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域分布5种柽柳属植物不同开花时期花粉活力研究
1
作者 侯亚欣 杨赵平 +2 位作者 刘香楠 菅佳鑫 曾思维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为探讨柽柳属植物花粉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以同域分布不同时期开花的短穗柽柳、长穗柽柳、甘肃柽柳、多枝柽柳和刚毛柽柳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温度梯度(25、30、35℃)及2个不同硼酸浓度(5、10 mg/L)和5个蔗糖浓度(50、100、150、200、... 为探讨柽柳属植物花粉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以同域分布不同时期开花的短穗柽柳、长穗柽柳、甘肃柽柳、多枝柽柳和刚毛柽柳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温度梯度(25、30、35℃)及2个不同硼酸浓度(5、10 mg/L)和5个蔗糖浓度(50、100、150、200、250 g/L)的交叉试验,筛选出它们的最佳培养条件。此外,还观察了这5种植物6个开花时期(花蕾期、花苞期、始花期、盛花期、凋零期和初果期)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1)除夏秋季开花的多枝柽柳在35℃萌发率最高外,其余4种在30℃条件下萌发率最大。2)5种植物的最佳培养基稍有不同,短穗柽柳在10 mg/L硼酸+250 g/L蔗糖、长穗柽柳在5 mg/L硼酸+(200~250)g/L蔗糖、甘肃柽柳和刚毛柽柳在5 mg/L硼酸+150 g/L蔗糖、多枝柽柳在5 mg/L硼酸+200 g/L蔗糖条件下萌发率最高。3)5种植物的花粉活力皆在花蕾期弱,盛花期达到最高,分别为96.24%、90.04%、64.24%、46.68%和43.21%,凋零期花粉活力急剧下降。这5种同域分布的柽柳属植物花粉活力的显著差异可能与自身的遗传因素、太阳辐射和自然温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属 同域分布 花粉培养基 花粉活力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多枝柽柳年轮生长参数测量及验证
2
作者 刘志洋 韩忠玲 +3 位作者 程勇翔 董合干 吴玲 黄敬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401-9411,共11页
利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茎秆CT扫描图像,构建年轮三维解剖模型,获取年轮生长速率(TRGR)和年木材材积量(ATV)等生长参数。结果对树木长势评估、干旱区年轮水文响应和气候响应、林业碳汇计量等研究领域具有参考价值。... 利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茎秆CT扫描图像,构建年轮三维解剖模型,获取年轮生长速率(TRGR)和年木材材积量(ATV)等生长参数。结果对树木长势评估、干旱区年轮水文响应和气候响应、林业碳汇计量等研究领域具有参考价值。研究通过对多枝柽柳茎秆CT扫描和平板扫描,分别获得其茎秆CT和平板二维横切扫描图。使用Python深度学习方法,获得CT年轮U-net语义分割模型。结合前期研究已构建的平板扫描年轮图像U-net语义分割模型,研究分别获取两种轮盘扫描图像年轮早材区域。轮盘扫描及语义分割后的结果经图像处理、GIS配准赋坐标后,借助GIS编辑和测量工具,完成多枝柽柳年轮周长、基部断面积生长增量、TRGR及ATV指标的计算。利用CT图像提取的年轮线状CAD图,根据CT切片顺序和间隔,在Sketchup 3D软件中重构多枝柽柳年轮三维解剖图,立体刻画年轮结构特征。研究测量结果通过成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Bland-Altman定量一致性分析,评价多枝柽柳CT和平板扫描图年轮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CT扫描图年轮参数的提取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T图像测量的TRGR指标和平板扫描测量结果一致。成对样本t检验TRGR序列定量均值比较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两种来源所得测量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84(P<0.0001),表明两种测量结果间具有强相关性。Bland-Altman定量一致性分析,两种测量途径中有95.625%的样本差异位于一致性界限内,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基于CT图像通过GIS测量所得的多枝柽柳年轮生长参数经验证,结果准确。研究构建的CT图像年轮生长参数测量方法,可推广到农业和林业各类树木年轮参数的测量。研究结果对树木年轮无损测量技术的发展,未来树木年木材材积量的测算,以及利用年轮研究水文响应和气候响应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 CT扫描 生长速率 年木材材积量 三维解剖图
下载PDF
不同浓度IBA对3种柽柳嫩枝扦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姬媛媛 莎仁图雅 +4 位作者 白高娃 邢钟毓 邢钰坤 李银祥 刘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13,18,共5页
柽柳属(Tamarix)植物具较强的固沙、抗旱和耐盐碱性,本研究以细穗柽柳(Tamarix lepto‐stachy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种柽柳为研究对象,选择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通过开展不同浓度的吲哚丁... 柽柳属(Tamarix)植物具较强的固沙、抗旱和耐盐碱性,本研究以细穗柽柳(Tamarix lepto‐stachy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种柽柳为研究对象,选择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通过开展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处理试验,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柽柳扦插成活率、平均新枝长及苗高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IBA浓度对3种柽柳扦插效果的影响,为柽柳扦插繁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IBA处理后3种柽柳扦插成活率、平均新枝长、苗高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成活率为多枝柽柳(68.75%)>细穗柽柳(63.89%)>柽柳(36.09%),平均新枝长及苗高均以柽柳最高,为14.12 cm和17.04 cm。3种柽柳嫩枝扦插所适用的IBA浓度存在差异,细穗柽柳、多枝柽柳采用500 mg.L^(-1)处理,即可达到较好的综合扦插效果,而柽柳需采用100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扦插 育苗 吲哚丁酸 成活率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法的柽柳枝叶中游离氨基酸品质评价研究
4
作者 徐珊珊 史星雲 +3 位作者 何彩 李强 刘伟 赵连鑫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目的】探明和评价柽柳枝叶中游离氨基酸质量状况,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12份柽柳嫩枝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氨基酸组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评价柽柳... 【目的】探明和评价柽柳枝叶中游离氨基酸质量状况,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12份柽柳嫩枝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氨基酸组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评价柽柳游离氨基酸质量。【结果】12份柽柳嫩枝叶中均至少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且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803.21~1769.06 mg/kg,平均含量为1196.24 mg/k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143.42~361.61 mg/kg,平均含量为226.60 mg/kg;甜味氨基酸含量为481.08~1279.89 mg/kg,平均值为715.39 mg/kg;苦味氨基酸含量范围为117.41~341.62 mg/kg,平均值为181.38 mg/k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59.90~374.71 mg/kg,平均值为242.06 mg/kg;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为22.83~118.58 mg/kg,平均值为48.93 mg/kg;药用氨基酸含量为315.34~634.78 mg/kg,平均值为472.81 mg/kg,支链氨基酸含量为49.40~107.90 mg/kg,平均值为68.51 mg/kg。相关性分析显示,有33对氨基酸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17对指标间呈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0.382%。通过隶属函数值法对12份柽柳氨基酸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4位的为长穗柽柳、甘肃柽柳、多枝柽柳和甘蒙柽柳(甘肃),后4位的为山川柽柳2、中国柽柳、多花柽柳和细穗柽柳,其他居中。【结论】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法可以评价不同柽柳间游离氨基酸的综合质量,其中长穗柽柳、甘肃柽柳、多枝柽柳、甘蒙柽柳(甘肃)等为较优良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游离氨基酸 主成分 隶属函数值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中国柽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8
5
作者 朱金方 刘京涛 +3 位作者 陆兆华 夏江宝 柳海宁 金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140-5146,共7页
以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插穗为研究材料,在装有不同土壤盐分梯度(0.4%、0.8%、1.2%、1.6%、2.0%、2.4%)的盆钵中进行扦插试验,测定柽柳扦插成活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 以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插穗为研究材料,在装有不同土壤盐分梯度(0.4%、0.8%、1.2%、1.6%、2.0%、2.4%)的盆钵中进行扦插试验,测定柽柳扦插成活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研究分析柽柳扦插成活率及幼苗生理特性对盐分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柽柳扦插成活率随盐胁迫增强逐渐降低,适合扦插繁殖的土壤含盐量低于0.8%;土壤含盐量超过0.8%后,扦插成活率太低,不适合柽柳进行扦插繁殖。(2)柽柳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来适应盐胁迫,随着盐胁迫增强,柽柳扦插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过高的盐胁迫会破坏叶绿素的合成。(3)柽柳扦插幼苗叶片SOD和POD活性随盐胁迫增强先升高后降低,通过提高SOD和POD活性来清除细胞内多余的活性氧自由基,但活性氧自由基积累过多时,膜脂过氧化作用会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抗氧化酶活性降低。(4)柽柳扦插幼苗叶片MDA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含盐量0.4%—1.2%范围内,MDA含量虽高于CK,但各盐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含盐量为1.6%时,叶片细胞受到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MDA含量显著升高,但含盐量为2.0%时,MDA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中国柽柳 成活率 酶活性 丙二醛
下载PDF
光合有效辐射与地下水位变化对柽柳属荒漠灌木群落碳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许皓 李彦 +3 位作者 谢静霞 程磊 赵彦 刘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86,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正导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地区的地下水位发生显著改变。大气污染导致该地区太阳辐射减少。以盐生荒漠建群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选择地下水位在2.9?4.5m波动的...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正导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地区的地下水位发生显著改变。大气污染导致该地区太阳辐射减少。以盐生荒漠建群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选择地下水位在2.9?4.5m波动的典型原始生境,观测了生长期内光合有效辐射和地下水位变化时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叶水势等生理活动的季节变化,调查了根系分布特征;并利用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生态系统碳水通量,估算群落碳同化能力、蒸腾耗水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旨在揭示光合有效辐射和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对柽柳属(Tamarix)荒漠灌木群落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造成的潜土层水分状况变化对多枝柽柳的碳平衡没有显著影响。深根系与气孔调节是多枝柽柳碳平衡适应荒漠环境水分状况的两个关键机制。特殊的气孔行为体现了多枝柽柳以高水分消耗为代价将其碳获取最大化的适应对策;多枝柽柳生理与群落尺度的水分平衡和碳获取均依赖于深根系获取的稳定地下水源,缓和的地下水位波动将不会扰动其现有的碳/水平衡,地下水位剧烈下降将危及多枝柽柳的生存。此外,光合有效辐射是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与群落碳获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群落碳同化能力的季节变化是光合有效辐射和地下水位共同影响下光合作用物候学特征的体现。过度开采地下水和直接破坏原生植被的行为,将会严重地干扰多枝柽柳群落的生存,进而破坏该区域现有的生态水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碳水通量 荒漠生态学 生理生态响应 叶面积指数 深根植物 植物用水策略
下载PDF
极端干旱条件下柽柳种群蒸散量的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司建华 冯起 +2 位作者 张小由 张艳武 苏永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额济纳绿洲柽柳种群蒸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蒸散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蒸散从早晨630以后出现,上午蒸散率上升过程缓慢,到中午达到峰值,随后蒸散速率迅速下降,到1600蒸散速率降到最小,夜间无...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额济纳绿洲柽柳种群蒸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蒸散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蒸散从早晨630以后出现,上午蒸散率上升过程缓慢,到中午达到峰值,随后蒸散速率迅速下降,到1600蒸散速率降到最小,夜间无蒸散,常出现负值,呈大气凝结过程。净辐射对蒸散起决定作用,蒸散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变化基本一致,其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峰型。柽柳种群蒸散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对柽柳种群蒸散速率的影响不大,但土壤温度的增加值的变化与蒸散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蒸散速率产生影响,土壤含水量降低,蒸散速率减弱,土壤含水量增加,蒸散速率加快。相关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蒸散速率影响的贡献依次为土壤温度的升高值>净辐射>风速>土壤含水量>空气温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蒸散速率 日变化 波文比 额济纳旗 极端干旱条件 蒸散量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多枝柽柳茎干液流及耗水量 被引量:46
8
作者 许浩 张希明 +1 位作者 闫海龙 姚世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5-741,共7页
2005年4—11月,利用植物茎流计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特性和耗水量.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充足时,直径为3.5和2.0cm的多枝柽柳在整个生长季的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322和1.179... 2005年4—11月,利用植物茎流计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特性和耗水量.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充足时,直径为3.5和2.0cm的多枝柽柳在整个生长季的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322和1.179kg;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呈单峰曲线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干液流随环境因子变化而波动;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总辐射、风速、温度是影响茎干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以用总辐射和风速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茎干液流的变化.沙漠腹地多枝柽柳的蒸腾耗水量相对较高,是因为在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条件下,多枝柽柳通过大量的水分消耗来抵御干燥高温的沙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多枝柽柳 茎干液流 蒸腾耗水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柽柳植株周围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立华 陈沛海 +2 位作者 李健 陈小兵 冯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741-5749,共9页
为探讨柽柳的盐分富集效应及其对不同盐分离子分布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柽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离植株不同距离不同土层中的盐分离子组成、含量、离子比及不同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阳离子中Na^+含量最高,其次是Ca^... 为探讨柽柳的盐分富集效应及其对不同盐分离子分布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柽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离植株不同距离不同土层中的盐分离子组成、含量、离子比及不同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阳离子中Na^+含量最高,其次是Ca^(2+)和Mg^(2+),K^(+)最低,Cl^(-)在阴离子中的含量最高,SO_4^(2-)次之,HCO_3^-最低,而未检测到CO_3^(2-)。在柽柳植株周围,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离植株越近盐分含量越高,显示出柽柳对盐分的富集效应,其中对不同阳离子的富集程度表现为K^+>Na^+>Mg^(2+)>Ca^(2+),而对阴离子的富集程度表现为HCO_3^->Cl^->SO_4^(2-)。冠层下凋落物中盐分的释放和树干径流可能是导致盐分在柽柳植株周围水平方向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土壤总可溶性盐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升高。阳离子和阴离子向下迁移程度分别表现为Na^+>Mg^(2+)>Ca^(2+)>K+和Cl^->SO_4^(2-)≈HCO_3^-,因而随土层加深而升高的Na^+、Ca^(2+)、Mg^(2+)和Cl^-,显示出底聚特征,而K+、SO_4^(2-)和HCO_3^-含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具有表聚特征。降水淋溶、盐分离子迁移速率的差别和各土层中不同生物量根系对盐分吸收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盐分在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柽柳 盐岛 盐分离子
下载PDF
策勒绿洲多枝柽柳灌溉前后水分生理指标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3 位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李小明 Michael Rung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49-853,共5页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对引洪灌溉后多枝柽柳清晨叶水势、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灌溉后柽柳的清晨水势值 (- 0 .93MPa)比灌溉前的清晨水势值(- 1.0 4MPa)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因此 ,灌...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对引洪灌溉后多枝柽柳清晨叶水势、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灌溉后柽柳的清晨水势值 (- 0 .93MPa)比灌溉前的清晨水势值(- 1.0 4MPa)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因此 ,灌溉对柽柳清晨水势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灌溉后柽柳水势的日变化均值 (- 2 .2 9MPa)比灌溉前的水势日变化均值 (- 1.6 9MPa)有较大降低 .灌溉后柽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值 (0 .5 0 5mmol·m-2 s-1)比灌溉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值 (0 .18mmol·m-2 s-1)有较大增加 .从灌溉前后样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柽柳的根系分布情况看 ,这是柽柳利用地下水的结果 .柽柳通过深根系和地下水相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多枝柽柳 水分生理 灌溉
下载PDF
柽柳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华磊 郭玉海 +3 位作者 杨重军 陈庆亮 杨太新 翟志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196-1197,共2页
关键词 柽柳 种子 特性研究 发芽 管花肉苁蓉 名贵中药材 人工种植 质量标准 成活率 西河柳
下载PDF
柽柳的水分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1
12
作者 曾凡江 张希明 李小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研究和了解柽柳的水分生理特性 ,是对柽柳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在对柽柳水分生理特性多年综合研究 (P V曲线、清晨水势及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 )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研究柽柳水分生理特性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评述 ,以期尽... 研究和了解柽柳的水分生理特性 ,是对柽柳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在对柽柳水分生理特性多年综合研究 (P V曲线、清晨水势及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 )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研究柽柳水分生理特性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评述 ,以期尽快掌握柽柳的生态特性 ,为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水分 生理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刚毛柽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桂丰 侯英杰 +1 位作者 王玉成 褚延广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干旱胁迫下的刚毛柽柳根部组织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的刚毛柽柳根部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构建了干旱胁迫下刚毛柽柳根部组织的消减文库。文库克隆的重组率为 95 % ,插入片段大部分集中在 2 5 0~ 60 0bp之... 以干旱胁迫下的刚毛柽柳根部组织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的刚毛柽柳根部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构建了干旱胁迫下刚毛柽柳根部组织的消减文库。文库克隆的重组率为 95 % ,插入片段大部分集中在 2 5 0~ 60 0bp之间。通过对文库阳性克隆的随机测序 ,获得了如Mn SOD、myb相关蛋白、锌指蛋白等 1 7种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基因 ,它们涉及了植物的渗透调节、信号传递、转录调控、活性氧清除等方面。所得EST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刚毛柽柳 消减文库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表达序列标签 抗旱性 抗旱基因
下载PDF
天山南麓山前平原柽柳灌丛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振勇 王让会 +1 位作者 张慧芝 王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57-1562,共6页
基于天山南麓山前平原柽柳灌丛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柽柳的地上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带柽柳的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在溢出带,柽柳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1428·53kg·hm-2,其次是三角洲带和洪水剥蚀带,柽柳的平均... 基于天山南麓山前平原柽柳灌丛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柽柳的地上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带柽柳的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在溢出带,柽柳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1428·53kg·hm-2,其次是三角洲带和洪水剥蚀带,柽柳的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45·97和544·37kg·hm-2,而两河交汇区柽柳的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11·18kg·hm-2.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貌带柽柳的密度不同.在轮台天山南麓山前平原4个地貌样带中,柽柳的地上生物量与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均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下降,呈良好的相关性,但土壤盐分并不是影响柽柳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影响柽柳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地下水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柽柳 天山南麓 山前平原 地下水埋深
下载PDF
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水分关系的特征及灌溉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THOMAS F.M. FOETZKI A.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好。环境气候变化对渗透势等水分参数的影响不及植物水分恢复状况对它们的影响。除了个别数据 ,多枝柽柳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很小 ,更像是生长过程的结果 ,植物水分胁迫的特征并不明显。对比水分生理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渗透势的迅速降低和质外体水含量的增加 ,膨压消失点相对含水量(RWCp)和渗透势差值 (ΔΠ)等参数显示的生理特征表明 ,植物更加依靠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生长环境中极端的高水压差和与此相应的高大气蒸发要求。与此适应 ,植物和地下水发生了联系 ,并且一次性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恢复基本没有帮助 ,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根系的可吸收范围内成为保护绿洲前沿多枝柽柳长期存在的关键。多枝柽柳的水分特征属于中生植物的范畴 ,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属于躲避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灌溉 地下水 水分关系 绿洲前沿地区 多枝柽柳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不同衰退程度多枝柽柳灌丛水分利用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7 位作者 姜生秀 徐高兴 柴成武 张逸君 马玉莲 戚福俊 高德才 张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187-7197,共11页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灌丛是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林的重要组成,对绿洲免受风沙灾害侵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区域水文环境的恶化,多枝柽柳灌丛大面积退化死亡,亟需人工恢复,但其季节水分来源尚不清楚。为此,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灌丛是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林的重要组成,对绿洲免受风沙灾害侵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区域水文环境的恶化,多枝柽柳灌丛大面积退化死亡,亟需人工恢复,但其季节水分来源尚不清楚。为此,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运用IsoSource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衰退程度多枝柽柳灌丛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2016年石羊河下游降雨以小于5 mm小降雨事件为主,降雨氧稳定同位素值(δO)的季节效应明显。降水线方程为氢稳定同位素氘值δD=6.46δO-5.11,R^(2)=0.87。整体上,不同衰退程度多枝柽柳灌丛土壤水分在夏季较低,秋季略为恢复。由于衰退程度越严重蒸腾耗水越低,生长季多枝柽柳灌丛土壤水分大小排序为重度(3.48%)>极重度(2.69%)>中度(1.97%)>轻度(1.87%)。降雨与土壤水δD的变化关系分析表明,6—10月降雨对衰退多枝柽柳灌丛土壤水补给贡献较大。土壤水、降水、地下水是不同退化程度多枝柽柳灌丛的潜在水源。受春季蒸发损失小,冠层截留少,以及土壤生物结皮的综合影响,不同衰退阶段多枝柽柳春季对降水的平均利用比例达40.63%,大小排序为重度衰退(58.5%)>中度衰退(41.7%)>轻度衰退(39.3%)>极重度衰退(23%)。春季到秋季衰退多枝柽柳灌丛趋向于利用可靠的深层地下水。随生境水分可获得性的变化,不同衰退程度多枝柽柳选择性利用降雨、土壤水、地下水。虽然能勉强维持生存,但石羊河下游衰退多枝柽柳灌丛有被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等超耐旱小灌木替代的趋势。建议干旱区人工植被建设应以水定绿,灌草结合,少选择乔木、大灌木等高耗水植物种作为固沙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灌丛 土壤水 降水 地下水 水分来源 稳定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柽柳林地蒸散量及能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司建华 冯起 +1 位作者 席海洋 常宗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7-522,共6页
运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极端干旱区柽柳林地的蒸散量及能量通量进行了连续的测定和估算,并对柽柳林地蒸散特点和能量平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柽柳林地的日平均蒸散量为1.6 mm/d,整个生长季的蒸散量为248.2 mm,蒸散量的季节变... 运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极端干旱区柽柳林地的蒸散量及能量通量进行了连续的测定和估算,并对柽柳林地蒸散特点和能量平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柽柳林地的日平均蒸散量为1.6 mm/d,整个生长季的蒸散量为248.2 mm,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系数为47%±3%。柽柳林地蒸散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柽柳林地蒸散量受气象因子和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极端干旱区,感热通量消耗了绝大多数的能量,潜热通量在整个生长季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夜间,土壤储存的能量是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而白天土壤是能量的主要汇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感热 潜热 土壤热通量 柽柳
下载PDF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多枝柽柳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的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珊珊 陈曦 +3 位作者 王权 包安明 曹晓明 李平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82-3089,共8页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建群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自然状态,模拟降水、遮光处理以及降水和遮光双因子处理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和Model 3500植物水分压力室分别测定光合作用和...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建群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自然状态,模拟降水、遮光处理以及降水和遮光双因子处理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和Model 3500植物水分压力室分别测定光合作用和枝条水势,研究多枝柽柳枝条水势对浅层土壤水分和光照变化的响应,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的日进程。结果表明:这4种处理方式下,枝条水势随土壤水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差异,趋势表现为黎明前枝条水势最高(-1.2 MPa),正午枝条水势最低(-3.2 MPa),太阳落山后枝条水势逐渐升高的趋势;WUE和LUE日变化呈现出近似双峰型抛物线,WUE日变化曲线在11:00和16:00有两个不明显的波峰,LUE日变化曲线在10:00和16:00出现两个明显波峰。当光照发生变化时,遮光处理下的WUE和LUE日变化都较自然状态下的日变化低,分别降低了1.5μmol CO2/mmol H2O的WUE和0.20×10-2μmol CO2/μmol APAR的LUE。研究表明,作为深根系植物的多枝柽柳,生存主要依靠地下水来补给水分,所以浅层土壤水分条件变化没有明显引起光合和蒸腾的响应。而午间光强、高温是构成多枝柽柳光抑制现象的主要原因,这是多枝柽柳长期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形成的对抗环境胁迫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应性 水分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多枝柽柳 荒漠绿洲过渡带
下载PDF
药用植物柽柳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毕江涛 马萍 +1 位作者 杨志伟 关晓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探明药用植物柽柳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为探明药用植物柽柳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柽柳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18株内生真菌,茎部最多,根部次之,叶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2个目,3个科,7个属;有11株菌对2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61.1%,有8株内生真菌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4.4%;活性内生真菌菌株TCEFL001分别对枸杞黑果病菌、小麦全蚀病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属于组丝核菌属。药用植物柽柳具有较为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值得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柽柳 内生真菌 分离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新疆三工河流域柽柳群落细根生产与周转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健健 赵学春 +7 位作者 来利明 朱林海 王永吉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9-814,共6页
在2010年整个生长季内,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对新疆干旱区柽柳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分解与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随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 在2010年整个生长季内,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对新疆干旱区柽柳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分解与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随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的月平均值为54.51 g·m^-2,群落细根生产量为58.64 g·m^-2.细根生物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即5-9月逐渐增加,9月达到最大值,9-10月逐渐下降;在土壤剖面垂直变化上,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各土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9.53%、30.05%、26.41%、12.01%、7.33%、4.67%.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取样时间、不同土层之间的活细跟生物量、死细根生物量均差异极显著.柽柳群落细根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净生产力分别为17.41、33.75、83.60 g·m^-2 ·a^-1年周转率为1.98次·a^-1,通过细根死亡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为(42.68±5.40)g·m^-2·a^-1,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2.12%.这表明,尽管柽柳群落通过细根周转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仅占现存土壤有机碳的一小部分,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柽柳群落细根对干旱区生态系统地下有机碳的补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群落 细根生物量 细根分解与周转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