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衣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的评价
1
作者 张建周 李春盈 +4 位作者 王风涛 刘明 张天兴 崔明珠 齐建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4,共8页
茎基腐病已成为黄淮小麦主产区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抗茎基腐病主栽品种稀少,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措施。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茎基腐病。综合评价现有的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 茎基腐病已成为黄淮小麦主产区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抗茎基腐病主栽品种稀少,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措施。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茎基腐病。综合评价现有的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产效果,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采取高感茎基腐病小麦品种郑麦1354为研究对象,播种前种子包衣晾干,利用高致病力茎基腐病菌株PY20-20培养小米菌谷,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进行人工接种病圃,包衣种子和接种菌谷等重量混合播种,分别于小麦拔节期和乳熟期记载处理小区植株发病情况,调查9种种衣剂处理后不同生育期的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成熟收获后测定小区实际产量,结合小麦产量相关性状,比较种衣剂防病增产作用。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后拔节期茎基腐病DI值均小于1.0,显著小于空白对照(5.07),防治效果为85.09%~100%,其中33 g·L^(-1)咯菌·噻虫胺、9%苯甲·吡虫啉和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的防效达到为97%~100%。在乳熟期,种衣剂处理后茎基腐病DI平均值低于15,显著小于空白对照(81.55),其中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和9%苯甲·吡虫啉防效较好,平均防效分别达到92%和95%,而且分别增产39.62%和36.31%。综合而言,采用种衣剂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和9%苯甲·吡虫啉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好且增产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种衣剂 病情指数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研究进展及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4 位作者 张勃 黄瑾 孙振宇 骆惠生 王万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95-502,共8页
小麦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甘肃陇南越夏区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通过系统回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立足陇南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研究60年来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小麦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甘肃陇南越夏区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通过系统回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立足陇南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研究60年来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更好保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条锈病研究在国内影响和地位,为持续引领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研究进展 机遇 挑战 甘肃省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跨区域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3
作者 刘万才 李跃 +10 位作者 王保通 李好海 冯小军 刘媛 彭红 吕国强 张光先 王玲 赵中华 王晓杰 康振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6,共10页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跨区域流行的重大病害。1949年以来,我国小麦条锈病研究,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发病面积、流行程度、流行频率明显降低,但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新毒性小种不断产生和气候异常变化等...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跨区域流行的重大病害。1949年以来,我国小麦条锈病研究,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发病面积、流行程度、流行频率明显降低,但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新毒性小种不断产生和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其流行规律和成灾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发生危害加重,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十二五”以来我国在小麦条锈病菌毒性新小种产生、有性生殖、侵染循环和大区流行规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在学习和实践以往病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以绿色防控为基础,以全周期管理为重点,以跨区域联防联控为保障”的防控策略,提出了精准监测预报、毒性小种变异监测、早期菌源控制、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应急防控等关键技术,集成构建了全国小麦条锈病跨区域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越夏易变区、冬季繁殖区(越冬区)和春季流行区分区防控技术体系。经在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大面积试验示范,取得了防控效果85%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小麦单产提高5%以上的成效。2022年-2023年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大范围组织推广应用,有效控制了小麦条锈病严重流行势头,全国病害发生面积出现了新低,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条锈菌 跨区域全周期 绿色防控 技术体系 大区流行
下载PDF
腥掷孢酵母17wy1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初探
4
作者 王俊美 李亚红 +4 位作者 徐飞 杨共强 冯超红 李好海 宋玉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采用26S rDNA序列对分离自异常生长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上的菌株17wy1进行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室内盆栽和田间小麦白粉病防治试验测定17wy1发酵液对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对小麦白粉病的生防效果,并通... 采用26S rDNA序列对分离自异常生长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上的菌株17wy1进行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室内盆栽和田间小麦白粉病防治试验测定17wy1发酵液对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对小麦白粉病的生防效果,并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2、PR5、TaPAL的表达模式,解析17wy1的拮抗机制,为小麦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菌株17wy1为腥掷孢酵母(Golubevia albescens),其发酵液(5×107个/mL)对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5.1%,对室内盆栽麦苗和田间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58.5%和69.8%;喷施酵母17wy1发酵液后,室内显症麦苗体内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5被诱导显著上调表达。可见,酵母菌17wy1可抑制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对室内盆栽麦苗和田间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是小麦白粉病的潜在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腥掷孢酵母 分类鉴定 诱导抗病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施硅提高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组成型和诱导型抗性机制
5
作者 马耀武 刘晓丹 +6 位作者 苏国权 张麒宇 张振宇 王祎 韩燕来 李绍建 姜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5-1682,共18页
【目的】孢囊线虫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危害粮食安全与环境健康,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硅作为一种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施用硅肥诱导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作用机制对环境保护和小麦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孢囊线虫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危害粮食安全与环境健康,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硅作为一种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施用硅肥诱导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作用机制对环境保护和小麦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为供试孢囊线虫,首先开展硅肥施用水平盆栽试验,在不接虫和接虫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硅肥施用水平:0、0.25、0.5、1、2 g/kg。在小麦接虫后2个月,取样测定小麦单株孢囊量、植株生长指标,筛选出最优硅肥施用浓度。以最优施硅水平继续进行施硅与接虫2×2双因素盆栽试验,共4个处理:不施硅不接虫(CK)、施硅不接虫(Si)、不施硅接虫(Cyst)、施硅接虫(Si×Cyst)。接虫2个月后,取样分析小麦硅、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次生代谢物质(木质素和总酚)以及活性氧(过氧化氢)含量,将未接虫处理小麦的相关成分含量定义为组成型抗性,接虫前后的各成分差值定义为诱导型抗性,探究施硅提高小麦防御孢囊线虫能力的组成型和诱导型抗性机制。【结果】浓度为0.5 g/kg的硅肥处理使小麦单株孢囊量显著减少了67.74%,且显著提高了小麦地上部鲜重、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地下部鲜重、根总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与不施硅处理(Si 0 g/kg)相比,施硅处理(Si 0.5 g/kg)的组成型地上和地下部硅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6.50%和116.60%,诱导型地下部硅含量显著下降;施硅显著提高了营养物质中组成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组成型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33.10%,增加了诱导型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施硅后的组成型木质素、总酚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7.98%和35.55%,诱导型含量均显著减少;诱导型过氧化氢含量在施硅后显著降低了25.39%。PCA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鲜重及株高、组成型游离氨基酸含量、诱导型地上部硅含量及过氧化氢含量与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能力的关系最为紧密。【结论】施用硅肥通过对小麦硅含量、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活性氧的影响,从小麦的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方面提高了小麦对孢囊线虫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硅肥 菲利普孢囊线虫 组成型抗性 诱导型抗性
下载PDF
基于病菌孢子捕捉和real-time PCR技术的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病菌孢子动态监测及病情估计模型研究
6
作者 王奥霖 商昭月 +8 位作者 张美惠 王贵 胡小平 徐飞 孙振宇 曹世勤 刘伟 范洁茹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72,共9页
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结合real-time PCR定量技术,分别对种植高抗、中感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real-time PCR定量与传统的显微观察计数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 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结合real-time PCR定量技术,分别对种植高抗、中感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real-time PCR定量与传统的显微观察计数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种病菌孢子计数方法在同一抗性品种上监测到的孢子浓度动态相近。此外,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空气中的白粉病菌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孢子浓度分别建立了基于累积孢子浓度的田间病情估计模型。分析发现,基于两种孢子浓度测定方法建立的病情估计模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real-time PCR定量技术测定的孢子浓度在构建白粉病病情估计模型上具有一定可行性。该结果为real-time PCR定量技术与病菌孢子捕捉技术相结合用于小麦白粉病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病菌孢子捕捉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原菌监测 病情估计模型
下载PDF
氟啶胺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7
作者 罗诗瑶 韩易 +5 位作者 郑伟 辛赫文 张继宇 张珂 侯颖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018,共8页
为了明确假禾谷镰刀菌对吡啶胺类药剂氟啶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啶胺对2022年4—5月份从河南省各地市分离的86株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开展了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 为了明确假禾谷镰刀菌对吡啶胺类药剂氟啶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啶胺对2022年4—5月份从河南省各地市分离的86株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开展了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20μg/mL,对86个菌株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13~0.492μg/mL,平均EC_(50)值为0.194μg/mL;57株(占总数的66.3%)的敏感性呈近似正态分布,将其平均EC_(50)值(0.201±0.057)μg/mL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基线;同一地市内菌株间敏感性差异较大,EC_(50)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在2.8~36.7之间,漯河差异最大,许昌差异最小;不同地市间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与其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采用500 g/L氟啶胺悬浮剂浸种,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较好,伊川县、新安县两地在起身期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5.46%和56.88%,乳熟期的白穗率分别降低了8.73%和13.67%。表明500 g/L氟啶胺悬浮剂浸种对起身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较好,两地均达51%以上。本研究为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氟啶胺 菌丝生长速率法 敏感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279个品种(系)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研究
8
作者 王汝琴 范德佳 +4 位作者 何震天 张容 王建华 韩燕 陈士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5-1011,共7页
小麦黄花叶病是影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抗小麦黄花叶病种质资源,本研究对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的27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田间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抗小麦黄花叶病... 小麦黄花叶病是影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抗小麦黄花叶病种质资源,本研究对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的27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田间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抗小麦黄花叶病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Ym.nau-5A.1和QYm.nau-2D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以分析抗病QTL在品种(系)中的传递过程。结果显示,抗病材料为174个,占62.4%,其中仅含QYm.nau-5A.1和QYm.nau-2D的材料分别为30、98个,两个QTL均含的材料为9个,两个QTL均无的为37个,表明还存在其他抗病基因或QTL;感病材料为105个,占37.6%,其中仅含QYm.nau-5A.1和QYm.nau-2D的分别为6、25个,两个QTL均无的为74个。进一步分析小麦品种(系)系谱发现,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系)的QYm.nau-5A.1主要来自于西风小麦,通过宁麦9号传递;QYm.nau-2D主要来自于苏麦6号、扬辐麦9311、郑麦9023,其中苏麦6号中的抗性QTL主要通过镇麦9号传递。本研究结果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黄花叶病抗性分子育种及新抗病基因挖掘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黄花叶病 抗性鉴定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研究及育种应用进展
9
作者 范德佳 王汝琴 +4 位作者 何震天 张容 王建华 韩燕 陈士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1-869,共9页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土传病毒病,严重时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是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以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为媒介感染小麦。目前...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土传病毒病,严重时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是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以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为媒介感染小麦。目前已鉴定出14个抗WYMV的基因位点,图位克隆了1个抗病基因,证实了3个基因具有抗病性调控功能,已育成多个抗病小麦品种(系)。本文从小麦黄花叶病毒的病原体特性、病害分布、小麦抗性遗传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综述了WYMV及小麦抗病性的研究进展,并对WYMV抗性基因挖掘和小麦抗病育种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 病毒特性 抗病基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FpAtg3参与假禾谷镰孢的生长和致病
10
作者 董在芳 丁腾腾 +3 位作者 单艺轩 李洪连 陈琳琳 邢小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0-1090,共11页
【背景】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新病害。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发生的细胞过程,调控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但其在假禾谷镰孢中的作用还不明确。【目的】明确假禾谷镰... 【背景】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新病害。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发生的细胞过程,调控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但其在假禾谷镰孢中的作用还不明确。【目的】明确假禾谷镰孢自噬相关基因FpAtg3在该病菌生长和致病中的作用,解析假禾谷镰孢致病机理,为小麦茎基腐病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主要真菌的Atg3氨基酸序列,利用MEGA5.05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Split-PCR策略构建FpAtg3基因敲除盒,经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导入假禾谷镰孢野生型菌株中。利用潮霉素抗性筛选阳性转化子,并经PCR检测获得FpAtg3基因缺失突变体(ΔFpAtg3)。构建pKNTG-FpAtg3重组载体,导入ΔFpAtg3菌株,利用FpAtg3自身启动子启动FpAtg3的转录,以获得FpAtg3缺失突变体的回补菌株。利用假禾谷镰孢营养生长的培养基PDA、CM和MM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和菌落形态;PDA培养基上测定菌丝形态和菌丝融合率;CMC培养液中测定分生孢子的产量及形态;皮氏培养基上测定孢子融合芽管调控的融合率。将假禾谷镰孢的菌丝块接种小麦胚芽鞘和大麦叶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力,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假禾谷镰孢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刚果红、SDS和过氧化氢测定假禾谷镰孢对细胞壁、细胞膜和氧化胁迫的耐受性。【结果】细胞自噬相关蛋白Atg3在真菌中非常保守,且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一致,假禾谷镰孢FpAtg3与禾谷镰孢和尖镰孢的Atg3同源性最高。获得了FpAtg3基因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表型测定结果显示,与假禾谷镰孢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ΔFpAtg3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明显减慢,气生菌丝减少,菌丝呈波纹状卷曲,分生孢子产量减少,孢子变短,分生孢子分隔减少;野生型和回补菌株菌丝融合发生非常普遍,在相同条件下ΔFpAtg3的菌丝融合率和孢子融合芽管调控的融合率均明显降低;ΔFpAtg3侵染大麦叶片和小麦胚芽鞘造成的病斑较野生型和回补菌株侵染的病斑明显减小,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ΔFpAtg3的致病力降低;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ΔFpAtg3在刚果红、SDS和过氧化氢胁迫中的耐受性降低。【结论】自噬相关基因FpAtg3参与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菌丝融合、致病力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Atg3 菌丝融合 致病力
下载PDF
假禾谷镰孢GATA转录因子的鉴定及FpGATA5的功能分析
11
作者 张时雨 赵培怡 +6 位作者 刘敏 朱文亭 彭梦雅 施艳 杨雪 李洪连 陈琳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211,共8页
GATA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和致病性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GATA转录因子在假禾谷镰孢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基于同源检索和蛋白质结构域鉴定方法,在假禾谷镰孢基因组中鉴定到7个GATA转录因子编码基因,... GATA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和致病性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GATA转录因子在假禾谷镰孢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基于同源检索和蛋白质结构域鉴定方法,在假禾谷镰孢基因组中鉴定到7个GATA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分别命名为FpGATA1~FpGATA7。FpGATA基因长度为614~3155 bp,含有1~3个内含子。FpGATA蛋白均含有保守的GATA结构域,等电点显示FpGATA多为碱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FpGATA在假禾谷镰孢不同侵染阶段的相对表达量,发现FpGATA1、FpGATA4、FpGATA5、FpGATA6和FpGATA7在侵染早期诱导表达,FpGATA2在侵染后期表达量升高。利用真菌遗传转化方法获得假禾谷镰孢FpGATA5缺失的突变体,表型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FpGATA5缺失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量均明显下降,接种大麦叶片和小麦胚芽鞘的致病力显著降低。综合上述结果,多个FpGATA基因的表达响应假禾谷镰孢的致病过程,且FpGATA5参与病原菌的生长、产孢和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GATA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致病力
下载PDF
禾谷镰孢复合种对常用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胡伟群 王晓阳 +1 位作者 朱卫刚 吴宁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4,共6页
近年来,受秸秆粗放还田、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由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在我国频繁暴发流行,成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稳产丰收。病菌产生的脱氧雪腐... 近年来,受秸秆粗放还田、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由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在我国频繁暴发流行,成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稳产丰收。病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也严重威胁小麦质量安全。当前,由于缺乏高抗小麦品种,化学防治仍然是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但随着单一作用方式药剂的长期使用,病菌抗药性问题也逐渐加重。本文综述了禾谷镰孢复合种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抑制剂、肌球蛋白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等几类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和抗性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抗药性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复合种 杀菌剂抗性 抗性机制 抗性治理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13
作者 虎梦霞 王万军 +5 位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张勃 黄瑾 孙振宇 李玲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80-584,共5页
为明确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苗期抗条锈性基因类型及其数量,为该品种抗病基因的合理应用提供支撑。2022年对小麦遗传群体(铭贤169/陇鉴9828)的F1、F2单株及其双亲材料的幼苗分别接种CYR34、CYR32及新菌系ZS的单孢菌系,进行抗条锈性遗传... 为明确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苗期抗条锈性基因类型及其数量,为该品种抗病基因的合理应用提供支撑。2022年对小麦遗传群体(铭贤169/陇鉴9828)的F1、F2单株及其双亲材料的幼苗分别接种CYR34、CYR32及新菌系ZS的单孢菌系,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陇鉴9828苗期对条锈菌CYR34、CYR32表现中抗,对条锈菌新菌系ZS表现高抗,铭贤169表现高度感病。分别接种条锈菌CYR34、CYR32后,F1代表现感病,F2代单株抗感表现分离,符合1R:3S的分离比值;接种条锈菌新菌系ZS后,F1代表现抗病,F2代植株抗感表现分离,符合3R:1S的分离比值。说明陇鉴9828对条锈菌CYR34、CYR32的苗期抗条锈性均由1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对条锈菌新菌系ZS的苗期抗病性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可对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在生产和育种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陇鉴9828 条锈病 遗传分析 苗期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产量方程的构建
14
作者 谢晓丽 孙振宇 +3 位作者 黄瑾 张勃 李培玲 金社林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65-968,共4页
小麦条锈病一直以来都是小麦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小麦条锈病在甘肃陇南地区发病程度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防控指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接种诱发后,... 小麦条锈病一直以来都是小麦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小麦条锈病在甘肃陇南地区发病程度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防控指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接种诱发后,通过田间喷施20%三唑酮乳油135 g/hm^(2)兑水450 kg防控1~2次,并造成一定的病情梯度,实地调查田间病情并测产,得到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的小麦条锈病最终病情(x)与平均折合产量(y产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_(产量)=-8.5714x^(2)-488.57x+7512(R^(2)=0.9872)。同时通过理论折合产量计算出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使用20%三唑酮乳油防控1次时,产量损失率为20.13%~29.71%,挽回产量损失4.79~14.37个百分点。防控2次时产量损失率为7.35%~12.14%,挽回产量损失为22.36~27.15个百分点。得到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采用20%三唑酮乳油防控1次和防控2次后的植保贡献率分别为6.82%~18.00%、25.45%~2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冬小麦 品种 天选57号 产量回归方程 产量损失率 植保贡献率
下载PDF
基于Shapelet转换的安徽省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
15
作者 徐祥 周鹿扬 +2 位作者 黄澈 张萌 徐建鹏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14-120,共7页
为探讨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方法,基于安徽省小麦赤霉病中高风险区域的寿县、庐江县、宣城市3个代表站1986—2020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及气象观测资料,采用Shapelet转换时间序列分类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气象要素各等级特征序列及信息增益,建... 为探讨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方法,基于安徽省小麦赤霉病中高风险区域的寿县、庐江县、宣城市3个代表站1986—2020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及气象观测资料,采用Shapelet转换时间序列分类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气象要素各等级特征序列及信息增益,建立了基于Shapelet转换的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使用随机森林、Bagging、AdaBoost三种分类器对模型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赤霉病的重发生与连续降水、连续无日照高度相关,而轻发生与关键期内出现持续无降水或极少降水量相关,重发生的相对湿度特征序列中存在持续性总体上升趋势,气温信息增益普遍较低。3种分类器模型预测等级与实际等级相差基本在1个等级以内,预测模型对轻发生、偏重以上发生预测效果好,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回算预报等级与实际等级基本一致。建立的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可用于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气象等级 预报方法 Shapelet转换 随机森林分类器 安徽省
下载PDF
兼抗河北省茎基腐病致病菌小种的小麦种质筛选
16
作者 康旭 王晓彤 +7 位作者 李国良 张华宁 孟祥照 刘子会 马贞玉 郭秀林 赵敏 段硕楠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发掘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FCR)抗性的品种,可以为小麦抗茎基腐病研究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抗病材料。首先,以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高致病力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ndograminearum,Fp)菌株WZ-8A为接种致病菌... 发掘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FCR)抗性的品种,可以为小麦抗茎基腐病研究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抗病材料。首先,以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高致病力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ndograminearum,Fp)菌株WZ-8A为接种致病菌,利用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对来自国内外不同生态区的260份小麦品种进行3次苗期温室小麦茎基腐病抗病鉴定,结果显示,没有免疫和高抗的小麦材料,有中等抗性材料1份(轮选49,DI为16.67)、低抗材料80份、中感材料153份、高感材料26份。随后,以筛选出的具有良好抗性(DI≤27.50)的14份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接种分离于河北省不同地区且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4个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小种,通过苗期抗病性评价获得兼抗多个河北省小麦茎基腐病小种的小麦种质,结果显示,衡Y16观164、农大2011、茶淀红对4个致病菌小种的平均DI较低,综合抗病性较好。衡Y16观164、农大2011、茶淀红可以为河北省小麦茎基腐病研究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抗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禾谷镰刀菌 小麦茎基腐病 抗性评价 种质筛选 兼抗
下载PDF
四种杀菌剂及复配组合测定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的毒力
17
作者 戴宝生 吕锐玲 +3 位作者 张华崇 李蔚 赵茜 刘艳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4-8,共5页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甲基硫菌灵、丙硫菌唑和戊唑醇4种杀菌剂以及咪鲜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亚洲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均有明显...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甲基硫菌灵、丙硫菌唑和戊唑醇4种杀菌剂以及咪鲜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亚洲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中,咪鲜胺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为明显,EC_(50)仅为0.285 9μg/mL;其次是丙硫菌唑,EC_(50)为0.348 1μg/mL;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EC_(50)分别为0.947 7、1.260 9μg/mL。复配剂咪鲜胺∶丙硫菌唑(1∶1、3∶1,V/V)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在1.719 1~3.069 4,其中以咪鲜胺∶丙硫菌唑(1∶1,V/V)的增效作用最好,其SR为3.069 4;其他不同组合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其SR为1.075 5~1.367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甲基硫菌灵 丙硫菌唑 戊唑醇 小麦赤霉病 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 室内毒力测定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文卿 史继冉 《种子科技》 2024年第3期116-118,160,共4页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确保国家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为受到栽培管理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小麦出现茎基腐病的概率逐渐增加。基于此,分析了小麦茎基腐病逐年严重的原...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确保国家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为受到栽培管理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小麦出现茎基腐病的概率逐渐增加。基于此,分析了小麦茎基腐病逐年严重的原因,从病原菌、发病特点、症状、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小麦茎基腐病,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发病原因 防治技术
下载PDF
442份小麦苗期抗条锈病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宸冉 路秋梅 +7 位作者 刘杨斌 赵张晨 周全 符笑歌 赵玉娇 胡银岗 银永安 陈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解442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病性,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了其中241份春小麦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合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151个抗性品种... 为了解442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病性,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了其中241份春小麦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合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151个抗性品种,其中四川材料和CIMMYT材料中的抗条锈病基因较为丰富,且分布频率高。研究结果为筛选国内抗病性小麦种质资源以及国外优异种质的引进提供了参考,也为挖掘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及后续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苗期 抗病性 条锈病 抗条锈病基因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生防菌XH⁃1的鉴定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婷婷 魏淑红 +2 位作者 宋波 董润鑫 许有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3,共7页
【目的】挖掘新的有效赤霉病生防菌并测试其防治效果,为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稀释涂布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CMC产孢、Y... 【目的】挖掘新的有效赤霉病生防菌并测试其防治效果,为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稀释涂布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CMC产孢、YEPD诱导孢子萌发、戳伤接种以及单花接种等探究该菌株对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产孢、孢子萌发、侵染力等过程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小麦周围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抑菌活性的生防细菌,将其命名为XH⁃1;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落形态与芽孢杆菌相似,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试验发现XH⁃1能抑制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抑制率为45.6%;在XH⁃1的影响下,禾谷镰刀菌产孢量趋近于0;孢子萌发测试发现XH⁃1不仅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还会使孢子畸形膨大;叶片戳伤接种及麦穗单花接种结果均显示XH⁃1可减弱禾谷镰刀菌对小麦的侵染能力。【结论】枯草芽孢杆菌XH⁃1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生物防治 分离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