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0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汽车用镁/铝复合板的扩散动力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赵亚平 陈再良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80,共9页
目的探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镁/铝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s)生长的影响规律,并揭示IMCs对镁/铝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热轧复合实验,制备了镁/铝复合板,其次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对界面微观结构特征的表征实验研究了... 目的探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镁/铝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s)生长的影响规律,并揭示IMCs对镁/铝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热轧复合实验,制备了镁/铝复合板,其次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对界面微观结构特征的表征实验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镁/铝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和界面结合质量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理论计算,从扩散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界面相的形成机制和长大行为。结果镁和铝之间反应主要生成2种金属间化合物,即靠近铝侧的Mg_(2)Al_(3)和靠近镁侧的Mg_(17)Al_(12);一定厚度的金属间化合物有利于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其中当IMCs层厚度为4μm时,界面结合强度最高,为32.5 MPa,随着IMCs层厚度的增加,界面结合质量逐渐降低,最终稳定在12.4 MPa附近。结论界面结合强度变化主要是由于热处理改变了界面的结合方式,由最初的Mg-Al直接接触到不连续的Mg-IMCs-Al接触再到最后的连续的Mg-IMCs-Al接触,改变了界面裂纹萌生和失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板 相结构 生长动力学 界面质量 热处理
下载PDF
1180 MPa级超高强钢冷连轧过程的厚度综合控制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军 王文奇 +3 位作者 张晓东 林威 张燕东 白振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3,370,共8页
针对超高强钢在冷轧过程中厚度波动大以及带头带尾厚度超差的问题,首先根据金属秒流量模型建立了厚度超差预测模型与辊缝调节量预估模型;随后开发了轧制过程中的厚度控制系统,并进行了辊缝调节量优化;最后建立了带钢头尾轧制过程中的轧... 针对超高强钢在冷轧过程中厚度波动大以及带头带尾厚度超差的问题,首先根据金属秒流量模型建立了厚度超差预测模型与辊缝调节量预估模型;随后开发了轧制过程中的厚度控制系统,并进行了辊缝调节量优化;最后建立了带钢头尾轧制过程中的轧制速度与张力优化模型。以国内某冷连轧机组的第1机架为技术应用对象,选择两种典型的超高强钢进行生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超高强钢AR4146E1与DU6220A1的厚度超差长度分别从70.3 m、36.89 m下降到了16.85 m、16.3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差 控制系统 辊缝 超高强钢 冷连轧
下载PDF
基于混合多阶集成模型的非平衡热轧带钢凸度智能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成砚 孙杰 +2 位作者 李霄剑 彭文 张殿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62-782,共21页
为了提升带钢热轧加工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基于数字孪生(DT)和信息物理系统(CPS),文本采用数据驱动方法以诊断热轧带钢凸度。因为热轧工艺具有遗传性、非线性和强耦合性的特点,因此带钢凸度诊断是一个决策边界不明确的非平衡问题。现有回... 为了提升带钢热轧加工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基于数字孪生(DT)和信息物理系统(CPS),文本采用数据驱动方法以诊断热轧带钢凸度。因为热轧工艺具有遗传性、非线性和强耦合性的特点,因此带钢凸度诊断是一个决策边界不明确的非平衡问题。现有回归方法倾向于从多数类样本学习信息,而忽略了少数类的缺陷凸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混合多阶集成模型(HMSEN)分类带钢凸度。首先,提出了一个新的采样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自适应采样(ADASYN)和重复编辑近邻样本(RENN)以强化对缺陷凸度的关注。随后,基于增加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多阶集成模型以提升分类精度。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基分类器的组合确定了最佳性能的混合多阶集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采样方法,本文提出的采样方法更适合凸度数据集。此外,混合多阶集成模型的性能要优于现有回归方法和机理模型。因此,对于非平衡热轧带钢凸度智能诊断,本文提出的混合多阶集成模型是一种有效且鲁棒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凸度诊断 非平衡多类别分类 多阶集成建模 数据重采样方法 智能制造 信息物理系统
下载PDF
Pulsed current-assisted twelve-roll precision rolling deformation of SUS304 ultra-thin strips with exceptio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被引量:1
4
作者 Wanwan Fan Tao Wang +3 位作者 Jinxiong Hou Zhongkai Ren Qingxue Huang Guanghui W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91-305,共15页
Innovative pulsed current-assisted multi-pass roll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a 12-roll mill during the rolling deformation processing of SUS304 ultra-thin strip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irst rolling pass,the ro... Innovative pulsed current-assisted multi-pass roll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a 12-roll mill during the rolling deformation processing of SUS304 ultra-thin strip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irst rolling pass,the rolling reduction rate of a conventionally rolled sample(at room temperature)is 33.8%,which can be increased to 41.5%by pulsed current-assisted rolling,enabling the formation of an ultra-thin strip with a size of 67.3μm in only one rolling pass.After three passes of pulsed current-assisted rolling,the thickness of the ultra-thin strip can be further reduced to 51.7μm.To clearly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 pulsed curr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ultra-thin strip,ultra-thin strips with nearly the same thickness reduction were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pulsed current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work-hardening of the rolled samples by promoting dislocation detachment,reducing the density of stacking faults,inhibiting martensitic phase transformation,and shortening the total length of grain boundaries.As a result,the ductility of ultra-thin strips can be effectively restored to approximately 16.3%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tensile strength of 1118 MPa.Therefore,pulsed current-assisted rolling deformation 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ultra-thin strips with a combination of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current-assisted SUS304 ultra-thinstrip rolling reductionrate WORK-HARDEN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热连轧终轧温度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祥壮 张帅 +2 位作者 李爱莲 崔桂梅 杨培宏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终轧温度是热连轧生产过程中主要控制的工艺参数,是确保带钢质量的重要前提。带钢在精轧阶段经历复杂的换热过程,现场采用的半机理模型很难提高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从数据驱动角度出发,建立一种基于多策略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WOA)与极... 终轧温度是热连轧生产过程中主要控制的工艺参数,是确保带钢质量的重要前提。带钢在精轧阶段经历复杂的换热过程,现场采用的半机理模型很难提高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从数据驱动角度出发,建立一种基于多策略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WOA)与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终轧温度预测模型。融入柯西变异提升鲸鱼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借助余弦控制因子平衡鲸鱼算法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能力;引入翻身觅食策略降低鲸鱼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和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IWOA-ELM终轧温度预测模型在预报精度方面优势明显,预测终轧温度在±6℃以内的命中率为94%,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轧温度预测 鲸鱼优化算法 柯西变异 翻身觅食 余弦控制因子
下载PDF
Effect of phosphorus content on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and film deposition behavior during the high-temperature simulation of strip casting
6
作者 Wanlin Wang Cheng Lu +5 位作者 Liang Hao Jie Zeng Lejun Zhou Xinyuan Liu Xia Li Chenyang Z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16-1025,共10页
The interfacial wettability and heat transfer behavior are crucial in the strip casting of high phosphorus-containing steel.A hightemperature simulation of strip casting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droplet solidification ... The interfacial wettability and heat transfer behavior are crucial in the strip casting of high phosphorus-containing steel.A hightemperature simulation of strip casting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droplet solidification technique with the aims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phosphorus content on interfacial wettability,deposited film,and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behavior.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phosphorus content increased from 0.014wt%to 0.406wt%,the mushy zone enlarged,the complete solidification temperature delayed from1518.3 to 1459.4℃,the final contact angle decreased from 118.4°to 102.8°,indicating improved interfacial contact,and the maximum heat flux increased from 6.9 to 9.2 MW/m2.Increasing the phosphorus content from 0.081wt%to 0.406wt%also accelerated the film deposition rate from 1.57 to 1.73μm per test,resulting in a thickened naturally deposited film with increased thermal resistance that advanced the transition point of heat transfer from the fifth experiment to the third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p casting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interfacial wettability naturally deposited film phosphorus content
下载PDF
热连轧过程大梁钢变形抗力预报模型
7
作者 尹宝良 Ahmed elmi Sahal +4 位作者 崔熙颖 令狐克志 么洪勇 邝霜 李学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6,共8页
为解决某钢厂热连轧机组轧制700L大梁钢时因变形抗力预报精度低导致成品带钢板形质量较差的问题,首先,根据实际轧制压力等历史生产数据确定带钢的变形抗力,然后对热连轧机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回归,得到适用于该机组的变形抗... 为解决某钢厂热连轧机组轧制700L大梁钢时因变形抗力预报精度低导致成品带钢板形质量较差的问题,首先,根据实际轧制压力等历史生产数据确定带钢的变形抗力,然后对热连轧机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回归,得到适用于该机组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同时将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建立GA-BP神经网络变形抗力预报模型,进一步将优化后的传统数学模型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的变形抗力结果代入系统轧制力模型中,其模型计算误差分别为6%和3%。将GA-BP神经网络变形抗力模型应用到现场后,700L大梁钢的板形合格率由原来的91.7%提高到了99.3%,板形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神经网络 变形抗力 轧制力 板形
下载PDF
二十辊轧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热辊型预测技术
8
作者 宋君 王文奇 +3 位作者 王奎越 李健 Ahmed elmi Sahal 白振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1-236,共6页
针对某钢厂二十辊轧机上下辊系润滑条件非对称带来的上下工作辊辊型预测困难,进而导致辊缝设定误差问题,从二十辊轧机的设备和工艺特征入手,分析了上下辊系的润滑条件差异。首先,考虑轧制过程中摩擦热和变形热的产生、轧辊的热传导和对... 针对某钢厂二十辊轧机上下辊系润滑条件非对称带来的上下工作辊辊型预测困难,进而导致辊缝设定误差问题,从二十辊轧机的设备和工艺特征入手,分析了上下辊系的润滑条件差异。首先,考虑轧制过程中摩擦热和变形热的产生、轧辊的热传导和对流换热,同时考虑二十辊轧机上下辊系非对称带来的边界条件差异,建立二十辊轧机上下辊系工作辊温度场计算模型。最后,在温度场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二十辊轧机上下辊系工作辊热辊型计算模型,形成一套相应的二十辊轧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热辊型预测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现场生产实际,以现场典型规格产品作为实验对象,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轧后实际热辊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误差在5%以内,证明该热辊型预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准确预测二十辊轧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热辊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辊轧机 非对称轧制 温度场 热辊型
下载PDF
二十辊轧机窜辊综合设定技术开发
9
作者 王奎越 王文奇 +2 位作者 宋君 张宇鑫 白振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3-238,共6页
针对某钢厂二十辊轧机板带产品边部板形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充分考虑二十辊轧机的设备和工艺特征,分析了二十辊轧机上下一中间辊窜辊对板形质量的影响,同时考虑窜辊可能带来的边降或增厚。以边降在许用范围内和成品带钢板形质... 针对某钢厂二十辊轧机板带产品边部板形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充分考虑二十辊轧机的设备和工艺特征,分析了二十辊轧机上下一中间辊窜辊对板形质量的影响,同时考虑窜辊可能带来的边降或增厚。以边降在许用范围内和成品带钢板形质量最佳为优化目标,建立一套二十辊轧机窜辊综合优化模型,该模型的优化结果表示满足优化目标需求的窜辊量设定值。在窜辊量设定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二十辊轧机窜辊综合设定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某钢厂二十辊轧机的生产实际中,现场产品的板形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且边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给现场二十辊轧机生产工作带来显著的技术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辊轧机 窜辊 板形 边降
下载PDF
汽车用铜/铝复合板多路径轧制界面特征及力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任士明 周德旭 刘兴龙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目的解决传统轧制复合制备的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和力学性能在各个方向存在强的机械各向异性的问题。方法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2个道次的轧制复合实验,制备了铜/铝复合板,然后通过拉剪实验以及对界面微观结构... 目的解决传统轧制复合制备的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和力学性能在各个方向存在强的机械各向异性的问题。方法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2个道次的轧制复合实验,制备了铜/铝复合板,然后通过拉剪实验以及对界面微观结构特征的实验表征研究了轧制路径对铜/铝复合板界面特征和界面结合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分析了轧制路径对铜/铝复合板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二道次同向轧制RD方向、45°方向和TD方向的界面结合强度分别为55.2、35.8和28.7 MPa;二道次45°轧制RD方向、45°方向和TD方向的界面结合强度分别为48.5、41.3和42.4 MPa;二道次垂直交叉轧制RD方向、45°方向和TD方向的界面结合强度分别为42.6、47.7和40.5 MPa。结论轧制路径的改变使界面的开裂方式由条带状开裂转变为网状/十字交叉开裂,提高了界面多区域的冶金结合,显著改善了铜/铝复合板界面结合状态和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对高性能金属层状复合板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径轧制 铜/铝复合板 界面结构 各向异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Q235B热轧钢带成型过程折弯开裂成因分析
11
作者 张通 贾军艳 +3 位作者 薛强 刘洋 杨小波 赵启扬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基于Q235B成型过程中折弯开裂问题,具体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缺陷位置与正常组织显微形貌、折弯开裂处裂口形貌、夹杂物、晶粒度等对钢卷性能的影响。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具有较高的边部裂纹敏感性,冲裁后边部在存在微裂纹和毛刺的情... 基于Q235B成型过程中折弯开裂问题,具体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缺陷位置与正常组织显微形貌、折弯开裂处裂口形貌、夹杂物、晶粒度等对钢卷性能的影响。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具有较高的边部裂纹敏感性,冲裁后边部在存在微裂纹和毛刺的情况下进行加工造成了裂纹扩展是边部开裂的直接原因,靠近原始带钢热轧边部的组织表面存在混晶情况,会加重裂纹的扩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B 热轧钢带 带钢热轧 混合组织 晶粒度 贝氏体 冲裁 钢卷
下载PDF
双辊铸轧薄带钢实验研究及工艺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邸洪双 鲍培玮 +2 位作者 苗雨川 王国栋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在异径双辊铸轧机上进行了不锈钢薄带铸轧的实验研究 ,掌握了诸如浇注温度、铸轧速度、铸轧压力、预留辊缝的大小等薄带钢铸轧的合理工艺参数 ,成功地铸轧了不锈钢带卷 ;对铸轧薄带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 ,并比较了晶粒细化的效果 ;依据铸... 在异径双辊铸轧机上进行了不锈钢薄带铸轧的实验研究 ,掌握了诸如浇注温度、铸轧速度、铸轧压力、预留辊缝的大小等薄带钢铸轧的合理工艺参数 ,成功地铸轧了不锈钢带卷 ;对铸轧薄带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 ,并比较了晶粒细化的效果 ;依据铸轧实验研究的结果 ,分析了影响工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得到了工艺稳定性方面的深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铸轧 薄带钢 显微组织 工艺稳定性
下载PDF
神经网络结合数学模型预测带钢卷取温度 被引量:34
13
作者 蔡正 王国栋 +2 位作者 刘相华 袁建光 焦四海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7-60,共4页
提出了一种与传统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用于预测热轧带钢的卷取温度。文中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实例进行了计算,证明效果良好,有在线实际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神经网络 BP算法 数学模型 热轧带钢 卷取温度
下载PDF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高位水箱及层流水流量的设计计算
14
作者 张文旭 沈铁成 +2 位作者 闫文彪 李婷 卢文利 《山东冶金》 CAS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研究了层流冷却高位水箱及层流水流量的设计计算。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工艺,通过层状水流对热轧钢板进行控制冷却。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受到带钢轧制节奏和钢材冷却需求多样性的影响,可能导致生产干扰、产品质量受损或能源... 研究了层流冷却高位水箱及层流水流量的设计计算。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工艺,通过层状水流对热轧钢板进行控制冷却。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受到带钢轧制节奏和钢材冷却需求多样性的影响,可能导致生产干扰、产品质量受损或能源浪费;因此,准确确定冷却水量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计算,重点设计了高位水箱的容量,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稳定供水并保证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钢轧制 层流冷却 高位水箱 理论计算 工程实践
下载PDF
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分析 被引量:47
15
作者 武彩虹 韩静涛 +1 位作者 刘靖 余万华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5,共3页
针对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从轧钢角度,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低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轧制加热制度和调宽量对“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对SP侧压定宽和立辊定宽轧制两种工艺的比较,发... 针对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从轧钢角度,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低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轧制加热制度和调宽量对“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对SP侧压定宽和立辊定宽轧制两种工艺的比较,发现SP侧压定宽轧制时,金属流动均匀,不易产生“狗骨”形,更有利于降低缺陷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翘皮 加热制度 调宽量
下载PDF
热轧带钢在冷却过程中的内应力解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蔡正 王国栋 +2 位作者 刘相华 赵昆 袁建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36,40,共5页
针对热轧带钢的冷却过程 ,开发了温度、相变和内应力的耦合解析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元法 ,同时考虑了相变的温度依存性、相变潜热、相变膨胀和热膨胀。通过该数值解析模型 ,能够模拟热轧带钢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组织—内应力的演变过程 。
关键词 有限元法 热轧带钢 冷却 相变 内应力
下载PDF
热连轧高效工艺控制技术及应用
17
作者 徐宁 韩陶然 《山东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针对热轧600 mm以下带钢普遍还存在配置差、工艺落后、轧速低、污染重、能耗高等问题,开展了一些列的技改工作,包括高效除磷及控温控轧技术、粗轧过程的组织控制技术、中间坯保温技术、精轧组织控制和轧制节奏优化、轧辊涡流探伤技术、... 针对热轧600 mm以下带钢普遍还存在配置差、工艺落后、轧速低、污染重、能耗高等问题,开展了一些列的技改工作,包括高效除磷及控温控轧技术、粗轧过程的组织控制技术、中间坯保温技术、精轧组织控制和轧制节奏优化、轧辊涡流探伤技术、ACC层流冷却的优化控制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使带钢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高效轧制 工艺控制 生产效率
下载PDF
采用平辊实现自由程序轧制最优横移方案新方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孔祥伟 徐建忠 +1 位作者 龚殿尧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66-1169,共4页
在轧制宽带钢之后轧制窄带钢的轧制次序将会导致宽度方向板厚波动,出现浪形的缺陷·为了防止这些缺陷,对国内某厂2050mm热连轧机组前5机架采用CVC工作辊,而F6、F7机架采用了平工作辊轧制·考虑到横移位置与辊缝轮廓形状之间的关... 在轧制宽带钢之后轧制窄带钢的轧制次序将会导致宽度方向板厚波动,出现浪形的缺陷·为了防止这些缺陷,对国内某厂2050mm热连轧机组前5机架采用CVC工作辊,而F6、F7机架采用了平工作辊轧制·考虑到横移位置与辊缝轮廓形状之间的关系,开发了适合于平工作辊的最优横移新方式,使得在板带和工作辊的接触区形成光滑的辊缝形状,从而实现自由程序·并将最优横移新方法应用到国内某厂2050mm热连轧机的改造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辊 带钢轧制 控制系统 最优横移 轮廓 自由程序轧制
下载PDF
冷轧宽带钢板形检测与自动控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清东 陈先霖 +5 位作者 何安瑞 黄纶伟 徐乐江 华建新 徐耀寰 吴彬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9-72,共4页
综述了冷轧宽带钢板形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模型,为板形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冷轧机 自动控制 宽带钢 板形检测 板形控制
下载PDF
热轧钢管用芯棒的表面缺陷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晓燕 黄子阳 +3 位作者 沈江华 赖兴涛 徐晖 朱玉斌 《上海金属》 CAS 2008年第2期41-44,4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热轧管用失效芯棒的表面缺陷进行分析,探讨了芯棒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长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芯棒表面缺陷主要是服役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氧化、龟裂以及磨损等,表面氧化和热疲劳开裂是芯棒失效的起因,而热磨损... 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热轧管用失效芯棒的表面缺陷进行分析,探讨了芯棒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长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芯棒表面缺陷主要是服役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氧化、龟裂以及磨损等,表面氧化和热疲劳开裂是芯棒失效的起因,而热磨损以及各种缺陷的相互作用则导致了芯棒的最终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钢管 芯棒 表面缺陷 热疲劳 热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