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2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小龄红松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年龄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1
作者 张琦 苑丹阳 王晓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76-4888,共13页
树龄是影响树木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利用树干木质部解剖特征,分析不同树龄生长-气候关系,对准确评估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森林动态至关重要。利用木材解剖学方法,比较了小兴安岭溪水... 树龄是影响树木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利用树干木质部解剖特征,分析不同树龄生长-气候关系,对准确评估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森林动态至关重要。利用木材解剖学方法,比较了小兴安岭溪水地区针阔混交林内大、小龄红松(Pinus koraiensis)木质部解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异同。结果表明:大龄红松主要管胞特征值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小龄红松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两者均在1840—1890年和1980—2010年间出现剧烈的波动。大、小年龄红松部分管胞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一致性,管胞数量和理论导水率分别与月最高温度负相关和正相关;总管胞面积(负相关)、理论导水率(正相关)、平均水力直径(正相关)与月最低温度的关系一致;理论导水率与月总降水正相关;管胞占比、平均管胞面积、理论导水率、平均水力直径均与平均相对湿度正相关,且大龄红松相关性更强。大、小年龄红松管胞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的不一致表现在,大龄红松管胞占比、平均管胞面积、总管胞面积和平均水力直径与月最高温度正相关,而这些关系在小龄红松则表现为负相关。大龄红松管胞数量与7—9月最低温度正相关,而在小龄红松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大、小龄红松除理论导水率外其他管胞特征与降水关系基本相反,其中管胞数量的相关性更强;大龄红松与7月、9月、年总降水量显著正相关,而小龄红松与6月和年总降水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大龄红松表现为正相关或不显著,而小龄红松呈负相关关系。温度是限制大、小龄红松管胞特征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弱,平均相对湿度对大小龄红松的影响差异不大。近几十年,小兴安岭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逐渐增强,这种暖干化会造成大、小龄红松生长的响应差异。若气候持续变暖或加剧,小龄红松会出现严重生长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管胞 理论导水率 早材 气候变化 木质部
下载PDF
包含哑变量的大兴安岭天然白桦林碳密度模型
2
作者 王维芳 崔梦琦 邢凯然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以内蒙古地区牙克石林业管理局的大兴安岭天然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198块样地数据分析天然白桦林林分碳密度与各林分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碳密度预测基础模型,同时将立地条件(草类白桦林、杜鹃-越桔白桦林、榛子白... 以内蒙古地区牙克石林业管理局的大兴安岭天然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198块样地数据分析天然白桦林林分碳密度与各林分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碳密度预测基础模型,同时将立地条件(草类白桦林、杜鹃-越桔白桦林、榛子白桦林)作为哑变量引入到预测模型中,对不同林型的林分碳密度进行预测,为林业研究中碳密度模型的构建以及森林碳汇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结果表明,天然白桦林林分碳密度基础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03,均方根误差(RMSE)为8.615 t/hm^(2),赤池信息量(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为841.206,贝叶斯信息量(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为851.071。引入立地条件哑变量后,R^(2)有所增大,最大达到0.818,RMSE均小于等于8.241 t/hm^(2),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预估参数较为精确。哑变量模型的AIC均小于等于541.431,BIC均小于等于550.320。哑变量模型能够反映不同立地条件下碳密度的变化,在模型的拟合和检验方面都显示适合于研究地区林分碳密度的预测,为天然白桦林碳密度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白桦林 哑变量 林分碳密度 立地条件 碳密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地基雷达数据构建红松人工林树高、枝下高及接触高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明睿 贾炜玮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采用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扫描10块人工红松林所得到的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构建红松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预估模型与接触高预估模型,并建立联立方程组。首先,从所选择的5种树高曲线模型中,选择出拟合效... 采用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扫描10块人工红松林所得到的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构建红松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预估模型与接触高预估模型,并建立联立方程组。首先,从所选择的5种树高曲线模型中,选择出拟合效果较好的2个模型作为联立方程组的备选模型。然后再从5个枝下高基础模型中选出1个拟合效果好,并且适用程度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运用再参数化和最优子集回归的方法将林分因子(林分平均胸径、林分断面积、高径比、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高)代入基础模型,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作为枝下高备选模型。相同的方法选择拟合效果好的接触高备选模型。最后将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备选模型与接触高备选模型分别两两联立,建立联立方程组。通过似不相关回归(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Estimation,SVR或SURE),根据拟合优度与检验结果选择最优秀的方程组,并对联立方程组进行评价。最终得到结果最优联立方程组预估树高时,决定系数R^(2)=0.896,均方根误差RMSE=0.612 m;当方程组预估枝下高时,R^(2)=0.575,RMSE=0.850 m;当方程预估接触高时,R^(2)=0.719,RMSE=0.791 m,而且各种检验指标都较好。综合来看,方程组对树高、枝下高与接触高拟合精度与检验效果较好,可以解决树高、枝下高与接触高的内在相关性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红松树冠结构与动态变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地基雷达 树高模型 枝下高模型 接触高模型
下载PDF
截干强度对红松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兴海 隋立龙 +3 位作者 陆志民 王芳 杨雨春 罗也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为探讨截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2017年在通化县三棚林场19年生红松人工林内设置了4个截干强度(截干3轮枝、截干4轮枝、截干5轮枝,CK),2022年和2023年分别对所有处理下结实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后,红松结实株率、... 为探讨截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2017年在通化县三棚林场19年生红松人工林内设置了4个截干强度(截干3轮枝、截干4轮枝、截干5轮枝,CK),2022年和2023年分别对所有处理下结实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后,红松结实株率、单株平均球果数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红松单个球果平均质量无明显变化。截干3轮枝时,红松结实株率最高,比CK提高了145.56%;截干5轮枝时,单株平均球果数量和产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300.34%和46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截干强度 结实株率 单株平均球果数量 产量
下载PDF
红松种实性状及营养成分动态变化分析
5
作者 徐玉金 李翔 +5 位作者 李岩 蒋路平 张非凡 王淇 王立兴 赵曦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6,共10页
【目的】研究红松种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型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变化及相关性,以期为红松球果产量和品质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红松球果为材料,通过采集球果不同发育时期的样品,对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同时进行... 【目的】研究红松种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型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变化及相关性,以期为红松球果产量和品质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红松球果为材料,通过采集球果不同发育时期的样品,对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同时进行表型性状以及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掘球果发育以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结果】(1)红松球果的生长周期为15个月,球果发育的速生期为翌年5月中旬至7月初,种子发育的速生期为翌年6月20日至7月初,种仁在翌年7月20日后出现一次快速增长期。(2)球果发育当年形状为长卵形,翌年为卵圆形;种仁颜色在发育初期为无色透明状,成熟时为浅黄色倒卵三角形。(3)红松种仁成熟时,含水率约为20.46%,含油率约为70.96%,蛋白质含量约为104.71 mg/g,总多糖含量约为3.48 mg/g。(4)相关性分析表明:球果长、球果宽、球果质量、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百粒质量等6个指标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仁的含油率与含水率达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多糖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红松果实的生长发育以及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红松果用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改良红松坚果的品质,保障其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球果 种子 生长动态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生长收获效益
6
作者 杨文 陈立新 +2 位作者 段文标 沈海龙 于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目的】以中温带湿润气候区东段60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出最适宜的立地类型组合,并分析主导因子与立木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关系特征,为红松人工林集约化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林分生长... 【目的】以中温带湿润气候区东段60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出最适宜的立地类型组合,并分析主导因子与立木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关系特征,为红松人工林集约化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林分生长状况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并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和立地类型划分,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划分立地类型等级,对立地评价结果的预测值与调查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确定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引入合适的函数进行优势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拟合;运用冗余分析探究林分密度及土壤化学指标中影响立木生长的主导因子,绘制散点图分析主导因子与林分蓄积量的数量关系特征。【结果】1)基于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共划分了30个立地类型,其中海拔为600~700 m、阴坡、斜坡、厚有机质层和中腐殖质层的立地组合最优,各立地类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为0.758,P值均在0.001水平显著。2)系统聚类法将立地类型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时,Ⅰ~Ⅴ级的立地类型占比依次为13.3%、43.3%、20%、20%、3.33%;3)Richards函数对60年生红松人工林优势木拟合效果最优,RSS、RMSE和R^(2)依次为21.566、0.202和0.886,P值在0.001水平显著,其优势木树高与胸径间的关系为H=24.569 (1-e^(-0.162D))^(5.199);4)株数密度对本研究区域的60年生红松人工林的生长影响最显著(解释比例达54.3%,F=89.2,P=0.002),60年生红松人工林的最大林分蓄积量约为550 m^(3)/hm^(2)。【结论】总体来说,在海拔较低、坡向偏向阴坡、坡度较缓、有机质层及腐殖质层较厚的红松人工林区域的立地质量较高,株数密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性状影响最大,并遵循“最终收获量一定法则”,建议适当施肥或调控林分密度进行科学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质量评价 数量化理论Ⅰ 冗余分析 林分蓄积量
下载PDF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
7
作者 杨圆圆 刘金义 +4 位作者 战金伟 卜鹏图 肖尧 高慧淋 冯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209,共10页
以辽东山区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30块不同立地条件样地,调查分析红松生长、林下灌草和土壤养分水分等特性,选取乔木层碳储量、土壤养分维持、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生产力和木材生产等生态功能,利用平均值法量化其多... 以辽东山区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30块不同立地条件样地,调查分析红松生长、林下灌草和土壤养分水分等特性,选取乔木层碳储量、土壤养分维持、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生产力和木材生产等生态功能,利用平均值法量化其多功能性,探讨不同功能间的协同-权衡关系和驱动多功能性的主要因子,以期为红松人工林的持续健康经营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多功能性指数在0.38~0.78,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上升。不同功能间以权衡关系占据主导地位;10龄红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生产力和木材生产三者之间权衡度为0、10、34龄和43龄土壤养分维持功能与其他功能间权衡度最高。红松活枝下高、优势木高、坡度、坡位、土壤C∶N、C∶K和N∶K是影响红松人工林多功能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实现红松人工林的森林多功能性,在造林时立地条件尽量选择小坡度、阴坡和低坡位,营林过程中应避免高强度修枝,注重林下生物多样性保育,加强修枝剩余物和凋落物管理,必要时进行林地施肥,促进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养分间的协调发展,推动红松人工林持续健康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森林多功能性 平均值法 协同-权衡
下载PDF
生长和木材性状耦合评价红松半同胞家系
8
作者 王雪来 刘晓婷 +6 位作者 王力冉 李诗童 张太进 张嘉峰 许经华 曲冠证 赵曦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4-564,共11页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果材兼用树种,但由于生长周期长,遗传改良进展缓慢,为评价和筛选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以吉林省永吉县西阳林木种子园内36个20年生红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进行测定。方差分析...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果材兼用树种,但由于生长周期长,遗传改良进展缓慢,为评价和筛选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以吉林省永吉县西阳林木种子园内36个20年生红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5.89%~45.21%;除通直度(0.46)外,其他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超过0.5,属于高遗传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663),木材性状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间达显著相关水平,而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间仅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与部分生长性状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构成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9.24%。利用综合评价法对36个半同胞家系进行评价,以10%的入选率,依据生长性状,初步筛选3个优良家系(家系PK61、PK29和PK22),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为6.41%~33.91%;依据木材性状,初步筛选3个优良家系(家系PK16、PK78和PK10),各木材性状遗传增益为1.08%~6.72%;结合生长和木材性状初步筛选出3个优良家系(家系PK61、PK29和PK44),各指标遗传增益为0.27%~37.28%。该研究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红松良种选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生长性状 木材性状 遗传变异 评价选择
下载PDF
不同种源红松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变异分析与评价选择
9
作者 尚福强 高源 +3 位作者 马晓雨 张群野 李连强 冯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4,共11页
本研究以29个16年生红松种源为材料,测定生长性状与种实性状,分析变异特征,综合评价和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8.74%~38.04%,遗传力的范围为44.63%~99.16%,... 本研究以29个16年生红松种源为材料,测定生长性状与种实性状,分析变异特征,综合评价和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8.74%~38.04%,遗传力的范围为44.63%~99.16%,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生长性状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多数种实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长性状与种实性状的相关性较弱。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17%。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法进行选择,24号和3号种源为入选的材用型优良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9%、12.91%和31.86%,现实增益分别为13.70%、14.67%和38.38%;25号和22号种源为入选的果用型优良种源,球果鲜重、千粒重、30粒种仁重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8.54%、25.01%和25.85%,现实增益分别为31.71%、25.26%和30.41%。所选优良种源的遗传增益较高,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可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为红松的良种选育、遗传改良和推广造林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推进红松用材林和果用林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种源 生长性状 种实性状 变异分析 评价选择
下载PDF
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生长性状分析与评价
10
作者 武威 吴昊晟 +4 位作者 杨东海 孙素芹 李士成 林玲 杨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4,共9页
以6个俄罗斯种源和1个蒙古国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引种20 a后的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大海林种源红松的生长差异。于2022年对林地内各种源树种的存活株数和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对各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力,... 以6个俄罗斯种源和1个蒙古国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引种20 a后的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大海林种源红松的生长差异。于2022年对林地内各种源树种的存活株数和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对各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力,同时将生长性状与各种源地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种20 a后,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保存率相差较大,树高、胸径和平均冠幅性状在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变异率均在20%以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力。红松生长状况优于西伯利亚红松,生长量较高的西伯利亚红松种源为乌兰乌德和托木斯克种源。根据生长性状与气候因子相关性表明,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特征与原产地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连续的冷-暖地理变异。影响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树高生长的主要地理因子为经度,主要气候因子为1月份均温;影响胸径和冠幅生长的主要因子为7月份均温;影响各生长性状的主要限制因子为年均降水量。经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排名和生长指标聚类分析,乌兰乌德种源和托木斯克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生长较快且造林保存率高,其中,乌兰乌德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为1.65,其次是托木斯克种源为1.62。引种栽植20 a后,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特征具有差异,其中乌兰乌德种源和托木斯克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在帽儿山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引种的优先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引种栽培 红松 种源试验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红松全同胞家系子代早期生长评价及选择
11
作者 吴昊晟 武威 +3 位作者 胡兴国 杨东海 吴蕴洋 杨玲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2,共9页
为了对红松早期生长进行初步评价并选择优良家系,以长白山森林工业集团汪清林业分公司亲和种子园控制授粉获得的117个全同胞家系苗木为研究对象,在亲和种子园91林班4小班营建子代测定林后连续3 a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6~8 a... 为了对红松早期生长进行初步评价并选择优良家系,以长白山森林工业集团汪清林业分公司亲和种子园控制授粉获得的117个全同胞家系苗木为研究对象,在亲和种子园91林班4小班营建子代测定林后连续3 a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6~8 a的红松全同胞家系子代苗的苗高、地径在家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家系与区组间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P<0.01);6 a平均苗高为39.79 cm,到8 a时年平均增长率为25%,6 a平均地径为11.11 mm,到8 a时平均年增长率为34%,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5.84%~25.43%;各性状的遗传力较高,有利于家系的进一步选择评价。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分析法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以20%的基准在117个家系中选择24个优势家系。利用生长性状初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以为更新种子园世代、促进红松优育扩繁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生长性状 全同胞家系 遗传力 优良家系选择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皆伐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形态与矿化速率变化
12
作者 邹珊 段文标 +2 位作者 王亚飞 牟淼先 王韶琪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0,共12页
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森林恢复方式有极强的敏感性,为阐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与碳形态之间的关系,2023年6月选择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区域内2种不同恢复方式下形成的2种林分(天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枫桦次生林,人... 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森林恢复方式有极强的敏感性,为阐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与碳形态之间的关系,2023年6月选择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区域内2种不同恢复方式下形成的2种林分(天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枫桦次生林,人工恢复形成的红松人工林)的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受干扰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林地土壤作为对照(PK),采用野外样地设置与调查、土样采集与室内培养及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机碳矿化速率对不同恢复方式的响应,并结合土壤碳形态的分布,探究不同恢复方式下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土壤碳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从第3天开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断下降直至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矿化速率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小;2)原始阔叶红松林(PK)的矿化速率最高、天然枫桦次生林(BC)次之、红松人工林(PM)最低;3)2种恢复方式下土壤的总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与非活性有机碳由大到小依次为PK、BC、PM;颗粒有机碳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BC、PM、PK;4)培养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现出一致减小的趋势,且与有机碳矿化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其中易氧化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22。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相较于红松人工林,天然枫桦次生林增强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并且在2种恢复方式中,活性有机碳主导着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天然恢复 人工恢复 有机碳矿化速率 土壤碳形态
下载PDF
长白县气候变化对红松生长的影响及病虫害防治
13
作者 张新起 周海霞 +1 位作者 李春龙 张继玲 《广东蚕业》 2024年第2期50-52,共3页
长白县是我国红松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的气温变化、降水变化等气候因素导致红松的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影响了红松的生长和发育,同时,病虫害的发生也对红松的生长造成了威胁。文章分析了长白县气候变化及其对红松生长的影响,总... 长白县是我国红松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的气温变化、降水变化等气候因素导致红松的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影响了红松的生长和发育,同时,病虫害的发生也对红松的生长造成了威胁。文章分析了长白县气候变化及其对红松生长的影响,总结了病虫害对红松的危害,介绍了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红松 生长影响 病虫害 防治技术 长白县
下载PDF
Effects of tree size and organ age on variations in carbon,nitrogen,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in Pinus koraiensis
14
作者 Yanjun Wang Guangze Jin Zhili Li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55-165,共11页
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ar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growth and nutrient dynamics within plant organs and deserve more attention at regional to global scales.However,our knowledge of how these nutr... 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ar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growth and nutrient dynamics within plant organs and deserve more attention at regional to global scales.However,our knowledge of how these nutrients vary with tree size,organ age,or root order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remains limited.We determined C,N,and P contents and their stoichiometric ratios(i.e.,nutrient traits)in needles,branches,and fine roots at different organ ages(0-3-year-old needles and branches)and root orders(1st-4th order roots)from 64 Pinus koraiensis of varying size(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ranged from 0.3 to 100 cm)in northeast China.Soil factors were also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nutrient traits were regulated by tree size,organ age,or root order rather than soil factors.At a whole-plant level,nutrient traits decreased in needles and fine roots but increased in branches with tree size.At the organ level,age or root order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C,N,and P and a positive effect on stoichiometric ratios.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utrient vari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rgan-specific functions and ec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t an individual level.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utrient acquisition strategy by younger trees and organ fractions with higher nutrient content is for survival.Conversely,nutrient storage strategy in older trees and organ fractions are mainly for steady growth.Our results clarified the nutrient utilization strategies during tree and organ ontogeny and suggest that tree size and organ age or root order should be simultaneously considered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ies of nutrient var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size Organ age(or root order) Carbon(C) Nitrogen(N) Phosphorus(P) Pinus koraiensis
下载PDF
Long-term changes in radial growth of seven tree species in the mixed broadleaf-Korean pine forest in Northeast China:Are deciduous trees favored by climate change?
15
作者 Xiufang Gong Danyang Yuan +2 位作者 Liangjun Zhu Zongshan Li Xiaochun W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3-77,共15页
The role of the temperate mixed broadleaf-Korean pine forest(BKF)in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will depend on how the tree species community responds to climate;however,species-specific responses and vulner-abilitie... The role of the temperate mixed broadleaf-Korean pine forest(BKF)in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will depend on how the tree species community responds to climate;however,species-specific responses and vulner-abilities of common trees in BKF to extreme climates are poorly understood.Here we used dendrochronological meth-ods to assess radial growth of seven main tree species(Pinus koraiensis,Picea jezoensis,Abies nephrolepis,Fraxinus mandshurica,Phellodendron amurense,Quercus mongolica,and Ulmus davidiana)in an old-growth BKF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in the Xiaoxing’an Mountains and to improve predictions of changes in the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Temperature in most months and winter precipita-tion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ffected growth of P.jezoensis and A.nephrolepis,but positively impacted growth of P.koraiensis and the broadleaf species,especially F.mandshu-rica and U.davidiana.Precipit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Jun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impacted the growth of most tree species.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previous non-growing season(PNG)on growth of F.mandshurica and Q.mongolica strengthened significantly with rapid warming around 1981,while the impact of PNG temperature on the growth of P.jezoensis and A.nephrolepis changed from significantly negative to weakly negative or positive at this time.The negative response of radial growth of P.jezoensis and A.nephrolepis to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gradually weakened,and the negative response to PNG precipitation was enhanced.Among the studied species,P.koraiensis was the most resistant to drought,and U.davidiana recovered the best after extreme drought.Ulmus davidiana,P.jezoensis and A.nephrolepis were more resistant to extreme cold than the other species.Climate warming generally exacerbated the opposite growth patterns of conifer(decline)and broadleaf(increase)spe-cies.Deciduous broadleaf tree species in the old-growth BKF probably will gradually become dominant as warming continues.Species-specific growth-climate relationship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models of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in forestry management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s Extreme climate Resistance and recovery Broad-leaved and Korean pine mixed forest
下载PDF
磐石市红松经济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6
作者 王洪凯 王洪彬 王宝仁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0期241-243,共3页
红松是重要的经济树种,近年来,随着对其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红松的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为提升红松经济林的丰产能力与经济效益,以吉林省磐石市为例,分析红松经济林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容器化育苗技术,提高苗木质量;精确选址... 红松是重要的经济树种,近年来,随着对其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红松的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为提升红松经济林的丰产能力与经济效益,以吉林省磐石市为例,分析红松经济林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容器化育苗技术,提高苗木质量;精确选址布局,科学整地配置场地;推广海绵体致密化栽培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制订科学合理的剪枝方案,增加松脂产量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化育苗 致密化栽培 科学剪枝 吉林省磐石市
下载PDF
红松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17
作者 胡树贵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9期62-64,共3页
红松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类林果兼用经济树种,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该文结合东北地区实际,对红松的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中的育苗圃地选择、种子采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技术等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为红松林的培育提供技术... 红松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类林果兼用经济树种,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该文结合东北地区实际,对红松的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中的育苗圃地选择、种子采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技术等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为红松林的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育苗技术 造林技术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
18
作者 李贵林 丁晓亮 +1 位作者 许志越 李峰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6期94-94,共1页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红松人工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在延寿县五七林场实施,延寿县五七林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东南19 km的安山乡,五七林场经营总面积为13699.09 hm^(2)。延寿县五七林场多年来特别重视红松...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红松人工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在延寿县五七林场实施,延寿县五七林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东南19 km的安山乡,五七林场经营总面积为13699.09 hm^(2)。延寿县五七林场多年来特别重视红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集成了红松林抚育管理等一整套技术。黑龙江是林业大省,全省森林面积为2247万hm^(2),为全国第三,森林蓄积22.47亿m^(3),储存了41亿吨的二氧化碳,丰富的森林资源形成了巨大的碳库。然而碳储量不等于碳汇量,根据目前林业碳汇方法的要求,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林地必须是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管理工作 林业科技推广 红松人工林 森林蓄积 森林资源 中央财政 抚育管理 林业碳汇
下载PDF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红松果林定向培育技术
19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松科松属高大乔木,是东北东部山区珍贵的乡土树种,也是组成本地区地带性顶级群落的优势树种。红松为重要的用材树种,松球果价值很高,已作为珍贵的食用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红松种仁中除了含有丰...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松科松属高大乔木,是东北东部山区珍贵的乡土树种,也是组成本地区地带性顶级群落的优势树种。红松为重要的用材树种,松球果价值很高,已作为珍贵的食用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红松种仁中除了含有丰富的油脂、粗蛋白、多糖、粗纤维外,还富含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具有降低血脂、防止衰老的功能,能够较好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树种 用材树种 高大乔木 红松果林 乡土树种 优势树种 东部山区 黑龙江省林业
下载PDF
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的趋势及发展对策
20
作者 马明臣 刘建勋 殷霈瑶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4期88-90,共3页
随着红松种子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红松种子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而营建红松无性系果林可以达到比红松实生林提前10~15年进入结实期的目的,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红松种子产量和质量、挖掘红松种子价值、增加林... 随着红松种子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红松种子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而营建红松无性系果林可以达到比红松实生林提前10~15年进入结实期的目的,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红松种子产量和质量、挖掘红松种子价值、增加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可以带动红松种子深加工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红松种子产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林业产业发展培育后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无性系果林 营建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