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乳期奶牛隐性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效果评价
1
作者 艾俊杰 戴小华 +4 位作者 何薇 宋林卿 王彦斌 王利敏 冯浩强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牛隐性乳腺炎常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评价头孢洛宁和利福昔明对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兰州隐性乳腺炎诊断液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某奶牛养殖场的干乳期奶牛进行诊断;利用平...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牛隐性乳腺炎常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评价头孢洛宁和利福昔明对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兰州隐性乳腺炎诊断液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某奶牛养殖场的干乳期奶牛进行诊断;利用平板划线法及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采集的74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及种属鉴定;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洛宁和利福昔明对致病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从74份乳样中共分离、鉴定致病菌9种、10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占总菌株数量的33.98%;大肠杆菌24株,占总菌株数量的23.30%;产色葡萄球菌15株,占总菌株数量的14.56%;模仿葡萄球菌(10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屎肠球菌(5株)、溶血性葡萄球菌(4株)、地衣芽孢杆菌(3株)和腐生葡萄球菌(1株)的数量分别占总菌株数量的9.70%、5.83%、4.85%、3.88%、2.91%、0.97%。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洛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0.12、3.91、0.98、0.06、0.98、0.98、3.91、0.06、0.49μg/mL,MBC分别为0.24、7.81、1.95、0.12、1.95、1.95、7.81、0.24、1.95μg/mL;利福昔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0.20、6.25、1.56、0.78、1.56、1.56、12.50、0.20、0.20μg/mL,MBC分别为0.78、12.50、3.13、1.56、3.13、3.13、12.50、0.78、1.56μg/mL。[结论]引起该养殖场干乳期奶牛隐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色葡萄球菌;头孢洛宁和利福昔明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株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洛宁 利福昔明 干乳期奶牛 隐性乳腺炎 致病菌
下载PDF
茶树油及其成分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璐 张逸 +1 位作者 陈志 杨章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7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茶树油及其成分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探究茶树油代替抗生素用于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可行性。采用平板打孔法药敏试验,测定茶树油及其成分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析比较单一成分与全组分茶树油抑菌效果的差异,进一步... 试验旨在探究茶树油及其成分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探究茶树油代替抗生素用于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可行性。采用平板打孔法药敏试验,测定茶树油及其成分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析比较单一成分与全组分茶树油抑菌效果的差异,进一步推断茶树油成分之间抑菌作用的关系。5种致病菌对20%浓度的茶树油均为中敏,对10%浓度的茶树油敏感度介于中敏和低敏之间,而对于5%浓度的茶树油为低敏。桉叶油醇对于5种致病菌均具良好的抑菌效果,且与浓度呈正相关,5种致病菌对于2.5%~20%浓度的桉叶油醇介于低敏和高敏之间;5种致病菌对于2.5%以及1.25%浓度的α-松油醇均为高敏,对于0.625%浓度的α-松油醇均为中敏;5种致病菌对于5%~20%浓度的(R)-(+)-苎烯介于低敏和中敏之间;2.5%~20%浓度的双戊烯对于绿脓杆菌无抑菌效果,除绿脓杆菌之外的4种致病菌对于20%浓度的双戊烯为介于低敏和中敏之间。茶树油对于5种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茶树油中起主要抑菌作用的物质为α-松油醇,桉叶油醇、R-(+)-苎烯、萜品油烯以及双戊烯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这些组分在茶树油的抑菌作用中相互协同、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 主要成分 奶牛乳腺炎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一株奶牛乳房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蕾 陈亮 +5 位作者 冯万宇 苗艳 兰世捷 沈思思 李丹 史同瑞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23-24,27,共3页
本试验采集黑河市某奶牛场乳腺炎患病奶牛的牛乳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鉴定了一株大肠杆菌。以K-B药敏纸片法检测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并攻毒小鼠,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分离株耐多种药... 本试验采集黑河市某奶牛场乳腺炎患病奶牛的牛乳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鉴定了一株大肠杆菌。以K-B药敏纸片法检测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并攻毒小鼠,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分离株耐多种药物,致病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牛乳体细胞数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朱正鹏 单安山 +2 位作者 薛艳林 张忠远 贾树英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47-50,共4页
随着奶牛业和乳品业的迅速发展,牛奶体细胞数在牛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影响牛奶体细胞数的因素、体细胞数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乳及乳制品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畜牧学 体细胞数 综述 牛奶品质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27
5
作者 戈胜强 柴同杰 秦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0-46,共7页
【目的】了解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在泰安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28份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方法,对其中的葡... 【目的】了解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在泰安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28份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方法,对其中的葡萄球菌进行了分离,用K-B纸片扩散法对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共分离到29株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14/29,47.4%),产色葡萄球菌3株(3/29,10.3%),木糖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2株(2/29,6.9%),头葡萄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各1株(1/29,3.3%);葡萄球菌对头孢拉定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临床上常用的林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合磺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9.1 mm,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0.3 mm。【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分离葡萄球菌中仍占主导地位,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未发现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葡萄球菌 药敏试验 万古霉素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治疗试验初报 被引量:12
6
作者 戴鼎震 王晓丽 +5 位作者 赵永前 夏兴霞 蒋兆春 汤春华 刘静 钱志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中药 治疗
下载PDF
两种兼用型牛BoLA-DRA* exon2多态性及其与乳房炎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树新 许尚忠 +2 位作者 高雪 马云 韩玉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1-213,共3页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RA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在23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三河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结果表明: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6种基因型在感染乳房炎牛和健康牛之间分布不...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RA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在23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三河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结果表明: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6种基因型在感染乳房炎牛和健康牛之间分布不一致(p<0.01)。在感染乳房炎牛中CC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健康牛中BC基因型频率最高。据此推测,CC基因型可能与这两种牛的乳房炎易感性有关,而BC基因型可能与这两种牛的乳房炎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传育种 DRA基因 PCR-SSCP 体细胞计数 体细胞评分
下载PDF
奶牛乳铁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SSCP分析及其与乳房炎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郭亮 周磊 +4 位作者 李忠浩 杨媛媛 宋维龙 狄和双 王根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普遍、最复杂也是花费最多的疾病,而乳铁蛋白在机体抵抗乳房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523头泌乳奶牛中,以临床乳房炎发病记录为基础,分别筛选出40头具有最高抗性和最高易感性的奶牛作为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同时对bLF... 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普遍、最复杂也是花费最多的疾病,而乳铁蛋白在机体抵抗乳房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523头泌乳奶牛中,以临床乳房炎发病记录为基础,分别筛选出40头具有最高抗性和最高易感性的奶牛作为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同时对bLF启动子和第4、15外显子做PCR-SSCP分析,在6个亚片断上,发现P1,P4,E4,E15等4个DNA片断存在多态,测序后发现6个突变位点。对4个DNA多态片断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P1、P4片断的等位基因在试验两组中的分布呈显著差异,分别为53.7%vs 70.0%(P<0.05),55.0%vs68.8%(P<0.05),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结合试验奶牛的生产记录分析了分子标记的相关影响,结果发现筛选将引起奶牛乳脂率显著上升(P<0.05),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CMR值极显著差异(P<0.01)和产奶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还利用M atInspector7.2.2软件对突变引起的启动子区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改变进行了研究,并预测了乳铁蛋白表达调节的两个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即NF-κB炎症响应途径和核激素受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铁蛋白基因 乳房炎 多态性 PCR-SSCP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地区隐性乳房炎致病菌调查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长彬 钟发刚 +5 位作者 卢春霞 康立超 李永刚 姜志涛 刘岗 罗小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1-184,共4页
针对新疆石河子地区不同牛场(A牛场、B牛场)7—9月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以及主要致病菌进行调查,采用CMT法和体细胞分析仪(SCC)法相结合,随机抽取122头处于泌乳期的奶牛,对2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的奶牛再进行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针对新疆石河子地区不同牛场(A牛场、B牛场)7—9月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以及主要致病菌进行调查,采用CMT法和体细胞分析仪(SCC)法相结合,随机抽取122头处于泌乳期的奶牛,对2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的奶牛再进行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A牛场、B牛场7—9月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分别为86.1%、44.0%,阳性乳区率分别为41%、26%。SCC法检测结果显示,A牛场0-30万个/mL占8.3%,31万-60万个/mL占22.2%,61万-100万个/mL占18.1%,101万-200万个/mL占20.8%,200万以上个/mL占30.6%;B牛场0-30万个/mL占30%,31万-60万个/mL占32%,61万-100万个/mL占12%,101万-200万个/mL占14%,200万个/mL以上占12%。采用CMT和SCC检测仪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且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由定性检测转向了定量检测。由以上结果可见,新疆石河子地区7—9月是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高发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高发季节 致病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乳酶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德英 姚学萍 +3 位作者 曹随忠 余树民 刘长松 杜立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目的】定量实时检测奶牛牛乳中的乳酶活性,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采集乳汁测定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和5种乳酶活性,研究乳酶活性在健康和患隐性... 【目的】定量实时检测奶牛牛乳中的乳酶活性,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采集乳汁测定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和5种乳酶活性,研究乳酶活性在健康和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的变化规律及与SCC的相关性。【结果】以乳汁体细胞数50×104mL-1作为判定乳房炎的标准,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N-乙酰基-1-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乳酶活性与SCC(lgSCC)呈正相关,其中NAG活性与SCC(lgSCC)的相关性系数R2=0.98,NAG与LDH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2=0.9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对LDH、NAG、LP、ALP和M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乳酶NAG和LDH可联合应用作为早期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乳酶活性 体细胞计数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的复杂性及其对传统科学观念的挑战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超应 胡振英 郑继方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针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日益困难,在采用复杂科学的非线性理论对传统科学简单化观念及奶牛乳房炎复杂性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论述了重视复杂科学新理念,完善科学认识方法;以及在疾病研究与防治中,要树立复杂多变的观念,切忌以偏概全与僵死不... 针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日益困难,在采用复杂科学的非线性理论对传统科学简单化观念及奶牛乳房炎复杂性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论述了重视复杂科学新理念,完善科学认识方法;以及在疾病研究与防治中,要树立复杂多变的观念,切忌以偏概全与僵死不变,要更重视临床研究与实践,也许才是提高奶牛乳房炎等疾病防治效果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复杂性 科学观念 复杂科学/非线性理论
下载PDF
河南省奶牛乳房炎发病现状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金和 石冬梅 王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7,共4页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采用现场诊断和试剂检测等调查方法,于2009年4月份、8月份和12月份分别对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及郑州市五地区的87个奶牛场24257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奶牛...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采用现场诊断和试剂检测等调查方法,于2009年4月份、8月份和12月份分别对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及郑州市五地区的87个奶牛场24257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奶牛乳房炎总发生率为70.66%,其中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生率为7.18%,隐性乳房炎的平均发生率为63.48%,两者之比为为1:8.84;郑州地区乳房炎发生率最高,为74.13%;河南省奶牛乳房炎在8月份发生率最高,为82.25%;4胎以上奶牛乳房炎患病率显著高于1~2胎奶牛患病率(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河南省奶牛乳房炎发生率较高,和不同管理水平、季节、胎次、不同泌乳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奶牛乳房炎 发病现状 调查
下载PDF
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守艳 韩一超 +4 位作者 陈剑波 杨丽华 董春光 韩文儒 夏艳婷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232-235,238,共5页
针对引起奶牛乳腺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一细菌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确立了对这3种病原菌特异、敏感、快速的PCR鉴定和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建立奶牛乳腺... 针对引起奶牛乳腺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一细菌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确立了对这3种病原菌特异、敏感、快速的PCR鉴定和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建立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多重PCR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主要病原菌 PCR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大肠杆菌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与乳清中C-反应蛋白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柏双 王秋竹 +2 位作者 付连军 宋永利 沙万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4-215,共2页
为研究不同程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与乳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 CRP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CR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 为研究不同程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与乳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 CRP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CR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结果表明,乳清中CR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与乳汁体细胞数增加和乳清中CRP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奶牛 乳清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2种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江 蒙翠萍 +2 位作者 周悦 卢俊求 王晓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3-195,共3页
通过苛性钠凝乳检验、BTB检验对广西大学奶牛场的44头处于泌乳期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统计分析各种因素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并对这2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苛性钠凝乳检验的头数阳性率为40.91%,而BTB检... 通过苛性钠凝乳检验、BTB检验对广西大学奶牛场的44头处于泌乳期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统计分析各种因素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并对这2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苛性钠凝乳检验的头数阳性率为40.91%,而BTB检验检出的是22.73%;苛性钠凝乳检验的乳区阳性率为15.88%,而BTB检验检出的是10.59%。这2种检验法的结果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检验结果相近,苛性钠凝乳检验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奶牛 苛性钠凝乳检验 BTB检验
下载PDF
乳房炎奶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磊 冯士彬 +2 位作者 王希春 周凡 吴金节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3期163-164,167,共3页
随机选取21头临床健康荷斯坦奶牛(CMT检测呈阴性)、19头隐性乳房炎奶牛(CMT检测呈阳性)、33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别于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 随机选取21头临床健康荷斯坦奶牛(CMT检测呈阴性)、19头隐性乳房炎奶牛(CMT检测呈阳性)、33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别于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临床型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或P<0.05)。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高于健康奶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3组奶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奶牛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韩庆功 崔艳红 张智勇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79-82,共4页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群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对奶牛生产为害很大。对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进行总结,使奶牛养殖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从而较好地控制奶牛群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诊断方法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昆 蒋成砚 +3 位作者 郑秋燕 周文树 唐秀华 汪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63-165,共3页
从牛奶中分离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对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分离病原菌做药敏试验。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得到金黄... 从牛奶中分离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对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分离病原菌做药敏试验。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药敏试验,得到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吩(抑菌圈15.6 mm)、万古霉素(抑菌圈16.0 mm)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庆大霉素(菌圈12.0 mm)、红霉素(菌圈11.3 mm)、青霉素(抑菌圈10.5 mm);敏感低的是四环素(抑菌圈9.0 mm)和诺氟沙星(抑菌圈7.0 mm);最不敏感为环丙沙星(抑菌圈为3.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微生态活菌制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试验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静 高淑琴 +2 位作者 王庆奎 单晓枫 钱爱东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年第8期105-106,共2页
进行了微生态活菌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效果的观察试验。试验结果为:微生态活菌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治疗试验中灌注组效果要优于饲喂组,但灌注组操作不当会引发二次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微生态活菌制剂对奶... 进行了微生态活菌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效果的观察试验。试验结果为:微生态活菌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治疗试验中灌注组效果要优于饲喂组,但灌注组操作不当会引发二次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微生态活菌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活菌制剂 奶牛隐性乳房炎 防治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萍 侯西成 +2 位作者 郝满良 叶宝娜 谢菲 《中国奶牛》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对河北省某奶牛场采集的70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0种91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占91.21%(83/91);主要致病菌对头孢氨苄、新霉... 对河北省某奶牛场采集的70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0种91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占91.21%(83/91);主要致病菌对头孢氨苄、新霉素、红霉素、盐酸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