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1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烟用香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如武 吴启贤 +1 位作者 任胜超 张硕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综述了茶叶种类和物质组成、茶叶烟用香料制备技术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现状。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挥发性成分是茶叶和茶叶烟用香精滋味和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溶剂提取与蒸馏、膜分离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综述了茶叶种类和物质组成、茶叶烟用香料制备技术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现状。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挥发性成分是茶叶和茶叶烟用香精滋味和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溶剂提取与蒸馏、膜分离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亚临界萃取等技术被应用于茶叶烟用香料的制备,且在叶组、滤棒、内衬纸和卷烟胶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因此对茶叶烟用香料的现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物 烟用香料 制备工艺 卷烟加香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不同产地花椒中多酚类物质的鉴定与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刘洋洋 袁源 +4 位作者 陈龙 李如一 奎杰 李积华 廖良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167-174,共8页
以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花椒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产地花椒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产地花椒中共鉴定出多酚类物质35种,其中酚酸类物质10种、黄酮... 以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花椒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产地花椒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产地花椒中共鉴定出多酚类物质35种,其中酚酸类物质10种、黄酮类物质20种、香豆素类物质4种和酚醛类物质1种;17种多酚定量结果表明,绿原酸、槲皮苷和金丝桃苷是花椒中含量最高的3种多酚类化合物;对8个产地花椒中存在相关性的12种酚类物质做主成分分析并构建主成分得分表达式,结果显示,陕西安康大红袍花椒综合得分最高。综上表明,花椒中多酚类物质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以安康样品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多酚 液质联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大红袍花椒对流-辐射并联干燥BP神经网络模拟与品质研究
3
作者 薛韩玲 王楠 +3 位作者 牛婷婷 陆泽华 廖帮海 习红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5-273,共9页
为探究热风干燥、热风-红外和热风-微波对流-辐射并联干燥对大红袍花椒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装载量、干燥功率等条件下的大红袍花椒干燥曲线特征,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并采用感官评价与GC-MS对3种干燥方式干制... 为探究热风干燥、热风-红外和热风-微波对流-辐射并联干燥对大红袍花椒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装载量、干燥功率等条件下的大红袍花椒干燥曲线特征,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并采用感官评价与GC-MS对3种干燥方式干制大红袍花椒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风-红外并联干燥的恒速期干燥速率高于热风干燥一个数量级,热风-微波并联干燥时长最短,出现二次升速且降速期不明显;升温、减少装载量或加大微波功率均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和缩短干燥时间。BP神经网络的相关系数R值均能达到0.985以上,均方误差最低可达1.010×10^(-4),平均相对误差值E为4.55%,可很好地描述大红袍花椒的干燥动力学特性,预测大红袍花椒干燥过程含水率准确且迅速。3种干燥方式挥发油分别鉴定出40、39、28种化学成分,热风-微波并联干燥获取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中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大,但色泽和口感差,热风干燥花椒色泽最佳,挥发油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热风-红外并联干燥既缩短了大红袍花椒干燥时间,又能保持其良好品质,为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干燥 大红袍花椒 BP神经网络 品质
下载PDF
固态发酵高粱的添加对高粱挂面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琦 姜鹏 +2 位作者 王长远 李志江 张笃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2-57,92,共7页
为探究固态发酵高粱对挂面品质影响,丰富杂粮挂面种类,将固态发酵高粱添加到面粉中制备高粱挂面,评价了高粱挂面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食用品质。结果显示,固态发酵高粱的添加显著提升了高粱挂面L^(*)、a^(*)和b^(*)色泽值(P<0.... 为探究固态发酵高粱对挂面品质影响,丰富杂粮挂面种类,将固态发酵高粱添加到面粉中制备高粱挂面,评价了高粱挂面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食用品质。结果显示,固态发酵高粱的添加显著提升了高粱挂面L^(*)、a^(*)和b^(*)色泽值(P<0.05),且固态发酵48 h的高粱添加比30 h制得的高粱挂面色泽变化更加显著。米曲霉、乳酸菌、酵母菌/乳酸菌发酵高粱的添加缩短了高粱挂面的蒸煮时间,酵母菌/乳酸菌发酵高粱添加制得挂面蒸煮损失率达到15.80%,酵母菌/乳酸菌/好食脉孢菌发酵高粱添加制得的挂面吸水率最高达到140%、断条率最低为8.4%。未添加发酵高粱制得的挂面硬度和粘性显著高于添加发酵高粱制得的挂面(P<0.05),酵母菌/乳酸菌/好食脉孢菌发酵制得的高粱挂面感官得分最高。固态发酵高粱的制备及其在高粱挂面中的应用,为高粱食品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高粱挂面 品质特性 感官特性
下载PDF
超声辅助-GC-MS联用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挥发性成分
5
作者 崔成哲 付祺 +3 位作者 杨泽恩 李宝志 梁淼 李河霖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①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酚类、酯类、醇类、醛酮类、杂环类化合物;...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①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酚类、酯类、醇类、醛酮类、杂环类化合物;②其中酚类化合物总含量最高,为23.05 mg/g,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1.10%;③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含量较高的物质为丁香酚(23.05 mg/g)、苯甲酸苄酯(1.04 mg/g)、芳樟醇(0.53 mg/g)、氧化石竹烯(0.43 mg/g)、反式肉桂醛(0.1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桂叶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超声辅助萃取
下载PDF
3种香辛料对糍粑辣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宝珠 乔明锋 +3 位作者 邓静 熊怡玲 赵志平 吴华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为探究大蒜、生姜、花椒3种香辛料在糍粑辣椒发酵过程中对其有机酸产生的影响,该研究将香辛料(大蒜、生姜、花椒)分别加入糍粑辣椒中发酵3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糍粑辣椒发酵过程中6种有机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醋酸... 为探究大蒜、生姜、花椒3种香辛料在糍粑辣椒发酵过程中对其有机酸产生的影响,该研究将香辛料(大蒜、生姜、花椒)分别加入糍粑辣椒中发酵3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糍粑辣椒发酵过程中6种有机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醋酸、柠檬酸、琥珀酸)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糍粑辣椒在发酵过程中pH总体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发酵末期pH的大小为HJ<SJ<DS<CK,总酸含量的大小为DS=CK<SJ<HJ;由液相色谱分析可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4种糍粑辣椒之间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苹果酸是4种糍粑辣椒的主要有机酸,在发酵初期样品中苹果酸占总有机酸的比例分别是CK 33%、DS 48%、SJ 26%、HJ 28%,而发酵末期为CK 53%、DS 46%、SJ 51%、HJ 48%;电子舌结果表明,在发酵型糍粑辣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大蒜、生姜、花椒对其滋味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HJ在酸味和鲜味传感器上的数值更高。大蒜、生姜、花椒的添加使得糍粑辣椒在发酵过程中有机酸总量增加,其中生姜有利于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琥珀酸的产生,而花椒有利于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的产生。该研究为发酵型糍粑辣椒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糍粑辣椒 香辛料 发酵过程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漯河地区4种常见咸味香精挥发性成分组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磊 岳亚锋 贾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49,168,共6页
针对漯河地区肉制品和仿肉制品常用的咸味香精“鸿宝牌猪肉味香精”,分别采取同时蒸馏萃取(SDE)法、静态顶空(HS)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3种提取方法对咸味香精主要挥发性呈香物质进行提取,并结合GC-MS法对其进行了主要挥发性呈... 针对漯河地区肉制品和仿肉制品常用的咸味香精“鸿宝牌猪肉味香精”,分别采取同时蒸馏萃取(SDE)法、静态顶空(HS)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3种提取方法对咸味香精主要挥发性呈香物质进行提取,并结合GC-MS法对其进行了主要挥发性呈香成分分析。其中,SDE法对醛类和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较好,HS法和HS-SPME法对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较好,而3种方法对含硫、含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差异不显著,均表现出较好的提取效果。由于HS法提取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文章建立了针对咸味香精挥发性成分的HS-GC-MS分析方法,并对4种漯河地区常见的咸味香精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漯河地区常见的咸味香精中酮类、含硫、含氮类物质相对峰面积百分比均较高,这些物质可能是这4种咸味香精中的主要呈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味香精 萃取方法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肉桂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生祥 赵圆圆 +7 位作者 李蔚 杜建明 王丽 史建莉 孙梓洺 刘朗 尚琪 张珍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6,29,共7页
肉桂精油是一种从肉桂树皮中提取的以醛类和酯类为主要成分的挥发性油,由于其易受贮藏条件的影响使得主要成分挥发而导致抑菌和抗氧化效果减弱,因此利用高分子物质包埋肉桂精油形成微胶囊,不仅可以提高肉桂精油的稳定性,还能降低其在贮... 肉桂精油是一种从肉桂树皮中提取的以醛类和酯类为主要成分的挥发性油,由于其易受贮藏条件的影响使得主要成分挥发而导致抑菌和抗氧化效果减弱,因此利用高分子物质包埋肉桂精油形成微胶囊,不仅可以提高肉桂精油的稳定性,还能降低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损耗。本研究以肉桂精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首先建立了包埋率与芯壁比、壁材浓度、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四个单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从而确定肉桂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包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芯壁比为1∶8、壁材浓度为29%、包埋温度为51℃条件下反应1.9 h后包埋效果最佳,包埋率达到了80.19%,此结果为肉桂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提供了有效的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精油 微胶囊 响应面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花椒籽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蒋丽娜 张秀清 +5 位作者 裴海生 李媛媛 梁亮 胡雪芳 张志民 翟晓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4,共8页
为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花椒籽品质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花椒籽粉,利用粒度仪、分光测色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和持水/油力、膨胀力和振实密度等指标,考察了超微粉碎技术及粉体粒径大小对花椒籽粉的基本成分、理化特性... 为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花椒籽品质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花椒籽粉,利用粒度仪、分光测色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和持水/油力、膨胀力和振实密度等指标,考察了超微粉碎技术及粉体粒径大小对花椒籽粉的基本成分、理化特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有助于提高花椒籽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与普通粉碎相比,超微粉碎处理20 min得到的花椒籽粉粒径可减小至7.69μm(D90)、比表面积更大、粉体均一性更强;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花椒籽粉的L~*、a~*、b~*值逐步增加;同时,粒径的减小使得花椒籽粉的持水/油力明显增加至1.65 g/g和1.16 g/g,膨胀力增加至2.35 mL/g,休止角和滑角增加、振实密度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粉体纤维束粉碎得更彻底。综上,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可提高花椒籽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花椒籽粉的水合性质和吸水膨胀性,获得粒径更小、粉体均匀度更高的原料,但一定程度上会使花椒籽粉的致密性和流动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花椒籽 粒径 膳食纤维 品质特性
下载PDF
SAFE-GC-MS/O法比较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差异分析
10
作者 蒲丹丹 孟瑞馨 +3 位作者 曹博雅 郑瑞仪 孙宝国 张玉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8-1344,1392,共18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结合溶剂辅助蒸发(SAFE)装置,分离富集了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活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GC-MS/O)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192... 采用溶剂萃取法,结合溶剂辅助蒸发(SAFE)装置,分离富集了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活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GC-MS/O)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192种香气活性成分中,烯烃类化合物种类最多,为46种,其次为醇类39种、酯类29种、酮类22种、醛类20种、酚类13种、烷烃9种、酸类8种、醚类5种、含硫化合物1种。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可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分为4类:(1)以茴香脑为主的龙蒿、八角茴香、莳萝和小茴香;(2)以反式-肉桂醛、桉叶油醇为主的阴香;(3)以4-烯丙基苯乙酸酯和丁香酚为主的丁香、以桉叶油醇为主的小豆蔻、以乙酸桂酯为主的大清桂、以合成右旋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为主的百里香、以反式-肉桂醛和丙位依兰油烯为主的桂皮、以左旋香芹酮为主的葛缕子、以黄樟素为主的肉豆蔻和以3-甲基苯甲酸乙酯为主的芹菜籽;(4)以芳樟醇和香叶醇为主的芫荽籽、以芳樟醇和4-烯丙基苯甲醚为主的甜罗勒、以乙酸芳樟酯为主的牛至、以肉豆蔻醚为主的多香果和以甲基丁香酚为主的香豆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香辛料 溶剂辅助蒸发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 香气活性成分 食品化学品
下载PDF
废弃烟叶分段式提取制备特色烟用香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垧榕 陈飞龙 +1 位作者 赵伦旭 佘世科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94-98,共5页
采用废弃烟叶为原料,利用常温提取、二次加热提取对烟叶进行分段式提取,得到2种不同的烟叶提取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化合物成分分析。经常温提取后的烟叶提取物中鉴定出了亚麻酸乙酯、苯甲醇、棕榈酸乙酯等化合物;二次加... 采用废弃烟叶为原料,利用常温提取、二次加热提取对烟叶进行分段式提取,得到2种不同的烟叶提取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化合物成分分析。经常温提取后的烟叶提取物中鉴定出了亚麻酸乙酯、苯甲醇、棕榈酸乙酯等化合物;二次加热后提取其烟草中的特征成分依然存在,但缺少一些醇类、酸类及酯类成分,提取得到更多的烟碱成分。利用2种工艺对废弃烟叶进行分段式提取,得到不同的烟叶提取物,使得提取物具备不同的评吸效果,有助于提高废弃烟叶的差异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烟叶 分段式提取 常温提取 加热提取
下载PDF
油凝胶改善二氧化硅颗粒薄荷醇的吸附性能
12
作者 魏玉磊 郭鹏 +3 位作者 高云 刘群 张豪洋 邹立强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49,共6页
[目的]改善二氧化硅的薄荷醇吸附性能。[方法]采用二氧化硅吸附熔融薄荷醇油凝胶制备附香颗粒,探究棕榈油的添加比例对油凝胶硬度、保油率、热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比附香颗粒的微观形态、流动性能及其负载薄荷醇的包封率、贮藏稳定性和... [目的]改善二氧化硅的薄荷醇吸附性能。[方法]采用二氧化硅吸附熔融薄荷醇油凝胶制备附香颗粒,探究棕榈油的添加比例对油凝胶硬度、保油率、热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比附香颗粒的微观形态、流动性能及其负载薄荷醇的包封率、贮藏稳定性和释放特性,并评价油凝胶对二氧化硅颗粒的吸附性能改善作用。[结果]当棕榈油添加量为50%,80%时,油凝胶保油率均在90%以上,油凝胶的硬度和熔融峰值温度随棕榈油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微观结果显示,附香颗粒表面有油凝胶附着,薄荷醇包封率由73.43%提高至82.05%和91.19%,贮藏终点包封率由30.77%提高至69.83%和80.28%,且有效改善了薄荷醇的缓释性能。[结论]油凝胶能有效改善二氧化硅颗粒的薄荷醇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薄荷醇 二氧化硅颗粒 包封率 缓释
下载PDF
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林群原 闫露 +4 位作者 吉训志 马兆成 郑日如 秦晓威 胡丽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5-1466,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的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不同浓度锌(Zn)、镧(La)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为原料,采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测定角鲨烯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微...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的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不同浓度锌(Zn)、镧(La)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为原料,采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测定角鲨烯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含量均存在差异,与未处理的组培斑兰叶相比,4 mg/LZn元素处理和1、2、4 mg/LLa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较多。Zn、La元素处理均使组培斑兰叶中的醇类物质含量增加、烯烃类物质含量减少;Zn、La元素处理均使组培斑兰叶中的角鲨烯含量明显减少,2 mg/LZn元素处理使组培斑兰叶中的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含量增加,角鲨烯和叶绿醇含量减少;8 mg/L La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的叶绿醇含量最高。角鲨烯代谢相关酶活性在组培斑兰叶培养过程中有一定变化,羊毛甾醇合成酶(LSS)和鲨烯环氧酶(SE)在混合物(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芽)中活性较强,角鲨烯合成酶(SQS)在不定根中活性较强。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对角鲨烯相关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Zn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中角鲨烯含量与LSS、SE、SQS酶活性均呈正相关;La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中角鲨烯含量与LSS、SQS酶活性呈负相关,与SE酶活性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丰富了微量元素调控斑兰叶挥发性物质的相关理论研究,为挖掘提高斑兰叶香气品质的组培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兰叶 锌元素 镧元素 挥发性物质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产区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差异研究
14
作者 段萍 冯西娅 +2 位作者 李爱君 王洪伟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99-305,共7页
采用感官分析方法—时间-强度法(time intensity,TI)和定量描述分析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结合HPLC,对8种不同产区的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及麻味物质进行了测定。TI结果展示了花椒油的时间动态特性,ZAO1样品具备最高... 采用感官分析方法—时间-强度法(time intensity,TI)和定量描述分析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结合HPLC,对8种不同产区的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及麻味物质进行了测定。TI结果展示了花椒油的时间动态特性,ZAO1样品具备最高的麻感强度(intensity of maximum,I_(max))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I_(max)与AUC之间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QDA结果揭示了不同产区花椒油的麻感属性差异,其中麻木感、振动感、垂涎感在ZAO1样品中表现突出,而在ZBO4样品中表现最弱;灼热感在ZAO2样品中表达最为强烈。HPLC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区的花椒油的麻味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表明,羟基-α-山椒素(hydroxy-α-sanshool,HαSS)是影响麻木感、振动感和垂涎感的关键物质。此外,麻木感、振动感和垂涎感之间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该结果初步揭示了花椒油中麻感特征差异及其与麻味物质的关联性,为我国花椒油的品质监控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不同产区 麻感特征 感官分析 麻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烟气转移行为和嗅觉阈值的美国烤烟烤甜香风格香精仿创
15
作者 姬凌波 梁永伟 +7 位作者 李耀光 曹源 屈展 董鸿辉 席辉 范武 杨晓 李天笑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为探究美国烤烟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性香味成分,通过感官评价、烟气粒相物分析、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等,以烟气粒相物含量和转移率为基础进行烤甜香精仿配。结果表明,美国烤烟主要风格特征为干草香、烤甜香和树脂香;主要烤甜香成分... 为探究美国烤烟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性香味成分,通过感官评价、烟气粒相物分析、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等,以烟气粒相物含量和转移率为基础进行烤甜香精仿配。结果表明,美国烤烟主要风格特征为干草香、烤甜香和树脂香;主要烤甜香成分为甲基环戊烯醇酮、乙基环戊烯醇酮、甲基麦芽酚、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前4种成分的ROAV大于1,是主要香味成分,糠醛的ROAV为0.1~1,是重要辅助修饰成分;5种成分转移率为2.67%~33.61%。根据其烟气粒相物含量和转移率进行仿配,仿配香精烤甜香韵突出,与美国烟叶风格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烤烟 特征香韵 烤甜香 转移率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斑兰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6
作者 陈苏森 吉训志 +6 位作者 张映萍 贺书珍 宗迎 秦晓威 鱼欢 初众 张昂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斑兰叶是海南培育的新兴特色香料作物之一,目前亟待开发适宜斑兰叶的高品质干燥方法。研究通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和对比室内晾干、50℃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方式处理后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明确不同干燥方式... 斑兰叶是海南培育的新兴特色香料作物之一,目前亟待开发适宜斑兰叶的高品质干燥方法。研究通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和对比室内晾干、50℃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方式处理后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不同种类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影响较大。针对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微波干燥有助于斑兰叶主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和主要活性成分角鲨烯的保留,但叶绿醇含量较其他干燥方式显著降低;常温干燥对叶绿醇的影响较小,却显著加速斑兰叶2-乙酰-1-吡咯啉和角鲨烯散失;热风干燥后叶绿醇和角鲨烯含量均较显著降低。因此,尽管微波干燥可能对斑兰叶色泽影响较大,但依然是最适宜的高品质斑兰叶的干燥加工方式。研究结果为拓宽斑兰叶应用场景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露兜 微波干燥 热风干燥 2-乙酰-1-吡咯啉 角鲨烯 叶绿醇
下载PDF
基于GC-MS的保留指数分析黑胡椒精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团章 邵佩 +1 位作者 吴昭 程书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为分析海南产黑胡椒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为公众进一步开发利用黑胡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了黑胡椒精油,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对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从黑胡椒精油中鉴定出了27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 为分析海南产黑胡椒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为公众进一步开发利用黑胡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了黑胡椒精油,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对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从黑胡椒精油中鉴定出了27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β-石竹烯(23.91%)、柠檬烯(17.23%)、3-蒈烯(19.30%)、β-蒎烯(7.83%)和石竹烯氧化物(3.01%)。对δ-杜松烯、柠檬烯、顺式香桧醇(cis-sabinol)、cyclohexene, 3-methyl-6-(1-methylethylidene)-(萜品油烯)、cyclohexene, 1-methyl-4-(1-methylethylidene)-(萜品油烯)、对伞花烃(P-cymene)进行鉴定,使精油的定性结果更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胡椒精油 保留指数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水蒸气蒸馏法
下载PDF
花椒精油提取方法、成分分析、生物活性及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曲梦锐 刘雨辰 +1 位作者 吴浩浩 王东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5,共5页
花椒是我国广泛应用的八大调味香料之一,花椒精油是从花椒果皮或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浅黄绿色油状液体。其化学成分复杂,通常由萜类、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化学物质组成;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抑菌、镇痛、消炎、... 花椒是我国广泛应用的八大调味香料之一,花椒精油是从花椒果皮或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浅黄绿色油状液体。其化学成分复杂,通常由萜类、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化学物质组成;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抑菌、镇痛、消炎、驱虫等功效,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文章阐述了花椒精油的不同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了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花椒精油在果蔬保鲜、肉制品保鲜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花椒精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精油 提取方法 生物活性 实际应用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花椒精油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莹丽 柳亚文 +3 位作者 杨红应 严露露 冯世杰 陈丽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文章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花椒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50目、料液比1∶15、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达2.61%。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最佳工艺条... 文章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花椒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50目、料液比1∶15、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达2.61%。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花椒精油主要含柠檬烯(18.267%)、4-萜烯醇(10.625%)、月桂烯(10.009%)、α-松油醇(8.199%)、乙酸松油酯(6.499%)、3-莰烯(6.512%)等。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最高清除率分别可达到72.5%和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提取 花椒精油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鲜花椒膏的开发及其杀菌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艳 吴银明 +6 位作者 盛家武 温铿 王海峰 何飞 曾攀 李佩洪 钟珉菡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以鲜花椒为原料制备半固态调味料鲜花椒膏,进行配方优化、杀菌工艺研究。通过感官评分,确定最佳配方为增稠剂(结冷胶与CMC以3∶7复配)质量分数1.0%、γ-环糊精质量分数0.8%、食用盐质量分数5.0%。以菌落总数、感官评分、麻味物质含量、... 以鲜花椒为原料制备半固态调味料鲜花椒膏,进行配方优化、杀菌工艺研究。通过感官评分,确定最佳配方为增稠剂(结冷胶与CMC以3∶7复配)质量分数1.0%、γ-环糊精质量分数0.8%、食用盐质量分数5.0%。以菌落总数、感官评分、麻味物质含量、香味物质含量为指标,确定超高压杀菌500 MPa保压15~20 min为鲜花椒膏的最佳杀菌方式。对花椒膏进行高温保藏试验,确定鲜花椒膏在(37±1)℃条件下储藏20 d时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花椒 调味料 配方 杀菌 货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