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孙志刚 于春磊 +8 位作者 陈辉 张民 孙强 贾丽华 孙超 陈挺 张红欣 范菲 张礼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8,共13页
随着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在继承常规油藏和页岩气藏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油藏物理与渗流机理实验技术体系,为页岩油藏地质评价、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 随着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在继承常规油藏和页岩气藏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油藏物理与渗流机理实验技术体系,为页岩油藏地质评价、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系统总结了孔隙度、渗透率、油水饱和度、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渗吸等6项实验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陆相页岩油成熟度低、非均质性强、纹层和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从实验技术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关键影响因素和实验控制条件、方法优缺点和技术适用性等方面,提出了各实验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和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统一岩样清洗溶剂及清洗时间是提高孔隙度不同测定方法之间可对比性的关键,核磁共振测定孔隙度技术是满足矿场快速分析需求的技术发展方向。②非规则、多方向以及模拟地层压力变化的渗透率测定技术是下步技术发展方向。③酒精浸泡法和二维核磁共振(T_(1)-T_(2))法是页岩油水饱和度测定的技术发展方向,依然面临黏土束缚水、吸附油对测定精度的影响难题。④液滴形态法是页岩油藏润湿性测定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需要对实验方法及表面润湿和自发渗吸2个过程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化研究并统一标准。⑤实验测定和数值方法相结合是获取页岩油藏相对渗透率的有效路径,微量油水计量、末端效应校正以及考虑压力时变的技术方法是攻关方向。⑥压后弹性开发中渗吸效果评价、闷井时间优化应采用带压渗吸测定方式,基于核磁共振T_(2)谱、分层T_(2)谱和T_(1)-T_(2)谱的带压渗吸测定方法将是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页岩油 开发实验技术 孔隙度 渗透率 油水饱和度 润湿性 相对渗透率 渗吸
下载PDF
页岩气勘探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2
作者 何希鹏 蔡潇 +5 位作者 高玉巧 丁安徐 姜志高 何贵松 夏威 曾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6,共15页
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得益于全新地质理论的建立及工程技术的进步,其中地质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验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但随着页岩气进入全面开发的新阶段,对实验方法、基础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技术挑战。为此,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得益于全新地质理论的建立及工程技术的进步,其中地质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验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但随着页岩气进入全面开发的新阶段,对实验方法、基础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技术挑战。为此,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页岩矿物组成、岩石物性、孔隙结构、含气性及可压性等5个方面展示了地质实验研究的进展和应用实例,分析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实验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是页岩矿物分析最有效的定性定量方法,开展矿物成因实验研究对于揭示页岩成储规律及地质工程甜点段优选有着更重要的指导意义;②页岩物性测试方法多且标准不统一,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用的测试方法,开展地层条件下的物性测试对储量计算及开发效果评价更有帮助;③页岩孔隙结构表征已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二维到三维的综合评价方法,可指导开发层系划分和水平井靶窗优选;④页岩含气性评价已形成了现场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气体碳同位素监测等实验方法,揭示了页岩气赋存状态和解吸规律,可有效指导气井生产制度制订和采收率提高;⑤页岩可压性评价已形成了X射线衍射、多尺度的裂缝网络刻画、三轴力学、差应变法、声波各向异性法及声发射法等实验方法,可指导水平井设计和压裂工艺优化。结论认为,建立跨尺度多方法深度融合的实验体系、加强原位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评价、开展关键参数的动态演化和基于大数据模型的人工智能实验评价等是下一步研究方向,持续完善页岩气实验地质技术体系方可为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实验地质技术 储层评价 跨尺度 人工智能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基于知识驱动图版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测井参数智能预测
3
作者 王跃祥 赵佐安 +6 位作者 唐玉林 谢冰 李权 赖强 夏小勇 米兰 李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6,共9页
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但致密砂岩储层空间类型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四性”关系复杂,测井系列多样,测井项目少,常规测井技术评价致密储层参数难度大、效率低。为此,以四川盆地金秋、天府气田致密气为... 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但致密砂岩储层空间类型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四性”关系复杂,测井系列多样,测井项目少,常规测井技术评价致密储层参数难度大、效率低。为此,以四川盆地金秋、天府气田致密气为对象,构建构造区块—油气田—油气藏—测井解释图版主线,形成了致密砂岩气储层测井参数解释知识图谱,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并约束模型结果,建立了图版约束的人工智能储层测井参数预测模型,实现了专家经验与数据双向驱动的储层测井参数智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新智能模型融入了专家经验图版信息,且构建了专家经验与数据双向驱动的智能参数预测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模型对测井领域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2)基于常规测井曲线,通过特征处理实现多维特征的挖掘,衍生出新曲线,与常规曲线一起作为输入进行模型强化训练,有助于提高解释模型的准确率;(3)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知识驱动图版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参数智能预测方法计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及渗透率之间的误差分别为7.9%和15%,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饱和度之间的误差仅为5%。结论认为,基于知识驱动图版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参数智能预测技术可以解决老井人工评价工作量大,测井解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并可实现快速高效测井智能评价及潜力优选,将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测井领域的深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致密砂岩气 储层测井参数 知识驱动 神经网络算法 智能预测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及硫同位素联测方法
4
作者 杨华敏 王萍 +2 位作者 陶成 王杰 马亮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我国含硫化氢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硫化氢成因、来源、形成机制为石油工作者所关注。硫化氢含量及硫同位素是两项常用且重要的判识指标。因硫化氢的强毒性,国内很多实验室较少检测或取消了此类检测项目。通过前处理流程优选硫化氢转化试... 我国含硫化氢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硫化氢成因、来源、形成机制为石油工作者所关注。硫化氢含量及硫同位素是两项常用且重要的判识指标。因硫化氢的强毒性,国内很多实验室较少检测或取消了此类检测项目。通过前处理流程优选硫化氢转化试剂,同时通过改进同位素质谱仪配套设备——调试硫同位素法拉第杯离子束聚焦等参数,安装特制色谱柱、特氟龙管路、硫反应管等,搭建了硫化氢含量及硫同位素联测技术平台;其次将高纯二氧化硫标准气替换为低浓度、低压力、小体积的工作标准气,通过系统条件实验探索(稳定性,标样分析等),确定最优实验条件;最后将反应生成的固体沉淀物送入质谱仪中进行硫同位素组成信息的检测,通过与标准纯含硫物质同位素组成的信号对比,计算出待测气体中硫化氢含量。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富县气田、鄂西渝东红星地区部分含硫化氢天然气进行硫化氢含量和硫同位素测试,所测结果稳定、精度良好,同时与外部实验室比对结果吻合。与传统方法比,该方法一次进样可得到硫含量和硫同位素数值;优选醋酸银试剂一步化学法一次性转化,减少同位素分馏;另一方面将硫化氢转化为固态硫化银,与标准物质硫化银硫同位素直接对比,同位素溯源结果更具可靠性;以低浓度、低压力、小体积的二氧化硫作为工作标准气,降低了实验室安全风险和仪器损害,满足环保安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同位素 联测方法 天然气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CO_(2)+N_(2)驱替置换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关富佳 苏向光 何万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7,共8页
为了确定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注入混合气体(CO_(2)+N_(2))的置换动力学常数,采用室内实验和化工热力学计算等研究方法,在驱替置换温度为274.15 K、置换驱替压力为3.7 MPa的条件下,对3组混合气体驱替置换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的置换推... 为了确定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注入混合气体(CO_(2)+N_(2))的置换动力学常数,采用室内实验和化工热力学计算等研究方法,在驱替置换温度为274.15 K、置换驱替压力为3.7 MPa的条件下,对3组混合气体驱替置换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的置换推动力、水合物置换速率和水合物置换速率常数进行研究,并基于置换动力学模型反演得到水合物置换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水合物置换过程中,混合气体(CO_(2)+N_(2))的置换推动力和水合物置换速率均随置换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减小,3组实验中的CO_(2)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常数较为接近,平均值为0.0252 mol/(h·m^(2)·MPa),对应的CH4水合物分解力学常数也较接近,平均值为0.0316 mol/(h·m^(2)·MPa)。在水合物体系相同的条件下,水合物置换动力学常数只与置换温度和置换压力有关。研究结果对应用混合气体(CO_(2)+N_(2))驱替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混合气体 驱替置换 动力学 逸度差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心中气态烃井场测定技术初步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梦瑶 鲍云杰 +6 位作者 李志明 申宝剑 曹婷婷 刘鹏 杨振恒 卢龙飞 黎茂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0,共8页
陆相页岩层系的流体分析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基础,针对岩心样品中气态烃易于散失的特性和页岩油钻井现场的需求,研发了井场岩心气态烃快速采集测定装置及方法,探讨了基于岩心气态烃分析和热解含油性分析资料快速计算视气油比和估算... 陆相页岩层系的流体分析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基础,针对岩心样品中气态烃易于散失的特性和页岩油钻井现场的需求,研发了井场岩心气态烃快速采集测定装置及方法,探讨了基于岩心气态烃分析和热解含油性分析资料快速计算视气油比和估算游离油损失的方法。研究表明,该装置适用于全直径岩心和块状样品的气态烃检测,既可以实现全直径岩心在常温、常压下逸散气态烃的采集测定,也可以测定块状岩心样品的气态烃总量,气态烃检测相对误差10%,测试结果可以转换为单位质量岩样气态烃含量。全直径岩心逸散气分析可实现岩心气态烃的非破坏式采集和测定,反映了页岩层系垂向上含油气性及其非均质性的变化特征。视气油比可反映页岩层系含油气性和可流动性的趋势,视气油比越大,代表相应页岩层系页岩油可流动性越好。利用视气油比可估算岩心经历降压降温脱气过程中游离烃的损失量,在建立岩心降温降压脱气过程的热解游离烃损失恢复方法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岩心气态烃井场测定技术丰富了适用于井场的岩心流体分析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为陆相页岩层系流体评价及甜点确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烃含量 视气油比 游离油损失恢复 可流动性评价 页岩油气 陆相页岩
下载PDF
超深碳酸盐岩储层岩石三轴压缩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腾达 纪成 +3 位作者 赵兵 朱其志 李加虎 张振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为了研究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文中以取自埋深约8350 m的顺北油气田奥陶系储层碳酸盐岩真实岩样为研究对象,按热处理与无热处理,在110 MPa围压范围内进行三轴压缩实验,从而得到高围压下的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围压... 为了研究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文中以取自埋深约8350 m的顺北油气田奥陶系储层碳酸盐岩真实岩样为研究对象,按热处理与无热处理,在110 MPa围压范围内进行三轴压缩实验,从而得到高围压下的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围压下,岩石表现强烈的塑性流动,加热处理会使得岩石强度降低,但随着围压等级的升高,不同温度下的岩石峰值应力又趋于一致。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发展了塑性硬化参数与等效塑性应变之间的关系,对2种温度下的岩石三轴压缩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作为拓展应用,采用所建立的弹塑性本构对单条裂缝压裂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在本岩样所在的储层条件下,压裂过程中的裂缝扩展不受岩石塑性的影响,这一点与裂缝闭合过程完全不同,这为目标储层压裂改造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储层 碳酸盐岩 高围压 三轴压缩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心含水量现场分析技术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梦瑶 鲍云杰 +5 位作者 李志明 冷筠滢 刘旺威 何晋译 卢龙飞 黎茂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27,共8页
陆相页岩层系的流体分析是页岩油选层评价的重要基础。针对陆相页岩层系流体表征技术的现状和钻井现场的需求,基于岩心样品中水分易于散失的特性,探索建立了适用于井场基于微波的岩样含水快速测试方法。岩心出筒擦除表面的钻井液之后,... 陆相页岩层系的流体分析是页岩油选层评价的重要基础。针对陆相页岩层系流体表征技术的现状和钻井现场的需求,基于岩心样品中水分易于散失的特性,探索建立了适用于井场基于微波的岩样含水快速测试方法。岩心出筒擦除表面的钻井液之后,第一时间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块状岩样加载到破碎主机上破碎处理呈颗粒状,将颗粒状的样品倒入加载到微波含水测定仪的样品杯中,2 s后即可得到岩样水分的质量分数,测试绝对误差平均0.15%。初步应用研究表明:一是岩样水分检测结果可以转换为水分在样品孔隙系统中占据的孔隙空间,结合井场热解等资料快速计算样品的视孔隙度,为井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结合岩样块密度和热解数据等资料,计算岩心样品的视含油饱和度和视含水饱和度,实现井场岩样流体的快速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不需要对岩样进行洗油和烘干处理,缩短了分析周期,丰富了适用于井场的岩心孔隙度、流体分析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含水量 视含油饱和度 视含水饱和度 视孔隙度 陆相页岩 井场分析技术
下载PDF
基于数字岩心的碳酸盐岩复杂孔隙特征研究——以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涛 涂利辉 +3 位作者 鲁明宇 宿亚仙 黄长兵 赵学钦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为一套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组合方式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难以有效表征其储层的孔隙结构及渗透力。文中应用数字岩心技术精细刻画孔隙结构,即采用全直径岩心CT扫... 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为一套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组合方式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难以有效表征其储层的孔隙结构及渗透力。文中应用数字岩心技术精细刻画孔隙结构,即采用全直径岩心CT扫描、微米级X-ray CT扫描、大面积扫描电镜拼图成像技术等,建立纳米—厘米级别的多维度多尺度的岩心数字化表征。对大数据图像特征参数提取和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孔渗关系,将整个储层类型分为三区一带:微裂缝区、粒(晶)间孔主控区、铸模孔区、粒间孔加铸模孔过渡带。研究明确了粒(晶)间孔结构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更好地明确了该类储层孔隙结构对渗流能力的影响,揭示了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微观渗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隙结构 数字岩心 孔隙特征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原位监测的煤岩甲烷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茜 光文峰 窦浩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4,共8页
吸附态甲烷在深部煤岩储层微纳米孔隙中占主导地位,研究其在吸附解吸中的扩散特征对于煤层气开发的预测与现场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自主研发搭建的体积法吸附原位低场核磁试验系统,研究了沁水盆地无烟煤样品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 吸附态甲烷在深部煤岩储层微纳米孔隙中占主导地位,研究其在吸附解吸中的扩散特征对于煤层气开发的预测与现场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自主研发搭建的体积法吸附原位低场核磁试验系统,研究了沁水盆地无烟煤样品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实现了吸附态甲烷在扩散过程中的原位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核磁法所测吸附态有效扩散系数与体积法所测微孔扩散系数呈现相同演化规律:即在吸附过程中,吸附态甲烷的扩散系数随压力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在解吸过程中,其随压力的减小而单调递减。该演化规律表明微孔填充过程中气体扩散分为两个阶段:气体压力小于6 MPa时,分子扩散及努森扩散占主导地位;当气体压力超过6 MPa时,吸附相表面扩散占主导地位。该实验设计为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方法及数据,对实验室核磁共振分析设备的教学以及针对特定科学问题进行的设备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态甲烷 核磁共振 吸附解吸 扩散系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跨频段岩石物理实验及认识
11
作者 李斐 闫国亮 +6 位作者 杜广宏 高建虎 张盟勃 赵万金 佘钰蔚 何润 瞿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天然气勘探已实现突破,多口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铝土岩天然气勘探成为该区热点领域。但针对该区铝土岩频散特征的基础研究尚未开展,为了进一步探索铝土岩的地震波频散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天然气勘探已实现突破,多口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铝土岩天然气勘探成为该区热点领域。但针对该区铝土岩频散特征的基础研究尚未开展,为了进一步探索铝土岩的地震波频散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通过跨频段实验分析了太原组铝土岩的岩石物理特性,明确了铝土岩的频散特征,并运用改进的Gurevich喷射流模型解释了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铝土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水硬铝石和黏土矿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粒内溶蚀孔洞、晶间溶孔和微裂缝,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孔隙度为0.2%~28.7%,平均值为10.7%,渗透率为0.004~38.550 mD,平均值为4.040 mD,储层物性条件好;②孔隙度大小是决定含铝岩石频散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饱和水铝土岩和铝土质泥岩均存在频散现象,孔隙度较高的铝土岩样品频散特征明显强于孔隙度较低的样品,1~10 Hz范围内频散特征较强;③孔隙度是影响岩石压力敏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孔隙度铝土岩样品随着压力增加,超声波测试的纵波速度与低频应力—应变计算的速度相近,纵波速度变化范围超过700 m/s,远大于低孔隙度样品;④含水饱和度与超声波速度之间呈现震荡变化关系,存在多个局部极值点。结论认为:①高孔隙度铝土岩样品速度测试结果与频散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一致,而低孔隙度样品频散主要出现在10 Hz以上,超声频段实验结果与频散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不符;②通过跨频段实验探索了铝土岩的频散岩石物理特征,为采用频散理论预测铝土岩储层分布及含气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铝土岩 岩石物理 跨频段 频散
下载PDF
高黏土陆相页岩实验技术及其应用
12
作者 冯子辉 张居和 +4 位作者 邵红梅 霍秋立 金玮 贾忠伟 苏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7,共13页
页岩储层“四性”实验评价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及核心。现有实验技术存在页岩含油量检测不准、微纳米孔隙测量视域小及代表性差、流动性直接测量参数缺乏等难题,不适应古龙页岩油生产需求。通过研发实验装备、确定实验条件,建立... 页岩储层“四性”实验评价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及核心。现有实验技术存在页岩含油量检测不准、微纳米孔隙测量视域小及代表性差、流动性直接测量参数缺乏等难题,不适应古龙页岩油生产需求。通过研发实验装备、确定实验条件,建立基于保压密闭岩心“四性”实验技术及流程。结果表明:古龙高成熟和成熟页岩含油量测定较国标法可减少损失71%和50%,应用新建不同成熟度页岩含油量恢复模型,恢复了国标法现场录井页岩含油量数据;高成熟与低成熟阶段页岩中干酪根有机质、不同赋存状态油和水定量特征差别明显,受干酪根有机质向页岩油转化及演化程度的控制;页岩孔缝组合构成规模储集空间及流动网络通道,储集空间分为2大类7亚类12种类型,总孔隙度高于粉砂质岩、灰质岩、云质岩;确定页岩油上部、中部、下部油层组含油性与流动性特征,圆柱状页岩样品驱替油率为16%~43%,同一地层温度(100℃)不同驱替压力(10~50 MPa)下的超临界CO_(2)驱替使孔隙度增加4.51百分点、渗透率增加0.53×10^(-3)μm^(2)。研究成果为页岩油规模增储和效益上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土陆相页岩 “四性”实验技术 古龙页岩油 保压密闭岩心 含油量 孔缝组合 驱替油率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
13
作者 王幸蒙 熊亮 +3 位作者 赵勇 姜振学 史洪亮 董晓霞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以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常规核磁共振(NMR)及核磁共振冻融(NMRC)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1)页岩发育有机质孔、粒内孔、粒间孔及微裂缝等4种孔隙类型;孔隙的孔径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1~100 nm之间,储... 以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常规核磁共振(NMR)及核磁共振冻融(NMRC)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1)页岩发育有机质孔、粒内孔、粒间孔及微裂缝等4种孔隙类型;孔隙的孔径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1~100 nm之间,储集空间以中孔为主,所占比例为76.2%,其次为宏孔,占比21.9%,微孔的贡献最小,仅占2.0%。(2)核磁共振冻融法揭示的孔径分布特征更加准确,尤其对2~100 nm范围的孔隙孔径刻画更加精细,对非均质性强的页岩储层孔隙表征更有优势。(3)核磁共振技术表征储层孔径分布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层理的发育程度、饱和流体的性质会对常规核磁共振实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孔径分布表征结果;核磁共振冻融法孔径分布的表征受到探针液体KGT取值、实验样品制样大小的影响,需要合理标定探针液体KGT值以及选取合适的样品大小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表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冻融法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储层矿物润湿性的测量方法综述
14
作者 施砍园 陈君青 +5 位作者 庞雄奇 姜福杰 庞宏 惠沙沙 马奎友 丛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储集岩的润湿性对孔隙中流体的分布与流动至关重要,关系到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效果,由于地下油气储层中矿物成分复杂、流体组成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储层岩石润湿性测量标准,根据油藏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湿性测量方法... 储集岩的润湿性对孔隙中流体的分布与流动至关重要,关系到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效果,由于地下油气储层中矿物成分复杂、流体组成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储层岩石润湿性测量标准,根据油藏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湿性测量方法对石油开采至关重要。基于此,从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两方面详细讨论了国内外目前使用较广且最新的测量岩石润湿性的方法,针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总结,并对润湿性测量方法进行了展望。该研究有助于优选适用的润湿性测量方法,可为提高储层中岩石润湿性表征的准确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润湿角 矿物 实验测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薄层致密砂岩储层大型水力压裂三维物理模拟实验
15
作者 房茂军 杜旭林 +3 位作者 白玉湖 李昊 张浩 朱海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8,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临兴气田以多薄互层型致密砂岩储层为主,储层岩性复杂、渗透率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作用机理不明确,导致压裂施工难度大、效果差异大。为此,针对临兴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岩石组分、黏土含量、粒径、沉积旋回、平面及...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临兴气田以多薄互层型致密砂岩储层为主,储层岩性复杂、渗透率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作用机理不明确,导致压裂施工难度大、效果差异大。为此,针对临兴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岩石组分、黏土含量、粒径、沉积旋回、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等特性,设计并开展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水力压裂室内大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根据相似准则,参照二叠系石盒子组三向地应力、岩石强度、井身结构参数、现场压裂施工参数,确定了实验基本参数。根据临兴气田典型井主力储层特征,制作了考虑不同岩石组分、黏土含量、粒径、沉积旋回组合、平面非均质性组合、纵向非均质性组合的15块立方体岩心,开展了15组压裂模拟实验,并从分析注入压力曲线和观察岩样破裂面两个方面总结了影响水力压裂缝扩展规律的储层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岩石矿物和粒径、沉积旋回、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对致密储层裂缝扩展形态有显著影响。砂岩粒度较大、胶结较弱、黏土含量较高、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使得裂缝面更易于屈曲,扩展压力增大,导致加砂困难;沉积旋回会使得水力压裂缝易于沿旋回层面扩展,从而形成水平缝,其中反旋回界面突破难度比正旋回大;由于砂—泥层间界面、砂—煤层间界面、天然砂岩弱面易被激活,从而产生“工”或“T”字形裂缝,对于砂泥多薄互层还会产生“工”+“T”+“十”字形的组合裂缝。实验研究揭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水力压裂缝扩展形态,也为类似区块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多薄层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物理模拟实验 临兴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气体中甲烷单组分的色谱—真空低温富集方法及其同位素分馏效应
16
作者 刘清梅 李嘉成 +1 位作者 蒋文敏 熊永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29,共9页
甲烷(CH_(4))团簇同位素分析在气候变化、能源勘探和行星生命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样品中CH_(4)的纯度直接了影响高分辨质谱团簇同位素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针对气样中CH_(4)组分的富集纯化难题,根据气相色谱(GC)组分分离原理,实时... 甲烷(CH_(4))团簇同位素分析在气候变化、能源勘探和行星生命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样品中CH_(4)的纯度直接了影响高分辨质谱团簇同位素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针对气样中CH_(4)组分的富集纯化难题,根据气相色谱(GC)组分分离原理,实时监测组分峰形,进一步优化了载气线速、进样量等条件。同时,通过外标法量化回收率,GC组分分析验证纯度,保证纯化的有效性。通过优化色谱—真空低温富集制备方法,确定了IBEX系统载气最佳线速为12mL/min,CH_(4)进样量需小于12 mL等实验条件,可视化GC峰形确保CH_(4)峰与相邻N_(2)干扰峰基本分离,实现了CH_(4)单组分的高纯富集。当气样中CH_(4)含量小于70%而空气含量较高时,需要进行二次纯化以提高CH_(4)纯度。讨论了5Å分子筛等吸附剂在纯化过程中可能引起CH_(4)同位素分馏的原因,并通过适当延长CH_(4)收集时间来消除5Å分子筛干扰。目前,该方法单次纯化过程约90 min,CH_(4)的回收率和纯度分别为90.1%~95.7%和97.3%~98.9%,对同位素组成(δ^(13)CVPDB和δDVSMOW、Δ^(13)CH_(3)D和Δ^(12)CH_(2)D_(2))的差异均小于质谱仪的分析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气相色谱 纯度 回收率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裂缝等效宽度的斯通利波检测实验及反演
17
作者 齐戈为 唐军 +3 位作者 蔡明 何泽 郑辰昌 秦迎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为了破解裂缝地层识别与评价的难题,进行缩比例模型井声波测量物理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裂缝宽度和条数下斯通利波特征,总结水平裂缝不同宽度及条数对斯通利波衰减的影响规律,提出裂缝等效宽度的概念,定量表征裂缝带对斯通利波幅... 为了破解裂缝地层识别与评价的难题,进行缩比例模型井声波测量物理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裂缝宽度和条数下斯通利波特征,总结水平裂缝不同宽度及条数对斯通利波衰减的影响规律,提出裂缝等效宽度的概念,定量表征裂缝带对斯通利波幅度的影响,建立基于裂缝等效宽度的反演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缝等效宽度的增大,直达斯通利波幅度呈指数规律减小;在裂缝等效宽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裂缝条数越多,直达斯通利波幅度越大;利用裂缝等效宽度能够实现裂缝带的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斯通利波 裂缝等效宽度 裂缝条数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深层超压体系成因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杨琳琳 付健 +5 位作者 陈昌 孙永河 高荣锦 周晓龙 柳成志 王琦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0期106-118,共13页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深层发育明显超压,明确其超压的分布和形成机制对该地区中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地层压力、测井曲线组合、超压成因判识图版及盆地模拟等方法,针对西部凹陷中深层超压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超压对成藏的...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深层发育明显超压,明确其超压的分布和形成机制对该地区中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地层压力、测井曲线组合、超压成因判识图版及盆地模拟等方法,针对西部凹陷中深层超压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超压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凹陷整体发育超压型、常压型、低压型3类温压系统,超压主要发育在2500~4000 m的中深层,超压成因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在中段冷家—雷家地区沙三段地层超压除欠压实作用贡献外,局部伴有生烃增压、成岩作用和构造挤压的混合贡献,北段因遭受过强烈的抬升剥蚀作用,表现为异常低压为主。采用盆地模拟手段对超压成因贡献量进行评价,其压力演化存在3期:第1期以构造沉降作用导致的欠压实作用为主;第2期由于地层抬升泄压,欠压实和流体膨胀作用经历短暂停止;第3期烃源岩到达生烃高峰,生烃增压作用逐渐增强且流体膨胀增压可达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分布 成因机制 贡献量 中深层 西部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纪本溪组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测井综合评价
19
作者 李新虎 丁佳萌 +2 位作者 程光艺 刘晓梅 马天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64-5371,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纪本溪组致密砂岩粒度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低、渗透率极差,使测井对其含气性的解释难度增大。基于化验分析资料,重点应用核磁共振、阵列声波、阵列感应等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常规测井,建立了4类7种方法的本溪...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纪本溪组致密砂岩粒度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低、渗透率极差,使测井对其含气性的解释难度增大。基于化验分析资料,重点应用核磁共振、阵列声波、阵列感应等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常规测井,建立了4类7种方法的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利用测井资料综合开展储层含气性的有效识别。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常规和成像测井,对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综合评价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开展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测井综合评价研究,对煤系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组 致密砂岩 含气性 成像测井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生代孢粉化石智能识别
20
作者 税蕾蕾 邱琨祁 +5 位作者 万欢 龚胜利 陆文凯 魏文艳 王永浩 庾永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2-1370,共9页
通过鉴定古生物化石类别信息和分布情况,可以为地质年代、古沉积环境及油气勘探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但传统古生物化石鉴定工作耗时耗力,人工依赖性高,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勘探评价的需要。鉴于孢粉化石图像数量有限、属种分类多、具有科、... 通过鉴定古生物化石类别信息和分布情况,可以为地质年代、古沉积环境及油气勘探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但传统古生物化石鉴定工作耗时耗力,人工依赖性高,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勘探评价的需要。鉴于孢粉化石图像数量有限、属种分类多、具有科、属、种的特定分类逻辑等特点,围绕孢粉化石图像处理、化石图像筛选、化石目标检测、化石分类识别等方面,通过利用目标检测深度学习、标签松弛等技术,改进了有效化石筛选和孢粉化石分类识别的智能化水平。以渤海海域浅层新生代孢粉化石鉴定为例,采用YOLOv5和DenseNet等神经网络开发了一套孢粉化石智能识别方法,其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4%,基本满足了孢粉化石鉴定实际生产准确性要求,可以辅助人工开展古生物化石鉴定工作。该方法将各种深度学习技术与古生物领域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并从数据和模型2个角度相结合,提高了识别模型的泛化能力与识别精度,并得以实际应用,使得能够在减少时间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提供准确的鉴定结果,证实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古生物鉴定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智能筛选 目标检测 智能识别 深度学习 渤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