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山药复合果酱的工艺优化
1
作者 王荣荣 付文军 王家东 《粮食加工》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以猕猴桃和山药为主要原料,白砂糖为辅料,以感官评价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猕猴桃山药复合果酱进行配方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猕猴桃与山药配比为4∶1,L-抗坏血酸护色剂添加量为0.2%,复合增稠剂添加量为1.2%,白砂糖添加量为3... 以猕猴桃和山药为主要原料,白砂糖为辅料,以感官评价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猕猴桃山药复合果酱进行配方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猕猴桃与山药配比为4∶1,L-抗坏血酸护色剂添加量为0.2%,复合增稠剂添加量为1.2%,白砂糖添加量为30%,在此条件下调配成的复合果酱色泽均匀,口感细腻,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组织形态良好,并测得复合果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1.5%,总酸含量为3.34%,还原糖含量为36.26%,胶粘性为1.33N。该研究为猕猴桃和山药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相关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山药 复合果酱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花青素类化合物影响淀粉理化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斌 王琳 +5 位作者 岳健 苏娟 杨曙方 杨一鋆 牛文博 边媛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351,共9页
花青素类化合物包括原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等。其中,原花青素是一种聚多酚类化合物,花青素和花色苷均属黄酮类化合物。当在酸性介质中加热时,原花青素可产生花青素,花青素可通过糖苷键与糖相结合可产生花色苷。在深色谷物、浆果及蔬... 花青素类化合物包括原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等。其中,原花青素是一种聚多酚类化合物,花青素和花色苷均属黄酮类化合物。当在酸性介质中加热时,原花青素可产生花青素,花青素可通过糖苷键与糖相结合可产生花色苷。在深色谷物、浆果及蔬菜中,原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广泛分布,均具有多种功效。淀粉价格低廉、来源丰富,具有多种功能特性,淀粉基食品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价值主要由淀粉糊化性质、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老化性质及消化性质等变化所决定。对于淀粉与其他化合物共存能够改善淀粉原本性质已有很多研究,但关于花青素类化合物对淀粉性质影响的概述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花青素类化合物提高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淀粉的糊化焓值,进而影响淀粉的热力学性质,同时降低淀粉的老化焓以及老化率,降低淀粉的消化速率等对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老化特性和消化性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利用花青素类化合物等改善淀粉基食品的加工性能、感官和营养品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类化合物 原花青素 花青素 花色苷 淀粉
下载PDF
冷冻球磨处理时间对糯米淀粉-β-葡聚糖复合物理化性质和消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振宇 郝宗围 +7 位作者 张强 胡尧 韩嵊峻 肖亚庆 刘英男 刘抗 郑明明 周裔彬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以糯米淀粉(WRS)和燕麦-β-葡聚糖为原料(OBG),探究不同冷冻球磨处理时间制备的糯米淀粉-β-葡聚糖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消化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流变仪等仪器和模拟体外消化的方法,对所制备不同处理时间的复合物... 以糯米淀粉(WRS)和燕麦-β-葡聚糖为原料(OBG),探究不同冷冻球磨处理时间制备的糯米淀粉-β-葡聚糖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消化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流变仪等仪器和模拟体外消化的方法,对所制备不同处理时间的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消化性进行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冷冻球磨时间的延长,其复合物颗粒表面变得粗糙,颗粒形状不规则,出现团聚、结块的现象。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吸收峰没有明显的变化,未形成新的化学键,冷冻球磨处理使OBG通过氢键作用镶嵌或附着与糯米淀粉结合。复合物的相对结晶度从29.72%降至8.62%,短程有序性也逐渐下降。同时,复合物的双螺旋结构含量降低,无定形区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冷冻球磨时间的延长,其峰值黏度和回生值分别从931.00,103.33 cP降至159.33,41.00 cP,稠度系数K、G′和G″值均下降,增强了体系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在消化性方面,冷冻球磨制备的复合物比原糯米淀粉消化率低。当球磨时间为60 min,其复合物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为35.92%。本研究为淀粉加工和改性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β-葡聚糖复合物 冷冻球磨 理化性质 消化性
下载PDF
小麦淀粉的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唐罗 周淑蓝 +4 位作者 孟启帆 雷琳 陈嘉 叶发银 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5-314,共10页
小麦淀粉是小麦粉的主要成分,其特性对小麦粉工艺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小麦淀粉作为一类大宗淀粉产品,其食品用途十分广泛。在当前“清洁标签产品”浪潮下,采取非化学改性来扩展小麦淀粉及小麦粉等原料的加工用途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手... 小麦淀粉是小麦粉的主要成分,其特性对小麦粉工艺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小麦淀粉作为一类大宗淀粉产品,其食品用途十分广泛。在当前“清洁标签产品”浪潮下,采取非化学改性来扩展小麦淀粉及小麦粉等原料的加工用途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之一。无论是内源酶还是外源酶制剂,它们会显著影响小麦粉中或分离纯化的小麦淀粉的性能以及以小麦淀粉为主要成分或配料的食品的品质。该文在介绍淀粉改性用酶、酶的作用方式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酶处理影响小麦淀粉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相关研究进展,同时对当前酶法改性小麦淀粉的食品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酶法改性小麦淀粉或其他来源淀粉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酶法 淀粉改性 加工特性 应用
下载PDF
不同亲水胶体对挤压重组米理化性质、食用品质和消化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裕聪 杨月月 +2 位作者 周童童 金征宇 焦爱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0-48,共9页
本研究比较了可得然胶(curdlan gum,CG)、魔芋胶(konjac gum,KGM)、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黄原胶(xanthan gum,XG)对挤压重组米理化性质、食用品质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G的重组米外观规整有光泽,糊化黏度降低,消化... 本研究比较了可得然胶(curdlan gum,CG)、魔芋胶(konjac gum,KGM)、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黄原胶(xanthan gum,XG)对挤压重组米理化性质、食用品质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G的重组米外观规整有光泽,糊化黏度降低,消化性降低,短程有序度和结晶度最低,具有较好的抗回生能力,蒸煮后软硬适中,不黏牙,感官评分最高;添加KGM的重组米表面光滑,具有最好的抗消化性和适中的抗回生能力,但糊化黏度变化不显著且蒸煮后米饭偏软,感官评分次之;添加SA的重组米糊化黏度略有升高,消化率降低,但抗回生能力一般且重组米表面粗糙,蒸煮后米饭偏软偏黏,口感最差;XG的加入赋予重组米最高的弹性和糊化黏度,但米粒外观不规整,表面粗糙,抗消化性和抗回生能力也较差,且蒸煮后米饭偏黏,感官评分不高。此外,亲水胶体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重组米的水分稳定性,降低蒸煮损失率,但蒸煮后吸水率和膨胀率较低且颜色白中带黄,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高品质挤压重组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重组米 亲水胶体 食用品质 消化性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多孔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其在植物精油微胶囊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乐 谭瑞鲸 +3 位作者 杨文杰 肖华西 刘秀波 汪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介绍了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综述了多孔淀粉在植物精油微胶囊化中的应用,旨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孔淀粉 制备方法 植物精油 微胶囊化
下载PDF
预糊化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其在淀粉基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春敏 高欣茹 +6 位作者 吴巧艳 杨杨 边鑫 王冰 刘晓飞 王艳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09-418,共10页
随着改性淀粉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改性淀粉的功能特性、安全性和便捷性需求显著提高。预糊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PGS)是一种由物理方法改性的淀粉,是在淀粉糊化后经快速脱水干燥,而得到的一种无明显结晶的变性淀粉颗粒。PGS具有... 随着改性淀粉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改性淀粉的功能特性、安全性和便捷性需求显著提高。预糊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PGS)是一种由物理方法改性的淀粉,是在淀粉糊化后经快速脱水干燥,而得到的一种无明显结晶的变性淀粉颗粒。PGS具有多孔、氢键断裂结构,具备冷水溶解性好、保水能力强、黏弹性高等优点,应用时冷水即可调成糊,免除了加热糊化的步骤。因此,PGS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可降解生物改性原料,在面制品、低温肉制品、调味品及其他休闲淀粉基食品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PGS的定义、制备方法、特性及PGS性能的影响因素,阐述了PGS在淀粉基食品中的应用,并指出了PGS在食品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推进PGS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糊化 淀粉 制备 淀粉基食品 应用
下载PDF
草沟烧饼的制作工艺研究
8
作者 杜宁宁 宋金憓 +2 位作者 许变变 马凤 罗文 《粮食加工》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以草沟烧饼的制作工艺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草沟烧饼的制作基础上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优化。分别选取水添加量、酵母添加量、醒发时间、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作为评价因素,对感官评分和质构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将两者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 以草沟烧饼的制作工艺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草沟烧饼的制作基础上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优化。分别选取水添加量、酵母添加量、醒发时间、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作为评价因素,对感官评分和质构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将两者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交叉分析,再结合质构检测最终确定草沟烧饼的最佳制作配方及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面粉200 g、水添加量130 g、酵母添加量3 g,发酵时间40 min、烘烤温度220℃、烘烤时间8 min,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草沟烧饼色泽金黄、酥层清晰、口感外酥里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沟烧饼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感官评定 加工工艺
下载PDF
5种干燥方式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明娟 王颖 +4 位作者 张雅媛 游向荣 周葵 卫萍 韦林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42,共9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太阳光晒干5种干燥方法制备木薯酸淀粉,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性能进行综合评...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太阳光晒干5种干燥方法制备木薯酸淀粉,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性能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木薯酸淀粉粒径跨度最大,为2.36,透明度、碘蓝值和持油性最小,分别为21.57%、8.96和1.74 g/g;热泵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比表面积最小,为351.83 m2/kg,堆积密度、析水率和凝沉性最高,分别为0.87 g/mL、33.02%和74.89%;真空冷冻干燥的木薯酸淀粉堆积密度、休止角和析水率最低,分别为0.73 g/mL、37.49°和4.64%,透明度、碘蓝值和持水性最高,分别为27.03%、19.64和1.43 g/g,溶解性最高;喷雾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比表面积、休止角和持油性最高,分别为407.43 m2/kg、54.11°和2.33 g/g,凝沉性最低,为67.00%;晒干的木薯酸淀粉跨度和持水性最低,分别为1.73和1.08 g/g。综合评分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喷雾、晒干、热风和热泵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性能综合评分分别为0.60、0.38、0.18、-0.50和-0.64。综合分析,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木薯酸淀粉性能最好,其次为喷雾干燥,晒干次之,热风和热泵干燥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酸淀粉 热风干燥 热泵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晒干 淀粉性能
下载PDF
玉米湿法工艺提取淀粉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泽亿 白锦林 +1 位作者 张铁华 闫晓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205-210,共6页
湿法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可以分离出农产品中的不同组分,该文主要从玉米的自身性质及贮藏条件介绍湿法提取玉米淀粉的影响因素,论述传统湿法提取的弊端及局限性,介绍近年来诸如酶法、超声法、挤压法等一些新型高效、绿色的... 湿法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可以分离出农产品中的不同组分,该文主要从玉米的自身性质及贮藏条件介绍湿法提取玉米淀粉的影响因素,论述传统湿法提取的弊端及局限性,介绍近年来诸如酶法、超声法、挤压法等一些新型高效、绿色的玉米淀粉提取方法,以期为加工中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淀粉 农产品 加工工艺 湿法提取
下载PDF
玉米浸泡液深度浓缩增值技术开发与应用
11
作者 鲁艳秋 周娜 +4 位作者 郜培 钟华 杨华龙 官雪薇 杨斌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34-35,共2页
玉米浸泡作为湿法生产玉米淀粉的重要生产工序,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得率。介绍了玉米浸泡液现有工厂处理的技术现状,针对玉米浸泡液经蒸发系统浓缩后的浓玉米浆不能完全喷入纤维中,还有1/3的浓玉米浆无法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增值... 玉米浸泡作为湿法生产玉米淀粉的重要生产工序,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得率。介绍了玉米浸泡液现有工厂处理的技术现状,针对玉米浸泡液经蒸发系统浓缩后的浓玉米浆不能完全喷入纤维中,还有1/3的浓玉米浆无法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增值技术方案,供相关厂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湿法加工 玉米浸泡液 浓玉米浆 深度浓缩 自动控制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的制备工艺响应面优化及表征分析
12
作者 王雅楠 高海军 +5 位作者 曹晶晶 毋修远 赵胜男 王雅婧 秦祎芳 彭星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以燕麦为原料提取燕麦淀粉后,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其进行疏水改性,以取代度和取代效率为考察指标,研究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经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淀粉乳浓度为37%;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34.4... 以燕麦为原料提取燕麦淀粉后,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其进行疏水改性,以取代度和取代效率为考察指标,研究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经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淀粉乳浓度为37%;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34.4℃;pH值为7.9;OSA添加量确定为3%,在此条件下可制得取代度为0.023 0的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图出现了酯羰基C=O(波长1 724.53 cm^(-1))和羧基RCOO-(波长1 571.70 cm^(-1))的伸缩振动特征峰;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疏水改性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的无定形区即非晶区域,基本不影响颗粒的内部结晶区域,证明了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的成功制备。为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丰富燕麦淀粉的利用途径和新型食品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开发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 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 疏水改性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纳米级大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26
13
作者 涂宗财 任维 +5 位作者 刘成梅 王振兴 李敏 郭逍遥 林德荣 张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0-253,共4页
为了探索纳米淀粉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可行性,采用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制备了纳米级大米淀粉,并研究了其颗粒粒度、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能明显减小大米淀粉的颗粒粒度,成功制得纳米级大米... 为了探索纳米淀粉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可行性,采用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制备了纳米级大米淀粉,并研究了其颗粒粒度、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能明显减小大米淀粉的颗粒粒度,成功制得纳米级大米淀粉,且随着大米淀粉粒度的减小,其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明显增加,说明纳米级大米淀粉的水合能力增强,体现了纳米级大米淀粉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大米淀粉 超高压均质 超微粉碎
下载PDF
鲜木薯抗性淀粉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薛慧 闫庆祥 +3 位作者 蒋盛军 张国治 台建祥 吕飞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84-292,共9页
为了提高木薯抗性淀粉的含量,该研究以鲜木薯湿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法制备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0%、压热时间80min、压热温度120℃、耐热α-淀粉酶添加量1U/g、耐热α-淀... 为了提高木薯抗性淀粉的含量,该研究以鲜木薯湿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法制备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0%、压热时间80min、压热温度120℃、耐热α-淀粉酶添加量1U/g、耐热α-淀粉酶作用时间15.75min,普鲁兰酶添加量0.83U/g,普鲁兰酶作用时间5.86h、超声波处理时间2min。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质量分数是15.48%。电镜试验表明淀粉颗粒经压热-酶法处理后表面形态发生变化;X-射线衍射表明抗性淀粉的结晶类型为B型,结晶度增加;体外消化模拟试验表明:与原淀粉相比,抗性淀粉消化特性降低。该研究可为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超声波 鲜木薯 湿淀粉 抗性淀粉 性质
下载PDF
大米淀粉纯化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季旺 刘英 +1 位作者 刘刚 王慧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5-228,共4页
该文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法制备得到的大米淀粉进行纯化,酶解条件为pH 9,温度45℃,酶与底物比48 AU/kg,时间60 min。大米淀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从2.87%降低到0.40%。扫描电镜分析大米淀粉的超微结构显示,碱性蛋白酶纯化处理后的大米淀粉中... 该文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法制备得到的大米淀粉进行纯化,酶解条件为pH 9,温度45℃,酶与底物比48 AU/kg,时间60 min。大米淀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从2.87%降低到0.40%。扫描电镜分析大米淀粉的超微结构显示,碱性蛋白酶纯化处理后的大米淀粉中未见明显的蛋白质颗粒存在。比较纯化前后的大米淀粉发现,大米淀粉经过碱性蛋白酶纯化后,其溶解度和膨润力都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碱性蛋白酶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溶解度 膨润力
下载PDF
机械活化法制备冷水可溶性玉米淀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祖强 胡华宇 +2 位作者 童张法 黎铉海 覃学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共3页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了机械活化降解,考察了机械活化时间、温度及搅拌速度对玉米淀粉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活化作用对玉米淀粉的冷水溶解度有显著的影响,当机械活化时间为2 h、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415 r/min时,...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了机械活化降解,考察了机械活化时间、温度及搅拌速度对玉米淀粉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活化作用对玉米淀粉的冷水溶解度有显著的影响,当机械活化时间为2 h、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415 r/min时,玉米淀粉的冷水溶解度达69.79%。玉米淀粉溶解度提高的原因是由于机械活化使得淀粉颗粒结晶结构受到破坏,结晶程度降低,最终由多晶态转变成非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机械活化 冷水可溶性 溶解度
下载PDF
溶剂法制备高粘度羧甲基淀粉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筱璐 万冰清 +2 位作者 刘丽丽 张德祥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5-368,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用溶剂法制备高粘度羧甲基淀粉。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影响淀粉羧甲基化反应的各种因素,通过检测粘度确定了制取高粘度羧甲基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淀粉、氢氧化钠、氯乙酸的浓度分别为0.7、0.586、0.36 mol...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用溶剂法制备高粘度羧甲基淀粉。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影响淀粉羧甲基化反应的各种因素,通过检测粘度确定了制取高粘度羧甲基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淀粉、氢氧化钠、氯乙酸的浓度分别为0.7、0.586、0.36 mol/L,乙醇质量分数为0.85,醚化时间为1 h,醚化温度为50℃。通过实验获得粘度为1 128 mPa.s的羧甲基淀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淀粉 粘度 正交实验 溶剂法
下载PDF
微波-酶法制备RS_3型玉米抗性淀粉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华东 张淼 +1 位作者 沈晓萍 卢晓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7-240,共4页
运用响应面法,对微波-酶法制备RS3型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α-淀粉酶酶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4:1,酶解温度85℃,酶解时间10min,酶浓度1.68U/g淀粉:微波糊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功率1.26kW,加热温度92℃,加热时间1min:普... 运用响应面法,对微波-酶法制备RS3型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α-淀粉酶酶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4:1,酶解温度85℃,酶解时间10min,酶浓度1.68U/g淀粉:微波糊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功率1.26kW,加热温度92℃,加热时间1min:普鲁兰酶脱支优化工艺参数为:酶浓度4.13 NPUN/g淀粉,酶解温度53.31℃,酶解时间3.26h。按以上工艺参数制备的抗性淀粉得率为1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微波.酶法 响应面泫 Box-Behnken实验设计
下载PDF
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及其米线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晓培 陈正行 +4 位作者 李娟 王韧 冯伟 王莉 罗小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187,210,共7页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以及米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大米淀粉相比,湿热处理后,大米淀粉的热学特性中T_0、T_P、T_C、T_C_T0、ΔH均增大;淀粉晶型仍为A型,结晶度增加4.14%;淀粉溶解率和膨润力显著降...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以及米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大米淀粉相比,湿热处理后,大米淀粉的热学特性中T_0、T_P、T_C、T_C_T0、ΔH均增大;淀粉晶型仍为A型,结晶度增加4.14%;淀粉溶解率和膨润力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淀粉糊化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明显降低;淀粉凝胶硬度、弹性和耐咀嚼性增强;淀粉白度由89.7降低至80.3;添加20%湿热处理大米淀粉制作的米线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得到显著改善,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分别降低5.67%,10.13%;大米淀粉溶解率、膨润力、溶解率、凝胶特性和糊化特性可有效预测米线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处理 大米淀粉 理化性质 米线
下载PDF
热处理对紫山药淀粉理化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涛 安凤平 +3 位作者 宋洪波 王艺伟 刘灿灿 万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以紫山药淀粉为原料,研究韧化、湿热和压热3种热处理方式制备改性紫山药淀粉的溶解性、膨胀性、热特性和消化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韧化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较差,糊化温度较低,... 以紫山药淀粉为原料,研究韧化、湿热和压热3种热处理方式制备改性紫山药淀粉的溶解性、膨胀性、热特性和消化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韧化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较差,糊化温度较低,糊化焓较高,抗消化淀粉含量高达75.87%;湿热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不好,糊化温度较高,糊化焓较低,但含有30.13%缓慢消化淀粉;压热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较好,糊化温度高,糊化焓低,快速消化淀粉含量为48.73%.这些理化和消化特性差异源自于不同热处理条件导致淀粉颗粒形貌、双螺旋结构和结晶变化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山药淀粉 热处理 理化特性 消化特性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