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3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弥陀芥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1
作者 夏伟 费希望 +4 位作者 张敏 顾建芹 陈永斌 郑俊涛 褚珏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19-120,139,共3页
为进一步探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弥陀芥菜生长发育、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根据上海市奉贤区弥陀芥菜的需肥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通过设计不同氮肥施用量梯度,开展了田间肥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氮30%并每667m^(2... 为进一步探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弥陀芥菜生长发育、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根据上海市奉贤区弥陀芥菜的需肥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通过设计不同氮肥施用量梯度,开展了田间肥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氮30%并每667m^(2)增施1t有机肥,弥陀芥菜的每667m^(2)产量为4546.3kg,每667m^(2)收益为4145.7元,弥陀芥菜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均较常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陀芥菜 减氮 有机肥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芥菜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建忠 戴昀 +8 位作者 叶鑫雨 李国亮 章时蕃 李菲 张慧 袁凌云 陈国户 汪承刚 张淑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建立芥菜营养品质标准评价体系,筛选优良品质的芥菜品种,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对14份芥菜材料的干物质、VC、粗蛋白、粗纤维、葡萄糖、果糖、草酸、苹果酸、柠檬酸9个品质... 为建立芥菜营养品质标准评价体系,筛选优良品质的芥菜品种,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对14份芥菜材料的干物质、VC、粗蛋白、粗纤维、葡萄糖、果糖、草酸、苹果酸、柠檬酸9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份芥菜材料的9个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在16.46%~66.67%之间,说明不同芥菜材料单一指标间的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综合品质得分较高的是1917012、1917396、1917381,较低的是1917351、祥瑞182;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营养品质优良的芥菜材料为1917396、1917397、1917381,较差的为1917152、祥瑞182。综合来看,芥菜材料1917396和1917381表现优异,营养品质好。这2份材料的干物质、VC等含量较高,也证明该评价体系可以极大的消除单一指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营养品质 多元统计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种砂比和行距对机播荠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程玉静 王小秋 +3 位作者 仇亮 翟彩娇 葛礼姣 刘水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358-2362,共5页
为探索机播荠菜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量,更好地为荠菜种植机械化生产服务,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共设置种砂(荠菜种子+黑金砂)混拌比1∶8、1∶11、1∶14和1∶17四个处理和行距14、21和28 cm 3个处理进行机器条播。结果表明,机播荠菜... 为探索机播荠菜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量,更好地为荠菜种植机械化生产服务,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共设置种砂(荠菜种子+黑金砂)混拌比1∶8、1∶11、1∶14和1∶17四个处理和行距14、21和28 cm 3个处理进行机器条播。结果表明,机播荠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随着种砂比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行距与农艺性状和产量间相关性不显著。在12个种砂比和行距互作处理下,以A4B1(种砂比1∶17,行距14 cm)处理下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可达2 230.84 kg。因此,推荐A4B1(种砂比1∶17,行距14 cm)为机播荠菜的最佳播量和行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砂比 行距 荠菜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云南大叶芥(大叶青菜)绿色高效生产栽培技术
4
作者 赵丹丹 李卫芬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8-60,共3页
芥菜是云南省主要冬菜种类之一。文章主要从种植地块选择、品种选择、育苗方法、大田移栽、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几个方面介绍了云南大叶芥绿色高效生产栽培技术,为云南省叶用芥菜生产和加工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大叶芥 绿色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技术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储玉凡 陈野 +5 位作者 付文苑 姚培杰 张志琪 兰凯 余长春 万正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小孢子培养 双单倍体 小孢子胚胎发生 染色体加倍
下载PDF
海拔变化对棒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苗明军 李菊 +7 位作者 林杨 廖继超 雷晓葵 李志 杨亮 钟建 李跃建 常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6-1443,共8页
【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var.crassicaulis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 【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var.crassicaulis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1510、2081、2579和2936 m)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海拔及各性状指标与棒菜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下,棒菜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88%~33.51%,农艺性状以食用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单株毛重的变异系数最大。株高和食用茎长随海拔上升总体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食用茎粗、皮厚、单株毛重、单株净重和小区产量随海拔上升总体先增大后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小区产量与食用茎粗、皮厚、单株毛重和单株净重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棒菜产量变化主要受海拔、食用茎粗、茎秆节间长度和单株毛重的影响,决定系数为0.993;4个自变量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海拔(0.484)>单株毛重(0.421)>食用茎粗(0.338)>茎秆节间长度(0.180),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食用茎粗(0.495)>单株毛重(0.479)>海拔(0.450)>茎秆节间长度(0.127)。【结论】为使金田3号棒菜在川西高原地区有较高的产量,应重点做好海拔、食用茎粗和单株毛重的选择,同时兼顾茎秆节间长度。金田3号棒菜在海拔2579 m产量最高,可在该区域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菜 海拔 农艺性状 产量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笋子芥主要农艺性状随海拔变化规律初报
7
作者 钟建 廖继超 +8 位作者 李菊 李志 刘独臣 杨亮 李佳佳 马燕勤 常伟 李跃建 苗明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1,共7页
利用4个笋子芥主栽品种,种植于海拔高度相差约500 m的4个川西高山地区(1510~2936 m),分别调查株高、开展度、食用茎长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探究海拔变化对笋子芥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笋子芥株高、食用茎长和食用茎... 利用4个笋子芥主栽品种,种植于海拔高度相差约500 m的4个川西高山地区(1510~2936 m),分别调查株高、开展度、食用茎长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探究海拔变化对笋子芥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笋子芥株高、食用茎长和食用茎节间长度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食用茎粗和食用茎皮厚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开展度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单株毛质量、单株净质量、食用茎粗和食用茎皮厚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均与株高、食用茎长和食用茎节间长度呈负相关,其中4个笋子芥品种的食用茎粗与食用茎皮厚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子芥 海拔高度 农艺性状 变化规律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叶用芥菜新品种宜芥1号的选育
8
作者 何翠 张英 +5 位作者 曾旭 罗玉华 张晓禹 喻小娇 彭震宇 金鑫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79,共4页
宜芥1号是从宜宾市翠屏区农家品种二月青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叶用芥菜新品种。该品种在秋季露天栽培生育期约158 d。植株直立,株高约95 cm,株幅约65 cm,叶片数约19片,叶绿色,叶片卵圆形,裂叶少,叶柄背面有蜡粉,叶片表面中等皱缩,花冠... 宜芥1号是从宜宾市翠屏区农家品种二月青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叶用芥菜新品种。该品种在秋季露天栽培生育期约158 d。植株直立,株高约95 cm,株幅约65 cm,叶片数约19片,叶绿色,叶片卵圆形,裂叶少,叶柄背面有蜡粉,叶片表面中等皱缩,花冠淡黄色,种子红褐色,单株质量约2.3 kg。平均667 m^(2)产量7000 kg以上。鲜样粗蛋白含量(w,后同)6.7 mg·g^(-1),粗纤维含量1.1%,维生素C含量0.82 mg·g^(-1),丰产质优,是加工优质宜宾芽菜的好原料。2023年3月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新品种 宜芥1号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质量及芥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李海渤 冯慧敏 +2 位作者 杨春亚 梁秀荷 朱云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3-24,共12页
【目的】紫妃芥菜(Purple leaf mustard)是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叶水东芥(Green leaf Shuidong mustard)杂交选育的高花青素芥菜新品种,其施肥技术有待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被认为是土壤改良、作物增产提质较为有效的施肥措施,... 【目的】紫妃芥菜(Purple leaf mustard)是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叶水东芥(Green leaf Shuidong mustard)杂交选育的高花青素芥菜新品种,其施肥技术有待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被认为是土壤改良、作物增产提质较为有效的施肥措施,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性质及芥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指导芥菜科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灵芝菌渣堆肥为供试有机肥,以绿叶水东芥、紫妃芥菜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以单施化肥(常规仅施复合肥)为对照(CK),设置化肥减量3/4条件下,配施低(T1,7.90 g)、中(T2,15.80 g)、高(T3,31.60 g)量菌渣堆肥3个处理,测定芥菜采收后土壤pH值、物理性黏粒(PC,<0.01 mm)、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以及芥菜株高(PH)、鲜质量(FW)、根长(RL)、叶绿素(Chl)、花青素(Ant)、可溶性糖(SS)和维生素C(Vc)含量等13个指标,并分析不同处理土壤性质及芥菜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随着菌渣堆肥用量的增加,两种芥菜除土壤pH值和PC含量外,其他11个指标均呈增加趋势,3个处理土壤OM含量及芥菜RL、SS和Vc含量均高于CK,AN含量低于CK;T3处理土壤AP、AK含量及芥菜FW、Chl、Ant含量高于CK,其PH与CK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T2和T1处理。与CK相比,T3处理下绿叶水东芥和紫妃芥菜土壤OM、AP和AK含量分别提高13.24%、14.28%,6.74%、6.06%,6.43%、6.04%,AN含量降低0.81%、1.45%;两种芥菜FW、RL、Chl、SS和Vc含量分别提高0.33%、6.64%,34.65%、43.29%,11.03%、6.53%,53.36%、44.45%,16.66%、15.44%。同一处理下,紫妃芥菜的PH、RL、FW、Chl、Ant、SS、和Vc含量均显著高于绿叶水东芥。【结论】菌渣堆肥替代部分化肥有助于土壤改良、芥菜增产提质,以T3处理表现最佳。同等肥力下,紫妃芥菜的长势、色素含量和品质均优于绿叶水东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土壤 水东芥 紫妃芥菜 花青素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浙江省地方芥菜种质资源苦味评价与优异种质筛选
10
作者 刘文琦 赵彦婷 +8 位作者 祝玮 陈小央 李燕 岳智臣 陶鹏 雷娟利 王华森 李必元 胡齐赞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998-1004,共7页
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丰富,芥菜产业发达,其中榨菜和雪菜的加工产品享有盛名,相比之下,浙江鲜食芥菜产业还有待发展。鲜食芥菜栽培管理不当极易出现苦味加重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以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 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丰富,芥菜产业发达,其中榨菜和雪菜的加工产品享有盛名,相比之下,浙江鲜食芥菜产业还有待发展。鲜食芥菜栽培管理不当极易出现苦味加重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以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芥菜的不同部位(叶片、叶柄、嫩叶、老叶)及不同季节(秋冬季、夏季)的芥菜进行苦味评价,结果发现软叶比叶柄苦、嫩叶比老叶苦、夏季芥菜比冬季芥菜苦。分析芥子油苷的数据,发现软叶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叶柄、嫩叶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老叶、夏季芥菜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冬季芥菜,即总芥子油苷含量与苦味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以上研究最终筛选出5份苦味适中芥菜种质,为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芥菜 感官评价 苦味 硫代葡萄糖苷
下载PDF
3种不结球白菜套种荠菜栽培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11
作者 张慧琴 杨阳 +4 位作者 陈博达 张浩宇 王欣雅 肖栋 李英 《长江蔬菜》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作物套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不结球白菜为研究对象,探究3种不结球白菜与荠菜套种后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套种能使不结球白菜增产,青梗菜、热火16号与荠菜套种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46.69、420.21 kg。套... 作物套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不结球白菜为研究对象,探究3种不结球白菜与荠菜套种后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套种能使不结球白菜增产,青梗菜、热火16号与荠菜套种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46.69、420.21 kg。套种能有效提高产值,青梗菜、热火16号、奶油白三者与荠菜套种的667 m^(2)产值分别为6758.04、12270.13、7546.63元,与单独种植相比,667 m^(2)产值分别增加4106.05、5472.07、3571.31元。其中,热火16号与荠菜套种的总产值最高,且热火16号在株高、单株质量等农艺性状方面也有一定提高,因此,在不结球白菜与荠菜套种时,以选用热火16号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荠菜 套种 农艺性状 效益分析
下载PDF
高花青素芥菜新品种紫妃芥菜及其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
12
作者 冯慧敏 李芷娴 +4 位作者 朱云娜 李冬琳 刘堂茂 郑立军 李海渤 《蔬菜》 2024年第8期74-77,共4页
紫妃芥菜是韶关学院选育的紫叶芥菜新品种,以富含花青素为主要特点,目前在广东省韶关市、广州市、肇庆市等地均进行了一定面积的种植示范,但各地栽培技术不一,生产出的紫妃芥菜品质差异较大。为实现高花青素芥菜新品种紫妃芥菜的标准化... 紫妃芥菜是韶关学院选育的紫叶芥菜新品种,以富含花青素为主要特点,目前在广东省韶关市、广州市、肇庆市等地均进行了一定面积的种植示范,但各地栽培技术不一,生产出的紫妃芥菜品质差异较大。为实现高花青素芥菜新品种紫妃芥菜的标准化生产,进而生产出优质的紫妃芥菜,且增加种植经济效益,总结了紫妃芥菜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种子处理、直播种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通过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的紫妃芥菜口感脆嫩、无渣、无苦味,叶色深紫色,叶片花青素含量高达4854 mg/kg,667 m^(2)产量可达2554.3 kg,平均667 m^(2)增收15325.8元,实现了紫妃芥菜的优质、高产、高效益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妃芥菜 栽培 花青素 紫叶 优质 标准化
下载PDF
5个叶用芥菜杂交新组合丰产稳产性分析
13
作者 张双照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2期102-105,109,共5页
为评价5个叶用芥菜杂交新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本研究采用2年5点区域试验方法,以同类型常规品种四季甜客家芥菜为对照开展新组合比较试验,对5个杂交新组合的产量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并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福芥1号、福芥2号和福... 为评价5个叶用芥菜杂交新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本研究采用2年5点区域试验方法,以同类型常规品种四季甜客家芥菜为对照开展新组合比较试验,对5个杂交新组合的产量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并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福芥1号、福芥2号和福芥3号3个组合2年平均产量居参试组合的前3名,亩产量分别为4636.06 kg、4996.05 kg、4669.97 kg,分别比对照增产25.25%、36.19%和27.31%,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杂交新组合在2个年份、5个不同土壤和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了较高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属丰产稳产型品种,适宜在福建省秋冬季节栽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杂交新组合 丰产性 稳产性
下载PDF
安徽省叶用芥菜栽培技术
14
作者 汪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208-210,217,共4页
芥菜是我国重要的特色蔬菜、油料与调料作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安徽省临泉县芥菜种植有一定的规模,但安徽省其他区域芥菜零星种植,规模化种植较少。为扩大安徽省芥菜种植面... 芥菜是我国重要的特色蔬菜、油料与调料作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安徽省临泉县芥菜种植有一定的规模,但安徽省其他区域芥菜零星种植,规模化种植较少。为扩大安徽省芥菜种植面积,助力农民增收,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6个方面总结了安徽省叶用芥菜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荠菜 栽培技术 安徽省
下载PDF
芥菜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依楠 卢宇婷 +4 位作者 冯慧敏 冯靖启 陈春蓉 许灿越 李海渤 《蔬菜》 2024年第10期17-23,共7页
芥菜是我国的特色蔬菜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易管理,产量高,是盐碱地改良及利用的优良作物之一。为了促进盐碱地改良,从芥菜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及提高耐盐性的途径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芥菜耐盐胁迫的相关研究成... 芥菜是我国的特色蔬菜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易管理,产量高,是盐碱地改良及利用的优良作物之一。为了促进盐碱地改良,从芥菜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及提高耐盐性的途径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芥菜耐盐胁迫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包括目前发现的强耐盐品种及基因型,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包括盐胁迫对芥菜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生理指标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提高耐盐性的途径包括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外源物质缓解盐胁迫;并提出了叶用芥菜耐盐性的未来研究方向,即研发适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外源物质、培育耐盐芥菜品种等,为叶用芥菜耐盐品种的选育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盐胁迫 盐碱地 抗逆性 响应机制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土壤调理剂对茎瘤芥及栽培土壤的影响
16
作者 苏帅 林萱 +7 位作者 蒋万 陈清 张忠武 孙信成 黄琳 康杰 杨连勇 陈位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131-135,208,共6页
为促进生产上茎瘤芥化肥减量施用技术的发展,本试验从化肥减量配施土壤调理剂着手,基于农户的施肥习惯开展研究。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仅施化肥(本地常规用量)作为对照,化肥设置常规用量(1164 kg/hm^(2))和减量25%(873 kg/hm^(2))2... 为促进生产上茎瘤芥化肥减量施用技术的发展,本试验从化肥减量配施土壤调理剂着手,基于农户的施肥习惯开展研究。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仅施化肥(本地常规用量)作为对照,化肥设置常规用量(1164 kg/hm^(2))和减量25%(873 kg/hm^(2))2个水平,土壤调理剂用量设置1500 kg/hm^(2)、2250 kg/hm^(2)、3000 kg/hm^(2)3个水平,交叉组合成6个试验处理,探究其对茎瘤芥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主要养分指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25%(873 kg/hm^(2))+土壤调理剂增施1500 kg/hm^(2)的处理组合有助于增加茎瘤芥单株叶片重,提高茎瘤的产量,增加茎瘤芥的生物产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改善土壤酸化的现象,对比单施化肥(1164 kg/hm^(2))能增产8.8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土壤调理剂 茎瘤芥 土壤肥力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紫叶芥菜营养品质与色素含量分析
17
作者 夏枫 莫旭 刘独臣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43-146,共4页
以优质绿叶芥菜FB8158A为对照(CK),检测分析D89、Q244、Q3013-1等3种紫叶芥菜主要营养品质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不同紫叶芥菜材料主要营养品质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为优质紫叶芥菜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D89可溶性蛋白... 以优质绿叶芥菜FB8158A为对照(CK),检测分析D89、Q244、Q3013-1等3种紫叶芥菜主要营养品质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不同紫叶芥菜材料主要营养品质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为优质紫叶芥菜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D89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总糖、粗纤维含量均高于CK,且游离氨基酸、总糖、粗纤维含量均与CK差异显著。Q244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总糖、粗纤维含量均高于CK,且维生素C、总糖含量均与CK差异显著。Q3013-1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总糖含量均高于CK,且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总糖含量均与CK差异显著;Q3013-1粗纤维含量略低于CK,但二者间无显著差异。②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总糖、粗纤维含量5项主要指标隶属值进行计算,表明Q3013-1主要营养品质综合最优,隶属函数值为0.72。③3种紫叶芥菜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Q3013-1花青素含量最高,达到0.51mg/g;Q3013-1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高于CK,但叶绿素a/b显著低于CK。④紫叶芥菜花青素含量与游离氨基酸、总糖、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粗纤维含量显著负相关。综上,3种紫叶芥菜综合营养品质相对于绿叶芥菜表现更优;紫叶芥菜Q3013-1在综合营养品质及花青素含量上均相对更高,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紫叶芥菜叶片游离氨基酸、总糖、粗纤维、叶绿素含量与总花青素含量显著相关,为优质紫叶芥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芥菜 营养品质 花青素
下载PDF
大叶芥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8
作者 曹莉 杨建辉 +6 位作者 曹正鹏 任伟 张丽 关永 马芳 潘倩 高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36,共3页
栽培技术不够统一、生产管理水平偏低成为制约甘肃省陇南市大叶芥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地通过对大叶芥菜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使大叶芥菜商品率达到95%以上,每667 m^(2)经济效益提高25%以上。大叶芥菜(Brassica juncea va... 栽培技术不够统一、生产管理水平偏低成为制约甘肃省陇南市大叶芥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地通过对大叶芥菜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使大叶芥菜商品率达到95%以上,每667 m^(2)经济效益提高25%以上。大叶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rugosa Bailey)又名大叶青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包括叶用芥、茎用芥、根用芥、薹用芥等不同类型(刘佩瑛,1996;吕家龙,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青 栽培技术 芸薹属 大叶芥菜 甘肃省陇南市 生产管理水平 技术环节
下载PDF
叶用芥菜新品种“南冬1号”的选育
19
作者 张玉 何自涵 +3 位作者 蒲全明 雍磊 邓慧君 谭明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6-160,F0002,共6页
“南冬1号”是以四川省南充市地方叶用芥菜品种“南充冬菜”为基础种质材料,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芥菜新品种。该品种在四川地区秋季露地种植播收期约120 d,株型半直立,平均株高48 cm,株幅73 cm;板叶,叶色浓绿,叶面微皱,叶片倒卵圆形,... “南冬1号”是以四川省南充市地方叶用芥菜品种“南充冬菜”为基础种质材料,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芥菜新品种。该品种在四川地区秋季露地种植播收期约120 d,株型半直立,平均株高48 cm,株幅73 cm;板叶,叶色浓绿,叶面微皱,叶片倒卵圆形,无刺毛,先端钝圆,叶片边缘呈波状,有效商品叶片数18片左右;平均单株质量1152 g,667 m^(2)平均产量3650 kg;抗霜霉病,抗病毒病。适宜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广安市等地的平坝浅丘地区或类似生态区秋季露地种植。2023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新品种 “南冬1号” 系统选育
下载PDF
施用玉米秸秆堆肥对盆栽芥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2
20
作者 黄继川 彭智平 +2 位作者 于俊红 林志军 杨林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8-353,共6页
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堆肥对盆栽芥菜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单施无机肥相比,施用堆肥能够提高芥菜生物量,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各处理微生物数量均在收获期达到最大值;同时,施用堆肥能够显著... 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堆肥对盆栽芥菜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单施无机肥相比,施用堆肥能够提高芥菜生物量,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各处理微生物数量均在收获期达到最大值;同时,施用堆肥能够显著提高芥菜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各土壤酶在芥菜的生长期内变化趋势不同,脲酶活性在收获期达到最高;化肥与堆肥配施蔗糖酶活性在整个生长期内较稳定,其他处理均在收获期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前期比较稳定,收获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在旺长期较高,而苗期和收获期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芥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