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鲟鱼育种及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巍 宋海亮 +3 位作者 朱华 董颖 东天 胡红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5,共13页
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统称。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鲟鱼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鲟鱼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包括杂交育种、雌核发育、性逆转诱导、基因编辑、家系选育、基因组... 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统称。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鲟鱼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鲟鱼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包括杂交育种、雌核发育、性逆转诱导、基因编辑、家系选育、基因组选择和细胞水平育种,讨论了各技术的应用现状,在育种上相关研究和取得的重要突破,并结合我们育种实践积累的经验,展望鲟鱼育种和种业的未来发展,为未来的鲟鱼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育种 新品种
下载PDF
阿根廷滑柔鱼能量积累的食物组成及其生态角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东明 宋维 冯艺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生长速度快、终生一次繁殖产卵、生命周期短的大洋浅海性头足类,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物种。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阿根廷滑柔鱼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泵”作用。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阿根廷滑柔鱼具有...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生长速度快、终生一次繁殖产卵、生命周期短的大洋浅海性头足类,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物种。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阿根廷滑柔鱼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泵”作用。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阿根廷滑柔鱼具有索饵–生殖洄游的生活史特征,并采取收入–资本混合型的生殖投入策略,即以现场摄食饵料吸收转化的能量投入为主、肌肉存储能量投入为辅。在不同的栖息海域与生长发育阶段,阿根廷滑柔鱼具有不同的食物组成。本文扼要概述阿根廷滑柔鱼的组织能量积累特点、能量积累过程的食物组成变化以及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作为能量传输者的生态角色。同时,探讨了阿根廷滑柔鱼能量积累需求与洄游、摄食策略的关系,并对阿根廷滑柔鱼作为海洋食物网能量传输者的生态角色在气候变化、渔业活动背景下的变化做了展望分析,可为持续开发该种类资源提供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能量积累 食物组成 生态位 头足类
下载PDF
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绳秀珍 王锦诚 +3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迟恒 战文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可发挥快速的局部免疫响应。以NALT为靶点,对鱼类开展疫苗鼻内接种可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对NALT中复杂的免疫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其互作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与功能、NALT的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免疫应答、鼻内接种的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鱼类NALT在黏膜局部发挥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期为新型黏膜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LT) 黏膜免疫 嗅觉器官 鼻内接种疫苗
下载PDF
山东省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4
作者 陈松林 卢昇 +7 位作者 荣小军 刘志鸿 栾生 张红凤 廖梅杰 孙秀俊 隋娟 王逸翔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山东是我国渔业大省,肩负着打造“蓝色粮仓”,构筑“海上田园”的重要使命。山东省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保障我国水产品的持续、多样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系统地梳理了山东... 山东是我国渔业大省,肩负着打造“蓝色粮仓”,构筑“海上田园”的重要使命。山东省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保障我国水产品的持续、多样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系统地梳理了山东省水产种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山东省水产种业在顶层设计规划、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以及种业龙头企业打造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东省养殖鱼类、贝类、虾蟹、参藻种业以及种业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重点任务和行动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产种业 遗传育种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
下载PDF
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周丽青 葛广玉 +6 位作者 井浩 吴宙 孙秀俊 李家乐 吴彪 刘志鸿 杨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9,共9页
为探讨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设计3种溶解氧变动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解氧C处理、正常溶解氧-快速低氧24 h-快速复氧4 h AHR处理、正常溶解氧-缓慢低氧48 h-缓慢复氧8 h CHR处理,然后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 为探讨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设计3种溶解氧变动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解氧C处理、正常溶解氧-快速低氧24 h-快速复氧4 h AHR处理、正常溶解氧-缓慢低氧48 h-缓慢复氧8 h CHR处理,然后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溶解氧变化对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溶解氧变化会影响到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形态结构,低氧使鳃丝变宽,表层上皮细胞破损,纤毛脱落,海绵状血腔组织变得松散,鳃小腔空隙变大,内有细胞残片;低氧再复氧明显改变鳃叶鳃小瓣的形态,外鳃叶鳃小瓣组织细胞受损程度比内鳃叶鳃小瓣严重;缓慢低氧48 h和缓慢复氧8 h对鳃组织结构损伤较快速低氧24 h和快速复氧4 h严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快速低氧24 h和缓慢低氧48 h均使鳃组织ROS水平提高,复氧仅降低鳃组织的ROS水平,短时间内对低氧造成的损伤无明显修复作用,缓慢低氧48 h和复氧8 h破损的鳃组织细胞多且弥散,细胞核质边界不清晰,鳃组织细胞受损程度高于快速低氧24 h和复氧4 h。研究表明,无论缓慢低氧48 h还是快速低氧24 h均会对鳃组织的细胞结构造成损伤,短时间内复氧,组织细胞损伤得不到修复,缓慢低氧48 h对鳃组织结构损伤较快速低氧24 h严重,且组织细胞损伤在缓慢复氧8 h时还持续加重。本研究可为双壳贝类养殖模式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形态结构 低氧 活性氧
下载PDF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的分类与仔稚鱼形态学比较
6
作者 柳淑芳 刘巧红 +4 位作者 王焕 李昂 安长廷 万瑞景 庄志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12,共14页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在全球有道氏叶灯鱼、日本叶灯鱼和异灯鱼3个物种,隶属于灯笼鱼目、灯笼鱼科。目前我国仅在台湾省东部海域有日本叶灯鱼成鱼和仔稚鱼分布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有被鉴定为隶属于叶灯鱼属的盖氏翼胸灯笼鱼后期仔鱼...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在全球有道氏叶灯鱼、日本叶灯鱼和异灯鱼3个物种,隶属于灯笼鱼目、灯笼鱼科。目前我国仅在台湾省东部海域有日本叶灯鱼成鱼和仔稚鱼分布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有被鉴定为隶属于叶灯鱼属的盖氏翼胸灯笼鱼后期仔鱼和翼胸灯笼鱼稚鱼分布的记录。为厘清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分类地位与隶属关系,明确其发育形态,本文在归纳两属鱼类分类要点、构建分类检索表的基础上,对1984年6—7月(夏季)和1984年12月—1985年1月(冬季)于东海外海黑潮流域两个航次调查采集的仔稚鱼样品再次整理,将原被鉴定为盖氏翼胸灯笼鱼和翼胸灯笼鱼的仔稚鱼分别订正为日本叶灯鱼与异灯鱼。描述了体长5.10 mm日本叶灯鱼后期仔鱼和6.80 mm异灯鱼稚鱼的形态特征,同时引述了日本叶灯鱼和道氏叶灯鱼仔稚鱼以及异灯鱼稚鱼的发育形态。通过比较3种仔稚鱼的发育形态特征,明确了翼状胸鳍是它们区别于其他硬骨鱼类仔稚鱼的独特形态特征;发现仔稚鱼体表黑色素的形状和数量与不同地理群体的发育生物学和生境有关,而黑色素的分布趋势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物种鉴别的形态学依据之一;还明确了稚鱼发育过程中鳃盖条区发光器的发育顺序与分布位置。同时,综合分析各大洋的仔稚鱼分布资料,提出道氏叶灯鱼仔稚鱼在西北太平洋分布的可能性很小的见解;根据黑潮流域的冬、春、夏季均有日本叶灯鱼生殖群体进行产卵繁殖,提出日本叶灯鱼的繁殖生物学及其种群动力学需要深入调查与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提高了我国对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认知及对这3种仔稚鱼的鉴别能力,丰富了灯笼鱼科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内涵,为今后开展相关海洋生态调查的仔稚鱼种类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灯笼鱼等小型鱼类的资源养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叶灯鱼 道氏叶灯鱼 异灯鱼 分类 仔稚鱼 发育形态
下载PDF
POU1F1基因SNP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
7
作者 高风英 佟延南 +6 位作者 曹建萌 刘志刚 王淼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分析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的这些位点与其体质量及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等6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并在尼罗罗非鱼高要子代群体和番禺群体中验证,将获得的体质量和形态相关位点进一步在尼罗罗非鱼海南群体中验证。【结果与结论】高要亲代群体和子代群体中,分别有6个位点[S3(A-400G)、S4(A-469T)、S5(I-539D)、S6(A-881G)、S7(A-888G)和S12(C-1365T)]和5个位点[S3、S5、S11(I-1358D)、S13(C-1511T)、S14(A-1539T)]与体质量、形态性状相关。POU1F1基因11个SNP位点中,未发现与番禺群体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相关联的位点。POU1F1基因6个SNP位点与海南雌雄群体关联分析表明,S4位点与海南雌性群体体质量相关,S3和S5位点与雄性群体体质量相关。双倍型与各群体体质量、各形态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体宽相关双倍型2个;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雄性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双倍型;在海南雌性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相关的双倍型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POU1F1 SNPs 双倍型 体质量 形态性状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8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Ⅰ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ZBTB38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张世勇 刘洪岩 +3 位作者 钟立强 赵彦华 王明华 陈校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1,共8页
为获得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ZBTB38的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将斑点叉尾鮰zbtb38基因部分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zbtb38,再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 为获得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ZBTB38的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将斑点叉尾鮰zbtb38基因部分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zbtb38,再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技术进行鉴定。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制备兔抗斑点叉尾鮰ZBTB38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ZBTB38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斑点叉尾鮰ZBTB38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5.12×10^(5)),能够特异性识别斑点叉尾鮰性腺组织中表达的ZBTB38蛋白,其中精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巢,Western blot与qRT-PCR检测结果较为一致。综上所述,研究成功制备了斑点叉尾鮰ZBTB38的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斑点叉尾鮰zbtb38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锌指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性腺
下载PDF
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评估
10
作者 姜娓娓 白永安 +5 位作者 袁明军 李伟伟 李昂 朱玲 毛玉泽 蒋增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6,共10页
为探究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情况,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颗粒计数器、多通道溶氧仪以及现场流水系统,测定了四角蛤蜊[壳长(35.89±1.61) mm]和光滑河蓝蛤... 为探究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情况,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颗粒计数器、多通道溶氧仪以及现场流水系统,测定了四角蛤蜊[壳长(35.89±1.61) mm]和光滑河蓝蛤[壳长(17.66±0.66) mm]的摄食、代谢等生理指标,分析了其能量分配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有机碳供需平衡模型估算了辽东湾蛤蜊岗2种主要滩涂贝类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1)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滤水率分别为(4.87±0.85) L/(h·g)和(6.46±2.25) L/(h·g),耗氧率分别为(0.94±0.45)mg/(h·g)和(0.22±0.14)mg/(h·g),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总吸收能分别为748.97~1 333.52 J/(h·g)和931.55~1 647.08 J/(h·g);2)基于有机碳供需平衡模型,结合海域初级生产力及贝类滤水率,估算出辽东湾蛤蜊岗海域1龄(总湿重6.7 g)、2龄(总湿重9.3 g)和3龄(总湿重14.6 g)四角蛤蜊的养殖容量分别为57、47和34 ind./m^(2);1龄(总湿重0.14 g)、2龄(总湿重0.69 g)和3龄(总湿重1.25 g)光滑河蓝蛤的养殖容量分别为346、143和99 ind./m^(2)。四角蛤蜊的平均养殖密度已超出了该海域的养殖容量,而光滑河蓝蛤的养殖密度尚存在一定的空间。研究结果为滩涂贝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蜊岗 四角蛤蜊 光滑河蓝蛤 能量收支 养殖容量
下载PDF
投喂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多纹钱鲽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肠道组织消化酶的影响
11
作者 刘鉴毅 杨俊 +8 位作者 李琪 孙艳秋 刘佳伦 邹雄 方可菲 庄平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投喂,设1、2、3、4次·d^(-1)共4个投喂频率组,分别记为F1、F2、F3、F4组;投喂水平实验采用2次·d^(-1)的投喂频率,设饱食投喂和体质量的4%、6%、8%共4个投喂水平,分别记为G1、G2、G3、G4组。进行60 d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在F2组最高,其余各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在高投喂频率组较高。G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最高(P<0.05)。甘油三酯含量G2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G1组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在G1组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G2组含量显著升高(P<0.05)。2)消化酶:肝脏胃蛋白酶活性F3、F1组显著高于F2、F4组(P<0.05);肝脏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F3组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酶活性在F4组显著降低(P<0.05)。肠道胃蛋白酶活性F1组显著低于F4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F4组最低,F1、F2、F3组肠道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F3组显著升高(P<0.05)。G3和G4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组肠道胃蛋白酶显著高于G2组(P<0.05),G1、G3、G4组各组间胃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G1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G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F1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F4组(P<0.05),F4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最低;投喂频率对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G1组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G2组、G3组和G4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生长: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且均在F2组取得最高;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G1和G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来看,多纹钱鲽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1),投喂水平饱食投喂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鲽鱼 投喂策略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褐藻寡糖对脊尾白虾免疫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史文军 王学江 +8 位作者 李峰 刘正一 迟艳 张志凯 黎慧 王李宝 孙林 万夕和 秦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10,共13页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褐藻寡糖(AOS)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和抵抗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e)能力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不同褐藻寡糖添加量处理,分别为0 mg/kg(CK)、500 mg/kg(T1)、1000 mg/kg(T2)和2000 mg...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褐藻寡糖(AOS)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和抵抗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e)能力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不同褐藻寡糖添加量处理,分别为0 mg/kg(CK)、500 mg/kg(T1)、1000 mg/kg(T2)和2000 mg/kg(T3),在相同条件下饲养60 d。结果表明:T2处理脊尾白虾的终末质量、总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CK(P<0.01);T3处理脊尾白虾存活率极显著高于CK(P<0.01)。相较于CK,T2处理脊尾白虾肝胰腺中SOD活性、肝胰腺和肌肉中ACP活性、肝胰腺和肌肉中AKP活性、肝胰腺中PO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T1处理LGBP基因在脊尾白虾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K(P<0.01),T2处理SOD、LGBP基因在脊尾白虾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CK(P<0.01),各处理LZM、SR和CTSB基因在脊尾白虾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饲料中添加1000 mg/kg褐藻寡糖可以有效提高脊尾白虾体内部分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提高脊尾白虾的抗氧化水平和免疫能力。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与酶活性检测结果一致。攻毒试验中,T1、T2和T3处理脊尾白虾存活率在第3~5 d均极显著高于CK(P<0.01),但各处理脊尾白虾最终存活率和CK相同,表明褐藻寡糖对二尖梅奇酵母MQ2101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但并不能提高感染后的最终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褐藻寡糖 二尖梅奇酵母 免疫能力
下载PDF
低温与无水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标记蛋白识别
13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4 位作者 郑晓娴 叶盛权 茅林春 谢晶 邓尚贵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6,共11页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1)℃]观察对虾在低温和无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通过串联质谱标签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环境胁迫导致的肝胰腺蛋白质组显著差异性变化,并将其与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温组和低温+无水组分别鉴定了33和44个显著差异蛋白质(DEPs),这些蛋白质大多在溶酶体、糖酵解或糖异生、黏附等通路显著富集(P<0.05),同时胰蛋白酶-1、二肽基肽酶显著上调(P<0.05),而磷酸丙糖异构酶和醛脱氢酶显著下调(P<0.05)。此外,颜色和质构指标的变化与微管蛋白、凝溶胶蛋白、层黏连蛋白、内源性蛋白酶和代谢酶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次探明肝胰腺DEPs与肌肉品质间的内在联系,识别的典型DEPs可作为品质劣变的潜在标志蛋白,为监测无水运输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提供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暴露 无水保活 品质劣变 蛋白组组学 蛋白标志物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养殖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14
作者 胡玉婷 汪焕 +6 位作者 段国庆 周华兴 凌俊 江河 潘庭双 杨敏 李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02-807,共6页
为了解瓦氏黄颡鱼的种质遗传状况,进而为其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集了我国瓦氏黄颡鱼主要养殖区(广东、四川、浙江和安徽)6个养殖群体共168尾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均有较高的遗... 为了解瓦氏黄颡鱼的种质遗传状况,进而为其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集了我国瓦氏黄颡鱼主要养殖区(广东、四川、浙江和安徽)6个养殖群体共168尾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Na=6.500~8.250,Ho=0.758~0.869,He=0.729~0.806,PIC=0.672~0.762)且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群体间遗传距离(0.0575~0.6505)、遗传分化指数(0.0119~0.1522)及AMOVA分析(群体间遗传变异比9.93%)结果共同表明瓦氏黄颡鱼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聚为互为姊妹群的两大支,其中安徽的3个群体聚为一支,其余群体聚为另一支;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的遗传聚类分析显示最佳遗传分组数为3,其中广东、四川和浙江3个群体遗传组成相似,聚为一个遗传组,应为长江种质来源;淮南和六安两群体间遗传组成相似,聚为一个遗传组,应为淮河干流种质来源;凤台群体单独为一个遗传组,应为淮河附属阻隔湖泊-城北湖种质来源,故各遗传组间遗传组成差异明显。研究表明,6个瓦氏黄颡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遗传分化显著,具有很大选育潜力,可为瓦氏黄颡鱼的良种选育提供优良种质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种质
下载PDF
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15
作者 李昂 冯加岭 +5 位作者 李加琦 唐玉泽 薛素燕 朱玲 张秀梅 毛玉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共9页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1~3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最相关的形态性状均为壳宽。对软组织湿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在1龄贝为壳宽,在2龄和3龄贝为壳长。壳高对2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和软组织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我国沿海多鳞四指马[鱼友]群体遗传多样性的fAFLP分析
16
作者 赵优 张涛 +1 位作者 赵峰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为了解多鳞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rhadinum)的遗传多样性信息,采用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fluorescen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对多鳞四指马[鱼友]8个地理群体214个样本进行扩增和遗传结构分析... 为了解多鳞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rhadinum)的遗传多样性信息,采用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fluorescen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对多鳞四指马[鱼友]8个地理群体214个样本进行扩增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用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位点493条,其中多态性位点为443条,多态性比例为89.86%;8个地理群体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6790、1.4672、0.2508和0.3631;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舟山>崇明>启东>东山>广州>湛江>琼海>高雄。应用AMOVA对8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来源进行分析得出,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2372,表明23.72%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个地理群体遗传距离(D)在0.0216~0.1944之间;相似系数(H)在0.8234~0.9786之间,UPGMA聚类得出多鳞四指马[鱼友]群体可划分为4个分支。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评估和保护多鳞四指马[鱼友]资源、开展遗传育种及开发人工养殖技术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四指马[鱼友] FAFLP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数据的黄鳍金枪鱼鱼体三维重构
17
作者 宋利明 李金霖 张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2,共7页
为研究鱼类分类与其内部结构,实验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CT)扫描技术对黄鳍金枪鱼鱼体进行扫描,通过医学影像软件Mimics (MIS_Research_21.0)对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对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进行三维重构并测定了相应部分的体积和表... 为研究鱼类分类与其内部结构,实验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CT)扫描技术对黄鳍金枪鱼鱼体进行扫描,通过医学影像软件Mimics (MIS_Research_21.0)对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对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进行三维重构并测定了相应部分的体积和表面积。结果显示:(1) CT扫描可获得清晰的黄鳍金枪鱼骨骼、肌肉和鳔的影像;(2)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计算出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其体积分别占鱼体体积的7.76%、0.88%和91.36%,表面积分别占鱼体表面积的29.52%、0.74%和69.74%。研究表明:(1)使用X射线CT扫描技术是目前对鱼类损伤较小、鱼体骨骼、鳔和肌肉成像最便捷、最直观的方法;(2)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用于鱼体三维重构、计算鱼类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3) CT扫描可用于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的深入研究。实验可为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等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鱼体 CT扫描 三维重构 MIMICS软件
下载PDF
海拔对稻田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杨立 蒙庆米 +3 位作者 白天泉 李嘉尧 姚俊杰 马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7,共10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析其肠道的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结果】低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绒毛高度(521.04μm)显著高于中海拔组(438.01μm)和高海拔组(419.39μm)(P<0.05);中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胰蛋白酶活性(4541.65 U/mg)显著高于低海拔组(4023.72 U/mg)和高海拔组(3722.10 U/mg)(P<0.05);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软壁菌门是稻田金背鲤肠道的主要菌群门类。【结论】不同海拔对稻田金背鲤的肠道形态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产生影响。虽然稻田金背鲤的肠道菌群在不同海拔下出现相应的变化,但是,仍保持以放线菌门为主的相对稳定菌群,说明金背鲤的肠道具有对稻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稻田 金背鲤 肠道 消化酶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枸杞岛海藻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特征
19
作者 薛彬 李磊 +3 位作者 蒋丽勤 张佳奇 戴乾 王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为了阐明枸杞岛近岸海域食物网结构,为岛礁近岸海藻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提供研究依据,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分析评估了舟山枸杞岛近岸海藻场主要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海藻场茂盛期(春、夏季)主要鱼类... 为了阐明枸杞岛近岸海域食物网结构,为岛礁近岸海藻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提供研究依据,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分析评估了舟山枸杞岛近岸海藻场主要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海藻场茂盛期(春、夏季)主要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20.4‰~-12.8‰,均值为-16.1‰,其δ^(15)N值范围为4.1‰~10.4‰,均值为8.4‰;海藻场衰退期(秋、冬季)主要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17.9‰~-14.4.‰,均值为-16.1‰,δ^(15)N值范围为7.6‰-12.9‰,均值为9.7‰。钩虾和麦秆虫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等海藻场定居种类的食源贡献率最大,浮游动物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等非藻场定居种类食源贡献最大;应用SIBER模型计算显示枸杞岛海藻场茂盛期的主要鱼类群落生态位空间、核心生态位空间、基础食物来源、营养多样性的值均大于衰退期。不同时期的鱼类营养结构存在差异,茂盛期位于多边形顶点的种类分别为赤鼻棱鳀、青鳞小沙丁、丝背细鳞鲀和黄姑鱼;而衰退期的种类为赤鼻棱鳀、棘头梅童鱼、黑鲷、斑鳍天竺鲷、红鳍天竺鲷、红鳍东方鲀和大泷六线鱼。研究表明海藻场对主要鱼类的碳源具有显著影响,海藻场茂盛期支撑了更高的生物多样性、食源多样性和群落营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岛 海藻场 主要鱼类 营养结构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海洋贝类对盐度胁迫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牛东红 王宏蕾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5,共13页
盐度是影响海洋贝类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关键因素,其生命活动时刻受到海洋局部环境中盐度变化的影响。对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机制的研究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盐度胁迫会对海洋贝类的生长、渗透调节、... 盐度是影响海洋贝类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关键因素,其生命活动时刻受到海洋局部环境中盐度变化的影响。对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机制的研究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盐度胁迫会对海洋贝类的生长、渗透调节、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组、转录组等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研究从分子水平来探讨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的机制。本文综述了海洋贝类在盐度胁迫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包括渗透调节、能量代谢、免疫反应,以及转录组和基因组在海洋贝类盐度胁迫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广盐性海洋贝类在盐碱水领域中的开发潜力,为海洋贝类抗逆品种选育以及绿色养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盐度胁迫 盐碱水 渗透调节 能量代谢 免疫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