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2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辽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惠琳 吴玉群 +2 位作者 尤丹 于佳霖 张洋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9-90,共2页
辽糯5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S15C08为母本、自选系YN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熟期适中、果穗大小均匀、鲜穗外观好、品质优良、糯性强、柔嫩性好、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2022年8月通... 辽糯5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S15C08为母本、自选系YN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熟期适中、果穗大小均匀、鲜穗外观好、品质优良、糯性强、柔嫩性好、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2022年8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审玉20220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辽糯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玉米耐盐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敏 栾炳辉 +4 位作者 王洪涛 张伟 张晓英 刘保友 王英姿 《作物研究》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探究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玉米耐盐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智能聪(ZNC)为材料,于2022年在山东烟台开展试验,对盐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智能聪浸种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率、根系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8、10 g/L NaCl溶液中,玉米... 为探究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玉米耐盐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智能聪(ZNC)为材料,于2022年在山东烟台开展试验,对盐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智能聪浸种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率、根系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8、10 g/L NaCl溶液中,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7.5%、17.5%,主根长度分别为19.8、13.0 mm,显著低于其在水溶液中的发芽率(52.5%)和主根长度(55.9 mm),说明盐溶液对玉米发芽和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20 ng/mL智能聪浸种处理后,8、10 g/L NaCl溶液下的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8.0%、25.0%,主根长度分别为24.5、15.1 mm,说明智能聪浸种能够缓解盐溶液对玉米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智能聪拌种结合玉米生长期兑水喷施处理,玉米产量提高5.02%。综合分析,在盐分胁迫条件下,施用智能聪可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物免疫诱抗剂 盐胁迫 发芽率 产量
下载PDF
黄淮海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典型农艺性状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庄秋丽 黄玉波 +5 位作者 徐博涵 訾勇 邓士政 姜秀芳 梁路 张卫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通过分析参加2016—2017年黄淮海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试验的不同类型参试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筛选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的典型农艺性状。不同类型参试玉米品种的不同类型农艺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审宜机收籽粒型玉米品种具有以下... 通过分析参加2016—2017年黄淮海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试验的不同类型参试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筛选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的典型农艺性状。不同类型参试玉米品种的不同类型农艺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审宜机收籽粒型玉米品种具有以下明显特征:早吐丝、早成熟和生育期短,雄穗分枝数量中等,半松散、半紧凑株型,果穗茎秆角度为30°~45°,株高260~280 cm,花丝以青色为主,穗位高110 cm左右,最高不能超过120 cm,穗长较短,13~15 cm,穗粗5 cm左右,穗粒重130 g左右,千粒重相对较小,产量较高;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籽粒破损率低和籽粒损失量小的特点。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试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吐丝期、成熟期和生育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吐丝期、成熟期与生育期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苗期、生育期和穗粒重对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效应,而穗行数具有显著负效应;吐丝期和生育期对籽粒损失量具有显著和极显著正效应,而株高、穗位高和穗行数对籽粒损失量具有极显著负效应,穗粗和产量具有显著负效应。综合以上结果,可将筛选黄淮海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的典型农艺性状归结为出苗期、吐丝期、生育期、雄穗分枝数、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穗粒重和产量,可为黄淮海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 机收籽粒 典型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儒研818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薛法新 郝福庭 +3 位作者 付贵林 高秋荣 蒋飞 吴秋平 《作物研究》 2024年第3期157-162,172,共7页
为探究增密条件下玉米新品种儒研818的植株生长及产量表现,在鲁西南地区设60000(D1)、67500(D2)、75000(D3)、82500(D4)、90000(D5)、97500株/hm^(2)(D6)6个密度处理,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性状... 为探究增密条件下玉米新品种儒研818的植株生长及产量表现,在鲁西南地区设60000(D1)、67500(D2)、75000(D3)、82500(D4)、90000(D5)、97500株/hm^(2)(D6)6个密度处理,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和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D5处理最高;除D6处理外,不同密度处理玉米吐丝前单株叶片和穗干物质生产差异较小;各处理的单株茎鞘干物质则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成熟期不同植株器官及单株总干物质则随密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花前营养器官(叶片+茎鞘)转运和花后同化贡献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8.9%和81.1%,花前叶片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明显高于茎鞘;密度增加使得叶片和茎鞘干物质对籽粒转移的贡献率相对增加,但明显降低了灌浆中后期籽粒的灌浆速率,导致粒质量和穗粒数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为75000~82500株/hm^(2)时,儒研818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干物质 产量 儒研818
下载PDF
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郭海斌 马红珍 +7 位作者 张军刚 王文文 冯晓曦 薛志伟 许海涛 许波 杨永乾 王成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8-107,共10页
为探明黄淮海地区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提密抗衰增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2种耕作方式,副区设置4.5万~10.5万株/hm 25个密度梯度,研究了2种耕作方式... 为探明黄淮海地区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提密抗衰增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2种耕作方式,副区设置4.5万~10.5万株/hm 25个密度梯度,研究了2种耕作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下根系干重、根系长度、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深松耕作后,15~45 cm土壤紧实度下降了13.6%,0~10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了5.8%,根系干重增加了21.3%,根系长度增加了19.7%,叶面积指数增加了7.9%,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了4.7%,净光合速率增加了9.4%,蒸腾速率增加了4.7%,气孔导度增加了13.9%,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了11.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了4.8%,丙二醛含量下降了11.4%;开花期至乳熟期根系干重由15.5%变为13.1%,根系长度由32.4%变为27.8%,叶面积指数由10.5%变为9.1%,叶绿素相对含量由11.0%变为9.5%,净光合速率由20.5%变为19.9%,蒸腾速率由26.4%变为25.1%,气孔导度由27.1%变为25.6%,过氧化物酶活性由49.2%变为47.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由17.3%变为15.7%,丙二醛含量开花期至乳熟期的上升幅度由56.0%变为52.2%。2种耕作方式下,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提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呈现二次曲线关系,常规旋耕在8.28万株/hm 2种植密度下获得最大籽粒产量,深松耕作在9.09万株/hm 2种植密度下籽粒产量最佳,最适种植密度增加了9.7%,5个种植密度平均增产8.4%。因此黄淮海地区可以通过深松耕作缓解增密带来的衰老负效应,促进植株生长,延长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实现增密进一步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深松耕作 衰老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史健伟 邹华芬 +4 位作者 严晓丽 孙海天 王宏轩 李海亮 汪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5-133,共9页
为探明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基质覆盖量和基质占比,以彩甜糯2号玉米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基质覆盖量(9.0、16.1、25.0、36.1 t/hm^(2))和5种基质占比(40%、50%、60%、70%和80%),以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C... 为探明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基质覆盖量和基质占比,以彩甜糯2号玉米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基质覆盖量(9.0、16.1、25.0、36.1 t/hm^(2))和5种基质占比(40%、50%、60%、70%和80%),以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CK),开展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田间试验,解析基质覆盖量、基质占比对玉米幼苗出苗率、生长性状、物质积累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覆盖量为16.1 t/hm^(2),基质占比为60%时出苗率达到最大(96.34%)。基质覆盖量为16.1 t/hm^(2)和基质占比60%(A2处理)时玉米幼苗性状表现好,早期易发挥显著优势,幼苗长度、胚芽鞘长度、初生胚根长度以及茎基宽均优于其他处理。基质覆盖量为16.1 t/hm^(2)和基质占比60%时总根长度、根表面积、平均直径达到最大值,A2处理总根长度较CK增加44.93%,根表面积较CK增加65.09%。基质覆盖量为16.1 t/hm^(2)和基质占比60%时玉米幼苗地上生物质积累量最大,基质覆盖量为25.0 t/hm^(2)和基质覆盖量为36.1 t/hm^(2)处理的地下生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但其地上生物质积累量均不具有优势。基质覆盖式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适宜基质覆盖量为16.1 t/hm^(2),基质占比为60%,此时培育玉米幼苗出苗率高,幼苗性状好,生物量提高显著,根系活力好。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地区玉米免耕播种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覆盖 玉米幼苗 免耕播种 生长性状
下载PDF
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对作物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艳秋 王晓东 +8 位作者 张丽 耿柳婷 毛庆丰 李艳肖 朱梦洋 徐兴源 张宏宇 张春兰 刘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97,共7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鲜食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在基本保证鲜食玉米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增收饲用大豆,收获后玉米秸秆和饲用大豆混合青贮,有效增加了土地收益,提高了鲜食玉米产业链的同时,有效解决了2种作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鲜食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在基本保证鲜食玉米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增收饲用大豆,收获后玉米秸秆和饲用大豆混合青贮,有效增加了土地收益,提高了鲜食玉米产业链的同时,有效解决了2种作物争地的矛盾。为探明鲜食玉米-饲用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田间配置,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鲜食玉米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D1)、5.25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饲用大豆种植设1个密度,为15万株/hm2。种植模式为副处理,分别为单作鲜食玉米(P1)、单作饲用大豆(F)、玉米大豆行比2∶2(P2)、2:4(P3)、4∶4(P4)、6∶4(P5)。测定鲜食玉米、饲用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鲜食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种植模式对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大豆盛花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鲜食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有着较强的互作效应。其中,苗期玉米D3处理的SPAD值较D1处理显著增加了34.01%;苗期玉米D2处理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和平均蒸腾速率较D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61.82%和29.05%。玉豆行比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影响有所差异,大喇叭口期玉米SPAD值在P4处理达到最高,SPAD值为23.84;玉米苗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在P5处理达到最高,为26.77μmol/(m^(2)·s);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平均蒸腾速率在P3处理达到峰值。各种植模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或先增后降,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玉米、大豆行比的增加,玉米产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D3种植密度下的P5处理除外)。综合分析,在试验区生产条件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为5.25万株/hm^(2),同时玉米、大豆的行比为6∶4时,具有较高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秣食豆 叶绿素值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下载PDF
深松耕作和不同灌水量对通辽苏打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本龙 周春生 +1 位作者 海珍 娄雨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4,共8页
为解决通辽苏打盐碱地土壤耕层变浅、理化性状恶化、产量低下等问题,基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盐碱试验地,设置仅旋耕+2 100 m^(3)/hm^(2)灌水量(CK)、深松+1 500 m^(3)/hm^(2)灌水量(A1)、深松+2 100 m^(3)/hm^(2)灌水量(A2)、深松+2 700 m^(... 为解决通辽苏打盐碱地土壤耕层变浅、理化性状恶化、产量低下等问题,基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盐碱试验地,设置仅旋耕+2 100 m^(3)/hm^(2)灌水量(CK)、深松+1 500 m^(3)/hm^(2)灌水量(A1)、深松+2 100 m^(3)/hm^(2)灌水量(A2)、深松+2 700 m^(3)/hm^(2)灌水量(A3)4组处理,比较深松耕作和不同灌水量对于通辽苏打盐碱地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全盐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旋耕,深松耕作能够打破犁底层,播种前20~40 cm土层中,A1、A2、A3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14.41%、23.42%、37.84%;收获后0~5、5~10、10~20 cm土层中,A2和A3处理的土壤pH值较CK分别降低了0.83%、2.14%、0.71%和0.70%、2.50%、1.06%,而A1处理较CK明显升高;收获后0~5、5~10、10~20 cm土层中,A1、A2、A3处理的电导率较CK明显降低,多数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收获后0~40 cm土层中,A1、A2、A3处理的全盐量较CK明显降低,多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玉米的产量构成要素中,A1、A2、A3处理的穗长、十穗鲜质量、穗周长、轴质量、纵向籽粒数、百粒鲜质量、百粒干质量和玉米产量较CK均有明显提升,其中以玉米产量提升最为显著,较CK分别提升了32.12%、27.98%、63.18%。深松耕作能够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层,配合合理灌水量能够显著降低耕作层土壤盐分,同时大幅提升玉米产量。综上所述,深松耕作配合2 700 m^(3)/hm^(2)灌溉量(A3)为本试验盐碱地玉米种植的适宜处理。对于合理确定通辽盐碱地深松方案具有一定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耕作 苏打盐碱地 玉米产量 灌水量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8
9
作者 李宁 翟志席 +3 位作者 李建民 吴沛波 段留生 李召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102,共5页
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和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增高、茎粗、穗粗变细,果穗变短,秃尖长度、穗位节数和穗... 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和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增高、茎粗、穗粗变细,果穗变短,秃尖长度、穗位节数和穗位高度呈现增加的趋势;气生根与总根数减少,耕层根系干重比例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相反的趋势;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双穗率、单株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低,群体产量先增后降。金海5号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625.67x2+9 044.5x-18 530,适宜种植密度为7.0万~7.5万株/hm2;郑单958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375.67x2+6 410x-13 043,适宜种植密度为8.5万~9.0万株/hm2。分析表明,气生根数量和总根数量可作为衡量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小和产量高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玉米株型 农艺性状 根系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密度对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2
10
作者 吕丽华 王璞 +2 位作者 易镇邪 魏凤桐 刘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1,共3页
对不同密度条件下不同株型6个夏玉米品种进行了研究,筛选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优势品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株型品种,光合速率均是低密度处理高于高密度,其中紧凑型品种CF008光合速率最高。从产量性状分析,CF008产量最高,郑单958其次;CF008... 对不同密度条件下不同株型6个夏玉米品种进行了研究,筛选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优势品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株型品种,光合速率均是低密度处理高于高密度,其中紧凑型品种CF008光合速率最高。从产量性状分析,CF008产量最高,郑单958其次;CF008不同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郑单958低密度产量显著高于高密度。同样,CF008经济系数最高,郑单958、金海5号和鲁单6003依次降低,不同密度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紧凑型品种的表现明显好于半紧凑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叶绿素 光合速率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17
11
作者 陈国平 杨国航 +9 位作者 赵明 王立春 王友德 薛吉全 高聚林 李登海 董树亭 李潮海 宋慧欣 赵久然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2006~2007年全国出现39块玉米超高产田,绝大多数集中在北纬40°~43°的高海拔地区,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产量在15000kg/hm2以上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是79725~84630穗/hm2,每穗560~588粒,千粒重347~359g,穗粒重200g... 2006~2007年全国出现39块玉米超高产田,绝大多数集中在北纬40°~43°的高海拔地区,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产量在15000kg/hm2以上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是79725~84630穗/hm2,每穗560~588粒,千粒重347~359g,穗粒重200g左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是生态条件优越地区,采用良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及时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超高产 产量结构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韩金玲 李彦生 +4 位作者 杨晴 周印富 王文颇 李婧实 张国庆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119,共5页
2005年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试验设5个密度水平,分别为2.25万、4.5万、6.75万、9万、11.25万株/hm2。研究表明:春玉米在个体和群体层次上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动... 2005年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试验设5个密度水平,分别为2.25万、4.5万、6.75万、9万、11.25万株/hm2。研究表明:春玉米在个体和群体层次上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动态,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呈单峰曲线动态;种植密度与器官、个体干物质积累量呈负相关,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种植密度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拔节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在灌浆前不受密度影响,灌浆后随密度加大,营养器官所占比重加大,雌穗所占比重下降。随密度增加,茎鞘中干物质向子粒中转移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有增加的趋势,而叶片中则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干物质转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1
13
作者 马兴林 关义新 +2 位作者 逄焕成 王庆祥 凌碧莹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6,共3页
2002年在吉林省梨树,以中单9409、郑单18和哲单14为试材,在30000、60000、90000和12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的种植密度效应基本相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 2002年在吉林省梨树,以中单9409、郑单18和哲单14为试材,在30000、60000、90000和12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的种植密度效应基本相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随种植密度增加,高淀粉玉米郑单18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上升,而蛋白质、油分、淀粉含量之和穴POSC雪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普通玉米哲单14蛋白质含量和POSC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上升,淀粉含量下降,而油分含量呈现降-升-升趋势。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随种植密度增加POSC和油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较为复杂。以上表明,玉米子粒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密度时品种间具有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子粒品质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5
14
作者 王晓娟 何海军 +5 位作者 寇思荣 周玉乾 刘忠祥 杨彦忠 连晓荣 周文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69-177,共9页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种植密度,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下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试验区青贮玉米生产...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种植密度,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下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试验区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提供优化依据。结果表明,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6个品种高、中密度较低密度分别增产8.1%~43.0%和5.0%~19.9%,以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增产幅度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品种青贮玉米收获天数延长,茎粗减小,持绿性降低,其中高密度较低密度收获天数延长3.2%~10.6%,茎粗减小6.0%~22.8%,持绿性降低2.7%~3.9%。各品种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较低密度降低6.8%~13.5%;相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较低密度增加5.0%~8.5%和5.9%~16.2%。综合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等相关性状,在张掖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陇青贮2号、武科青贮107和北农青贮368,其中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武科青贮107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 生物产量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8
15
作者 宫秀杰 钱春荣 +4 位作者 于洋 赵杨 姜宇博 王俊河 马军韬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4-137,共4页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免耕技术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免耕保护性耕作后,土壤耕层10~40cm土壤容重比对照(传统中耕)下降11.8个百分点;...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免耕技术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免耕保护性耕作后,土壤耕层10~40cm土壤容重比对照(传统中耕)下降11.8个百分点;深松的土壤耕层0~40cm含水量比对照高出10.4个百分点;土壤耕层15~25cm田间持水量比对照高出21.7个百分点。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155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免耕 土壤物理性状
下载PDF
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6
16
作者 王志刚 高聚林 +4 位作者 任有志 赵明 董志强 李少昆 杨凤山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6,共6页
以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内单314为材料,通过超高产栽培和普通高产栽培的比较,对超高产玉米的冠层结构和叶片光合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内单314最大LAI(叶面积指数)达6.95,其全生育期内LAI维持在6以上的时间在40d以上... 以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内单314为材料,通过超高产栽培和普通高产栽培的比较,对超高产玉米的冠层结构和叶片光合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内单314最大LAI(叶面积指数)达6.95,其全生育期内LAI维持在6以上的时间在40d以上;全生育期总LAD(光合势)比普通高产群体高74.85万m2/(d·hm2)。②与普通高产玉米相比,超高产玉米群体内个体空间分布更加合理,叶片功能期延长,株型更加紧凑。超高产群体冠层截获的PAR(光合有效辐射)比普通高产群体高25μmol/(m2·s),且超高产群体中散射PAR占入射PAR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产群体,群体内光分布较为合理,提高了光能利用率。③与普通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叶片的Pn(光合速率)和WUE(水分利用效率)高,而Tr(蒸腾速率)较低,植株穗位及穗位上部叶片的Pn和WUE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穗位下部叶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超高产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粒型玉米品种子粒灌浆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9
17
作者 刘霞 李宗新 +1 位作者 王庆成 刘开昌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78,共4页
以鲁单981(大粒型)、泉星2101(小粒型)两个不同粒型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促进大粒型品种LD981灌浆前期单粒重的提高,但均不利于大粒... 以鲁单981(大粒型)、泉星2101(小粒型)两个不同粒型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促进大粒型品种LD981灌浆前期单粒重的提高,但均不利于大粒型和小粒型品种在灌浆后期维持较高的粒重。种植密度对玉米单粒重的影响主要是缓增持续期、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所致,而平均灌浆速率对其影响较小。随着密度的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升高,直链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支链淀粉、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灌浆进程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7
18
作者 王霞 王振华 +2 位作者 金益 张林 鄂文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差异显著,依次为东青001、东青1号、东青01和阳光1号;不同种植密度间的生物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材料... 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差异显著,依次为东青001、东青1号、东青01和阳光1号;不同种植密度间的生物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材料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7.143万株/hm2,但品系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株高影响不大,株高的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的茎粗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 生物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玉米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7
19
作者 张星杰 刘景辉 +3 位作者 李立军 王智功 王林 苏顺和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5,100,共6页
研究了玉米关键生育时期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免耕留低茬、免耕留低茬+秸秆覆盖、免耕留高茬+秸秆覆盖、免耕留高茬4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纤维... 研究了玉米关键生育时期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免耕留低茬、免耕留低茬+秸秆覆盖、免耕留高茬+秸秆覆盖、免耕留高茬4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增强。在全生育期,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比传统耕作分别提高41.9%、470.1%、67.9%和65.7%,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15.0%、18.5%和57.3%,且此效应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表明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累积,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保护性耕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20
作者 王敬亚 齐华 +6 位作者 梁熠 王晓波 吴亚男 白向历 刘明 孟显华 许晶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5,120,共4页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宽窄行配比可使其群体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较慢,漏光损失较少,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为获得玉米高产奠定了...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宽窄行配比可使其群体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较慢,漏光损失较少,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为获得玉米高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方式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