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4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在膨润土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1)——地下水-膨润土体系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东旭 黄流兴 +3 位作者 赵振华 胡立堂 司高华 叶远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某区含Pu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性能评价中,需要分析水-岩相互作用下蒙脱石、孔隙度、pH值等演化过程对膨润土材料性能及Pu反应性迁移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工程屏障系统中厚度为1 m的柯尔碱膨润土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入渗景象,采... 在某区含Pu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性能评价中,需要分析水-岩相互作用下蒙脱石、孔隙度、pH值等演化过程对膨润土材料性能及Pu反应性迁移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工程屏障系统中厚度为1 m的柯尔碱膨润土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入渗景象,采用TOUGHREACT模拟了地下水-膨润土体系的地球化学演化。结果表明:膨润土完全饱和约需20年;膨润土中蒙脱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很弱,而去白云石化过程(白云石溶解、方解石形成)相对明显,这使得水中Ca^(2+)浓度减小、Mg^(2+)和HCO_(3)^(-)浓度增大、pH值呈弱碱性且维持在8.1~10.3范围内;膨润土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不明显(变化量不到2%)。这些演化过程将有利于维持膨润土的膨胀性,阻滞核素向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碱膨润土 地下水 演化 地球化学模拟 TOUGHREACT
下载PDF
Pu在膨润土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2)——Pu的种态分布及反应性迁移分析
2
作者 刘东旭 黄流兴 +3 位作者 赵振华 胡立堂 司高华 叶远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为评估柯尔碱膨润土工程屏障材料的安全性能,采用考虑渗流扩散、溶解-沉淀、表面配位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多过程动态耦合的反应性迁移模拟方法,综合运用TOUGHREACT等程序开展了Pu在柯尔碱膨润土层中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膨润... 为评估柯尔碱膨润土工程屏障材料的安全性能,采用考虑渗流扩散、溶解-沉淀、表面配位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多过程动态耦合的反应性迁移模拟方法,综合运用TOUGHREACT等程序开展了Pu在柯尔碱膨润土层中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膨润土体系演化模拟分析了Pu的种态分布特征,叠加表面配位模型预测分析了Pu的长期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Pu主要以难迁移的Pu(OH)_(4)(aq)形式存在;由于膨润土的低渗透性和强吸附性,正常情景下Pu的扩散范围很小而将长期滞留于1 m厚膨润土中;在忽略强吸附阻滞作用的保守情景下,Pu在渗流作用下可扩散迁移出膨润土层;考虑到长时间尺度下不可避免存在的不确定性,建议重视渗流扩散为主导的其他过程和情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反应性迁移模拟 种态分布 膨润土 TOUGHREACT
下载PDF
上海光机所高放废液铁磷酸盐玻璃固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薛天锋 凡思军 +8 位作者 邓路 张丽艳 钱敏 裴广庆 蒋芳玲 孙焰 王欣 陈树彬 胡丽丽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86-3894,共9页
玻璃固化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处理高放废液(HLLW)的最佳方案。铁磷酸盐玻璃熔制温度低,化学稳定性优异,且对非金属和稀土等元素的溶解度较高,是固化快堆、熔盐堆等第四代堆放射性废物以及压水堆干法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最佳选择。本文主... 玻璃固化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处理高放废液(HLLW)的最佳方案。铁磷酸盐玻璃熔制温度低,化学稳定性优异,且对非金属和稀土等元素的溶解度较高,是固化快堆、熔盐堆等第四代堆放射性废物以及压水堆干法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铁磷酸盐玻璃固化的研究进展,包括铁磷酸盐基础玻璃配方研究、高放废液关键核素包容、模拟高放废液铁磷酸盐玻璃固化配方等研究。开发的铁磷酸盐玻璃固化配方在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自行研制的Ф550 mm冷坩埚实验平台实现了127 h中试规模的连续熔炼试验验证,该研究对实现我国高放废液冷坩埚玻璃固化的工程化应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磷酸盐玻璃 高放废液 玻璃固化 冷坩埚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含^(60)Co极低放土壤废物的填埋处置
4
作者 徐彬 毕朝文 +5 位作者 王艳 朱杰 谷洪 刘佩 李元东 唐辉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3,共6页
在对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暂存的含^(60)Co极低放土壤废物进行源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填埋处置方案。根据填埋处置方案对该批含^(60)Co极低放土壤废物进行了填埋,对填埋过程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了估算。经计算,此次填埋操作过程中... 在对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暂存的含^(60)Co极低放土壤废物进行源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填埋处置方案。根据填埋处置方案对该批含^(60)Co极低放土壤废物进行了填埋,对填埋过程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了估算。经计算,此次填埋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最大个人剂量为103.07μSv,满足相关剂量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极低放废物 土壤废物 填埋处置
下载PDF
浸渍活性炭吸附放射性碘甲烷后失活机理研究
5
作者 张佳倩 王坤俊 +4 位作者 杨超 杨颂 上官炬 王冰凝 刘守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230,共5页
核电站通风净化系统采用浸渍活性炭(IMAC)吸收核反应所产生的放射性气态碘,以确保环境及人员安全。IMAC长时间连续使用后吸附效率明显下降。明晰IMAC的失活机理,对延长其使用寿命及后续高值化利用研究意义重大。选用基炭、浸渍活性炭、... 核电站通风净化系统采用浸渍活性炭(IMAC)吸收核反应所产生的放射性气态碘,以确保环境及人员安全。IMAC长时间连续使用后吸附效率明显下降。明晰IMAC的失活机理,对延长其使用寿命及后续高值化利用研究意义重大。选用基炭、浸渍活性炭、失活活性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探讨了IMAC失活前后的变化规律,推断其失活机理。结果表明:IMAC主要活性组分三乙烯二胺(TEDA)部分与碘甲烷发生反应生成四铵盐,且TEDA易分解,含量减少90%以上。环境中的氧化性物质和IMAC表面含氧官能团对活性炭造成不同程度的氧化,同时微孔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由85%下降至40%以下,碘甲烷吸附场所减少。以上原因造成IMAC表面结构改变,活性位点减少,导致其吸附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活性炭 碘甲烷 三乙烯二胺(TEDA) 微孔 失活
下载PDF
岩洞处置库围岩胶体对Sr^(2+)的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阳刚 冷阳春 +1 位作者 沈统 庹先国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40,共9页
岩洞处置环境中,围岩作为阻滞放射性核素进入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在长期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围岩胶体增大了核素迁移的风险。本文以围岩胶体和处置库拟处置的Sr^(2+)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围岩胶体稳定性及胶体对Sr^(2+)的吸附性能研究。稳... 岩洞处置环境中,围岩作为阻滞放射性核素进入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在长期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围岩胶体增大了核素迁移的风险。本文以围岩胶体和处置库拟处置的Sr^(2+)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围岩胶体稳定性及胶体对Sr^(2+)的吸附性能研究。稳定性研究表明:pH、温度及岩洞处置库地下水中部分离子均对围岩稳定性有影响,围岩胶体在处置库地下水环境中拥有良好的稳定性能。通过吸附试验,考察了时间、pH、不同离子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围岩胶体吸附Sr^(2+)在12 h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为41.79 mg·g^(-1);碱性环境下,吸附量随pH而增大;不同离子均对围岩胶体吸附Sr^(2+)有抑制作用,其阳离子抑制作用大于阴离子。围岩胶体对Sr^(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洞处置库 围岩胶体 Sr^(2+) 吸附
下载PDF
围岩水中玻璃体关键元素动态浸出特性研究
7
作者 孙琦 张振涛 +4 位作者 王辰宇 晁昊 杜晓慧 张银 刘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5,共7页
为了获得地下水侵入深部围岩裂隙所致高放玻璃固化体核素释出与迁移参数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高放玻璃固化体中核素在石英石水岩饱和水中的迁移行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动态浸出试验,重点分析研究了元素B、Re和Si在浸出液中的浓度变化以及... 为了获得地下水侵入深部围岩裂隙所致高放玻璃固化体核素释出与迁移参数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高放玻璃固化体中核素在石英石水岩饱和水中的迁移行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动态浸出试验,重点分析研究了元素B、Re和Si在浸出液中的浓度变化以及玻璃的腐蚀情况。结果显示,动态浸出试验150 d后,离子浓度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反应温度为90℃时,地质处置库中流速为40 L/(m^(2)·a)的石英石水岩饱和水中,玻璃柱的腐蚀速率为540 nm/a,3000年后,长1350 mm、直径440 mm、质量400 kg、表面积17 m^(2)的玻璃柱腐蚀深度为1.62 mm,B、Re和Si分别释出元素总含量的12.24%、10.41%和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充填物 高放玻璃固化体 北山预选区 元素释出
下载PDF
两步法高效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研究
8
作者 程文龙 许张敏 +2 位作者 年永乐 赵锐 陈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针对现有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技术排放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溴化锂制冷驱动溶液除湿和高效雾化加湿的两步法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搭建了载带量大于2 t/d的试验样机,并在不同工况下开展了载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针对现有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技术排放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溴化锂制冷驱动溶液除湿和高效雾化加湿的两步法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搭建了载带量大于2 t/d的试验样机,并在不同工况下开展了载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样机在空气温度3~50℃、空气相对湿度0~90%的环境工况下可安全、高效地排放含氚净化水,试验样机在典型工况、高湿工况、高温工况下,载带量分别为100.8、119.9、96.0 kg/h,与一步法相比,载带量分别提升了298.4%、508.6%、60.0%。这表明,基于两步法的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可大幅拓宽含氚净化水安全排放的环境适应范围,且排放效率较高,可为含氚净化水的排放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氚净化水 空气载带 溶液除湿 溴化锂制冷 雾化加湿
下载PDF
在煤油介质中TODGA的γ辐射分解及萃取性能研究
9
作者 农淑英 郑嘉威 +2 位作者 杨舒夷 杨安波 吴艳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5,共11页
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N,N,N’,N’-tetraoctyl-diglycolamide,TODGA)是一种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针对锕系核素萃取分离的酰胺荚醚类萃取剂。为研究TODGA在煤油介质中的γ辐照性能,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手段,以煤油作稀释剂... 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N,N,N’,N’-tetraoctyl-diglycolamide,TODGA)是一种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针对锕系核素萃取分离的酰胺荚醚类萃取剂。为研究TODGA在煤油介质中的γ辐照性能,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手段,以煤油作稀释剂,研究了水相中不同硝酸浓度下γ吸收剂量对TODGA辐解的影响;评价了辐照后TODGA-煤油-3 mol·L^(-1)硝酸混合体系对碱土金属、镧系元素的萃取性能变化。研究表明:TODGA的辐解率随着体系中硝酸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当水相添加4 mol·L^(-1)硝酸水溶液,相较于不含硝酸水溶液时可抑制18%程度的辐解。而吸收剂量的增加导致了TODGA辐解增加,当吸收剂量低于100 kGy时,TODGA的辐解程度为10%~40%;当吸收剂量为1000 kGy时,TODGA的辐解增加明显,辐解率高达70%。TODGA辐解主要由醚键断裂导致,在硝酸水溶液的作用下改变辐解路径,还会发生辛基侧链的断裂。TODGA对碱土金属元素Sr的初始萃取率为25%,吸收剂量为100 kGy时几乎不萃取Sr,而其对镧系元素(Ce、Eu、Dy)的萃取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GA 超高效液相色谱 Γ辐照 辐射分解 萃取
下载PDF
共辐照接枝合成胺基型吸附剂对放射性废液中离子态和胶体态^(110)Ag^(m)的去除
10
作者 詹杰 苏兴东 +7 位作者 李家文 李雪菲 蒋丹枫 何烨 刘峰 潘晓晗 薛怡 俎建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7-1023,共7页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中,放射性核素^(110)Ag^(m)的形态复杂,除盐床无法将其彻底去除,研究其高效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以胺基型新材料PP-g-GMA@EDA为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方法实现对离子态(Ag(Ⅰ))和胶体态银(A...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中,放射性核素^(110)Ag^(m)的形态复杂,除盐床无法将其彻底去除,研究其高效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以胺基型新材料PP-g-GMA@EDA为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方法实现对离子态(Ag(Ⅰ))和胶体态银(Ag·Nps)的共去除。采用γ射线诱导的共辐照接枝法制备了PP-g-GMA@EDA,并通过批式实验分别研究了其对Ag·Nps和Ag(Ⅰ)的去除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显示,在不同pH的Ag·Nps溶液中,PP-g-GMA@EDA较核电厂常用的商业树脂IRN9766具有更好的去除效率,溶液pH作用下的吸附曲线呈典型的阴离子交换吸附特征。在最佳pH=4条件下,材料对Ag·Nps的吸附效率可达100%,最大吸附量为101.44 mg/g。对于Ag(Ⅰ)的吸附,PP-g-GMA@EDA呈螯合吸附特征,在420 min达到吸附平衡。批式实验证实了胺基型吸附剂PP-g-GMA@EDA在放射性废液中多形态^(110)Ag^(m)去污的适用性,为^(110)Ag^(m)从放射性废液中去除提供了一种高效、可持续和工业上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液 ^(110)Ag^(m)去除 离子态 胶体态 PP-g-GMA@EDA
下载PDF
C50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对Cs^(+)、Ni^(2+)的吸附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杨雪颖 阳刚 +1 位作者 洪涛 冷阳春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87,共11页
为研究处置库屏障材料混凝土对放射性核素的阻滞能力,制备了C50混凝土材料并研究其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能力。发现屏障材料C50混凝土主要由含钙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其在微观尺度下呈现不规则多面体与板层结构,比表面积为2.786 m^(2)... 为研究处置库屏障材料混凝土对放射性核素的阻滞能力,制备了C50混凝土材料并研究其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能力。发现屏障材料C50混凝土主要由含钙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其在微观尺度下呈现不规则多面体与板层结构,比表面积为2.786 m^(2)·g^(-1),且具有较强的非定形特征。通过吸附试验,发现实验条件下C50混凝土对Cs^(+)、Ni^(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达到平衡后对Cs^(+)的K_(d)值达到19.400 L·mg^(-1),吸附容量达到0.316 mg·g^(-1);吸附Ni^(2+)的K_(d)值达到465.142 L·mg^(-1),吸附容量达到96.375 mg·g^(-1)。随着Cs^(+)、Ni^(2+)初始浓度的增大,C50混凝土对Cs^(+)的K_(d)值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对Ni^(2+)的K_(d)值逐渐减小后稳定增大,吸附容量均逐渐增大。通过环境因素影响试验,发现实验条件下pH对C50混凝土吸附Cs^(+)的影响相对较小,C50混凝土对Ni^(2+)的能力随着pH上升而增大。不同离子对Cs^(+)抑制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K^(+)、Ca^(2+)、Mg^(2+)、SO_(4)^(2-)、Cl^(-)、NO_(3)^(-),随着温度的升高,C50混凝土对Cs^(+)的吸附能力缓慢减小;对Ni^(2+)抑制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Mg^(2+)、Ca^(2+)、SO_(4)^(2-)、CO_(3)^(2-)。Ni^(2+)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上升缓慢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处置库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0混凝土 Ni^(2+) Cs^(+) 吸附
下载PDF
实验室规模熔盐氧化装置处理废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
12
作者 王跃霖 薛云 +3 位作者 郑仰海 马福秋 张密林 颜永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7,共8页
为给熔盐氧化法处理废树脂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采用处理能力为1.25 kg/批次的实验室规模处理装置对与核电厂使用的同类型废混合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废树脂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对酸性尾气的吸收作用(将N... 为给熔盐氧化法处理废树脂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采用处理能力为1.25 kg/批次的实验室规模处理装置对与核电厂使用的同类型废混合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废树脂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对酸性尾气的吸收作用(将N、S元素以硝酸盐和硫酸盐的形式截留)和对废树脂体积的高效减容。针对核电厂常用的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由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组成),熔盐氧化装置处理结果表明,酸性气体产物(NO、NO_(2)、SO_(2)、H_(2)S)在反应开始0.5 h后即能降低至10 mg/m^(3),0.5 h后气体产物主要为CO_(2)。SEM图像表明,树脂结构在熔盐氧化后由完整的球状变为破碎的颗粒,氧化后废盐中仍剩余62.1%的碳酸盐,树脂中的S、N元素在废盐中的截留率分别为22.77%和59.6%。XRD结果表明,碳酸熔盐能吸收SO_(2)并将其转化为硫酸盐。对Li_(2)CO_(3)、Na_(2)CO_(3)、K_(2)CO_(3)在不同温度下与SO_(2)生成硫酸盐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G)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200~800℃范围内3种碳酸盐均能与SO_(2)自发反应,ΔG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800℃时Li_(2)CO_(3)、Na_(2)CO_(3)、K_(2)CO_(3)的ΔG分别为-2.800、-41.626、-69.590 KJ/mol,K_(2)CO_(3)是SO_(2)主要的吸收剂。经熔盐氧化后,树脂降解率达98.36%,减容比(氧化前树脂体积/氧化后废盐体积)达6.9。以上结果表明,熔盐氧化是一种理想的处理废混合离子交换树脂方法,有较大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氧化 混合树脂 放射性固体废物
下载PDF
无受纳水体区域核设施液态流出物转气态排放技术研究
13
作者 王辰宇 吕军 +3 位作者 吕海雷 韩红臣 魏世航 孙琦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11-14,10,共5页
液态流出物的排放控制是无受纳水体区域核设施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实现内陆核设施液态流出物的近零排放,可将液态流出物转气态并利用大气稀释进行排放。本次研究开展了一体式载带塔对液体进行载带并转为气态排放规律的探索,研究过... 液态流出物的排放控制是无受纳水体区域核设施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实现内陆核设施液态流出物的近零排放,可将液态流出物转气态并利用大气稀释进行排放。本次研究开展了一体式载带塔对液体进行载带并转为气态排放规律的探索,研究过程中设计了液态流出物转气态排放工艺路线并搭建工程规模液转气实验台架进行工艺运行参数的探究。研究表明,在载带塔内不同的气液两相流体流量、温度以及外环境自然条件对液转气的处理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不同运行参数将改变蒸发速率、气液两相有效接触面积、单位气体载带上限及设备载带速率等因素,进而影响设备载带能力。工程台架实验表明,载带塔内多块塔板总面积约为60m^(2)的情况下,能够满足本设备100m^(3)/年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流出物 液转气排放 无受纳水体 内陆核设施
下载PDF
基于硝酸钠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磷酸三丁酯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尹文续 张振涛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77-80,85,共5页
放射性磷酸三丁酯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有机废物,其妥善处理对于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采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设备,以硝酸钠为氧化剂对磷酸三丁酯的氧化分解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磷酸三丁酯降解产物无毒害物,气相产物为N_(2)、CO... 放射性磷酸三丁酯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有机废物,其妥善处理对于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采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设备,以硝酸钠为氧化剂对磷酸三丁酯的氧化分解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磷酸三丁酯降解产物无毒害物,气相产物为N_(2)、CO_(2),液相产物中含有NO_(3)^(-)、PO_(4)^(3-)及未反应的有机物,证实了以硝酸钠为氧化剂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磷酸三丁酯的可行性。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有机物去除率影响的研究,确定了磷酸三丁酯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最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500℃、反应压力22.5 MPa、过氧系数1.5、停留时间55.7 s。在此条件下,有机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丁酯 超临界水氧化 氧化剂 硝酸钠
下载PDF
氮化碳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林珍 张玲 +3 位作者 孟旗 李姝阳 张友魁 段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13,I0001,共16页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化学性能、出色的理化可调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类光催化U(Ⅵ)还原的理想光催化剂。近年来围绕氮化碳进行的改性和应用研究为光催化铀还原提供了深入见解。近期的研究揭示了基于C_(3)N_(4)的异质结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对铀的光催化还原过程和机制。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快速发展的主题,立足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机理,着眼于有效改善C_(3)N_(4)的光催化性能,系统总结了基于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其在U(Ⅵ)还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当前基于C_(3)N_(4)的光催化材料在含铀废水中对U(Ⅵ)的还原去除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的突破提供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异质结 光催化 铀还原 核废水
下载PDF
新型供体-受体g-C_(3)N_(4)有机半导体光催化铀分离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冬旭 魏炳清 +1 位作者 张志宾 刘云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7,I0003,共12页
从核废水中光催化提取铀是避免环境破坏和回收铀资源的一种可行方法,但设计具有快速迁移光生电荷和表面反应动力学的高效光催化剂用于去除含铀废水中的U(Ⅵ)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采用无模板的自组装技术,成功构建了空心管状g-C_(3)N_(4)... 从核废水中光催化提取铀是避免环境破坏和回收铀资源的一种可行方法,但设计具有快速迁移光生电荷和表面反应动力学的高效光催化剂用于去除含铀废水中的U(Ⅵ)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采用无模板的自组装技术,成功构建了空心管状g-C_(3)N_(4)(TCN),并通过将间苯二酚引入TCN的骨架结构中,制备了管状供体-受体(D-A)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B-TCN_(x),用于空气气氛下光催化去除U(Ⅵ)。分子内D-A体系的构建,使得电子和空穴分别聚集在受体和供体部分,这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此外,电子和空穴在受体和供体部分的积累导致了内置电场的形成,从而促进了载流子的迁移。结果表明,B-TCN_(60)在120 min内对U(Ⅵ)的去除率达到96.8%,其动力学常数(0.031 14 min^(-1))是TCN (0.012 15 min^(-1))的2.58倍。并且在连续5次循环后变化不大,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因此,D-A光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光催化铀分离效率。这项研究为深入了解光催化铀分离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间苯二酚 供体-受体光催化剂 U(Ⅵ)光催化还原
下载PDF
基于环氧树脂体系的模拟放射性焚烧灰固化技术研究
17
作者 郭家斌 邹浩 +4 位作者 左莉 陈显波 高缨 韩俊杰 梁高令 《防化研究》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本文利用环氧树脂基材固化处理模拟放射性焚烧灰,并对固化体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固化体均匀密实,孔隙率为0.14%,抗压强度不低于40.74 MPa;固化体经过冻融、浸泡和辐照后,孔隙率略有增加,但体积变化率均低于2%,抗压强度均不... 本文利用环氧树脂基材固化处理模拟放射性焚烧灰,并对固化体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固化体均匀密实,孔隙率为0.14%,抗压强度不低于40.74 MPa;固化体经过冻融、浸泡和辐照后,孔隙率略有增加,但体积变化率均低于2%,抗压强度均不低于40.74 MPa;阻燃性试验后,固化体上出现2.88mm的碳化层,质量损失0.08%。可见,环氧树脂基固化体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有望实现对放射性焚烧灰的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固化 环氧树脂 焚烧灰 放射性 核工业
下载PDF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放射性湿废物微波桶内干燥技术实现首次应用
18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3,共1页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成功中标秦山核电有限公司和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秦山核电2023-2024年度泥浆、浓缩废液微波干燥处理”项目,这是放射性湿废物微波桶内干燥技术在核电厂的首次应用,对提升我国放射性废物综合治理能...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成功中标秦山核电有限公司和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秦山核电2023-2024年度泥浆、浓缩废液微波干燥处理”项目,这是放射性湿废物微波桶内干燥技术在核电厂的首次应用,对提升我国放射性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和推进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三废治理 秦山核电 微波干燥 放射性 桶内干燥 废物最小化 首次应用
下载PDF
核废物可以是资产而非负担
19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8,共1页
要让核电厂产生的高放核废物能够推动能源部门的循环经济发展,该怎么办?在闭式燃料循环中运行的快中子反应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快中子反应堆使用未被水等慢化剂减慢的中子来维持裂变链式反应,与现有的核反应堆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当... 要让核电厂产生的高放核废物能够推动能源部门的循环经济发展,该怎么办?在闭式燃料循环中运行的快中子反应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快中子反应堆使用未被水等慢化剂减慢的中子来维持裂变链式反应,与现有的核反应堆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当在再循环利用核燃料的全闭式燃料循环中运行时,快中子反应堆有可能从相同数量的天然铀中提取比核反应堆多60~70倍的能量,从而显著减少高放废物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反应堆 核反应堆 闭式燃料循环 高放废物 核废物 裂变链式反应 再循环利用 慢化剂
下载PDF
Unveiling the Re,Cr,and I diffusion in saturated compacted bentonite using machine-learning methods
20
作者 Zheng-Ye Feng Jun-Lei Tian +5 位作者 Tao Wu Guo-Jun Wei Zhi-Long Li Xiao-Qiong Shi Yong-Jia Wang Qing-Feng L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5-77,共13页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ies requires a high predictive accuracy for radionuclide diffusion an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usion mechanism.In this study,a through-di...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ies requires a high predictive accuracy for radionuclide diffusion an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usion mechanism.In this study,a through-diffusion method and six machine-learning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usion of ReO_(4)^(−),HCrO_(4)^(−),and I−in saturated compacted bentonite under different salinities and compacted dry densities.The machine-learning models were trained using two datasets.One dataset contained six input features and 293 instances obtained from the diffusion database system of the 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JAEA-DDB)and 15 publications.The other dataset,comprising 15,000 pseudo-instances,was produced using a multi-porosity model and contained eight input featur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rmer dataset yielded a higher predictive accuracy than the latter.Light gradient-boosting exhibited a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R2=0.92)and lower error(MSE=0.01)than the other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In addition,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Feature Importance,and Partial Dependence Plot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ck capacity factor and compacted dry density had the two mos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redicting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thereby offering valuable ins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Through-diffusion experiment Multi-porosity model Global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