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3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法纺丝制备PAN/相变微胶囊复合相变纤维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清怡 曲美洁 +5 位作者 李研洁 包若玉 陈永豪 王海 唐萍 宾月珍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以聚脲包覆正十八烷形成相变微胶囊(MPCM)乳液作为相变改性剂,与聚丙烯腈(PAN)共混制备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不同MPCM含量的PAN/MPCM复合相变纤维,分析了MPCM乳液的化学结构、粒径分布、热性能及热稳定性,研究了相变纤维的表面形... 以聚脲包覆正十八烷形成相变微胶囊(MPCM)乳液作为相变改性剂,与聚丙烯腈(PAN)共混制备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不同MPCM含量的PAN/MPCM复合相变纤维,分析了MPCM乳液的化学结构、粒径分布、热性能及热稳定性,研究了相变纤维的表面形貌、热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及热循环性能。结果表明:MPCM乳液固体粒子粒径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634.3 nm,在31.4℃和20.3℃发生相变现象,相变焓值可达166.0 J/g,具有良好的相变性能,且热稳定性较好;相变纤维粗细均匀,直径为175μm左右,随着MPCM含量的增加,纤维表面变得不光滑且有明显凸起的微胶囊小球;随着MPCM含量的增加,相变纤维的热性能明显提高,结晶性能及力学性能也有所提高;当MPCM质量分数为8.7%时,相变纤维的熔化温度为29.3℃,凝固温度为22.1℃,熔化焓为44.1 J/g,凝固焓为44.1 J/g,具有良好的热性能,且经50次热循环后的相变温度及相变焓值与经1次热循环后的基本保持一致,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当MPCM质量分数为8.7%时,相变纤维的断裂强度为0.52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5.01%,模量为1.19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相变纤维 相变微胶囊 湿法纺丝 力学性能 相变性能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丙烯腈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华伟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结合PTS-E0系统、WA-1000B试验机,测试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建立混凝土综合抗裂模型,结果显示:掺入复合纤维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得到有效提升,且表面裂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随复合纤维... 结合PTS-E0系统、WA-1000B试验机,测试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建立混凝土综合抗裂模型,结果显示:掺入复合纤维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得到有效提升,且表面裂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随复合纤维掺量的增大,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均不断提升,但在工程实践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要求确定复合纤维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丙烯腈纤维 抗裂性能 增强混凝土
下载PDF
TPM表征PAN凝固丝孔结构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潘世龙 史纪友 +3 位作者 张玥 张育红 张玉梅 刘俊彦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12期42-49,共8页
热孔计法(TPM)可根据受限空间内液-固相转变温度的变化程度,推算材料中的孔径尺寸和分布、孔体积及内表面积。以湿法纺丝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凝固丝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试样处理方法和测试条件,建立TPM表征PAN凝固丝孔结构参数的方法。... 热孔计法(TPM)可根据受限空间内液-固相转变温度的变化程度,推算材料中的孔径尺寸和分布、孔体积及内表面积。以湿法纺丝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凝固丝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试样处理方法和测试条件,建立TPM表征PAN凝固丝孔结构参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TPM的可测孔径范围为1.7~50 nm;制样方法和测试条件均影响TPM的测试结果,测试前须对PAN凝固丝进行冷冻干燥,且制样时还需控制水分比不小于2.84 g/g;PAN凝固丝的孔结构参数适合通过连续法升温方式进行表征,且最佳升温速率为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尺寸 孔结构 热孔计法(TPM) 聚丙烯腈(PAN) 凝固丝
下载PDF
聚丙烯腈原丝氧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吕春祥 吴刚平 +5 位作者 吕永根 李开喜 李永红 梁晓怿 贺福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研究了原丝在氧化过程中体密度、线密度、力学性能、环化交联程度、元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氧化温度的加深,预氧丝交联度和环化指数增加,线密度降低,体密度增加,预氧丝模量、断裂伸长和强度降低。(2)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纤...  研究了原丝在氧化过程中体密度、线密度、力学性能、环化交联程度、元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氧化温度的加深,预氧丝交联度和环化指数增加,线密度降低,体密度增加,预氧丝模量、断裂伸长和强度降低。(2)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纤维致密性增加。(3)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纤维C、H、N元素含量及H/C、N/C比例逐步降低,预氧丝总体O和O/C增加,在氧化反应初期纤维Si含量迅速减少,然后基本稳定。(4)氧化过程中预氧丝表面的O含量基本恒定,预氧丝表面的含氧量高于中心含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原丝 氧化 环化 预氧丝交联度 环化指数
下载PDF
PAN活性炭纤维表面结构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明铂 查庆芳 +2 位作者 邱介山 郭燕生 李兆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1-594,共4页
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差热分析(DTA)等方法,证明不同比表面积的聚丙烯腈(PAN)活性炭纤维(ACF)具有不同的表面微结构.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的ACF与低比表面积的ACF相比,类石墨微晶尺寸小,边缘活泼C原子... 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差热分析(DTA)等方法,证明不同比表面积的聚丙烯腈(PAN)活性炭纤维(ACF)具有不同的表面微结构.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的ACF与低比表面积的ACF相比,类石墨微晶尺寸小,边缘活泼C原子数目多,本体C原子质量分数大,N、H、O等杂原子质量分数小,羧基、酰胺基团的数量少,醚基数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 PAN活性炭纤维 表面结构 比表面积 孔隙结构 质量分数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的制备(英文)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艳芝 朱波 +1 位作者 王延相 蔡华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2-17,共6页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糠酸 (IA)自由基溶液共聚合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 ,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合成了聚丙烯腈纺丝溶液 ,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 (PAN)原丝。在原丝牵伸的最后一段用CoSO4水溶液浸渍改性。利用SEM、TEM和热稳...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糠酸 (IA)自由基溶液共聚合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 ,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合成了聚丙烯腈纺丝溶液 ,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 (PAN)原丝。在原丝牵伸的最后一段用CoSO4水溶液浸渍改性。利用SEM、TEM和热稳定化过程研究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 :CoSO4能催化PAN原丝的热稳定化、环化反应 ,缩短预氧化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原丝 改性 结构 性能 炭纤维 制备
下载PDF
腈纶干法纺丝纺位连续断头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7
作者 王世峡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纺位的稳定运行是纤维品质稳定性和均匀性的首要保障,更是干法腈纶纺丝工艺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对纤维成形过程中纺丝纺位各项条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工艺条件控制值偏离对纺丝生产所产生不利影响的分析研究,对纺位连续断头造成运行不稳... 纺位的稳定运行是纤维品质稳定性和均匀性的首要保障,更是干法腈纶纺丝工艺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对纤维成形过程中纺丝纺位各项条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工艺条件控制值偏离对纺丝生产所产生不利影响的分析研究,对纺位连续断头造成运行不稳定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纺丝生产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各种故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处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腈纶 纺丝工艺 干法纺丝 纤维成形
下载PDF
纤维素溶剂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58
8
作者 吴翠玲 李新平 秦胜利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对传统纤维素溶剂和目前研究开发的几种新溶剂体系的溶解机理和特点作了综述。特别对纤维素溶剂N 甲基吗啉 N 氧化物 (NM MO)的溶剂特点、溶解机理和溶解工艺等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溶剂体系 纤维素 NMMO N-甲基吗啉 溶解机理 溶解工艺 应用前景 研究开发
下载PDF
残余溶剂DMSO对PAN纤维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常清 徐梁华 +3 位作者 王晓玲 刘淑金 曹维宇 陈宏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1,共3页
在 PAN/ DMSO湿法纺丝体系中 ,改变水洗条件 ,得到含有不同 DMSO含量的聚丙烯腈原丝。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DSC和 TG等分析测试手段 ,研究了残余溶剂二甲基亚砜 (DMSO)对 PAN纤维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在纤维低温热处理过程中 ,... 在 PAN/ DMSO湿法纺丝体系中 ,改变水洗条件 ,得到含有不同 DMSO含量的聚丙烯腈原丝。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DSC和 TG等分析测试手段 ,研究了残余溶剂二甲基亚砜 (DMSO)对 PAN纤维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在纤维低温热处理过程中 ,原丝中痕量 DMSO的存在 ,可以改变纤维的截面形状、破坏纤维的晶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溶剂 DMSO PAN纤维 结构 热性能 聚丙烯腈纤维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法研究聚丙烯腈原丝的晶态结构 被引量:27
10
作者 韩曙鹏 徐樑华 +1 位作者 曹维宇 姚红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7,共5页
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成纤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晶态结构的演变规律,给出了各阶段聚丙烯腈的晶态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成纤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的晶态结构由最初的两相准晶结构经致密化后演变成单相仲晶结构。初生纤维的两相结构中含有“准... 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成纤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晶态结构的演变规律,给出了各阶段聚丙烯腈的晶态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成纤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的晶态结构由最初的两相准晶结构经致密化后演变成单相仲晶结构。初生纤维的两相结构中含有“准晶区”(有序区)和非晶区(无序区),“准晶区”中聚丙烯腈大分子以不规则螺旋棒的形式堆砌。致密化过程中非晶区向有序区转变并和原有的有序区相互渗透形成单相“仲晶区”,在这种单相结构中,PAN大分子以一种类Z字形不规则螺旋棒的形式存在,棒与棒之间相互重叠、交叉、缠绕交织,相邻棒间结合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晶态结构 X射线衍射 模型
下载PDF
PAN原丝工艺过程结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梁华 张巍 +2 位作者 童元建 王晓玲 武冠英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1-33,共3页
结晶度是影响PAN原丝及其碳纤维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X-ray衍射法研究了不同凝固条件及纺丝工艺对凝固丝条及纤维结晶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凝固条件,不同的纺丝工艺都将对凝固丝条及纤维的结晶度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结晶度 凝固 碳纤维 性能 聚丙烯腈纤维 工艺
下载PDF
聚酯/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毅 李志飞 +3 位作者 罗国华 魏飞 刘建良 李安青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酯/碳纳米管(PET/CNTs)导电复合材料,为保证CNTs在PET中分散均匀,同时加入了矿物偶联剂,经扫描电镜分析,加入相对CNTs质量分数为50%矿物偶联剂能帮助CNTs在PET基体中均匀分散。PET复合材料中加入质量分数约为...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酯/碳纳米管(PET/CNTs)导电复合材料,为保证CNTs在PET中分散均匀,同时加入了矿物偶联剂,经扫描电镜分析,加入相对CNTs质量分数为50%矿物偶联剂能帮助CNTs在PET基体中均匀分散。PET复合材料中加入质量分数约为2%的CNTs可以使其体积电阻率从1014下降到102数量级。采用复合纺丝获得了导电纤维,分别在PET织物和羊毛织物中,添加相对织物质量分数为25%,3%的PET/CNTs导电纤维,可使相应织物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PET织物 CNT 导电纤维 偶联剂 结构与性能 复合纺丝 织物质量 羊毛织物 抗静电
下载PDF
新型碳纤维复合芯铝合金导线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魏晗兴 朱波 +1 位作者 陈原 卢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93-1995,共3页
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线芯,在外部绞合铝绞线制备成导线。并对线芯的密度和拉伸强度以及导线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弧垂等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芯的密度仅为1.60g/mm3,断裂强度高达2874MPa,大大... 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线芯,在外部绞合铝绞线制备成导线。并对线芯的密度和拉伸强度以及导线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弧垂等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芯的密度仅为1.60g/mm3,断裂强度高达2874MPa,大大超过普通钢芯;由于在拉伸过程中复合芯只表现出弹性变化,而铝绞线要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导线的应力应变曲线上存在斜率的突然变化;线芯的热膨胀系数比铝绞线要小的多,使在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导线的弧垂基本不再增加,从而允许导线在更高的温度下使用。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新型导线完全可以取代传统钢芯导线,改造输电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碳纤维复合芯 应力应变 弧垂 现场应用
下载PDF
PAN纤维致密化过程对纤维晶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曙鹏 徐樑华 +1 位作者 曹维宇 姚红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19,共3页
应用X射线衍射、声速法等研究了在PAN纤维制备中致密化过程对纤维晶态结构、全取向结构的影响规律,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纤维的拉伸-形变曲线,探讨了纤维致密化程度与纤维密度及纤维拉伸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AN纤维制备中,高于大... 应用X射线衍射、声速法等研究了在PAN纤维制备中致密化过程对纤维晶态结构、全取向结构的影响规律,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纤维的拉伸-形变曲线,探讨了纤维致密化程度与纤维密度及纤维拉伸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AN纤维制备中,高于大分子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致密化处理过程中,随致密化温度的升高,纤维密度增大,拉伸强度降低,全取向结构降低,但对PAN分子侧氰基的热分解环化行为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 晶态结构 致密化 取向结构 环化 大分子 纤维制备 拉伸特性 纤维密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下载PDF
化学改性对PAN原丝及预氧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延相 王成国 +1 位作者 张旺玺 蔡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在各种温度和时间条件下 ,将本实验室纺的 PAN原丝进行连续化学改性处理 ,借助 IR光谱、DSC、TG、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 ,选出了最佳的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 ,并对化学改性的原丝、预氧丝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结论 :化学改性能缩短... 在各种温度和时间条件下 ,将本实验室纺的 PAN原丝进行连续化学改性处理 ,借助 IR光谱、DSC、TG、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 ,选出了最佳的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 ,并对化学改性的原丝、预氧丝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结论 :化学改性能缩短预氧环化时间 ,缓解纤维的放热和吸热 ,优质原丝应具有高纯度、高强度、高取向度性质。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原丝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性 PAN原丝 预氧纤维 结构性能 影响 聚丙烯腈 原丝 改性 炭纤维
下载PDF
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延相 刘玉兰 +2 位作者 王丽民 季敏霞 王成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0-523,共4页
为了拓展生产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对不具有皮芯结构的T700和T300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了超薄切片,分别制备了超薄切片试样BM1和BM2,借助于高分辨、XRD、拉曼光谱等表征方法对石墨烯薄膜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发现超薄切片石墨烯薄膜BM1和... 为了拓展生产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对不具有皮芯结构的T700和T300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了超薄切片,分别制备了超薄切片试样BM1和BM2,借助于高分辨、XRD、拉曼光谱等表征方法对石墨烯薄膜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发现超薄切片石墨烯薄膜BM1和BM2相比较,BM1中碳原子网络石墨烯平面部分平直,部分扭曲,网平面上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减小,石墨烯层排列较致密并沿牵伸方向择优取向,相邻石墨烯层连贯性较好。BM1中石墨烯的结构有序化程度最高,sp2杂化碳原子的相对含量高,验证了可以采用超薄切片的物理方法由高性能碳纤维制备结构规整的石墨烯薄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超薄切片 石墨烯薄膜 密度
下载PDF
聚丙烯腈湿法纺丝中纤维结构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延相 王成国 +2 位作者 朱波 季保华 王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1-114,共4页
借助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小角 X 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聚丙烯腈湿法纺丝中形成的纤维的结构,结果发现:初生纤维是一种高度溶胀立体网络状的冻胶体,立体网络骨架由大分子链束集组成,大分子链间的缠结是骨架的物理交联点,原丝聚集态结... 借助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小角 X 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聚丙烯腈湿法纺丝中形成的纤维的结构,结果发现:初生纤维是一种高度溶胀立体网络状的冻胶体,立体网络骨架由大分子链束集组成,大分子链间的缠结是骨架的物理交联点,原丝聚集态结构由里向外由3层组成:外表层是极薄的、密实的皮膜,从皮膜向里是柱状皮层,再向里是芯层。纤维沿径向分布的各层具有不同的取向度,随着凝固率和拉伸率的增加,结晶度增加。同时提高凝固液浓度,增加拉伸倍数,增大拉伸速度,可使晶粒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纺丝 聚丙烯腈 纤维结构 X射线衍射方法 聚集态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初生纤维 径向分布 拉伸倍数 拉伸速度 分子链 网络状 交联点 取向度 拉伸率 结晶度 立体 组成 骨架 皮膜 溶胀 原丝 柱状
下载PDF
PAN纤维的结构对纤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启芬 王成国 +2 位作者 王延相 杨茂伟 于美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87-1789,共3页
分别采用纤维强伸度仪、乌氏粘度计、X射线衍射仪等测定了4种不同PAN纤维的抗拉强度、分子量、结晶度以及沸水收缩率。结果表明,拉伸速率对4种纤维的强度测试方法的准确性都有影响。在低速拉伸时,由于拉伸速率的增加使分子链段的松弛时... 分别采用纤维强伸度仪、乌氏粘度计、X射线衍射仪等测定了4种不同PAN纤维的抗拉强度、分子量、结晶度以及沸水收缩率。结果表明,拉伸速率对4种纤维的强度测试方法的准确性都有影响。在低速拉伸时,由于拉伸速率的增加使分子链段的松弛时间缩短,测试强度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升高;而在高速拉伸情况下,缺陷成为导致纤维断裂的主要因素,测试强度又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结晶度越高,PAN纤维的强度就越高;作为表征纤维中非晶含量的一项指标,沸水收缩率越大,说明非晶区的比例越大。因此应控制PAN纤维的分子量,提高纤维结晶度,降低纤维的沸水收缩率,从而为制备高性能的碳纤维提供优质原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纤维 强度 碳纤维
下载PDF
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性能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董永春 武金娜 +3 位作者 孙苏婷 郑戌 韩振邦 刘春燕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78,共6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纤维材料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将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纤维(AO-PAN)分别与5种金属离子Fe3+、Cu2+、Co2+、Ce3+和La3+进行配位反应并生成改性PAN纤维金属配合物,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纤维材料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将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纤维(AO-PAN)分别与5种金属离子Fe3+、Cu2+、Co2+、Ce3+和La3+进行配位反应并生成改性PAN纤维金属配合物,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特性,并计算和比较了相关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当AO-PAN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时,提高反应溶液中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能够促进金属离子平衡配合量的增加。这个配位反应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温度的升高能够导致其反应速率常数显著增大。在相同条件下5种金属离子的反应速率常数的排列顺序为Fe3+>Cu2+>Co2+>Ce3+>La3+,而其反应活化能则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这表明Fe3+离子的配位反应能力最高,而2种稀土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对温度的依赖性更强。热力学参数ΔH0>0、ΔS0>0、ΔG0<0,证实这个配位反应为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金属离子 配位反应
下载PDF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碳化中的结构演变与碳纤维微观结构 被引量:14
20
作者 葛曷一 陈娟 +1 位作者 柳华实 王成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8-243,共6页
利用DSC/TG、FT-IR、XRD、元素分析、SEM、TEM和HRTEM系统研究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碳化中的结构演变与碳纤维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中温碳化时,未环化的—C≡N基团继续反应。高温碳化进一步脱H、脱N形成C六元环结构。T-700碳纤维的002衍... 利用DSC/TG、FT-IR、XRD、元素分析、SEM、TEM和HRTEM系统研究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碳化中的结构演变与碳纤维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中温碳化时,未环化的—C≡N基团继续反应。高温碳化进一步脱H、脱N形成C六元环结构。T-700碳纤维的002衍射峰强度明显高于自制碳纤维,层面间距d002小、石墨网堆叠厚度Lc大、结晶度高。碳纤维呈皮芯结构,表皮由片层堆叠而成,结构致密,含大量纳米级微晶的石墨层结构沿纤维轴取向好,而芯部结构疏松。碳纤维皮芯结构的非均质性由原丝和预氧化纤维的结构演变而来。碳纤维分子结构中存在条带结构和球形结构。条带结构的碳层与原丝分子链条带结构状态十分相似。球形结构的碳网面围绕球心排列,与预氧化纤维的球形结构类似,表明原丝至碳纤维的结构转化过程中纤维分子链结构的变化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碳层 皮芯结构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