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912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起220 kV线路避雷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1
作者 王树军 陈盟 +1 位作者 刘晨光 王炜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针对一起220 kV高压输电线路避雷器故障,通过对故障避雷器进行试验和金相分析,结合现场检查情况、故障时的天气情况,从自然环境、设备制造、安装维护、宏观形貌等方面,运用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确定了避雷器故障的原因,提高了... 针对一起220 kV高压输电线路避雷器故障,通过对故障避雷器进行试验和金相分析,结合现场检查情况、故障时的天气情况,从自然环境、设备制造、安装维护、宏观形貌等方面,运用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确定了避雷器故障的原因,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故障的快速定位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避雷器 故障分析
下载PDF
基于CNN-BiGRU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识别
2
作者 赵妍 王泽通 +3 位作者 邢士标 朱建华 陈阔 张思博 《吉林电力》 2024年第1期29-34,39,共7页
针对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线路故障暂态行波具有时序性和强非线性的特点,导致高过渡电阻情况下故障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双向循环门单元(bidirectional... 针对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线路故障暂态行波具有时序性和强非线性的特点,导致高过渡电阻情况下故障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双向循环门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的HVDC输电线路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故障后整流侧的双极暂态电流行波作为特征向量,利用CNN提取全局特征,并从中剔除噪声和不稳定成分,完成对数据的降维处理。然后,采用BiGRU来捕获CNN提取到特征的前后时间信息,进一步提取数据中的时序特征,以实现HVDC输电线路故障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同故障地点以及不同过渡电阻下对单极接地、双极短路、雷击故障、雷击干扰共四种故障实现准确识别,可靠性高,具有较强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抗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高压直流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循环门单元 故障识别
下载PDF
考虑泄漏电流及层间耦合的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赖胜杰 夏成军 +3 位作者 池梓斌 纪焕聪 陈晓儒 黄龙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5-774,I0029,共11页
高压电缆线芯与金属护套间存在泄漏电流,当前护套环流的分析与计算中未准确计及其影响,为此提出了考虑泄漏电流及层间耦合的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计算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电缆双π集中参数模型的护套环流等值计算模型,在分析泄漏电流... 高压电缆线芯与金属护套间存在泄漏电流,当前护套环流的分析与计算中未准确计及其影响,为此提出了考虑泄漏电流及层间耦合的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计算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电缆双π集中参数模型的护套环流等值计算模型,在分析泄漏电流影响时,考虑线芯与护套、护套与护套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然后,运用叠加原理,推导了考虑泄漏电流及层间耦合的监测点与任意位置护套环流计算过程;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了不同排列方式及段长组合下的仿真模型,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结果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负荷电流、段长组合以及排列方式对护套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环流与仿真值的误差大都在1%以内,实例分析亦验证了其准确性;此外,工程中需注意轻载环流超标现象以及段长组合对护套环流的重要影响。以上方法及分析结果对电缆设计、运行监测、故障诊断与定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双π模型 交叉互联 层间耦合 泄漏电流 护套环流
下载PDF
土壤微观结构参数对埋地电缆温度与载流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博 谢茂杰 +3 位作者 周游 马国庆 韩明明 张皓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9-757,I0028,共10页
土壤内部结构影响埋地电缆传热过程和电缆载流能力。该文考虑埋地电缆实际敷设工况,建立了土壤微观结构参数下的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首先基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构建了土壤导热系数评估模型。然后以典型±500 kV高压直... 土壤内部结构影响埋地电缆传热过程和电缆载流能力。该文考虑埋地电缆实际敷设工况,建立了土壤微观结构参数下的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首先基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构建了土壤导热系数评估模型。然后以典型±500 kV高压直流电缆为对象,依次研究埋地电缆在不同土壤孔隙率、水气比、渗透率下温度场与载流量的变化情况。最后将结果与IEC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了IEC标准的使用局限性。结果表明:土壤孔隙率的增大和水气比的减小使得孔隙内气–液占比增大,导致土壤导热系数减小和电缆温度上升。在极端干燥土壤中,电缆稳态温度随孔隙率变化最大可相差25℃左右。土壤渗透率的增大则使得传热方式由单一热传导变为热传导与热对流共同传热,由此引起的电缆稳态温度变化最大可相差约20℃。因此IEC标准计算载流量仅适用于土壤渗透率低且孔隙率低、水气比高的土壤环境。研究结论可为复杂环境下电缆敷设选址提供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利用直埋型电缆的载流能力,提高运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率 渗透率 水气比 载流量 温度场分布 埋地电缆
下载PDF
基于小波熵特征融合和ISSA-BiTCN的直流输电故障定位
5
作者 李瑞灵 高学军 +2 位作者 王灿 余波 徐彦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303-11313,共11页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作为直流输电的一种重要形式,存在传输距离较长而导致的线路故障率较高的问题,对其进行准确的故障定位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针对现有故障定位方法应用于输电线路单极接地故障时存在的高阻接地故障下定位模...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作为直流输电的一种重要形式,存在传输距离较长而导致的线路故障率较高的问题,对其进行准确的故障定位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针对现有故障定位方法应用于输电线路单极接地故障时存在的高阻接地故障下定位模糊、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熵特征融合提取故障特征,再由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ISSA)优化的双向时域卷积网络(bidirectional time-domain convolution network,BiTCN)模型的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包变换提取线模电压行波信号,利用信息熵刻画电压波形中的深层故障特征,形成熵特征融合特征向量构成的特征矩阵作为BiTCN模型的输入;其次,搭建并训练BiTCN模型,并利用ISSA的迭代寻优对其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的精确定位;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中搭建系统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实施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对高阻故障耐受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小波包熵特征融合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双向时域卷积网络
下载PDF
基于LoRa技术的高压输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洋 许阳 +3 位作者 刘阳 薛亦峰 高坤 王纪红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偏远地区高压输电设备由于没有网络,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是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为此,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泛在物联网和LoRa技术的高压输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其通过构建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的LoRa无线通信自组织网络,将前端传感... 偏远地区高压输电设备由于没有网络,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是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为此,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泛在物联网和LoRa技术的高压输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其通过构建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的LoRa无线通信自组织网络,将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输电设备状态信息及其他数据传输到LoRaWAN网关,再通过5G无线网络将数据上传至后端服务器,实现在线监测系统的整体通信链路。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技术方案ZigBee、LoRa和NB-IOT相比,采用文中所设计的方案,系统传输速度(20~100 kbit/s)最快,且丢包率、传输时延和平均耗时(分别为1.6%、0.27 s和60 s)最低,表明该系统在具有较快传输速度的同时兼顾了低功耗远距离的特点,实现了数据的稳定传输,适用于偏远地区高压输电设备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设备 在线监测 LoRa技术 泛在电力物联网 边缘计算
下载PDF
基于智能理论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平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广泛重视,若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既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又会引起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涉及的线路越长,引起的经济损失也就越大。因此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进行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广泛重视,若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既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又会引起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涉及的线路越长,引起的经济损失也就越大。因此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如何能够快速高效的发现输电线路出现的故障点,以及针对不同的故障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对维护输电线路安全,提高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保障电网的安全顺利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输电线路 故障 策略
下载PDF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184
8
作者 张志劲 司马文霞 +2 位作者 蒋兴良 孙才新 舒立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共6页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距系数没有影响,利用线性拟合方式得击距系数β与杆塔高度H的关系式为:β=1.18?H/108.69。引入击距系数,提出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特高压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进行分析,并以500kV鸭福线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文中仿真模型所推导的β公式计算该线路的跳闸率与实际线路运行情况比较吻合。同时,分析了杆塔高度、地面倾角、线路保护角、线路绝缘强度等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 雷电绕击 防护性能 耐雷性 击距系数 避雷线
下载PDF
基于分布参数的同杆双回线单线故障准确测距原理 被引量:65
9
作者 索南加乐 吴亚萍 +2 位作者 宋国兵 刘辉 王树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共5页
针对同杆双回线线间联系紧密,不能忽略线间分布电容对测距结果的影响,该文在同杆双回线分布参数模型下,利用相序变换后双回线反向网络图中不存在系统参数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使用单端工频电气量进行故障测距的算法,该算法从原理上解决了... 针对同杆双回线线间联系紧密,不能忽略线间分布电容对测距结果的影响,该文在同杆双回线分布参数模型下,利用相序变换后双回线反向网络图中不存在系统参数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使用单端工频电气量进行故障测距的算法,该算法从原理上解决了系统阻抗及过渡电阻对测距的影响,克服了目前同杆双回线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该算法理论分析简单,迭代求解测距方程不存在伪根问题,ATP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分布参数 同杆双回线 单线故障 故障准确测距原理
下载PDF
站域防误装置的研制与工程实践
10
作者 薛飞 李荣昌 +3 位作者 赖勇 高小全 刘安琪 王作梁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针对变电站间联络线操作闭锁的安全性需求,论述了站域防误装置的需求背景与技术开发方案,阐述了开发应用原则。站域防误装置已在江苏宿迁多个站点部署应用,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 站域防误 装置开发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导线污秽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晕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赵宇明 麻敏华 +3 位作者 关志成 惠建峰 王黎明 李秋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9-54,共6页
高压直流架空线路导线表面附着的污秽物质会影响线路的电晕特性,而目前我国采用的线路电晕对环境影响的经验公式只考虑了导线表面场强和线路结构,为此利用1.6 m×1.6 m小电晕笼进行直流线路导线涂污实验,导线外径2.4 cm,使用3种成... 高压直流架空线路导线表面附着的污秽物质会影响线路的电晕特性,而目前我国采用的线路电晕对环境影响的经验公式只考虑了导线表面场强和线路结构,为此利用1.6 m×1.6 m小电晕笼进行直流线路导线涂污实验,导线外径2.4 cm,使用3种成分的状态的干燥涂污。实验结果表明,在±500 kV高压直流线路表面场强附近,污秽物质使得离子电流和正极性导线可听噪声显著增加。导线电晕特性与污秽物质的成分密切相关,且有明显的极性效应。结合电晕图像和电晕脉冲测量数据,解释了涂污导线电晕特性变化的原因,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电晕 高压直流输电 污秽 可听噪声 离子电流 电晕损耗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先导发展绕击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53
12
作者 曾嵘 耿屹楠 +1 位作者 李雨 何金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41-2046,共6页
雷电绕击是关系到特(超)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特(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特点,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特(超)高压线路的雷电上行先导起始判据,建立了基于先导发展法的绕击模型,并以日本特高压同塔双... 雷电绕击是关系到特(超)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特(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特点,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特(超)高压线路的雷电上行先导起始判据,建立了基于先导发展法的绕击模型,并以日本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的运行经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该模型,对不同地形条件下、考虑线路运行电压的特高压直流线路的雷击问题进行研究,为改善线路的防雷性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 上行先导 特高压 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高压直流
下载PDF
基于VMD和TEO的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测距研究 被引量:83
13
作者 高艳丰 朱永利 +1 位作者 闫红艳 武英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3,共10页
针对传统行波检测中小波模极大值法对于基函数和分解尺度的高要求以及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中经验模态分解(EMD)存在的模态混叠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Teager能量算子相结合的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行波检测方法。针对行波... 针对传统行波检测中小波模极大值法对于基函数和分解尺度的高要求以及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中经验模态分解(EMD)存在的模态混叠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Teager能量算子相结合的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行波检测方法。针对行波波速及线路实际长度的不确定性给测距结果带来的影响,结合故障行波在线路中的传播途径,推导出一种新的双端行波测距算法,该算法的测距结果不受行波波速的影响。将该方法应用到雷击点和故障点定位,解决了雷击点和故障点不一致时的故障定位问题。EMTDC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检测 变分模态分解 TEAGER能量算子 双端行波测距 雷击定位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和电磁散射对GPS卫星信号影响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兴发 尹晖 +3 位作者 邬雄 张建功 裴春明 干喆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37-2944,共8页
为分析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作业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信号的影响,从高压输电线路发出的无线电干扰和线路对GPS卫星信号的散射两方面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对GPS接收装置观测信号的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电晕产生无线电干扰主要集中在10MH... 为分析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作业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信号的影响,从高压输电线路发出的无线电干扰和线路对GPS卫星信号的散射两方面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对GPS接收装置观测信号的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电晕产生无线电干扰主要集中在10MHz以下,通过比较高压输电线路带电前后的定位误差,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对GPS接收信号的影响;高压输电线路作为大型构架对GPS卫星信号产生散射,改变卫星信号的幅值、相位和路径,GPS接收装置可能产生定位误差。通过比较离开高压输电线路不同距离测点的定位误差,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对GPS接收信号的影响。在交流特高压试验线段下进行现场试验,获得了试验线段带电和不带电运行2种工况下24个测点定位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测点离开试验线段0、30、60、120、180m,坐标精度没有明显降低,与距离远近和线路是否带电运行没有明显规律。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作业的GPS接收信号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全球定位系统(GPS) 无线电干扰 电磁散射 定位精度影响 载波相位定位
下载PDF
对AC UHV输电线附近可听噪声预测公式的评估 被引量:20
15
作者 俞集辉 杨越 +2 位作者 何健 杨光 季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1-456,共6页
特高压输电中,导线的选择是由输电线下的可听噪声大小决定的,所以可听噪声的预测十分重要。为了从不同机构总结出的多种半经验公式中选择最适合用来预测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大小的公式,结合我国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的要求,将... 特高压输电中,导线的选择是由输电线下的可听噪声大小决定的,所以可听噪声的预测十分重要。为了从不同机构总结出的多种半经验公式中选择最适合用来预测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大小的公式,结合我国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的要求,将相导线水平和正三角排列方式下可听噪声大小的不同预测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导线水平排列大雨时可用ENEL公式或IREQ公式计算,小雨时可用ENEL或GE公式计算;相导线正三角排列大雨时可用ENEL公式或BPA公式计算,小雨时只有BPA公式最适合。所以,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的计算在相导线水平排列时选用ENEL公式,相导线正三角方式排列时选用BPA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听噪声 预测公式 交流输电线 特高压 影响因素对比 相导线水平排列 相导线三角排列
下载PDF
城市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葛少云 郭明星 +2 位作者 王成山 尹页秀 林瑞兴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针对城市110kV高压配网的典型接线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一种接线模式比较研究的方法,并依据该方法设计了由单一接线模式构成的网架。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负荷密度和不同变压器容量台数的组合,对不同网架结构进行了可靠性和经... 针对城市110kV高压配网的典型接线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一种接线模式比较研究的方法,并依据该方法设计了由单一接线模式构成的网架。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负荷密度和不同变压器容量台数的组合,对不同网架结构进行了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定量分析比较研究。给出了有指导意义的推荐方案,即在预期负荷密度较低的地区,110kV变电站应考虑设置2台变压器,供电模式建议依据不同情况优先采用双T、双辐射或双π接线模式。在预期负荷密度较高的地区,110kV变电站最终规模应考虑设置3台变压器,供电模式建议依据不同情况优先采用三T或三π接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配电网 接线模式 经济性 可靠性
下载PDF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 被引量:103
17
作者 全玉生 杨敏中 +7 位作者 王晓蓉 严璋 佟科 刘晓峰 司鲁东 李晓兵 于峥 康林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33,共7页
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准确的故障测距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根据各测距算法采用的原理不同 ,将现有的各种测距算法分为行波测距、单端测距和双... 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准确的故障测距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根据各测距算法采用的原理不同 ,将现有的各种测距算法分为行波测距、单端测距和双端测距三类 ,然后逐类对各种算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条件上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了各测距算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每种测距算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局限性。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电网
下载PDF
基于三相级联H桥变流器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分相柔性消弧方法 被引量:33
18
作者 郭谋发 游建章 +2 位作者 张伟骏 杨耿杰 缪希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1-22,共12页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长期存在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难题,传统柔性消弧方法利用实时检测的电源电压计算注入补偿电流值,通过控制连接于配电网中性点的单个有源逆变器实现消弧,已有方法需进行故障选相并且逆变器需通过Z型变压器及升压变接...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长期存在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难题,传统柔性消弧方法利用实时检测的电源电压计算注入补偿电流值,通过控制连接于配电网中性点的单个有源逆变器实现消弧,已有方法需进行故障选相并且逆变器需通过Z型变压器及升压变接入配电网。提出基于三相级联H桥变流器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分相柔性消弧新方法,三相级联H桥变流器通过连接电感直接挂接在各相线,发生接地故障时,利用实时检测的相电压计算注入补偿电流值,分相控制级联H桥变流器注入补偿电流,控制故障点电压为零,实现接地故障消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灵活、有效地补偿接地故障电流,抑制接地故障电弧重燃。且采用单相或三相级联H桥变流器进行故障消弧时,不需要进行故障选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分相柔性 消弧级联H桥变流器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的研究和仿真 被引量:37
19
作者 盛鹍 李永丽 +1 位作者 李斌 马志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13-18,共6页
过电压是超高压电网绝缘水平的决定因素。研究不同故障状态下及断路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过电压 ,对线路上并联电抗器的装设和带有并联电阻的断路器以及磁吹阀型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MOA)等措施的采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 过电压是超高压电网绝缘水平的决定因素。研究不同故障状态下及断路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过电压 ,对线路上并联电抗器的装设和带有并联电阻的断路器以及磁吹阀型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MOA)等措施的采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 75 0 k V特高压输电系统 ,根据过电压产生原因的不同 ,对过电压进行了分类。采用了 T或π模型对具有分布参数特性的输电线路进行了简化分析 ,讨论了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并进行了大量的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过电压 特高压输电系统 电力系统 仿真 分布参数特性
下载PDF
超高压串联补偿输电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 被引量:33
20
作者 牛晓民 王晓彤 +1 位作者 施围 王其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9-12,16,共5页
同无串补超高压输电线路相比,串补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含有低频分量。文章通过对一500kV输电系统进行简化等值电路的分析,以及用EMTP进行仿真计算,阐述了超高压输电线路恢复电压的拍频特性及串补线路潜供电流和恢复电... 同无串补超高压输电线路相比,串补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含有低频分量。文章通过对一500kV输电系统进行简化等值电路的分析,以及用EMTP进行仿真计算,阐述了超高压输电线路恢复电压的拍频特性及串补线路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低频特性的产生机理,分析了弧道电阻对串补线路潜供电流的自熄和单相重合闸成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补偿 潜供电流 恢复电压 输电线路 超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