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回顾与思考
1
作者 王彬 董婧 +8 位作者 刘修泽 王小林 李玉龙 王爱勇 孙明 柴雨 段妍 吉光 胥延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因素已致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近海渔业资源出现了严重衰退迹象[1],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也已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持续下降[2-3].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因素已致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近海渔业资源出现了严重衰退迹象[1],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也已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持续下降[2-3].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明对虾属,是一年生暖水性长距离洄游大型虾类,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和朝鲜半岛西海岸[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中国明对虾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基于GBS测序的3个野生单环刺螠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2
作者 尤宏争 孟睦涵 +5 位作者 马林 郑艳坤 王永辉 孙阳 毕相东 孙学亮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5-1151,共7页
【目的】旨在评估我国野生单环刺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方法】采集大连、唐山、烟台3个群体样本,利用GBS测序技术获取SNP标记位点信息,分别对其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分子方差、聚类及群体结构等进行分析... 【目的】旨在评估我国野生单环刺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方法】采集大连、唐山、烟台3个群体样本,利用GBS测序技术获取SNP标记位点信息,分别对其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分子方差、聚类及群体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3个野生单环刺螠群体观测杂合度为0.212~0.223,期望杂合度为0.239~0.257;核苷酸多样性在0.252~0.271之间。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单环刺螠群体内部。3个自然群体可分成2个遗传群体,样本未根据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结构。【结论】我国野生单环刺螠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GBS测序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基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构建机制
3
作者 雷天娇 张韵 +3 位作者 翟东东 熊飞 陈元元 刘红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4-954,共11页
2017年4月、8月和11月对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库区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通过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分析,从空间尺度(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库尾桧溪)和时间尺度[蓄水前(2011年)、蓄水完成1年后(2015年)和蓄水完成3年后(2017年)]探讨向... 2017年4月、8月和11月对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库区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通过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分析,从空间尺度(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库尾桧溪)和时间尺度[蓄水前(2011年)、蓄水完成1年后(2015年)和蓄水完成3年后(2017年)]探讨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构建机制。结果显示:(1)在空间尺度上,库首邵女坪和库中绥江2个江段鱼类群落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比随机群落更为聚集,环境过滤作用主导群落构建;库尾桧溪江段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比随机群落更为发散,物种竞争作用主导群落构建。(2)在时间尺度上,绥江江段蓄水前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表现为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聚集,环境过滤作用主导群落构建;但蓄水完成1年和3年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分析结果不一致,蓄水后绥江江段的环境可能通过不同过滤方式影响鱼类群落构建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研究尺度下,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具有不同的构建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向家坝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鱼类群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构建 向家坝库区 系统发育 功能性状
下载PDF
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4
作者 陆虎 谢子强 +5 位作者 孙浩 蓝军南 覃业曼 谢勇琪 廖宝林 肖宝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 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等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鹏半岛西侧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略高于大鹏半岛东侧海域,大鹏半岛东南侧海域为东西侧海域春季渔业资源密度变化的过渡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量历年来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春季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位于西侧和南侧海域的群落(Group1)资源密度最高,为553.59 kg·km^(-2);位于东侧(Group 2)和东北侧(Group 3)的群落资源密度相近,分别为278.61 kg·km^(-2)和273.33 kg·km^(-2);均较低。总体看来,大鹏半岛海域渔业资源逐渐衰退,优势种演替,应针对各群落特点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生态修复。该研究结果可为大鹏半岛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空间分布 群落结构 大鹏半岛附近海域
下载PDF
2002-2023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5
作者 付生云 祁洪芳 罗颖 《青海科技》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20世纪60-70年代因过度捕捞导致青海湖裸鲤资源量锐减,致使青海湖裸鲤种群结构遭到破坏。虽然1994年起青海省实施封湖育鱼政策,但鱼群自然恢复充满困难。因此,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从2002年开始实施增殖放流活动。文章对2002-2023年青海... 20世纪60-70年代因过度捕捞导致青海湖裸鲤资源量锐减,致使青海湖裸鲤种群结构遭到破坏。虽然1994年起青海省实施封湖育鱼政策,但鱼群自然恢复充满困难。因此,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从2002年开始实施增殖放流活动。文章对2002-2023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青海湖中裸鲤的资源总量从2149万尾、2592吨上升到5.6亿尾、11.4万吨,累计放流青海湖裸鲤原种种苗近2.2亿尾,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的直接贡献率达到26%,增殖放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下载PDF
锦州市海域褐牙鲆增殖放流效果调查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邵跃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评估褐牙鲆增殖放流效果,在放流海域开展了资源调查,结果发现,褐牙鲆出现的数量及质量在7、8月份处在最高值,9月份后,开海捕捞,单次渔获中褐牙鲆的数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从10次调查的渔获物的组成看,通过近三年的褐牙鲆资源增殖放流... 为评估褐牙鲆增殖放流效果,在放流海域开展了资源调查,结果发现,褐牙鲆出现的数量及质量在7、8月份处在最高值,9月份后,开海捕捞,单次渔获中褐牙鲆的数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从10次调查的渔获物的组成看,通过近三年的褐牙鲆资源增殖放流,褐牙鲆资源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增殖放流 调查 人工鱼礁
下载PDF
标志技术在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廖中华 陈学艳 +3 位作者 郝永峰 尹丹 田沛 曾圣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是国内外在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领域采用的普遍方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有助于掌握放流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指导增殖放流工作。标志技术... 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是国内外在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领域采用的普遍方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有助于掌握放流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指导增殖放流工作。标志技术是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主要方法,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标志技术在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旨在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技术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下载PDF
上犹江水库鲢鳙生态增殖区与禁捕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差异的研究
8
作者 巫曦雅 龚海波 +6 位作者 易霈霈 傅雪军 余进祥 余智杰 孟子豪 黄滨 王淑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3,共11页
为探明鲢鳙增殖对上犹江水库食物网结构的调控,2022年5月-2023年2月对上犹江水库生态增殖区(崇义段)和禁捕区(上犹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 C、δ^(15) 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 为探明鲢鳙增殖对上犹江水库食物网结构的调控,2022年5月-2023年2月对上犹江水库生态增殖区(崇义段)和禁捕区(上犹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 C、δ^(15) 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两个区域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差异,并初步构建食物网。结果显示:生态增殖区和禁捕区的主要渔获物δ^(13) C值范围分别为-28.40‰~-22.13‰和-32.03‰~-17.36‰;δ^(15) N值范围分别为7.83‰~14.68‰和6.34‰~16.41‰;营养级范围分别为1.28~4.25和1.97~3.74,其中,生态增殖区和禁捕区营养级最高的鱼类均为肉食性鱼类鳡,营养级最低的鱼类分别为细鳞斜颌鲴和黄尾鲴;与禁捕区相比,生态增殖区鱼类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但群落营养结构各项指标,包括NR、CR、TA、CD、NND和SDNND均低于禁捕区。湿地植物为生态增殖区的主要碳源,而浮游植物为禁捕区的主要碳源。本研究揭示了禁捕区和生态增殖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差异,为后续湖泊水库等大水面生态放养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鳙 营养结构 增殖放流 禁捕 上犹江水库 稳定同位素技术
下载PDF
人工养殖条件下香螺生殖系统组织学观察及生殖细胞特征
9
作者 贺加贝 王涵 +3 位作者 赵延宁 李峰 杨陆飞 赵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09,共8页
为探明香螺(Neptunea cumingii)雌、雄生殖系统发育规律及特征,以中国山东省烟台市四十里湾海域人工养殖的香螺(体质量为58.09 g±10.70 g)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性腺发育及生殖细胞发生进行连续观察,并研究了水温对性腺... 为探明香螺(Neptunea cumingii)雌、雄生殖系统发育规律及特征,以中国山东省烟台市四十里湾海域人工养殖的香螺(体质量为58.09 g±10.70 g)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性腺发育及生殖细胞发生进行连续观察,并研究了水温对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螺为雌、雄异体,本次采样性别比为2.45∶1,偏离期望值;雄性生殖系统由交接口、交接器、贮精囊、输精管和精巢5部分组成,精子在精巢的精小叶内形成,雌性生殖系统由产卵器、囊腺体、受精囊、输卵管和卵巢5部分组成,卵细胞在卵巢滤泡中发生;雌、雄性腺发育均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和退化期4个阶段;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卵子发生经过卵原细胞、小生长期卵母细胞、大生长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4个阶段;在同一个体中,香螺雄性不同生殖细胞具有分批成熟、排放的特点,但雌性生殖细胞成熟、排放较为同步。研究表明,香螺雌、雄性腺均在水温较低的时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雄性较雌性早成熟1~4个月,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同性个体间性腺发育阶段较为接近,产卵期集中在5—6月份,具备人工规模化苗种繁育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螺 繁殖生物学 性腺发育 生殖细胞发生
下载PDF
人工养殖条件下香螺摄食行为研究
10
作者 贺加贝 赵晓伟 +2 位作者 汲生磊 王涵 赵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9,共7页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长牡蛎、卤虫、鳀鱼及海湾扇贝为饵料,研究了香螺的摄食行为。结果发现,香螺摄食方式为伸出口吻利用齿舌刮取食物,趋向食物时具有方向性;进食时无法锁定食物,且需要暗光环境。实验观察香螺对4种饵料生物均有摄食,...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长牡蛎、卤虫、鳀鱼及海湾扇贝为饵料,研究了香螺的摄食行为。结果发现,香螺摄食方式为伸出口吻利用齿舌刮取食物,趋向食物时具有方向性;进食时无法锁定食物,且需要暗光环境。实验观察香螺对4种饵料生物均有摄食,但对长牡蛎的摄食指数达到不摄食水平;对鳀鱼的摄食指数最高,达到0.290±0.040,但与卤虫摄食指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两种贝类的摄食指数明显偏低,对4种饵料生物摄食喜好程度总体为鳀鱼>卤虫>海湾扇贝>长牡蛎。香螺属于明显的夜间摄食型节律,白天即使仍存在饵料生物也极少摄食,夜间特定摄食指数达到0.672±0.011,与晨昏摄食指数差异显著(P<0.05),与日间摄食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经Boostrap法抽样1000次检验,各组中位数均在其95%置信区间范围内,本次实验数据具代表性。研究表明,香螺是一种摄食范围广、摄食昼夜节律明显的腹足类动物。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应当为其提供遮蔽物及弱光环境,以鱼类及甲壳动物为主要饵料组成部分,饵料聚集成堆于黄昏投喂,以提高其饵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螺 摄食行为 摄食偏好 摄食节律
下载PDF
三河口水利枢纽建成初期鱼类增殖放流监测效果评估研究
11
作者 李南 李磊 +1 位作者 李雄 韩登峰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9期8-12,共5页
为全面了解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连续两年对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调查评估。调查结果表明:水生环境随着鱼类种群数量上升有所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饵料生物物种和数量呈上升趋势,能够满足鱼类正常... 为全面了解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连续两年对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调查评估。调查结果表明:水生环境随着鱼类种群数量上升有所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饵料生物物种和数量呈上升趋势,能够满足鱼类正常的摄食需求;增殖放流后,水域放流鱼类资源量明显恢复,渔获物占比上升;目前仍有部分放流品种未能捕捞到,建议在后期的增殖放流活动中,适当扩大鱼类增殖群体的品种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增殖放流 群落多样性 效果监测 三河口水利枢纽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ytb基因探讨北鲍南养对皱纹盘鲍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吴宙 周丽青 +6 位作者 迟长凤 吴彪 孙秀俊 刘志鸿 赵丹 于涛 郑言鑫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Ⅰ)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分析了定殖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砣矶岛、大钦岛、南隍...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Ⅰ)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分析了定殖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259个个体730 bp的COⅠ序列片段中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86~0.89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6~0.0081。259个个体730 bp的Cytb序列片段中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和32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05~0.90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7~0.0120。基于COⅠ和Cytb基因的群体间Fst值以及AMOVA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并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现行的皱纹盘鲍北鲍南养模式加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不同遗传背景的种群二次接触,导致皱纹盘鲍6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而各养殖群体中的不同选育条件则可能是造成显著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分属南北沿海的6个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评估将为我国皱纹盘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模式对遗传结构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长荡湖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状及建议
13
作者 付言言 张响 徐俊华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增殖放流是指采取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行为。增殖放流具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增殖放流是指采取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行为。增殖放流具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增殖放流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放流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增殖放流已成为一项重要资源养护措施,放流范围覆盖我国江河、湖泊、水库、海滩等水域[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水域生态环境 长荡湖 水生生物资源 人工方式 养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 底播
下载PDF
中国鲎人工增殖放流技术实践
14
作者 梁红玉 吴松华 梁爱洲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9期47-48,共2页
针对中国鲎自然种群日益减少问题,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可以提高这一物种的存有量。笔者团队依托具体项目,制定工作方案,实行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中国鲎苗种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能力,形成了一套质量和产量并进的有效管控办法,对于进... 针对中国鲎自然种群日益减少问题,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可以提高这一物种的存有量。笔者团队依托具体项目,制定工作方案,实行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中国鲎苗种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能力,形成了一套质量和产量并进的有效管控办法,对于进一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生产 生产管理能力 自然种群 中国鲎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态环境 技术水平 质量和产量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
15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6期4-4,共1页
本刊讯5月12日,为提高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科学性、规范性,更好地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生生物增殖... 本刊讯5月12日,为提高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科学性、规范性,更好地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通知》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提出新要求。要坚持生态优先,将增殖放流的生态功能放在首位,逐步减少淡水广布型经济物种放流数量,逐步加大区域性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放流数量。要坚持开放水域优先,重点支持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以及资源衰退严重水域开展增殖放流;没有捕捞渔业的湖泊、水库,除增殖生产、净化水质等需要外,原则上不再放流广布型经济物种。要坚持质量优先,规模与效益兼顾,保障放流物种种质和质量,切实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和放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水生生物资源 资源衰退 捕捞渔业 生态优先 净化水质 流域性 濒危物种
下载PDF
中韩联合举行2024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16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7期7-7,共1页
本刊讯6月19日,2024年中韩渔业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韩国京畿道华城市举行。本次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双方共向黄海放流小黄鱼、大泷六线鱼、真鲷、绿鳍马面鲀、许氏平鮋、梭子蟹等水生生物近430万尾,超过了此前四次联合增殖放流活动的总和... 本刊讯6月19日,2024年中韩渔业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韩国京畿道华城市举行。本次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双方共向黄海放流小黄鱼、大泷六线鱼、真鲷、绿鳍马面鲀、许氏平鮋、梭子蟹等水生生物近430万尾,超过了此前四次联合增殖放流活动的总和。活动中,双方均表示愿意本着“相互尊重、友好协商”的原则,推动两国渔业关系平稳发展,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长期以来,中韩在共同管理和养护黄海渔业资源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2018—2023年,双方联合开展了四次联合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黄海放流水产苗种超过360万尾,养护了水生生物资源,保持了水域生态平衡,推进了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广大渔民的致富增收,符合两国渔民共同利益和共同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苗种 绿鳍马面鲀 放流 水域生态平衡 渔业资源 渔业产业 水生生物资源 大泷六线鱼
下载PDF
2024年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各地举行
17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7期6-6,共1页
本刊讯6月6日,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山东省东营市联合举办2024年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出席活动并讲话。今年是农业农村部连续第10年在6月6日组织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 本刊讯6月6日,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山东省东营市联合举办2024年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出席活动并讲话。今年是农业农村部连续第10年在6月6日组织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本次活动向黄河口水域投放鱼虾蟹鳖等水生生物苗种3000余万尾。活动期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步举办300多场放流活动,放流水生生物苗种约6.2亿尾,其中海水物种约3.2亿尾、淡水广布型经济物种约2.6亿尾、淡水区域性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约0.4亿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水生生物 山东省副省长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东营市 黄河口 濒危物种
下载PDF
野生型和人工选育全蓝型七彩神仙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吉钰 陈再忠 +1 位作者 温彬 高建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65-78,共14页
【目的】研究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野生型和两种人工选育蓝色群体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获得与体色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组区域及位点,同时为七彩神仙鱼分类系统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对9尾野生型(... 【目的】研究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野生型和两种人工选育蓝色群体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获得与体色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组区域及位点,同时为七彩神仙鱼分类系统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对9尾野生型(WF)、8尾全蓝型(BF)和10尾白化蓝型(ABF)七彩神仙鱼个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计算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分析群体遗传结构,进行群体间的选择消除分析。考虑SNP注释和突变率,结合PCR和Sanger测序,验证候选SNP。【结果】在3个七彩神仙鱼群体中共鉴定出1360293个SNP,PIC、Pi、Ho、He表明,野生型、全蓝型和白化蓝型的遗传多样性递减,选育群体的杂合度很低。系统发育进化树、群体结构分析和多态性位点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3个群体之间相互独立,且群体内部聚集明显。连锁不平衡衰减分析结果表明,白化蓝型群体承受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其次是全蓝型群体。基于群体分化指数F_(ST)和Pi进行选择消除分析,结果表明,全蓝型群体的第3、12、13、18、20号染色体和白化蓝型群体的第1、16、18、19号染色体的较大区域内存在强烈的选择信号。在全蓝型群体和白化蓝型群体中分别鉴定出13个和9个候选SNP。【结论】3个七彩神仙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关系显示出与人工选育进程的一致性。USP43、FGFR2、DENND4、MLL1基因可能与七彩神仙鱼体色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彩神仙鱼 群体遗传学 遗传多样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选择消除分析
下载PDF
珠江中下游广东鲂种群结构及生长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书礼 李新辉 +4 位作者 李跃飞 刘亚秋 武智 夏雨果 李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鱼类种群结构和个体生长受水文、水环境和渔业捕捞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上差异,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在不同水域(河口、坝上和坝下)种群结构和生长现状,2020年7-8月在珠江中下游共采集228尾广东鲂样本,测量体... 鱼类种群结构和个体生长受水文、水环境和渔业捕捞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上差异,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在不同水域(河口、坝上和坝下)种群结构和生长现状,2020年7-8月在珠江中下游共采集228尾广东鲂样本,测量体长、体质量,利用鳞片测定年龄,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Beverton-Holt模型和Pauly经验公式估算生长、死亡参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优势体长分别为17.0~27.2、18.9~28.7和28.6~40.0 cm;优势体质量分别为93.0~447.9、148.8~480.0、39.5~1 420.8 g;年龄组成分别主要为3^(+)(32.14%)、2^(+)(24.11%),3^(+)(32.14%)、2^(+)(24.11%)和4^(+)(31.58%)、5^(+)(26.32%)。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年龄生长方程分别为L=47.2(1-e^(-0.177(t+0.387)))、L=42.9(1-e^(-0.199(t+0.377)))和L=53.7(1-e^(-0.155(t+0.401)))。河口、坝下和坝上开发率E分别为0.410、0.373和0.248;临界体长Lc分别为25.1、23.0和28.4 cm。以上结果表明,广东鲂体长、体质量和年龄频率分布以及生长方程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鲂 生长特征 种群结构 空间差异 珠江 十年禁渔 种质资源保护 渔业资源评估
下载PDF
“2023年中老渔政联合执法暨增殖放流活动”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
20
作者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87-87,共1页
日前,“2023年中国·老挝渔政联合执法暨增殖放流活动”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活动并讲话。马有祥指出,澜沧江—湄公河不仅是一条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黄金水道,更是一条关系子孙后代福祉的生态走廊。中... 日前,“2023年中国·老挝渔政联合执法暨增殖放流活动”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活动并讲话。马有祥指出,澜沧江—湄公河不仅是一条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黄金水道,更是一条关系子孙后代福祉的生态走廊。中老两国作为友好邻邦,持之以恒谋合作,全力以赴抓保护,连续多年联合开展渔政执法行动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成功打造了区域合作的“金色样板”。马有祥强调,中方愿同老方携起手来,高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旗帜,共绘“一江碧水东流去”的壮美画卷,以实际行动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发展绿色渔业经济,为推动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州 区域合作 命运共同体 水生生物资源 联合执法 澜沧江—湄公河 生态走廊 黄金水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