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3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性愈合创面管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佳怡(综述) 许喜生(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932-1935,共4页
近年来,随着创面愈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湿法处理创面能够促进愈合已成为共识。创面微环境在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创面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创面“湿性平衡”理论为创面湿度管理提供了新视角,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 近年来,随着创面愈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湿法处理创面能够促进愈合已成为共识。创面微环境在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创面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创面“湿性平衡”理论为创面湿度管理提供了新视角,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创面愈合所需的最佳湿度水平。该文综述了湿性创面愈合的优点及其对有效创面管理的影响,并建议对创面湿度进行评估和监测,以规范创面湿度管理,实现最佳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 微环境 创面管理 创面愈合 综述
下载PDF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烧伤整形植皮患儿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黄琴 周云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84-0187,共4页
探究临床给烧伤整形植皮术后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1-2022.12这一阶段我院接收治疗的患儿,选取110例进行研究,科学分组,对照组采取基本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研究分析患儿术后一般指标、记录并发症和护理... 探究临床给烧伤整形植皮术后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1-2022.12这一阶段我院接收治疗的患儿,选取110例进行研究,科学分组,对照组采取基本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研究分析患儿术后一般指标、记录并发症和护理纠纷引发情况、评估满意度,两组结合数据对比。结果 对患儿临床指标进行评估,观察组疼痛评估得分明显较低,在院居住时间明显较短,皮片成活概率明显较高。记录患儿并发症引发情况,观察组引发并发症的占比9.09%,与对照组的27.27%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表示不满意的为1例,占比1.82%,达到满意级别的占比98.18%,明显较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在护理中引发护患纠纷的为1例,占比1.82%,明显比对照组的25.45%低(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科学应用在烧伤整形植皮术后患儿护理中实践中,改善患儿临床基本指标,降低并发症引发概率,使患儿有更好的预后效果,增加满意度,可以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烧伤整形植皮 术后恢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低浓度5-氟尿嘧啶与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
3
作者 付秀娟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202-2205,共4页
目的:探究低浓度5-氟尿嘧啶注射与曲安奈德注射液在增生性瘢痕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研... 目的:探究低浓度5-氟尿嘧啶注射与曲安奈德注射液在增生性瘢痕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2.5 mg/ml 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瘢痕组织细胞因子含量、不良反应、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8.08%)高于对照组(8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四项目瘙痒量表(FII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下降,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均升高,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出现红斑、水肿、色素脱失、灼热、皮肤萎缩等总不良反应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5-氟尿嘧啶注射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增生性瘢痕能明显改善临床效果,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曲安奈德 增生性瘢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脊柱脊髓战创伤救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勇斌 唐文宇 +6 位作者 焦坤 刘晨 李晓宇 陶冶 王善合 周潇逸 魏显招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46-350,共5页
当战争爆发时,士兵和军事人员可能会面临爆炸、炮火和枪械伤等危险。在伊拉克战争中,38.5%伤亡军人至少有1次脊柱受伤,在所有死亡病例中,67%由爆炸造成,15%由枪击造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脊柱骨折(42.9%)、脊柱脱位(6.9%)、脊柱横断(4... 当战争爆发时,士兵和军事人员可能会面临爆炸、炮火和枪械伤等危险。在伊拉克战争中,38.5%伤亡军人至少有1次脊柱受伤,在所有死亡病例中,67%由爆炸造成,15%由枪击造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脊柱骨折(42.9%)、脊柱脱位(6.9%)、脊柱横断(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脊髓损伤 军事医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
作者 聂立民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重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于麻醉前10min注入1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5μg/(kg·h)的速率泵注,术毕前30min停药,对照组以相同方...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重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于麻醉前10min注入1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5μg/(kg·h)的速率泵注,术毕前30min停药,对照组以相同方式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为(2.06±0.41)min,短于对照组的(4.89±0.95)min,镇痛持续时间为(123.48±10.67)min,长于对照组的(95.31±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T0),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min(T_(1))、术毕时(T_(2)),观察组CRP、TNF-α、IL-6、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重度烧伤患者中可发挥超前镇痛效果,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行大力的推行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右美托咪定 超前镇痛 炎性因子 血流动力学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朱小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五月到2023年五月间住院的4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共计56只手进行了外科手术,对术后治疗效果及术后各时期 TAM值、日常生活能力、外观满意... 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五月到2023年五月间住院的4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共计56只手进行了外科手术,对术后治疗效果及术后各时期 TAM值、日常生活能力、外观满意度等指标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48名患者(56只手)全部获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术后出院经过六个月后,患者的手外形和运动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没有出现再一次的挛缩。术后6个月,患者TA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外观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术后一个月(P<0.05)。结论 针对不同的烧伤位置及瘢痕挛缩畸形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实施外科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手烧伤患者的手部功能与外观,术后引导患者做合适的康复锻炼同样可以改善患者的手功能与外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7
作者 白振宇 王健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31-13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烧伤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统计总体病原菌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结果168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共培... 目的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烧伤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统计总体病原菌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结果168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共培养出179株菌株,其中烧伤面积<10%(44例)、10%~49%(49例)、≥50%(75例)患者分别检出菌株47株、52株、80株。创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1.9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48.04%),致病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27.37%)、金黄色葡萄球菌(22.91%)为主。烧伤面积<10%、10%~49%、≥50%的患者,主要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94%)、铜绿假单胞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32.50%)。烧伤面积<10%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耐药性较高;烧伤面积为10%~49%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性较高;烧伤面积≥50%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高。不同烧伤面积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性;烧伤面积<10%和10%~49%的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性较高;烧伤面积≥50%的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G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株存在差异,且随着烧伤面积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通过调控自噬影响深度烧伤创面愈合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陆涛 张友来 +4 位作者 丁毓威 张守忠 曹青 陈秋莹 潘拥军(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烧伤创面ILK表达;另取45只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K组,每组15只,阴性对照组和ILK组大鼠创面分别注射pEGFP-C1慢病毒和pEGFP-C1-ILK慢病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 d、7 d、10 d、14 d、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0 d时取创面组织,ELISA测定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表达;21 d时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轻链蛋白3(LC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烧伤大鼠创面组织ILK表达较正常大鼠皮肤组织显著升高(P<0.05);ILK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在第7、14、21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ILK组大鼠创面组织病变坏死程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LC3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LC3-Ⅱ/Ⅰ显著降低(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6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ILK在深度烧伤大鼠创面组织表达增加,过表达ILK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抑制自噬,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 整合素连接激酶 自噬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美容缝合技术在体表肿物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练慧斌 徐刚 +7 位作者 李平松 周杰 罗艺 主父中印 金俊俊 焦瑞 张筱薇 韩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美容缝合技术在体表肿物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58例体表肿物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普通外科收治的体表肿物传统手术治疗者149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体表肿物切除手术中均应用美容缝合技术... 目的观察美容缝合技术在体表肿物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58例体表肿物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普通外科收治的体表肿物传统手术治疗者149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体表肿物切除手术中均应用美容缝合技术。术后2周及6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评估2组术后瘢痕情况,比较2组瘢痕宽度。结果术后2周,治疗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8%(153/158),高于对照组的91.3%(136/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VSS评分、V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瘢痕平均宽度为(1.72±0.86)mm,小于对照组的(4.55±2.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容缝合技术应用于体表肿物切除手术可显著减轻组织损伤和切口瘢痕,改善患者术区外形,并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缝合技术 心形缝合 体表肿物 瘢痕 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贝复新在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妍 史昌乾 +4 位作者 姬生波 佟妍 张桂全 林麟 胥学冰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贝复新治疗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辽宁总队医院2014-01至2022-10压力性损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两组均在清创术中安置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后...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贝复新治疗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辽宁总队医院2014-01至2022-10压力性损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两组均在清创术中安置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后,对照组予以常规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观察组予以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贝复新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压疮评分(Braden),趋化因子SDF-1α和CXCR4表达变化,术后7 d、14 d、21 d创面愈合率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Braden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趋化因子SDF-1α和CXC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愈合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提升,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84.61%),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贝复新治疗压力性损伤疗效确切,能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封闭负压引流 贝复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高原环境腹部爆炸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小博 郭飞 +4 位作者 许琴 杨欣悦 敖其 刘江伟 张雷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648-653,675,共7页
目的建立稳定高原腹部爆炸伤模型,探讨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在高原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性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原环境下(海拔4600m)24只山羊腹部爆炸伤模型(体质量30~35kg,平均32.7kg,距爆心16m)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建立稳定高原腹部爆炸伤模型,探讨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在高原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性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原环境下(海拔4600m)24只山羊腹部爆炸伤模型(体质量30~35kg,平均32.7kg,距爆心16m)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探查,实验组在开腹探查后行暂时性胃肠管保护(开腹后简单快速缝合或钳夹封闭胃肠破口)并放置吸引管持续负压吸引。检测伤后两组6h血气、血常规、降钙素原、白介素-6、器官功能(氧合指数、休克指数、血清肌酐、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所有死亡和观察结束动物均进行处死后尸检,并统计伤后存活率。结果两组在伤后均未出现即刻死亡,对照组1只在术后即刻死亡,2只在下送途中死亡,其余在24h观察期内全部死亡,6h内存活率41.6%(5/12);实验组术后24h观察期全部存活,6h内存活率100%。按照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实验组中位数为27(22,29),对照组为23(20,29),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h对照组较实验组出现了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乳酸酸中毒。对照组感染指标较实验组明显增高[白细胞(17.61±0.46)×10^(9)/L vs.(10.86±0.32)×10^(9)/L,降钙素原(9.75±1.15)ng/mL vs.(3.59±0.31)ng/mL,白介素-6(59.34±6.06)pg/mL vs.(35.17±3.84)pg/mL,P<0.05]。创伤后维持相似的平均动脉压[实验组(100.8±10.0)mmHg vs.对照组(100.1±10.6)mmHg,P=0.06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休克指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1.78±0.04 vs.0.91±0.04,P<0.05),氧合指数、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275.51±5.21 vs.222.63±3.44、(16.91±0.89)μmol/L vs.(25.38±0.53)μmol/L、(13.16±0.33)s vs.(20.92±0.52)s,P<0.05]。结论本研究中暂时性胃肠损伤保护可行性强,动物存活率高,可为转运后送行确定性手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高原环境下批量腹部爆炸伤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爆炸伤 高原 暂时性胃肠保护 损害控制手术
下载PDF
海水浸泡伤伤口冲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建玲 翁艳秋 +1 位作者 张玲娟 陈文瑶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近年来,海水浸泡伤发生率逐渐增高,海水环境特殊,患者负伤落水后除自身伤势外,还可能发生软组织坏死、感染概率增加、炎症反应加重、低体温、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微循环障碍等。正确的伤口冲洗可有效降低海水浸泡伤伤口的感染风险,使患... 近年来,海水浸泡伤发生率逐渐增高,海水环境特殊,患者负伤落水后除自身伤势外,还可能发生软组织坏死、感染概率增加、炎症反应加重、低体温、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微循环障碍等。正确的伤口冲洗可有效降低海水浸泡伤伤口的感染风险,使患者及时脱离海水环境,延缓伤情进一步发展,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海水浸泡伤伤口最佳的冲洗液种类、压力、体积和温度尚无定论,缺乏动物实验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行相关验证。本文对冲洗压力、冲洗液种类、冲洗水流方向、冲洗时间(液体用量)等影响伤口冲洗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伤 伤口护理 冲洗液
下载PDF
烧伤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率分析
13
作者 胡建明 陆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烧伤重症监护室(烧伤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重症烧伤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的病原菌。分别采用法国Bio-MerieuxVITEKM... 目的了解近年来烧伤重症监护室(烧伤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重症烧伤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的病原菌。分别采用法国Bio-MerieuxVITEKM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与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试剂完成细菌鉴定及相应的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当年标准判读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20~2022年烧伤重症监护室送检各类标本2404份,经培养分离后鉴定出1167株病原菌,阳性率48.54%。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811株,69.4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21株,27.51%)和真菌(35株,2.99%)。构成比前4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02%)、肺炎克雷伯菌(21.17%)、金黄色葡萄球菌(18.42%)、鲍曼不动杆菌(16.4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97.7%,对青霉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均>90%、对红霉素耐药率稍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在80%以上,而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高达98.4%。结论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病原菌耐药比率较高,应加强临床标本送检及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参考病原菌的抗生素敏感模式用药,提升烧伤ICU的抗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ICU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肢体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伤口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分析
14
作者 鲍宏玮 蒋莉 +1 位作者 樊娟 任安经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伤口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肢体烧伤海水浸泡后常规清创组(8只)和肢体烧伤海水浸泡后负压封闭引流组(8只)。观察2组伤口愈合情况,并取造模后当天、第7天和第1... 目的探讨肢体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伤口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肢体烧伤海水浸泡后常规清创组(8只)和肢体烧伤海水浸泡后负压封闭引流组(8只)。观察2组伤口愈合情况,并取造模后当天、第7天和第14天伤口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CD31表达。结果肢体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负压封闭引流组伤口愈合时间[(14.75±1.36)min]明显短于常规清创组[(17.63±1.44)min],Ki67和CD31表达明显高于常规清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比常规清创更有利于伤口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海水浸泡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红光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贾丹兵 朱宇 +5 位作者 刘珊 李乃民 唐立明 张永丰 王正雷 孙旗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研究红光照射对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40名受使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人,A组:20mW/cm2;B组:30 mW/cm2;C组:40mW/cm2;D组:对照组.红光照射45min/次,1次/d,连续10d,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受试者...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研究红光照射对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40名受使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人,A组:20mW/cm2;B组:30 mW/cm2;C组:40mW/cm2;D组:对照组.红光照射45min/次,1次/d,连续10d,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受试者VEGF,PDGF,TGF-β1,bFGF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VEGF,PDGF,TGF-β1,bFGF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红光照射组VEGF,PDGF,TGF-β1,bFG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在30mW/cm2红光照射时,bFGF含量最高.结论:红光照射加快创伤愈合与促进VEGF,PDGF,TGF-β1,bFGF分泌有关,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 创伤愈合 双抗体夹心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对污染伤口的细菌清除和促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菁 赖西南 +5 位作者 王丽丽 樊亚文 黄宏 吴国萍 陈志强 李兵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7-619,共3页
关键词 开放性损伤 战伤 促愈作用 低强度超声波 伤口污染 细菌清除
下载PDF
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章亚东 侯树勋 +1 位作者 张伟佳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对犬火器伤模型分别采用传统的切除失活组织(切除)和现代的仅强调减压、引流(切开)的初期外科处理方法,对其病理形态学及细菌学等资料作了系统观察。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对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对创伤修复的... 对犬火器伤模型分别采用传统的切除失活组织(切除)和现代的仅强调减压、引流(切开)的初期外科处理方法,对其病理形态学及细菌学等资料作了系统观察。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对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对创伤修复的影响方面,切开法明显较切除法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切除法 切开法 外科手术 病理学
下载PDF
大鼠烧冲复合伤后PAM和PMN呼吸爆发功能及循环内皮细胞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继红 朱佩芳 +3 位作者 刘怀林 刘大维 邹用志 杨自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2,共2页
大鼠烧冲复合伤后PAM和PMN呼吸爆发功能及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周继红,朱佩芳,刘怀林,刘大维,邹用志,杨自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630042机体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与血管内皮细胞(VEC)有密切关系,而循环内皮细... 大鼠烧冲复合伤后PAM和PMN呼吸爆发功能及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周继红,朱佩芳,刘怀林,刘大维,邹用志,杨自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630042机体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与血管内皮细胞(VEC)有密切关系,而循环内皮细胞(CEC)是目前活体仅有可作为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巨噬细胞 内皮 多形核白细胞
下载PDF
寒冷干燥环境中肢体火器伤伤道细菌种类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建常 严耘 +5 位作者 史振满 彭江 季明华 许刚 李莉 刘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寒冷干燥环境下 ,肢体火器伤细菌种类与药敏试验。方法 :用 2 4只兔的后肢制作成寒冷干燥环境下火器伤模型 ,于伤后 1、3、6、12、2 4、4 8、72、96h进行生命体征观察、伤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分类及药物敏感试验 ,同时对动物... 目的 :探讨寒冷干燥环境下 ,肢体火器伤细菌种类与药敏试验。方法 :用 2 4只兔的后肢制作成寒冷干燥环境下火器伤模型 ,于伤后 1、3、6、12、2 4、4 8、72、96h进行生命体征观察、伤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分类及药物敏感试验 ,同时对动物皮毛、耙场空气等进行了细菌培养和分类。结果 :伤后动物呼吸、脉搏加快 ,体温下降 ,致伤后 2 4h呼吸、脉搏恢复正常 ,但体温仍低于致伤前 ;伤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主要为G+ 菌 ,其次为G-菌 ,这些细菌对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最敏感 ,对复方新诺明耐药 ,部分G-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结论 :寒冷干燥环境下火器伤伤道细菌繁殖慢 ,伤道感染及细菌入血时间推后 ,认为这种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火器伤早期伤道清创时限可适当推迟 ,强调抗生素的使用应结合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特点 ,早期联合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 干燥 火器伤 细菌学 抗生素 细菌种类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枪弹所致血流强扰动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对伤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曙光 王建民 +7 位作者 刘荫秋 陈志强 王大田 张良潮 练伟伸 赖西南 吴国萍 陈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2,共4页
采用M193556mm枪弹对犬双后肢致伤、双侧股动静脉结扎后致伤及单纯放血致休克三组实验模型,重点观察了血液流变学发生的一系变化特点,分析探讨了其在伤情转归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速投射物所产生的血流强烈扰动,可导致... 采用M193556mm枪弹对犬双后肢致伤、双侧股动静脉结扎后致伤及单纯放血致休克三组实验模型,重点观察了血液流变学发生的一系变化特点,分析探讨了其在伤情转归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速投射物所产生的血流强烈扰动,可导致全血粘度急剧增高、红细胞聚集增加及血液浓缩等流变学变化,可能与血流强烈扰动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血液中细胞成分的破坏有关。上述变化可导致微循环的改变和物质传输的紊乱,进而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供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血流强扰 血液流变学 伤情转归 失血性休克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