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闪光放射治疗对比常规放射治疗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机制探索
1
作者 王瑶 俞伟 +3 位作者 张沛 戴相昆 刘畅 曲宝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放射治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但容易造成肺部损伤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因其极短的辐射时间和高剂量率备受关注,其在保证肿瘤治疗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正常组织毒性反应。Flash-RT能否减少放射性肺损伤成为近年... 放射治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但容易造成肺部损伤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因其极短的辐射时间和高剂量率备受关注,其在保证肿瘤治疗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正常组织毒性反应。Flash-RT能否减少放射性肺损伤成为近年重点研究课题。本综述基于文献分析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估Flash-RT与常规剂量率放射治疗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综述Flash-RT与常规剂量率放射治疗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对比,为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Flash-RT与常规剂量率放射治疗相比,可以显著减少肺损伤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来仍需深入探索Flash-RT的机制,开发适用于不同肿瘤的Flash-RT装置和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剂量率 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 常规剂量率放疗 肺损伤 放射治疗技术
下载PDF
rhIL-12对恒河猴造血系统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国林 赵毅 +10 位作者 邢爽 申星 宁学成 卢世香 李建 郭玲玲 郝锐 陈廷超 缪锦来 贺济琛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用11只经3.0 Gy全身照射后90 d活存猴再经致死剂量60Coγ(6.0 Gy)射线全身1次照射以建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被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n=4)、单次给药组(n=3)和分次给药组(n=4)。单次给药组于照射后2 h皮下注射rhIL-12 4μg/kg,分次给药组分别于照射后2 h和3、6、9 d皮下注射rhIL-12 1μg/kg,对照组于皮下注射同样体积的PBS。观察照射后动物活存情况和外周血象变化。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hIL-12可明显促进正常猴和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特别是CFU-E和CFU-GM最为明显。照射对照组动物于照射后22 d内全部死亡,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为(20.3±1.2)d;rhIL-12单次给药组3只动物全部存活,rhIL-12分次给药组1只动物于照射后17 d因贫血死亡。与对照组比较,rhIL-12治疗能明显提高动物存活(P=0.018),并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的恢复(P<0.05)。结论:rhIL-12可明显促进灵长类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并明显促进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的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动物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 辐射损伤 急性放射病 恒河猴
下载PDF
白介素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利 翟瑞仁 +2 位作者 逄朝霞 张超 余长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5-99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应用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56只BALB/c小鼠给予60Co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然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rmIL-12治疗、G-CSF治疗和rmIL-12+G-CSF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究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应用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56只BALB/c小鼠给予60Co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然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rmIL-12治疗、G-CSF治疗和rmIL-12+G-CSF治疗4组。rmIL-12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1 h及此后每3 d 1次腹腔注射rmIL-12 20μg/kg,共5次;G-CSF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2 h开始每天1次皮下注射G-CSF 100μg/kg,共14 d;联合治疗组给予rmIL-12+G-CSF治疗,方法同上。每天2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 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数,分别于照射后14 d和28d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7 dvs 11 d),恢复速度与G-CSF治疗组相当,血小板(Plt)数开始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1 d vs 14 d),且Plt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6.5%vs 8.1%,P<0.01),恢复速度与rmIL-12治疗组相当。照射后14和28 d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提示,联合治疗组CFU-GM、CFU-Mi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mIL-12与G-CSF联合应用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病 造血损伤
下载PDF
基于JNK/AP-1信号通路探讨广西毛冬青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何改改 李婷 +4 位作者 张馨月 孔蔺莎 阮林 王绍军 韦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探讨广西毛冬青(IPH)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H、放射组和放射+IPH组,每组10只。采用γ射线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放射前、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避... 目的:探讨广西毛冬青(IPH)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H、放射组和放射+IPH组,每组10只。采用γ射线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放射前、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电镜观察胶质细胞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p-)JNK、激活蛋白-1(AP-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JNK和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小鼠放射后7 d体重减低,血清IL-6含量升高,脑组织AP-1、MCP-1表达水平及p-JNK/JNK比值升高,小胶质细胞Iba-1和GFAP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放射组比较,放射+IPH组小鼠放射后7 d体重增加,血清IL-6含量降低,脑组织AP-1、MCP-1表达水平及p-JNK/JNK比值降低,小胶质细胞Iba-1和GFAP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HE染色和尼氏染色显示,放射组大量细胞和神经元出现核固缩现象,小胶质细胞激活,呈圆形;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溶酶体增多,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核及胞质肿胀;经IPH干预后,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变性情况和胶质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结论:广西IPH能改善放射性脑损伤小鼠的认知功能,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抑制JNK/AP-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毛冬青 放射性脑损伤 JNK/AP-1 炎症反应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索辐射诱导的小鼠肺上皮细胞代谢改变
5
作者 范昊 葛祥伟 +3 位作者 周鑫 李瑶 刘巧维 胡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5-73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代谢变化是放射性肺炎的重要特征之一。放疗作为胸部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引发局部炎症和纤维化等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治疗效果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放疗引起的代谢改变具有重... 背景与目的代谢变化是放射性肺炎的重要特征之一。放疗作为胸部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引发局部炎症和纤维化等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治疗效果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放疗引起的代谢改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X射线辐射对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urine lung epithelial-12,MLE12)代谢的影响。方法于体外环境下培养MLE12细胞系,并将其随机分为辐射组(radiation group,IR组)与对照组(control group,NC组)。使用日立X射线辐照仪以10 Gy的剂量对IR组细胞进行辐射处理。辐射后48 h收集细胞上清液样本。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对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LC/MS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MLE12细胞在辐射后48 h的代谢变化。与NC组相比,IR组中共有38种分泌型代谢物发生改变。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的注释,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通路,其中核苷酸代谢的差异最为显著。结论X射线辐射对MLE12细胞的代谢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影响核苷酸代谢途径,包括嘌呤和嘧啶等代谢产物及相关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代谢组学 MLE12细胞 核苷酸代谢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剑平 张华屏 +3 位作者 安全 魏锦萍 周晋源 杨仲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低聚壳聚糖提高辐射损伤动物存活率的机理。小鼠受到5 Gyγ射线照射后,检测骨髓淋巴细胞凋亡数、脾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P53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凋亡基因,Western方法检测蛋白表达。...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低聚壳聚糖提高辐射损伤动物存活率的机理。小鼠受到5 Gyγ射线照射后,检测骨髓淋巴细胞凋亡数、脾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P53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凋亡基因,Western方法检测蛋白表达。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低聚壳聚糖提高受照小鼠的存活率,降低骨髓淋巴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3,上调Bc1-2,Bcl-2/Bax比值升高;抑制P53蛋白表达。低聚壳聚糖可能通过抑制P53蛋白表达,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凋亡细胞的产生,有效提高受照小鼠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 辐射 细胞凋亡 存活率
下载PDF
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细胞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红霞 郭梅 +1 位作者 刘铁强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09-813,共5页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法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至28天不同时间点胸腺CD4-CD8-细胞4阶段及CD4+CD8+、CD8+CD4-、CD8-CD4+细胞比例。结果显示,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0)%vs(75.9±2.8)%(p<0.05),S期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vs(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调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小时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15.5±3.3)%,对照组则分别为(16.5±2.2)%、(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胸腺CD4-CD8-(double negative,DN)细胞成熟分4个阶段(DN1-4),G-CSF组照后7天DN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照后21天DN3、DN4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G-CSF可促进DN1细胞增殖,并使其向DN3、DN4阶段分化。G-CSF对胸腺CD4+CD8+细胞的影响主要在于减轻其恢复过程中的二次下降的程度,使其在照后28天接近正常,并明显高于对照组[(71.0±6.3)%vs(25.5±6.3)%](p<0.05)。结论 :G-CSF可调节急性辐射损伤胸腺细胞周期,减少胸腺细胞凋亡,促进胸腺CD4-CD8-及CD4+CD8+细胞增殖、分化,加快急性辐射损伤后中枢免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综合征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胸腺细胞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放射病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玲玲 李明 +1 位作者 邢爽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28-830,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种能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加速干细胞归巢、重建造血微环境等独特的生物活性,且易于分离、扩增和外源基因转染。近年来用于各种组织器官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种能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加速干细胞归巢、重建造血微环境等独特的生物活性,且易于分离、扩增和外源基因转染。近年来用于各种组织器官损伤的治疗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用于急性放射病的实验治疗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介绍了MSC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急性放射病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放射损伤 重度急性放射病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辐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明 王立升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905-908,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鉴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诸如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重建造血微环境、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等,可以部分弥补传统治疗手段的不足。本文对MSC的生物学特性以...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鉴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诸如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重建造血微环境、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等,可以部分弥补传统治疗手段的不足。本文对MSC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放射病模型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放射损伤 辐射事故
下载PDF
右旋蛋氨酸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德冠 张俊伶 +3 位作者 吴红英 路璐 王小春 孟爱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1-42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右旋蛋氨酸(D-methionine,D-met)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D-met 300 mg/kg组+照射组和D-met 1000 mg/kg+照射组。对照组小鼠接受假照射,其余3组小鼠接受7.5 Gy,1、4、8 Gy和1 Gyγ... 本研究旨在探讨右旋蛋氨酸(D-methionine,D-met)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D-met 300 mg/kg组+照射组和D-met 1000 mg/kg+照射组。对照组小鼠接受假照射,其余3组小鼠接受7.5 Gy,1、4、8 Gy和1 Gyγ线的全身照射,分别用于小鼠存活率、骨髓细胞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数及其分类数以及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检测。D-met于照射前30 min腹腔注射。结果表明,300和1000 mg/kg D-met均未显著提高7.5 Gy照射小鼠的存活率;10-2、10-3和10-4mol/L D-met能明显提高1、4、8 Gy照射小鼠骨髓细胞的存活率;300和1000 mg/kg D-met虽能使受1 Gy全身照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有所增加,但与照射小鼠相比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D-met可有效缓解辐射对骨髓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受照小鼠骨髓细胞的存活率,促进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蛋氨酸 造血系统 辐射损伤 骨髓细胞
下载PDF
经靶向OPN激活的IKBα/NF-κB信号通路对细胞自噬、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11
作者 周锐 刘川川 +4 位作者 刘瑞欣 刘辉琦 韩莹 马兰 王生兰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目的探讨经靶向骨桥蛋白(OPN)激活的IKBα/NF-κB信号通路对低氧环境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自噬、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PASMCs;观察低氧组PASMCs中OPN的表达情况和IKBα/NF-κB的表达情况。将带有OPN(过表达或敲低)的... 目的探讨经靶向骨桥蛋白(OPN)激活的IKBα/NF-κB信号通路对低氧环境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自噬、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PASMCs;观察低氧组PASMCs中OPN的表达情况和IKBα/NF-κB的表达情况。将带有OPN(过表达或敲低)的慢病毒与PASMCs共培养,在OPN过表达的PASMCs中加入NF-κB抑制剂QNZ干扰IKBα/NF-κB信号通路,随后在基因和蛋白层面观察OPN对自噬的影响,并在电镜下观察自噬体数量。用5-乙炔基-2-脱氧嘧啶核苷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OPN对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低氧组PASMCs表达的OPN高于常氧组(P<0.05),低氧组NF-κB高于常氧组(P<0.05)。常氧组可通过PASMCs过表达OPN激活NF-κB来抑制自噬蛋白LC3B、Beclin1,加入NF-κB抑制剂后可以促进PASMCs的自噬蛋白表达(P<0.05);干扰低氧组PASMCs中OPN的表达可以进一步促进自噬蛋白和自噬小体的表达(P<0.05)。抑制PASMCs中OPN和NF-κB的表达可以阻断细胞从G0/G1期向S期过渡并减弱由OPN增多引起的增殖(P<0.05)。结论经靶向OPN可以激活IKBα/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IKBα/NF-κB信号通路对低氧环境中PASMCs的自噬、增殖和细胞周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IKBα/NF-κB通路 自噬 低氧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增殖
下载PDF
rhG-CSF对2.3Gy中子照射比格犬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 韩琴芳 +9 位作者 柳晓兰 邢爽 熊国林 谢玲 赵燕芳 余祖胤 丁一波 赵振虎 从玉文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520-1524,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rhG-CSF对2.3Gy中子照射比格犬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中子照射所致凝血功能紊乱提供新的治疗措施。给予10只成年比格犬2.3Gy中子照射,动物随机分为对症治疗组和rhG-CSF治疗组。rhG-CSF治疗组动物自照射当天开始给予rhG-CS... 本研究旨在观察rhG-CSF对2.3Gy中子照射比格犬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中子照射所致凝血功能紊乱提供新的治疗措施。给予10只成年比格犬2.3Gy中子照射,动物随机分为对症治疗组和rhG-CSF治疗组。rhG-CSF治疗组动物自照射当天开始给予rhG-CSF10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连续给药21天。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抽取外周血检测血小板数,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血栓弹力图描记分法(TEG)、凝血四项法检测两组动物的凝血情况。结果表明,2.3Gy中子照射后,比格犬血小板数量和聚集功能同时下降;凝血系统在照射后初期处于高凝状态,极期处于低凝状态;凝血功能改变以内源性凝血途径为主;在病程初期和极期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增高。rhG-CSF治疗可以纠正2.3Gy中子照射初期的高凝状态,缩短极期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加快血凝块形成的速度,下调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高,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论:rhG-CSF可改善照射所致的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照射 中子急性放射病 血小板聚集功能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藤茶提取液对电离辐射损伤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研究
13
作者 王志允 勾文峰 +3 位作者 郭江红 许飞飞 李祎亮 侯文彬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和总抗氧化能力检测(ABTS)两种方法体外检测藤茶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然后进行生存率实验,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照射+藤茶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0.8 g/kg、1.6 g/kg、2.4 g/kg)... 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和总抗氧化能力检测(ABTS)两种方法体外检测藤茶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然后进行生存率实验,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照射+藤茶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0.8 g/kg、1.6 g/kg、2.4 g/kg),所有小鼠均进行致死剂量7.2 Gy照射,检测藤茶提取液对照射后小鼠的生存影响;随后在电离辐射损伤造血系统实验中将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照射组、照射+藤茶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经4 Gy全身照射后,观察藤茶提取液对电离辐射后小鼠脏器指数、造血指标等的影响,并测定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GSH)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藤茶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4.35%,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3.14%,能够提高7.2 Gy照射下小鼠的生存率(照射组生存率为30%,低剂量组生存率为100%,中剂量组生存率为90%,高剂量组生存率为90%),并改善4 Gy全身照射所导致造血系统损伤小鼠的脏器指数和造血指标,还能升高照射小鼠肝脏中T-SOD活力以及GSH的含量。藤茶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提高电离辐射后小鼠的生存率,并改善其引起的造血系统损伤,有望成为电离辐射导致造血系统损伤的中药防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提取液 抗氧化能力 造血损伤 电离辐射防护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在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湘湘(综述) 张平 +1 位作者 刘芬 邹伟(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104-2108,共5页
放射治疗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的过度激活与神经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神经炎症是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RICD)的主要发病机制。该文分析了RICD中神经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少突胶质细... 放射治疗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的过度激活与神经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神经炎症是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RICD)的主要发病机制。该文分析了RICD中神经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少突胶质细胞的破坏、海马微环境改变和血脑屏障损伤,并对PARP-1通过这些共同机制介导神经炎症反应进而加重RIC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探讨了PARP-1抑制剂对RICD的潜在保护作用,旨在为RICD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 神经炎症 电离辐射 综述
下载PDF
纳米制剂用于放射性肠损伤防护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罗晓明 严顺东 +3 位作者 赵蕴仪 李雄 钟航天 刘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7-478,共12页
[背景]辐射引起的急、慢性肠道损伤是腹部/盆腔实体肿瘤放疗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主要与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的损伤以及肠壁组织纤维化有关.目前,氨磷汀被认为是预防放射性肠损伤的有效药物,然而半衰期短... [背景]辐射引起的急、慢性肠道损伤是腹部/盆腔实体肿瘤放疗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主要与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的损伤以及肠壁组织纤维化有关.目前,氨磷汀被认为是预防放射性肠损伤的有效药物,然而半衰期短、副作用大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开发低毒、高效的放射性肠损伤防护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展]药物防护是放射性肠损伤的研究重点,但合成小分子化合物、天然植物化合物仍存在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随着载体材料和制剂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制剂在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延长药物半衰期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具有本征放射性的纳米材料和药物递送载体在减轻放射引起的肠损伤方面显现出巨大潜力,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替代策略.[展望]本文从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病机制出发,综述化学药物和纳米制剂在放射性肠损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新型的放射性肠损伤防护制剂提供思路.从材料选择上需考虑生物安全性良好的天然材料,从保护效果和病人用药依从性上可优先考虑口服药物递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损伤 药物防护 纳米制剂
下载PDF
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红玲 艾文超 +5 位作者 王岩 马盈盈 时磊 张巧云 宋秀军 王欣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电离辐射通过干扰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诱导复杂的生物反应破坏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过程。血液或组织中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浓度等的改变反映了全身辐射损伤。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不断应用和电离辐射损伤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 电离辐射通过干扰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诱导复杂的生物反应破坏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过程。血液或组织中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浓度等的改变反映了全身辐射损伤。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不断应用和电离辐射损伤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染色体畸变、基因表达、脂质和代谢等相关指标被认识并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电离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分子诊断 标志物
下载PDF
调强放疗致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何佳欣 朱小辉 +3 位作者 奚和明 王小翠 金秀 赵小静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Ⅱb~Ⅳ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行调强放疗,总照射量60~66 Gy。同步化疗47例、靶向治疗15例,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观察发生急性放射性食...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Ⅱb~Ⅳ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行调强放疗,总照射量60~66 Gy。同步化疗47例、靶向治疗15例,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观察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分级情况,比较发生和未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0例完成调强放疗计划周期后,有48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其中1级40例,2级4例,3级2例,4级2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0.00%;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年龄≥60岁、Ⅲb~Ⅳ期、存在同步化疗、靶向治疗、有糖尿病、食管照射长度>10 cm占比均高于未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P<0.05),且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照射总剂量、平均剂量、体积百分比V20、V30、V40、V50均高于未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同步化疗(OR=40.005)、同步靶向治疗(OR=42.479)、食管照射平均剂量高(OR=63.688)、V20(OR=52.300)、V30(OR=36.525)、V40(OR=40.366)、V50(OR=47.276)高是影响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同步化疗、同步靶向治疗、食管照射平均剂量高、V20、V30、V40、V50高为影响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在制定放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分割方案来制定治疗计划,避免出现过度损伤食管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肺癌 放射性食管炎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25家地级市中心血站全血制备成分血的供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晓芹 付恒 +21 位作者 胡官林 曹彩霞 杨维涛 王振兴 周国琼 付竹筠 孙婧雯 沈有华 燕锋 鲍琳 林富文 李丽 王泽颖 冯兰洁 周竞 康美艳 张剑 刘保霞 汤文隽 郭萍莉 李浩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国内25家地市级中心血站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供应情况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2年国内25家中心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调剂红...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国内25家地市级中心血站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供应情况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2年国内25家中心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和冰冻血浆的发放数据,根据新冠疫情发生时间(2019年底),将发放数据分为两组,2017年、2018年、2019年为非新冠疫情组(简称非疫情组),2020年、2021年、2022年为新冠疫情组(简称疫情组)。结果2017—2022年,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波动增长,2022年>2021年>2019年>2020年>2018年>2017年,2020年较2019年下降19724.12 U,呈负增长(–1.43%),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增,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冷沉淀凝血因子发放量基本呈逐年递增,2021年>2022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22年较2021年下降6303.72 U,呈负增长(–1.54%),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2020—2022年,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发放量呈波动增长;年度同比增长率2021年呈负增长,2022年呈正增长;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逐年递减,年度同比增长率呈负增长;调剂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减,年度同比增长率呈负增长。结论国内25家中心血站全血制备成分血的供应情况地区差异大,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程度亦不同,总体上对2020年的供应能力影响最显著,血液调剂是新冠疫情期间保证血液供应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血液供应 红细胞成分血 冰冻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
下载PDF
基于miRNA-134-5p/BDNF/Akt信号通路探讨X线辐射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
19
作者 顾静 付力文 +5 位作者 韩晓斐 方丹 金戈 董晓丽 颉亚辉 侯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2-1361,共10页
目的探讨X线辐射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X线照射组(X-ray组)、X线照射miRNA-134-5p抑制剂组(X-inhibitor组)、X线照射miRNA-134-5p抑制剂阴性对照组(X-NC组)。最终选择以6 Gy X线... 目的探讨X线辐射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X线照射组(X-ray组)、X线照射miRNA-134-5p抑制剂组(X-inhibitor组)、X线照射miRNA-134-5p抑制剂阴性对照组(X-NC组)。最终选择以6 Gy X线辐照大鼠H9C2心肌细胞,48 h后检测各项指标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JC-1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中SOD活性、MDA水平,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NA-134-5p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Akt、磷酸化Akt(p-Akt)、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X-ray组大鼠心肌细胞中ROS和MDA水平上升、SOD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百分比增加、DNA损伤微核形成数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均P<0.01);与X-ray组相比,X-inhibitor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所逆转(P<0.05或P<0.01),而X-NC组的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X-ray组大鼠心肌细胞中miRNA-134-5p水平上调,BDNF表达及Bcl2/Bax、p-Akt/Akt比值下降(均P<0.01);与X-ray组相比,X-inhibitor组大鼠心肌细胞中miRNA-134-5p水平下降,BDNF表达及Bcl2/Bax、p-Akt/Akt比值升高(均P<0.01),X-N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照射诱导了大鼠心肌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及DNA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其发生机制可能涉及miRNA-134-5p/BDNF/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脏损伤 辐射 心肌细胞 微RNA-134-5p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颌面口腔按摩技术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
20
作者 谢成璐 方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09-0012,共4页
研究和分析颌面口腔按摩技术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40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40例设为观察组,... 研究和分析颌面口腔按摩技术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40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40例设为观察组,加用颌面口腔按摩。观察和对比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持续时间、疼痛(VAS)评分、口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放疗前后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持续时间为(19.88±6.44)d,对照组为(24.55±5.82)d,有统计学差异(t=3.403,P=0.001)。放疗后1、2、3周观察组VAS评分更低(P<0.05)。放疗后1、2、3周观察组口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放疗后4周,观察组责任感等各维度ESCA评分升高,且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颌面口腔按摩技术可加快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康复进程,缩短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口腔不良反应,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口腔按摩技术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