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凝胶微针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崔闻宇 王妍 +3 位作者 刘美琦 吴廷影 刘迪 王瑾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7-33,共17页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穿过皮肤角质层形成暂时性微通道,可实现对药物的经皮递送。对微针在经皮给药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微针。综述了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对水凝胶微...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穿过皮肤角质层形成暂时性微通道,可实现对药物的经皮递送。对微针在经皮给药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微针。综述了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对水凝胶微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水凝胶微针在生物安全性、制定载药量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智能化、便携化是未来的微针发展趋势,若可以实现根据患者需求在给药时间、给药部位、给药剂量等方面的精准调控,水凝胶微针将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水凝胶 经皮给药 微成型技术 微通道 微创装置
下载PDF
新型透明质酸/壳聚糖交联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姚平 杨伟渊 +4 位作者 祝震 胡富华 沈君 陈凤 冯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Hyaluroic acid,HA)和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混合交联并考察其反应条件。与传统的交联HA薄膜进行机械性能和抗酶解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HA混合交联防粘连膜抗拉伸性能较传统交... 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Hyaluroic acid,HA)和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混合交联并考察其反应条件。与传统的交联HA薄膜进行机械性能和抗酶解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HA混合交联防粘连膜抗拉伸性能较传统交联HA薄膜提高了6倍,耐酶系数提高了220%,流变学测试中该薄膜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分别提高了206%,107%(1 Hz)。研究结果表明:混合交联得到的CS/HA凝胶薄膜具有黏弹性高、抗拉伸强度强、抗酶解性能较优越的特性,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内防粘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壳聚糖 BDDE 防粘连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均匀设计阿魏酸合成工艺因素规律的方法研究
3
作者 崔红新 王子翰 +3 位作者 张泞杰 杨帅朋 赵迪 黄琼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9期2405-2409,共5页
目的利用粗糙集理论研究药物合成生产过程中生产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探求最优合成工艺方案的方法。方法采用粗糙集理论方法,以阿魏酸合成工艺为案例,利用均匀设计试验预处理,形成基于粗糙集的决策表,建立粗糙集规则模型。通过决策规则... 目的利用粗糙集理论研究药物合成生产过程中生产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探求最优合成工艺方案的方法。方法采用粗糙集理论方法,以阿魏酸合成工艺为案例,利用均匀设计试验预处理,形成基于粗糙集的决策表,建立粗糙集规则模型。通过决策规则分析工艺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优选最佳合成工艺。结果阿魏酸合成工艺的反应时间水平与阿魏酸收率水平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1),原料配比、吡啶量因素水平与阿魏酸收率水平并没有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当试验三因素都取7水平时,试验结果最好,为最佳组合。结论粗糙集理论方法能够全面地分析药物合成工艺因素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内在动态规律,为提高药物合成工艺质量,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优选方法和思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均匀设计 因素 决策规则模型 阿魏酸
下载PDF
PEG-PCL载姜黄素胶束的构建及其评价
4
作者 张琳暄 白思蕊 +1 位作者 陈彬 杨丹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8,共10页
姜黄素(Curcumin,CUR)来源于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价格低廉易获得,颜色鲜亮且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多种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领域.但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CUR的用途受到限制.为应对这些问题,选用了两亲性共聚物聚(乙二... 姜黄素(Curcumin,CUR)来源于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价格低廉易获得,颜色鲜亮且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多种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领域.但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CUR的用途受到限制.为应对这些问题,选用了两亲性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poly(ethylene glycol)-b-poly(ε-caprolactone),PEG-PCL)制备胶束,并对系列PEG-PCL胶束的形成机制、载药性能、稳定性、释放和细胞摄取进行系统的评价.基于不同分子量PEG-PCL(PEG 2K-PCL 3.5K、PEG 2K-PCL 5K、PEG 5K-PCL 3K、PEG 5K-PCL 5K、PEG 5K-PCL 13K)制备所得的系列胶束显示出很高的封装效率,其中PEG 2K-PCL 5K包封率可达98.38±3.06%.PEG-PCL的封装有效改善了CUR的溶出,并表现出一定的缓释能力,同时提升了CUR的抗氧化活性.胶束外观清澈透亮,冻干后可重新分散于水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细胞实验表明PEG-PCL胶束生物相容性良好,且能够被细胞摄取.另外,研究发现胶束的粒径、包封率等载药性能、细胞摄取效率与PEG-PCL分子量有关.总之,PEG-PCL胶束提高了CUR的溶解度、稳定性及细胞摄取能力,可为疏水生物活性分子的有效递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PCL 胶束 姜黄素 体外释放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广西鹅掌柴质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馨 徐念智 +3 位作者 符文凤 张文涛 殷汉智 李兵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3,共7页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评价广西鹅掌柴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对10个不同产地广西鹅掌柴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评价广西鹅掌柴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对10个不同产地广西鹅掌柴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10个不同产地广西鹅掌柴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22~0.999,并指认了4个色谱峰(红景天苷、4,5-二-O-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柚皮素),CA与OPLS-DA分析可将不同产地广西鹅掌柴大致分为四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5.39%。结论通过指纹图谱结合CA、PCA、OPLS-DA分析可全面综合评价广西鹅掌柴质量,为广西鹅掌柴的质量控制进一步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鹅掌柴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法 质量分析
下载PDF
经皮吸收促进剂用量对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
6
作者 罗正 李茂键 +2 位作者 陈桂雪 刘亚男 赵南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吸收促进剂(简称促透剂)用量对透皮贴剂中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lurol■Oleique CC497为模型促透剂,两种不同内聚力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模型压敏胶,制备不同促透剂用量的贴剂,测定初黏力、持黏力、180°剥离强... 目的探讨经皮吸收促进剂(简称促透剂)用量对透皮贴剂中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lurol■Oleique CC497为模型促透剂,两种不同内聚力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模型压敏胶,制备不同促透剂用量的贴剂,测定初黏力、持黏力、180°剥离强度和流变学参数。利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压敏胶玻璃化转变温度;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促透剂与压敏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随着促透剂用量的增加,两种压敏胶初黏力提高,持黏力下降,高内聚力压敏胶在高促透剂用量下黏附性能仍较好。促透剂的加入会降低压敏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压敏胶分子流动性。红外光谱结果显示,Plurol■Oleique CC497与压敏胶间可能发生氢键作用,破坏了压敏胶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黏附力发生变化。结论促透剂的加入会增加压敏胶的黏附性失效风险,在高促透剂用量下,应选择高内聚力压敏胶制备透皮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吸收促进剂 压敏胶 黏附性 贴剂
下载PDF
初步构建与评估递送柚皮素的RGD外泌体
7
作者 冯玘 刘洪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07-41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生物合成纳米载体递送柚皮素(naringenin,Ng),并研究其对乳腺癌的体外抑瘤效果。方法:使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前列腺素F2受体阴性调节因子绿色荧光蛋白(Arg-Gly-Asp-prostaglandin F2 receptor negative regulator...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生物合成纳米载体递送柚皮素(naringenin,Ng),并研究其对乳腺癌的体外抑瘤效果。方法:使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前列腺素F2受体阴性调节因子绿色荧光蛋白(Arg-Gly-Asp-prostaglandin F2 receptor negative regulator-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GD-P-G)质粒进行转染,构建分泌RGD-P-G外泌体(RGD-P-G-Exosomes,RGD-P-G-Exo)的293F细胞。通过超速离心收集293F细胞上清液中的RGD-P-G-Exo,加入Ng,并通过水浴超声促使RGD-P-G-Exo包封Ng,形成RGD-P-G-Exo@Ng。使用荧光显微镜对转染RGD-P-G的293F细胞进行鉴定。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对RGD-P-G-Exo@Ng的形貌、粒径、标志物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估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细胞摄取实验评估纳米药物被吞噬摄取的效果。通过CCK-8法检测Exo@Ng和RGD-P-G-Exo@Ng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电镜结果显示RGD-P-G-Exo@Ng呈茶托状结构,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显示RGD-P-G-Exo@Ng粒径主要分布在147.0 nm。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RGD-P-G-Exo@Ng表达CD9、CD63等外泌体标志物和GFP,证明RGD-P-G-Exo的构建成功。RGD-P-G-Exo@Ng纳米药物的包封率为(28.1±0.6)%,载药量为(6.0±0.1)%。在高浓度下,Exo及RGD-P-G-Exo对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细胞摄取实验中,与Exo@Ng相比,RGD-P-G-Exo@Ng具有更强的细胞摄取效果(P<0.05)。药效实验中,Exo@Ng和RGD-P-G-Exo@Ng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MDA-MB-231细胞毒性,其中RGD-P-G-Exo@Ng比相同浓度的Exo@Ng具有更强的细胞杀伤能力(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合成了一种用于靶向递送Ng的纳米药物,为开发生物纳米靶向肿瘤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前列腺素F2受体阴性调节因子 外泌体 柚皮素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吸入制剂安全性与风险控制研究
8
作者 魏正然 姜雁琼 +5 位作者 史天资 蔡沅璇 赵宇航 上官小芳 黄锐 李克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3-999,共7页
目的分析近20年国内外吸入制剂安全性研究的热点、规律和分布情况,并对吸入制剂安全性与风险控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吸入制剂安全性与风险管理的文献为对象,借助Excel 2021、CiteSpace6.1.R3... 目的分析近20年国内外吸入制剂安全性研究的热点、规律和分布情况,并对吸入制剂安全性与风险控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吸入制剂安全性与风险管理的文献为对象,借助Excel 2021、CiteSpace6.1.R3软件对年度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情况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65篇,吸入制剂的安全性与风险控制领域在2002-2018年期间内发文量均在每年30篇以下,2019年后年发文量突破30篇。通过分析国家、机构合作网络可知,发文量前四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德国、中国,发文量前3的机构是阿斯利康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辉瑞公司。通过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可知,欧美作者间的合作网络形成较早,2002年就已经出现一定的研究团体,而我国在2020年才形成较集中的合作网络。结论近20年来,关于吸入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性与功效方面,关于其风险控制的研究较少,存在安全评估与风险评估相脱节的现象,未来的关注点可能集中吸入制剂不良反应评估和风险管理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制剂 安全性 风险控制
下载PDF
ELP-SOD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其脂质体制备
9
作者 朱月蓉 陈星宇 +2 位作者 冯娇燕 周奔 樊燕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4-51,66,共9页
目的:通过重组E.coli细胞表达类弹性蛋白多肽超氧化物歧化酶(elastin-like polypeptides-superoxide dismutase,ELP-SOD)融合蛋白,利用ELP蛋白有温度敏感的相变特性,经过三轮可逆相变循环(ITC)获得高活性的纯化ELP-SOD酶。结合脂质体包... 目的:通过重组E.coli细胞表达类弹性蛋白多肽超氧化物歧化酶(elastin-like polypeptides-superoxide dismutase,ELP-SOD)融合蛋白,利用ELP蛋白有温度敏感的相变特性,经过三轮可逆相变循环(ITC)获得高活性的纯化ELP-SOD酶。结合脂质体包裹技术制备具有较长半衰期和酶活性的ELP-SOD脂质体,为重组人源SOD在医疗、保健、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DS-PAGE及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Image studio软件对ELP-SOD进行纯度检测;采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325 nm法)测定SOD融合蛋白的酶活性;调节不同的pH值及温度梯度测定融合蛋白的pH稳定性及热稳定性;添加Cu^(2+)/Zn^(2+)提高ELP-SOD酶活性;以大鼠血浆进行模拟体内半衰期实验;用不同浓度ELP-SOD的培养基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孵育来验证细胞毒性;薄膜水化法制备ELP-SOD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制备小鼠离体皮肤,采用TP-6透皮扩散仪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用Franz扩散池考察ELP-SOD脂质体运载ELP-SOD的透皮效率。结果:ELP-SOD融合蛋白的最高表达量为10 mg/L,纯度为97.8%,酶比活为4894.5 U/mg;其在pH 5.0~8.0、温度低于60℃时稳定性较高;ELP的接入对于SOD的半衰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且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ELP-SOD脂质体的包封率达到80%以上,能够进一步延长ELP-SOD的半衰期,且其透皮效率明显高于ELP-SOD。结论:通过可逆热相变性技术简化了ELP-SOD融合蛋白纯化步骤,并结合脂质体制备技术,延长了酶蛋白生物半衰期,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类弹性蛋白多肽 可逆相变循环 脂质体
下载PDF
皮肤吸附静电喷雾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毛越洋 徐静文 +1 位作者 张宇轩 沈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为了开发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新型生物医用敷料,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三种载药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亲疏水性测试等表征了微球的形貌、结构、湿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微球的最适合负载药物的浓度:1%浓度聚乳酸(PLA),3%浓... 为了开发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新型生物医用敷料,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三种载药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亲疏水性测试等表征了微球的形貌、结构、湿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微球的最适合负载药物的浓度:1%浓度聚乳酸(PLA),3%浓度丙烯酸树脂(PAR),1%浓度的壳聚糖(CS),三种微球均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包封效果.通过皮肤吸附性实验表明,可以定性分析微球确实吸附在皮肤表面,进一步模拟自然环境下微球损失率的测定,定量说明了微球在皮肤表面的黏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雾 载药微球 皮肤吸附
下载PDF
氨甲环酸醇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1
作者 余胜男 姜伟化 +2 位作者 杜子蝶 李念光 刘飞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制备氨甲环酸醇质体(TA@ES),并初步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挤出法制备TA@ES。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处方进行筛选及优化;按最优处方制备TA@ES,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 目的:制备氨甲环酸醇质体(TA@ES),并初步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挤出法制备TA@ES。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处方进行筛选及优化;按最优处方制备TA@ES,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优化后的TA@ES处方脂药比为3.20∶1,胆固醇用量为0.62%,乙醇用量为19.37%。制得的TA@ES为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94.3±4.1)nm,Zeta电位为(-32.2±2.6)mV,包封率为(17.20±0.89)%。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表明,与氨甲环酸水溶液相比,TA@ES不仅提高了药物经皮渗透量(4.98倍),而且还增加了深层皮肤滞留量(1.74倍)。结论:制备的TA@ES能够提高氨甲环酸的经皮渗透量和深层皮肤滞留量,有望成为黄褐斑治疗药物的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醇质体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体外透皮试验
下载PDF
一款治疗湿疹的中药复方巴布剂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潘福竺 赖华清 +1 位作者 吴宏伟 张建永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 优化一款治疗湿疹的中药复方巴布剂的处方及工艺。方法 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明确巴布剂基质中聚乙烯醇、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甘油的添加量及其对基质性能的影响。并以香榧假种皮、徐长卿和蛇床子... 目的 优化一款治疗湿疹的中药复方巴布剂的处方及工艺。方法 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明确巴布剂基质中聚乙烯醇、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甘油的添加量及其对基质性能的影响。并以香榧假种皮、徐长卿和蛇床子为主要原料,同样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标准,确定中药复方在巴布剂中的最优载药量,优化中药复方巴布剂的配方。结果 各因素对巴布剂基质均匀性、涂展性、皮肤追随性、重复粘贴性、膏体残留量及透布程度的综合影响顺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聚乙烯醇>甘油,中药复方巴布剂的最优处方为:聚乙烯醇3.50 g,明胶4.00 g,羧甲基纤维素钠1.50 g,甘油10.00 g,载药量30%。结论 根据优化后的处方,制成的中药复方巴布剂成型性好,涂展性和皮肤追随性适中,揭帖于皮肤后无膏体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剂 处方优化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荣 李嫚 +3 位作者 张振强 闫敏 武香香 曾华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 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探究其对胶原诱导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构建CIA模型,进行药物干预,称量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趾肿胀度和关... 目的 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探究其对胶原诱导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构建CIA模型,进行药物干预,称量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观察大鼠脏器、膝、踝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中肝肾功能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在电镜下呈圆粒状且分布均匀,性质稳定。相较于模型组,给药组大鼠左右足趾肿胀度均明显下降(P<0.01),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0.01)。其中TG-NPs组的疗效优于TG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心脏、脾、肾、睾丸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TG-NPs组膝踝关节软骨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的滑膜细胞增加;与模型组相比,TG-NPs组大鼠血清中的ALT、BUN、CR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1β、TNF-α和IL-6含量下降明显(P<0.05)。结论 TG-NPs通过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对CIA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静脉注射血液循环,可实现药物的缓、控释,避免口服药物造成的首过效应,减轻脏器的毒性,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纳米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纳米粒 新型给药系统 类风湿关节炎 CIA模型 炎症因子 毒性
下载PDF
基于胞外囊泡治疗诊断学智能药物递送工具
14
作者 韩善颍 程林 +1 位作者 樊建刚 柴人杰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胞外囊泡(EVs)作为细胞外的膜颗粒,在细胞间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EVs有可能用作特定器官(如内耳)的生物标志物或药物递送系统。在压力与健康状态下,EVs释放的分子不同,这些活性分子能够识别机体的患病状态。研究表明... 胞外囊泡(EVs)作为细胞外的膜颗粒,在细胞间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EVs有可能用作特定器官(如内耳)的生物标志物或药物递送系统。在压力与健康状态下,EVs释放的分子不同,这些活性分子能够识别机体的患病状态。研究表明,可以利用EVs将药物输送到难以到达的器官,如耳蜗感觉毛细胞和大脑,因为它们能够穿过血迷路和血脑屏障。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有关EVs的生物组成和发生、分离技术、表征手段、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潜在治疗应用、药物加载方法及在听觉系统内耳治疗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囊泡 信号传导 药物递送 药物载体 血脑屏障
下载PDF
载水蛭素聚离子胶束的研究
15
作者 赵阳光 任佩佩 +4 位作者 杨壮壮 张士忠 皇甫涵祯 杨万成 王小宁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36-39,共4页
合成RGD肽修饰的聚(2-乙基-2-噁唑啉)(PEOz)接枝壳聚糖聚离子胶束(RGD-PIC),包载抗凝药物重组水蛭素-2(rHV_(2)),对载药胶束进行药剂学性质、体外释药、抗血栓效果及体内药动学评价。结果表明,RGD-PIC载药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97.0±2... 合成RGD肽修饰的聚(2-乙基-2-噁唑啉)(PEOz)接枝壳聚糖聚离子胶束(RGD-PIC),包载抗凝药物重组水蛭素-2(rHV_(2)),对载药胶束进行药剂学性质、体外释药、抗血栓效果及体内药动学评价。结果表明,RGD-PIC载药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97.0±23.07)nm,Zeta电位为(-7.36±3.60)mV,包封率为96.66%±0.22%,载药量为6.59%±0.025%;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载药胶束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APTT试验结果表明,rHV_(2)-RGD-PIC能显著延长血浆凝固时间。RGD-PIC胶束在抗凝方面大大优于普通胶束,体内循环时间长,可用作rHV_(2)的血小板靶向递送和长循环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离子胶束 聚(2-乙基-2-噁唑啉)(PEOz) 壳聚糖 水蛭素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处理玉米醇溶蛋白-原花青素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玺 张文 +1 位作者 尚秋 杨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7,共8页
采用不同载气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玉米醇溶蛋白(zein)后包封原花青素(PC),制备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无显著变化,而Zeta电位的绝对值显著降低;... 采用不同载气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玉米醇溶蛋白(zein)后包封原花青素(PC),制备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无显著变化,而Zeta电位的绝对值显著降低;以O_(2)+Ar为载气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的复合纳米颗粒PZOA的包封率达到90.59%,显著高于以NH_(3)为载气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的复合纳米颗粒PZN(62.66%);圆二色谱分析表明,包封PC后的复合纳米颗粒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表明PC的加入影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特征;包封PC后的复合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自由基清除率由未包封的54.43%~56.03%上升至88.41%~9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玉米醇溶蛋白 包封 原花青素 纳米颗粒 制备 表征 性能
下载PDF
雪上一枝蒿生物碱水凝胶微针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17
作者 邓琴 陈晓兰 +3 位作者 邓铋莉 徐剑 黄耀磊 谌文元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62-170,共9页
采用化学交联法和离心浇注法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水凝胶微针(HMN-AAB)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性能。单因素考察水凝胶微针的基质用量、干燥条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针基质用量,最终确定微针的制备工艺参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采用化学交联法和离心浇注法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水凝胶微针(HMN-AAB)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性能。单因素考察水凝胶微针的基质用量、干燥条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针基质用量,最终确定微针的制备工艺参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其穿刺性能,并结合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HMN-AAB的最佳制备参数为:聚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2 g,聚乙二醇10000(PEG10000)0.75 g,无水碳酸钠0.3 g。制备的HMN-AAB的载药质量分数为4%。采用离心浇注法制备微针,通过程序升温进行干燥。HMN-AAB为正方形贴片,表面光滑,阵列完整,微针针尖呈圆锥形,含药量为(4.50±0.08)mg/片(以雪上一枝蒿甲素计)。体外透皮结果显示,48 h后HMN-AAB中药物的累积渗透率可达93%,明显高于普通凝胶膏剂组,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制备的HMN-AAB机械强度好、载药量大,实现了AAB的透皮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 生物碱 水凝胶微针 离心浇注法 化学交联法
下载PDF
载铜纳米粒鼻用原位凝胶体外释放度研究
18
作者 曹雅 仇丽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02-9308,共7页
为研究载铜纳米粒鼻用原位凝胶(TETA-Cu-NPs-gel)中三乙烯四胺铜(TETA-Cu)的体外释放规律,通过透析法研究TETA-Cu的体外释放度,以0.1 mol/mL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为释放介质,并用Origin软件对释药数据进行模型拟合。采用高效液相色... 为研究载铜纳米粒鼻用原位凝胶(TETA-Cu-NPs-gel)中三乙烯四胺铜(TETA-Cu)的体外释放规律,通过透析法研究TETA-Cu的体外释放度,以0.1 mol/mL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为释放介质,并用Origin软件对释药数据进行模型拟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TETA-Cu在溶出介质中的释放水平,以Swell Chromplus^(TM)C_(18)(4.6 mm×1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A为pH=3.0磷酸盐缓冲液,流动相B为甲醇(A∶B=90∶1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表明,TETA-Cu在0.05~1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在99.9%~101.0%,RSD均小于2%;与TETA-Cu溶液相比,TETA-Cu-NPs-gel释药速率缓慢,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方程。可见,本文研究所建立的TETA-Cu-NPs-gel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准确、简便可行。TETA-Cu-NPs-gel具有缓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烯四胺铜 铜补充剂 高效液相色谱 体外释放度 离子型凝胶
下载PDF
Eudragit RS 30D修饰的冰片缓释微囊的制备与评价
19
作者 方淑冰 林琳 +4 位作者 邓彩怡 黄华 陈媛 高皓诗 郭波红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目的筛选制备海藻酸钠-丙烯酸树脂冰片微囊(SA/RS 30D/BN MCs)的最佳工艺,并对微囊进行相关表征。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SA/RS 30D/BN MCs,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冰片、可溶性淀粉、Tween 80、海藻酸钠(SA)溶液、E... 目的筛选制备海藻酸钠-丙烯酸树脂冰片微囊(SA/RS 30D/BN MCs)的最佳工艺,并对微囊进行相关表征。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SA/RS 30D/BN MCs,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冰片、可溶性淀粉、Tween 80、海藻酸钠(SA)溶液、Eudragit RS 30D和CaCl2溶液的质量浓度对微囊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并对微囊的外观形态、理化性质、体外释放情况及初步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SA/RS 30D/BN MCs最佳处方为:冰片、可溶性淀粉、Tween 80、SA溶液、Eudragit RS 30D、CaCl2溶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33%、0.17%、0.17%、1.00%、5.00%、1.50%,微囊的平均包封率为(94.18±0.47)%,平均载药量为(30.42±0.17)%,在初步稳定性试验中微囊中冰片保留率高达92.2%,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具有缓释性能的冰片微囊。结论采用复凝聚法以海藻酸钠、Eudragit RS 30D为复合囊材制备的冰片微囊可以显著提高冰片的稳定性且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dragit RS 30D 海藻酸钠 冰片 复凝聚法 微囊 缓释制剂
下载PDF
参连肠炎丸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20
作者 袁文静 袁文鹏 袁梦哲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切换波长的方法同时测定参连肠炎丸中甘草苷、延胡索乙素、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_(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甘...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切换波长的方法同时测定参连肠炎丸中甘草苷、延胡索乙素、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_(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甘草苷、延胡索乙素、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检测波长和切换时间分别为237 nm(0~7 min)、283 nm(7~12 min)、283 nm(7~12 min)、345 nm(12~20 min)。结果甘草苷、延胡索乙素、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4种成分良好分离,分离度均在1.5以上。4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9%,99.32%,99.64%,100.08%,RSD分别为1.78%,1.69%,1.89%,2.04%(n=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可为参连肠炎丸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连肠炎丸 甘草苷 延胡索乙素 橙皮苷 盐酸小檗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