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机构

共找到30,7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良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
1
作者 韦晓娟 杨卓颖 +4 位作者 张幸 武建云 伍思宇 梁晓静 林茂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Camellia(L.)Dyer]、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 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Camellia(L.)Dyer]、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Corallina Sealy)、越南茶组[Sect.Piquatia(Pierre)Sealy]的部分种及品种共14个,设计42个杂交组合,其中组内杂交8个,组间杂交24个,正反交组合10个。结果表明:42个组合共授粉2016朵,座果274个,座果率为13.6%,收获杂交果72个,结实率为3.57%,种子199粒,获得杂交苗104株,出苗率为52.26%。宛田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获得的杂交苗数量最多,达45株,其次是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得苗14株。多数杂交苗叶片大小、形状、光泽处于父母本的中间性状,远缘杂交获得的杂交幼苗表现出一些可以作为早期鉴别杂交苗真实性的特征;宛田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越南抱茎茶♂、宛田红花油茶♀×普通金花茶♂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好,授粉数量分别为32、30、53,结实率分别为12.5%、10.0%、22.6%,授粉数量越多,结实率则越高,代表性更强。组内杂交、组外远缘杂交均显示宛田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不论作为父本或母本开展杂交育种,可育性均较高,是优良的杂交亲本。越南抱茎茶不论作为父本或母本,与金花茶组植物杂交亲和性均较好。普通金花茶、香花油茶在作为父本可育性强,表明普通金花茶和香花油茶则适合作为杂交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杂交育种 座果率 结实率 可育性 杂交苗
下载PDF
成都市区主要木本观花类植物观赏特性研究
2
作者 郑绍伟 黎燕琼 +1 位作者 侯晓云 毛颖娟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2020年12月1日~2023年11月30日,对成都市木本观花植物的展叶期、花期、花色、花朵气味等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文献,掌握成都市主要木本观花植物本底资源,分析花色特性、花期、观赏期和气味,为成都市打造花园城市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 2020年12月1日~2023年11月30日,对成都市木本观花植物的展叶期、花期、花色、花朵气味等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文献,掌握成都市主要木本观花植物本底资源,分析花色特性、花期、观赏期和气味,为成都市打造花园城市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成都市观花类木本植物123种,包括44科83属,其中蔷薇科(15.45%)、木兰科(12.20%)、豆科(8.94%)植物种类最多;2)成都市一年中四季均可观赏到木本花卉,但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占木本观花植物物种总数的87.80%;3)木本观花植物的花期从7 d到半年以上均有,以花期30~60 d的为主,有68种,占成都市木本观花植物的55.28%;4)成都市木本观花植物的花色丰富,具有红色系、黄色系、绿色系、白色系、紫色系和蓝色系6种色系,以白色系(42.28%)和红色系(31.71%)为主;5)成都市观花类木本景观植物中,具有宜人香味的植物最多,有98种,占成都市开花类木本景观植物79.67%,占主要地位。基于成都市区木本观花植物和观赏特性,可进一步加大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增加城市景观多样性,避免景观同质化的同时,也能增加城市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性,营建近自然的城市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观花植物 观赏特性 观赏季节 观赏期 花色 气味 成都市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林区珍稀濒危物种焕镛木的种群密度与数量初步研究
3
作者 谭成江 熊志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1期084-090,共7页
为更好的保护焕镛木野外种群,揭示种群生存现状。方法 本研究以茂兰保护区原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调查焕庸木种群分布情况,对>5 cm的样树进行每木检尺,1-5 cm树木进行记录,编制生命表,运用生存函数分析种群结构特征与数量动... 为更好的保护焕镛木野外种群,揭示种群生存现状。方法 本研究以茂兰保护区原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调查焕庸木种群分布情况,对>5 cm的样树进行每木检尺,1-5 cm树木进行记录,编制生命表,运用生存函数分析种群结构特征与数量动态,结果 (1)根据种群密度估算目前茂兰保护区现存焕镛木约28365株(取中间估计值);(2)焕镛木的种群结构呈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型,种群结构稳定,但植株数量主要集中在Ⅰ-Ⅳ龄级,整体年龄结构呈现基部和中部和顶部狭窄,中部较宽的趋势,龄级较幼和年老植株数量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3)焕镛木的生产曲线模型验证趋于Deevey-Ⅱ,表明各龄级死亡率稳定;(4)种群结构分析表明,茂兰喀斯特保护区胡焕镛木植株数量较少,种群稳定性易受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认为措施增加其野外种群密度。结论 茂兰喀斯特保护区焕镛木分布零星,种群生存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需采取人工手段增大其野外种群以维持焕镛木种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焕镛木 静态生命表 种群动态 存活曲线 生存函数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对酚红灯笼扦插生根的影响
4
作者 白艳荣 赵瑞荣 蒋亚莲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8期46-50,共5页
以酚红灯笼植株为材料,采用萘乙酸(NAA)和乙哚丁酸(IBA)2种生长调节剂,设置2种溶液的3个浓度梯度,再将2种溶液的3个浓度组合形成混合液,4个水平,16个处理,处理时间50d,每个处理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经NAA400mg·L^(-1)(a1)、IBA12... 以酚红灯笼植株为材料,采用萘乙酸(NAA)和乙哚丁酸(IBA)2种生长调节剂,设置2种溶液的3个浓度梯度,再将2种溶液的3个浓度组合形成混合液,4个水平,16个处理,处理时间50d,每个处理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经NAA400mg·L^(-1)(a1)、IBA1200mg·L^(-1)(b3)、NAA400mg·L^(-1)加IBA800mg·L^(-1)(c2)、NAA400mg·L^(-1)加IBA1200mg·L^(-1)(c3)、NAA1200mg·L^(-1)加IBA800mg·L^(-1)(c8)处理成活率是最高的达到了100%;IBA400mg·L^(-1)(b1)的平均生根数是最多的,为44根;NAA400mg·L^(-1)加IBA800mg·L^(-1)(c2)的平均根长是最长的,为5.4cm;NAA400mg·L^(-1)(a1)的平均叶片数是最多的,叶片数为33片,平均株高也是最高的,为4.8cm;适宜浓度的IBA、NAA及其混合溶液能增加酚红灯笼扦插苗生根,不适宜的则会抑制其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红灯笼 乙哚丁酸 萘乙酸 扦插生根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黄薇嫩枝扦插的影响
5
作者 孙欢 赵梦恬 +1 位作者 吴云晓 聂文彬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47-49,共3页
以黄薇(Heimia myrtifolia)嫩枝为试材,选用6种不同基质进行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黄薇插穗的平均根长、根系效果指数与生根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根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基质S_(2)(泥炭土︰蛭石=1︰1)... 以黄薇(Heimia myrtifolia)嫩枝为试材,选用6种不同基质进行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黄薇插穗的平均根长、根系效果指数与生根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根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基质S_(2)(泥炭土︰蛭石=1︰1)促进生根效果最佳,其根系效果指数为2.61±0.58,生根率为91.67%±6.82%,平均根长为2.63±0.36 cm,平均根数为12.20±3.48条,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5种基质。S_(3)基质(泥炭土∶椰糠=1∶1)中黄薇插穗的生根效果最差。因此,S_(2)基质能作为适宜黄薇扦插繁育的理想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薇 扦插 基质 生根效果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逆境下三角梅生理特性和细胞壁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牮 林雅楠 +6 位作者 吴楠 蒋诗睿 宋杨 张建新 郑玲霞 陈祺月 刘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4,共9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低温逆境下三角梅生理生化及细胞壁组分的调控作用,为缓解低温对三角梅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耐冷性的3个三角梅品种安格斯、口红、变色龙为供试材料,在4℃低温下对三角梅植株叶面施加不...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低温逆境下三角梅生理生化及细胞壁组分的调控作用,为缓解低温对三角梅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耐冷性的3个三角梅品种安格斯、口红、变色龙为供试材料,在4℃低温下对三角梅植株叶面施加不同浓度(0、50、100、150μmol·L^(-1))的外源褪黑素,测定各处理组生长0、7、14、21 d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细胞壁组分[螯合型果胶(CSP)、碱溶性果胶(SSP)、半纤维素(HC)和纤维素(CE)]含量。【结果】低温逆境下三角梅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叶绿素荧光参数失衡,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壁组分受到影响。而施加100μmol·L^(-1)的褪黑素能够有效地提升三角梅的生理活性,改善植株萎蔫程度,Fv/Fm与ETR降幅减小;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强耐冷型品种安格斯较于0 d的SOD、POD、CAT最大可增加96.45%、104.35%、73.11%;H_(2)O_(2)含量、O2-生成速率对比同周期MT0最多下降21.07%、26.85%;细胞壁组分中CSP、SSP上升幅度增加,较于0 d最多可上涨22.55%、43.08%。【结论】明确了外源褪黑素在生理特性方面对不同品种三角梅冷害的调控作用,外源施加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可以有效缓解低温对三角梅生长的抑制,减轻光系统损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缓膜脂氧化,并调节细胞壁各组分含量以维持其结构整体稳定,从而降低低温伤害,为探索褪黑素对冷害下植物的调控作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三角梅 低温逆境 生理响应 细胞壁组分
下载PDF
江西省木犀科植物资源调查
7
作者 罗素梅 郭崇炎 +2 位作者 范方喜 周勇辉 陶秀花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37-39,共3页
本研究对江西省木犀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梳理,分析了其资源的特点与运用前景。结果表明,江西省木犀科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在开发利用上还相对局限,亟须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提出一些开发利... 本研究对江西省木犀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梳理,分析了其资源的特点与运用前景。结果表明,江西省木犀科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在开发利用上还相对局限,亟须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提出一些开发利用建议,以促进江西省木犀科植物资源在园林中的更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科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伊丽莎白安格斯三角梅转录组的SSR、SNP和InDel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利娜 林茂 +4 位作者 黄旭光 陈尔 杨舒婷 王华新 龚建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5-753,共9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伊丽莎白安格斯三角梅SSR、SNP和InDel位点特征,为开发三角梅分子标记、选育无刺或少刺品种、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丽莎白安格斯三角梅3个时期的枝刺和茎段为材料,对其进行...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伊丽莎白安格斯三角梅SSR、SNP和InDel位点特征,为开发三角梅分子标记、选育无刺或少刺品种、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丽莎白安格斯三角梅3个时期的枝刺和茎段为材料,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Trinity对获得的高质量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组装,利用MISA和GATK3对SSR、SNP和InDel进行特征分析。【结果】18个样本转录组测序平均获得45905982bpRawdata,质控过滤后获得45640193 bp Clean data,拼接后获得312812条转录本和144512条Unigenes,有54516个SSR位点分布于40820条Unigenes上,发生频率为28.25%,平均分布距离为2.67kb,包含1个以上SSR位点的Unigenes10269条,占Unigenes总数的4.25%。在重复基元类型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数量占优势,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数量最多(39904个,占比73.20%),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8169个,占比14.98%)和三核苷酸重复(5899个,占比10.82%),五核苷酸重复最少(31个,占比0.06%)。单核苷酸~六核苷酸重复类型共检测到98种重复基元,出现频率为0.01%~25.71%,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基元为A/T(37151个),占SSR位点总数的68.15%。SSR各类型重复基元的重复次数集中在5~23次,SSR序列的长度10~60bp,平均长度为20.38bp。共检测到231248个SNP位点和99580个InDel位点,其中SNP位点平均分布距离为1.59 kb,InDel位点平均分布距离为0.68 kb,且均以含1个位点的Unigenes数量最多,Unigenes数量随SNP和InDel位点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伊丽莎白安格斯三角梅转录组中SSR位点数量多、类型丰富,分布特征明显,可用于开发大量SSR标记,SNP和InDel位点发生频率低于模式植物,有待深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安格斯三角梅 转录组 SSR SNP INDEL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和丛枝菌根真菌对月季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英 谢科 +1 位作者 蔡汉 黄长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目的】盐胁迫易导致月季生长发育不良、观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在高盐环境或沿海地区室外绿化应用,探究施用外源褪黑素(MT)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其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激素代谢的调控作用,解析它们促进月季适应盐胁迫... 【目的】盐胁迫易导致月季生长发育不良、观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在高盐环境或沿海地区室外绿化应用,探究施用外源褪黑素(MT)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其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激素代谢的调控作用,解析它们促进月季适应盐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增强月季抗盐性,扩大月季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月季品种‘月月红’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100 mol/L NaCl胁迫、根际施用MT、根际接种AMF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及其组合等8个处理,考察各处理对月季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激素代谢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1)施用MT可以促进AMF对月季幼苗根系的侵染,提高侵染率、丛枝着生率、泡囊数和侵入点数;(2)月季幼苗株高、茎粗以及生物量等在盐胁迫下显著下降,在MT或AMF处理下均不同程度增加,而AMF+MT处理下株高、茎粗无显著变化,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分别显著增加24.1%和37.0%;(3)月季幼苗叶绿素含量在盐胁迫下显著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也降低,MT或AMF处理能提高盐胁迫月季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AMF+MT处理则使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分别增加46.2%和67.2%,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活性(F_(v)/F_(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分别增加4.9%、51.0%、175.0%、168.7%和92.5%,而NPQ下降42.7%;(4)在盐胁迫下,月季叶片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而脱落酸(ABA)含量增加,MT或AMF处理有利于盐胁迫下ZT、GA、IAA含量的提高以及ABA含量的下降,AMF+MT处理后ZT、GA、IAA分别增加146.9%、116.9%、35.7%,ABA下降21.1%;(5)在盐胁迫下,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增强,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H_(2)O_(2)累积大量增加,MT或AMF处理有助于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并减少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而AMF+MT处理能够进一步激活SOD、CAT活性,降低O_(2)^(-·)产生速率和H_(2)O_(2)累积。【结论】接种AMF、添加MT或者AMF+MT处理均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月季幼苗叶绿素含量,保护叶绿素荧光系统,维持植物内源激素的平衡,激活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和H_(2)O_(2)累积,以减轻盐胁迫对月季幼苗的伤害,促进月季生长,并以AMF+MT处理增强月季幼苗抗盐性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盐胁迫 褪黑素 丛枝菌根真菌(AMF) 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激素代谢 抗氧化酶
下载PDF
9个山茶品种对高温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其耐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卫珍 宋垚 +1 位作者 章丹峰 张春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50,共12页
【目的】山茶的花型和花色丰富、花期长,其耐热性日益受到关注,筛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为山茶属植物耐热性鉴定、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热性较强的单体红山茶和‘串花瀑布’为对照,7个自育束花茶花新品种... 【目的】山茶的花型和花色丰富、花期长,其耐热性日益受到关注,筛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为山茶属植物耐热性鉴定、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热性较强的单体红山茶和‘串花瀑布’为对照,7个自育束花茶花新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瓶插方法,在短期(5 h)和长期(7 d)高温(42℃/35℃)处理后,考察各品种形态及光合生理标指标的变化,并综合评价其耐热性。【结果】(1)‘垂枝粉玉’和‘串花瀑布’在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长期高温胁迫后均未出现热害。‘金叶粉玉’、‘上植华章’和‘玫瑰春’在高温胁迫下Pn和Gs均显著降低,而Ci升高,‘金叶粉玉’和‘上植华章’的F_(v)/F_(m)、F_(v)/F_(o)和ETR均大幅降低,且长期高温胁迫后出现较严重热害或死亡。(2)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换算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可达90%;短期高温时以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的综合权重值较高,长期高温时以叶绿素a/b、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的综合权重值较高。【结论】新品种‘垂枝粉玉’耐热较强,‘上植月光曲’、‘上植欢乐颂’和‘玫玉’中等耐热,‘玫瑰春’、‘上植华章’和‘金叶粉玉’耐热性较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可作为山茶短期耐热性考察指标,而叶绿素a/b、F_(v)/F_(m)、qP、qN可作为山茶长期耐热性的考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花茶花 高温胁迫 光合色素 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西藏拉萨高海拔铜多金属矿铜钼分离试验研究与应用实践
11
作者 刘子龙 杨洪英 +2 位作者 邓久帅 佟琳琳 刘源 《绿色矿山》 2024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西藏拉萨高海拔铜多金属矿铜钼分离作业金属矿物抑制剂单一应用硫氢化钠,分离回水中残余的HS-进入生产水系造成选矿回水pH超过12,直接影响前端铜钼混合浮选作业铜矿物的上浮。在原矿铜品位0.948%、钼品位0.032%情况下,年铜回收率仅87.1... 西藏拉萨高海拔铜多金属矿铜钼分离作业金属矿物抑制剂单一应用硫氢化钠,分离回水中残余的HS-进入生产水系造成选矿回水pH超过12,直接影响前端铜钼混合浮选作业铜矿物的上浮。在原矿铜品位0.948%、钼品位0.032%情况下,年铜回收率仅87.17%,钼回收率33.79%。为了避免铜钼分离作业回水中HS-对混合浮选铜矿物上浮的影响,通过研究铜钼混合精矿工艺矿物学特性,筛选出铜矿物的无机与有机联合抑制剂及混合精矿中非铜硫化矿物的环保抑制剂,针对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以及多铜矿物使用硫氢化钠与巯基乙酸钠联合抑制、非铜金属矿物及非金属矿物实施靶向抑制,提高了铜钼分离作业分选效率,极大降低了硫氢化钠药剂用量,降幅达57.39%,单耗降为671 g/t。通过添加铜矿物有机抑制剂巯基乙酸钠221 g/t、硫化物有机抑制剂13.53 g/t AT-208,规避了单一使用硫氢化钠无机药剂对前端铜钼混合浮选指标的影响,在原矿铜品位0.934%、钼品位0.025%情况下,年铜回收率90.102%,钼回收率44.363%,铜钼回收率较优化前分别提高2.932%、10.573%。新型环保有机药剂发挥各自靶向抑制作用既能降低药剂消耗,保障选矿回水pH稳定,同时实现了矿产资源的综合高效回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分离 矿物学 硫氢化钠 抑制剂 回收率
下载PDF
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春燕 董庆林 +1 位作者 胡一浩 王晓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1-870,917,共11页
【目的】对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特征分析,并依据基因组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对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序、组装和基因注释,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叶绿体基因... 【目的】对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特征分析,并依据基因组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对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序、组装和基因注释,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特征解析。【结果】研究发现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和结构与经典被子植物相似。其蛋白编码基因共编码24 930个密码子,有29个偏好密码子。其中,亮氨酸密码子数目最多,占总量的10.56%。根据设置参数,发现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中串联重复有15个。SSR(简单重复序列)大多位于基因间区IGS和LSC区域,位点有32个。【结论】榆叶梅与同亚属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和李属(Prunus)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亲缘关系较近,但与同亚属的扁桃(Amygdalus dulcis)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叶绿体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密码子偏好性 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有机水溶肥对牡丹脂肪酸含量、土壤碳活性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霞 李成忠 梁大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 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斑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包含9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C18:3n3)与亚油酸(C18:2)含量较高。有机水溶肥处理提高了紫斑脂肪酸、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以T1处理整体较优。T1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MBC、DOC、ROC)、平均颜色变化率、不同碳源利用效率均具有较大值,C18:2、C18:3n3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0.532~8.040、0.956~8.431百分点。冗余分析(RDA)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碳指标(SOC、MBC、DOC、ROC)与碳源利用存在密切关系。综上,施用沼液提取物有机水溶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促进脂肪酸累积,是应用于紫斑牡丹种植的最佳有机水溶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溶肥 紫斑牡丹 脂肪酸组分 活性有机碳 微生物碳利用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行 田晴 +7 位作者 田忠平 李成忠 丁银花 赵宝元 陈越恒 程天利 王韬 种梓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56-63,共8页
为解决施肥不科学影响‘凤丹’牡丹品质产量提升的问题,以5年生‘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分阶段控量施肥的方法,研究其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均... 为解决施肥不科学影响‘凤丹’牡丹品质产量提升的问题,以5年生‘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分阶段控量施肥的方法,研究其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随着复合肥施入量的增加、喷施硼肥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3B4(复合肥225 kg/hm^(2),硼肥0.3%)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叶片胞间CO_(2)浓度趋势相反,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D3B4水平达到最低值。同时,在D3B4水平时,‘凤丹’的单株果荚数、果荚直径、千粒重、单株籽粒产量均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以盛花期复合肥底肥225 kg/hm^(2)+结果初期叶喷0.3%硼肥为‘凤丹’牡丹高产的最佳施肥模式,可为‘凤丹’牡丹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光合特性 产量 复合肥 硼肥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云南山茶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雍清青 李紫倩 屈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3-924,共12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云南山茶内源激素的影响及植物激素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半年生野生云南山茶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利用20%PEG-6000模拟重度干旱胁迫,对干旱胁迫0、24、72 h和复水48 h的云南山茶根系及叶片生长素(IAA...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云南山茶内源激素的影响及植物激素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半年生野生云南山茶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利用20%PEG-6000模拟重度干旱胁迫,对干旱胁迫0、24、72 h和复水48 h的云南山茶根系及叶片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筛选差异基因。【结果】干旱胁迫下云南山茶内源激素均受到影响,叶中IAA含量先上升再下降复水后又上升,根中IAA含量持续下降,复水后未恢复;叶中ZR含量变化趋势与IAA相同,根中ZR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相反;叶中GA含量在胁迫及复水期间持续上升,根中GA含量在胁迫期间上升,复水后下降;叶中ABA含量变化趋势与IAA相似,根中ABA含量在胁迫期间持续上升,复水后又下降,与根中G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云南山茶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共筛选到33 34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胁迫及复水期间均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转导、类苯丙酸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光合作用等通路中;干旱胁迫诱导了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46个差异基因表达。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得到4个基因模块,将转录组与4种激素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2个与激素响应高度相关的关键基因模块,分别包含2769和2502个基因,选择关键模块中前5%的基因进行共表达分析,获得6个关键基因(SDH1-1、PETC、VHA-A3、FtsH、chlD、TL17)和5个关键转录因子(IAA9、NAC、Trihelix、SWI/SNF、NF-YB)。【结论】干旱胁迫影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及相关通路基因的表达,鉴定得到2个与干旱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发现SDH1-1、PETC、VHA-A3、FtsH、chlD、TL17等基因和IAA9、NAC、Trihelix、SWI/SNF、NF-YB等转录因子在云南山茶内源激素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茶 干旱胁迫 内源激素 转录组学 WGCNA
下载PDF
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楸树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静 段秋笛 +2 位作者 徐艳红 周美琪 梁宏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79,共7页
以长期继代培养的楸树愈伤组织和新诱导的楸树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比较分析它们的组织形态特征,并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探究楸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 以长期继代培养的楸树愈伤组织和新诱导的楸树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比较分析它们的组织形态特征,并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探究楸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后分化再生困难的形成原因。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发现,继代培养7 a的白色颗粒状愈伤组织细胞中淀粉粒含量丰富,分布均匀,仍为胚性愈伤组织;新诱导的浅绿色愈伤组织存在明显的细胞分化中心,有均匀分布的淀粉粒,为早期胚性愈伤组织;新诱导的黄白色致密愈伤组织为非胚性向胚性转化的愈伤组织,新诱导黄白色疏松愈伤组织为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发现,继代培养7 a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新诱导出的3种愈伤组织,但其同工酶活性却较低,表明在长期继代培养的过程中,楸树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活性降低。由此推测生理生化代谢活性的下降可能是造成楸树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后分化再生困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愈伤组织 长期继代 组织形态学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育苗容器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生长、开花及生理的影响
17
作者 王湘莹 魏溧姣 +3 位作者 王晓明 唐丽 曾慧杰 陈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4-1072,共9页
【目的】探讨育苗容器类型和规格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生长、开花及生理的影响,筛选出培育紫叶紫薇容器苗的适宜育苗容器,为高效培育紫薇容器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叶紫薇优良新品种‘丹红紫叶’2年生苗木为研究材料,选用黑色塑料营... 【目的】探讨育苗容器类型和规格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生长、开花及生理的影响,筛选出培育紫叶紫薇容器苗的适宜育苗容器,为高效培育紫薇容器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叶紫薇优良新品种‘丹红紫叶’2年生苗木为研究材料,选用黑色塑料营养杯(C1)、白色无纺布美植袋(C2)、黑色控根容器(C3)3个类型以及16×16(D1)、21×21(D2)、25×25(D3)3种规格(直径×高,cm),组成9种容器组合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容器苗生长、开花及生理指标。【结果】(1)不同育苗容器处理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的生长、开花及生理指标均影响显著,同一容器类型苗木的生长、根系、生物量、花期、花径、花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均随着育苗容器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加。(2)地径生长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总干质量、花期均以C3D3处理最大,比最小的C1D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17.12%、108.12%、94.60%、75.66%、144.14%、135.67%、228.45%、164.65%、34.48%;苗高生长量、冠幅生长量、叶面积、花序长和宽均以C1D3处理最高,比最低的C1D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16.05%、81.39%、114.95%、70.44%和65.79%;相对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C3D3处理最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以C1D3处理最高;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3)各处理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C3D3>C1D3>C2D3>C3D2>C2D2>C1D2>C2D1>C3D1>C1D1。【结论】黑色控根容器在地径生长量、根系生长指标、生物量、花期和花径、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方面表现最佳;紫叶紫薇2年生苗的最适宜育苗容器是直径25 cm、高25 cm的黑色控根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紫薇 容器苗 容器类型 容器规格 生长 开花 生理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茉莉花产量及花汛期的影响
18
作者 李先民 李琴 +5 位作者 黄展文 孙明艳 苏群 卢家仕 卜朝阳 李春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为了探寻氮磷钾配施最佳方案,为茉莉花科学施肥提供参考,选择立地条件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地块为试验地,以试验地原有种植的树龄15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主栽品种横州市双瓣茉莉为供试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施肥效应试验,研究... 为了探寻氮磷钾配施最佳方案,为茉莉花科学施肥提供参考,选择立地条件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地块为试验地,以试验地原有种植的树龄15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主栽品种横州市双瓣茉莉为供试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施肥效应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横州市茉莉花产量及花汛的影响,以明晰横州市茉莉花种植区域环境条件下鲜花产量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为茉莉花科学施肥及鲜花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广西横州市茉莉花种植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对横县双瓣茉莉生产而言,速效氮含量过剩,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在氮磷钾3种肥料的互作效应中,磷肥和钾肥的互作效应最高,其次为氮磷钾肥和氮钾肥的互作效应;(3)不同的施肥处理的茉莉花日产量消长同步,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茉莉花花汛期的影响不显著;(4)在茉莉花的稳定花期(6—9月)中,各月均有花汛期出现,其中,7月平均日产量最高,8月平均日产量最稳定;(5)氮磷钾配施对茉莉花产量有显著影响,影响由大到小为磷肥>钾肥>氮肥;(6)本研究中,三元二次方程拟合不成功,一元二次方程方面仅有N的效应方程拟合成功,P、K的效应方程均拟合失败,而在二元二次方程中,NP、NK、PK的3个效应方程均拟合成功;对拟合成功的方程进行求解,排除实际操作中无法达到的施肥量,综合考虑试验地土壤速效氮含量过剩及减少种植户的投资成本等因素,推荐施肥方式及施肥量为磷肥393.64 kg/hm^(2),钾肥381.5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肥料配施 “3414”试验 产量 花汛期
下载PDF
4种绣球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19
作者 刘国宇 王庆 +3 位作者 张文波 刘安成 赵雪艳 李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1-1689,共9页
通过探究‘棉花糖’、‘精灵’‘银边绣球’和蜡莲绣球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贮藏条件,为绣球杂交育种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蔗糖、硼酸和氯化钙浓度对4种绣球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光照度... 通过探究‘棉花糖’、‘精灵’‘银边绣球’和蜡莲绣球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贮藏条件,为绣球杂交育种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蔗糖、硼酸和氯化钙浓度对4种绣球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光照度、萌发温度、贮藏温度对绣球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蔗糖和硼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4种绣球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则抑制萌发;适量的氯化钙对‘精灵’花粉离体萌发有促进作用,对‘棉花糖’、银边绣球和蜡莲绣球花粉离体萌发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中,适合‘棉花糖’和银边绣球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均为A 2B 3C 1,即蔗糖100 g/L+硼酸300 mg/L+氯化钙15 mg/L,萌发率分别为32.65%和35.07%;‘精灵’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A_(3)B_(2)C_(1),即蔗糖150 g/L+硼酸150 mg/L+氯化钙15 mg/L,萌发率为83.59%;蜡莲绣球的最佳培养基为A_(1)B_(1)C_(1),即蔗糖30 g/L+硼酸30 mg/L+氯化钙15 mg/L,萌发率为21.38%。4种绣球花粉萌发最佳光照度为200 lx,最适温度为25℃和30℃;‘棉花糖’、‘精灵’和银边绣球花粉中短期贮藏的适宜温度为-80℃,蜡莲绣球花粉贮藏的适宜温度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花粉 离体萌发 正交试验 贮藏温度 光照度
下载PDF
紫薇属植物的繁殖技术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红梅 胡卫霞 +2 位作者 邱国金 巫建新 刘树安 《现代园艺》 2024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紫薇是集观赏性及环保价值于一身的园林绿化树种,其品种丰富,无论花、叶、枝及造型等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绿化美化要求的提高,紫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研究主要就紫薇的繁殖技术和园林应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紫薇是集观赏性及环保价值于一身的园林绿化树种,其品种丰富,无论花、叶、枝及造型等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绿化美化要求的提高,紫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研究主要就紫薇的繁殖技术和园林应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播种繁殖、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园林应用形式,以期为紫薇属植物优良种苗的繁育和有效的园林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繁殖技术 园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