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条件对几种粮食作物的同工酶和细胞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金国 蒋兴村 王长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8-55,共8页
搭载1987年发射的两颗返地卫星(8月5—10日和9月9—17日)的几种小麦、大麦种子,经回收后初步研究表明:(1)对发芽率的影响:空间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与对照无差别;(2)对茎及生育期的影响:空间处理的种子长成的... 搭载1987年发射的两颗返地卫星(8月5—10日和9月9—17日)的几种小麦、大麦种子,经回收后初步研究表明:(1)对发芽率的影响:空间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与对照无差别;(2)对茎及生育期的影响:空间处理的种子长成的幼苗比对照强壮,植株高度有些品种明显的矮于对照。生育期有不同程度延长;(3)对染色体结构的影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搭载卫星的种子当代可诱导出比地面更多的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及染色体数目异于正常体细胞数目的现象。小麦品种Cocorit—71经空间处理后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可高达20.51%,而地面对照组其花粉母细胞基本正常(2n=28);(4)对同工酶的影响:经空间处理的小麦种子酯酶、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谱带空间处理的比地面对照减少。由此可见,空间处理可诱导纯合植物种子发生变异,为农作物育种创造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小麦 大麦 同功酶 细胞学
下载PDF
小麦—偃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的产生及其形态学、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善澄 袁文业 +4 位作者 刘少翔 王卉 孙玉 张美荣 裴自友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4-219,共6页
通过胚培养产生了小麦-偃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用4个六倍体小偃麦,2个六倍体小簇麦,2个六倍体小黑麦及1个八倍体小偃麦配置了6个四属杂种组合。结果没有出现高度不亲和性。6个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2%、9.4... 通过胚培养产生了小麦-偃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用4个六倍体小偃麦,2个六倍体小簇麦,2个六倍体小黑麦及1个八倍体小偃麦配置了6个四属杂种组合。结果没有出现高度不亲和性。6个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2%、9.4%、2.4%、9.5%、25.0%和3.9%;胚培成苗率分别为12.1%、20%、37.4%、40%、1.1%和7.1%。结果表明,杂交结实率与胚培成苗率间没有相关性。杂种F1生活力旺盛,形态具有四个属的特征特性。杂种属于自交高不育与低育类型。5个低育类型自交结实率平均约1.2%。四属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36、37、38、39、40和41。其中多数属于具有38个左右染色体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偃麦草 簇毛麦 黑麦 四属杂种 胚培养
下载PDF
一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和鉴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二明 文玉香 +1 位作者 魏荣瑄 胡含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53-457,共5页
从来源于组合中国春×M27(1R/1D代换系)的8个花粉植株中,分离获得1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WER-1-2。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衍生出易位系WER-1-2的原始麦穗含有1条完整的1R染色体和1条长臂端部发生缺失的1R染色体,所... 从来源于组合中国春×M27(1R/1D代换系)的8个花粉植株中,分离获得1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WER-1-2。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衍生出易位系WER-1-2的原始麦穗含有1条完整的1R染色体和1条长臂端部发生缺失的1R染色体,所缺失部分易位到1条小麦染色体上。推断该易位是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经异常有丝分裂产生的,而非异常减数分裂的产物。表明花药培养是一条实现异源染色体小片段(基因)向小麦转移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小麦 小片段 染色体易位 花药培养 鉴定
下载PDF
小麦×冰草属间杂种F_1的植株再生及其变异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立会 董玉琛 +3 位作者 周荣华 李秀全 杨欣明 徐世雨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0-258,共9页
在对0.5—40.cm长幼穗培养4周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获得了88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2n=6x=42,AABBDD)×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Schult.,2n=4x=28,PPPP)杂种F_1的再生植株。不同... 在对0.5—40.cm长幼穗培养4周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获得了88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2n=6x=42,AABBDD)×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Schult.,2n=4x=28,PPPP)杂种F_1的再生植株。不同长度的幼穗在培养时,其愈伤组织发生的部位及其增殖速度不同。再生植株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所有的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全与杂种F_1相同,为2n=35。与杂种F_1相比,再生植株的减数分裂行为是相当复杂的,证明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每茎穗数、叶片失绿斑等形态上的变异是由环境效应引起的;而株高、每穗轴节上小穗数和育性是由遗传效应决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再生植株的自交结实率高达5.49%,共获得自交种子484粒,这对利用P染色体组中的期望基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间杂种 植株再生 变异 小麦 冰草
下载PDF
小麦新材料“J-11”与黑麦可杂交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有良 罗明诚 +1 位作者 颜济 杨俊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新材料“J-11”比众所周知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具有明显更高的与黑麦的可杂交性。遗传分析表明,“J-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但控制“J-11”和“中国春”与黑麦可杂交性的基因型确实不尽相同。“J-11... 新材料“J-11”比众所周知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具有明显更高的与黑麦的可杂交性。遗传分析表明,“J-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但控制“J-11”和“中国春”与黑麦可杂交性的基因型确实不尽相同。“J-11”除具有“中国春”的3对可杂交性基因,即5B上的kr_1、5A上的kr_(?)和5D上的kr_3外,还具有1个新的可杂交性基因kr_4,位子1A染色体上。新基因kr_4表现为强效,其效应比kr_1的弱,但比kr_2和kr_3的强。小麦可杂交性基因间存在互作,表现为纯合隐性等位基因对其它显性等位基因的抑制作用,而纯合隐性等位基因间的效应具有可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可杂交性 遗传 染色 黑麦
下载PDF
普通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及与其它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44
6
作者 赵和 卢少源 李宗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12,共5页
本研究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国内外757个普通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了部分罕见带和带型。在亚基组成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绝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根据较多品质性状制订了既考虑位点作用... 本研究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国内外757个普通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了部分罕见带和带型。在亚基组成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绝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根据较多品质性状制订了既考虑位点作用又顾及等位基因影响的新的Glu—1品质评分系统。我国小麦品种,尤其是地方品种很少具有优质亚基5+10或1或2,这解释了我国小麦一般烘烤品质较差的部分原因。HMW 亚基在开花后9~13 d 内开始出现,亚基一旦形成以后不再消失。本文还对品质改良策略和SDS—PAGE 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谷蛋白 遗传 HMW亚基
下载PDF
普通小麦和新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孙根楼 颜济 杨俊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22-326,共5页
进行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属间杂种。F_1形态趋于中间型,均完全不育。F_1花粉母细胞预期类型(2n=28)的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72Ⅰ+0.62Ⅱ+0.01Ⅲ,后期Ⅰ和后期... 进行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属间杂种。F_1形态趋于中间型,均完全不育。F_1花粉母细胞预期类型(2n=28)的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72Ⅰ+0.62Ⅱ+0.01Ⅲ,后期Ⅰ和后期Ⅱ有落后染色体,多分体具大量微核。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组间不存在同源或部分同源性。还观察到花粉母细胞异常减数分裂现象。用普通小麦回交,未获得回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属间杂种
下载PDF
TAI系列Ⅰ中的冰草染色体与小麦部分同源关系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明君 郝水 +1 位作者 何孟元 卜秀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62-467,共6页
本文分析了TAI系列Ⅰ及其亲本的胚乳过氧化物酶(CPXE)、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酸性磷酸酶(ACPH)和碱性磷酸酶(PHE)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结构基因Mdh-Ag^t2定位到TAI-13、基因Cpxe-Ag^2定位到TAI-14、基因Adh-Ag^t1、Ac... 本文分析了TAI系列Ⅰ及其亲本的胚乳过氧化物酶(CPXE)、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酸性磷酸酶(ACPH)和碱性磷酸酶(PHE)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结构基因Mdh-Ag^t2定位到TAI-13、基因Cpxe-Ag^2定位到TAI-14、基因Adh-Ag^t1、Acph-Ag^t2和Phe-Ag^t2定位到TAI-16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和我们以前的研究工作,结合植株表型分析,推测TAI-11、TAI-12、TAI-13、TAI-14、TAI-15、TAI-16和TAI-17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与小麦第2、3、1、7、6、4和5同祖群有一定部分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功酶 基因定位 冰草 小麦 染色体
下载PDF
不同品系小麦和小黑麦种子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兆明 王玉琦 孙景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65-567,共3页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分析了25个品系小麦和小黑麦种子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检测出19种元素,其中必需的营养元素9种,重点比较了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种子中元素含量有较大的差异,表明在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上存...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分析了25个品系小麦和小黑麦种子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检测出19种元素,其中必需的营养元素9种,重点比较了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种子中元素含量有较大的差异,表明在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上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本实验为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小麦育种提供了选择基因型和进行筛选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种子 金属元素 中子活化分析
下载PDF
黑麦6R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文俊 景建康 胡含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带有6R的配子传递率普遍显著下降。6R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为8.8%,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10.3%,通过花药培养的传递率较高,为23.3%,但均低于理论值。进一步分析各种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的传递率,发现附加型提高最多... 带有6R的配子传递率普遍显著下降。6R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为8.8%,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10.3%,通过花药培养的传递率较高,为23.3%,但均低于理论值。进一步分析各种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的传递率,发现附加型提高最多,正常型次之,缺失型减少最多,代换型次之,说明离体培养对各种配子具有选择作用。另外,还观察到6R单体附加,6R ̄L端体单附加和6R ̄L等臂单附加自交传递率差异不显著。对于影响传递率的各种因素也做了全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染色体 传递率 黑麦 小麦 染色体
下载PDF
基于EST的普通小麦近缘物种第二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 被引量:4
11
作者 覃碧 王海燕 +3 位作者 纪剑辉 曹爱忠 黄倬 王秀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2,共5页
小麦近缘属物种中具有许多优良性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非常重要的基因资源。根据定位在普通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序列开发了55个标记,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二倍体山羊草(Aegilops longissi-ma,genome... 小麦近缘属物种中具有许多优良性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非常重要的基因资源。根据定位在普通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序列开发了55个标记,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二倍体山羊草(Aegilops longissi-ma,genome SlSl;Aegilops geniculata,genome MgMg)、四倍体山羊草(Aegilops peregrina,genome SpSpUpUp)、黑麦(Secale cereale‘BLANCO’,genome RR)、大麦(Hordeum vulgare‘BETZES’,genome HH)及这些物种在中国春背景下的二体异附加系中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19个标记(占34.5%)至少能够在1个近缘种中有特异性扩增,筛选出2R、2H、2Sl、2Mg、2Sp和2Up染色体的特异标记分别为11、8、5、2、8和3个。这些基于EST序列开发的特异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检测和追踪导入小麦背景中的外源第二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近缘种 第二部分同源群 EST 分子标记 异附加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杂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双倍体的合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浚明 杨作民 +2 位作者 田慧琴 黄放 耿平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将常规有性杂交,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培养,杂种试管苗无性繁殖,和杂种愈伤组织及试管苗的染色体加倍等环节相结合,由普通小麦×簇毛麦的极少数杂种幼胚在半年时间内获得了上万株杂种植株,并从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双倍体种子。经人... 通过将常规有性杂交,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培养,杂种试管苗无性繁殖,和杂种愈伤组织及试管苗的染色体加倍等环节相结合,由普通小麦×簇毛麦的极少数杂种幼胚在半年时间内获得了上万株杂种植株,并从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双倍体种子。经人工接种鉴定,这个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已被用做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中间材料。与此同时,在实验室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杂种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前者已经过30余次继代,保存了近2年半的时间,仍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化能力;后者也已经历了20几次继代,保存了2年,仍可不断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杂种 体细胞无性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临汾8050选育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行翠平 韩东翠 +1 位作者 史明芳 安林利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24-26,共3页
对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临汾8050的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从遗传基础、生长发育、生理特性、抗逆性等方面阐述了临汾8050的特性。同时对今后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优质 多抗 选育
下载PDF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单倍体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彬 陈孝 +3 位作者 徐惠君 张文祥 辛志勇 黄惠宇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3期191-197,共7页
对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Haynaldia vtllosa)杂种幼胚和 F_1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处埋染色体加倍试验,秋水仙素浓度分别为20、50、100和150mg/l;处理时间为8、10、12,14、16和19天;742块愈伤组织在20-27℃温度和每... 对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Haynaldia vtllosa)杂种幼胚和 F_1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处埋染色体加倍试验,秋水仙素浓度分别为20、50、100和150mg/l;处理时间为8、10、12,14、16和19天;742块愈伤组织在20-27℃温度和每日10小时荧光灯照条件下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平均加倍率(结实株数/成活株数×100%)为78.8%,以秋水仙素浓度150mg/l 处理10天的加倍率最高为94.1%。平均处理效果(结实株数/处理愈伤组织数×100%)是15.8%。以秋水仙素浓度150mg/l 处理8天的处理效果最佳为34.1%。试验说明,利用生物技术——幼胚或幼穗培养,使远缘杂种后代快繁和染色体加倍同时进行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双单倍体 愈伤组织
下载PDF
小麦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艳 郭小丽 +2 位作者 张爱民 吴晓华 李润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以核质杂种 NC2 1 3 4和 D2 -鉴 2 6(均带有 D2 细胞质 )为细胞质供体 ,以筛选恢复系和转育不育系为目的 ,用 69个春小麦品种为核供体进行回交转育 ,观察不同核质组合后代的育性变化。初步结果表明 ,大约2 8%的品种携带有 D2 细胞质长... 以核质杂种 NC2 1 3 4和 D2 -鉴 2 6(均带有 D2 细胞质 )为细胞质供体 ,以筛选恢复系和转育不育系为目的 ,用 69个春小麦品种为核供体进行回交转育 ,观察不同核质组合后代的育性变化。初步结果表明 ,大约2 8%的品种携带有 D2 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 ,约 3 5%的品种通过回交可以转育成 D2 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系。对其中一些组合 F2 群体单株育性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核质组合育性恢复表现不同 ,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受 1对或 2对主效基因控制 ,并有一些修饰因子对育性恢复表现有影响。NC2 1 3 4可能携带有 2对 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主效恢复基因 ,而鉴 2 6可能携带1对主效恢复基因。提出了相应的恢复基因遗传假设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核质互作 光敏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大麦DNA导入小麦产生的性状变异及其遗传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轩 阎新甫 +3 位作者 王胜军 和现昌 胡学义 王西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将对白粉病免疫的大麦品种80S—111DNA 导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但抗病性较差的小麦花培新品种花76中,得到了13株抗白粉病变异株,变异株频率2.77%。连续3代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抗白粉病变异均属可遗传变异,13株变异株中有5株抗病... 将对白粉病免疫的大麦品种80S—111DNA 导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但抗病性较差的小麦花培新品种花76中,得到了13株抗白粉病变异株,变异株频率2.77%。连续3代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抗白粉病变异均属可遗传变异,13株变异株中有5株抗病性在后代无分离,其余8株抗性后代继续分离,但分离规律不一致。抗白粉病性似乎为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麦 变异 遗传 DNA 导入
下载PDF
簇毛麦染色体的改良C-分带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凤高 陈佩度 刘大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6期525-528,共4页
运用改良的C-分带技术,使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Schur)V染色体组的7对染色体全部显示出特异性的丰富带纹,包括与N-带相似的近着丝粒带以及N-带所不具有的末端带和亚端带。这些带纹使V组7对染色体之间以及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 运用改良的C-分带技术,使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Schur)V染色体组的7对染色体全部显示出特异性的丰富带纹,包括与N-带相似的近着丝粒带以及N-带所不具有的末端带和亚端带。这些带纹使V组7对染色体之间以及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之间能明确地相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C-分带
下载PDF
小麦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Ph1)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新望 赖菁茹 +3 位作者 宋希云 孙辉 李保云 刘广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40,共7页
小麦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其近缘野生种的外源有益基因,但由于普通小麦5B染色体长臂上存在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Ph1)基因,使得在普通小麦的远缘杂交中外源有益基因不能通过易位方式直接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若使Ph1... 小麦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其近缘野生种的外源有益基因,但由于普通小麦5B染色体长臂上存在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Ph1)基因,使得在普通小麦的远缘杂交中外源有益基因不能通过易位方式直接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若使Ph1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这种直接遗传转移外源有益基因即可成为现实。通过对Ph1基因的性质、作用机理及其突变体ph1b基因的利用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了Ph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同源配对基因(Ph1) 直接遗传转移 分子标记
下载PDF
1B/1R易位系——“84059-4-2”的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钟少斌 姚景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21-325,共5页
利用 C-分带和 N-分带对普通小麦选系“84059-4-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1B 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经带型比较,确定该变异染色体由小麦的1B 和黑麦的1R 易位而来,它包括1B 长臂及其着丝粒和1R 短臂。在中国春双端二体1B 与... 利用 C-分带和 N-分带对普通小麦选系“84059-4-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1B 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经带型比较,确定该变异染色体由小麦的1B 和黑麦的1R 易位而来,它包括1B 长臂及其着丝粒和1R 短臂。在中国春双端二体1B 与“84059-4-2”的杂种 F_1植株中,发现95.83%的花粉母细胞出现一个异型二价体和一个游离的短臂端体,未观察到异型三价体的形成,说明该选系中的1B 短臂确实被黑麦染色体所代换,与分带分析结果相一致。“84059-4-2”的花粉母细胞配对正常,农艺性状较好,并对白粉病表现高抗,具有一定的育种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染色体 易位 细胞学
下载PDF
小麦雌性育性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窦秉德 朱晓滨 +5 位作者 张新玲 徐海明 侯北伟 徐海风 杨晋彬 高爱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3-648,共6页
为了寻找与小麦雌性育性紧密关联的SSR分子标记,并估算其表型效应,选择均匀分布于小麦基因的63个SSR标记,对包括小麦雌性不育系XND126在内的261个品种(系)组成的群体进行分析,并使用STRUCT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构评估,利用TASSEL软件的GLM... 为了寻找与小麦雌性育性紧密关联的SSR分子标记,并估算其表型效应,选择均匀分布于小麦基因的63个SSR标记,对包括小麦雌性不育系XND126在内的261个品种(系)组成的群体进行分析,并使用STRUCT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构评估,利用TASSEL软件的GLM模型检测多态性标记与小麦雌性育性(国内法育性D.F.和国际法育性I.F.)两种表型值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目标群体中存在3个亚群。基因组中多态性标记关联分析初步显示,标记Xcfd36(2AS、2DS)和Xcfd88(4AL)与小麦雌性育性两种表型值相关联,两个标记对D.F.和I.F.的效应分别是0.1585,0.113和0.087,0.0596。进一步分析发现2DS和4AL连锁群上存在一些与小麦雌性育性更加紧密关联的标记,如Xwmc25(2DS)和Xwmc232(4AL),其效应分别可达到0.5833和0.2841,而2AS上未找到独有的关联标记。分析认为小麦染色体2DS和4AL各存在一个控制雌性育性的基因位点,其中2DS上的QTL被连锁分析所证实。对与表型紧密关联的标记的鉴别对于小麦雌性育性QTL发掘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分析 群体结构 连锁不平衡 SSR 小麦 雌性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