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化外泌体靶向递送药物的抗肿瘤效应
1
作者 代月优 郭丹丹 +2 位作者 王茜茜 王白燕 冯书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753-6764,共12页
背景:当前治疗肿瘤的药物主要以化学药为主,但存在着耐药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不仅避免了人工合成纳米颗粒药物的毒性,而且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相容性。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外泌体进行修饰进而打造成... 背景:当前治疗肿瘤的药物主要以化学药为主,但存在着耐药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不仅避免了人工合成纳米颗粒药物的毒性,而且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相容性。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外泌体进行修饰进而打造成一种新型的纳米载药平台。目的:对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策略和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综述。方法:以“Exosomal,tumor,microvesicle,extracellular vesicles,engineered,therapeutics,characterization,isolation,drug delivery,targeting,modification strategies,physics,chemistry,biology”为英文检索词和“外泌体,药物递送,肿瘤”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最终纳入了132篇文献进行深入地归纳和探讨。结果与结论:①外泌体提取的技术手段,包括超速离心法、过滤法和试剂盒提取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高效地分离出外泌体,但是过程繁琐并且耗时较长,无法实现外泌体的大规模提取。②工程化外泌体主要分为4类:基因编辑工程化,通过基因改造提升功能;内源性工程化,利用炎症因子等预处理增强药物递送;外源性工程化,直接在外泌体中封装药物;混合型工程化,结合外泌体与脂质纳米颗粒形成新颗粒。目前部分工程化外泌体已进入癌症治疗的临床试验阶段,但多处于早期阶段。相比较而言,基因工程化外泌体因高靶向性和定制化潜力,被视为未来药物递送的重要方向。③实现工程化外泌体的临床转化还有诸多限制,在技术方面,大规模生产、纯化及载药效率等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在生产方面,高昂成本及批次稳定性问题影响普及;在安全性方面,免疫原性及潜在毒性需全面评估;此外,监管政策的不完善及审批流程的复杂性也构成其临床转化的障碍。④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安全性提升及政策完善等多方面努力,推动工程化外泌体的临床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化外泌体 药物负载 靶向递送 肿瘤治疗 癌症 基因编辑工程化 外源性工程化 混合型工程化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功能化自组装胶束增强氨甲环酸在皮肤色素沉着治疗中的作用
2
作者 祁俊龙 刘俊奕 +4 位作者 何宇舟 墙薇 张诗莹 刘巧 祝红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061-6069,共9页
背景:氨甲环酸局部给药可用于改善皮肤色素沉着,但氨甲环酸极性大,局部给药时难以突破皮肤角质层屏障和细胞膜,皮下蓄积不易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目的:设计功能化自组装胶束,增强氨甲环酸抗皮肤色素沉着作用。方法:采用植物多酚衍生物表... 背景:氨甲环酸局部给药可用于改善皮肤色素沉着,但氨甲环酸极性大,局部给药时难以突破皮肤角质层屏障和细胞膜,皮下蓄积不易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目的:设计功能化自组装胶束,增强氨甲环酸抗皮肤色素沉着作用。方法:采用植物多酚衍生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棕榈酸酯与二甲双胍作为载体材料,通过氢键与静电作用自组装包载氨甲环酸,制备具有协同对抗色素沉着活性和增强药物渗透性能的载药自组装胶束;检测载药自组装胶束的纳米特性及稳定性,评价载药自组装胶束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考察载药自组装胶束的生物安全性和细胞水平效应。结果与结论:①载药自组装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76.27±5.23)nm,多分散系数为0.23±0.02,Zeta电位为(-25.67±0.98)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载药自组装胶束中氨甲环酸、二甲双胍质量浓度分别为(20.03±0.12),(6.67±0.08)mg/mL,载药自组装胶束对氨甲环酸和二甲双胍的载药量分别为(19.97±0.12)%,(6.65±0.08)%;②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与氨甲环酸比较,载药自组装胶束具有更高的单位皮肤面积透过量和皮内贮留量,能渗透并扩散至皮肤更深层部位;③MTT检测结果显示,含氨甲环酸50-250μg/mL的载药自组装胶束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与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均无毒性作用,含氨甲环酸500μg/mL的载药自组装胶束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有轻微毒性作用;含氨甲环酸50-500μg/mL的载药自组装胶束未引发溶血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④体外细胞培养结果显示,含氨甲环酸500μg/mL的载药自组装胶束可显著抑制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释放,并且抑制作用强于单独的氨甲环酸溶液与二甲双胍溶液。结果表明,功能化自组装胶束能协同氨甲环酸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增强氨甲环酸抗皮肤色素沉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功能化自组装胶束 皮肤色素沉着 体外透皮 工程化皮肤材料
下载PDF
大麻二酚递送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洋 隋新 李鹏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6期9-11,15,共4页
大麻二酚因其在治疗疼痛、焦虑、神经及运动障碍等方面的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大麻二酚存在水溶性低、首过代谢效应及全身生物利用度较低的缺点,极大限制了它的应用。构建递送体系可改善大麻二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综述了近... 大麻二酚因其在治疗疼痛、焦虑、神经及运动障碍等方面的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大麻二酚存在水溶性低、首过代谢效应及全身生物利用度较低的缺点,极大限制了它的应用。构建递送体系可改善大麻二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提高大麻二酚溶解性及生物利用度的递送体系,分析了聚合物颗粒、脂质体、醇质体及环糊精递送体系的优势与局限性,展望了大麻二酚递送载体的发展方向,为开发新的大麻二酚纳米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递送体系 水溶性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纳米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杏英 杨勤 +1 位作者 胡雪原 邓礼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157-1161,1170,共6页
目前手术结合化疗药物仍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化疗药物会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长期获益仍不理想。纳米科技作为新兴学科,可合成纳米级载药微粒,且合成的纳米药物因其具有稳定的理化... 目前手术结合化疗药物仍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化疗药物会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长期获益仍不理想。纳米科技作为新兴学科,可合成纳米级载药微粒,且合成的纳米药物因其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及较低的毒性等优势在PHC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可通过热疗、靶向化疗、放射治疗等方式发挥多种全新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但纳米药物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受载体材料影响较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纳米载药技术,以便使纳米药物在PHC的治疗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纳米药物 热疗 靶向化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γ-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负载黄芪甲苷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5
作者 陈敏燕 韩璐 +1 位作者 王蓉 杨刚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220-1226,共7页
目的 以γ-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MOF)为载体制备载黄芪甲苷(AST)的AST@CD-MOF并研究其对AST溶解度、溶出速率、稳定性及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溶剂孵育法将AST负载于CD-MOF中,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A... 目的 以γ-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MOF)为载体制备载黄芪甲苷(AST)的AST@CD-MOF并研究其对AST溶解度、溶出速率、稳定性及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溶剂孵育法将AST负载于CD-MOF中,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AST@CD-MOF的形貌和吸附特性,同时对AST@CD-MOF的溶解度、溶出速率、稳定性及诱导A549细胞凋亡能力进行考察,并与环糊精包合物(AST@γ-CD)和原料药进行对比。结果 制备得到的AST@CD-MOF形貌呈均一的立方晶体,粒径约为140 nm,优化后的AST@CD-MOF载药量为(32.29±2.57)%,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AST@CD-MOF中AST的溶出速率和累计溶出百分率均得到显著提升,在6 h内的累计释放率达到80%以上;AST@CD-MOF诱导细胞的总凋亡比率可达68.18%,显著高于游离AST和AST@γ-CD。结论 CD-MOF显著提高了AST的水溶性和溶出速率,增强了AST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γ-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 体外溶出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联用正交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
6
作者 季欧 范依霖 +4 位作者 骆巧媚 洪冉 孙小丽 仲瑞雪 段小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以溶媒用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总量和干膏收率的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为评价指标,用CCDRSM确定... 目的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以溶媒用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总量和干膏收率的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为评价指标,用CCDRSM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溶化性、吸湿率、水分、成型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提取2次,每次130 min;成型工艺为浸膏与辅料的比例为1∶2,可溶性淀粉与糊精的比例为1∶3,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制粒,75℃干燥,过16目筛整粒,即得。结论优选的制剂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颗粒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正交实验设计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选枣仁安神酒的回流提取工艺
7
作者 陈汀 朱慧 +2 位作者 胡芳 唐樑 黄玉宇 《海峡药学》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筛选回流法制备枣仁安神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芒果苷、阿魏酸、甘草苷、斯皮诺素、甘草酸铵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和总固体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考察酒的度数、加酒量及回流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从而优选出制备枣仁... 目的筛选回流法制备枣仁安神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芒果苷、阿魏酸、甘草苷、斯皮诺素、甘草酸铵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和总固体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考察酒的度数、加酒量及回流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从而优选出制备枣仁安神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枣仁安神酒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60度白酒,回流提取70 min。3批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靠。结论经筛选出的最佳工艺制备的枣仁安神酒有效成分提取率高、稳定性好,为该制剂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仁安神酒 芒果苷 阿魏酸 斯皮诺素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基于胆碱类低共熔溶剂高效提取香附总黄酮的研究
8
作者 赵晓娟 胡律江 +1 位作者 郭晓秋 郭慧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12,共4页
目的:采用胆碱类低共熔溶剂高效提取香附药效组分总黄酮。方法: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法,对胆碱类低共熔溶剂的性质(种类、组分摩尔比、含水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香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氯... 目的:采用胆碱类低共熔溶剂高效提取香附药效组分总黄酮。方法: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法,对胆碱类低共熔溶剂的性质(种类、组分摩尔比、含水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香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氯化胆碱为氢键供体,以丙三醇为氢键受体,摩尔比1∶2,含水量20%,配比1∶4,水比例3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 min,液固比为15 mL/g。结论:本研究提示可将胆碱类低共熔溶剂作为可持续、高效的天然提取介质应用于香附药效组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类低共熔溶剂 香附总黄酮 中心组合设计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栀子茯苓压片糖果的提取工艺
9
作者 邓刚 梁可文 蒋婳影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提取液中栀子苷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直接回流提取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 以提取液中栀子苷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直接回流提取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7倍,栀子苷平均含量为3.17%,平均干膏率为11.33%,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8.30(n=3,RSD=0.18%)。该工艺合理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茯苓压片糖果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吲哚美辛二元醇质体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研究
10
作者 于秋菊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8-64,68,共8页
目的:优化吲哚美辛(IND)二元醇质体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药效学研究和稳定性考查。方法:以平均粒径Y1和包封率Y2为因变量,磷脂用量X1、混合醇用量X_(2)、丙二醇用量X_(3)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ND二元醇质体的制备工艺,... 目的:优化吲哚美辛(IND)二元醇质体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药效学研究和稳定性考查。方法:以平均粒径Y1和包封率Y2为因变量,磷脂用量X1、混合醇用量X_(2)、丙二醇用量X_(3)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ND二元醇质体的制备工艺,并与卡波姆凝胶基质以1∶1比例研和制备IND二元醇质体凝胶,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查IND凝胶、纳米乳与二元醇质体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并进行IND二元醇质体的初步稳定性考查;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考查IND三种制剂的体内镇痛作用。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IND0.50g,磷脂0.46g,混合醇8.45mL,丙二醇2.15mL,制备的IND二元醇质体凝胶的平均粒径为(81.80±1.04)nm,包封率为(72.61±1.01)%,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2.36%、2.29%。IND二元醇质体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常数为(0.646 7±0.007 30)μg·cm^(-2)·h^(-1),是普通凝胶的2.16倍,纳米乳的1.43倍;IND二元醇质体凝胶能明显抑制小鼠的热板添足反应和醋酸扭体反应。结论:制备的IND二元醇质体凝胶剂粒径小,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吸收性能和体内镇痛作用,稳定性良好,为IND用于局部炎症治疗的新剂型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二元醇质体凝胶 星点-效应面法 经皮渗透 稳定性
下载PDF
冷冻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及其在含水样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家媚 张少鸿 +3 位作者 卢思 付娟 陈晓丽 苏秋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常规扫描电镜要求所观察的样品必须干燥、无水,而一些含水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结构变化,无法真实反映样品的结构信息。冷冻扫描电镜无需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可以直接分析含水样品表面、界面和内部结构,是研究高度含水样品的强有力工... 常规扫描电镜要求所观察的样品必须干燥、无水,而一些含水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结构变化,无法真实反映样品的结构信息。冷冻扫描电镜无需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可以直接分析含水样品表面、界面和内部结构,是研究高度含水样品的强有力工具。样品的制样方法在冷冻扫描电镜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样品真实形貌特征的反映和对超微结构的正确解读。本文综述了冷冻扫描电镜的制样方法,并阐述冷冻扫描电镜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乳液、水凝胶、动植物等含水样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扫描电镜 制样方法 含水样品 应用
下载PDF
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青 李斌 +4 位作者 颜冬梅 唐琍萍 王飞 黄璐琦 徐玲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2-966,共5页
目的 优化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赋形剂[可溶性淀粉+环糊精(1∶3)]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粒度、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 目的 优化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赋形剂[可溶性淀粉+环糊精(1∶3)]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粒度、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最优条件为赋形剂用量50 g, 89%乙醇用量16 mL,巴西人参中药复方浸膏冻干粉、可溶性淀粉、环糊精用量比例50∶12.5∶37.5,制软材,制粒,在60℃下干燥1 h,综合评分为98.83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所得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体验感较好,可为其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人参 中药复方颗粒剂 制备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的罕见病药物目录和药物可及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清扬 刘鑫 +3 位作者 左玮 王少红 张波 张抒扬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本研究将梳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的罕见病药物,为罕见病药物治疗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以中国药品说明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为标准,梳... 目的本研究将梳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的罕见病药物,为罕见病药物治疗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以中国药品说明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为标准,梳理形成中国第二批罕见病药物目录,并对药物的可及性、国产化情况及国家医保目录覆盖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从疾病角度分析,《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共37种疾病在国内有说明书适应证批准的药物,另有10种疾病有美国FDA或EMA上市并在国内获得批准文号的药物,但在国内为超说明书用药。从药物角度分析,国内有55种药物的说明书适应证批准用于治疗《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疾病,另有22种药物在美国FDA或EMA上市并在国内获得批准文号,但在国内为超说明书用药。上述国内已获批罕见病适应证或已获得批准文号的药物,39种药物至少1种剂型有国产批准文号,覆盖30种罕见病;37种药物用于至少1种罕见病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在报销范围内,覆盖29种罕见病。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的罕见病药物。中国上市的罕见病药物数量及罕见病药物覆盖的疾病种类快速增加,罕见病药物国产化比例及纳入医保目录报销的比例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孤儿药 可及性 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下载PDF
药用乳糖粉体流动性表征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嘉懿 宋汝骁 +3 位作者 董龙涛 关健 陈蕾 毛世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目的对比国内外乳糖粉体性质的差异,探究流动性参数的区分性和适用性。方法利用干湿法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PT-R粉体性质测定仪和FT4粉体流变仪,对5种国内外乳糖的粒度、形貌、静态流动性(休止角、Hausner比、压缩度、平板角、... 目的对比国内外乳糖粉体性质的差异,探究流动性参数的区分性和适用性。方法利用干湿法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PT-R粉体性质测定仪和FT4粉体流变仪,对5种国内外乳糖的粒度、形貌、静态流动性(休止角、Hausner比、压缩度、平板角、分散度等)和流变性质(动态流动性质、充气性质、透气性质和剪切性质)进行表征。结果15种乳糖的休止角均偏大,两种进口乳糖(I-1、I-2)的差角较大,国内厂家D-1和国外厂家I-2的乳糖具有较小的Hausner比和压缩度,国内厂家D-1生产的三批乳糖具有较高的基础流动能量、特性能量和空化能,国外厂家I-2乳糖的流动函数最大,其余乳糖的流动函数均小于4。结论国产乳糖与进口乳糖在流动性以及批次间一致性等方面存在差距,且与乳糖的粒度、形态特征相关。Hausner比、压缩度、流动函数和凝聚力对流动性的区分性较好,其余参数可以辅助了解药用乳糖的喷流性、分散性和微观颗粒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乳糖 流动性 流变性质
下载PDF
科研成果转化的探索性本科药剂学实验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继芬 何小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2,205,共5页
为实现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把药物纳米晶自稳定皮克林乳液及其设计思路引入本科药剂学实验教学,并转化为一种兼具探索性、创新性和设计性的本科实验项目。介绍了该实验项目的实施方案,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成绩评... 为实现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把药物纳米晶自稳定皮克林乳液及其设计思路引入本科药剂学实验教学,并转化为一种兼具探索性、创新性和设计性的本科实验项目。介绍了该实验项目的实施方案,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成绩评价等各环节;总结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实验教学管理经验。实践表明,该探索性实验项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本科学生 实验教学 科研教学融合
下载PDF
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组合对烟酰胺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静 苏振宏 +5 位作者 宋强 张正悬 童和林 黄敏 黄志 袁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组合对烟酰胺凝胶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腹部皮肤作为透皮屏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液中烟酰胺的浓度,计算烟酰胺12h的累计渗透量(Q),考察不同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组合对烟酰胺凝胶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腹部皮肤作为透皮屏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液中烟酰胺的浓度,计算烟酰胺12h的累计渗透量(Q),考察不同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酮、卡必醇、二甲基亚砜、桉叶油、丁香油及它们组合使用的促渗透效果。结果每种含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烟酰胺凝胶的Q最高的分别是1%月桂氮卓酮(493.23±32.74)μg·cm^(-2)、1%卡必醇(607.14±37.79)μg·cm^(-2)、2%二甲基亚砜(657.6±39.37)μg·cm^(-2)、1%桉叶油(684.26±30.86)μg·cm^(-2)、1%丁香油(714.83±42.92)μg·cm^(-2),1%桉叶油+1%丁香油(689.38±34.45)μg·cm^(-2)。结论不论单一透皮吸收促进剂,还是透皮吸收促进剂组合均能促进烟酰胺的透皮渗透(P<0.05),其中1%丁香油对促进烟酰胺凝胶中烟酰胺的体外透皮吸收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凝胶 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水凝胶微针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闻宇 王妍 +3 位作者 刘美琦 吴廷影 刘迪 王瑾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7-33,共17页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穿过皮肤角质层形成暂时性微通道,可实现对药物的经皮递送。对微针在经皮给药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微针。综述了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对水凝胶微...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穿过皮肤角质层形成暂时性微通道,可实现对药物的经皮递送。对微针在经皮给药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微针。综述了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对水凝胶微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水凝胶微针在生物安全性、制定载药量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智能化、便携化是未来的微针发展趋势,若可以实现根据患者需求在给药时间、给药部位、给药剂量等方面的精准调控,水凝胶微针将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水凝胶 经皮给药 微成型技术 微通道 微创装置
下载PDF
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佳宸 沙康 吴正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9-379,共11页
目的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结果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 目的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结果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等技术也应用于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领域。结论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相比于传统固体缓控释制剂,因其口服可接受性良好,剂量调整灵活,给药依从性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 离子交换树脂 微囊 缓释混悬剂
下载PDF
基于黑膏药双相微观结构的新型经皮给药基质制备
19
作者 袁橙 李德宝 +4 位作者 刘婷婷 刘畅 韩翠艳 李永吉 王艳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11-3416,共6页
目的制备基于黑膏药双相微观结构的与新型经皮给药基质。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建立纤维相,以热熔压敏胶为连续相,构建两相比例与黑膏药基质一致的载药双相结合体系。再对狗皮膏及双相结合体系的微观结构、黏性、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性... 目的制备基于黑膏药双相微观结构的与新型经皮给药基质。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建立纤维相,以热熔压敏胶为连续相,构建两相比例与黑膏药基质一致的载药双相结合体系。再对狗皮膏及双相结合体系的微观结构、黏性、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性能、XRD、DTA、稳定性及体外释药进行表征。结果双相结合体系具有高孔隙率及适宜的黏性、机械性能、水蒸气通过性能。大黄素分布在纤维相中不易结晶,而在连续相中易结晶;桂皮醛分布在纤维芯层中稳定性增加,而在连续相中稳定性减弱。分布在不同相的桂皮醛和大黄素体外释放存在明显差异,与狗皮膏中2种药物分布部位相同时均可持续缓慢释放36 h以上。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新型经皮给药基质,可为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膏药 新型经皮给药基质 双相微观结构 制备工艺 静电纺丝技术
下载PDF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兴芝 代英辉 王东凯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目的综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新功能提供思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脂质体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结果脂质体作为近几十年发现的一种高效载体,可由人工合成的... 目的综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新功能提供思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脂质体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结果脂质体作为近几十年发现的一种高效载体,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且制备方法日益完善,可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对脂质体进行结构修饰,在医药、基因工程、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论脂质体在药物治疗及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主动载药 被动载药 研究进展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