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4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相乳液聚合异相共引发制备PAM@PS补丁型粒子
1
作者 郭海军 段明 +3 位作者 吴刚 方申文 阚涛涛 张环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以水溶性的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AANa)以及油溶性的苯乙烯(St)为单体,将水溶性还原剂加在水相,油溶性氧化剂加在油相,通过氧化-还原引发剂在油水界面共引发单体共聚,利用反相乳液聚合异相共引发方法制备了具有乳化性能的补丁型粒子... 以水溶性的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AANa)以及油溶性的苯乙烯(St)为单体,将水溶性还原剂加在水相,油溶性氧化剂加在油相,通过氧化-还原引发剂在油水界面共引发单体共聚,利用反相乳液聚合异相共引发方法制备了具有乳化性能的补丁型粒子。优化了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PAM@PS)补丁型粒子的合成条件,评价了粒子的乳化柴油的性能。较优反应条件为:油中St和水中(AM+AANa)的质量比1∶4,油水质量比为1.1∶1,单体总质量分数为40%,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12 h。反应所得补丁型粒子在水中用量不小于0.02%(质量分数),便可与柴油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丁型粒子 反相乳液聚合 聚丙烯酰胺 聚苯乙烯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2
作者 丁帅帅 程相林 +1 位作者 亓子怡 王小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5-1624,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丙烯酸乳液“热黏冷脆”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 为了解决传统丙烯酸乳液“热黏冷脆”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C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当w(St)=15.0%(以核层和壳层所有单体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核层与壳层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分别为–10.0和30.0℃,核层交联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和壳层交联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2.0%时,乳液的稳定性和成膜性较好。与未加交联单体的均相粒子结构相比,核壳结构聚合物的最大热黏温度提高90℃,吸水率降低10.77%,缓解了水墨涂层的高温回黏问题,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油墨连接料 丙烯酸酯乳液 硅烷偶联剂 核壳结构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下载PDF
乙酸改性γ-Al_(2)O_(3)高效去除痕量PCl_(3)的研究
3
作者 黄鹏兵 袁威 +3 位作者 王雪莹 王悦 张建树 邓人攀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必须将杂质PCl_(3)的含量降低到ppb的水平,然而,这目前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高效去除痕量PC13的方法,即利用乙酸改性γ-Al_(2)O_(3)作为吸附剂,其可去除ppb级别的PCl_(3),...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必须将杂质PCl_(3)的含量降低到ppb的水平,然而,这目前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高效去除痕量PC13的方法,即利用乙酸改性γ-Al_(2)O_(3)作为吸附剂,其可去除ppb级别的PCl_(3),去除率高达84.2%。Boehm滴定实验表明,改性后的γ-Al_(2)O_(3)表面羧基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了吸附PCl_(3)的活性位点,使其对PCl_(3)的吸附性能显著提升。表征分析和DFT模拟计算表明,乙酸与γ-Al_(2)O_(3)主要是通过γ-Al_(2)O_(3)中的羟基H和乙酸中的羰基O形成氢键而相互作用的;除了物理吸附外,γ-Al_(2)O_(3)中的Al与PCl_(3)中的Cl,以及乙酸中的羰基O与PCl_(3)中的P之间还可通过电荷转移相互作用。连续五次循环实验表明,该吸附剂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本研究开发的吸附剂由于其高效、易于再生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去除痕量PCl_(3)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_(2)O_(3) 乙酸 吸附 痕量PCl_(3) 多晶硅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的细乳液聚合研究
4
作者 刘敏 邹婷婷 +4 位作者 吴志俊 徐杨军 钱鹏菲 谢磊 张书香 《有机氟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5,39,共6页
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含氟聚合物乳液,考察乳化剂、助乳化剂、单体含量和超声波强度等因素与聚合反应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测试乳胶粒的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细乳液... 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含氟聚合物乳液,考察乳化剂、助乳化剂、单体含量和超声波强度等因素与聚合反应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测试乳胶粒的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可以得到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分子质量大的含氟聚合物乳液,乳胶粒的粒径为纳米级,乳化剂的选取对乳胶粒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2 2 2-三氟乙酯 十一烯酸钠 含氟乳液
下载PDF
MMA/BA无皂乳液聚合机理研究──三阶段成粒机理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茂根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795-1799,共5页
用Coulter LS230 激光粒径分析仪研究MMA/BA无皂乳液共聚合中单分散粒子的成粒机理. 根据理论和实验数据分析, 其成核过程为均相成核机理. 根据粒径分布和粒子数变化情况,把无皂乳液聚合过程分为3 个阶段: 第... 用Coulter LS230 激光粒径分析仪研究MMA/BA无皂乳液共聚合中单分散粒子的成粒机理. 根据理论和实验数据分析, 其成核过程为均相成核机理. 根据粒径分布和粒子数变化情况,把无皂乳液聚合过程分为3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成核-凝聚阶段, 体系粒子数密度迅速增加, 而粒径变化较小; 第二阶段为成核-凝聚、增长-聚并共存阶段, 当粒子数密度开始快速减少时, 标志着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开始, 当初级粒子开始消失时, 标志着第二阶段结束; 第三阶段为增长-聚并阶段. 成核过程结束后, 粒子迅速增长, 较小粒子在增长过程中的优先聚并, 导致粒径逐渐趋向均一, 最终生成单分散性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成核机理 三阶段 成粒理论 MMA BA
下载PDF
Fe_3O_4/P(NaUA-St-BA)核-壳纳米磁性复合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春华 刘威 +2 位作者 张书香 李辉 褚国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610,共5页
以表面包敷有反应型的表面活性剂NaUA(十一烯酸钠)的Fe3O4磁性胶体粒子为种子,运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原位制备出Fe3O4P(NaUAStBA)核壳纳米磁性复合粒子.Fe3O4磁性胶体粒子的粒径为10nm左右.IR和TG结果分析表明,苯乙烯、丙烯酸酯和NaUA在F... 以表面包敷有反应型的表面活性剂NaUA(十一烯酸钠)的Fe3O4磁性胶体粒子为种子,运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原位制备出Fe3O4P(NaUAStBA)核壳纳米磁性复合粒子.Fe3O4磁性胶体粒子的粒径为10nm左右.IR和TG结果分析表明,苯乙烯、丙烯酸酯和NaUA在Fe3O4粒子的表面发生了聚合反应,形成P(NaUAStBA);T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结果显示,Fe3O4P(NaUAStBA)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而且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60nm;TG测试的结果表明,NaUA在Fe3O4粒子的包覆率为13.83%,P(NaUAStBA)共聚物的包覆率71.85%;振动样品磁强仪(VSM)测试的磁滞回线则表明由无皂乳液聚合得到的Fe3O4P(NaUAStBA)复合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可避免磁性微球在磁场中的团聚.另外,合成的磁性胶乳可稳定存放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3O4胶体粒子 无皂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NauA FE3O4 复合粒子 纳米磁性 合成与表征 激光粒度分析仪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过硫酸钾引发苯乙烯微乳液聚合 被引量:22
7
作者 徐相凌 张志成 +2 位作者 张曼维 葛学武 吴志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546-1550,共5页
以具有Y型结构的乳化剂HOA制备苯乙烯微乳液,能有有效提高体系中单体浓度和单体对乳化剂的比例.用过硫酸钾引发具有苯乙烯含量较高的微乳液聚合,记录聚合速率随转化率的变化,观测到了聚合恒速期的存在.恒速期随单体浓度减小,过硫... 以具有Y型结构的乳化剂HOA制备苯乙烯微乳液,能有有效提高体系中单体浓度和单体对乳化剂的比例.用过硫酸钾引发具有苯乙烯含量较高的微乳液聚合,记录聚合速率随转化率的变化,观测到了聚合恒速期的存在.恒速期随单体浓度减小,过硫酸钾浓度增加及乳化剂浓度增加而缩短.还研究了聚合动力学,探讨了微乳液聚合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Y型乳化剂 HOA 苯乙烯 过硫酸钾
下载PDF
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单分散大粒径高分子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朱世雄 杜金环 +1 位作者 金熹高 陈柳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单分散大粒径高分子微球的研究朱世雄杜金环金熹高陈柳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单分散,均相成核,低聚物胶束微米级大粒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在标准计量、情报... 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单分散大粒径高分子微球的研究朱世雄杜金环金熹高陈柳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单分散,均相成核,低聚物胶束微米级大粒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在标准计量、情报信息、分析化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化剂 乳液聚合 微米级 St 高分子微球 MMA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的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王玉霞 张芳 +2 位作者 王艳君 袁才登 曹同玉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3年第1期15-19,50,共6页
本文介绍了无皂乳液聚合的反应机理 (包括成核机理和核增长机理 )、反应动力学 ,着重介绍了影响无皂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以及提高无皂胶乳稳定性和固含量的方法 ,包括引发剂碎片法、引入亲水性或表面活性单体法、调整聚合反应的分散介质法... 本文介绍了无皂乳液聚合的反应机理 (包括成核机理和核增长机理 )、反应动力学 ,着重介绍了影响无皂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以及提高无皂胶乳稳定性和固含量的方法 ,包括引发剂碎片法、引入亲水性或表面活性单体法、调整聚合反应的分散介质法和选择适当的聚合工艺法。并概括了当今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进展 乳液稳定性 固含量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核壳型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潘明旺 万林战 +2 位作者 张健 李佐邦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三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对应ACR的核层、接枝过渡层、壳层的Tg,且ACR乳胶粒呈现规整的核壳结构。当壳层苯乙烯含量大于70%时,所合成的乳胶粒结构表现明显的异常核壳形态(夹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种子乳液聚合方法 核-壳聚丙烯酸酯 乳胶粒 热塑性树脂 改性剂
下载PDF
高固含量低粘度P(MMA/BA/AA)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艾照全 周奇龙 +2 位作者 孙桂林 张洪涛 谢长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4-759,共6页
先利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固含量为50%,粒径480nm的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与丙烯酸(AA)的共聚物种子乳液;然后以上述种子乳液为介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碳酸氢钠为缓冲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固含量72%... 先利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固含量为50%,粒径480nm的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与丙烯酸(AA)的共聚物种子乳液;然后以上述种子乳液为介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碳酸氢钠为缓冲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固含量72%,乳胶粒具有二元分布特征的高固含量、低粘度稳定乳液:其中大乳胶粒径500~600nm,小乳胶粒径约80nm.所得乳液中乳化剂总含量为聚合物质量的2.1%;粘度在剪切速率为21s-1时为400mPa·s.另外,相对于常规乳液,所制备高固含量乳液胶膜具有更好的光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乳液 P(MMA/BA/AA)乳液 制备方法 二元分布 光泽度 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细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余樟清 李洁爱 +1 位作者 倪沛红 朱秀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0,共5页
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介绍了细乳液的制备方法、反应器类型、均化方式、聚合动力学等 ,论述了各种添加剂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以及胶乳性能及参数的测定 ,并预测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研究进展 聚合动力学 乳化剂 助乳化剂 反应器 类型 均化方式
下载PDF
核壳聚合与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心亚 瞿金清 +2 位作者 蓝仁华 涂伟萍 陈焕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8-61,共4页
对核 /壳乳液聚合机理、方法、工艺以及核 /壳结构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综述 ,重点讨论了各种因素对核 /壳结构聚合物乳胶粒子形态的影响 ,并回顾了核 /壳乳液聚合最新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 乳液聚合 粒子形态 核壳聚合 核壳结构 聚合物乳液
下载PDF
高Fe_3O_4含量单分散P(St/AA)复合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贺枰 崔陇兰 +2 位作者 强伟丽 徐宏 古宏晨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1-736,共6页
在表面由十一烯酸和油酸共同修饰的Fe3O4磁流体存在下,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高Fe3O4含量,且表面带有羧基的超顺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采用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物性测量系统(PPMS),Z... 在表面由十一烯酸和油酸共同修饰的Fe3O4磁流体存在下,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高Fe3O4含量,且表面带有羧基的超顺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采用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物性测量系统(PPMS),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磁性复合微球的各项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粒子的表面改性是影响复合微球Fe3O4含量及形貌的关键因素.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制得Fe3O4含量高达77wt%,平均粒径为137·9nm,表面羧基密度0·0894mmol/g,比饱和磁化强度为44·7emu/g的单分散超顺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 超顺磁性 复合微球 羧基 表面改性
下载PDF
AC-MMA-AA-AN四元核壳共聚乳液黏合剂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德峥 张引沁 +2 位作者 黄艳芹 韩相明 王培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通过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 的改性和乳化剂的复配,用核壳乳液共聚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黏合剂。经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n ( 醋酸乙烯)∶n ( 甲基丙烯酸甲酯)∶n ( 丙烯酸)∶n ( 丙烯腈) = 1∶0-26∶0... 通过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 的改性和乳化剂的复配,用核壳乳液共聚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黏合剂。经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n ( 醋酸乙烯)∶n ( 甲基丙烯酸甲酯)∶n ( 丙烯酸)∶n ( 丙烯腈) = 1∶0-26∶0-08∶0-21 ;胶核和外壳的反应温度分别为70 ℃和78 ℃,反应时间均为2 h 。所得产物在- 5 ~0 ℃时不冻结。用做木材黏合剂,在25 ℃时干态剪切强度为7-53MPa ,室温和100 ℃时用水浸泡不开胶时间达到91-5 d 和90-6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醋酸乙烯乳液 核壳结构 乳液聚合 胶粘剂
下载PDF
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平华 伍胜利 +3 位作者 刘春华 黄璐 王文平 尤业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溶剂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交联
下载PDF
加料方法对St-BA-MAA乳胶粒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谭必恩 张洪涛 +1 位作者 胡芳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42,共4页
用 3种不同的加料方法和两种不同的加料顺序 ,制备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复合乳液。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和分布 ;用滴定法分析了羧酸基团在乳胶粒子中的分布 ,并考察了乳液的碱增稠性 ;还测定了胶膜的溶胀性能... 用 3种不同的加料方法和两种不同的加料顺序 ,制备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复合乳液。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和分布 ;用滴定法分析了羧酸基团在乳胶粒子中的分布 ,并考察了乳液的碱增稠性 ;还测定了胶膜的溶胀性能。初步探讨了在复合乳化剂存在下聚合方法 -成核机理 -粒子微观结构 -乳胶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合方法 乳化剂 碱增稠性 St-BA-MAA
下载PDF
表面含羧基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吉丽 韩兆让 +3 位作者 王莉 刘春丽 余娜 张群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 e3O4纳米微粒,并对F e3O4微球表面进行改性,以磁性F e3O4为核,通过苯乙烯和丙烯酸的乳液共聚,制备了粒径均匀、以苯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为壳、表面含有一定羧基的磁性高分子纳米复合微球。测定了此微球的形态、结...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 e3O4纳米微粒,并对F e3O4微球表面进行改性,以磁性F e3O4为核,通过苯乙烯和丙烯酸的乳液共聚,制备了粒径均匀、以苯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为壳、表面含有一定羧基的磁性高分子纳米复合微球。测定了此微球的形态、结构和粒径,探讨了聚合单体、乳化剂等因素对微球合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乳液聚合 核壳粒子 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
下载PDF
单体加料方法对St/BA/DBMPA功能性复合阳离子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金枝 程时远 +2 位作者 李小琴 鼓顺金 邹其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N,N-二甲基 ,N-丁基 ,N- (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 St/ BA/ 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 ,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N,N-二甲基 ,N-丁基 ,N- (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 St/ BA/ 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 ,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对最终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和乳液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批量法和单体全滴加法对应的粒子形态规则、粒子分布均匀 ,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 约为 5℃ ) ;以 P( St/ BA/ DBMPA)为种子 ,半连续法滴加 St和 BA混合单体对应的乳胶粒径最小 ,分布较宽 ,有两个Tg;以 PSt为种子滴加 BA单体 ,粒子呈明显的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加料方法 St/BA/DBMPA 功能性 复合阳离子乳液 影响 胶粒 分布 形态 玻璃化温度 稳定性
下载PDF
多层壳核结构ACR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Ⅰ.乳化剂对ACR乳液聚合反应及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旭东 高翩 +2 位作者 吴忠辉 沈家瑞 谭作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3,共4页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乳胶粒子 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粒径 乳化剂 抗冲强度 ACR树脂 合成 PVC/A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