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5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中太谷县北部地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1
作者 蒋炜 李伟 +3 位作者 张建国 王志红 张普斌 杜杰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4期839-846,共8页
通过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样和化验,获得了晋中太谷县北部地区表层土壤27项指标数据,研究其分布特征,并依据相关规范进行了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太谷县北部地区土壤养分主要以中等—缺乏为主,在整个研究区内占比为94.2... 通过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样和化验,获得了晋中太谷县北部地区表层土壤27项指标数据,研究其分布特征,并依据相关规范进行了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太谷县北部地区土壤养分主要以中等—缺乏为主,在整个研究区内占比为94.20%,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等级总体上为一等清洁。耕、园地的土壤质量较好,以优质的一等和良好的二等土壤为主,占各自土地类型面积的55.70%和50.84%,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总体较好,硒土壤适量区广泛分布,当地政府应合理引导当地居民进行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环境 土壤质量 地球化学评价 晋中太谷
下载PDF
皖西南富硒土壤分布及富硒农产品调查
2
作者 张应娥 安邦 +3 位作者 陶耐 王伟 张利达 马继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71-76,共6页
本文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皖西南富硒土壤的分布、无公害绿色富硒土壤、无公害富硒农产品产地适宜区、绿色富硒农产品产地适宜区及绿色富硒食品等情况。结果表明,富硒土壤面积占总评价面积的4.97%,主要分布在CS、SH... 本文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皖西南富硒土壤的分布、无公害绿色富硒土壤、无公害富硒农产品产地适宜区、绿色富硒农产品产地适宜区及绿色富硒食品等情况。结果表明,富硒土壤面积占总评价面积的4.97%,主要分布在CS、SH、GZ、TZS和TF等乡镇。无公害绿色富硒土壤面积约占富硒土壤总量的85.57%,富硒土壤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的面积一致。无公害富硒农产品产地适宜区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25%。绿色富硒食品产地适宜区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24%,其中AA级适宜区占1.80%,A级适宜区占1.78%。富硒土壤主要为自然背景成因,且富硒土壤具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特征,推测富硒土壤成因为吸附型富硒。查明了特色农产品绿色富硒水稻、茶叶和栝楼生产区。该结果为研究区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无公害 绿色富硒 有机质 富硒类型
下载PDF
参数优化方法对微生物模型预测土壤有机碳时空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秀 谢恩泽 +3 位作者 陈剑 彭雨璇 严国菁 赵永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1,共13页
准确把握土壤有机碳(SOC)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于土壤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发挥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南部为研究区,以明确表达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模型MIMICS为对象,以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为... 准确把握土壤有机碳(SOC)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于土壤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发挥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南部为研究区,以明确表达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模型MIMICS为对象,以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参数优化方法对MIMICS模型预测苏南农田表层(0~20 cm)SOC时空演变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批处理和点对点两种参数优化方法下,MIMICS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1980-2015年苏南农田表层SOC密度先增加后减少的总体趋势;采用考虑模型参数空间异质性的点对点参数优化方法时,MIMICS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预测误差(RMSE)较采用默认参数值时分别降低22.2%(2000年独立验证)和14.7%(2015年独立验证),但2015年SOC密度预测精度依然偏低(R^(2)=0.13,RMSE=1.22kg·m^(-2))。上述结果表明进一步改进微生物模型的结构、提高模型输入数据的精度及分辨率,将是微生物模型建模区域尺度SOC时空动态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模型 敏感性分析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研究
4
作者 耿婷婷 刘金巍 +4 位作者 宋绵 边超 曹月婷 刘江涛 张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381,共8页
为实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相结合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的高精度量化,依据赣南南康地区采集的6266组表层土壤样品测试结果,构建了以As、Hg、Cd、Pb、Cr含量等为基础的内梅罗指数和以有机质(SOM)、P、N、K、Mo、Mn、B、Cu... 为实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相结合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的高精度量化,依据赣南南康地区采集的6266组表层土壤样品测试结果,构建了以As、Hg、Cd、Pb、Cr含量等为基础的内梅罗指数和以有机质(SOM)、P、N、K、Mo、Mn、B、Cu、Zn含量等为基础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控制因素的突变理论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方法,将内梅罗指数3.0修订为3.1,通过突变理论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分析,比较原始内梅罗指数和修订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以及本文方法与DZ/T 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方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值为0.75,总体综合肥力为Ⅲ等,土壤肥力较低;土壤综合内梅罗指数均值为0.59,总体尚清洁。采用修订后的内梅罗指数3.1计算的土壤肥力指数分界值基本呈等级等间距划分。与DZ/T 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评价结果比较,83.57%的结果等级未发生变化,近16%等级结果增加1个等级,主要为1级和2级升为3级和4级,未出现2个及以上等级的变化,评价结果显示3级、4级面积占比为94.11%、5.30%。本文方法可用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评价结果更加数值化、精细化,评价过程更简便,是对已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方法的补充,可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突变理论 内梅罗指数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地球关键带土壤微生物介导有机碳转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阳 王宝荣 +7 位作者 孙慧 周媛媛 乔江波 宋怡 张萍萍 李自民 王云强 安韶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174,共10页
地球关键带是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岩石圈高度交汇和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也是联结气候系统-地表过程-地球深部过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桥梁,微生物在地球关键带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认识地球关键带结构与功能,阐... 地球关键带是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岩石圈高度交汇和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也是联结气候系统-地表过程-地球深部过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桥梁,微生物在地球关键带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认识地球关键带结构与功能,阐明关键带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转化过程是当前关键带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首先介绍地球关键带的结构与范畴,以及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然后指出当前工作仍停留在地球关键带的基本结构认识和土壤碳储量特征描述上,建议从关键带整体框架出发,沿垂直方向综合考虑从植物冠层到基岩之间的碳循环过程,联合使用多种技术方法,将短期高频次观测和长期定位观测相结合,重视长时间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特别关注土壤碳在关键带各界面的微生物驱动过程及其迁移转化规律;最后在考虑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和全球碳排放路径等时代因素的背景下,开展大气、植被、土壤、微生物、基岩、地下水等多界面、多过程、多时间尺度的同步观测和系统性研究,为地球关键带土壤碳循环模型优化及气候变化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 碳循环 碳汇效应
下载PDF
基于特征筛选算法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
6
作者 张晓婷 黄魏 +2 位作者 傅佩红 孟可 王苏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47,共13页
平缓地带数字土壤制图中,环境协变量的选择是提高制图精度的关键。已有研究证明遥感影像可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而如何确定环境因子推理制图时各自的权重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选取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为研究区,采用3种特征筛选... 平缓地带数字土壤制图中,环境协变量的选择是提高制图精度的关键。已有研究证明遥感影像可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而如何确定环境因子推理制图时各自的权重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选取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为研究区,采用3种特征筛选方法进行有效环境变量筛选,探索参与平原-丘陵混合区域制图的因子并确定其重要性,依据选择的相对稳定的指标,进一步探索提高土壤类型制图准确性的途径。根据141个野外独立样点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推理制图中,遥感因子在平原区域的重要性程度高于丘陵区域,且遥感因子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均值(Mean)较为稳定;基于递归特征算法的按地形推理制图精度最高为75.89%,分别高于ReliefF算法和基于Tree的特征筛选算法13.48%和4.97%;此外3种特征筛选算法制图结果中,按地形因子分区制图的精度均高于整体区域制图。因此,遥感因子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推理过程可有效提高制图精度。本研究采用的特征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对提升土壤制图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知识获取 特征筛选 数字土壤制图 贝叶斯优化 梯度提升树
下载PDF
三江流域(云南区段)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
7
作者 石婕妤 吴秀芹 董贵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3-904,共12页
为厘清中国西南典型丘陵山区的耕地非粮化态势并提供针对性的管控策略,以三江流域(云南区段)为研究区,探究该地区非粮化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从耕地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投入因素3个角度来识别非粮化的驱动力,划分非粮化的驱... 为厘清中国西南典型丘陵山区的耕地非粮化态势并提供针对性的管控策略,以三江流域(云南区段)为研究区,探究该地区非粮化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从耕地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投入因素3个角度来识别非粮化的驱动力,划分非粮化的驱动类型,得到如下结果表明。1)2019年三江流域(云南区段)非粮化总面积为100.41万hm^(2),非粮化率均值为34.69%,其中金沙江流域中各县级单元的非粮化程度明显高于怒江和澜沧江流域。2)粮食单位产出量、乡村人口占比、坡度和人均耕地面积是耕地非粮化的重要驱动因子。3)耕地非粮化的驱动类型可划分为资源驱动型、劳动力驱动型和经济驱动型,其中劳动力驱动型是区域内主要的驱动类型,经济驱动型均为县级市或市辖区,资源驱动型主要分布在经济驱动型的周围。根据不同驱动类型的县域,寻求耕地非粮化的不同管控途径,有助于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随机森林 驱动类型 三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和图像分割的紫色土发生层边界识别
8
作者 杨凯 慈恩 +2 位作者 刘彬 陈洋洋 谢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951,共13页
土壤学始于对土壤剖面及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剖面发生层的划分与发生层边界特征的描述是土壤调查的基础。实地划分发生层需要丰富的土壤学实践经验,存在主观和缺乏统一划分标准的问题。以紫色土剖面图像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聚类和图像... 土壤学始于对土壤剖面及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剖面发生层的划分与发生层边界特征的描述是土壤调查的基础。实地划分发生层需要丰富的土壤学实践经验,存在主观和缺乏统一划分标准的问题。以紫色土剖面图像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聚类和图像分割技术,结合图像的颜色特征(CIELab色彩空间)和纹理特征(Entropy)识别紫色土剖面发生层边界,并与实地划分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CIELab色彩空间的a、b通道和Entropy纹理特征,可以划分出供试剖面的主要发生层(A、B、C)和基岩(R);(2)聚类识别的发生层数量和发生层深度与实地识别的结果基本一致;除Z2剖面的C层和Z6剖面的Ap层聚类识别与实地识别的发生层下边界深度相差较大(分别为13cm和8cm)外,其余发生层下边界深度相差均在3 cm以内;(3)聚类识别的发生层边界形状更为不规则,明显度更为模糊。K-means聚类和图像分割技术实现了紫色土剖面发生层边界的客观识别,可为土壤剖面智能辨识系统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图像 发生层 K-MEANS聚类 图像分割 颜色 纹理
下载PDF
河北省饶阳县果蔬基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9
作者 尉岚 张翔 +1 位作者 郝彦璋 杨长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52-57,61,共7页
[目的]揭示京津冀果蔬基地土壤现状及问题。[方法]以饶阳县果园与蔬菜大棚土壤为评价对象,采集12个土壤样品,测定主要理化性质指标和盐碱度,并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综合质量影响指数评价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 [目的]揭示京津冀果蔬基地土壤现状及问题。[方法]以饶阳县果园与蔬菜大棚土壤为评价对象,采集12个土壤样品,测定主要理化性质指标和盐碱度,并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综合质量影响指数评价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饶阳果蔬基地土壤偏碱性,土壤出现了弱次生盐渍化现象,电导率随含盐量增加而增加,盐化的同时发生着碱化的现象。土壤肥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现象,这可能与施肥方式的不合理有关,具有潜在的风险,需引起重视。果园改为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后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增加了土壤盐碱化的风险。[结论]研究结果为饶阳县果蔬基地土地合理利用、合理施肥、土壤养分管理及优质果蔬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基地 土壤质量 模糊评价法 综合质量指数法 河北省饶阳县
下载PDF
福建省漳州市水稻物候特征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制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启航 姚园 +5 位作者 李一凡 曹文琦 蔡欣瑶 毋亭 张黎明 邢世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7,共13页
高精度土壤有机碳制图是研究耕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的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固碳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农业管理活动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发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但基于农业管理活动的土壤有机碳制图却较为少... 高精度土壤有机碳制图是研究耕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的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固碳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农业管理活动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发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但基于农业管理活动的土壤有机碳制图却较为少见。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物候参数是农业管理活动的直接反映,在研究农业管理活动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方面有较大应用潜力。基于此,本研究以福建省漳州市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5组不同的变量组合(A组:仅自然环境变量;B组:自然环境变量+早稻物候参数:C组:自然环境变量+晚稻物候参数;D组:自然环境变量+早稻物候参数+晚稻物候参数;E组:仅早稻物候参数+晚稻物候参数),分别构建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通过对比5组模型的预测精度、预测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分析物候参数对于土壤有机碳制图精度的影响作用,挖掘漳州市水田土壤有机碳制图的主要影响因子,解析对漳州市水田土壤有机碳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农业管理活动。研究结果表明:物候参数的加入能够降低预测模型的误差和提升模型解释方差的能力;对漳州市水田土壤有机碳影响作用最大的物候参数依次为早稻季的NDVI增长速率(h1)、早稻生长季节开始的时间(a1)与早稻季NDVI下降速率(i1);三个最重要的物候参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因此,采取能够促使早稻苗早生快发、加快早稻分蘖速率和减缓早稻衰老速率的水肥管理措施可增加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基于物候参数构建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制图精度,基于物候参数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制图研究可为农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此次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 随机森林 物候参数 农田管理措施 数字土壤制图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11
作者 黄若洪 吴岩 +1 位作者 姚红春 张飞庆 《测绘标准化》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针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因子系数不准确和风险区划不合理的问题,本文从地质灾害多要素多特征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的机器学习模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收集和整理温州市地质灾害资料,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属性计算功能,再... 针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因子系数不准确和风险区划不合理的问题,本文从地质灾害多要素多特征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的机器学习模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收集和整理温州市地质灾害资料,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属性计算功能,再引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权重因子优化和筛选,将筛选的地貌类型、地形坡度、道路建设、地质构造、土壤类型、河流分布、植被覆盖度等7个因子作为地质灾害评价因子,并得到优选后的各因子权重系数;最后,利用加权分析得出地质灾害风险因子评价图。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细分格网单元的机器学习模型自动计算评价因子和权重系数,能够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可以为区域性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GIS空间分析 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利用探地雷达测定东北黑土层厚度在坡面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畅 刘勤 +2 位作者 张琼 淡晨希 刘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2-963,共12页
准确掌握黑土层厚度分布信息对于黑土资源评价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土层厚度测定方法包括土壤剖面法、插钎法和钻孔法等对于大范围的土壤厚度测定效率较低且连续性较差。本研究利用探地雷达探测了东北黑土区直型、凸型和凹型3... 准确掌握黑土层厚度分布信息对于黑土资源评价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土层厚度测定方法包括土壤剖面法、插钎法和钻孔法等对于大范围的土壤厚度测定效率较低且连续性较差。本研究利用探地雷达探测了东北黑土区直型、凸型和凹型3种坡型坡面的黑土层厚度。室内模拟试验对黑土及黄土母质土壤分别设置不同的容重和含水量,探究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对土壤介电常数的影响以及探地雷达测定黑土厚度的可行性。野外试验通过开挖剖面和预埋标识物,验证了探地雷达测量黑土厚度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土壤介电常数随容重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黑土和黄土母质层土壤含水量、容重和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对数方程来描述,其精确度为95.26%~99.66%。探地雷达测量黑土厚度与剖面实测厚度相比,精确度为87.05%~95.58%。3个坡面的黑土厚度空间分布不同,且坡脚发生沉积处的黑土厚度较大,坡肩和坡背土壤侵蚀较严重处的黑土厚度较薄。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明和保护黑土资源提供一种高效、准确的土壤厚度调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介电常数 土层厚度 空间变化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帅 童童 +6 位作者 应纯洋 汪甜甜 章梅 汤萌萌 蔡天培 马友华 王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4-756,共13页
通过数字土壤制图可以高效、精准地获取土壤信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土壤-景观模型被广泛认同,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数字土壤建模已成为数字土壤制图的主流思路,这为土壤空间分布的定量解释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地统计学、... 通过数字土壤制图可以高效、精准地获取土壤信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土壤-景观模型被广泛认同,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数字土壤建模已成为数字土壤制图的主流思路,这为土壤空间分布的定量解释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地统计学、专家知识和个体代表性等传统制图技术的新模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数字土壤制图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土壤制图的基本理论、制图方法、展望三个方面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数字土壤制图领域的主要进展,其中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包括特征信息的选择、制图模型的选择和土壤图的精度验证。研究结果为全面、实时和精确获取土壤信息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机器学习 环境协同变量 预测模型 精度验证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视角下贵州传统村落的地方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华飞 赵宇鸾 +2 位作者 周鸾宇 施超 杨小飘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多样性面临丧失的威胁,合理利用保护传统村落地方性景观有利于促进其人居环境多样性的永续发展。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贵州省757个传统村落为例,综合运用图示表达以及核密度估计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多样性面临丧失的威胁,合理利用保护传统村落地方性景观有利于促进其人居环境多样性的永续发展。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贵州省757个传统村落为例,综合运用图示表达以及核密度估计法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结构及其与山、水、林、田等自然景观要素的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贵州传统村落数量多、密度大,在空间结构上呈聚集不均衡分布,主要以团块状分布于东南部区域;在西南部、东北部区域分别呈斑块状、散点状分布;西北部传统村落分布数量则相对较少。2)在村落与自然景观要素关联特征上,从其与山区类型关系看,以山地丘陵型村落分布数量最多,达491个,占64.8%;与水域类型关系看,以河谷型、水库型村落分布较多,分别占51.5%和44.2%;植被类型以栽培植物面域中传统村落分布数量最多,占50.9%;农田类型以稻作梯田为主,占58.8%。3)在地方性格局上,贵州传统村落依据自然条件选址可划分为村-山、村-水、村-林、村-田4个格局。最后,基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和地方性特征,提出贵州传统村落分区分类开发利用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传统村落 地方性特征 多样性 景观格局
下载PDF
长沙水稻主产区土壤肥力现状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明勇 任正伟 +4 位作者 王伟 王少希 杨鳌 冯秋分 文丽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2023年,从长沙市稻田主产区长沙县、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4个县(市、区)的稻田中采集340个土壤样点,测定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长沙水稻主产区的土壤肥力特征差异较大,其中,长沙县... 2023年,从长沙市稻田主产区长沙县、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4个县(市、区)的稻田中采集340个土壤样点,测定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长沙水稻主产区的土壤肥力特征差异较大,其中,长沙县、望城区和浏阳市的土壤p H值变异系数最小,属于小变异;4个县(市、区)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属于中等变异;4个县(市、区)的土壤有效磷及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市的速效钾变异系数较大,属于高度变异。(2)4个县(市、区)土壤pH值以二级与三级为主,存在土壤酸化问题。(3)土壤有机质、全氮与碱解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含量一般,速效钾含量普遍偏低。综之,研究区土壤酸化问题依然存在,需进一步调控酸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养分 稻田 长沙
下载PDF
Soil resilience assessment using soil profile description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Mediterranean mountains considering diverse fire occurrences
16
作者 Jesús RODRIGO-COMIN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2517-2532,共16页
Wildfires are complex natural phenomena that exert significant impacts on landscapes,societies,and economies.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resilience is crucial in mitigating its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s,as it involve... Wildfires are complex natural phenomena that exert significant impacts on landscapes,societies,and economies.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resilience is crucial in mitigating its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s,as it involves preparing for,responding to,and recovering from wildfires.This research aims to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in situ soil profile description in assessing land use resilience using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hrough an expert panel survey.The study examines a catchment located in the Balearic Islands,considering two fire occurrences(once and twice),comparing abandoned agricultural terraces and natural hillslop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iority ranking of variables to assess soil profile resilience against wildfires,determined by a panel of 10 experts,identified horizon depth(25.1%),slope inclination(21.5%),and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16.6%)as the most crucial factors.Other variables,such as number and size of roots,structure of pedal soil material,size class structure,and rock fragments,also contributed to resilience but to a lesser extent,with scores ranging from 5.7%to 9.6%.Analyzing the priorities established by the experts using AH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st resilient soil horizon was H1 of the control hillslope,especially under high and low connectivity processes,which aligned with the loss of superficial soil horizons after one and two wildfires.Hillslopes showed greater changes in resilience after occurring wildfires compared to terraces,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occurring after the second wildfire event.This study addresses a significant knowledge gap in the field by highlighting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wildfires,resilience,and land use,providing insights into l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wildfire-pron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profiles Soil geography WILDFIRES AHP Land management Expert panel survey
下载PDF
黄河流域(济南段)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作物营养元素分析
17
作者 孙述海 郝杰 +4 位作者 姚文静 岳伟佳 李岩涛 李高源 魏金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1-403,共13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济南段)的土壤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为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调查区土壤样品,分析29种土壤元素指标,用统计学、空间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元素在不同...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济南段)的土壤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为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调查区土壤样品,分析29种土壤元素指标,用统计学、空间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不同行政区的分布特征,农作物营养元素区域差异化及影响因素。【结果】黄河流域(济南段)内元素背景值明显偏高的有Hg、As、Cd、S、Corg、Co、N、B、CaO、Se、F,大多数元素变异系数在0.25以下,部分有害元素变异系数大于0.4。不同行政区表层土壤中大多数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小,即元素分布均匀,MgO变异系数达0.7以上,说明人为因素对此类元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壤类型中的S、Corg和N等元素有明显差异,其中农村宅基地中的CaO、Zn、MgO和Na_(2)O偏高。调查区表层土壤全氮含量以中等丰度为主,占调查区面积的62.60%;全磷含量丰富,中等以上等级区面积占调查区总面积的80.69%;全钾以二级较丰富为主,面积占调查区76.87%。黄河流域(济南段)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为普通潮土,成土母质含丰富CaCO_(3),使pH高于7.5。【结论】黄河流域(济南段)内大多数元素区域分布均匀,土壤污染压力较小,与直管区工业发展程度整体不高的背景相吻合。Hg元素变异系数较高(>0.4),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地区N、P、K等较富集,适合发展种植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营养元素 元素背景值 元素区域特征 元素变异系数 有害元素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土壤健康相关因素对旱地玉米产量影响的优化模拟
18
作者 张浩然 朱艳 +5 位作者 马占利 何静 高雪慧 周琦翔 郭春梅 宋利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5,共10页
基于2013—2015年玉米灌溉试验,对DSSAT-CERES-Maize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验证,评估该模型在关中地区对旱地农业的适用性。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全灌溉试验对模型进行校准,利用2015年全灌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模拟... 基于2013—2015年玉米灌溉试验,对DSSAT-CERES-Maize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验证,评估该模型在关中地区对旱地农业的适用性。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全灌溉试验对模型进行校准,利用2015年全灌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模拟值都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均方根误差与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模型效率均大于90%,说明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利用1981—2020年气象数据和土壤健康相关因素优化调整,将模拟年份分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对不同典型年的产量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在旱地农业中,土壤排水上限增加20%,作物增产8.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7.4%,蒸发蒸腾量减少7.1%;在增加土壤反照率、排水上限、土壤有机碳等综合模拟下旱地玉米产量提升了11.6%;综合模拟情景下,枯水年产量增长比例最高。综上所述,CERES-Maize模型可应用于关中地区旱地玉米研究,在枯水年土壤健康管理中可发挥出更大的节水增效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产量 DSSAT-CERES-Maize模型 土壤健康参数 优化
下载PDF
轻中度盐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例
19
作者 陈梦 刘汉文 +4 位作者 马倩 张奕 李可心 刘志鑫 李洪秀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10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 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10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以期为轻中度盐碱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三角农高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20 cm土层为(15.85±5.69) g/kg;20~40 cm土层为(11.51±4.32) g/kg]属于4级,整体呈现中等变异。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和自相关性高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东部滨海地区有机质含量低于中部地区,呈现耕地>林地>荒地的趋势,人为利用(耕地、林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离海距离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影响,较高的pH值和粉黏比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明确了黄三角农高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布格局,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限制因素,可为该区轻中度盐碱地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土壤有机质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淅川库区土地利用优化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文静 李军 张贺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6期200-202,共3页
针对淅川库区,建立了一套因地制宜的资源环境容量评价指标,并对该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系统评估淅川县土地的利用总量、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揭示了区域资源与环境特征,进而探索了一种基于这些特征的综... 针对淅川库区,建立了一套因地制宜的资源环境容量评价指标,并对该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系统评估淅川县土地的利用总量、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揭示了区域资源与环境特征,进而探索了一种基于这些特征的综合评估方法。研究结果为淅川库区土地利用优化和资源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库区 承载力 环境容量 土地利用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