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形鲳鲹促性腺激素β亚基的克隆鉴定及其受雌二醇的调控
1
作者 黄春艳 陈华谱 +3 位作者 郭煜文 王岩 杨浩 李广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促性腺激素(GtH,gonadotropin hormone)是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重要糖蛋白激素,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和促黄体生成素(Lh,luteinizing hormone),在促进性腺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克隆... 促性腺激素(GtH,gonadotropin hormone)是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重要糖蛋白激素,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和促黄体生成素(Lh,luteinizing hormone),在促进性腺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fshβ和lhβ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序列,fshβORF长度为363 bp,lhβORF长度为447 bp。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发现fshβ和lhβ基因在卵形鲳鲹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al axis)显著表达,在垂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下丘脑和性腺。此外,通过体外实验评估17β-雌二醇(E2,17β-estradiol)对卵形鲳鲹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0μmol/L E2处理6 h后,GtHβ亚基基因的表达被极显著抑制。最后,使用雌激素受体(ER,estrogen receptor)拮抗剂体外孵育卵形鲳鲹垂体组织,发现广谱性拮抗剂Fulvestrant、ERβ拮抗剂Cyclofenil和ERα拮抗剂MPP(MPP dihydrochloride)均能够消除E2对GtHβ亚基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E2对卵形鲳鲹Gt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为卵形鲳鲹生殖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促性腺激素(GtH) 雌激素受体(ER) 17β-雌二醇(E2)
下载PDF
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2
作者 岳彦峰 蒋科技 +2 位作者 彭士明 叶丙聪 王孝杉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32-33,共2页
马夫鱼(Heniochus acuminatus),又称关刀或黑白关刀、头巾蝶鱼,属鲈形目,蝴蝶鱼科,马夫鱼属,为一类珊瑚礁区的热带海水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在中国只产于南海,体长一般在10 cm左右,最长>20 cm。活动在珊瑚礁丰茂的地区,摄... 马夫鱼(Heniochus acuminatus),又称关刀或黑白关刀、头巾蝶鱼,属鲈形目,蝴蝶鱼科,马夫鱼属,为一类珊瑚礁区的热带海水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在中国只产于南海,体长一般在10 cm左右,最长>20 cm。活动在珊瑚礁丰茂的地区,摄食有机物碎屑及珊瑚虫等,因其背鳍上有特殊的丝状鳍条而闻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马夫鱼的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而急剧减少,面临濒危,进行增殖保护、繁育放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和修复栖息生境,迫在眉睫。现开展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鲈形目 野生资源 过度捕捞 海水鱼 珊瑚虫 珊瑚礁 栖息生境
下载PDF
东星斑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中)
3
作者 梁友 陈松林 +3 位作者 毛东亮 曾顺辉 李昶昊 李建海 《科学养鱼》 2024年第8期14-15,共2页
(4)漂苗。培育18天的仔鱼收翅变态成稚鱼阶段,塘水清澈易生长青苔并泛滥成灾。此外还易暴发神经坏死病毒(NNV)病,也称“癫”病。鱼苗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逐渐反应迟钝。病入膏肓厌食离群,大腹便便仰面朝天漂浮水面。外观腹部肿大亮白,... (4)漂苗。培育18天的仔鱼收翅变态成稚鱼阶段,塘水清澈易生长青苔并泛滥成灾。此外还易暴发神经坏死病毒(NNV)病,也称“癫”病。鱼苗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逐渐反应迟钝。病入膏肓厌食离群,大腹便便仰面朝天漂浮水面。外观腹部肿大亮白,身体倾斜呈螺旋状游动。尚无特效药治疗此病,现阶段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具体措施:(1)孵化采用正规场家的健康不携带病毒鱼卵,有条件的还应该进行严格检疫;(2)用水处理设备处理好水源,投喂科学配方、营养均衡优质的专用饲料;(3)依据不同生长阶段设计适宜培育密度,加强专业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配方 神经坏死病毒 人工繁育 专用饲料 水处理设备 预防为主 专业化管理 螺旋状
下载PDF
慢性密度胁迫对绿鳍马面鲀肌肉转录组的影响
4
作者 程起群 段晓晨 宋丹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了解慢性密度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肌肉组织的分子响应机制,挖掘密度胁迫下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设置2个养殖密度组(即100尾/m^(3)的中密度组和500尾/m^(3)的高密度组)对绿鳍马面鲀肌肉转录组进行... 为了解慢性密度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肌肉组织的分子响应机制,挖掘密度胁迫下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设置2个养殖密度组(即100尾/m^(3)的中密度组和500尾/m^(3)的高密度组)对绿鳍马面鲀肌肉转录组进行了研究。分别于第25天和第50天时获得养殖绿鳍马面鲀的肌肉组织,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肌肉组织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得到103.3 Gb高质量测序数据。对照开始时暂养的绿鳍马面鲀,各试验组均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涉及破骨细胞分化、MAPK、PI3K-Akt等路径以及黏着斑相关的信号传导机制,发现nfatc1、tgfbr2、map3k14、pparg、fos、flna、flnc、fn1、tln1、thbs1等关键基因在绿鳍马面鲀肌肉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调节绿鳍马面鲀的细胞生长和分化、免疫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胁迫 基因表达 转录组 绿鳍马面鲀 养殖
下载PDF
人工养殖斑鰶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平洪领 张涛 +5 位作者 史会来 付铁中 何杰 李彬 卢斌 俞学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为研究斑鰶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生长规律和特征,及最佳生长季节各性状与月龄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4、6和8月龄斑鰶的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柄长、眼径、体高、尾柄高、体宽、眼间距和体重等11个性状进行分析... 为研究斑鰶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生长规律和特征,及最佳生长季节各性状与月龄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4、6和8月龄斑鰶的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柄长、眼径、体高、尾柄高、体宽、眼间距和体重等11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斑鰶不同月龄各性状指标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各月龄的体重与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的相关系数均较大,眼径和眼间距2个性状与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8月龄各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均小于2、4和6月龄。斑鰶不同月龄性状的主成分有所不同,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均以增重、增长的生长发育特性为主;第二主成分为2月龄指向体宽的发育情况,4、6和8月龄指向眼径发育情况;第三主成分为2和4月龄反映头部发育情况,6月龄反映眼径发育情况,8月龄反映体宽的发育情况。通过逐步判别分析法,剔除掉3个性状指标,建立各月龄的判别函数式,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9.3%,2、4和8月龄的判别准确率达到100%。斑鰶2~8月龄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17L^(2.929)(R^(2)=0.981)。研究表明,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是影响斑鰶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表型性状指标,建立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判别函数式,生长方式为等速生长(2~8月龄)。本研究为斑鰶的选择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测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鰶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饲料精氨酸含量对海水驯化虹鳟的渗透调节、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
6
作者 孙云霞 周演根 +4 位作者 周思岐 董暄 李丽 高勤峰 董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9-1472,I0001,I0002,共16页
实验旨在探究饲料添加精氨酸(Arg)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海水驯化前后渗透调节、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67.04±6.93)g的虹鳟480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Arg含量为1.46%(A-1.46)、2.50%(A-2.50)、3.45%(A-3.45... 实验旨在探究饲料添加精氨酸(Arg)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海水驯化前后渗透调节、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67.04±6.93)g的虹鳟480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Arg含量为1.46%(A-1.46)、2.50%(A-2.50)、3.45%(A-3.45)和4.62%(A-4.62)的4种实验饲料。在淡水养殖5周后,对上述每组虹鳟分别进行为期2d(SA-2)和4d(SA-4)的海水驯化,SA-2为首日从盐度0升至15,次日升至本地海水盐度27;SA-4首日升盐同SA-2,随后每天以4/d的升盐速度至盐度27。在淡水养殖结束和入海后的1d、7d和21d采样并测定虹鳟渗透调节、抗氧化和免疫等指标。结果显示,在淡水养殖结束后,A-4.62组虹鳟末体重、增重率显著低于其他组,表明饲料Arg含量过高会使虹鳟生长受到抑制。在两种驯化方式下,随着入海时间推移,A-3.45和A-4.62组虹鳟血清K^(+)含量先升高后恢复,表明两组虹鳟离子转运能力较好;在入海后21d时,各组虹鳟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其相应淡水值,而A-3.45组虹鳟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最小,表明A-3.45组可能所受盐度胁迫较小。相比于SA-2方式,SA-4方式下各组虹鳟渗透压较平稳,表明SA-4方式更有利于虹鳟维持其渗透平衡。此外,在SA-2方式入海1d时,A-3.45组虹鳟将体内多余Na^(+)排出体外,使其更好适应海水环境;随着入海时间推移,A-3.45组虹鳟血清溶菌酶(LZM)含量显著升高,表明入海后A-3.45组的体液免疫力显著提高。在SA-4方式入海21d时,A-3.45组虹鳟降低鳃NKA活力来减少Cl^(–)流入,从而更好维持离子平衡。综上,在两种驯化方式下,饲料Arg含量为3.45%时,虹鳟的生长好,适应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海水驯化 渗透调节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力 虹鳟
下载PDF
慢性低氧胁迫下虹鳟和硬头鳟生长、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陈晓群 周演根 +5 位作者 贾坤同 刘荣欣 杨小刚 高勤峰 董云伟 董双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9-1800,I0001,共13页
为比较低氧胁迫对虹鳟、硬头鳟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设置4个处理组:虹鳟常氧组(R-CT)、虹鳟低氧组(R-HY)、硬头鳟常氧组(S-CT)和硬头鳟低氧组(S-HY),养殖周期为30d。结果显示: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 为比较低氧胁迫对虹鳟、硬头鳟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设置4个处理组:虹鳟常氧组(R-CT)、虹鳟低氧组(R-HY)、硬头鳟常氧组(S-CT)和硬头鳟低氧组(S-HY),养殖周期为30d。结果显示: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虹鳟和硬头鳟的增重率、摄食量、特定增长率和热生长系数,且两种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氧环境下,虹鳟血糖(GLU)水平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增加;而硬头鳟GLU水平增加、血清LDH水平减少,表明低氧胁迫激活虹鳟肝脏糖酵解以应对自身能量供应短缺,而硬头鳟糖酵解被抑制。低氧胁迫分别显著降低了虹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硬头鳟血清ALP水平,表明虹鳟和硬头鳟代谢反应受到显著影响。低氧胁迫分别激活虹鳟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硬头鳟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AT活性,暗示硬头鳟活性氧(ROS)清除能力优于虹鳟。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结果显示:R-HY组(6.61)>S-HY组(5.94)>S-CT组(0.43)>R-CT组(0.37),表明低氧胁迫下虹鳟存活能力低于硬头鳟。低氧胁迫分别激活虹鳟肝脏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硬头鳟肝脏VEGF、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mRNA表达,表明两者HIF-1信号通路低氧响应有所不同。综上,在慢性低氧条件下[(4.08±0.45)mg/L],硬头鳟的耐低氧能力优于虹鳟,且两种不同生活型鲑鳟鱼类的生理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胁迫 生化指标 基因表达 虹鳟 硬头鳟
下载PDF
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游泳行为对比分析研究
8
作者 刘铠源 段勇杰 +5 位作者 程浩 吕俊贤 谢婷 李娟 关长涛 贾玉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5,共11页
水流是影响鱼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三种深远海适养鱼类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和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的游泳行为变化规律,以期为深... 水流是影响鱼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三种深远海适养鱼类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和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的游泳行为变化规律,以期为深远海养殖科学放养和大型养殖设施精准选址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同一规格[(250.00±14.00)g]的三种适养鱼类为研究对象,利用鱼类游泳行为检测装置,在(24.00±1.08)℃条件下,观察分析三种鱼类的摆尾频率(TBF)、摆尾幅度(TBA)、运动步长(SL)和摆尾时间百分比。结果发现,许氏平鮋的TBF最大,SL最小;云龙石斑鱼的TBA最小;斑石鲷的摆尾时间百分比最大;且三种鱼类的TBF和SL在1~5 BL/s流速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3和5 BL/s流速下摆尾时间百分比和2~4 BL/s流速TB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鱼类的TBF、TBA和SL同流速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摆尾时间百分比均随着流速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斑石鲷和云龙石斑鱼在1~4 BL/s流速下的TBF、TBA、SL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许氏平鮋在3~4 BL/s流速下三种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三种鱼类的摆尾时间百分比与其他指标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三种鱼类伴随着流速增加,其游泳行为指标皆呈现显著规律性变化,许氏平鮋TBF、TBA和SL之间只在高流速呈现显著相关性,预示相较于斑石鲷和云龙石斑鱼,其采取了不同于其他两种鱼类的游泳行为策略来应对低流速的水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石鲷 云龙石斑鱼 许氏平鮋 摆尾频率 摆尾幅度 运动步长 摆尾时间百分比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9
作者 窦曙光 刘成栋 +3 位作者 王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7-1278,共12页
为揭示不同链长和不饱和度的脂肪酸对水产动物生长、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挑选初始体重为(8.00±0.20)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作为实验对象,设置了添加不同链长和不饱和度脂肪酸的8种等氮等脂配合饲料... 为揭示不同链长和不饱和度的脂肪酸对水产动物生长、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挑选初始体重为(8.00±0.20)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作为实验对象,设置了添加不同链长和不饱和度脂肪酸的8种等氮等脂配合饲料:对照组(CON)、棕榈酸组(PA)、硬脂酸组(SA)、油酸组(OA)、亚油酸组(LA)、亚麻酸组(ALA)、花生四烯酸组(AR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组(DHA/EPA),在18℃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添加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有增高的趋势, ARA组WGR和SGR最高, DHA/EPA组PER最高。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酸对大菱鲆幼鱼鱼体的灰分和水分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鱼体的粗蛋白含量随着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粗脂肪含量随着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大菱鲆幼鱼血浆胆固醇(T-CHO)含量逐渐降低,而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在SA组最高,在DHA/EPA组最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随着添加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相反的趋势。进一步对大菱鲆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得出,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酸可以通过调控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FAS、PPARγ、SREBP1、PPARα和ACOX1)进而控制大菱鲆幼鱼鱼体的脂肪合成和分解。PA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DHA/EPA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最高,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进一步对肝脏免疫基因定量得出, PA、SA组显著提高了促炎因子(IL-1β、IL-8、MyD88、NF-κB p65、TLR2、TLR8、TLR9和TNF-α)的基因表达量,且显著降低了抗炎因子的表达量(TGF-β),而LA、ALA、ARA和DHA/EPA组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添加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可以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脂肪酸 生长 脂代谢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大菱鲆幼鱼
下载PDF
不同生物饵料对中国鲎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陈志 邹双燕 +2 位作者 翁朝红 邹丽珍 方垂弘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0期149-154,共6页
为筛选有效促进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亲鲎性腺发育及产卵的生物饵料,选取成年中国鲎15对,于2021年7—8月开展生物饵料实验,以菲律宾蛤仔(A组)、双齿围沙蚕(B组)、近江牡蛎肉(C组)、菲律宾蛤仔+双齿围沙蚕(D组)和近江牡蛎肉+... 为筛选有效促进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亲鲎性腺发育及产卵的生物饵料,选取成年中国鲎15对,于2021年7—8月开展生物饵料实验,以菲律宾蛤仔(A组)、双齿围沙蚕(B组)、近江牡蛎肉(C组)、菲律宾蛤仔+双齿围沙蚕(D组)和近江牡蛎肉+双齿围沙蚕(E组)5组生物饵料投喂亲鲎,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比较卵径、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以及1龄幼体头胸甲宽,研究不同饵料对中国鲎繁殖性能和后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D组产卵数量和次数均高于其他试验组,其次是E组,混合试验组产卵数量和质量均高于单独试验组。研究发现,双齿围沙蚕和菲律宾蛤仔组合投喂较适合开发为亲鲎性腺强化培育的生物饵料,对性腺发育及产卵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安全、高效、优质的中国鲎性腺促熟饵料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饵料营养 繁殖 卵质量
下载PDF
我国大黄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途径探究
11
作者 宋炜 李莉珍 +3 位作者 谢伟铭 王启要 徐豪 黄伟卿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1期17-21,共5页
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经济鱼类,其产业较早地经历了从资源濒临枯竭无法形成渔汛到科技攻关形成人工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本文综述了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了新时期大黄鱼养殖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 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经济鱼类,其产业较早地经历了从资源濒临枯竭无法形成渔汛到科技攻关形成人工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本文综述了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了新时期大黄鱼养殖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大黄鱼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可持续发展对策 大黄鱼 科技攻关 渔汛 途径探究 现状和存在问题 机遇与挑战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12
作者 王奎渊 黄建盛 +3 位作者 李豫 温震威 马骞 陈刚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EG)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按照0.8%(EGⅠ)、1.2%(EGⅡ)、1.6%(EGⅢ)、2.0%(EGⅣ)的比例添加亿菌优(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含量比2∶1)进行养殖.养殖8周后,分析各组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显示:(1)EG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与CG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EGⅡ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EGⅢ组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EGⅣ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G组(P<0.05);(3)杂交石斑鱼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中添加乳杆菌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GⅢ组肠道淀粉酶含量最高(P<0.05),其他消化酶活性在EG组与C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EGⅢ组杂交石斑鱼肠道菌群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饲料中复合添加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对于杂交石斑鱼血清中部分与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等均有显著影响,可丰富和优化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乳杆菌 生长性能 消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东星斑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下)
13
作者 梁友 陈松林 +3 位作者 毛东亮 曾顺辉 李昶昊 李建海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13-14,共2页
(2)循环水(RAS)。循环水车间为标准单元化,2排/单元、6池/排,生物滤池水体300米3。鱼池面积80米2,水深1.5米,材质为水泥方型抹角或PP池,池底中央排水,5%的倾斜角。进水口对角线排列,其中溶入液态纯氧。外插管由活动摇臂器控制水位,鱼池1... (2)循环水(RAS)。循环水车间为标准单元化,2排/单元、6池/排,生物滤池水体300米3。鱼池面积80米2,水深1.5米,材质为水泥方型抹角或PP池,池底中央排水,5%的倾斜角。进水口对角线排列,其中溶入液态纯氧。外插管由活动摇臂器控制水位,鱼池12个面积共960米2,有效水体1 440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标准单元 循环水 人工繁育 控制水位 进水口 对角线 倾斜角
下载PDF
黑鲷人工繁育技术
14
作者 孟乾 祝斐 +3 位作者 岑永华 徐大凤 陈淑吟 贾超峰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66-67,共2页
黑鲷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既是我国增殖放流的鱼品种之一,同时又是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名贵经济鱼品种。江苏濒临黄海,滩涂和沿海池塘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主要方式。近30年来,海水鱼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养殖... 黑鲷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既是我国增殖放流的鱼品种之一,同时又是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名贵经济鱼品种。江苏濒临黄海,滩涂和沿海池塘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主要方式。近30年来,海水鱼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养殖品种越来越多。然而,江苏省海水养殖相比淡水养殖,鱼、虾、贝、藻比例失调,贝、藻占据了海水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海水池塘以虾、蟹、贝占据主导,海水鱼养殖所占比例过低,养殖品种生态失衡是近年来海水养殖病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比例失调 淡水养殖 增殖放流 生态失衡 养殖规模 池塘养殖 养殖病害
下载PDF
丁香酚对细鳞裂腹鱼幼鱼的麻醉效果研究
15
作者 左鹏翔 金方彭 +8 位作者 冷云 王志飞 吴俊颉 于虹漫 邓育林 祖学鹏 李明辉 王建波 张星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159-164,共6页
探索丁香酚对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幼鱼的麻醉效果,为其生产和分子取样等提供参考。采用静水法研究幼鱼在丁香酚溶液中,不同浓度、不同药浴时间、不同空气中暴露时间下细鳞裂腹鱼幼鱼麻醉与复苏情况。结果表明,丁香酚浓度与... 探索丁香酚对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幼鱼的麻醉效果,为其生产和分子取样等提供参考。采用静水法研究幼鱼在丁香酚溶液中,不同浓度、不同药浴时间、不同空气中暴露时间下细鳞裂腹鱼幼鱼麻醉与复苏情况。结果表明,丁香酚浓度与麻醉时间呈负相关,浓度与麻醉时间关系式:y_(1)=286.63e^(-0.0135x),R^(2)=0.9593;幼鱼复苏时间与丁香酚浓度呈正相关,浓度与复苏时间相关式:y_(2)=101.54e^(0.0134x),R^(2)=0.9913,不同浓度下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40 mg/L浓度丁香酚药浴中,幼鱼药浴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复苏时间与药浴时间关系式:y=64.647x^(0.2394),R^(2)=0.9823,不同时长下复苏时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40 mg/L浓度下,幼鱼在空气中暴露时长和复苏时间呈负相关,麻醉后的幼鱼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的关系为y=900.92x^(-0.4078),R^(2)=0.8961,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复苏时长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细鳞裂腹鱼的生产、运输、取样等研究中,丁香酚浓度为40~80 mg/L,麻醉效果最佳;幼鱼药浴时间不能超600 s;幼鱼在空气中暴露时间不超过120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细鳞裂腹鱼 麻醉效果 暴露时长 复苏时长
下载PDF
海鲈池塘养殖技术
16
作者 李新丰 田昌凤 +3 位作者 车轩 张晓阳 梁景洪 张晗 《科学养鱼》 2024年第8期68-70,共3页
海鲈作为典型的凶猛性鱼,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成为沿海地区养殖户青睐的咸淡水养殖品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是海鲈养殖的主产区,该区的养殖户具有多年的养殖经验,技术成熟。通过对斗门区海鲈养殖的池塘处理、苗期标粗、分筛转塘、养... 海鲈作为典型的凶猛性鱼,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成为沿海地区养殖户青睐的咸淡水养殖品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是海鲈养殖的主产区,该区的养殖户具有多年的养殖经验,技术成熟。通过对斗门区海鲈养殖的池塘处理、苗期标粗、分筛转塘、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治5个层面的技术规程介绍剖析,可为其他沿海省市的海鲈养殖提供一线产业的养殖技术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省市 养殖经验 海鲈 咸淡水养殖 斗门区 沿海地区 疾病防治 池塘养殖技术
下载PDF
一株大黄鱼虹彩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笑茹 郑义华 +5 位作者 赵路品 高娃 祁婧婷 吕利群 胡鲲 姜有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2021年7月,浙江省象山某养殖场养殖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出现类似大黄鱼虹彩病毒引起的疾病。采用鲤上皮瘤细胞培养和病毒主要衣壳蛋白测序分析的方法,从患病的大黄鱼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C)后出现... 2021年7月,浙江省象山某养殖场养殖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出现类似大黄鱼虹彩病毒引起的疾病。采用鲤上皮瘤细胞培养和病毒主要衣壳蛋白测序分析的方法,从患病的大黄鱼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C)后出现空斑、脱落的细胞病变症状。根据虹彩病毒MCP和ATPas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毒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得到分别为1 367 bp和74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MCP基因扩增片段测序,经BLAST对比及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确定该分离的病毒属虹彩病毒科细胞肿大病毒属。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该病毒粒子呈正六边形,直径为120~150 nm。用纯化病毒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抗大黄鱼虹彩病毒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7 000;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初步确定3个免疫蛋白。本研究为大黄鱼虹彩病毒纯化提供一种新方法,并初步分离出免疫蛋白,为该病毒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研究以及疫苗制备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虹彩病毒 细胞肿大病毒 分离鉴定 病毒纯化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18
作者 周佩林 李丽 +5 位作者 叶仕根 张静 崔艳红 单云盟 张涛 张劲松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估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艾可特肠佳粉剂在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3 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0±1) g和(40±5) g大菱鲆幼鱼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评估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艾可特肠佳粉剂在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3 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0±1) g和(40±5) g大菱鲆幼鱼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组在饲料中添加0.1%艾可特肠佳粉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周期21周,测定大菱鲆幼鱼的肠道绒毛长度、肌层厚度、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肥满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菱鲆肠道绒毛长度极显著增加65.8%,肌层厚度显著增加44.7%,绒毛长度与肌层厚度比值显著增加38.9%,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饲料中添加0.1%艾可特肠佳粉剂可以增加大菱鲆肠道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改善其肠道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肠道组织 生长性能 艾可特肠佳 绒毛长度 肌层厚度 特定生长率 增重率 肥满度
下载PDF
黑鲷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背肌质构和脏器生理的差异
19
作者 冉多映 黄琳 +4 位作者 张利君 刘哲宇 郑嘉豪 蒋宏雷 王志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999,共9页
根据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背肌质构和脏器生理的差异,揭示增重性能与机体代谢和取食运动对策与机制间的相关性,对于精准遴选黑鲷幼鱼优质增殖群体和科学指导黑鲷幼鱼高效集约化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 根据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背肌质构和脏器生理的差异,揭示增重性能与机体代谢和取食运动对策与机制间的相关性,对于精准遴选黑鲷幼鱼优质增殖群体和科学指导黑鲷幼鱼高效集约化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任选西沪港海区板式网箱养殖的黑鲷同生群幼鱼3000尾,停食暂养1d后,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体质量(8.2±1.5)g,出现率5%]、B[体质量(5.3±0.9)g,出现率20.6%]、C[体质量(3.8±0.6)g,出现率48.3%]、D[体质量(2.4±0.4)g,出现率21%]、E[体质量(1.7±0.5)g,出现率5.1%]等5个子群。在测量并统计背肌质构和脏器质量比例的基础上,较系统开展了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耗氧率、窒息点及鳃组织和内脏相关功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根据脏器比例性状的聚类特征,可较清晰地区分本研究所涉及的各个子群;(2)背肌质构性状和耗氧率性状中随增重性能增强呈单调增加的仅为耐咀性和日均耗氧率,耗氧昼夜节律除C子群呈昼均≈夜均(P>0.05)外,其余子群均呈夜均>昼均(P<0.05);(3)窒息点水中含氧量随增重性能增强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其中与E子群窒息点水中含氧量具显著差异(P<0.05)的仅为A、B子群,呈E>A≈B;(4)内脏淀粉酶、蛋白酶及AKP、ACP和ATP活力随增重性能增强均呈阶梯式下降趋势,SOD、CAT和POD酶活力均呈阶梯式上升趋势,而脂肪酶和LDH酶活力则均呈先降后升趋势;(5)鳃组织SOD、POD、Na^(+)/K^(+)-ATPase和Ca^(2+)/Mg^(2+)-ATPase酶活力均随增重性能增强呈阶梯式上升趋势,CAT酶活力则呈先降后升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黑鲷生长性能评价体系构建、速生种质发掘和指导速生品种(品系)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重性能 耗氧率 窒息点 背肌质构 酶活力 黑鲷幼鱼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越冬后许氏平鲉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晓艳 王成强 +5 位作者 孙晓宇 李培玉 郝甜甜 黄利娜 李宝山 黄炳山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抗菌肽、植物多酚对越冬后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炎症反应的快速恢复作用。【方法】设计4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以普通饲料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抗菌肽、植物多酚对越冬后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炎症反应的快速恢复作用。【方法】设计4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以普通饲料为对照组,对照组外裹复合益生菌为复合益生菌组,对照组配方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5%抗菌肽和0.05%植物多酚为抗菌肽组和植物多酚组。挑选144尾初始体质量为(249.13±0.58)g的许氏平鲉,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进行21 d的养殖实验。【结果】各组许氏平鲉中,抗菌肽组、植物多酚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益生菌组(P<0.05);抗菌肽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益生菌组(P<0.05),各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植物多酚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益生菌组(P<0.05);抗菌肽组、植物多酚组免疫球蛋白M显著高于复合益生菌组(P<0.05);植物多酚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补体3、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植物多酚组白介素15(IL-15)mRNA表达量及抗菌肽组、植物多酚组Toll样受体8(TLR8)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抗菌肽组IL-12b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各组间存活率、酸性磷酸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IL-1β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相比较对照组饲料,植物多酚和抗菌肽能显著提高越冬后许氏平鲉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调节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基因表达,复合益生菌则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益生菌 抗菌肽 植物多酚 抗氧化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