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0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诊患者超说明书使用沙利度胺的调查与循证医学评价
1
作者 薛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方法,探讨沙利度胺(TLD)在门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门诊开具的包含TLD的处方360张,对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进行统计,采用循证医学评价路径进行评价,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方法,探讨沙利度胺(TLD)在门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门诊开具的包含TLD的处方360张,对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进行统计,采用循证医学评价路径进行评价,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使用TLD均为超适应证用药,主要适应证为克罗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贝赫切特综合征。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为可以使用或者可以在其他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使用。超说明书用药的最主要原因是医生认为超说明书用药行为有指南等支持。结论:TLD在门诊的超说明书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仍应严格按照超说明用药备案流程进行备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超说明书 循证医学 门诊患者
下载PDF
达罗他胺ADE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乔丽娟 陈金花 康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挖掘并分析达罗他胺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集2019年第3季度到2022年第3季度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 目的 挖掘并分析达罗他胺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集2019年第3季度到2022年第3季度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 提取到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565份,其中以达罗他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356份,挖掘得到38个ADE信号,涉及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达罗他胺ADE信号的SOC主要集中在各类检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等。该药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信号有13个,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吞咽困难、认知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男性乳腺发育、血小板计数降低等。结论 临床在使用达罗他胺时,除了关注该药说明书中提及的ADE外,还应密切关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横纹肌溶解、男性乳腺发育、血小板计数降低等潜在ADE,以避免因ADE引起的停药或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罗他胺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信号挖掘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结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致带状疱疹的药学监护
3
作者 徐韬 汪皖青 +3 位作者 朱建国 李轶 侯幸赟 伊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结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致带状疱疹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结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伴发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该患者确诊结肠癌采用化疗联...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结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致带状疱疹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结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伴发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该患者确诊结肠癌采用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2周期后出现带状疱疹。医师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500 mg抗病毒治疗、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5 mg营养神经、外用涂抹炉甘石洗剂适量。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带状疱疹诊疗规范,协助临床医师优化抗病毒药物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药物选择及临床应用,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继续行抗肿瘤治疗。结论在结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伴发带状疱疹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完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安全合理用药教育和药学监护,对保证治疗有效性、实现药师专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化疗 西妥昔单抗 带状疱疹 药学监护
下载PDF
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大猛 陈美宇 +5 位作者 徐静 杜沛龙 朱馨婷 韩冷 郭澄 杨全军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为新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Trai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0年至2023年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相关文献,汇总... 目的为新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Trai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0年至2023年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相关文献,汇总并分析该类制剂的研发现状。结果与结论有成药潜力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共20种,包括CA-170(口服小分子抑制剂)、INCB086550(特异性PD-L1抑制剂)、DPPA-1(特异性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的多肽类拮抗剂)等,其中前两者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具有特异性抑制免疫检查点的药效作用特点,以及可口服、稳定性较好、膜通透性较高等优点,但其治疗效果仍需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小分子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 抗肿瘤药物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新型奥沙利铂类抗癌药物(LLC-202)的合成、表征及稳定性
5
作者 柳知莹 刘冉冉 姜婧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6-181,共6页
采用氯亚铂酸钾作为起始原料,引入胆酸作为辅助配体,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铂配合物,命名为LLC-202。对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包括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质谱等。表征结果证实LLC-202符合目... 采用氯亚铂酸钾作为起始原料,引入胆酸作为辅助配体,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铂配合物,命名为LLC-202。对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包括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质谱等。表征结果证实LLC-202符合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考察该化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其水溶液在37℃时,72 h内稳定;在水中会发生缓慢的水合反应,生成有生物活性的药效基团[A_(2)Pt(H_(2)O)_(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奥沙利铂 胆酸 合成 表征 稳定性
下载PDF
肝主动靶向载药系统抑制肝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凯丽比努尔·奥布力艾散 李倩 尹东锋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6期149-152,I0001,I0002,共6页
目的为新型肝主动靶向载药系统的研究和相关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7年至2023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配体修饰肝主动靶向载药系统相关文献,归纳并总结该系统类型及其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现状,包括特异性纳米颗粒... 目的为新型肝主动靶向载药系统的研究和相关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7年至2023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配体修饰肝主动靶向载药系统相关文献,归纳并总结该系统类型及其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现状,包括特异性纳米颗粒的设计、靶向载药系统在体内外的效果和存在的挑战,以及该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与结论肝主动靶向载药系统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给药策略,包括肝实质细胞、肝非实质细胞、肝肿瘤细胞3个靶向。肝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是靶向递送化疗药物的主要目标,纳米颗粒是肝主动靶向载药系统中最常用的药物载体。通过调整纳米颗粒的材料、表面修饰等方法可实现药物向肝癌组织的高效、低毒及特异性递送。因此,尽管肝主动靶向给药系统仍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如制备工艺较复杂、载药量小,肝细胞特异性配体发掘和应用不足,大量载体材料尚需完成从试验研究阶段向临床应用的转变,但其在肝癌靶向治疗方面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靶向载药 主动靶向 受体 配体
下载PDF
自组装纳米颗粒肿瘤疫苗OVA257-264-mi3的构建及其保护效果评价
7
作者 陈源 高晨 +6 位作者 李宇航 崔致远 程新 张怡 于博 顾江 杨宪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1-1368,共8页
目的构建SpyCatcher-mi3纳米颗粒疫苗递送载体,评价其在增强卵清蛋白CD8+T细胞表位肽OVA 257-264免疫原性和在小鼠荷瘤模型中免疫保护效果。方法SpyCatcher-mi3蛋白由大肠杆菌表达,依次经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合成OVA 257-... 目的构建SpyCatcher-mi3纳米颗粒疫苗递送载体,评价其在增强卵清蛋白CD8+T细胞表位肽OVA 257-264免疫原性和在小鼠荷瘤模型中免疫保护效果。方法SpyCatcher-mi3蛋白由大肠杆菌表达,依次经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合成OVA 257-264-SpyTag多肽,通过SpyTag/SpyCatcher蛋白质连接系统构建纳米颗粒OVA 257-264-mi3;通过细胞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评价OVA 257-264-mi3体外安全性,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和镜检脏器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OVA 257-264-mi3体内安全性;将6~8周龄,18~20 g,SPF级,雌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VA 257-264-mi3组、OVA 257-264组和Control组,每组14只,分别于第0、14、28天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第14天通过ELISpot检测其脾脏淋巴细胞中IFN-γ分泌细胞数量评价其免疫原性;在小鼠荷瘤模型上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等手段评价纳米颗粒疫苗OVA 257-264-mi3的保护效果。结果SpyCatcher-mi3和OVA 257-264-mi3均自组装形成均一稳定的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43.8 nm和91.3 nm;OVA 257-264-mi3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OVA 257-264-mi3组小鼠每1×106个脾脏淋巴细胞中IFN-γ分泌细胞数量达253,显著高于OVA 257-264组(P<0.05);OVA 257-264-mi3组小鼠第22天荷瘤体积约151.1 mm 3,显著小于OVA 257-264组(P<0.05),且观察期内生存率达60%,显著高于OVA 257-264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纳米颗粒疫苗OVA 257-264-mi3,其增强肿瘤抗原表位肽OVA 257-264免疫原性,在小鼠荷瘤模型中保护效果良好,为肿瘤新抗原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yCatcher-mi3 OVA 257-264 纳米颗粒疫苗 保护效果评价
下载PDF
二氧化锰纳米颗粒负载槲皮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研究
8
作者 罗婧文 冉永红 +4 位作者 柳随义 李勇 李娟 顾丹 郝玉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4-1352,共9页
目的探究二氧化锰纳米颗粒负载槲皮素[Mn(QU)]对乳腺癌4T1细胞及移植瘤小鼠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油酸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表征合成的MnO_(2)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化... 目的探究二氧化锰纳米颗粒负载槲皮素[Mn(QU)]对乳腺癌4T1细胞及移植瘤小鼠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油酸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表征合成的MnO_(2)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化学组分。进一步用物理吸附法负载槲皮素(quercetin,QU),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成分表征,并利用溶氧仪检测Mn(QU)在不同pH与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能力;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n(QU)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活性的影响;克隆形成、γ-H2AX荧光染色、ROS荧光染色、活/死细胞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n(QU)联合放疗对4T1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最后,构建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移植瘤模型评价Mn(QU)联合放疗抑制小鼠乳腺癌生长的作用。结果成功合成了粒径大小约为120 nm MnO_(2)纳米颗粒并负载QU。所制备的Mn(QU)与过氧化氢反应的氧气生成能力与pH大小呈负相关而与过氧化氢浓度呈正相关;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n(QU)在浓度为50μg/mL时对4T1细胞无明显毒性,但能显著增强X射线诱导的4T1细胞杀伤作用(放疗增敏比为1.61),增加DNA双链的断裂以及ROS的产生,细胞死亡比例增加,诱导4T1细胞凋亡;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对小鼠肿瘤体积抑制能力:Mn(QU)联合放疗组>MnO_(2)联合放疗组>QU联合放疗组>放疗组>对照组。结论Mn(QU)联合放疗对乳腺癌4T1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增殖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并对移植瘤的生长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槲皮素 放射增敏 乳腺癌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卤泛群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机制
9
作者 曹振 程路畅 +2 位作者 秦祎雄 郭勇 韩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6-764,共9页
目的运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组学数据挖掘潜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卤泛群(halofantrine),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卤泛群防治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机制,并结合细胞实验对卤泛群防治胶质母细胞瘤的机制进行... 目的运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组学数据挖掘潜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卤泛群(halofantrine),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卤泛群防治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机制,并结合细胞实验对卤泛群防治胶质母细胞瘤的机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癌症临床公开数据库TCGA挖掘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利用CMAP数据库寻找潜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借助STITCH、Drug bank、Binding DB、BATMAN-TCM、TargetNet、SwissTarget、PubChem检索药物靶点信息,利用Drug bank、DisGeNET、GeneCards,TDD筛选胶质母细胞瘤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图,通过进行GO、KEGG和分子对接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利用CCK-8及qPCR等方法验证卤泛群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及治疗靶点的作用。结果筛选出潜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卤泛群,卤泛群有150个作用靶点,胶质母细胞瘤治疗靶点有173个,和药物交集靶点有12个,获得3个核心靶点:EGFR、MAPK14、IGF1R。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卤泛群与核心靶点结合的潜能和活性良好。CCK-8和qPCR实验结果表明卤泛群可通过EGFR、MAPK14、IGF1R靶点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结论卤泛群通过EGFR、MAPK14、IGF1R靶点发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GA数据库 网络药理学 胶质母细胞瘤 卤泛群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噬菌体及酵母表面展示用于抗肿瘤药物开发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亚培 熊璎珞 +4 位作者 余文浩 陈庭欢 薛琦 方海洲 王菊芳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222-226,共5页
抗体作为理想的治疗和诊断分子,是最畅销的药物之一,在疾病治疗,特别是癌症治疗中具有相当好的疗效。杂交瘤技术作为传统的抗体开发方法,其局限性限制了抗体领域的进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单有效的抗体开发方法,如噬菌体展示和酵... 抗体作为理想的治疗和诊断分子,是最畅销的药物之一,在疾病治疗,特别是癌症治疗中具有相当好的疗效。杂交瘤技术作为传统的抗体开发方法,其局限性限制了抗体领域的进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单有效的抗体开发方法,如噬菌体展示和酵母表面展示,成为传统方法的理想替代品,通过使用不同的组合抗体库和不同的选择策略,产生、筛选和分离具有低免疫原性的高亲和力抗体,极大地促进了抗体药物的开发进程。本文回顾了噬菌体展示及酵母细胞表面展示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并概述了两种展示技术的差异,以期为其他疾病治疗领域研究和新型抗体研发提供参考,以及为两种技术的选择及运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 抗体发现 癌症治疗
下载PDF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伊佳 徐德铎 +2 位作者 侯幸赟 王志鹏 陶霞 《上海医药》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 :综合评价硼替佐米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方法 :通过各级来源证据对指标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纳入6篇meta分析和5篇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章,采用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 :综合评价硼替佐米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方法 :通过各级来源证据对指标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纳入6篇meta分析和5篇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章,采用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总缓解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6%,血小板减少和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硼替佐米存储要求低、产能充足、部分厂家产品居民可负担性较好,但创新数据不足。结论 :硼替佐米安全性、有效性明确,适宜性、可及性较好,部分方案成本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临床综合评价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顺铂诱导肾损伤模型在C57BL/6小鼠J和N亚型中的差异性研究
12
作者 王婵 邱会琴 +3 位作者 唐亚婷 朱方媛 范彦英 杨彩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2-797,共6页
目的探讨C57BL/6 J和N亚型小鼠在顺铂诱导肾损伤模型中的易感性差异,为选择药物肾损伤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J和N两种亚型,各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cisplatin,CDDP)。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3.33 mg·kg^(-... 目的探讨C57BL/6 J和N亚型小鼠在顺铂诱导肾损伤模型中的易感性差异,为选择药物肾损伤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J和N两种亚型,各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cisplatin,CDDP)。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3.33 mg·kg^(-1)),隔天给药,持续2周,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存活率;检测Scr、BUN和β2-MG评价肾功能;HE、Masson和PAS染色法观察肾皮质病理改变。IL-6、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检测顺铂导致的肾脏炎症反应。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DDP组两种亚系小鼠Scr、BUN和β2-MG均明显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肾小管损伤,胶原纤维化和糖原沉积均增加;IL-6、IL-1β和IL-18炎症因子含量和肾皮质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C57BL/6N与C57BL/6J系小鼠比较,C57BL/6N系小鼠肾功能指标Scr和BUN均值明显偏高(P<0.01),组织学评分各病理损伤较C57BL/6J亚系小鼠明显偏高,反映纤维化的Masson染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1β和IL-18均值明显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57BL/6 J和N亚型小鼠均可使用顺铂诱导成功肾损伤模型,相比于C57BL/6J小鼠,C57BL/6N亚系小鼠在肾功能、组织学以及炎症因子等方面损伤明显,提示C57BL/6N亚系小鼠更适于作为药物或者其他肾功能损伤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亚急性肾损伤 C57BL/6亚系 炎症因子 IL-6 IL-1β IL-18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甘草对顺铂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殷亭湄 杨必乾 +5 位作者 高广淼 付晓艳 连小龙 杨玲玲 李洁 邓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6-2255,共10页
目的 研究甘草对顺铂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甘草给药组(450、900和1 800 mg·kg^(-1))。预防性给药5 d后,对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甘草给药组腹腔注射8 mg... 目的 研究甘草对顺铂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甘草给药组(450、900和1 800 mg·kg^(-1))。预防性给药5 d后,对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甘草给药组腹腔注射8 mg·kg^(-1)顺铂以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甘草缓解顺铂急性肝损伤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结果 PLS-DA得分图显示代谢组学样本明显分离。分析得到1 19个与顺铂肝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其中31种差异代谢物在甘草干预后明显回调,主要参与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β-丙氨酸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糖代谢。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甘草可以改变顺铂致肝损伤大鼠代谢轮廓,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差异代谢物的水平,参与调节机体氨基酸代谢等相关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顺铂 肝损伤 作用机制 代谢组学 氨基酸代谢
下载PDF
二甲双胍在乳腺癌进展和治疗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康言(综述) 杨妍 杨赟(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肿瘤耐药性成为治疗过程的严峻挑战之一,临床通常将细胞死亡标志物的增加作为预测乳腺肿瘤患者生存率提高的标准。通过刺激肿瘤细胞死亡途径来提高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效果,使用某些佐剂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研... 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肿瘤耐药性成为治疗过程的严峻挑战之一,临床通常将细胞死亡标志物的增加作为预测乳腺肿瘤患者生存率提高的标准。通过刺激肿瘤细胞死亡途径来提高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效果,使用某些佐剂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研究表明,二甲双胍(Met)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同时具有抗肿瘤特性,其能增强细胞死亡机制,尤其是促进肿瘤细胞自噬、凋亡和铁死亡。同时证明,Met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在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方面发挥作用,其诱导不同细胞死亡机制在增敏抗肿瘤药物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论述了Met对乳腺癌肿瘤微环境(TME)的调控作用机制及其在抗肿瘤药物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对Met在临床前和临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乳腺癌 细胞死亡 抗肿瘤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尿石素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
15
作者 于国兴 张鑫 +4 位作者 杜恒玮 崔冰洁 高娜 刘翠兰 杜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8-916,共9页
目的:探讨尿石素C(U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HL-60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HL-60细胞分为不同浓度(0、20、40、60、80及100μmol·L^(-1))尿石素A(UA)、尿石素B(UB)和UC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 目的:探讨尿石素C(U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HL-60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HL-60细胞分为不同浓度(0、20、40、60、80及100μmol·L^(-1))尿石素A(UA)、尿石素B(UB)和UC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UC组细胞形态表现;HL-60细胞分为不同浓度(0、20、40及80μmol·L^(-1))UC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联合不同浓度(0、20、40及80μmol·L^(-1))UC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HL-6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0、40及80μmol·L^(-1))UC组,采用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各组死细胞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细胞自噬染色检测试剂盒[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法]检测各组细胞自噬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苄氯素1(Beclin 1)、自噬相关蛋白9(ATG9)和自噬相关蛋白7(ATG7)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培养24、48和72 h,分别与0μmol·L^(-1) UA、UB和UC组比较,不同浓度UA、UB和U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P<0.05或P<0.01),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48 h时,与UA和UB比较,UC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低。细胞形态表现,与对照组比较,随着UC浓度升高,细胞间连接和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碎片增加。CCK-8法,与40和80μmol·L^(-1) UC组比较,3-MA联合40和80μmol·L^(-1) UC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或P<0.01)。活/死细胞染色,与对照组比较,40和80μmol·L^(-1) UC组死细胞率升高(P<0.01)。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80μmol·L^(-1) UC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MDC法,与对照组比较,随着UC浓度升高,不同浓度UC组细胞绿色荧光逐渐增强。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80μmol·L^(-1) UC组细胞中Beclin 1、ATG9和ATG7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20、40和80μmol·L^(-1) UC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80μmol·L^(-1) UC组细胞中膜型LC3/胞浆型LC3(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40和80μmol·L^(-1) UC组细胞中p-AMPK/AMPK及p-ERK/ERK比值升高(P<0.01)。结论:UC可抑制人AML 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细胞凋亡和自噬,并可提高细胞中ERK和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C 白血病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下载PDF
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中和抗体的筛选及鉴定
16
作者 蒋明 于丽华 +2 位作者 付敏 毛玉婷 尹衍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7-782,共6页
目的通过抗体的随机突变库和细胞展示技术,对具有中和活性的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抗体进行结构和活性优化,获得亲和力高、激动活性低的抗体,并使其保持亲本抗体的中和及内化活性,提高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成药性。方法构建和筛选c... 目的通过抗体的随机突变库和细胞展示技术,对具有中和活性的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抗体进行结构和活性优化,获得亲和力高、激动活性低的抗体,并使其保持亲本抗体的中和及内化活性,提高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成药性。方法构建和筛选c-Met中和激动型抗体3E1D7的重链互补决定区3(CDR3)随机突变库,获得CDR3区有4个氨基酸突变的候选抗体2G5。通过ELISA检测2G5的中和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A549细胞的内化,CCK-8法检测2G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TM)小室检测2G5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2G5对c-Me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突变抗体2G5与抗原c-Met保持较高的结合能力,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41.53 ng/mL,并具有较高的中和活性。在A549细胞中,2G5引起显著的内化效应,但不激活c-Met信号通路和细胞迁移。2G5不能引起HUVEC增殖。结论通过建立抗体随机突变库可优化c-Met抗体的活性,获得成药性更高的突变型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 中和抗体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范嘉躜 朱林蕙 +3 位作者 王萌萌 杜琼 刘继勇 翟青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HER2−)的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分子亚型,预后情况常取决于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HR+、HER2−晚期... 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HER2−)的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分子亚型,预后情况常取决于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HR+、HER2−晚期乳腺癌多已对内分泌治疗药物耐药,而此往往会致患者生存期缩短、生命质量下降等不良结局,故临床上亟需有新的治疗策略/药物。近年来,一些新型口服靶向药物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陆续获准上市,它们因能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显著的生存益处且安全性良好,成为该类患者的重要有效治疗选择之一。本文就CDK4/6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乳腺癌 有效性 安全性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例报道
18
作者 熊琳 黄麟杰 +1 位作者 李聪 刘慧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8期3233-3237,共5页
该文报道1例肺腺癌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不良反应,经甲泼尼龙治疗后好转。对于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早期识别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给予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来改善临床预后。因此需要... 该文报道1例肺腺癌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不良反应,经甲泼尼龙治疗后好转。对于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早期识别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给予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来改善临床预后。因此需要注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会发生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停止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1例利妥昔单抗致肾病综合征儿童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19
作者 施怡 朱彦 +1 位作者 李亦君 刘红霞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致儿童过敏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儿童安全使用RTX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TX致儿童过敏性休克的病例,通过查阅文献,对过敏性休克可能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RTX的初始...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致儿童过敏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儿童安全使用RTX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TX致儿童过敏性休克的病例,通过查阅文献,对过敏性休克可能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RTX的初始使用年龄、输注速率是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在使用RTX前应预先给予激素、解热镇痛药或抗组胺药等预防输液反应,使用中应注意滴注速度,使用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尤其是使用后的30~120min。结论: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使用时临床药师要对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过敏性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一种溶瘤腺病毒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特异性研究
20
作者 琚姝 王爱霞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65-68,共4页
研究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及特异性。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及TCID_(50)检测病毒滴度法,发现H101对p53^(−)的肿瘤细胞有显著的选择性复制作用,其活性可以对p53突变的肿瘤组织产生溶瘤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研究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及特异性。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及TCID_(50)检测病毒滴度法,发现H101对p53^(−)的肿瘤细胞有显著的选择性复制作用,其活性可以对p53突变的肿瘤组织产生溶瘤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采用体外药效学实验检测H101对10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增殖作用,通过计算IC_(50)、IC_(90)进一步得出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小鼠胰腺癌细胞Pan02、小鼠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对H101较为敏感。研究结果表明H101对已获批的适应证之外的其他肿瘤细胞也有溶瘤作用,具有适应证扩展的潜力。本研究可为后续开展动物模型的体内药效实验和使用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腺病毒 肿瘤治疗 体外药效学 增殖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