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吴颐 叶明 +1 位作者 高觉民 李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2例作为病例组,均进行钻孔引流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脑损伤、手术前后、不同复发情况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分析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与轻度脑损伤组进行比较,中度脑损伤组、重度脑损伤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且重度脑损伤组高于中度脑损伤组;与术前进行比较,术后7 d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与复发组进行比较,未复发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655、-0.674、-0.711、-0.689、-0.705,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钻孔引流术后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降低,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转归具有高度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判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慢性 经钻孔引流术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血小板反应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优化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左开荣 陈力 +3 位作者 代红 李伦成 李政雄 周艺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结合双流注射技术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头颈部CTA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小剂...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结合双流注射技术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头颈部CTA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两组分别进行头颈部CTA成像,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客观评分,并对两组对比剂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大部分都能满足诊断,头颈部较大血管能清楚显示,但B组脑血管边缘分支显示更清楚,脑静脉污染较少,因此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左颈内动脉虹吸部、左大脑中动脉M1段、左大脑后动脉P1段、左椎动脉起始部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客观评分,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左大脑中动脉M1段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剂使用量比较,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较常规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更能获得稳定、优良的图像质量,同时对比剂用量显著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团注追踪技术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 双流注射技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与CT脑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微 王辰雁 +4 位作者 刘鹏 孟玉莲 王羽 张毅 张超越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通过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定量分析颈内动脉斑块成分,并经CT灌注(CTP)测量颈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斑块成分、管腔狭窄程度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西苑医院收治的68例经超声和CTA筛查确诊的... 目的:通过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定量分析颈内动脉斑块成分,并经CT灌注(CTP)测量颈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斑块成分、管腔狭窄程度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西苑医院收治的68例经超声和CTA筛查确诊的单侧颈内动脉斑块及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CTP检查。使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法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利用GE AW4.7后处理工作站对斑块成分进行能谱及脑灌注分析,得到斑块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同时测量病变侧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在68例患者中共测量68处符合条件的斑块,其中易损斑块(包块脂质斑块及混合斑块)44处、稳定斑块(纤维斑块)24处。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的能谱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0.45±0.45)和(1.15±0.39),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5);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平均有效原子序数为(7.21±1.06)和(8.01±0.63),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5)。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病变侧大脑前动脉平均TTP为(12.20±1.61)s和(13.59±2.79)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5);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病变侧大脑前动脉平均MTT为(5.07±1.66)s和(6.09±2.19)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5)。病变侧血管狭窄程度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TTP、MTT呈正相关(r=0.537、0.465,P<0.05),与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CBF呈负相关(r=-0.281、-0.569,P<0.05)。颈动脉斑块的能谱曲线斜率与病变侧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TTP呈正相关(r=0.242、0.246,P<0.05)。结论:CT能谱成像能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可影响脑组织血流灌注,易损斑块更易引起TTP及MTT延迟,其中TTP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斑块成分 能谱成像 灌注参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对脑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4
作者 王丽 周田 刘斯咪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且提供多层螺...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且提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应用CT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漫游及联合诊断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48.57%,CT多平面重组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2.86%,三维容积漫游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4.29%,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1.43%。CT多平面重组诊断、三维容积漫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CT多平面重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中,CT多平面重组联合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病变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动态
下载PDF
深度学习迭代重建算法优化儿童头颅CT图像噪声和图像纹理的可行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宏伟 彭芸 +4 位作者 刘道永 李昊岩 刘勇 洪天予 孙记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评价深度学习迭代重建(DLIR)算法与常规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对儿童头颅外伤CT图像噪声和图像纹理的优化程度及图像显示效果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7—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80例儿童头颅... 目的评价深度学习迭代重建(DLIR)算法与常规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对儿童头颅外伤CT图像噪声和图像纹理的优化程度及图像显示效果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7—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80例儿童头颅CT,扫描方案为低辐射剂量轴扫,电压120 kV,电流150~220 mA。将得到的原始数据重建为5 mm厚层与0.625 mm薄层的脑窗、骨窗图像,分别重建为50%ASIR-V、高权重DLIR图像(DL-H),共8组图像。应用4分制主观评价脑沟脑室、脑灰白质与颅骨显示情况,并统计各组图像的病变数量;客观评价测量基底节层面的灰质和白质的CT值和噪声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同时在同层面测量模糊程度指数,比较两种图像重建方法的差异。结果相较于50%ASIR-V图像,2种层厚的DL-H均可以提升脑沟脑室、脑实质显示能力(W=5.5~22.2,P均<0.05),5 mm的50%ASIR-V与0.625 mm的DL-H图像脑沟脑室、脑实质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0.9、2.0,P=0.32、0.05)。骨质显示能力方面,所有图像均可以达到满分4.0分。5 mm的50%ASIR-V与DL-H图像均可以在80例患者中发现共35处病变,包括出血病变12处,颅内积气1处,骨折9处,头皮软组织肿胀13处。客观评分方面,DL-H图像噪声低于50%ASIR-V图像(t=21.4~35.7,P均<0.05),0.625 mm的DL-H与5 mm的50%ASIR-V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2,P均≥0.05)。模糊程度指数显示DL-H优于50%ASIR-V图像(t=6.1、10.0,P均<0.05),0.625 mm的DL-H与5 mm的50%ASIR-V模糊程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P=0.28)。结论DLIR可以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纹理,整体提升儿童头颅外伤CT图像质量,0.625 mm的DL-H图像质量接近5 mm的50%ASIR-V图像,可以达到诊断要求,使进一步降低儿童头颅外伤的辐射剂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颅 儿童 低剂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全身炎症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尹卓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5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组别,...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5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组别,治疗组为右美托咪定泵入,其泵入参数维持在0.5~1.0ug/kg/h,对照组为丙泊酚泵入,其泵入参数维持在1.0~2.0mg/kg/h,每2h进行一次RASS评分,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TNF-α、IL-6和IL-10。结果 治疗组患者3d的IL-6、TNF-α、CRP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中IL-10更低的使治疗组,(P<0.05)。入组0d以及7d完成各项炎症指标的检验,治疗组、对照组间未构成客观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降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IL-6、TNF-α、CRP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IL-1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外伤 右美托咪定 炎症反应 外周血白细胞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7
作者 李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9-0062,共4页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将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方法 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出2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会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检查,...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将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方法 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出2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会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检查,比较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的对疾病的诊断情况。结果 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128层CTA检查的差异表现为诊断动脉中重度狭窄时128层CTA有更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P<0.05),同时128层CTA可以更准确的检出ICA处斑块和钙化斑块(P<0.05)。而两种检查在灵敏度,检出椎动脉斑块、CCA部位斑块、软斑块和混合性斑块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采用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对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和斑块性质进行判断,但相对而言128层CTA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部血管超声 128层CT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基于CT血管成像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模型的研究
8
作者 黄建宁 周少旦 +4 位作者 叶禹彤 何飞 胡瑞光 赵凡玉 胡瑞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方法(LASSO回归)构建基于CT血管成像(CTA)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模型的价值研究。方法收集13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A检查结果,根据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103例)和未破裂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CTA检查...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方法(LASSO回归)构建基于CT血管成像(CTA)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模型的价值研究。方法收集13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A检查结果,根据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103例)和未破裂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CTA检查参数差异;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与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危险因素,再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与未破裂组患者相比,破裂组患者糖尿病史例数、不规则瘤体形态例数以及合并子囊例数较多、入射角度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糖尿病史、瘤体形态合并子囊数、入射角度与动脉瘤破裂相关,使用这4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其对动脉瘤破裂的预测效能中等,AUC值为0.766。LASSO回归筛选出糖尿病史、瘤形态、数量、宽度、入射夹角和子囊数均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显著相关,构建的模型其预测效能较高,AUC值为0.902。结论糖尿病史、瘤体形态,合并子囊、入射角度与动脉瘤破裂相关,LASSO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LASSO回归分析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朝华 李海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观察组接受MSCTA诊断。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分级情况及诊断效能。研究发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可为患者实施MSCTA检查,此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同样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动脉瘤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较高,但与DSA此类有创检查项目相比,MSCTA对患者的影响更小,具有便捷、实惠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影响
下载PDF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10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CT 梗死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DSA联合3D ASL对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
11
作者 程晓悦 乔鹏岗 +2 位作者 姜彬 张婷婷 贺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97-501,514,共6页
目的:探讨DSA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管腔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DSA及ASL资料,评估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椎动... 目的:探讨DSA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管腔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DSA及ASL资料,评估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椎动脉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支架置入术前后小脑半球不同供血区脑灌注的变化。结果:21例术前DSA显示优势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部位均为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术后狭窄均解除。PLD为2.5 s时,术前、术后,优势侧及非优势侧,小脑各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值均较PLD为1.5 s时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在椎动脉优势侧,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区、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的CBF值均高于术前(包括PLD=1.5、2.5 s);椎动脉非优势侧,小脑上动脉供血区的CBF值高于术前(包括PLD=1.5、2.5 s)。结论:DSA联合ASL能定量评估小脑半球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能提高椎动脉优势侧小脑半球各区的脑血流灌注水平及椎动脉非优势侧的小脑半球小脑上动脉供血区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预警模型构建
12
作者 林志超 潘思金 +1 位作者 谢玉龙 黄立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不良预警模型为其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56例AIS患者,4.5 h内均行静脉溶栓及用药后1 h内进行DWI检查,治疗3个月后按MRS评分结果分为82例预后不良组(&g...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不良预警模型为其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56例AIS患者,4.5 h内均行静脉溶栓及用药后1 h内进行DWI检查,治疗3个月后按MRS评分结果分为82例预后不良组(>2分)和174例预后良好组(≤2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构建其预警模型及使用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效能。结果:低DWI-ASPECTS和高NIHSS评分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当NIHSS≥5分、DWI-ASPECTS<8分、NIHSS≥5分且DWI-ASPECTS<8分时,对静脉溶栓预后不良预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及阴性率分别为92%、47%、45%、92%,79%、80%、65%、89%,93%、73%、69%、9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IS静脉溶栓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是高基线NIHSS评分和低基线DWI-ASPECTS评分,联合构建其预后不良预警模型有助于防治静脉溶栓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NIHSS DWI-ASPECTS 预警模型
下载PDF
控制扫描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精确CT定位扫描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庄洁颖 王敏 +4 位作者 时飞跃 付林 陈丽丽 陈飞 魏晓为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8-11,18,共5页
目的:研究控制扫描(CS)法精确确定放疗标记点CT层面的位置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CS法制作标记点层面位置(MSP)计算程序,用于位置计算的企业微信程序,以及头颈部肿瘤患者(层厚3 mm)的CT定位扫描中。选取2020年10月至... 目的:研究控制扫描(CS)法精确确定放疗标记点CT层面的位置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CS法制作标记点层面位置(MSP)计算程序,用于位置计算的企业微信程序,以及头颈部肿瘤患者(层厚3 mm)的CT定位扫描中。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60例头颈部位肿瘤患者,将使用CS法行CT定位扫描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使用常规方法行CT定位扫描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30例。对两组CT定位扫描中3个金属标记点同时显示在同1层面的例数及含标记点CT图像的层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3个标记点同时显示在同1层面上的例数分别为26例和13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增加了13例(占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含标记点CT图像仅1层的例数分别为4例和0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增加4例(占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P<0.05)。结论:使用CS法辅助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CT定位扫描,可精确计算得到CT定位扫描的目标起始位置,从而使放疗患者3个金属标记点的影像尽可能出现在同1个CT层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放疗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扫描(CS)法 标记点 CT定位 企业微信 放射治疗
下载PDF
血清AQP联合CT脑灌注成像参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价值
14
作者 陈天凤 周雪芳 +1 位作者 朱琴美 姜玉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 研究CT脑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水通道蛋白(AQ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溶栓前进行CT脑灌注成像并计算参数... 目的 研究CT脑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水通道蛋白(AQ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溶栓前进行CT脑灌注成像并计算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采集血清并检测AQP1、AQP4、AQP9水平。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4分)、中度组(NIHSS评分5~19分)、重度组(NIHSS评分20~25分);根据溶栓治疗后第9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5分)。比较各组MTT、TTP及血清AQP1、AQP4、AQP9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神经损伤程度AIS患者MTT、TTP及血清AQP1、AQP4、AQP9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IS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病灶最大径、MTT、TTP、血清AQP1、AQP4、AQ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TTP、AQP1、AQP4、入院时NIHSS评分是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各影响因素对AIS患者短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1%和92.86%。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参数MTT、TTP联合血清AQP1、AQP4对AIS患者溶栓后短期预后具有较好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短期预后 CT脑灌注成像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倪小红 吕衍文 +2 位作者 柯红艳 田宇 廖远高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2名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对照组41名。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习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磁共振动脉自...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2名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对照组41名。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习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扫描。结果:失眠组入睡所需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无显著差异;失眠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快动眼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睡眠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快动眼睡眠S1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2~S4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失眠组患者双侧前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右侧丘脑、脑桥等区域灌注均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岛叶、双侧基底节等区域灌注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能够精确量化睡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多导睡眠监测 磁共振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重建算法对颅内3D FLAIR图像的优化
16
作者 于雨洁 陈楚玥 +3 位作者 李茗 王茂雪 赵献策 王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Sensitivity Encoding,CS-SENSE)技术,人工智能重建(artificialintel ligence reconstruction)对头颅3D FLAIR图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检查头颅3D FL... 目的探讨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Sensitivity Encoding,CS-SENSE)技术,人工智能重建(artificialintel ligence reconstruction)对头颅3D FLAIR图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检查头颅3D FLAIR显示异常高信号的患者共43例。采用不同压缩因子(4和8)获取3D FLAIR图像,分别以常规重建和人工智能重建方法重建出CS4、CS8、CS_AI4、CS_AI8四种图像。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定量比较不同序列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两位具有5年以上神经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评分,采用Kappa检验判断两名医生对图像质量定性评估的一致性。结果CS_AI4(SNR_(Lesions):801.32±318.79,SNRWM:463.50±209.23,CNR:337.83±158.30)及CS_AI8(SNR_(Lesions):887.94±445.27,SNR_(WM):500.99±261.71,CNR:386.95±224.98)的CNR及SNR显著优于CS4(SNR Lesions:553.53±135.79,SNR_(WM):320.86±93.46,CNR:232.67±91.67)及CS8(SNR_(Lesions):482.50±132.29,SNR_(WM):279.41±85.92,CNR:203.09±86.52)(P值均<0.001)。CS4的CNR及SNR显著优于CS8(P<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CS_AI4(8.87±0.40)、CS_AI8(8.55±0.63)及CS4(8.34±0.8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08),但是显著优于CS8(5.07±0.78,P均<0.001)。结论AI重建之后的3D FLAIR图像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显著优于常规重建的FLAIR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FLAIR头颅图像 人工智能 压缩感知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快速脑组织血流灌注可视化
17
作者 孔俐媛 刘有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9-629,共1页
目的CT灌注成像(CTP)在临床上可以评估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但由于其需在较大的范围内多层次连续扫描,造成较大电离辐射,且额外增加的碘化造影剂对患者也会产生一定的身体负担。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流体对流扩散过程,研究脑... 目的CT灌注成像(CTP)在临床上可以评估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但由于其需在较大的范围内多层次连续扫描,造成较大电离辐射,且额外增加的碘化造影剂对患者也会产生一定的身体负担。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流体对流扩散过程,研究脑内血流灌注情况,为脑血流灌注可视化提供一种快速无创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首先基于个性化脑CT血管造影(CTA)重建血管动脉三维模型,利用血流动力学CFD的方法,模拟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其次基于血管生成算法构建脑小动脉与标准头模型三维结构,输入血流动力学模型计算的血管血流,对流体的对流扩散过程进行求解,实现在脑组织内血流灌注过程的可视化。将生成的图像与个性化CTP图像进行对比。结果1例正常受试者的模拟结果与其个性化脑CTP检查图像总体上对比良好,脑区灌注结果符合生理规律,神经活动复杂的地方颜色鲜艳,反之颜色暗淡。结论这是一个用于模拟从脑主动脉到脑组织血流灌注可视化的计算模型,在正常受试者身上得到验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实现个性化利用CTA数据及颈内动脉流量即可直观快速模拟血流在脑内的灌注情况,达到临床上代替CT灌注成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受试者 颈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 脑血流灌注 CT灌注成像 生理规律 血液流动 神经活动
下载PDF
多田公式法与基于CT数据三维重建法评估脑出血体积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杨施迪 陈孟宗 +2 位作者 胡少博 郑栋栋 杨登峰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8期1074-1076,共3页
目前测量颅内血肿体积的方法主要有软件测量法、多田公式法、体视法及尺量法等,脑出血血肿体积测量尚缺少“金标准”[1-4]。多田公式法由椭圆球体体积公式简化而来,其前提是血肿形状近似椭圆形,然而实际工作中血肿形状往往并不规则,因... 目前测量颅内血肿体积的方法主要有软件测量法、多田公式法、体视法及尺量法等,脑出血血肿体积测量尚缺少“金标准”[1-4]。多田公式法由椭圆球体体积公式简化而来,其前提是血肿形状近似椭圆形,然而实际工作中血肿形状往往并不规则,因此多田公式法的计算方式可能为临床决策带来困扰[1]。Mimics Medical是一个免费的可视化医学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其为基于CT数据的血肿体积测量提供了准确而简单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与多田公式法比较,探讨基于CT数据三维重建法评估脑出血体积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多田公式 三维重建 体积 定量
下载PDF
CT评估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
19
作者 闫兴利 李建桥 马新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低灌注强度比值(HIR)评估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经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低灌注强度比值(HIR)评估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经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结果,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SPECTS、HIR、低灌注区参数[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经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48例(53.33%)患者预后不良,纳为不良组,其余42例(46.67%)预后良好,纳为良好组。不良组患者年龄、术后7 d NIHSS评分、MPV水平、ASPECTS评分<8分、HIR≥0.4人数占比以及低灌注区rTTP高于良好组,低灌注区rCBF、rCBV低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11.626、31.137、21.224、9.737、8.601、4.310、6.638、6.0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后7 d NIHSS评分、MPV水平、ASPECTS<8分、HIR≥0.4、低灌注区rTTP、rCBF、rCBV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OR=1.068、2.302、3.851、2.225、3.006、2.215、1.962、2.407,P<0.05)。结论年龄、术后7 d NIHSS评分、ASPECTS、HIR、低灌注区参数、MPV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林优优 张秋爽 +1 位作者 潘璟琍 丁建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6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50例头颈部CTA图像,分别进行DLIR-H、DLIR-M、DLIR-L和ASiR-V50%重建。测量并计算四组图像血管的背景噪声(SD)、血管锐利度(ERS)以及各重要层面血管的信噪比...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50例头颈部CTA图像,分别进行DLIR-H、DLIR-M、DLIR-L和ASiR-V50%重建。测量并计算四组图像血管的背景噪声(SD)、血管锐利度(ERS)以及各重要层面血管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四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随着DLIR强度增加,血管SD值显著降低(P<0.05),四组图像的ERS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大脑中动脉M1段外,其他血管SN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现为DLIR-H最高,DLIR-M次之。所有血管CN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DLIR-H,DLIR-M,DLIR-L和ASiR-V50%。四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ASIR-V50%相比,DLIR-H可以显著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为优化头颈部CTA扫描方案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