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6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施黄瓜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控 被引量:1
1
作者 路粉 张军 +4 位作者 吴杰 毕秋艳 刘翔宇 赵建江 王文桥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22-25,65,共5页
从病害发生特点、为害症状、侵染循环、流行因素及防控技术等方面对我国设施黄瓜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及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和展望,以期为黄瓜主要病害监测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黄瓜 主要病害 综合防控 精准用药
下载PDF
苦瓜McMLO1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杜文丽 陈中钐 +2 位作者 许端祥 高山 温庆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4,共9页
【目的】克隆苦瓜McMLO11基因并研究其在白粉病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规律,为阐明其在逆境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苦瓜叶片中克隆McMLO1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cM... 【目的】克隆苦瓜McMLO11基因并研究其在白粉病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规律,为阐明其在逆境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苦瓜叶片中克隆McMLO1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cMLO11基因在苦瓜不同组织(茎、卷须、老叶、嫩叶、根)及白粉菌侵染和盐、干旱胁迫下苦瓜真叶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苦瓜McMLO11基因含有1个166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553个氨基酸;McMLO11属于MLO基因家族,包含典型的Mlo超家族保守结构域。McMLO11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83 ku,理论等电点为8.53,含7个跨膜域,无信号肽,属于不稳定蛋白;其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cMLO11与黄瓜、南瓜、冬瓜等瓜类的MLO同源性较高。qRT-PCR检测发现,Mc-MLO11基因在苦瓜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依次表现为茎>卷须>老叶>根>嫩叶;与对照相比,白粉菌侵染后苦瓜叶片中的McMLO11表达量升高,至接种24 h达到峰值,推测其在白粉菌侵染苦瓜的早期产生应答反应;与对照相比,在盐胁迫6 h和干旱胁迫12 h时苦瓜叶片中的McMLO11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56.7和9.07倍,提示McMLO11基因可积极响应干旱和盐诱导。【结论】成功克隆了苦瓜McMLO11基因,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该基因可能参与白粉菌胁迫和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McMLO11基因 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 逆境胁迫
下载PDF
黄瓜多主棒孢菌致病基因CcTLS2功能探究
3
作者 王泉城 王少骅 +6 位作者 储天然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为探究CcTLS2基因在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强致病力菌株HG14102524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多主棒孢菌CcTLS2基因,构建CcTLS2敲除株,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致病力测定、差异表达分析等方法,初步确定了CcT... 为探究CcTLS2基因在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强致病力菌株HG14102524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多主棒孢菌CcTLS2基因,构建CcTLS2敲除株,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致病力测定、差异表达分析等方法,初步确定了CcTLS2对多主棒孢菌致病的影响。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TLS2基因敲除菌株致病力丧失,菌落生长速度变慢,产孢量显著减少。多主棒孢菌G蛋白信号途径相关基因(A7125、A1402、A0835、A8311和A2529)在CcTLS2敲除株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CcTLS2可能通过G蛋白相关途径影响多主棒孢菌的产孢机制、菌丝生长和致病力,在多主棒孢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多主棒孢菌 CcTLS2 产孢 致病力 致病基因
下载PDF
光叶苕子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和促生潜力
4
作者 阮彦楠 番华彩 +5 位作者 王禹童 付利波 郑泗军 毛俊 李舒 王志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6-1009,共14页
【目的】筛选对香蕉枯萎病具有生防和促生潜力的内生真菌,为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潜力菌株。【方法】以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Foc TR4)为靶标菌,以光叶苕子... 【目的】筛选对香蕉枯萎病具有生防和促生潜力的内生真菌,为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潜力菌株。【方法】以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Foc TR4)为靶标菌,以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根内分离纯化的内生真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价内生真菌对Foc TR4的平板抑制效果;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拮抗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拮抗真菌对Foc TR4菌丝形态的影响;并通过平板溶磷圈法、平板固氮圈法和CAS平板法检测拮抗真菌解无机磷、固氮和产铁载体能力;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香蕉的促生效果。【结果】从光叶苕子根部分离纯化得到8株拮抗真菌,其中201、204和401号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螺卷毛壳菌(Chaetomium cochliodes)、简青霉菌(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和蓝状菌(Talaromyces oumae-annae)。平板对峙显示201号菌株对Foc TR4的体外抑制率最高,达74.39%,其次是401号菌株,为71.00%,204号菌株的抑制率为69.8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株拮抗真菌均能抑制Foc TR4菌丝生长并导致菌丝畸形,交联变形,且孢子数聚集增多,菌丝明显肿胀,节间缩短,分枝增多,菌丝粗糙,尖端扩张,呈泡状并断裂。204和401号菌株在功能平板上还具有一定的促生潜力,具有解无机磷、固氮和产铁载体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株拮抗真菌201、204和401号菌株均对Foc TR4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对香蕉枯萎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球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625%、65.623%和96.876%,对叶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45%、90.743%和90.750%,同时,3株拮抗真菌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Foc TR4对香蕉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香蕉植株生长。【结论】从光叶苕子根部分离获得的3株拮抗真菌201、204和401号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均有较好的拮抗效果,能抑制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害,促进香蕉植株生长,具有良好的生防和促生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苕子 香蕉枯萎病 拮抗真菌 促生效果
下载PDF
不同苹果组织接种恶疫霉显症方法的评估
5
作者 张胜平 张楠 +3 位作者 马磊 赵佳强 吕德智 徐国良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29,共7页
以有伤、无伤处理的苹果熟果、幼果和叶片为接种对象,采用刮取固体培养基上霉层的方法制备恶疫霉菌悬液进行接种试验,对比了液体培养基摇菌培养制备的恶疫霉菌悬液分别接种相同处理的3种苹果组织后的症状表现,以期为提高室内恶疫霉(Phyt... 以有伤、无伤处理的苹果熟果、幼果和叶片为接种对象,采用刮取固体培养基上霉层的方法制备恶疫霉菌悬液进行接种试验,对比了液体培养基摇菌培养制备的恶疫霉菌悬液分别接种相同处理的3种苹果组织后的症状表现,以期为提高室内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接种苹果显症的试验效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选用固体培养制备的恶疫霉菌悬液开展接种试验,有伤处理的熟果易显症,无伤处理的熟果、有伤和无伤处理的幼果显症不明显;选用液体摇培制备的菌悬液开展接种试验,有伤和无伤处理的熟果、有伤处理的幼果均易显症,而无伤处理的幼果显症不明显;2种方法制备的菌悬液接种有伤或无伤处理的叶片均易显症。为提高恶疫霉侵染苹果显症试验的效率,不同苹果组织应选择相应的恶疫霉菌悬液制备方法,而接种对象选择苹果叶片最易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腐病 恶疫霉 苹果 症状
下载PDF
侵染我国黄瓜病毒种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乐 刘渝 +3 位作者 胡尊瑞 周博 郑志勇 任俊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26,共7页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一种重要的园艺蔬菜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经济价值,然而病毒病严重影响我国黄瓜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不同地区黄瓜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梳理整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发...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一种重要的园艺蔬菜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经济价值,然而病毒病严重影响我国黄瓜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不同地区黄瓜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梳理整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采集的黄瓜样品中检出的病毒达到20种之多,涉及10个科、11个属,其中以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病毒数量最多,达到了7种,并且除TYLCV为DNA病毒以外,其余均为RNA病毒,说明RNA病毒导致的黄瓜病毒病在我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又以Potyvirus病毒对我国黄瓜的侵染最为广泛,是威胁黄瓜生产的最大病毒种群。进一步,通过分析病毒种类的地理分布,说明在全国范围内须加强对CMV、CCYV、CGMMV以及Potyvirus中PRSV和WMV的防治工作和抗病育种研究;其中,黄淮海流域和长江流域应重点针对CMV以及Potyvirus中的WMV和ZYMV;此外,江苏、甘肃、重庆、海南的黄瓜病毒病较为严重,各地区应予以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病毒的鉴定当中,打破了传统方法只能检测已知病毒的局限性,未来将会成为一种常规高效的病毒检测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病毒 分布 检测
下载PDF
海藻酸寡糖诱导黄瓜抗灰霉病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7
作者 董梓慧 马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1139,共9页
为了研究海藻酸寡糖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诱导抗病机理,以黄瓜感病品种3叶期植株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酶活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测定接菌后0~48 h内,黄瓜叶片的防御相关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 为了研究海藻酸寡糖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诱导抗病机理,以黄瓜感病品种3叶期植株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酶活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测定接菌后0~48 h内,黄瓜叶片的防御相关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茉莉酸途径关键基因JAR1和EIN2;水杨酸途径关键基因NPR1和PR1)。结果表明:(1)海藻酸寡糖的最佳诱导浓度为50 mg/L,诱导时间为3 d,防效可达66.75%;(2)防御相关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3)水杨酸途径关键基因NPR1和PR1相对表达量均上调。可见海藻酸寡糖通过激发水杨酸信号转导,提高植株体内防御相关酶活,增加植株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寡糖 诱导抗病性 信号转导途径 防御相关酶活
下载PDF
黄瓜蔓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8
作者 梁兆合 《上海蔬菜》 2024年第3期68-69,共2页
黄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蔓枯病是黄瓜主要真菌性病害,发病后引起死秧,导致黄瓜的品质和产量下降,影响农户的种植效益。该文介绍了黄瓜蔓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 黄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蔓枯病是黄瓜主要真菌性病害,发病后引起死秧,导致黄瓜的品质和产量下降,影响农户的种植效益。该文介绍了黄瓜蔓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总结了黄瓜蔓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蔓枯病 发病症状 发病规律 传播途径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下载PDF
棚室越夏黄瓜病毒病预防技术
9
作者 赵忠 赵志伟 +5 位作者 李玉华 吴智昊 刘建芳 董文 王一杰 刘天英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7期60-62,共3页
随着全国棚室面积的不断增大,棚室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多,集中上市时价格相当不稳定,但夏季多数进行高温闷棚处理时,越夏黄瓜的价格却还不错,且高温季节黄瓜一般定植后25~30天即可上市,因此近几年越夏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夏季高温强... 随着全国棚室面积的不断增大,棚室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多,集中上市时价格相当不稳定,但夏季多数进行高温闷棚处理时,越夏黄瓜的价格却还不错,且高温季节黄瓜一般定植后25~30天即可上市,因此近几年越夏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夏季高温强光不利于黄瓜的生长,尤其是近几年病毒病频发,更是给越夏黄瓜种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管理才能少发生甚至不发生病毒病,从而获得越夏黄瓜的高产、优质和高效成为广大种植户需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夏 黄瓜 病毒病 预防技术
下载PDF
黄瓜叶部病害防治技术
10
作者 李沙沙 郭旭光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7期39-39,共1页
黄瓜叶片上出现的黄褐色病斑在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黄瓜靶斑病(小黄点病)、黄瓜霜霉病(黑毛)、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角斑病)的发生,三种病害的发病症状相似,不易区别,难以针对性防治。本文分析了三种叶部病害的发病症状,对症下... 黄瓜叶片上出现的黄褐色病斑在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黄瓜靶斑病(小黄点病)、黄瓜霜霉病(黑毛)、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角斑病)的发生,三种病害的发病症状相似,不易区别,难以针对性防治。本文分析了三种叶部病害的发病症状,对症下药,并总结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黄褐色病斑 症状 防治
下载PDF
湿度调控设施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产孢和释放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阿丽 杨红敏 +7 位作者 王少骅 赵昆 高苇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907-2918,共12页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棒孢叶斑病给黄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孢和释放是多主棒孢实现再侵染的关键环节。论文旨在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多主棒孢产孢、释放规律,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棒孢叶斑病给黄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孢和释放是多主棒孢实现再侵染的关键环节。论文旨在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多主棒孢产孢、释放规律,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以及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方法】通过测定黄瓜发病叶片0:00、3:00、6:00、9:00、12:00、15:00、18:00和21:00产孢量,分析多主棒孢的产孢规律;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分别测定一天之内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时棚室空气样本中多主棒孢浓度,分析多主棒孢释放的日变化规律;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分别设置持续高湿(相对湿度>90%,24 h)、持续干燥(相对湿度<60%,24 h)、先高湿12 h后干燥12 h、先干燥12 h后高湿12 h等不同的湿度水平,研究不同湿度条件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比较6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亿活菌/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喷雾法和弥粉法施药方式,不同施药时间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结果】多主棒孢产孢、释放数据显示,一天内不同时间,黄瓜发病叶片病斑产孢量和棚室空间孢子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夜间18:00之后,随着高湿(相对湿度>90%)持续时间延长,叶片病斑产孢量增大,次日早上6:00病斑孢子数达峰值1344个孢子/cm^(2);开风口后,棚室内湿度降低(相对湿度<60%),孢子释放到棚室空间,中午12:00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达峰值12445—110697个孢子/m3。不同季节棚室空间多主棒孢孢子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夜间高湿(相对湿度>90%)产孢、白天低湿(相对湿度<60%)释放的趋势。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干湿交替条件下多主棒孢的产孢、释放量更高,病情扩展更快,显著高于持续高湿或持续干燥条件。用6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亿活菌/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在傍晚19:00弥粉法施药,对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0.60%和75.08%,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达84%以上。【结论】湿度是影响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关键环境因子,设施栽培干湿交替环境加快了多主棒孢的传播和扩散,弥粉法施药的防治效果优于喷雾施药,最佳施药时间为孢子大量繁殖前的傍晚或晚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高效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 湿度 产孢 释放 弥粉法施药 施药时间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579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及其诱导抗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宗强 冯靖涵 +3 位作者 郑丽雪 王硕 彭向前 陈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234,共9页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579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防效果及诱导抗性机理。【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病原菌生长及形态变化、植物生长量、叶片防御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等指标。【结果】枯草芽孢杆...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579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防效果及诱导抗性机理。【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病原菌生长及形态变化、植物生长量、叶片防御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等指标。【结果】枯草芽孢杆菌B579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周围菌丝出现粗细不均、膨胀、断裂等现象。盆栽试验表明B579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78.80%。B579处理组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3.87%、4.17%、15.15%、12.77%。相比单独接种病原菌(FOC)处理,接种B579再接种病原菌(B579+FOC)处理在第4天和第7天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减少黄瓜叶片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接种B579再接种病原菌后,黄瓜叶片防御相关基因LOX、PR1、PR3和CAT表达量在第4天和第7天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579能够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和使黄瓜产生诱导抗性来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579 促生 黄瓜枯萎病 诱导抗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橘皮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效
13
作者 黄欢 王倡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105-108,112,共5页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与盆钵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橘皮与柚皮浸提液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及橘皮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橘皮浸提液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病原菌表现出较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提取液浓度成正比。在PDA...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与盆钵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橘皮与柚皮浸提液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及橘皮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橘皮浸提液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病原菌表现出较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提取液浓度成正比。在PDA上接种病原菌后的第2天与第6天,对照的菌落直径分别为全浓度橘皮浸提液处理的1.58与1.54倍。橘皮的总黄酮含量是柚皮的1.14倍;此外,土壤强还原灭菌时添加0.25%橘皮可有效降低黄瓜苗期枯萎病,接种病原菌条件下,添加橘皮的幼苗地上部生物量较对照增加了15.49%,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是对照的1.12倍。表明利用橘皮防治黄瓜苗期枯萎病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 柚皮 黄瓜 尖孢镰刀菌 黄酮 总酚 生物量 可溶性糖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拮抗昆虫共生菌的筛选及抑菌机制初步研究
14
作者 叶敏 毛雪 田小卫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3-150,共8页
为筛选新的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生防菌资源。从昆虫体表及体内分离昆虫共生细菌,采用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昆虫共生菌,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蛴螬和蝉幼虫... 为筛选新的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生防菌资源。从昆虫体表及体内分离昆虫共生细菌,采用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昆虫共生菌,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蛴螬和蝉幼虫体表及体内共分离得到104株细菌,获得2株抑菌活性较好的昆虫共生细菌QC02和QC04,其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brium)的抑制率分别为56.03%、51.17%,盆栽防效分别为44.00%、47.00%;经过初步鉴定,菌株QC02和QC04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2株共生细菌发酵滤液可显著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并且可产生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等多种胞外酶,含有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素、丰原素等脂肽类抗生素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菌株QC02和QC04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多黏类芽孢杆菌 黄瓜枯萎病 抑菌活性 生防菌
下载PDF
一株滁菊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的研究
15
作者 吴瑞 陈雨婷 +2 位作者 曹启荣 朱琳 周成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筛选出滁菊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可为滁菊枯萎病的防治提供菌株资源。使用连作滁菊根际土壤作为供试土壤分离微生物,经过CAS培养基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产铁载体拮抗菌株。共分离纯化出183株细菌分离株,通过CAS培养基筛选出77株具有... 筛选出滁菊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可为滁菊枯萎病的防治提供菌株资源。使用连作滁菊根际土壤作为供试土壤分离微生物,经过CAS培养基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产铁载体拮抗菌株。共分离纯化出183株细菌分离株,通过CAS培养基筛选出77株具有产铁载体功能的菌株,与尖孢镰刀菌平板对峙试验复筛出5株拮抗菌。其中TZ-8抑菌率为59.68%,且具备固氮、解磷、解钾和分泌IAA的能力,鉴定表明该菌株为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侵染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有效抵御病原菌侵染植物组织,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滁菊枯萎病具备良好的生防效果。通过侵染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滁菊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纳入滁菊枯萎病生防菌剂的菌株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根际促生菌 拮抗菌 生物防治 连作障碍
下载PDF
黄瓜白粉病绿色防控技术
16
作者 王静欣 马顺尧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0期25-27,共3页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其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瓜叶片表面覆盖白色粉末状物质。黄瓜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和空气传播途径感染植株。一旦发病,叶片上就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果实变形甚至...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其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瓜叶片表面覆盖白色粉末状物质。黄瓜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和空气传播途径感染植株。一旦发病,叶片上就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果实变形甚至死亡。1危害症状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主要集中于黄瓜植株的各个部位,首当其冲的是叶片,次之为叶柄和茎,而对果实的影响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绿色防控技术 危害症状 黄瓜叶片 黄瓜植株 叶片枯黄 表面覆盖 传播途径
下载PDF
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
17
作者 华学文 张桂梅 +2 位作者 梁周玉 赵晓妮 张凌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4-77,85,共5页
为明确能有效防控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文从田间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了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借助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鉴定,测试了9种常见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选取... 为明确能有效防控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文从田间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了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借助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鉴定,测试了9种常见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选取初筛抑制率高的杀菌剂进一步测试了EC50值。结果表明,抑制复合体Ⅲ细胞色素bc1氧化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可有效防治苹果炭疽病菌,抑制甾醇生物合成脱甲基化酶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可有效防治黄瓜灰霉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炭疽病菌 黄瓜灰霉病菌 杀菌剂 鉴定 抑菌效果
下载PDF
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18
作者 张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72-74,共3页
近年来,温室黄瓜白粉病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温室黄瓜生产。为验证吡唑萘菌胺与戊唑醇的复配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不同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有益生物无明显影响。复配药剂40%吡唑萘... 近年来,温室黄瓜白粉病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温室黄瓜生产。为验证吡唑萘菌胺与戊唑醇的复配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不同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有益生物无明显影响。复配药剂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好,第二次药后14 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超过75%,防效显著高于单剂药剂(1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植物源农药(0.5%大黄素甲醚水剂)。250 g/L吡萘胺·苯甲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次之,单剂药剂和植物源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差。建议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施药2次,每次间隔7~10 d,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安全性 防效
下载PDF
2022年武汉露地黄瓜霜霉病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19
作者 孟翠丽 杨绍丽 +2 位作者 程菲 陆鹏程 张芳丽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8期28-31,共4页
为探明露地黄瓜霜霉病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的关系,2022年在武汉地区采用分期播种露地种植黄瓜的方式,定期调查黄瓜霜霉病发病情况,分析了2022年黄瓜霜霉病发生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前期气象因子,探讨了霜霉病病情指数与气象环境因子的关... 为探明露地黄瓜霜霉病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的关系,2022年在武汉地区采用分期播种露地种植黄瓜的方式,定期调查黄瓜霜霉病发病情况,分析了2022年黄瓜霜霉病发生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前期气象因子,探讨了霜霉病病情指数与气象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22年5月上旬气温偏低,不利于黄瓜霜霉病蔓延,5月下旬气温升高且湿度大,黄瓜霜霉病蔓延速度加快,6月上中旬温度高,光照充足,黄瓜霜霉病蔓延速度减缓。综上,认为气温是黄瓜霜霉病始发及蔓延速度的关键因子,湿度、降雨日数与霜霉病蔓延速率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霉病 气象因子 武汉
下载PDF
多主棒孢SdhB-H278Y突变位点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广雪 阎昱韬 +7 位作者 孙炳学 周荣佳 岳圆圆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石延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7,共8页
根据GenBank已登录序列中黄瓜多主棒孢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B)基因序列差异,针对SdhB-H278Y突变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SdhB-H278Y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供试多主棒孢携带SdhBH278Y、SdhB-I280V突变;SdhB... 根据GenBank已登录序列中黄瓜多主棒孢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B)基因序列差异,针对SdhB-H278Y突变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SdhB-H278Y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供试多主棒孢携带SdhBH278Y、SdhB-I280V突变;SdhB-H278Y突变株对啶酰菌胺抗性较强,EC50值为21.47μg·mL^(-1)或>30μg·mL^(-1);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29,可特异性检测SdhB-H278Y突变,灵敏度为3.6×10^(-4) ng·μL^(-1),为AS-PCR的10倍。利用携带SdhB-H278Y突变不同比例的基因组DNA对检测体系进行验证,预期值与检测值具有很高的相关性,R^(2)=0.9997;利用该检测体系对山东地区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斑中多主棒孢SdhB-H278Y突变株所占比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0.12%~2.69%。综上,本试验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高效、灵敏、定量,可用于多主棒孢SdhB-H278Y突变的检测,为黄瓜棒孢叶斑病抗性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多主棒孢 real-time PCR 抗药性 啶酰菌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