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2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白王种鸽繁殖性能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静 孙海霞 +5 位作者 韩书宇 高启楠 臧素敏 谢辉 刘观忠 安胜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2+2”生产模式下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白王种鸽繁殖性能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性能相近的300日龄健康种鸽168对,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 试验旨在探究“2+2”生产模式下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白王种鸽繁殖性能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性能相近的300日龄健康种鸽168对,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3.43%、15.04%、16.64%和18.25%的饲粮。试验期46 d,其中孵化期18 d (1~18 d),哺乳期28 d (19~46 d)。结果显示,试验Ⅱ组、Ⅲ组产蛋间隔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Ⅳ组(P<0.05),试验Ⅲ组入孵蛋孵化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Ⅱ组、Ⅳ组(P<0.01)。试验Ⅲ组乳鸽28日龄体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乳鸽屠宰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乳鸽胸肌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Ⅱ组、Ⅳ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Ⅳ组窝料重比1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研究表明,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影响了种鸽的繁殖性能、乳鸽的生长性能以及窝料重比,在“2+2”生产模式下,建议白王种鸽饲粮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乳鸽 粗蛋白质水平 “2+2”生产模式 繁殖性能 生长性能
下载PDF
不同配对模式白羽王鸽产蛋曲线拟合和对比分析
2
作者 穆春宇 汤青萍 +6 位作者 张蕊 卜柱 常玲玲 付胜勇 沈欣悦 杨明军 杨晓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3,共6页
为探索母鸽在不同配对模式下的产蛋率与产蛋量变化规律,以双母拼对和公母配对的白羽王鸽母鸽为研究对象,分析6~19月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采用Wood、Yang-Ning、McMillan、McNally、NarushinTakma和Adams-Bell6种模型对产蛋率进行拟合,... 为探索母鸽在不同配对模式下的产蛋率与产蛋量变化规律,以双母拼对和公母配对的白羽王鸽母鸽为研究对象,分析6~19月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采用Wood、Yang-Ning、McMillan、McNally、NarushinTakma和Adams-Bell6种模型对产蛋率进行拟合,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Bertalanffy3种模型对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并对其估计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母拼对鸽McNally、McMillan和Narushin-Takma模型拟合度(R^(2))较高,分别为0.745、0.744和0.744;公母配对鸽McNally模型R^(2)最高,为0.437。双母拼对鸽上笼后3~8个月为产蛋率高峰期,产蛋率最高峰为65.13%,Yang-Ning模型R^(2)最高,为62.42%,最接近实际值;公母配对鸽产蛋率最高为94.50%,Yang-Ning模型R^(2)最高,为84.16%。Logistic、Gompertz和VonBertalanffy模型的累计产蛋数曲线R^(2)都在0.98以上。与实际生产数据比较发现,McNally和Von Bertalanffy模型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其中双母拼对鸽拐点产蛋量为19.46个,拐点月龄为11.34;公母配对鸽拐点产蛋量为17.75个,拐点月龄为12.38。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McNally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白羽王鸽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变化进行估计与预测,为白羽王鸽育种及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羽王鸽 双母拼对 产蛋率 累计产蛋数 曲线拟合
下载PDF
CHD1基因在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宋志强 马顺平 +4 位作者 刘福元 杨井泉 郜兴亮 于厚军 代蓉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197,共4页
为快速、准确鉴定出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的性别,本研究基于CHD1基因在不同性别鸟类基因组中的大小差异,建立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首先提取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基因组DNA,应用引物对2550F/2718R扩增CHD1基因第17... 为快速、准确鉴定出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的性别,本研究基于CHD1基因在不同性别鸟类基因组中的大小差异,建立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首先提取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基因组DNA,应用引物对2550F/2718R扩增CHD1基因第17、18外显子及之间的内含子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结果并进行测序验证。PCR扩增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只有1条条带,而雌性个体都是2条条带,基于PCR技术的性别鉴定结果与人工鉴定的结果一致。测序结果显示,CHD1基因在美国王鸽基因组上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593 bp和447 bp;在绿壳蛋鸡基因组上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682、656 bp和448 bp。目的片段中外显子长度均为169 bp,保守性好,同源性为100%。但内含子序列在2群体间的同源性较低,片段大小差异主要是由Z染色体上CHD1基因内含子区变异引起的。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CHD1基因序列大小差异的肉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方法,为开展精准选种选配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鉴定 CHD1基因多态性 美国王鸽 绿壳蛋鸡 PCR
下载PDF
糖萜素对蛋鸽产蛋性能、蛋品质、蛋营养成分的影响
4
作者 董丽艳 李瑞萍 +3 位作者 任逸懿 吴春琴 徐时湘 钟声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76-508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糖萜素对蛋鸽产蛋性能、蛋品质以及蛋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7月龄双母配对成功的白羽王鸽2000对,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对),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750、1000 mg/kg糖... 本试验旨在研究糖萜素对蛋鸽产蛋性能、蛋品质以及蛋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7月龄双母配对成功的白羽王鸽2000对,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对),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750、1000 mg/kg糖萜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年。结果表明:1)相较于对照组,饲粮添加750 mg/kg的糖萜素显著提高了产蛋量(P<0.05),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降低了死淘率。以各组年产蛋量为判断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推荐糖萜素添加量为776 mg/kg。2)相较于对照组,饲粮添加750 mg/kg的糖萜素可使鸽蛋的蛋黄颜色极显著提高(P<0.01),蛋黄重显著升高(P<0.05),蛋形指数和蛋白重显著降低(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相较于对照组,饲粮添加750 mg/kg的糖萜素可以显著提高鸽蛋中氨基酸总量、脂肪酸总量,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而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糖萜素能提高蛋鸽产蛋性能,其中添加750 mg/kg的糖萜素效果最佳,能改善蛋黄颜色,提高蛋黄重,提高氨基酸总量、脂肪酸总量,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萜素 产蛋性能 蛋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肉鸽规模养殖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
5
作者 宋志强 杨井泉 +3 位作者 于厚军 郜兴亮 任宇斓 刘福元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148-149,152,共3页
重点探讨了规模化肉鸽养殖过程中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并以鸽新城疫、鸽副伤寒、鸽毛滴虫病、鸽腺病毒病等为例,详细介绍了每种鸽病的病原体、症状、诊断和防治技术,为肉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肉鸽 多发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不同生产方式对鸽产蛋间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汤青萍 穆春宇 +2 位作者 刘敏 张蕊 卜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为探究不同生产方式(捡蛋、孵化、孵化+哺乳)对产蛋间隔的影响,试验以正常繁殖、公母配对、同一天产蛋的白卡奴鸽110对,随机分成3组:Ⅰ组30对,不承担孵化哺育任务,只捡蛋,共统计三次产蛋间隔;Ⅱ组40对,只承担孵化任务,统计两次产蛋间隔... 为探究不同生产方式(捡蛋、孵化、孵化+哺乳)对产蛋间隔的影响,试验以正常繁殖、公母配对、同一天产蛋的白卡奴鸽110对,随机分成3组:Ⅰ组30对,不承担孵化哺育任务,只捡蛋,共统计三次产蛋间隔;Ⅱ组40对,只承担孵化任务,统计两次产蛋间隔,第二个孵化期20对孵化2个模型蛋,20对孵化3个模型蛋。Ⅲ组40对既承担孵化任务还要哺育乳鸽至28日龄,统计两次产蛋间隔,第二个孵化哺育期,20对孵化3个模型蛋,20对孵化2个模型蛋,哺育3只雏鸽。同时统计亲鸽体重变化、Ⅲ组后代28日龄体重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生产方式鸽产蛋间隔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平均产蛋间隔11.29 d,Ⅱ组产蛋间隔26.78 d,Ⅲ组产蛋间隔40.52 d,相同生产方式下产蛋间隔变异系数都在10%以内;试验结束时,Ⅰ组公鸽体重增加29 g,Ⅱ组公鸽体重增加40 g,Ⅲ组公鸽体重减少14 g,Ⅲ组和Ⅰ组、Ⅱ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Ⅲ组第二个产蛋期中孵化2个模型蛋和孵化3个模型蛋产蛋间隔没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亲鸽第一个产蛋期和第二个产蛋期产蛋间隔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第一个产蛋期和第二个产蛋期产蛋间隔极显著差异(P<0.01),乳鸽28日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研究提示,白卡奴鸽产蛋间隔整齐度高,采用不同生产方式鸽产蛋间隔差异较大,公鸽在哺育后代过程中消耗更大,孵化模型蛋数对亲鸽产蛋间隔和后代哺育效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产蛋间隔
下载PDF
中药渣发酵菌剂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倩 罗国良 +4 位作者 郭利 李晓成 宋庄 郭肖兰 钟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4,共10页
试验旨在筛选中药渣的适宜发酵菌剂并建立最佳发酵工艺,用来提高发酵中药渣中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试验包含三个部分。试验一: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 试验旨在筛选中药渣的适宜发酵菌剂并建立最佳发酵工艺,用来提高发酵中药渣中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试验包含三个部分。试验一: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中药渣进行单一菌剂、等比例两两复合和三者复合发酵,通过常规养分含量测定对其发酵效果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发酵菌剂及复合类型。试验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筛选发酵菌剂的最优添加比例。试验三: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分析初始水分含量(45%、50%、55%)、发酵温度(35、37、40℃)及发酵时间(24、48、72 h)对最优发酵剂处理后药渣内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菌制剂为植物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等比例组合,其最优添加比例为1∶1;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水分含量为55%,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72 h。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均符合中国饲料卫生标准。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有利于提升中药渣的发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发酵菌剂 营养价值 生物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鸽F3卵泡转录组构建及卵泡闭锁相关基因分析
8
作者 王莹 陈静 +4 位作者 苗冬枝 张弛 陈俊红 杨海明 王志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21-3929,共9页
【目的】通过对鸽F3卵泡颗粒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与卵泡闭锁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选择产蛋间隔第5(LI5)和7(LI7)天的白羽王鸽各3只,构建F3卵泡颗粒细胞转录文库,利用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目的】通过对鸽F3卵泡颗粒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与卵泡闭锁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选择产蛋间隔第5(LI5)和7(LI7)天的白羽王鸽各3只,构建F3卵泡颗粒细胞转录文库,利用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随机选择的5个DEGs进行表达量验证。【结果】LI5和LI7期鸽F3卵泡颗粒细胞的6个cDNA文库中获得41.96~43.62 Mb clean reads,Q30>92%,比对率为82.21%~85.94%。筛选出LI5和LI7期F3卵泡颗粒细胞DEGs共6587个,其中2318个基因上调,4269个基因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连接和催化活性功能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显著富集到聚焦黏附、内质网加工蛋白、卵巢类固醇合成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结合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和关键通路的DGEs发现,StAR、HSD 3 B_(1)、MARCH 6、BCL 2、BOK、CDCA 7等基因在鸽卵泡闭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5个基因在LI5和LI7期鸽F3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试验获得的6个差异表达基因(StAR、HSD3B1、MARCH6、BCL2、BOK、CDCA7)在鸽卵泡闭锁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鸽卵泡闭锁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并为抑制鸽卵泡闭锁、提高鸽产蛋量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蛋间隔 颗粒细胞 卵泡闭锁 转录组
下载PDF
行为诱导采食对乳鸽采食行为、体重、胃肠激素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常玲玲 张蕊 +4 位作者 汤青萍 付胜勇 穆春宇 沈欣悦 卜柱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0-116,123,共8页
为了研究行为诱导采食对乳鸽采食行为、体重、胃肠激素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行为诱导采食在乳鸽集约化饲养模式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试验将180只16日龄、体重300 g以上的健康白羽王鸽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诱导组和对照组,每... 为了研究行为诱导采食对乳鸽采食行为、体重、胃肠激素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行为诱导采食在乳鸽集约化饲养模式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试验将180只16日龄、体重300 g以上的健康白羽王鸽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诱导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乳鸽,每10只乳鸽为一笼。对照组不进行行为诱导采食,正常饲喂至28日龄出栏,诱导组于乳鸽16~18日龄时每笼中放入1只可正常采食的30日龄乳鸽进行行为诱导采食,其他饲养模式与对照组均相同。试验期间观察乳鸽自主采食情况,分别于乳鸽16,19,22,25,28日龄清晨喂料前(禁食8 h)对两组进行称重并记录,并从两组每个重复中随机选择2只乳鸽翅下静脉采集血液,测定胃肠激素水平[血清中胆囊收缩素(CCK)、饥饿素(Ghrelin)质量浓度,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酪酪肽(PYY)浓度]和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质量浓度,葡萄糖(GLU)、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肌酐(Cr)浓度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表明:诱导组17日龄时即有乳鸽开始自主采食,而对照组直至18日龄才有乳鸽开始自主采食。诱导组22日龄自主采食乳鸽占比高达96.22%,其余3.78%的乳鸽因不会自主采食而死亡或被淘汰;而对照组22日龄自主采食乳鸽占比仅为86.67%,其余13.33%的乳鸽均因不会自主采食而死亡或被淘汰。两组16~19日龄乳鸽体重呈现下滑的趋势,19~28日龄逐渐攀升。诱导组后期体重增长速度较快,25~28日龄时诱导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组19日龄乳鸽的Ghrelin质量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CK质量浓度和GLP-1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诱导组22日龄乳鸽的GLP-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诱导组25日龄Ghrelin和CCK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日龄乳鸽PYY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均随着日龄的变化大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6~19日龄各指标迅速下降,19日龄后大部分指标上升,22日龄后趋于稳定;两组试验期间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19日龄,诱导组TP质量浓度、GLU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B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UN、T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ST、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照组28日龄的GLU浓度显著低于诱导组(P<0.05)。两组试验期间Cr浓度、GLB质量浓度和ALT、CK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对16日龄刚离笼的乳鸽进行行为诱导采食可促进乳鸽尽快学会自主采食,后期群体中会自主采食的乳鸽占比更高,体重优势在25日龄以后逐步体现;同时行为诱导采食可改善乳鸽胃肠激素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从而有利于乳鸽体重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鸽 行为诱导采食 采食行为 体重 胃肠激素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二元杂交鸽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评价
10
作者 穆春宇 汤青萍 +8 位作者 丁路 张蕊 卜柱 常玲玲 付胜勇 沈欣悦 夏爱萍 杨明军 杨晓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为评价石歧鸽、白卡奴鸽、欧洲肉鸽三个品种鸽不同二元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寻求最佳二元杂交组合,试验设置XL组合[石歧鸽(X)■×欧洲肉鸽(L)♀]、XY组合[石歧鸽(X)■×白卡奴鸽(Y)♀]、LY组合[欧洲肉鸽(L)■×白... 为评价石歧鸽、白卡奴鸽、欧洲肉鸽三个品种鸽不同二元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寻求最佳二元杂交组合,试验设置XL组合[石歧鸽(X)■×欧洲肉鸽(L)♀]、XY组合[石歧鸽(X)■×白卡奴鸽(Y)♀]、LY组合[欧洲肉鸽(L)■×白卡奴鸽(Y)♀]和LX组合[欧洲肉鸽(L)■×石歧鸽(X)♀],每个组合170对,进行为期1年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统计,比较产蛋间隔、产蛋窝次、年产蛋数、无精蛋数、死胚数、出雏数、出栏乳鸽数、死雏数、受精率、出雏率、成活率、公鸽重、母鸽重、28日龄乳鸽体重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杂交组合的综合评价和优良组合的筛选。结果表明:XY组合的产蛋间隔最短(25.50 d),极显著低于LY组合(31.28 d)和LX组合(30.67 d,P<0.01);XY组合的年产蛋数最多(22.69个),极显著高于LY组合(21.28个,P<0.01);LY组合受精率最高为88.96%,极显著高于XY组合(83.51%,P<0.01),显著高于XL组合(84.57%,P<0.05);XY组合出栏乳鸽数最多,为13.57只。产蛋窝次、产蛋数、无精蛋数和死胚数与产蛋间隔之间呈强负相关,产蛋数、无精蛋数、死胚数与产蛋窝次之间呈强正相关,乳鸽重与公鸽重和母鸽重之间呈强正相关,XL组合的公母鸽体重均较重,因此该组合的乳鸽体重最重(547.65 g)。LX组合死淘率低,出栏数相对较多,且28日龄乳鸽体重较重。从繁殖性能中提取了三个主成分,分别为产蛋因子、乳鸽数因子、乳鸽体重因子,LX组合产蛋因子得分较高,LX组合乳鸽数因子较高。说明LX组合适合于肉鸽生产;XY组合产蛋量高,适合于蛋用鸽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生长性能 主成分分析 产蛋数
下载PDF
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霞 刘佳佳 +5 位作者 代金平 王志方 秦星 杨新平 韩涛 邵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7,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28日龄的健康肉鸽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鸽。CK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B组和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025... 试验旨在探讨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28日龄的健康肉鸽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鸽。CK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B组和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025、0.050 g/kg中草药制剂。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B组肉鸽的末重显著高于CK组(P<0.05)。56日龄时,B组肉鸽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C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65日龄时,B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ALB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显著高于A组(P<0.05)。42日龄时,B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C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C组血清补体C3、干扰素-γ (IFN-γ)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65日龄时,B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IgM、IgG、白细胞介素-2 (IL-2)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血清补体C3、补体C4、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研究表明,添加中草药制剂能有效改善肉鸽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免疫能力,以0.025 g/kg添加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肉鸽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力
下载PDF
不同日龄白羽王鸽胸肌中lncRNA和mRNA功能分析
12
作者 张弛 刘超 +5 位作者 王一曼 苗冬枝 陈静 王莹 杨海明 王志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7-1836,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日龄乳鸽胸肌发育的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确定影响乳鸽生长发育的关键候选基因,探究乳鸽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促进乳鸽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乳鸽于1(D1)、7(D7)、14(D14)和25(D25)日龄分... 【目的】分析不同日龄乳鸽胸肌发育的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确定影响乳鸽生长发育的关键候选基因,探究乳鸽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促进乳鸽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乳鸽于1(D1)、7(D7)、14(D14)和25(D25)日龄分别称重,随后在D7和D25时进行屠宰,利用RNA-Seq技术对所选日龄白羽王鸽胸肌的lncRNA进行测序并预测其靶基因,构建lncRNA-mRNA互作网络,对筛选的差异表达lncRNA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乳鸽于7~14日龄日增重最快,25日龄乳鸽体重到达上市日龄。从构建的6个文库中共获得56421个lncRNAs和30208个mRNAs,其中2335个lncRNAs差异表达,靶向1553个mRNAs。lncRNA-mRNA调控网络显示,lncRNA与mRNA间存在相互调控。GO与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与GTpase活性等相关,差异lncRNAs及其靶基因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骨骼肌组织发育、TGF-β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关键lncRNAs可能通过这些信号通路调控乳鸽胸肌发育。其中LTCONS_00012834、LTCONS_00032767、LTCONS_00045211和LTCONS_00002003分别靶向XIRP 1、PITX 3、BMPR 1 B、MYLK 4基因,发挥关键作用。实时荧光定量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趋势一致,说明测序数据的可靠性。【结论】本研究共获得了2335个差异表达lncRNAs和1553个mRNAs,4个差异表达lncRNAs:LTCONS_00032767、LTCONS_00012834、LTCONS_00002003、LTCONS_00045211分别靶向与骨骼肌发育相关基因PITX 3、XIRP 1、MYLK 4和BMPR 1 B,且这些基因受到多个lncRNA的调控。结果为阐明乳鸽胸肌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白羽王鸽的分子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羽王鸽 胸肌 长链非编码RNA MRNA
下载PDF
种鸽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对鸽蛋品质、乳鸽组织中铜含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刘文丽 邵玉新 +9 位作者 秦士贞 张博 李晶 孙鸿 索琰瑞 赵东栋 申莉 李昊轩 史兆国 王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9-306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对乳鸽组织及鸽乳中铜含量、鸽蛋品质、乳鸽血清抗氧化指标等的影响。选择120对银羽王父母代种鸽,随机配对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基础饲粮中不添加铜)和4个试验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2、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对乳鸽组织及鸽乳中铜含量、鸽蛋品质、乳鸽血清抗氧化指标等的影响。选择120对银羽王父母代种鸽,随机配对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基础饲粮中不添加铜)和4个试验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2、16 mg/kg铜),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对种鸽。以CuSO_(4)·5H_(2)O(铜含量24.57%)作为铜源,各组铜含量的实测值分别为5.66、8.67、11.46、15.22、20.09 mg/kg。试验期46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铜添加水平的增加,鸽乳中铜含量及1~28日龄种鸽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 mg/kg的铜显著提高了鸽蛋蛋黄色泽、母鸽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乳鸽血清铜蓝蛋白(CP)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对乳鸽肝脏、心脏及胸肌中铜含量,乳鸽血清及各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种鸽ADFI、蛋重、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颜色、蛋壳厚度,以及母鸽血清C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以乳鸽血清CP活性及母鸽血清CAT活性作为评价种鸽饲粮铜需要量的敏感指标,进行最佳二次曲线模型评价,初步获得饲粮中铜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3.96及7.96 mg/kg。由此可见,在种鸽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铜可提升鸽蛋品质及母鸽、乳鸽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子 蛋品质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产蛋间隔前期鸽卵泡转录组比较分析揭示卵泡发育相关基因
14
作者 陈静 吴薛蓓 +3 位作者 苗冬枝 张弛 郭振玉 王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03-3515,共13页
旨在对产蛋间隔前期母鸽卵泡颗粒细胞(GC)层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与鸽卵泡发育和选择相关的关键基因。本研究选择了80对12月龄产蛋规律、体重相近的白羽王鸽为研究对象,在产蛋间隔第1天(LI1)和第3天(LI3)分别选择3只母鸽,采集F1和SF1卵... 旨在对产蛋间隔前期母鸽卵泡颗粒细胞(GC)层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与鸽卵泡发育和选择相关的关键基因。本研究选择了80对12月龄产蛋规律、体重相近的白羽王鸽为研究对象,在产蛋间隔第1天(LI1)和第3天(LI3)分别选择3只母鸽,采集F1和SF1卵泡GC层,并利用RNA-seq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L1F1/L1SF1、L3F1/L3SF1、L1F1/L3F1和L1SF1/L3SF1组,4组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关键基因,各组随机选择5个DEGs进行RT-qPCR验证转录组的可靠性。在4组比对中分别获得77、2736、5698和3864个DEGs。GO分析显示,4组DEGs都主要富集的GO条目为细胞过程、细胞解剖实体和连接。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L1F1/L1SF1组和L3F1/L3SF1组DEGs均显著富集在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卵巢类固醇合成等信号通路,L1F1/L3F1组和L1SF1/L3SF1组DEGs均显著富集在糖胺聚糖降解、突触囊泡周期和氧化磷酸化等信号通路。进一步地,进行PPI网络分析并筛选与卵泡发育和选择密切相关的DEGs。各组随机选择5个DEGs进行RT-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筛选到与鸽卵泡发育和选择相关的关键基因——EEF2、DDX5、PLK2、IGF 2R、LHCGR、HSD 3B1、CYP 19A1和StAR,为进一步探究鸽卵泡发育和选择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蛋间隔 卵泡发育 转录组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品种肉鸽胸肌代谢差异
15
作者 沈晓晖 高瑞圆 +5 位作者 侯浩宾 李欣 丁卫星 杨长锁 赵维民 姚俊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为了解不同品种肉鸽胸肌组织的代谢差异及其对肉品质和风味产生的影响,选取28日龄银王鸽和申王肉鸽1号乳鸽各16只,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其胸肌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检测,并运用代谢组学分析技术进行代谢模式差异分析、差... 为了解不同品种肉鸽胸肌组织的代谢差异及其对肉品质和风味产生的影响,选取28日龄银王鸽和申王肉鸽1号乳鸽各16只,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其胸肌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检测,并运用代谢组学分析技术进行代谢模式差异分析、差异代谢物筛选和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银王鸽和申王肉鸽1号胸肌中分别检测出80种和47种代谢物,筛选出13种差异代谢物。与银王鸽相比,申王肉鸽1号中有8种代谢物丰度显著上调(P<0.05),5种显著下调(P<0.05)。KEGG分析表明:这13种差异代谢物在23条代谢通路上富集,主要为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磷酸盐代谢等通路。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不同鸽品种中胸肌风味物质的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肌 代谢组学 风味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下载PDF
黄芪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合剂对乳鸽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唐文雅 聂福旭 +4 位作者 刘根新 于子涵 鲍平静 赵正阳 马向辉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合剂对白羽王鸽乳鸽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20对健康的白羽王鸽种鸽和640羽同日出孵体重接近的乳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对种鸽和40只乳鸽。... 研究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合剂对白羽王鸽乳鸽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20对健康的白羽王鸽种鸽和640羽同日出孵体重接近的乳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对种鸽和40只乳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黄芪多糖(黄芪多糖组)、0.1%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组)、0.1%黄芪多糖+0.1%枯草芽孢杆菌合剂(黄芪多糖+枯草芽孢杆菌组)。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枯草芽孢杆菌组乳鸽末重提高2.86%(P<0.05),黄芪多糖组、黄芪多糖+枯草芽孢杆菌组乳鸽平均日增重提高1.68%和2.91%(P<0.05)。与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组、黄芪多糖+枯草芽孢杆菌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41.67%和47.92%(P<0.05),黄芪多糖+枯草芽孢杆菌组法氏囊指数提高了41.76%(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组、枯草芽孢杆菌组、黄芪多糖+枯草芽孢杆菌组乳鸽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分别提高了8.96%、8.02%、18.28%(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枯草芽孢杆菌组乳鸽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提高了10.95%(P<0.05),枯草芽孢杆菌组、黄芪多糖+枯草芽孢杆菌组乳鸽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了4.87%和7.44%(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合剂可显著提高乳鸽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结果可为进一步推动替抗合生元制剂在肉鸽养殖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枯草芽孢杆菌 乳鸽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产蛋间隔期母鸽卵黄前体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分析
17
作者 毛昕妍 郭振玉 +5 位作者 邓子优 吴薛蓓 路淑敏 陈静 苗冬枝 王莹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旨在探究产蛋间隔期鸽卵黄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选取12月龄白羽王鸽48对,分别在产蛋间隔(LI)第1天(LI1)、第3天(LI3)、第5天(LI5)和第7天(LI7)4个时期采集母鸽肝脏、卵巢、F1卵泡颗粒层和F1卵泡膜层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 旨在探究产蛋间隔期鸽卵黄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选取12月龄白羽王鸽48对,分别在产蛋间隔(LI)第1天(LI1)、第3天(LI3)、第5天(LI5)和第7天(LI7)4个时期采集母鸽肝脏、卵巢、F1卵泡颗粒层和F1卵泡膜层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Ⅱ(APO-VLDLⅡ)、卵黄蛋白原(VTG)2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4种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肝脏中APOB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在LI7期达到最低,与LI1和LI3期差异显著(P<0.05);APO-VLDLⅡ在LI1期表达水平最高,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在LI3和LI7期达到最低,与LI1和LI5期差异极显著(P<0.01);VTG2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在LI7期达到最高,与LI1、LI3和LI5期差异极显著(P<0.01)。卵巢中VLDLR的表达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在LI3时达到最高,与LI1、LI5和LI7期差异极显著(P<0.01);颗粒细胞层中VLDLR表达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LI3期达到最低,与LI5和LI7期差异极显著(P<0.01);膜细胞层中VLDLR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LI5期达到最高,与LI3期差异显著(P<0.05)。综上,产蛋间隔前期APOB和APO-VLDLⅡ表达水平较高,启动载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后期卵黄沉积减缓,APOB和APO-VLDLⅡ表达水平下降,同时雌激素诱导VTG2表达水平上升;产蛋间隔前期卵巢VLDLR表达水平较高,介导吸收卵黄前体物质,后期颗粒细胞层和膜细胞层VLDLR表达水平较高,介导卵黄前体进入卵泡最终形成卵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沉积 APOB APO-VLDLⅡ VTG2 VLDLR
下载PDF
不同杂交组合鸽后代生长性能比较与生长曲线模型建立
18
作者 王玲 吴盈萍 +3 位作者 李海英 姚莹莹 赵晓钰 李家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1-48,共8页
为比较不同杂交组合鸽后代的生长性能,探寻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最佳生长曲线模型,本试验以0日龄TK组(塔里木鸽♂×白卡奴鸽♀)后代乳鸽和OK组(欧洲肉鸽Ⅲ系♂×白卡奴鸽♀)后代乳鸽各60只(公母对半)为试验对象,测定... 为比较不同杂交组合鸽后代的生长性能,探寻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最佳生长曲线模型,本试验以0日龄TK组(塔里木鸽♂×白卡奴鸽♀)后代乳鸽和OK组(欧洲肉鸽Ⅲ系♂×白卡奴鸽♀)后代乳鸽各60只(公母对半)为试验对象,测定其0~28日龄体重、体尺指标,比较两种杂交后代乳鸽体重、体尺差异性与相关性,并确定优势杂交后代;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不同性别乳鸽的体重进行曲线拟合,寻求最佳生长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在体重与体尺指标差异性方面,OK组乳鸽优于TK组,同性别下公鸽优于母鸽;0~28日龄体重生长曲线中,除0日龄外,其余日龄OK组公、母乳鸽体重均极显著高于TK组,分别提高了9.32%、13.43%、19.24%、19.33%和16.84%、19.42%、23.04%、19.20%(P<0.01);用具优势的OK组乳鸽做生长曲线拟合分析发现,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值更接近实测值,是OK组乳鸽的最佳生长曲线模型;体重体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K组乳鸽体重与体斜长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因此今后可将体斜长作为OK组乳鸽选育的参考标准。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欧洲肉鸽Ⅲ系与白卡奴鸽(OK组乳鸽)的杂交效果优于塔里木鸽与白卡奴鸽(TK组乳鸽)的杂交效果,且OK组乳鸽的最佳生长曲线模型为Von Bertalanffy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鸽 欧洲肉鸽Ⅲ系 白卡奴鸽 生长性能 生长曲线
下载PDF
塔里木鸽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19
作者 王钧冉 穆艾太尔·木塔力甫 +12 位作者 赵天心 王清正 王惠娥 杨宝钰 孙啸渊 杨娜 王亚茹 汤驰 依那木江·亚力买买提 努尔玛奴·克里木 热孜亚古丽·司马义勒 吾买尔江·艾孜木 格明古丽·木哈台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
为探究塔里木鸽早期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其品种特性。本研究采用亲鸽自繁自养的模式,测量0~28日龄乳鸽的体重、体尺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0~28日龄乳鸽体重进行曲线拟合分析。... 为探究塔里木鸽早期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其品种特性。本研究采用亲鸽自繁自养的模式,测量0~28日龄乳鸽的体重、体尺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0~28日龄乳鸽体重进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鸽累计体重持续增长,21日龄体重达到最大值,21日龄后体重小幅度降低。相对生长率随着体重增加持续降低,乳鸽7日龄绝对生长量最大,28日龄体重为负增长。不同日龄乳鸽的体重与各项体尺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非线性模型均能较好的模拟塔里木鸽生长曲线,但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最佳(R~2=0.988),拐点日龄为7.541 d,拐点体重为139.57 g,最大日增重为20.795 g,与实际测量值最为接近。塔里木鸽早期生长速度快,生长曲线呈“S”形,符合家禽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Gompertz模型对塔里木鸽生长发育的体重拟合效果最佳,可根据此模型制定科学饲养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其生产性能,为品种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鸽 体尺 体重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曲线 关联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Sanger测序方法检测赛鸽竞翔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20
作者 杨理程 吴锐琼 +2 位作者 李培健 王冰梅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大量研究发现赛鸽中LDHA、F-KER、DRD4、MSTN和CRY1这5个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归巢能力相关,成为分子辅助育种的潜在SNP标记。当前的检测方法仍以传统的RFLP为主,尚未报道Sanger测序的应用。通过建立一种基于Sanger测序技术的检... 大量研究发现赛鸽中LDHA、F-KER、DRD4、MSTN和CRY1这5个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归巢能力相关,成为分子辅助育种的潜在SNP标记。当前的检测方法仍以传统的RFLP为主,尚未报道Sanger测序的应用。通过建立一种基于Sanger测序技术的检测方法,以识别这5个基因中的多态性位点。结果表明:针对赛鸽的LDHA、F-KER、DRD4、MSTN和CRY1基因设计了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所得PCR产物条带单一,显示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进一步,利用这些引物对60羽赛鸽的羽毛DNA样品进行扩增和Sanger测序,能成功获得各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分型结果。最后,统计了各种基因分型在这60羽赛鸽中的分布频率,发现相关的罕见基因型频率均低于5%,与国外赛鸽群体的频率相一致。研究显示所建立的赛鸽竞翔相关基因SNP分型Sanger测序分析方法,对于选育优良基因型的赛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鸽 Sanger测序法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