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7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主要栽培类型的分类及其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盛鸥 林美富 +6 位作者 何维弟 窦同心 李耀耀 刘灿灿 邓贵明 曾少华 易干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香蕉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为开展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遗传信息。该文更新了与栽培香蕉关系密切的芭蕉属内各野生种质的分类,对全球常见的栽培类型及其品种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包含7个基因组类型在内的18个栽培类群。同时,对常见栽培类群(AAA、AAB、ABB、AB)的起源及演化,特别是近期A基因组的祖先种溯源等方面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该文系统性地总结香蕉栽培品种的起源及演化等方面的科研进展,可为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指导香蕉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栽培类型 起源 演化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黄丽娜 程世敏 +2 位作者 赵增贤 魏军亚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73,共8页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hm^(2);P2:2340株/hm^(2);P3:2520株/hm^(2))为主区,行距(R,R1:宽行5.10 m+窄行1.00 m;R2:宽行4.80 m+窄行1.30 m;R3:宽行4.50 m+窄行1.60 m)...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hm^(2);P2:2340株/hm^(2);P3:2520株/hm^(2))为主区,行距(R,R1:宽行5.10 m+窄行1.00 m;R2:宽行4.80 m+窄行1.30 m;R3:宽行4.50 m+窄行1.60 m)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质量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质量较R1、R2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hm^(2),宽行4.50 m、窄行1.60 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植密度 行距 产量 品质 宜机化栽培
下载PDF
矮化栽培在香蕉种植次适宜区对植株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田丹丹 李朝生 +11 位作者 何章飞 韦莉萍 周维 李宝深 龙盛峰 黄曲燕 韦绍龙 黄素梅 韦弟 覃柳燕 李佳林 黄典红 《中国果树》 2024年第9期71-75,89,共6页
利用烯效唑对一代新植蕉和二代宿根蕉植株进行矮化处理,通过连续2个生长周期的观察,研究矮化栽培处理在香蕉种植次适宜区对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在广西香蕉种植次适宜区进行香蕉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用烯效唑... 利用烯效唑对一代新植蕉和二代宿根蕉植株进行矮化处理,通过连续2个生长周期的观察,研究矮化栽培处理在香蕉种植次适宜区对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在广西香蕉种植次适宜区进行香蕉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用烯效唑对一代新植蕉植株进行矮化处理后,覆盖天膜时植株假茎高度为48.50 cm,比未经矮化处理的植株显著低14.25 cm;一代新植蕉和二代宿根蕉植株抽蕾后假茎高度比未经矮化处理的植株显著低约15 cm;矮化处理的植株抽蕾时间比未经矮化处理的植株提前10~12d,采收时间提前约15 d;矮化处理的植株果穗、果实性状、产量均与未经矮化处理的植株差异不显著;矮化处理的香蕉果实钾元素含量比未经矮化处理的显著提高9.39%。综上所述,一代新植蕉经过矮化处理方便植株覆盖天膜过冬;无论是一代新植蕉还是二代宿根蕉,矮化处理后可以明显提前抽蕾时间,缩短植株的生育期,充分保障植株在寒害来临前完成采收;对植株进行矮化栽培管理,可以实现在广西香蕉种植次适宜区大规模种植香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香蕉 矮化 生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香蕉品种多组分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估
4
作者 陈艳 王娅玲 +3 位作者 李春芳 王安邦 李羽佳 李敬阳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709-717,共9页
为了解香蕉(Musa spp.)在不同成熟时期的营养动态变化,采用催熟时间序列实验,对8个香蕉品种在成熟3个阶段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不同品种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显著变化,其中,‘Lady Finger’品种在成熟期S3... 为了解香蕉(Musa spp.)在不同成熟时期的营养动态变化,采用催熟时间序列实验,对8个香蕉品种在成熟3个阶段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不同品种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显著变化,其中,‘Lady Finger’品种在成熟期S3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22.75%,而‘Pome’品种在成熟期S1的淀粉含量最高,为54.77%。淀粉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降低,‘Pome’品种在完全成熟时仍保持7.96%。此外,果胶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与可溶性糖密切相关,而脂肪、蛋白质、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不同品种和成熟期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品种 化学成分 成熟度 营养价值 品质特性
下载PDF
香蕉新品种——桂蕉5号
5
作者 黄素梅 周维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7期90-90,共1页
“桂蕉5号”是从巴西蕉田间变异株选育获得的假茎底色黄绿色香蕉新品种。2022年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果穗呈长圆柱形,果梳排列较整齐,果形美观,果穗长89~120 cm,每穗10~12梳,每梳果指数15~34条,果指排列紧凑,微弯,长22.0~26.0... “桂蕉5号”是从巴西蕉田间变异株选育获得的假茎底色黄绿色香蕉新品种。2022年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果穗呈长圆柱形,果梳排列较整齐,果形美观,果穗长89~120 cm,每穗10~12梳,每梳果指数15~34条,果指排列紧凑,微弯,长22.0~26.0cm,果指宽3.95~4.00 cm时为七到八成熟,平均单果重170~200 g。果实口感细腻、香甜、软糯,含可溶性固形物22.5%,可溶性糖24.29%,总酸2.4 g/kg。株产28~40 kg,最高可达67.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单果重 植物新品种权 长圆柱形 果形 巴西蕉 假茎 可溶性固形物 可溶性糖
下载PDF
缓释肥料棒对香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宇捷 刘海林 +5 位作者 杨红竹 黄丽娜 程世敏 林清火 茶正早 罗微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了研究缓释肥料棒对香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常规施肥、缓释肥料棒、缓释肥料棒减施20%(80%缓释肥料棒)和对照(不施肥)等4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的香蕉株高、茎围、叶片数、养分积累量、产量与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缓释肥料棒... 为了研究缓释肥料棒对香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常规施肥、缓释肥料棒、缓释肥料棒减施20%(80%缓释肥料棒)和对照(不施肥)等4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的香蕉株高、茎围、叶片数、养分积累量、产量与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缓释肥料棒处理的香蕉叶片数较常规施肥显著增加6.55%,氮素积累量较常规施肥提高2.36%;80%缓释肥料棒处理磷、钾的积累量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14.13%、24.40%。与常规施肥相比,缓释肥料棒处理能显著增加株产16.90%~17.63%,可食率显著提高6.46%~10.06%,但对香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综合考虑,缓释肥料棒减施20%为供试条件下最优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缓释肥料棒 养分积累 产量 可溶性固形物
下载PDF
香蕉吸芽的特征特性及除芽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立娜 韩树全 +3 位作者 易正帮 齐兴贵 魏鹏程 卢振亚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和消费大国。香蕉吸芽是从香蕉地下球茎上腋芽发育而成的后代,其维管束与原球茎相通。吸芽可作为香蕉继代母株,在香蕉生育期可持续抽生几十个。但吸芽过多会导致母株生长缓慢、抽蕾开...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和消费大国。香蕉吸芽是从香蕉地下球茎上腋芽发育而成的后代,其维管束与原球茎相通。吸芽可作为香蕉继代母株,在香蕉生育期可持续抽生几十个。但吸芽过多会导致母株生长缓慢、抽蕾开花迟、果实成熟晚等问题,生产上因除芽任务繁重、除芽不及时或除芽不尽而造成大量减产。因此,及时清除吸芽对提高香蕉果实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吸芽的特征特性(吸芽生长特性、吸芽分类、生长规律)、除芽技术研究现状等,以期为香蕉除芽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吸芽 特征特性 除芽技术
下载PDF
香蕉MaFLS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伟军 胡玉林 +2 位作者 汪乔英 段雅婕 胡会刚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目的】初步探讨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在香蕉果实中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RT-PCR和PCR法克隆香蕉MaFLS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qRT-PCR的方法研究其表达模式,同源重组构建MaFLS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 【目的】初步探讨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在香蕉果实中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RT-PCR和PCR法克隆香蕉MaFLS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qRT-PCR的方法研究其表达模式,同源重组构建MaFLS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Micro-Tom番茄,测定T1代果实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香蕉MaFLS1基因开放阅读框含有1080对碱基,编码35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41,预测分子质量为39 436.94 Da,是一种稳定的亲水酸性蛋白,属于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酶家族。通过分析香蕉MaFLS1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其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LS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MaFLS1基因在香蕉果实发育成熟后期高度表达,前期基本不表达。通过测定转基因番茄中总黄酮的含量发现其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果实。【结论】MaFLS1在果实成熟后期高度表达,且能够显著增加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MaFLS1 生物信息学 功能分析
下载PDF
UV-C与柠檬酸处理对采后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易茜 吴宁 +2 位作者 李景原 王瀚博 张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3,共9页
香蕉是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水果,也是中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乙烯的大量释放使香蕉在贮藏过程中加快成熟和衰老,影响香蕉贮藏保鲜及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香蕉采后贮藏品... 香蕉是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水果,也是中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乙烯的大量释放使香蕉在贮藏过程中加快成熟和衰老,影响香蕉贮藏保鲜及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香蕉采后贮藏品质的技术方法,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后香蕉为材料,分别通过UV-C辐照、柠檬酸浸泡以及二者的复合处理3种方法处理香蕉,在温度为(20±2)℃、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黑暗贮藏12 d,分别于贮藏期的第1、6、9、12天对各组进行随机取样,通过测定硬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和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采后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96×10^(-2)KJ/m^(2)UV-C辐照和复合处理(3.96×10^(-2)KJ/m^(2)UV-C辐照+2.0%柠檬酸)对香蕉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柠檬酸处理,表现为显著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增加,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果实糖酸比。在贮藏结束时,与CK相比,UV-C辐照和复合处理的香蕉硬度分别增加9.09%和13.63%,失重率分别减少22.00%和11.43%,糖酸比分别减少40.00%和42.30%。此外,UV-C辐照和复合处理有效抑制了香蕉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提高了果实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抗氧化能力。在贮藏结束时,与CK相比,UV-C辐照和复合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0.82%和1.27%,总多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5.92%和41.65%,总黄酮含量均增加了约30.00%,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增加了13.98%和36.59%。综上所述,UV-C辐照和复合处理均可提高采后香蕉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因此,可以选用该方法作为绿色、安全有效的香蕉采后保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UV-C 柠檬酸 贮藏品质
下载PDF
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分析
10
作者 赵明 苏祖祥 +7 位作者 龙芳 邹瑜 莫天利 黄相 李凯 陈宇丰 盛静文 武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分析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深入研究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作用机制及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分析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深入研究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作用机制及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枯萎病发病严重土壤上宿根连续种植3造:组培苗第一代(第1造)、宿根第一代(第2造)和宿根第二代(第3造),调查各造枯萎病发病率,四分法采集各造土壤样本并测定土壤化学性质;采集第1造健康和发病植株、第2和第3造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样本,分别编号为S1、V、S2和S3,重复3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12个土壤样本的细菌16Sr RNA和真菌ITS区进行测序分析;采用样本复杂度(Alpha多样性指数)、主坐标(PCoA)和UPGMA聚类分析土壤样本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门和属水平上的群落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通过Spearman分析优势微生物群落与镰刀菌属的相关性。【结果】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连续种植3造根际土壤化学性质未发生明显改变,种植第3造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第1和第2造(P<0.05)。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连作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S2和S3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相近,明显与S1和V群落结构分离。S2和S3的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S1分别低88.02%和89.51%,Fungi_phy_Incertae_sedis的相对丰度分别高41.56%和82.81%,S3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较S1、S2分别低45.60%和50.47%,与留芽种植宿根蕉抗性表现增强相关。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较低。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毛霉门(Mucoromycota)、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均与镰刀菌呈负相关。【结论】宿根第3造蕉的发病率最低,其根际土壤与第1造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明显,推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构成改变是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枯萎病 宿根连作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抗枯萎病宝岛蕉早花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11
作者 赵明 龙芳 +7 位作者 武鹏 莫天利 黄相 苏祖祥 魏守兴 邹瑜 张欣 林志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50,共11页
【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 【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标,从宝岛蕉早花突变后代中筛选优良株系,以宝岛蕉为对照,按照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对优良突变株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观察鉴定,测定分析植株球茎生长点部位碳、氮营养累积以及成花相关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差异,通过ISSR分子标记检测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以宝岛蕉和主栽品种(桂蕉6号及巴西蕉)为对照,利用伤根浸菌法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在广西和海南开展区域种植试验及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获得优良突变株系0523(简称0523),其新植蕉平均株高280.0 cm,假茎基围80.5 cm、中围60.0 cm,较宝岛蕉分别减小14.0%、5.8%和11.8%,新抽总叶片数26~29片;果实营养品质和单株产量与宝岛蕉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0523球茎生长点碳氮比较宝岛蕉显著提高19.0%(P<0.05,下同),GA和IAA含量显著降低24.8%和22.6%,ABA和ZR含量与宝岛蕉相比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显示0523为中抗且偏强,抗性水平与宝岛蕉相比略有提高,桂蕉6号为高感。突变株系0523与宝岛蕉的多态性比率为8.8%,遗传相似系数为0.95,二者存在差异。0523在广西和海南各试验点第1、2造蕉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5%和3.5%,较主栽品种降低87.8%和94.1%,各试验点发病率均显著低于主栽品种。0523第1、2造蕉的生育期较宝岛蕉显著缩短,与主栽品种无显著差异。【结论】突变株系0523具有抗枯萎病、早熟、矮化、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可用来培育大面积推广的香蕉新品种,或作为亲本育种材料应用于香蕉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花突变体 抗枯萎病 选育 香蕉
下载PDF
香蕉AP2/ERFs超家族的重新鉴定及在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
12
作者 张海波 郑云柯 +4 位作者 付毛妮 张建斌 贾彩红 李新国 刘菊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1-874,共14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重新鉴定香蕉A基因组中的AP2/ERF家族成员,研究其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明确可能参与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对香蕉A基因组中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结构特征、蛋白质...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重新鉴定香蕉A基因组中的AP2/ERF家族成员,研究其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明确可能参与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对香蕉A基因组中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结构特征、蛋白质特性、保守结构域分析和两大类主栽品种巴西蕉(AAA)和粉蕉(ABB)果实采后成熟不同阶段的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AP2/ERFs家族共有317个家族成员,分为AP2(49个)、ERF(253)和RAV(15)三个亚家族,他们不均匀地分布在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特征,ERF又分为a、b、c、d、e、f、h、i、j和k共10个亚类。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巴西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15、36、42和AP2-28。在粉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4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42和AP2-28。同时在巴西蕉和粉蕉果实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5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基因有MaERF15、42和AP2-28,只在巴西蕉果实中特异表达的有20个,只在粉蕉中特异表达的有17个。【结论】重新鉴定了香蕉AP2/ERFs超家族成员及其在果实后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为系统深入解析香蕉AP2/ERF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对为调控香蕉果实成熟提供靶标基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AP2/ERFs 全基因组分析 果实成熟 差异表达分析
下载PDF
早期香蕉枯萎病Foc4双探针核酸纸基检测传感器研制
13
作者 杨洲 区湘颖 +4 位作者 张志宏 罗宇康 何俊宇 欧俊辰 段洁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6,共9页
为实现对早期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 Foc4)的准确检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胶体金的双探针纸基传感器。该传感器将2种不同粒径的胶体金分别与检测探针和信号增强探针结合,利用DNA探针代替抗原和抗体... 为实现对早期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 Foc4)的准确检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胶体金的双探针纸基传感器。该传感器将2种不同粒径的胶体金分别与检测探针和信号增强探针结合,利用DNA探针代替抗原和抗体,形成双探针体系,通过增加信号增强探针降低检测限。基于目标序列与双探针体系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金标探针-目标序列-T线探针”复合物并在传感器的测试区被捕获,10 min内形成肉眼可见的目标产物,通过分析测试条带得到光强度峰面积并代入标准曲线中,实现Foc4定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双探针纸基传感器的检测限达到0.001 nmol/L,是传统纸基传感器的100倍,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0.001~1 000.000 nmol/L范围内,Foc4浓度与测试线光强度峰面积呈线性关系;使用高浓度非互补探针进行试验干扰,发现非互补序列对检测效果基本无影响,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香蕉叶片Foc4检测的平均回收率为77.6%~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7.4%~7.7%。与传统形态学观察等检测方法相比,该研究提出的双探针核酸纸基检测传感器可以及时、快速、准确地判断早期Foc4的存在,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检测 Foc4 双探针 胶体金 核酸侧向层析
下载PDF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14
作者 甘珊珊 王静毅 +1 位作者 程运江 刘菊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7-24,共8页
香蕉(Musa spp.)高度不育和多倍体特性严重阻碍常规育种方法的应用,而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存在基因型依赖性强、转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以贡蕉(Musa acuminata cv.Mas)多芽体为起始转化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介导... 香蕉(Musa spp.)高度不育和多倍体特性严重阻碍常规育种方法的应用,而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存在基因型依赖性强、转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以贡蕉(Musa acuminata cv.Mas)多芽体为起始转化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介导转化,通过研究外植体转化状态、不同转化载体及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孵育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预培养时间、不同农杆菌菌株和共培养方式对香蕉遗传转化过程的影响,优化遗传转化条件,以期获得高效的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贡蕉多芽体薄切片为外植体,黑暗条件下预培养1 d,使用以p CAMBIA1304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EHA105农杆菌制备侵染液时,AS孵育0~4 h,侵染液农杆菌OD600为0.4~0.6,侵染后将多芽体切片放置在固体MS培养基(添加200μmol/L AS)上进行共培养,再生植株转化效率较好。通过优化遗传转化体系的条件,提高香蕉遗传转化率,为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及精准定向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为香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遗传转化体系 多芽体 优化 转化率
下载PDF
特基拉芽孢杆菌Bt-RS对盐胁迫环境下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冯钲权 邓娜 +3 位作者 李启彪 孙靖然 胡永华 莫坤联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3-1622,共10页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是阻碍作物生长并致使农业生产损失的潜在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耐盐性,缓解植物所受的非生物胁迫被视为1种新兴有效可行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于南海岛礁根...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是阻碍作物生长并致使农业生产损失的潜在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耐盐性,缓解植物所受的非生物胁迫被视为1种新兴有效可行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于南海岛礁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Bt-RS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培养基对其耐盐特性和耐盐促生性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土壤盆栽实验评价该菌株在盐胁迫环境下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Bt-RS菌株能够在NaCl含量为0~10%的条件下生长,能耐受多种类型盐分,具有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脱氨酶能力;在1%~5%的NaCl浓度下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最大产量值为6.4mg/L。盆栽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条件下,接种菌株Bt-RS的香蕉幼苗相比未接种菌株其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分别提高40.30%、93.00%、102.38%、81.08%、65.82%、50.50%;在200mmol/L盐胁迫环境下,接种菌株Bt-RS的香蕉幼苗与对照组相比在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方面分别提高20.55%、65.01%、98.14%、144.93%、87.85%、54.01%;在正常条件与盐胁迫下接种菌株均能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株高、叶面积以及生物量(P<0.05),盐胁迫环境下的实验组与正常条件下的对照组相比在株高和叶面积上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施用菌株Bt-RS能够有效缓解NaCl对香蕉幼苗的胁迫,促进香蕉幼苗的生长。综上结果表明,特基拉芽孢杆菌Bt-RS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以及产IAA和ACC能力,能够促进香蕉幼苗生长并在盐胁迫环境下显著提高植物耐盐性,可为开发与利用盐渍土提供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植物根际促生菌 盐胁迫 香蕉幼苗 耐盐促生 特基拉芽孢杆菌
下载PDF
物理法引导香蕉低位抽蕾与定向挂果对香蕉果实性状的影响
16
作者 肖世祥 禤维言 冯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3,共8页
香蕉具有的高位、不定向抽蕾挂果特性,不利于生产中蕉果的抹花、断蕾、喷药、套袋和采收,也易遭受风害,导致蕉株倒伏、折断。为了降低香蕉果实的高度位置,使其定向挂果,方便管理,实现机械化收获,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本研究采用物理法在蕉... 香蕉具有的高位、不定向抽蕾挂果特性,不利于生产中蕉果的抹花、断蕾、喷药、套袋和采收,也易遭受风害,导致蕉株倒伏、折断。为了降低香蕉果实的高度位置,使其定向挂果,方便管理,实现机械化收获,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本研究采用物理法在蕉株假茎一侧特定位置开导蕾口引导香蕉低位抽蕾和定向挂果,研究物理法导蕾与自然抽蕾蕉株果实的果实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物理法开导蕾口能引导蕉株低位抽蕾和定向挂果。物理引导形成的果实性状如下:平均单株果实产量为21.47kg(变幅为11.5~36.15kg),每株平均果指数为187个(变幅为137~237个),单果指平均重120 g(变幅为60~190 g),果轴平均长度为41.82 cm(变幅为27.5~54.5 cm),果指外弧平均长度为17.88 cm(变幅为13.4~21.1 cm),果指的平均周长为11.44 cm(变幅为9.6~12.9 cm)。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导蕾蕉株的单株果重、果轴长度和果指长度分别与开口日至抽穗果日的时间间隔呈显著负相关。与自然抽穗果穗相比,单株平均果穗重、平均单株果指总数和平均每梳果指数无显著差异,果指粗度和果指弯曲度均无显著差异;果轴重和单果指重均表现显著性差异;果轴长度、果指长度和果梳平均间距均显著缩短变密,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果 物理法导蕾 果实性状 产量差异 果梳分布
下载PDF
香蕉SUS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吴建阳 陈妹 +3 位作者 罗剑斌 胡会刚 武爱龙 张秀梅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5-30,共6页
蔗糖合成酶(SUS)是植物蔗糖代谢中极其重要的一种酶,既可以催化蔗糖的分解,又可以催化其合成。SUS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目前在多个物种中已分离出SUS基因家族全部成员,但香蕉中至今还没有SUS基因家族的报道。本研究利用香蕉基因组,鉴定出5... 蔗糖合成酶(SUS)是植物蔗糖代谢中极其重要的一种酶,既可以催化蔗糖的分解,又可以催化其合成。SUS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目前在多个物种中已分离出SUS基因家族全部成员,但香蕉中至今还没有SUS基因家族的报道。本研究利用香蕉基因组,鉴定出5个SUS基因,分别命名为MaSUS1~5,不均匀地分布于Chr3、Chr7、Chr8、Chr9等4条染色体上,其氨基酸数量为624~844aa,蛋白二级结构均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5个SUS基因均位于细胞质中;进化树分析发现,MaSUS1和MaSUS4属于SUSⅡ亚家族,MaSUS2和MaSUS5属于SUSⅢ亚家族,MaSUS3属于SUSⅠ亚家族;对其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外显子数量为12~15,内含子数量为11~14;对其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发现,光响应元件数量和种类最多,其次是激素响应元件,逆境响应元件最少。本研究可为研究调控香蕉蔗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蔗糖合成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穗营养特性的差异性评价
18
作者 张晓龙 李中华 +5 位作者 张立丹 何维弟 江家泉 江舒婷 孙少龙 樊小林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矿质营养元素对果实品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中蕉9号果品较差的营养学原因,以大田正常管理条件下的中蕉9号和巴西蕉为试材,在成熟期对二者果穗进行破坏性取样,重点检测了对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的6种元素(氮、磷、钾、、钙镁、... 矿质营养元素对果实品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中蕉9号果品较差的营养学原因,以大田正常管理条件下的中蕉9号和巴西蕉为试材,在成熟期对二者果穗进行破坏性取样,重点检测了对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的6种元素(氮、磷、钾、、钙镁、硼),探讨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穗养分累积和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中蕉9号果穗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为33.38 kg/株和6.73 kg/株,分别比巴西蕉果穗重16.39%和30.16%,但是其总养分累积量和含量却比巴西蕉分别低10.12%和34.78%,主要原因是中蕉9号果穗中的氮、钙、镁含量较低,分别比巴西蕉减少了54.59%、28.18%和88.81%。其次,中蕉9号果轴中较高养分分配比例也对果实养分含量不利,中蕉9号果轴中18%的养分分配比例显著大于巴西蕉的12%。综合可得,中蕉9号果实中的养分含量较低,为提高中蕉9号的养分含量,以品质优良的巴西蕉养分含量为参考标准,建议中蕉9号生长发育后期的N∶P_(2)O_(5)∶K_(2)O施肥配比为1∶0.12∶1.71,同时还需加强钙镁肥的施用,以提高中蕉9号果实中养分含量,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蕉9号 巴西蕉 果实品质 矿质元素 累积与分配 养分管理
下载PDF
2种大蕉发育过程类胡萝卜素代谢分析
19
作者 韩树全 罗立娜 +2 位作者 魏鹏程 卢振亚 刘凡值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为探究贵州本地2种不同颜色果肉大蕉类胡萝卜素代谢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橙黄肉大蕉与白肉大蕉果实中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对类胡萝卜素成分和积累量的种内时序性差异和同时序的种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橙黄... 为探究贵州本地2种不同颜色果肉大蕉类胡萝卜素代谢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橙黄肉大蕉与白肉大蕉果实中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对类胡萝卜素成分和积累量的种内时序性差异和同时序的种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橙黄肉大蕉与白肉大蕉果肉分别检测到32种和28种类胡萝卜素。橙黄肉大蕉果实发育3个阶段类胡萝卜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白肉大蕉,在成熟期橙黄肉大蕉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是白肉大蕉的7.55倍;橙黄肉大蕉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白肉大蕉类胡萝卜含量持续降低。橙黄肉大蕉除幼果期叶黄素含量最高外,其他时期均为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β-胡萝卜、α-胡萝卜素、叶黄素是其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叶黄素、β-胡萝卜素、紫黄质-肉豆蔻酸酯-发酸酯是白肉大蕉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研究结果为揭示两类大蕉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蕉 果肉 橙黄肉 白肉 类胡萝卜素 代谢途径
下载PDF
特色新品种“香粉3号”蕉果实品质评价
20
作者 汪乔英 胡玉林 +2 位作者 任小玉 肖伟军 胡会刚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5,共6页
“香粉3号”“香粉1号”蕉同属龙牙蕉(AAB),果香浓郁,果肉细腻,糖度高,口感好。为了明确“香粉3号”蕉的果实品质优势,以“香粉1号”蕉为对照,在断蕾后15、25、45、85(青熟)、88 d(完熟)等5个时期测定比较两个品种可溶性糖、可滴定酸、... “香粉3号”“香粉1号”蕉同属龙牙蕉(AAB),果香浓郁,果肉细腻,糖度高,口感好。为了明确“香粉3号”蕉的果实品质优势,以“香粉1号”蕉为对照,在断蕾后15、25、45、85(青熟)、88 d(完熟)等5个时期测定比较两个品种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色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香粉3号”果肉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等物质含量均普遍高于“香粉1号”;断蕾后88 d(完熟),“香粉3号”果肉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显著高于“香粉1号”(p<0.05),两个品种色氨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该时期“香粉3号”果肉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香粉1号”(p<0.05)。说明“香粉3号”果实品质较优,抗氧化酶活性较强,具有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粉3号 香粉1号 龙牙蕉 可溶性糖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