011)。ROC曲线显示,神经血管压迫面积预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05~0.890,P=0.006),灵敏度为42.50%、特异度为100%,截断值为25.34 mm^(2);神经血管压力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16~0.895,P=0.005),灵敏度为67.50%、特异度为78.60%,截断值为1672.99 mm Hg·mm^(2);且二者预测效能相当(Z=-0.250,P=0.805)。结论 神经血管压迫面积和神经血管压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非MeSH词)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球囊压力、形状和容积与Meckel's腔解剖参数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马少波 刘文虎 +3 位作者 温兆孟 彭绍鹏 刘建雄 史宇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8-464,共7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面部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患病率在0.012%~0.3%之间,多发于女性,常累及于三叉神经的第二支与第三支[1]。治疗方式首选药物治疗,然而长期服药会导致部分病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症状的复发...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面部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患病率在0.012%~0.3%之间,多发于女性,常累及于三叉神经的第二支与第三支[1]。治疗方式首选药物治疗,然而长期服药会导致部分病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症状的复发,此时往往需要外科手术的干预[2]。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目前主要包括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射频热凝术等。其中,MVD一直是治疗TN的一线手术方案[3]。而PBC凭借其微创、花费少、手术时间短,疼痛缓解率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开展广泛,并且更加适合无法耐受开颅手术的老年病人[4,5]。然而行PBC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均会出现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等症状[6],这主要与术中球囊形状、压迫时间、球囊压力等因素有关,“梨形”形状球囊被认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7]。术中球囊形状的判断主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同为“梨形”球囊不同病人的预后也存在差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射频热凝术 长期服药 开颅手术 压迫时间 肌无力 面部麻木
下载PDF
MiR-21-5p通过下调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1.1表达减轻大鼠三叉神经痛
20
作者 周雪雯 郭刚文 +1 位作者 余珊子 胡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已被证实参与TN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微RNA(microRNA,miR)可通过调节三叉神经节(trig...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已被证实参与TN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微RNA(microRNA,miR)可通过调节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上Kv通道的表达及神经元兴奋性,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旨在探索TN模型中TG上Kv1.1和miR-21-5p的关系,评估miR-21-5p是否对Kv1.1有调控作用,为TN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假手术组(sham组,n=12),大鼠仅在术侧切口缝合,不结扎神经;2)Sham+agomir NC组(n=6),sham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agomir NC;3)Sham+miR-21-5p agomir组(n=6),sham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miR-21-5p agomir;4)TN组(n=12),采用铬肠线慢性缩窄性眶下远端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distal infraorbital nerve,dIoN-CCI)法构建TN大鼠模型;5)TN+antagomir NC组(n=6),TN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antagomir NC;6)TN+miR-21-5p antagomir组(n=6),TN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miR-21-5p antagomir。检测术后各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后大鼠术侧TG中Kv1.1和miR-21-5p的表达情况。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确定Kv1.1和miR-21-5p是否存在靶标关系,即miR-21-5p是否可以直接影响KCNA1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对脑立体定位注射的效果进行评价,随后分别将miR-21-5p的类似物(agomir)和agomir NC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至sham组大鼠TG内,使miR-21-5p过表达;向TN组大鼠TG内分别注射miR-21-5p的抑制剂(antagomir)和antagomir NC,抑制miR-21-5p表达。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检测干预后大鼠TG内miR-21-5p和Kv1.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基础痛阈值相比,TN组大鼠在术后第5至15天,面部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sham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值稳定在正常水平,证明dIoN-CCI模型构建成功。与sham组相比,TN组TG中Kv1.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miR-21-5p的表达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与转染mimic NC和野生型KCNA1(KCNA1 WT)组相比,共转染6 nmol/L或20 nmol/L的rno-miR-21-5p mimics的KCNA1 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与6 nmol/L rno-miR-21-5p mimics共转染组相比,较大剂量(20 nmol/L)的rno-miR-21-5p mimics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降低(P<0.001)。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通过脑立体定位可以将药物准确注入TG。TN组抑制miR-21-5p表达后,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升高,TG中Kv1.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升高;sham组过表达miR-21-5p后,大鼠面部机械痛阈降低,TG中Kv1.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降低。结论:Kv1.1和miR-21-5p均参与TN的发生、发展,miR-21-5p可以通过结合KCNA13'-UTR来调控Kv1.1的表达,进而影响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 miR-21-5p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